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写的是什么字?

位于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的“小灰楼”,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诞生(资料图片)

编者按: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至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您知道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表示面额的汉字是谁写的吗?有评论家认为,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力足丰润,典雅和谐,刚柔并济,其书体和风格非常适合使用在钱币上。至于其书写者,过去有说南汉宸的,有说冀朝鼎的,有说董必武的,有说马文蔚的,也有说其他人的。那么,它究竟是谁写的?本文将为您一一道来。

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共发行从1元至50000元12种面额,60个票种。这些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额汉字,全部是由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同志所书写。

第二套人民币及以后人民币上的汉字出自何人之手,由于档案没有详细记载,一直是个谜。这个谜底直至30多年后的1983年才被揭开。原来,第二套人民币上的汉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先生书写的。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的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时,又重新把面额文字由印刷宋体字改成了马文蔚的手迹,同时把行名和面额汉字中的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异体字改成了正体字,旧体字改成了新体字,但仍用马文蔚的书体。目前流通的第五套新人民币票面上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马文蔚的书体。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确认马文蔚为书写者

1983年3月1日,某报载文说人民币上的汉字不是马文蔚写的。马先生知道后,就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封信,要求落实此事。总行收到此信仅半个月,就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同志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来到阳曲县,带着总行的“绝 密一号”档案,作调查和技术鉴定,确认档案中所留几套墨迹笔体与马先生的书法完全相同,尽管这些墨迹未曾署名,但还是能认定它是出自马先生之手的。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表,但是人们熟知的人民币上的票面汉字“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的“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却是在1980年,第4套人民币准备发行的时候。当时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繁体“国”改为简化的“国”、“ 银”简化为“银”,曾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来过一函,并再次约请马文蔚先生重写简体的“国”和“银”。可是,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龄,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所以,马老先生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最后任务就落在了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终于临仿出了简体的“国”和“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字还是马老的原迹,而“玉”,和“金”,则是印钞厂的同志们加工书写的了,可是他们的笔迹字体与马文蔚先生的原迹神韵竟是那般一样,这也可以说是当代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吧。

第4套人民币不仅把“国”和“银”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而且把表示主币面值的“角 ”,也改为了简体字,原来流通的1角2角的“角”,中间一竖不出头,也使用了新字形的“角”,中间一竖出头。人民币2元的“ 贰 ”字中间的两横在上,也改为了规范的简体字。

马文蔚,1904年出生在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巷道的一个殷实人家。1920年,马文蔚考上了省立国师,被编入23班,徐向前比他早一年进入国师,而程子华、薄一波又比他晚一年。1935年,马文蔚经傅作义介绍,在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名下担任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开始涉足金融界。1942年,马文蔚担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可是,生性坦直的他只干了半年,就被孔祥熙免了职。

丢了官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一天在大街上巧遇了北京军管会政委薄一波,薄一波问及马文蔚现在的情况,马文蔚无奈一笑说,无事可做。于是,薄一波给马文蔚写了一张便条,让他去找南汉宸。其时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组建,亟需各方面的人才。几天后,马文蔚去拜访行长南汉宸,当南汉宸看着眼前这个人就是在重庆顶撞孔祥熙的“老西儿”时,不禁哈哈一笑,然后说,明天你就来上班吧。1949年6月,马文蔚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任研究员。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中央决定货币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首套完整精致的货币。

对于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是继续沿用董必武写的楷书,还是另请他人来写,南行长难以定夺。他和印刷局局长王文焕一起来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想听一听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对他俩说,钞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于是,一手好字的南汉宸想到了马文蔚。

1950年的一天,马文蔚来到了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南行长拿出一杆笔让马文蔚鉴赏。马文蔚说,这是一支宫廷御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马文蔚迟疑了一下说,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南行长就说,那就回去拿,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咱俩的字谁进步得快。

马文蔚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了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回到南汉宸办公室,只见南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剪成四方小块,对马文蔚说,我说写甚你就写甚。马文蔚笑笑,没说什么,他感到南汉宸行长今天有点特别,不过马文蔚也没多想。两个人就拉开架势写了起来。

南汉宸说道,先写一个“中”。马文蔚就在天蓝色的虎皮宣纸上写一个“中”。再写一个“国”,就写一个“国”。之后,“人”“民”“银”“行”“元”“角”“分”等十九个字逐一写出。写完了,南汉宸说,你的字越来越具个性了,不过还没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然后说,不行不行,还得写一遍。两个人又很轻松地把那几个汉字逐一写一遍,并再一次选择,又把不满意的字重写了一遍。

