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清恋慈旗舰店店同PK哪一个更好撒?

查看: 5833|回复: 13
国产随身播放器新板砖成员-凡高V5播放器万言测评——《PK1到PS1000轮番蹂躏》
凡高V5播放器测评
凡高这个牌子肯定很多烧友都没有接触过,登陆官网以后也只有凡高V5这一款随身播放器,而且目前还处于初步量产,京东众筹准备出改款的起步阶段。再仔细看了看公司的简介,公司原来是在深圳。可以说这是一家全新的公司,这款播放器也是一款全新“国砖”。至于这个新货色的实力如何,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
V5这款国砖新成员,本人近期通过烧友群里的内部渠道,提前拿到了内测的版本。根据了解这款机器初步定价在2000左右。也是播放器的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价格位置,很多已经量产的国产便携播放器都在这个价位附近。
一、包装及外观。
1、包装及配件
顺丰快递到手以后,马上开拆。凡高的外包装采用了硬纸盒,只有一处贴有封条。顶部是印刷的机器的局部照片,此处有亮点,后面我会讲。包装盒左侧贴有机器的SN码,以及标注了32G,也就是说这款播放器应该自带机身32G存储空间(内置存储多多益善,好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更大内存的版本,32G还是有点小,如果64G或者128G就更好)。包装盒右侧有机器颜色标示,分别是黑色、土豪金跟红色。目前根据官网的情况看,暂时只有黑色的一款颜色。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新颜色面市。
割开封条,打开包装盒的上盖,就见到了机器本体。机器用防静电塑料袋套住,屏幕已贴膜(好评),但是贴膜质量一般(2个明显的大气泡,处女座请回避。)
内部被硬纸格分隔成两层,上层只有机器本体。
下层的黑色纸盒内是相关配件:usb充电头一个(5V 1A输出的),一条充电线,一条数据线(跟一般的安卓机一样的数据线接口),一本说明书,一个质保卡,一个擦镜布、一个贴膜。实际上用数据线也能给机器充电,但是充电电流被限制在了500mA,专用充电口则可以达到1A电流,充电速度理论上上最多能快一倍。
配件中并没有硅胶保护套,以及外观贴纸等,算是中规中矩。
外包装正面图
包装盒左侧面
包装盒右侧面
机器开箱照
2、硬件规格
& &机器到手先拿去充电,因为机器还有余电70%左右,所以实际充电电流没有达到1A标称,实测只有0.34A左右,但是这个充电头素质还不错,自带电压线补,充电时实际电压能维持在5.08v(无论是充电电流还是电压均好过我手头的华为2A输出的充电头)。于是先掏出说明书看看机器的配置:
& &解码芯片是现在大热的ESS9018,能解DSD,能对付24bit 192khz的高码率,虽然目前用这款高端芯片的播放器跟解码器都很多,但是实际真正决定听感,更多是对芯片本身的理解,跟外围的电路设计的功力。
& &机器的主控芯片采用MIPS芯片,600MHz,君正4760B,也是2000级别常见的一款主控,最大弱点是USB传输速度慢。
& &支持的文件格式也很全面,无损的APE 、FLAC、WAV自然不在话下,还支持DSD。不过说明书也不能全信,一会将用最高压缩比的APE来测试下机器的兼容性,再试试24BIT 192Khz能否正常播放,同时说明书没有明确指出对CUE的支持,稍后也会做测试。
& &此外说明书提到了充电接口也是以后的机器底座的接口,根据说明书,这个播放器还有配套底座,可以通过RCA及XLR平衡接口输出声音,接耳放等。另外配有个遥控器。可以说厂家野心不小准备一台机器又出街又替代台式CD。配套底座售价如果低,也许会考虑买一个放家里用。
3、机器本体的外观,做工,按键手感,屏幕,操作便利性,接口,各项功能。
& &看完说明书,该看看机器本身了。先说结论,机器可能大部分成本都用在内部了,所以外观细节的做工上完全不能忍,大体上只能算勉强及格水平。
