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行业发展的前景爱情是什么么呢?

2016通信业形势展望:预计4G用户数将达到6亿|光纤|终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2016通信业形势展望:预计4G用户数将达到6亿
中国信息产业网
  回顾:信息通信服务业稳中有升
  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运行总体平稳,GDP同比增长6.9%,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信息通信服务业稳中有升,供需两端持续发力,行业发展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行业增速稳中有升,基础电信业创十年新低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将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较上年同期回升1.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电信业收入约1.14万亿元,可比增速约为2%,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降1.6个百分点,创近10年新低,连续两年低于同期GDP增速。增值电信业全年收入预计为7650亿元,同比增长36.1%,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业务结构持续调整,互联网主导地位凸显
  从行业收入构成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连续5年扩大,预计2015年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由2011年的28%提升至2015年的60%,全面成为行业发展主导力量;相反,话音、短信等传统电信业务收入占比快速下降,由2011年的72%下降到2015年仅占40%,且下滑趋势仍将持续。
  ——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移动转售用户从2014年年底仅有200万户跃升至1574万户;宽带接入业务开放仅一年试点已覆盖26个省份61个城市,首批16个试点城市引入民间资本项目超过2万个,累计投资超过80亿元。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光纤到户端口超过2.4亿个,占比首次过半。4G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4G基站数突破180万个。预计基础电信业全年投资超过4300亿元,带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8%。
  ——提速降费全面实施,普惠民生激发消费
  2015年提速降费上升至国家层面,宽带免费提速、流量不清零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实施,促进电信综合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带动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6.4%,创2009年以来新高。移动数据量收增速剪刀差不断拉大,资费连续5年下降至0.08元/MB,同比降幅超过40%。移动互联网消费需求强劲,总流量翻番,月户均接入流量将突破380M,同比增长85%。
  形势:跨界融合拓展新空间
  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业处于“十三五”的新起点,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战略机遇,要从更高层次,以更宽视野,更加全面系统地把握行业发展大势,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经济新常态孕育产业发展新机遇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形势下,信息通信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将更加凸显,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的地位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有望超过19万亿元,占GDP近30%,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有40多处表述涉及信息化、通信、网络、互联网等,多项重大任务部署都对信息通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新常态下国家对信息通信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预示着行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互联网 ”跨界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路径沿着三产向二产、一产渗透,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持续激发释放。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孕育突破,网络协同制造、规模化个性定制等新模式推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互联网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沃土,传统以物业服务为主的各类孵化器正在向提供多样化创业服务的新型众创空间转型。“互联网 ”所引发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推动各类生产生活应用加速创新,为行业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
  ——万物互联催生连接新价值
  新一代智能硬件变革热潮正加速兴起,联网设备边界从传统的PC、手机和电视向手表、汽车、机器等一般物品广泛延伸,数据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智能手机增速逐渐放缓,而物与物互联终端加速增长,2015年全球蜂窝物联网(M2M)终端数同比增长29.8%,我国同比增长46%。车联网、智能制造、公共安全等万亿元级垂直行业市场正在全面兴起,催生万物连接新价值。
  展望:互联网引领作用增强
  ——行业发展稳中向好,互联网引领作用增强
  在政策推动、产业变革、融合发展的驱动下,预计2016年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从主体划分看,基础电信企业在融合创新和“4G ”发展驱动下,收入将达到1.17万亿元,增速回升至3%左右。增值电信企业保持35%左右的增长,收入突破1万亿元,2017年规模有望反超基础电信企业。从业务构成看,互联网相关服务收入继续扩大,预计2016年将超过14000亿元,占全行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6%,对行业收入增长贡献率将达到103%。
