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常说"吃过大盘鸡好吃吗荆芥",这句老话到底啥意思

吃过大盘荆芥
原标题:吃过大盘荆芥
○冯杰一棵荆芥与一个人的见识成正比。我们北中原有一句俗话,譬如形容一个人见识广博,经历过大世面,就称——“这人吃过大盘荆芥。”荆芥的容量一时成了一种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是一种乡村衡量观。吃小盘荆芥的,肯定都是一些凡夫小人物。要想出人头地,有作为,必须改成大盘子。还有更多人是吃不到或者是不吃荆芥的。荆芥在其它地域不食用,多当中药材晒干使用,用于煎服治疗感冒,发烧,祛风解表。只有我们北中原乡下这一带采叶,用于生食,凉调,或拌黄瓜或拌捞面。一千多年前的中原人就嘴馋,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说它“辛香可啖,人取多生菜。”这“人”就是河南人。它多有一股怪味,一般人承受不了。就像作家一时听到批评一样。吃荆芥你得胆大。荆芥、芫荽、薄荷这些都是菜蔬中的异己分子,风格独行且为数不多,不俗。我过去写文说过,傅青主、陈洪绶这类人是一身荆芥味道。陈眉公,王觉斯身上没有。荆芥本来就不易多吃,一小碟,一捏,一棵,一叶,尝一下味道而已。荆芥价贵,过去一般是买菜时多趁机顺手牵羊,捎带上几棵。一旦染上嗜荆芥之好,就百吃不厌,走火入魔。会拍案叫道:不过了,再来一盘荆芥。在我们那里,荆芥的播种形式带有点乡村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秋后,姥爷将荆芥棵拔出,捆成一束束,吊在屋檐或窗棂,像一束“荆芥手札。”第二年谷雨时节揉碎,撒籽。姥姥说过,种荆芥时,撒籽不可离地太高,荆芥籽受惊能跌死。那时刻,我都是呵护着,像哄孩子,是拌上细碎土粒来撒荆芥籽的。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秋季养生 贵在养阴润燥
原标题:秋季养生 贵在养阴润燥
百草趣味园本报记者 于 淼 文 丁友明 图荆芥在河南生活,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方言“这人不吃荆芥”、“荆芥拌黄瓜好吃哩”等,常常让外地人一头雾水,不知其意。荆芥,本是一味中药,味辛,微温,归肺、肝经,为解表散风良药。走遍南北,似乎只有河南人爱把这味中药当菜吃。尤其夏天,到饭店吃饭,“凉拌荆芥”、“荆芥黄瓜”是许多人的必点菜。更有人吃捞面也爱放碗里一小把荆芥。宴席上,当外地人看到饭桌上来一道荆芥,往往不敢动筷。直到在面前转了两圈,才会悄悄向身边人请教:“这道是什么菜,薄荷?不像。十香菜?也不是呀。”这时主人往往哈哈一笑,然后得意地解释道:“这是只有我们河南才有的特色菜——荆芥。你尝尝,可好吃!”客人一吃,先是皱一皱眉,然后连连点头:“好吃,好吃,就是味怪怪的!”荆芥不但作为食材备受河南人喜爱,而且在日常方言中,它也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比如,说一个人“不吃荆芥”,最原始的意思应是“大家都吃的东西你不吃”,后指这人“另类”,略含嘲戏之意。如果形容一个人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事,又常说 “人家吃过大盘荆芥”,其中又含有羡赞之意。其实,在夏天,人们多吃生冷东西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常开空调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多食荆芥大有裨益。古籍《食疗本草》载:“荆芥助脾胃”;《日华子诸家本草》又载:“荆芥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做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名家话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把病人的一切放在第一位,及时发现病患之处,使他们少受疼痛的折磨。这就是我作为医生最大的心愿。”谈起从业感受,郑州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罗宏伟如是说。和他的采访约在非门诊时间,刚到肝病科住院部,便看到在查病房的罗宏伟,他细致入微地诊察每位患者,温文尔雅的谈吐,总能让患者放下心中的包袱。他随症加减调配药物,与患者及家属促膝相谈,从病因病理到防护知识面面涉及。谈到秋季养生,罗宏伟指出,秋季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处于“阳消阴长”之时,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秋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名医档案罗宏伟,郑州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中医肝病委员会常委,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中医老年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孙光荣教授,具有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功底,善于应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肠道疾病、胰腺炎等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研制出清肝消脂胶囊、化纤消癥丸、解酒养肝茶、胆胀柴黄贴、软肝缩脾贴等系列院内制剂,开展了肝脏微创介入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人工肝支持等多项新技术,善于应用中药外治及非药物疗法。