首先机器比较沉,240g,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背部跟正面材料都是合金,据说正面是铝合金,背面是锌合金。感谢中框使用了ABS塑料,不然就是天然的电池了……
不过中框塑料与背部质感非常接近,容易给人误解成背部也是塑料。机器的正面板用了拉丝处理,背面跟中框都是光滑面。鉴于侧面有防滑凹槽设计,抓握感还可以。
最大亮点来了,音量旋钮虽然采用了ALPS的电位器,手感阻尼比较大,但是银色旋钮喷涂严重不过关,左侧边缘不同程度掉漆了,恩,而且这一缺陷居然也被原原本本的印刷在外包装上面,作为宣传图了……(老板你家的QC一定是被拖欠了一年工资)。亮点第二发:旋钮旋到最低音量刻度不是0,而是停在大概0.7左右。(老板一定是跟处女座有血汗深仇!)还好最大音量对准了刻度数字9,为处女座挽回一点信心。
最大亮点二,右侧三个按钮,前一曲,后一曲,返回,三个按钮的图案居然是歪斜的。(处女座已死,有事烧纸)
另外就是外壳打磨不到位,中框ABS塑料能找到几处灌注孔留下了突起毛刺。
至于机器的美学设计感,算了,我们不谈这个还是朋友……
好了说回按键跟接口。机器的转盘就只作为转盘使用,而且是刻度式的,阻尼比较小,但是转盘的防滑做得不够,导致容易转不动,手感不好,必须使用双手转动才OK。(转盘满满的差评,各种打滑,各种崩溃)
正面板的各个按键回弹感不错,有一定的键程,确认感明显。(手感好评)
最大吐槽点屏幕我们放到最后。先接着说接口的事情。
顶部配有6.35mm耳机孔,3.5mm耳机孔,没有平衡耳机输出口,另外有一个电源开关,推动式的,手感不错,而且带一个电源指示灯,充电时显示红色,满电后熄灭,亮度比较低,不会在晚上闪瞎用户的钛合金狗眼。(这个2000的价位可以理解因为成本考虑,没有平衡耳机口输出)
& &机器左侧比较简洁,只有一个TF卡插槽。建议厂家印刷标示下插入方向,本人每次都要试错很有挫折感。(内心戏:TF卡插错面了!换个面再来!哎哟妈蛋,刚才才是对的!崩溃中……)
& &机器右侧有数据线插口,没有防尘盖(刚才死了的处女座,你复活了么?),根据实测,插上电脑后可以识别为U盘模式,拷贝到机器内存中的速度比较令人抓狂,2MB/S,拷贝到机器插入的TF高速卡中的速度更是只有1.5MB/S左右。能用读卡器的,还是使用TF卡+读卡器吧……(TF卡推荐64G sandisk高速95MB/S的,土豪们,你值得拥有)
& &另外两个拨动式开关,分别是高低增益调节(GAIN),重低音开关(BASS),具体效果后面试听时我会补坑。
& &说回厂家的野心,虽然从外观这浓郁的华强北风格上,以及国内代工厂这粗狂的做工上,我没有找到所谓的野心。但是在V5机器的底部我找到了工程师型老板的隐藏野心。是的,底部带了两个看似RCA的接口,额可惜,不是RCA,他们分别是同轴输入与同轴输出,也就是说,这货可以当数字转盘,接驳台式解码器,也可以当解码器,接数字转盘玩。可谓便宜大碗玩法多……(画外音:全能全驱白菜价,哦还有放了N天的蔫白菜的卖相。。。)
播放器正面素颜照
播放器顶部
播放器左侧面
播放器右侧面
播放器底部
播放器背面
二、充电、续航、发热、对于各类文件及APE高码、DSD的支持性,系统操作性。
&&从外观上面,机器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不太好,充斥着一种重视内在而无视设计跟美感的工程师作风。当然声音我还没来得及听,希望能带给我惊喜。因为这群工程师往往都是只关注声音,功能,忽视外在的一群技术宅。这也是之前很多国砖存在的问题,好在艾利和的AK系列给众国砖的设计感狠狠的上了一课。
& &说回测评,实际充电从70%冲到100%约2小时。从没电充满根据说明书是4小时左右,但是在测评过程中,无论是从20%电量开始充电还是70%开始充电,充电电流均稳定在0.33A左右,根据2000mah的电池容量计算,考虑到充电效率损失,4小时肯定不能全部充满,实际充满应该需要7小时左右。不过播放时间据说只有12小时以上,实际因为测评中听听停停的,没有仔细计算,实际播放时间大约在10小时(全部播放APE及FLAC)。
充电电流图
在充电跟播放过程中发热量不大,充电时后背完全没温度。播放时也很没有明显发热,但是机器的左侧面设置了散热孔,用金属网做了防尘。可能此处有发热大户。(第一次看到播放器居然要开天窗散热,难道又是个大力出奇迹的大砖头?)
