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微信是什么么,求解释啊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猛增长的思考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猛增长的思考,对外贸易依存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对外依存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1:31: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猛增长的思考.PDF
官方公共微信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长期以来,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但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为僵化的、凝固的和一成不变的静态分析方法,这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现实当中具有重大的缺陷。尽管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形成了产业内的新贸易理论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列的格局,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中形成和推广的。作&&&&者张秀娥ISBN3类&&&&别贸易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开&&&&本16开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内容简介:长期以来,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但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为僵化的、凝固的和一成不变的静态分析方法,这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现实当中具有重大的缺陷。尽管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形成了产业内的新贸易理论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列的格局,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中形成和推广的。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尽管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贸易条件呈现出了不断恶化的趋势。为此,中国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立技术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打造国家竞争优势。张秀娥,女,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国际贸易及企业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管理、创业管理、营销管理、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2007年作为欧盟资助项目“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北传统工业区的转型与振兴的启示”的主要参加者,赴波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著有《中国一欧盟:传统工业区转型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欧盟对外经济战略及中欧经贸合作研究》及《吉林省民营中小企业创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等。导论
第一章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章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第二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三节 动态技术差异理论
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五节 其他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第三章 比较优势陷阱
第一节 比较优势陷阱的含义及成因
第二节 贸易条件恶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第四章 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贸易条件分析
第二节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
第五章 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
第一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创造国家竞争优势
第六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节 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作用,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第二节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确立技术发展战略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第四节 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六节 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实现更协调和可持续的增长――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_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学术争鸣
全文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 >>
&实现更协调和可持续的增长――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在经历一年多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酷考验之后,2009年11月中国进出口终于由历时12个月的下降转为增长。虽然时下仍然是三九严冬,对外贸易却已经可以依稀感觉到即将来临的春天。
中国外贸竞争力犹存
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萎缩的大背景下,由于各级政府和进出口企业认真应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一是自3月起月度进出口额环比就缓慢回升,同比降幅逐步收窄。7月以来月均进出口额已经稳定在2000亿美元以上。第一、二、三季度外贸下降幅度分别为24.9%、22.1%和16.7%,大大低于世贸组织公布的同期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贸易31%、33%和26%的降幅。1至11月进出口总额降幅已缩小至17.5%,其中出口降幅为18.8%。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可达2.18万亿美元,降幅将进一步缩小至15%上下,出口降幅将缩小至17%上下。
二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比较抗跌,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品跌幅迅速缩小。危机以来中国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降幅一直低于其他商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09年初下降幅度较大,第二季度以来降幅显著缩小。1至11月机电产品出口6350.8亿美元,同比下降1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348.2亿美元,下降13.2%。这两大类商品下降的幅度均已经低于出口总体降幅。
三是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保持着增长,对全球市场回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国家刺激经济计划的支持,中国大宗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需求旺盛。1至11月,铁矿砂进口量56586万吨,同比增长38.4%;大豆进口量3777万吨,增长10.6%;原油进口量18252万吨,增长10.9%;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2162万吨,增长33.3%;钢材进口量1615万吨,增长11.4%。
四是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均出现了明显转机。危机初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需求状况改善,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的订单逐步恢复。1至10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4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1至11月加工贸易出口5236.4亿美元,下降17.4%。它们的降幅均已经低于同期全国出口降幅。
五是沿海外贸大省都已经扭转颓势,进出口开始稳步回升。广东、江苏、山东等外贸大省危机初期出口急剧下滑,降幅超过全国。2009年下半年以来形势明显好转,出口降幅均已经低于全国。11月份,东部沿海十省市出口增长0.7%,其中广东、江苏和浙江实现了正增长,增幅分别为2.5%、6.6%和3.1%。
尽管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进出口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历时最长、幅度最大的下降,但是,中国外贸的表现仍然好于全球贸易,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也没有下降。
外需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0年世界经济将走上缓慢复苏之路,贸易趋于回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将波动上行。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1.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缓慢地复苏