  ——移动数据收入全面赶超移动话音
  在用户升级、资费下调和应用创新的驱动下,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将继续保持成倍增长,月户均接入流量突破700M。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快速扩大,预计2016年将达到3800亿元,占基础电信业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27.5%提升至33%,而移动话音占比由2015年的27.7%下降至23%,移动数据首超移动话音成为电信业中占比最大的业务。
  ——固定宽带全面迈入高速光网时代
  2016年全光网城市将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100M光纤覆盖城市家庭比例大幅提升。预计FTTH端口将超过3.5亿个,占比突破60%。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全面实施,农村光缆到村、光纤入户快速推进。光纤用户占比加速扩大,预计2016年将达到75%,有望赶超日韩跃居全球第一。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首次超半,固定宽带全面迈入20M时代。
  ——4G浪潮加速推进,“4G ”时代加速到来
  4G网络建设继续稳步推进,覆盖范围由城市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4G ”时代加速到来,三家运营商将加快载波聚合技术在全国部署商用,网速比4G提升1倍以上。VoLTE商用步伐全面提速,中国移动计划于2016年6月实现260个城市商用;和也将大力推进试商用。2G/3G用户加速向4G迁移,预计2016年4G用户数将达到6亿,占移动用户比例达到45%,用户规模将全面超越2G/3G用户。
  ——融合业务加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以来我国融合业务发展迅猛,IPTV和蜂窝M2M终端用户分别同比增长37%和49%。随着《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2016年融合业务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IPTV用户将突破6000万,收入规模超过80亿元;物联网市场步入规模发展时期,运营商在终端、网络、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物联网进程,预计蜂窝M2M终端用户将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规模逼近1亿户,为基础电信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
经常有人反驳我的“孩子多才好”的人口观点,说未来不是有机器人...
为了短期利益制定的政策,寿命通常不会太长,微信提现收费会坚持...
为什么说即将结束公众意见征求的“网络新闻管理新规” 虽名为“修...
苹果计划引入新手机制造商,新iPhone制造商将有富士康和纬创资通两家。
集成功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于一身的王峰,用4小时分享了一路以来的最核心感悟。2016年中国通信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现状
Datahoop大数据分析平台
入会申请快速指南
1.请您先阅读入会须知[
2.下载入会申请表 [] [
3.通过协会邮箱提交申请表
Email : xiehui@chinacpda.org
4.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请联系
协会会员处 010-1
5.查看更多会员入会相关信息:
中国商业联合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
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C座931邮
编:100020总
机:(010)23/
行 政 处:010-5
培 训 处:010-会 员 处:010-1、652Email
:xiehui@chinacpda.org乘 地 铁:东大桥站乘 公 交:关东店站
> 2016年中国通信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1、电信运营商传统主业已接近天花板,市场趋于饱和,不转型将面临巨大业绩下滑压力。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其中有9个省市自治区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突破100部/百人,北京更是高达188部/百人,存量博弈异常激烈;固定电话用户数连降9年,普及率已经降至16.9部/百人。
用户净增乏力,OTT替代明显,语音、短信等业务量持续下滑。虽然随着4G的快速普及,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但面临“量收增长不同步”困局,无法明显改善业绩。加之营改增、虚拟运营商加剧竞争、提速降费等因素的影响,运营商利润下滑已成为常态。电信运营商加速转型、寻求新的业务和收入增长点已经势在必行。
2、当前,运营商最赚钱的业务仍是“语音”和“短信”,毛利率分别高达44%和68%。但这两项业务正是OTT冲击的重灾区,下滑颓势难以挽回。一方面,单价有降无升,导致毛利率持续降低;另一方面,业务量也不断下滑: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352.2亿分钟,同比下降1.1%,较同期峰值2014年1月的2465.8亿分钟下降约5%;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完成540.8亿条,同比下降11.3%,较同期峰值2012年1月的855.7亿条更是大幅下滑36.8%。
年中国移动语音和短信业务量变化趋势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加快普及,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业务爆发式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消费达41.87亿GB,同比增长103%,比上年提高46.96个百分点。虽然业务量高速增长,但为响应国家“提速降费”要求,数据流量的平均单价持续降低,目前约0.06元/MB,毛利率仅20%左右。
年中国运营商数据流量业务增幅
3、从3G时代开始,运营商已进入流量红利阶段,4G更是让流量红利发挥地淋漓尽致。但运营商必将面临一个困局:宽带和移动互联网在创造了一个用户可以获得几乎任何所需的互联世界后,用户额外的网络使用将不会为运营商带来额外收入,每比特收入的持续下降将无法逆转,甚至最终与成本曲线交叉。数据显示:预计在年,运营商的每比特收入将与每比特成本趋同,之后或将出现收入成本倒挂情况。
年运营商每比特收入与成本关系图
随着数据流量单价的快速降低,当下风光不二的流量红利已进入中后期,即使业务量仍有增长空间,但对于营收的改善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那么,接下来电信运营商的最优选择必将是“数据红利”变现,大数据转型箭已在弦。