说回播放的事情,开机速度可以接受,从拨开开关到进度条走完,完全进入系统,时间是12秒左右,不算太慢。
当然此板砖最大的软肋也从开机后就来了,工程师老板居然决定采用比240*320分辨率TFT彩色屏幕更高成本的2.4寸OLED白光屏幕而且分辨率只有128*96……,这让我瞬间回到了2000年,满大街都是诺基亚黑白屏的时代。而且此屏幕分辨率及其,及其,及其低下,整个屏幕充满了红白机时代那种像素感。可能,老板就是有种怀旧的情节……(我觉得量产之前还是抓紧换高分辨率TFT彩屏为妥,好歹也让我回到彩色时代)
下面是文件兼容性实测:
1、APE,24bit 192khz高码率,最高压缩比8,无论是用外置TF卡还是内置存储都是不停的跳音,播放不兼容。测试第一项失败。(推测是最高压缩给CPU软解带来太大压力,导致跳音)
2、APE,24bit 192khz高码率,使用推荐压缩比5,无论是内置存储还是TF卡,都能正常播放。
3、DSD格式,正常播放。
4、WAV跟MP3之类的相信支持无压力,就不做实测了。
5、对于APE,FLAC,WAV的配套单独的CUE文件支持读取。(已测试英文混中文名字的APE及同名字的配套CUE文件可以正常读取,但是必须两个文件同名),不过在测试中差点搞出个乌龙。因为系统设计的问题,CUE读取后,在文件夹模式下查看到的还是整轨APE或FLAC等文件,不会按CUE分轨显示曲目。必须开始播放后才能显示当前的CUE分轨中的曲目。(建议厂家的后续固件,在文件夹层面就直接按CUE显示曲目表,方便跳着选曲,而不是播放后不停的一首一首的跳曲……)
虽然屏幕是黑白的,但是操作测评还要继续,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的反映速度还是不错的,毫无延迟,可能是得益于CPU的频率较高同时是基于LINUX自行开发的系统。
但是在实际播放过程中,因为屏幕的分辨率太低,导致显示歌名需要长时间滚动,对于确认需要播放哪一首歌带来了很大的怨念(长歌名的古典曲目的话,基本就是想自杀的心都有了的时候,歌名就显示全了,此屏幕在播放歌曲时,只能显示约6个中文字符,英文应该在14个字符左右,导致各种操作不便利)
同时韩文,日文歌曲名,通通不能显示,不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英文显示无压力。所以流行日韩歌曲的显示只能等固件后续更新支持了。(老板!32G我不要了,你给我整个字库支持!)
