护理研究学中目标总体7月7日是什么节日意思?

您的位置: &
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探索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系统研究论证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质性访谈基础上形成了2种培养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4种角色定位以及20种角色功能备选务目的问卷。请44名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的专家参与咨询,采用Likert5级标度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形成一致性意见;“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主要有2种角色定位(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发挥11种角色功能;“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有4种角色定位(护理实践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发挥18种角色功能。[结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应各有侧重。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层次的护理科研、教育人才,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应侧重于培养护理实践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优质期刊推荐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通知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卫科教发〔号为适应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了《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规划》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各地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并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告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1世纪初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和《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发布部门卫生部教育部文&&&&号卫科教发〔号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包含了培养医师的医学类教育、培养护师的护理类教育、培养药师的药学类教育和培养技师及治疗师的医学相关类教育四个组成部分。
培养医师的医学类教育发展历史长,办学规模大,相对比较规范。而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教育则发展比较滞后,存在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积极发展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对于发展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加强卫生技术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院校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逐渐拓宽,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办学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我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技术队伍总量由1991年的220.5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40.8万人。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健康,发展医学科学,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我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仍不相适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社会人才需求预测不够,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培养数量不足,办学层次偏低;专业审批不严,缺乏准入标准;专业名称设置不统一,不规范;办学条件较差,教学模式未完全体现专业特点;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尚未形成制度。
进入2l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
2l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巨大进展,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等,大大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医疗领域,在促进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和卫生消费会加速增长,对卫生服务需求的种类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将会派生出许许多多新的卫生职业岗位,如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需要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广大群众普遍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呼唤能提供医疗技术、人文关爱、心理支持等新内涵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这对医学教育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卫生服务模式的改革和服务体系的调整、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加强,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一些新的行业,如药品营销、医院信息管理等,也会应运而生,这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
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医学教育体系应更加完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医学类高等教育和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之间应更加协调发展,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拓宽专业口径;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普通本科主要设置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和护理学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设置医学相关类专业”的奋斗目标。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4号)中规定,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主要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明确界定了护理、药学、医学相关类在专科层次上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在新时期初叶这一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使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构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1)适应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2)既要注重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以及医学类教育和护理、药学、医学相关类教育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突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的特点。
(3)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方针,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位置。
(4)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办出特色。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一)2010年的目标
1.基本建立起办学规模适宜,专业种类齐全,层次结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
2.办学规模扩大,年招生数每年递增15%。办学层次提高,本类专业年招生总数中本科所占比例由2002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40%左右,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
3.根据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专业设置,逐步形成以卫生人力市场为引导,发展新专业的机制。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养一批“双师型”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一批适应教学需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习基地;编写出一批有特色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创建一批教学工作的优秀院校。
5.逐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专业特色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6.建立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制度。
7.加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构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相互沟通,彼此衔接的立交桥。
8.加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完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二)2015年的目标
1.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
2.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年招生总数中本科所占比例提高到50%左右,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
3.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卫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方面有重大突破。