主编专著2部,主持完成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16篇,科普文章25篇。秋季食补 需防秋燥《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意思就是在秋季饮食要‘减辛增酸’,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莲藕、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罗宏伟说。秋天进食清补柔润的食物除了清热生津、养阴润肺,还能防止秋季干燥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可食用沙参、麦冬、百合、川贝、杏仁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除此之外罗宏伟还指出,中医认为“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秋季早餐食粥,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胡桃粥润肺防燥,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等。早睡早起 养气敛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罗宏伟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在经历了炎夏的闷热后,秋季的凉爽让人们感觉格外舒适,正是运动的大好时机。我国自古就有‘重阳登高’的传统,在秋季,爬山可算是大家户外活动的很好选择,也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瑜伽等运动,以微出汗为度,达到保肺健身之效。”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就是说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衣物的增加要适当,不要一遇寒流就穿得太多、捂得太严。“进入秋季,随着天气转凉,要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这样可顺应自然界秋季收敛之气,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适应冬季寒冷气候。”罗宏伟提醒。肝病患者 谨防感冒在气候干燥的秋季,广大肝病患者如何加强自身调养,膳食方面应该怎样合理调配,如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这些都是众多慢性肝病患者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秋季天气干燥,乍寒还暖,是流感高发季节。罗宏伟提到,慢性肝病病人大多免疫功能低下,更易感染流感病毒。一旦被感染,就会加重原有的疾病。另外,绝大多数治疗感冒的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不论口服还是注射,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秋季注意保暖,防范流感是肝病患者最有效的秋季养生法。秋季除了预防流感外,天干物燥,应多饮水,适当进食水果,多食蔬菜,补充维生素。罗宏伟建议,亦可进行食疗,选用枸杞子、麦冬、百合、银耳等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有养肝润肺的作用,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作养肝补血,滋阴润燥的膏方长期调补。同时,中秋时节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由于月饼过于甜腻,且不易消化,故肝病患者不宜多食。国医动态黑龙江20种中医诊疗路径纳入新农合据健康报讯
近日,黑龙江省卫生厅和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下发新农合执行20种中医诊疗临床路径的通知》,从全省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筛选了20种疾病的中医药诊疗规范列入新农合住院报销目录,在当地县级医疗机构就医报销比例可达65%以上,在乡和村就医报销比例可达85%。该省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5%以上,每个村卫生室要有一名中医或会用中西医两法诊疗疾病的医生。河北启动中医学派研究重大项目据中国中医药报讯 日前,河北中医学派研究顶层设计论证暨课题组成立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标志着河北省河北中医学派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启动。本项目由中医学者、河北省十二大名医李士懋教授领衔、省级财政支持的重大课题,重点是对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进行研究、总结和继承。