鉴于这种黑白颗粒屏幕,专辑封面显示这个事情可以不用问我了……
系统的选歌基本就是一种模式,文件夹选曲模式,什么歌手分类,流派分类,批量自选歌曲播放,通通没有(只有一个喜欢歌曲的收藏功能,也算是个安慰)。当然这对于我这种重度古典控,习惯了文件夹选歌模式的人士问题不大,不过这也反映出系统的简陋。
恩系统的简陋程度目前来说,什么定时关机,左右声道均衡调节(专治耳机耳塞偏音),EQ均衡,你能想到的其他功能,通通4个字:暂时没有。不过这类功能在后续固件中应该能给予支持。
目前的机器固件是日发布的第一版,希望在后续过程中厂家抓紧完善相关功能。不然以目前的固件功能我只能给予基本合格但不够人性化的评价。
三、声音测评
下面进入正式的声音测评阶段。先说结论,机器的声音素质比较高,走向偏暖但是并不特别暖糊,推冷声塞子效果奇佳,推大耳机无论高低阻,都能做到不出恶声,但是鉴于输出功率略低,都没有输出功率的余量,声音有一定程度的缩水跟疲软。单论整体的声音素质,我觉得可以卖不存在压力,当然考虑到外观等问题,综合起来卖2000算是合理水平。
1、推YUIN PK1
因本人日常听得比较多的耳塞就是PK1(夏天平头塞跟喇叭才是清凉首选),所以先用PK1做开声测试,这副PK1已经听了2年多,状态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其阻抗150欧,以及较低的灵敏度,都注定这不是一副容易驱动的平头塞。在V5的3.5mm耳机口驱动下,PK1被驱动得很充分,声场完全打开,同时能较为明显的感受到机器偏暖声的特性,声音总体比较温和,有味道,也就是俗称的有音乐味,同时机器没有出现可闻的底躁。但是因PK1这副耳塞本身属于拿细节换声场的产品,V5驱动下耳塞的细节表现还是不太充分。这可能是耳塞的表现力问题。在驱动PK1的过程中,尝试了低频增益,歌曲的低频在增益打开后有了很明显的增强,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浑浊化,建议一般情况下不做开启,当然为了听动词大慈这类音乐式可以尝试打开。
在驱动PK1时,机器的音量档位徘徊在4-6之间,基本就是40%-60%间,可以说驱动PK1这种难搞的耳塞,驱动力是完全足够的。(以上是关闭了机器的低增益的情况,如果打开低增益输出,则声音变小,声场小一圈,需要增大1-2格音量弥补声音的损失,但是声音的其他变化不明显,估计这个低增益输出的设计是专门伺候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耳塞),如果家里台式数万级别的解码+耳放系统驱动的PK1出声算10分,则V5驱动的PK1已经接近9分,差的分数是细节填充感跟声场略小。当然PK1的这种800左右的耳塞,潜力有限,还不能完全考验出V5的潜力有多少。
对比手头之前买的千元级良心之作飞傲X1,X1即使开满音量也不能充分驱动PK1,声音音量虽然够但是声场打不开,声音疲软无力,必须使用外接耳放才能搞定PK1,这样来看,V5对于高阻耳塞的驱动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2、推AKG K3003
接下来掏出当年的耳塞三小强之一的K3003(配置中性滤网,C套),8欧姆,高灵敏度。K3003这条塞子,插过手机,插过飞傲X1,插过L3仿机耳放,插过台式系统,通通都不是太满意。具体表现就是冷声底,声音素质好但是没感情,声场勉勉强强。加上耳塞的低阻,在台式系统上表现出很大的底躁,潜力却不能完全发挥。因为一直无解,已经被我雪藏了半年。目前可能还没有煲透(当然我个人不是太相信煲机的说法,再煲,GS1000也成不了PS1000,惠威也成不了真力)