最后,南汉宸说,文蔚,选几个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吧。马文蔚谦虚地说,瞎写着玩,选什么呀。见马文蔚一副释然的样子,南汉宸也没再说什么。因为保密原因,南行长“略施小计”,让马文蔚书写了日后让人们倍加赞赏的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马文蔚想不到自己在南行长办公室写的几个字会上了人民币的票面。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年马文蔚先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毛笔字印刷在新版人民币上的心情。但他当时也许明白了南行长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用意。所以,马文蔚自觉地为国家保守了这个秘 密。30多年从未与人说起,甚至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都不知道。

1957年,马文蔚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遣回老家阳曲县劳动教养,1978年被平反。

1988年3月25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4岁。其时,第四套人民币也已发行11个月。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银行”名称的由来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分散在华北的各个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为适应人员、物资的交流需要,解放区急需建立起统一的财政金融机构。

1947年9月14日,时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的张鼎丞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代理书记邓子恢致电中央工委,指出“为适应前线作战,中央应立即创办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越快越好”。中央工委主要负责人董必武在接到张鼎丞、邓子恢电报后,立即找到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南汉宸商议。南汉宸指出,钞票制版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确定银行名称是当务之急。

根据后来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的回忆,当时对于张鼎丞、邓子恢提出的“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的名称,董必武同志都不是很满意。而当时,由于普通民众对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已是怨声载道,国民党的中央银行,早已令老百姓谈虎色变,若叫“中央银行”,恐怕人们很难区别此“中央银行”非彼“中央银行”。

在与何松亭同志商量的过程中,这位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副行长提出,既然我们的军队称“人民军队”,我们的政府称“人民政府”,何不将我们的银行也称“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得到了董必武同志的认可。“人民”两个字,说明了这个银行的性质,它是人民的,大众的,而不是某个官僚资本家或某个财政金融寡头的;同时,也表明了它的地位和作用,它应当是未来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据已故钱币专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流通处处长及计划司副司长等职的石雷同志撰文回忆,董必武同志在拟定银行名称时说,今天我们创建的中央银行,不仅要考虑到目前解放区货币统一,还要和将来新中国的银行名称联系起来考虑。

1947年10月2日,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刘少奇、常委董必武,在西柏坡发电报请示中央,建议成立全解放区的银行。请示中,向中央报告了派南汉宸同志到渤海与张鼎丞、邓子恢商量的情况,提出了成立解放区银行的建议,并提议,银行的名称就叫“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同意这一建议,并指示让董必武组织筹备工作。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了。

1948年6月,中央财政经济部成立,董必武任部长,薛暮桥任秘书长。在11月份召开的华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务会议上,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在主持会议时,临时增加了两个议题,其中之一就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

会上,南汉宸同志作了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的说明。会议决定,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任命南汉宸为总经理。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而“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正是董必武同志题写的。

}

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答题活动开启了,红叶奇遇问题都有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题目答案汇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几号?

2. 即使用完身边的暗器也不会束手待毙,因为无情还有一枚出奇制胜的暗器藏在_____?

3. 人们为什么用巾帼指代女性?

答案:女子所戴的头饰叫做巾帼

4.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作者是_____?

5. 所谓“三礼”指的是哪三本书?

答案:《周礼》、《礼仪》、《礼记》

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三不朽?

8. 《春秋》采用的纪事体例是?

1. 唐代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其中河南道包括哪些州?

2.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___时,就设有司天官。

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5. “霸王别姬”中的霸王指的是?

6. 水患是古代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请问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没有治过水?

7.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下面人物与势力范围对应不正确的是?

9. 文成公主和亲是在____时期?

答案: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 为教育孩子言出必行而杀猪的孔门弟子是?

3. 曾经当过刘备军师的“单福”指的是谁?

4. 以下四个神医中出生最早的是哪位?

6. 三国时灭亡蜀汉的将领是谁?

7. 黄鹤楼位于何处?

8. “注疏”一词中“疏”指的是?

答案:对经文注解的注解

9. 《诗经》的第一篇是?

10. 上元指的是农历几月几号?

11.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是?

1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作者分别是?

16. 孔门弟子中,谁因病早逝?

1. 下列那个选项不是《易经》中“三才”一词所指的对象?

2. 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主要擅长论辩,战国著名辩题“白马非马”是由名家_____提出的。

3. 东晋的开国皇帝是?

5. 通常所称“五代十国”,位于哪两个朝代之间?

6. 被誉为“诗佛”的唐代诗人是?