二、中国通信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中国的大数据市场正式起步于2009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磨砺,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十三五规划将大数据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未来市场空间巨大。2015年,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105.6亿元,较2014年增长44.15%,其中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分别占比64.53%、25.47%和10%。预计到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4163亿元,其中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占比将降至45%,大数据应用的市场规模占比将提升至27%,未来仍将提高。
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2015年和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细分市场占比
2、通信大数据2015年既已完成破局,2016年必将扬帆起航进入实质性商业阶段。尤其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通信大数据市场将迎来飞跃。我们预计,2016年通信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342亿元,较2015年增长163%,其中大数据基础设施占比60.5%,市场规模将达207亿元,大数据软件占比29.5%,市场规模将达101亿元,大数据应用占比10%,市场规模将达34亿元。
年中国通信大数据产业及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3、随着用户媒体消费行为的碎片化、多屏化,如何找准目标客户、提高营销效率成为广告主的迫切需求。因此,程序化购买(Programmatic Buying)应运而生。DSP是程序化购买的核心环节,DMP是DSP工作的基础,也是通信大数据的变现通道。原因在于程序化购买所标榜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核心有赖于DMP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而通信大数据基本可以满足DMP所需的所有数据需求。当前,我国的程序化广告购买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2015年,中国程序化广告购买的市场规模达115.1亿元,增长率为137.6%,预计到2018年,中国程序化广告购买的市场规模将达469.6亿元,较2015年增长308%。
年中国程序化广告购买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4、通信大数据精准营销应用将分享程序化广告市场10%左右的收益(包括数据变现和运营商独立或合作运营)。假设业务初期占有率略低,预计2016年中国通信大数据精准营销市场规模将达13亿元。
年中国通信大数据精准营销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5、地理位置本身的价值有限,但移动中的位置及其轨迹,以及将位置与服务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位置服务(LBS)市场的发展非常快,相关的拓展应用也层出不穷,例如高德地图、大众点评、滴滴出行、百度糯米、陌陌等。我国位置服务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市场规模约为343亿元,较2014年增长50%,预计2016年LBS市场规模将达515亿元,2018年将突破1100亿元。
年中国LBS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通信大数据在地理洞察领域的应用可以包括:景区客源监测与分析、商铺选址、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交通出行等)、住宿餐饮等商家营销等。通信大数据具有独特优势,将会成为位置服务数据源的重要补充,预计可以分享位置服务市场3%左右的收益。假设业务初期占有率略低,预计2016年中国通信大数据地理洞察类应用市场规模将达5亿元,2018年将达35亿元。
中国通信大数据地理洞察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6、随着市场对征信业务需求的日益强烈,征信企业对于数据源的需求将会非常巨大,同时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截至2015年4月底,我国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收录了8.64亿自然人信息,但其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仅为3.61亿人,这意味着有超过5亿人虽有个人信息,但因无信贷记录基本无法开展信用评级。
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
信用消费是征信业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和P2P贷款交易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余额规模约为18.1万亿,同比增长17.8%,预计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突破31.4万亿元。近年来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缓慢。2015年,我国个人征信行业的实际市场规模约为151亿元,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消费金融的持续升温,尤其是类型多样的个人征信应用快速发展,中国的个人征信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16年将达179亿元,2018年将达300亿元。
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目前,公安部所属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供身份证信息比对服务,收费标准为5元/证,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每年的查询量约5.9亿次,若以此估算,通信大数据提供类似的验证服务,渗透率20%,则收入约6亿元/年。如果再计算电信运营商独立或与第三方合作运营征信公司,预计通信大数据可以分享个人征信市场15%左右的份额,假设初期份额略低,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18亿元。
年中国通信大数据征信风控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