现在只能祈祷V5能给我个奇迹了。开声以后,听了一耳朵我就在心想,这还是我那条K3003么?K3003在V5的驱动下一扫之前的干冷,声场打不开的问题,能明显感受到动圈低频单元的低频被烘托出来,同时声场打开,终于在各方面全面超越了手头的PK1,甚至在某些歌曲时刻,它能让你感觉到声音是从外界传进来,也就是有了俗称的脱箱感。但是V5驱动K3003这条超低阻抗的耳塞存在一个比较烦恼的问题,大部分歌曲都存在隐约的电流底噪。在大动态或者音量较大的时候,底躁被掩盖,对听歌影响不大,但是小音量,微弱的动态时,这个问题就会隐隐约约的凸显出来提醒你它的存在,即使开了低增益,也只是音量声场的缩小,底躁在音量加大后变化不大。
废话不说,既然K3003跟V5有缘分,就开始各类曲目测试,过程中除特别指出都是关闭低频增益,未开启低增益输出。
首先用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来测试了机器的大动态控制力,实际听下来,虽然跟平时经常使用的歌德GS1000E相比,K3003的声场略小,各方面稍差,但是整个曲目听下来,大动态来临的时候,得益于V5的充沛的驱动力跟控制力,低频气势足够,各类乐器齐鸣的分离度较好,同时较为难得的是,因为V5的暖声底,整个交响曲一扫干冷的感觉,布鲁克纳那特有的云朵状音群上,带了一丝蜜糖般的轻微慵懒感,V5的暖声做得比较轻微,在古典曲目上,不会导致过分的暖糊,这个调音跟K3003倒是相当的配合,看来V5作为聆听古典大编制的器材算基本合格。
&&暖声一般说来是男声的利器,但是也可能导致女声的聆听味道不太好。下面就各自听了听这两类音乐。
&&女声选择了王菲的天空(不插电版本),一曲听下来,只能说不失不过,没有太大的惊喜,当然K3003本身的素质打开了以后,效果还是有保证。但是因为机器的调音,女声没有过分的清亮飘逸,相对稳和甜一点,另外人声比较贴耳,这对于一般的流行歌曲倒是不错,一开场的鼓点的力度倒是非常够,凝聚有能量感,说明对于K3003的动圈单元驱动得不错,能量感足到过程中我多次确认是否打开了机器的低频增益,当然结果是没有打开。这个就看个人的喜好了,对于我而言还可以接受,至少没有碰到传说中的齿音问题。只不过对于低频能量爆发出来的K3003有点陌生,或者说有点感觉到喧宾夺主了。这也许是我之前听多了没低频的K3003的后遗症,导致现在有点不适应。这个情况出现后,我也考虑是否是未开启机器的低增益导致耳塞被推过导致的。之后开启了输出低增益,重听了此曲,低频过于凶猛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其他曲目上,这个问题似乎没那么明显。开启低增益后,音量由2.5开大到4.5。
&&女中音选择了蔡大妈的机遇原声大碟,因为喜欢这碟中的人声以及钢琴伴奏,也是聆听多年,很熟悉的一张碟。实际效果上来说,钢琴也被V5的暖声底,染上了淡淡的一层黄油味,显得暖滑,个人认为还是更喜欢清亮透的钢琴声。V5演绎下的钢琴略暗淡一点,但是味道足,更耐听。蔡大妈的人声,得益于V5的声底,显得更加醇厚磁性,非常抓耳。
&&碟中第三首的六月茉莉,蔡大妈的哼唱开场,再次体现了V5的暖声倾向,整个人声带有一种毛绒绒的氛围感,同时略微暗,显得很柔和有味道。
接下来是男声测试,测试用了张学友的祝福,张学友的声音一出,就觉得K3003完全被V5的音色改变了。整个学友的声音都带着V5特有的黄油味道,滑润,整个声音笼罩着特有的一种氛围感,男声的磁性也表现得不错。当然暖声带来的坏处是有时候你会觉得声音不够刺激,不够霸气,不够透彻。这个就看个人选择了。但是长时间聆听来说,过于刺激透明的声音也容易导致疲劳。