7. 中国对日食现象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

8. “扇枕温衾”形容的是谁的事迹?

9. 哪次会盟后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10. 名震天下的杨家枪与下列哪个武林宗派颇有渊源?

1. 南朝诗人_____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 中国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____?

3. 早在西汉末年,______就总结出了日食的周期规律。

答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出________?

6. 孔子认为《诗经》的核心宗旨是______?

答案: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8. 三国时期,刘备号称皇叔,问他是谁的子孙?

9.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0. 以下人物中谁有一只眼睛瞎了?

11. 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二字意为?

12.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张角曾著书_______?

13.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是首下列哪本医学著作的影响?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资《论语·____》?

19. 汉代后,诗经四家中仅有_______流传于世?

20. 在民间野史故事中,一下哪位人物没有和狐狸精有密切联系?

23. 以下那个是汉朝的美女?

24. “文武二圣”中的“文圣”指的是?

25. 汉武帝因为_____的建议,决定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政策?

26. 武林中极为擅长使用火器的家族是?

3. “一诺千金”这个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5. 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_____?

6. 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著作是____?

7. 破釜沉舟典故发生在哪次著名战役中?

8.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其中魏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9. 柔情似水,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

10. 《刺客列传》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出现,光芒扫过月亮,一般认为是______的预兆。

11. 何时开始,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改称为汉人?

13. 自古以来,汉人对周围不同方向的外邦民族有不同的称呼。以下方位与称呼的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_?

14. 春秋时,晋文公在哪场战役中击败楚国获得中原霸权?

16.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用_____为主色。

17. 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_________。

18.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谁写的?

3. 武则天的第一任丈夫是谁?

4.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5.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6. 被称为“天可汗”的是唐朝哪个皇帝?

7. “三山五岳”中“五岳”指的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而“三山”则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和______?

8. 秦统一后统一的字体是?

1. “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镇守乌巢的是谁?

2. 《诗经》中的_____是民间歌谣。

3. 战国时攻陷楚国郢都的秦国大将是?

4. 以下作品,不属于历史类散文的是_______。

5. 注明的佛教圣地“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7. 下面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编著《论语》一书

1. 《诗经》中《燕燕》一诗表达的是______。

2. 下面诗句所体现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个的是____。

答案: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4.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仅是他乡之客”出自______。

5.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不包括哪一家?

6. “青梅竹马”一词典出_______。

1.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主要记载了他对_____等国的地理认识。

2. 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3.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4.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_____时,中医理论已基本成型。

2. 三国时期“三绝”中“智绝”指的是谁?

3. 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在朝中担任哪一职位?

4. 郦道元《水经注》中“巴陵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峡”不包括_____?

5. 经过历代天文学家对浑仪的改进,到唐代时,_____终于设计出了相当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1. 宋朝“喜蛛应巧”以什么为评判标准?

2. 七夕时,妇女“投针验巧”需将针投于何处?

3. “穿针乞巧”时,女子常用的物品是五色丝线和几孔针?

4. 在唐人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因与李益别离相思成疾,因谁的帮助,得以与恋人相见?

5. 七夕节镌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为礼,各执朱文白文的,往来书信以此为凭的,是以下哪对情侣?

6. 以下西湖十景中,哪一处与民间传说《白蛇传》有关?

7. 以下哪样是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8.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哪位作家笔下的故事?

9. 制作七夕巧果的主要材料是?

1. 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昭昭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哪一时期?

2. 宋代诗人陆游与唐婉曾在哪座园林相遇,并写下令人魂断神伤的《钗头凤》?

3. 以下哪一句不是对七夕之景的描绘?

答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 拜七娘妈是哪一地区的七夕习俗?

5. 《天仙配》讲述的是谁的故事?

6. 以下哪个故事不在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列?

7. 唐玄宗与杨贵妃如胶似漆,心意相合之时,创作出了什么作品?

8. 七夕男子所玩的“取功名”博戏中,状元、榜眼、探花分别由什么指代?

答案:桂圆、榛子、花生

9. 古代一位官员因每日为夫人画眉,被传为千古佳话,他是?

10. 东林领袖钱谦益对歌妓才女柳如是宠爱非常,为其建造了何楼?

11. 七夕节“拜织女”习俗中,供奉用的“五子”不包括以下哪种果点?

12. 将七夕称为“女孩儿节”始于哪一朝代?

13.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哪位才女所做?

1. 牵牛星与织女星分别位于哪个星座?

2. 七夕时,女子除了乞巧、拜织女外,一般还会做什么?