4.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普通专业教育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分工明确,互相沟通,彼此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加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与卫生服务市场的联系,形成人才需求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引导机制。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必须以卫生服务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系统与卫生服务市场的紧密联系。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机制。
2.调整层次结构,规范专业设置,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
建立涵盖各层次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体系。确立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人才规格及知识和技能结构。建立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制度。加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形成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促进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3.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有专业特点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的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鼓励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的院校积极探索,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有地方特色、适合卫生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形成一批教学质量高,有特色的示范性院校和专业,提高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增加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的卫生问题和岗位需求,创建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逐步形成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和特色专业。1.扩大办学规模。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应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医学类教育和护理、药学及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办学结构比例,使医、护、技人员的比例和结构得到协调发展。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要稳步、有序地扩大办学规模,既适应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与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相符合。扩大办学规模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4年-2010年招生数每年平均递增15%,到2010年使卫生人力中医生与护技药之比达到1∶1.5;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招生数每年平均递增10%,到2015年使卫生人力中医生与护技药之比达到1∶2。
扩大办学规模应采取多种措施:①加大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投入;②压缩中等医学教育,通过合并、转制、升格等方式将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优化配置,使其具有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能力;③建立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立交桥,拓宽办学途径。
2.调整办学层次。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应注重调整层次结构,不断提高整体办学层次:①继续压缩中等教育,最终控制在30%以下;②在限制医学类专业专科教育的同时,继续发展专科层次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职业教育;③在稳定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规模的同时,发展本科层次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④逐步发展研究生层次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年招生总数中本科以上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到40-50%。
3.理顺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体制。
目前各地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各类院校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各异,在合并、调整、改制或升格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因此,要在充分重视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办学体系。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管理,形成相对统一、集中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要建立健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审批和准入制度。贯彻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4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10号)等文件要求,规范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标准,并应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加强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管理,促进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4.规范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标准。
调整专业目录,制定专业设置标准需遵循以下原则: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各校学科、专业优势、办学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对人才需求相结合;适合我国国情与吸纳国际教育经验相结合。通过拓宽专业设置范围,开拓专业领域,扩大职业岗位适应性,增强社会覆盖面。
5.制定指导性专业指南,完善评估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制定指导性专业指南,规范办学行为,并逐步建立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认证制度。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相关评估工作,大力推动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加强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质量监督。
6.建立健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学术组织。
要建立健全有各类专家组成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学术组织,在论证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标准,调整专业目录,实施专业评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发挥专家的指导和咨询作用。各相关高等学校应组织和整合力量,依靠专家深入研究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具有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特点的研究体系,以此推动我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
7.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体现职业素质和能力,有专业特点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制定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主要专业的人才标准,以此来引导各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区域性“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编写一批主要专业的教材,特别要编写一批实践教学辅助教材,以推动实践教学创新,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同时,要加强教材的评估、推荐、推广应用工作和教材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8.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办学。在国家、社会、个人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举办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的高校应积极开发筹资渠道,以多种形式吸收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参与办学,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发展教育的制度,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多方面改善办学条件。高等学校要大力开源节流,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使教学条件和资源供给满足教学要求。学校要制定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相关制度,设立教学专项经费,保证20%以上的教育事业费用于教学,不低于20%的学费收入用于日常基本教学开支。
9.加强卫生行业立法,完善卫生行业执业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卫生行业除了医师、护士岗位有执业资格制度外,对其他岗位还缺乏相应的岗位资格认证制度,不利于建立一支规范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和卫生保健的服务质量。此外,大量的社会上从事与卫生、健康、保健和康复等有关的从业人员更无相应的岗位准入制度。因此,需要加强卫生行业立法,严格卫生行业执业准入制度,并以此来引导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规范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同时应制定并完善对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和待遇等相关政策,以利于这支队伍的稳定和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护理伦理学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护理伦理学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页&&&&数124页装&&&&帧平装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尺寸: 25.2 x 18.2 x 0.2 cm