之后掏出JAZZ天碟V.S.O.P,上次这碟第6曲的演绎下,K812的爵士鲜活临场感成功干掉了充分驱动下的PS1000,这次看看K3003的现场鲜活程度如何。实际出声效果还是可圈可点。得力于V5的凶猛低频,爵士的能量感已经充分体现,要说缺点就是暖声带来的轻微细节模糊感,觉得声音不是那么透彻。
最后作为重度古典室内乐控,听了德沃夏克的美国四重奏,测试了系统的小编制表现力。听感来说,乐器间的平衡感不错,弦乐表现完全合格,细节跟微弱动态的表现完全合格,说明机器的动态表现很好。低频被V5加强后,烘托感明显变好。当然有时候觉得,低频适当减弱点会更符合我的个人口味。低频凶猛并不意味着浑浊,无论是瞬态还是下潜的素质还是很高,只是量感因为没有软EQ没办法做衰减,个人习惯了低频量少的听感。
最后的最后,掏出压箱底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扛鼎天碟测试了低频器乐的表现感。碟子是斯塔克在RCA的第五次灌录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六组,试听选择了第一组,碟是RCA红印系列,也是大无曲目的首选版本,个人的保留曲目第一位。大提琴的表现来说,可圈可点,惊喜十足。得益于足够的低频,正常推开的声场,大提琴的音色,琴声腔体的共鸣感,弓弦的摩擦细节,都清晰的一览无余,而且味道浓郁十足,让人只觉得不能停止聆听,大呼过瘾。
总体听下来,K3003在V5下的声音明显不再是之前手头器材下的那种典型AKG的清冷没低频的冷声走向,完全为之改变,低频能量足到令我刮目相看,高频反而被适当的压制,显得稍微暗淡,同时整体的氛围感有了较好的改善,声场基本打开,底躁在不仔细找茬时也基本可以忽略。可以说V5在这个价位倒是和如今的5000级别的K3003是一个不错的搭配。
&&最后,在聆听过程中,因为碟与碟之间的电平值不一样,最低只需要2的音量即可充分驱动K3003,最大则需要6-7之间。但是K3003全程都能明显感受到已被充分的驱动。鉴于没听过完全驱动得惊天地泣鬼神的K3003,所以不敢说是满分驱动,不过至少个人感觉K3003的潜力已经不多,至多也是音色走向间的差异,大过驱动下素质间的差异。
3、推歌德GS1000E
& &因为厂家自信的提供了6.35耳机孔,所以不测试下几只手头的高端耳机也就说不过去了。当然对于V5这种2000级别的播放器直推耳机,我个人是不报什么预期的。纯属娱乐下大家。
& &GS1000E是最近刚弄的台湾水版,听的时间应该没超过200小时,刚进入状态。之后因为购入PS1000就被雪藏了一段时间。闲话一句,亲身试法过了,GS1000E改平衡头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提升。想改的筒子可以收手。
对于凡高V5的做工,这种粗犷的风格,以及声音走向,我当时其实第一时间想到了远在美国歌德工厂的墨西哥黑工大妈们(大妈们,你们还好么?反正我是不太好,因为你们把我的GS1000E单元装反了……)
废话止住,实际V5推歌德GS1000E这种低阻抗的大耳机,还是没有惊喜。不过在曲目原始电平比较高的情况下,推出来的声音还算比较饱满,声场也有7-8成,当然低频也已经出来了,同时没有出现歌德玩不好的时候出现的最致命的高频过亮,过于刺激不耐听的问题。不过音量至少都需要开到7,8左右,距离最大音量9已经所剩无几。同时因为机器的输出功率的储备量不足,在大动态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丝疲软跟失控。在小音量聆听一些流行歌曲或者小编制时,可以安心欣赏,但是没有完全发挥出GS1000E的应有全部水平,有些时候也能推出脱箱感,同时微有毒人感,多数时候不碰到大动态和低电平的碟子,还可以正常欣赏。总体来说,V5驱动这款歌德高端次旗舰,选对了曲目的前提下,尚可听一听。