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将出现显著回升,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都将进一步改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从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中逐步恢复,通过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吸引新的投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来新一轮增长。IMF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不过,当前金融危机所反映出的国际货币体制和信用体系缺乏约束、全球生产-消费结构以及贸易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新的全局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进步还在酝酿,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出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比较乏力,不排除再次减速的可能性。
2.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将继续振荡上行
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稳步回升,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上将继续上涨。大宗农产品由于主要产地丰收和库存充裕,价格上升的幅度不会太大。原油市场由于供给偏紧,需求逐步回暖,价格将呈上扬走势。铁矿石和钢材需求将随着经济复苏力度加强而出现恢复性增长,价格有相当的上涨空间。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和需求复苏的推动下,2010年纺织纤维及成品、石油化工产品和机械电子产品等工业品的价格也将逐步走高。美元信用受损和持续疲软可能导致一些初级产品被作为避险和保值工具,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还存在着大幅波动的风险,将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步回升。
3.多哈回合有望推进,保护主义威胁上升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多边贸易谈判进一步陷入僵局。尽管如此,WTO仍通过多种途径和场合,高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敦促G20金融峰会承诺不设置新的贸易限制。2009年9月以来,多哈回合谈判已经重新启动。如果谈判各方,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愿意通过推进谈判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更大活力,能够在今后的谈判中表现出诚意和灵活性,那么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内市场疲弱,失业增加的情况,一些国家和地区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迅速增多,正在对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回升构成严重威胁。
更加注重协调和可持续
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危机前结构不优化、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可能再次突出。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调整。国际供给和需求的再平衡需要一个过程。世界经济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长率将显著低于前七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率也会由危机前年均7%放缓至5%左右。美元在近中期可能呈现持续疲软走势。产业链分工和部门内贸易将继续深化,催生新一轮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将由目前17.5%提高至20%左右。如果中国外贸停留在原有进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增长方式上,那么扩张的空间将日趋狭小。资源能源的供求矛盾、价格的上涨、国际减排行动的推进等都将成为外贸中长期发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制约因素。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崛起,正使得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摩擦日趋严重。
我们反对把金融危机原因归结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说法,但是却必须承认,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在债权国(中国排首位)一方,的确是长期的产出高于消费,内需跟不上产出增长,以及储蓄的偏高和过剩。进出口长期失衡以及粗放型增长,不利于我国内需扩张和非贸易部门成长,并导致了制造业投资和产能相对过剩,形成了对低价出口扩张的依赖。从长远看,这种失衡不仅难以持续,而且我们在国民福利、资源环境等方面实际上付出了长期“逆差”的代价。所以,中长期看,中国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能不能恢复增长,而是增长能不能持续?能不能拓展新的增长空间?能不能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中国对外经贸工作的总要求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其中,除了明确表示要保持外需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给了企业一个定心丸之外,也强调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等等。因此,新一年里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争取外贸重新回到正常增长轨道,而且必须因应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变化,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新形势下中国外贸将由主要关注出口转变为统筹进出口,兼顾内外需。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
(载于香港《经济导报》2010年1-2期)
&&&&&{ifx_newsTime}
& Copyright
版权所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ICP备案编号:京ICP备& 中国北京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邮政编码:100710 电话:0; 传真:5中国对外贸易的变迁与发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变迁与发展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拼音题名
zhong guo dui wai mao yi de bian qian yu fa zhan
迈向贸易强国的理论与政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本书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对策、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对外贸易产生的跟本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对外贸易产生的跟本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举一些近代的例子来说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
1.进出口贸易总额跻身于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大跃进。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743亿美元, 2001年达到5097.7亿美元, 2002年达到6207.85亿美元 ,2003年达到8512.1亿美元 ,2004年,达到11548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 ,2005年,达到14200亿美元 ,2006年为17610亿美元。2007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比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占全球贸易比重由1985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近8%;在世界中的位次与上年持平,仍居世界第三位。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长了43倍,位居当年世界第八位。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首先,出口商品结构经历了两次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我国完成了商品结构的第一次转变。据海关统计,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4.8%,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45.2%,到1990年,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各为25.6%和74.4%,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进入21世纪以来,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各为10.2%和89.8%,2006年这一比重已变为5.5%和94.5%,而且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29%。2007年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7.6%,其在中国出口贸易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另外,进口商品结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相对较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较为稳定,分别占20%和80%左右.近几年,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有所上升。