3. 为纪念牛郎织女故事中老牛的牺牲精神,七夕时节儿童会将什么挂在牛角上?

4. 《牡丹亭》中,杜丽娘身死后葬于何处?

5. 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得知舜已死,抱竹痛哭而死,因称“湘妃竹”。湘妃竹的别名是?

6.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七夕时街头贩卖的泥塑人偶“磨喝乐”的名字由来是?

7.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是诗人为哪位名妓所作?

8. “拜织女”这一乞巧活动最好在哪里举行?

9.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哪位诗人为纪念亡妻写下的诗句?

10. 对于读书人而言,七夕这个节日还有着特别的意义,他们通常将七夕节称为什么?

11. 以下哪个名字不是七夕的别称?

12. 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与七夕相关的优美诗词,其中《鹊桥仙·纤云弄巧》的作者是?

13. 七夕之夜又称为?

14.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记载见著何处?

答案:《诗经·小雅·大东》

1. 女子在七夕时一般用什么花染指甲?

28. 范蠡和西施在勾践复国后,归隐到了哪里?

29. 七夕节“投针取巧”的习俗兴盛于哪个朝代?

30.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何人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31. 梁祝凄美的爱情传说中,祝英台与梁山伯曾在何处同窗共读?

32. 元杂剧中,描写王昭君与汉元帝爱情悲剧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33. 传说中哪位皇帝建层城观,后七夕宫女登之穿针,称之“穿针楼”?

34. 吃巧巧饭时,会将有寓意的物件包在饺子里,这些物件不包括以下哪种?

28. 传奇爱情剧本《桃花扇》的故事发生在如今的哪里?

29. 以下哪一个成语是由《庄子》里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演化而来的?

30. “投针验巧”时,将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影在水底形成何种形状时,代表“乞巧”失败?

31. 旧时民间七夕节供奉的“磨唱乐”(也称“磨喝乐”)大多以什么形象出现?

32. 七夕节时“穿针乞巧”的习俗始于哪个朝代?

33.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与哪位女子的爱情悲剧?

34. 苏轼因思念已故侍妾朝云,曾写下什么句子?

答案: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35. 以下哪句诗描写的是七夕之景?

答案: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28. 词牌“鹊桥仙”源自“鹊桥相会”的神话,而以下哪首鹊桥仙的内容与爱情无关?

答案:《鹊桥仙·华灯纵博》

29.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哪位诗人描写七夕的诗句?

30. 七夕之夜又被称为:

31.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吴越王钱镠在何处写下的书信?

28.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以“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表达了对哪位诗人的思念?

2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哪位诗人的词句?

30. 《东京梦华录》中,又将巧果称为什么?

28. 《霸王别姬》这一悲剧中,虞姬自刎于何地?

1. 班固《西都赋》中“西都”是指_____?

2. 孔子共有弟子多少人?

1. 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出现于哪位皇帝的执政时期?

4. 以下书画名家不属于北宋年间的是?

5. 传说中西游昆仑会王母和哪位周天子有关?

答案: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

8. 顾惜朝的飞鹰叫什么名字?

1. 宋设立的行政区域“路”即是现在的_____?

2. 孟子“仁政”思想的本质是_____?

3. 三国时期,黄忠所使兵器是?

4. “白下”曾是下列哪个古都的旧称?

5. 古人开凿灵渠是为了沟通_____两大水系。

7. 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注:太半即三分之二)

答案:甲持三十七钱半,乙持二十五钱

8. 中国最早传译的佛教经典是?

9. 梵语“波若波罗密”的意思是?

10. 《左传》纪年是从鲁国哪位君主开始的?

1. 下列不属于古琴曲的是?

1. 金风细雨楼中,用于搜集和保管资料的楼是?

2. 唐代所谓“九曜”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和______?

4. 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5. 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是?

6.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

7. 金文一般指篆刻在哪种材料上?

8. 佛教起源于哪里?

10.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11. 《雨霖铃》的作者柳永被称作“白衣卿相”,相传他死后由哪类人为他出资修墓?

12. 以下哪部属于十三经之一?

13. 以下哪一个是神相的技能?

14. 顾惜朝所著的兵书是?

18. 在汉代,古人形成了新的宇宙观,即_____?

19. 叶哀禅、诸葛正我、元十三限同属哪个门派?

20. 民间认为“岁寒三友”代表了高洁的品质,这个典故出自于_____?

21. 《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是?

22.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24. 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的是哪位诗人?

25. “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是古人对_____的认识?