4、直推K501 DT880 HD800 PS1000四只不同档次的耳机的效果
周末抽空把以上四个档次的耳机逐一掏出来,用V5进行了直推测试。
先说AKG K501这只以前的千元级传奇耳机,当年号称声场传说,以及弦乐大杀器。这只耳机的特点是细节偏少,声场空大,低频收得快,量少,阻抗120欧,灵敏度非常低。在V5的驱动下,音量需要开到最大,说明V5对于这只高阻,低灵敏度的耳机驱动力不够充沛。整体出声尚可,声场推出7成,音量够,但是低频严重不足,完全没有体现出V5低频凶猛的特点。
DT880,当年跟HD600差不多级别的2000元级别的代表耳机之一,直线皮包版,250欧。声音偏暗,声场比较小,声音暖糊风格。V5驱动需要开到8-9。声音跟V5的暖声叠加,推出来不失不过也没有导致过于糊闷(还是原来台机系统上的暖糊程度),可以一听,不来大动态时,可以正常欣赏,大动态,就不说了……
HD800,这个纯属娱乐一推,插上之前对于表现已不抱希望。实际效果反而有点意外,HD800没有出恶声,实际在音量开到9时,出声有血有肉,虽然声场有一定缩小,但HD800没有感情的问题,倒是被V5的暖声适当救回一点。当然鉴于V5推力不足,大动态还是无解,声音大部分时候你会觉得,不够爆棚。
歌德PS1000,老版本镜面版,编号1XXX。PS1000老版本之前玩的时候,推得不好的时候容易高频过于刺激,完全忍受不住。低阻耳机要推好的难度其实比高阻耳机更难。玩好的PS1000属于穿着西装的肌肉男,偶尔会秀一下肌肉,但是在忍受范围之内,给你的感觉属于坐过山车般的刺激感,但是你系了安全带,知道不会有危险。在V5的驱动下,PS1000还是那个肌肉男,但是肌肉感更轻,更软,声音倒算不上恶声,但是也没有了歌德那种明显的热情感。声场整体打折,低频量感,高频刺激感,都通通被削弱,整体声音能感觉到有劲使不出的感觉。
5、接Lisa3仿机耳放(配线性电源,2000的仿机,与原装LISA3MOD对比过,主要差距是冷声风格,MOD原版很有暖声的氛围感,两者推力跟解析素质差距不大)
V5的推力不足问题,导致对于直推大耳机有点无力,为了测试下V5只做音源,另加耳放的捆绑党的效果,掏出了2000级别的仿LISA3仿机耳放,加持线性电源,V5开音量最大值,模拟LO输出(V5不带LO输出,只有同轴输出)。实际耳机使用了PK1跟歌德GS1000E,以及K3003。
使用耳放的情况下,V5的声音走向还是比较明显的,仍是低频足,声音暖,高频略暗,另外K3003下的底躁问题仍然比较明显。歌德GS1000E下底躁也可闻,但是相对没有K3003那么明显。对于冷声塞如K3003,加持耳放的必要性不大,对于大耳机,如果想利用V5的暖声底纠正耳机的风格,可以放心加持耳放。
PK1及K3003出镜
歌德GS1000E出镜
森海HD800出镜
歌德PS1000出镜
V5优点:声音在2000元级别应该是个越级的存在,声音素质高,音乐味足,输出的接口比较全面。按键手感好,系统反应速度快,尤其配合K3003有奇效。
V5缺点:外观设计感有待提高,细节做工可以改进,屏幕颗粒感太强,分辨率太低,且是黑白OLED屏幕。固件功能过于简单。对于机器的输出功率设计比较保守,直推大耳机效果一般。
改进建议:1、固件尽快做功能的完善,加入一些常用的功能。2、屏幕建议更换成高分辨率的型号,或者直接改为TFT高分辨率屏幕。3、外观细节上的做工建议加强。4、实际充电电流不正常,建议在固件上做修补。
最后:目前这个机器,只适用于只追求音质,无视外观的资深发烧友,且手头有冷声向耳塞的用户。对于大耳机用户建议捆绑耳放使用,弥补输出功率不足。
貌似图片挂了,没看到图啊。楼主的评测写的很详细,了解了!