3.中国经济开放度逐渐提高。从进口增长率, 进口比率以及进口关税保护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已经是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近年来, 中国进口规模大且增长速度快,进口比率高且不断上涨。2006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1871.4亿美元,增长了26.7%;工业制品进口6044.7亿美元,增长18%。由于国内相关需求强劲,国际市场价格维持高位,进口资源、能源商品金额大幅增长,其中进口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890亿美元,增长了39.2%。进口关税下降快且幅度大。近年来,我国不断自主地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算术平均关税税率已由%下降到2006年的9.9%。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9.0%。
二、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主要差距
从前面得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等同于贸易强国,贸易大国是一个从量上考察的概念,而贸易强国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类型多元的国家贸易竞争概念。鉴于贸易强国定义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何谓贸易强国,现今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但一般来说贸易强国应具有下列特征:(1)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2)出口商品结构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国内。(3)出口企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4)本国企业掌握、控制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拥有较多的自主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5)进口商品结构以资源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6)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程度高。(7)贸易对经济具有长期且稳定的贡献率,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效益增长型。(8)在国际分工中应处于比较高的地位。(9)人均经济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比如说人均贸易额。(10)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有比较高的影响力。对比以上贸易强国的内涵与评价标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与美、日、英等世界上的贸易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加工贸易比重过大,自主品牌过少。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但是低端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07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9860.5亿美元,仍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5.4%。根据国际经验,采取来料加工方式的加工贸易,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实得外汇收入平均约为贸易额的20%,而国民福利从加工贸易中获得的收益更为有限,这无疑会使贸易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大大缩水。由于中国的低端加工贸易比重过大,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相比于上面所阐述的贸易强国的特征的第一、二条,我国显然有很大差距。当一国的贸易增长进入到“贫困化增长”时,也就往往意味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也就与贸易强国内涵中的第八条不相符,也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与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在我国出口商品中,标有我国自己品牌的商品仅占1/3左右。国外市场上的中国商品很多,但用中国品牌的却很少,几乎都是没有商标的中国廉价商品,或者是为外商贴牌生产的中国商品。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利润都由外商赚去了。有专家估计,贴牌产品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因此,相比于贸易强国特征的第四条,中国的企业显然还差得很远,我们也就谈不上是贸易强国。
2.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贸易竞争力指数用来衡量一国某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同种产品的竞争力。我国贸易竞争力基本上处于较弱地位,尤其是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上,劣势更为明显。之所以我国成为贸易大国,是因为贸易出口大量集中于纺织、家电等几类商品。而国际贸易的理论和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过度依赖于某种或者少数几种商品的话,一国的出口在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就严重缺乏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力或缺乏足够抗衡或抵抗的能力。从而影响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如果这个国家的出口是依赖外资企业的话,一旦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受阻,就会导致大量的外资企业的撤资行为,后果更加严重,会对出口国的经济造成致命打击,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对比贸易强国特征中的第一条:“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国尚有很大差距。
3.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贸依存度,一般用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该国加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一个国家的外贸依存度越高,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越大,但本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越大。如果这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话,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能力防范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外贸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的总外贸依存度从1980年的12.61%提高到2001年的44.72%,2003年达到60.37%,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69.80%,达到历史最大值,2007年也接近70%。出口依存度也从1980年的6%提高2007年的39.19%。远远超过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08年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预计将高达50%。一旦因资源问题而使我国贸易发展受阻,则我国GDP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从外贸依存度和贸易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也还不是贸易强国。
4.服务贸易发展落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重要。 然而,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服务贸易发展落后, 不仅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而且还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 甚至低于世界服务贸易水平[6]。
三、向贸易强国转变应采取的措施
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历程,实现了贸易小国向大国的转变,今后的目标必然是从贸易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首先,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应大力推动重点行业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发挥文化传统优势,并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业,扩大建筑服务出口,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注册会计师服务、中医药服务、技术服务出口,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
其次,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提高新的竞争优势。一方面,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潮流的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引进跨国资本,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最后,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运用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政府应该重点当好指挥者的角色,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步伐,创建公平竞争环境。贸易强国一个突出的特征表现在它不仅是贸易规则的参与者,更重要的,它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我国应积极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使得这些规则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源头上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利益。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有比较高的影响力也是符合贸易强国内涵的要求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