26. 吐谷浑因为谁的侵袭举族内迁成为唐的属民?

27. 狭义的“中原”指的是今天____一带?

1. 以下不属于五音的是_____。

3. 所谓“江表”指的是哪个地方?

4. “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____。”

6. 唐太宗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位列第一?

答案:老子、庄子、周易

8. 《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原句出自_______。

9. 相传牛郎织女每年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10. 苏梦枕闻名江湖的刀法是?

13.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一句的作者是?

14. 在古代,“西域”主要指的是哪片地区?

答案: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句的作者是______?

3. 郦道元是_____时期的地理学家?

4.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是北宋朝廷颁行的_____。

5. “断织喻学”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

4. 俗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1. 是谁首先自称为“皇帝”?

2. 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勾几何?

6. 《资治通鉴》以_____为正统?

7. 属于汴京两大江湖势力之一的是?

9. 佛教起源于迦毗罗卫国,它是今天的_____。

10. “青莲居士”指的是哪位诗人?

11. 顾惜朝与戚少商初次相遇是在什么地方?

12. 一位老者溜肩含胸,肌肉不带棱角,腹部外凸,他最有可能练习的武术是______。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唐代第一次实测子午线时所选定的地点?

14. 被誉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2. 历史上“焚书坑儒”的是哪位皇帝?

4. 不属于宋朝时期的瓷器种类是?

6. 以下画作和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

答案:洛神赋图——曹植

2. 顾惜朝出生在什么地方?

3.“谨痒序之教”中的“痒序”是指?

4.“荆轲现匕”属于哪种技能?

5.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描写的下列哪条河流?

6. “鸿门宴”宴请的是哪位客人?

7. 四大名捕中,铁手的武功出自哪个流派?

9. 少林寺始建于什么年代?

11. 北斗星斗柄谓之“杓”,是由哪三星组成?

答案:玉衡、开阳、摇光

更多更快更新精彩内容,请关注可可网。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一、牵挂歇脚炊烟惊醒恍然大悟身临其境滋润

二、1、身临其境 2、引人入胜记忆犹新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1、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

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文中的我难忘儿时的老师,老师课堂上的所言所行已经深深地印入一个孩子的脑海中,在我的心中播种下希望。

作者对老师满怀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1、犀利养育;生长严厉

2、文中的老师为什么眼眶湿润?因为老师看见她学生的作文,觉得很感动。

3、老芭蕉比喻女教师,小芭蕉比喻学生。

4、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5、啊,老师,您真伟大!您教给我们这么多的知识,却不图回报,您是多么伟大呀!

一、源泉道德值勤否则集体鼓励即使堡垒

二、练习锻炼厉害激励保护堡垒方便鞭子

否则假若得意品德拔河拨动即使既然

三、1、即使……也……即使你是对的,也不应该这样对待她。

2、既要……也要……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3、虽然……却……虽然我们失败了,却能从中吸取教训。

四、1、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

五、1、学习让视野更开阔,让思维更敏捷,让心灵更充实。

2、勤劳,笨拙,痛苦,优越

3、一靠积累,二靠思考。我们要积累生字、词、句子,用于以后的写作,思考自己从学习中得到了什么。

一、1、不知道在何处。他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绕山,不知他具体在何处。

2、想要。他听见有蝉在叫就想去捉住这只会叫的蝉,可他想去捉的时候蝉却不叫了。

二、1、唐贾岛乘兴败兴高洁仰慕

2、清袁枚田园风光活泼机灵、天真可爱歌声振林樾闭口立意欲捕鸣蝉鸣蝉

三、1、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五、1、三月黄鹤楼扬州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李白为朋友孟浩然送别时的动人情景,通过刻画眼前景物,抒发了对孟浩然真挚的情意。

一、鞭策承担锻炼娓娓动听激励恍如滋润身临其境

三、1、万紫千红湖光山色山明水秀青山绿水

2、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百折不挠高风亮节

3、鸟语花香闭月羞花妙笔生花花好月圆

四、1、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即使……也……既要……也要……

五、1、因为……所以……

2、黄山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

3、删掉“和花生米”。

六、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裙角轻轻地飘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

知道。你看,花儿轻轻地舞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七、1、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斗志昂扬

2、田老师。他对学生的那种无私的爱。

3、《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八、你好,请问我想去大象馆该怎么走?谢谢。你能给我一张导游图吗?谢谢。

九、1、《师恩难忘》刘绍棠《老师领进门》

3、恭恭敬敬行礼教诲之恩。

4、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十、1、聪明伤害笨拙赞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字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