和其他国砖比较素质如何 [s:10]
可以超越X5ii、N5、M2?! [s:17]
图片全部阵亡,只有文字,太长!
有点罄竹难书的赶脚哦
今天刚收到货,音质不错! [s:2]
外壳有必要改进,特别是背壳,旋钮……
我的也收到了,做工还不错,音质也可以
图转不了,看这里吧
怂恿一个被我拉入坑的家伙入了,的确还不错,暖声底搭配ew9还是可以听听的,就是声音略粗。
不过考虑到杭州某商家只卖999,还是很超值的。 [s:52]
重新上图,无图无真相.
去试听了一下,ie80耳机,关闭重低音,高增益,钢琴和古筝打动了我!
难道就不能给一个光线充足无遮挡的正面照么?
各种昏暗特写,看完都不知道机子长什么样。。 [s:5]
又一家国砖
Powered by内部配置对比
6.66-9.69万元
吉利远景S1
6.99-10.29万元
汽车外观是用来炫耀和吸引注意力的,而内饰则是用来享受的。那么凯翼X3和吉利远景S1究竟哪一款能够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呢?
吉利远景S1
内部配置对比
吉利远景S1
内部配置对比
标配选配无
2017款凯翼X3 1.6L自动CVT旗舰版
2018款吉利远景S1 1.4T自动锋睿型
中控台彩色大屏
方向盘电动调节
方向盘加热
多功能方向盘
空调控制方式(手动/自动)
凯翼X3和吉利远景S1都配备了中控彩色大屏。两款车在空调控制方式上配置不同,凯翼X3是手动控制,而吉利远景S1则是自动控制方式,遗憾的是两款车都没有后出风口。
在方向盘功能方面,两款车都具有多功能方向盘等功能。
安全配置对比
标配选配无
2017款凯翼X3 1.6L自动CVT旗舰版
2018款吉利远景S1 1.4T自动锋睿型
车身稳定控制
胎压监测装置
驾驶位安全气囊主/副
侧气囊前/后排
头部气囊(气帘)前/后排
在安全气囊配置上,两款车同时配备了主副驾驶气囊、前排侧气囊、胎压监测、车身稳定控制等功能,此外吉利远景S1还具有前后排头部气囊功能。
吉利远景S1
标配选配无
2017款凯翼X3 1.6L自动CVT旗舰版
2018款吉利远景S1 1.4T自动锋睿型
座椅电动调节(主/副/后排)
座椅记忆(前/后排)
座椅加热(前/后排)
腰部支撑调节(主/副)
后排座椅放倒(比例/整体)
在座椅配置方面,凯翼X3的前排座椅还配备了加热功能。相对的吉利远景S1的座椅则是配备了驾驶位电动调节。
吉利远景S1
标配选配无
2017款凯翼X3 1.6L自动CVT旗舰版
2018款吉利远景S1 1.4T自动锋睿型
电动车窗前/后
车窗防夹手
凯翼X3和吉利远景S1两款车都配置了电动天窗、前后电动车窗、车窗防夹手等功能。
文章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同款竞争车型
<option value="100-0万以上
我只要德国车
欧洲车都行
我喜欢美国范
不买日本车
只买日本车
韩国车思密达
杠杠的动力和操控
大空间有大肚量
好养活的小伙伴
开着坐着都舒服
爬山涉水的越野高手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接收最新降价提醒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手机号码:
*所在城市:
||||||||||||||||||||
||||||||||||||||
更多选车参考:
选择车系:
请选择车系
真实姓名:
手机号码:
预约时间:
店面地址:奥迪A1-2011款奥迪A1 1.4T Eg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元阁旗舰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