重量: 200 g《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护理伦理学(供4年制护理专业用)》为适应已开展的目标教学,全书格式上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部分内容进行了分解)展示在每单元之前,以便于师生在教与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每单元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尤其是便于学生自学和预习、评估和反馈。每单元之后设有3-5个思考题,供学生自测时参考。 本教材是根据1997年部颁四年制护理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的,为了更突出专业特色,更切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大纲的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和修订: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道德改为护理人际关系道德;第四章增加了荣誉与幸福的范畴;第六章增加了家庭病床护理中的道德;第八章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护士的形象和品格调到第七章;第八章特殊护理道德中增加了传染病和妇幼患者的护理道德、临终关怀等内容;第一章道德的基本问题及道德的阶级性、继承性等略写。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
一、伦理学概述
二、护理伦理学概述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与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护理伦理学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护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护理道德概况
一、护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二、护理道德的优良传统
三、传统护理道德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国外护理道德概况
一、古代护理道德的形成
二、近现代护理道德的发展
三、国外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新动态
第三节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是传统医德发展的新阶段
一、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第一节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主义护理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护理道德基本原则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一、护理道德规范概述
二、社会主义护理道德规范的内容
第四章 社会主义护理道德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护理道德范畴概述
一、护理道德范畴的涵义
二、护理道德范畴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情感与良心
第四节 审慎与保密
第五节 荣誉和幸福
第五章 护理人际关系道德
第一节 护理人际关系概述
一、护理人际关系的涵义
二、研究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护患关系道德
一、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二、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与对策
四、护患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
第三节 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关系道德
一、护际关系及道德要求
二、护医关系及道德要求
三、护理人员与医院其他科室人员关系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道德
一、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内容
二、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的道德要求
三、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道德的意义
第六章 预防保健与康复医学活动中的护理道德
第一节 预防保健中的护理道德
一、预防保健活动中的护理道德要求
二、环境保护中的护理道德要求
三、社区(城乡基层)保健中的护理道德要求
四、家庭病床护理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康复医学中的护理道德
一、康复医学的涵义
二、康复医学的特征
三、康复医学护理内容
四、康复医学护理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五、树立大卫生观的道德意义
第七章 临床诊疗活动中的护理道德
第一节 护理工作概述
一、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二、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三、护士的形象和职业素质
第二节 临床诊疗活动中的基本护理道德原则及作用
一、临床诊疗活动中的基本护理道德原则
二、护理道德的作用
第三节 门急诊护理道德
一、医院门急诊医疗护理过程
二、门诊护理道德要求
三、急诊护理道德要求
四、危重病人抢救中的护理道德要求
第八章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道德
第一节 基础护理道德
一、基础护理的特点
二、基础护理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整体护理道德
一、整体护理是护理学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整体护理的特点和意义
三、整体护理的伦理要求
第三节 特殊护理道德
一、特殊护理的特点
二、特殊护理的道德要求
第四节 临终护理和尸体料理中的伦理道德
一、临终关怀与临终护理的特点
二、临终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
三、尸体处置的道德要求
第九章 计划生育与优生学中的护理道德
第一节 计划生育护理道德
一、人口控制的社会意义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计划生育护理的特点
四、计划生育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优生学中的护理道德
一、优生的意义
二、优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三、优生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道德要求
第十章 护理道德的评价、教育与修养
第一节 护理道德的评价
一、护理道德评价的涵义和特点
二、护理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三、护理道德评价的方式和作用
第二节 护理道德教育
一、护理道德教育的涵义和内容
二、护理道德教育的过程
三、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护理道德修养
一、护理道德修养的涵义和意义
二、护理道德修养的方法
三、护理道德修养的境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目标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29期
目标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导向的教学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目标教学法的实施原则,探讨了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G642【正文快照】:
我国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当前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群亚;王蓓;;[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爱华;刘小琴;;[J];护理与康复;2012年01期
沈玫玉;范湘鸿;吴晶;尹章群;;[J];护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邹丽;郭梅;张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张萍华;侯金梅;陈玉萍;王景;陈红;;[J];农垦医学;2011年04期
张原英;韩耀萱;申玉杰;;[J];继续教育;2013年08期
覃美凤;潘春秋;韦彩捌;;[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20期
夏哲远;殷婷婷;黄榕;孔悦;;[J];护理管理杂志;2014年04期
杨爱琴;;[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1期
吉莉;;[J];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19期
鞠云鹤;秦继勇;李文辉;夏耀雄;;[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宏柱;[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07期
陈惜贞,海日罕;[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S2期
潘凌燕;[J];天津护理;2002年03期
桑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李颜沁;张彩云;;[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2期
阎淑清,黄素芳,张延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李霞安;[J];护理学杂志;1996年02期
祝丽;[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7年01期
林少辉;刘家祯;;[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28期
扈学琴;岳晓玲;;[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潘凌燕;;[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姜红;何春红;文素芳;;[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赵承奉;彭安英;;[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张爱秀;;[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何琴;易风琼;胡军;;[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吴艳萍;;[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李君;;[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黄英;;[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甘谷县第二中学
李军鹏;[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继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锁销售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