每周妙方治疗高血脂两验方方一:鲜山楂1000克,桃仁60克,蜂蜜250克。将山楂洗净剖开,桃仁打碎,入锅中水煎沸2次,分别滤取药液。盛入耐高温的瓶中,加入蜂蜜调匀,隔水蒸半小时。每日2次,每次1~2小匙,饭后温开水冲服。方二:用逍遥散冲剂,每次1袋(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表明,逍遥散冲剂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作用,且疗程短、见效快,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停药后血脂不易回升。本期顾问 郭文 整理 李鲁愿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转载]【乔台山】吃过大盘荆芥
(采风中原第50走)
河南有句俗话,称赞谁有能耐谁受到礼遇,便说他是“吃过大盘荆芥”的人。
这句俗话我在《中国谚语集成·河南卷》中没有查到,那出自何处呢?出自夏挽群之口,就只听他说过。夏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我们恭维他是“国家主席”。夏这话是说给杨吉星听的。那杨吉星又是何方神圣呢?杨是中国民协四委办主任,中国民协命名了140多处民间文化之乡,河南就占了30多家,居各省市之首,杨功不可没,每次都是他带队考察。杨属于京城帅哥型,一米八九的大个子,满面红光,膀大腰圆,说话幽默。但杨不喝酒、不吃肉,偏爱吃河南的凉拌荆芥。每顿饭,老夏都让服务员单为杨用大盘上一份荆芥。我们大块吃肉,他大筷头吃荆芥。
河南人还爱向外省客人吹嘘,荆芥为河南特产,北京都没有,更别说江南了。我一直怀疑这话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我查《简明生物学词典》,上海辞书版的,是比较扎实的专业辞书出版社出的,在《荆芥》条下讲,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有强烈香气,可提取芳香油,性微温,味辛,全草可入药,功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麻疹及疮疡初起等病,炒后有止血作用,治疗吐血、鼻血、崩漏、便血。“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各省,朝鲜也有分布”。此种说法也在《辞源》中得到了证实。
但为什么外地菜谱中不见凉拌荆芥呢?我揣测是外地人把它作药用,而河南人把它作药膳吃了。尤其是在夏季,吃凉面条,吃凉拌菜,放些荆芥在里面,闻着清香,吃着利口,味微苦,吃后鼻子透气,脑门清爽。这是把荆芥当作配菜和调味品。而单独把荆芥凉拌当菜,则是有学问的,就是蒜汁不能提前拌,到吃时再浇再拌,才能够保持荆芥绿叶“格正”,如果在后厨拌好端上来,不但塌架,而且叶子还会发黑。
我虽然查到了荆芥的出处,但从来看破不说破,甚至也跟着对外省客人吹,有次我甚至对着中国植物研究所大科学家卯晓岚先生大吹了一通。卯先生那年为《神奇的雅鲁藏布江》一书,应邀到郑州来,我在动物园旁边的“祥和第一楼”请他品尝河南饭菜,特地上了一盘凉拌荆芥。卯先生到底是大科学家,说话严谨,他也看破不说破,只说“在北京没吃过”。
(拟于日晨,改于8月14日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开封话“吃过大盘荆芥”,意义与来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上面的蓝色字体“开封市文广新局”再点&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觉得好,请转发您朋友圈&农村人常说“吃过大盘荆芥”,这句老话到底啥意思?中原老农& 08:55老农家乡寻常农村院子的一角,总会开辟出一块菜地,里面种着茄子、豆角、番茄,还有一大片荆芥。每年夏天,在外求学的孩子回到农村,母亲都会采摘最新鲜的荆芥嫩叶,为他们做大盘荆芥。而农村的爷爷也常常会对他们说:“娃儿,恁是吃过大盘荆芥嘞,恁爹妈供你上学不容易,以后要多孝敬孝敬呐。”朋友们, “吃过大盘荆芥”是啥意思,你知道吗?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吃过荆芥嘛,而且还是吃了一大盘。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见过大世面、社会混的好。荆芥清香气浓,有一股薄荷味,一般人吃不惯,即使喜欢吃,也是放少量到菜里或饭里,能吃大盘荆芥说明有胆识、有能耐!说起大盘荆芥,在老农的家乡还流传着一个典故。北宋的开封是当时的首都,南来北往的读书人都要来此科举考试。老农村里的一个读书人赴京赶考,发现京城的达官贵人们吃饭时都会点一道菜——大盘荆芥。据说当时荆芥只有京城附近有,而且价格不菲,能吃上大盘荆芥的人非富即贵,是身份的象征。读书人在京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吃上这道味道独特鲜美的小菜,回到村里后,常常向别人炫耀此事。久而久之,“吃过大盘荆芥”在农村也就成了见过世面、见多识广的代名词。在老农村里,女婿回门,丈母娘必定做上一份大盘荆芥,逼着他一口气吃完。这显示了女婿见过世面有出息,也是农村父母对女婿的关爱,一个女婿半个儿子嘛。朋友们,这是老农村里的大盘荆芥,来尝尝吧!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河南中部把见过世面的人称为“吃过大盘荆芥”。但是说起原因,恐怕很多人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翻阅资料,比较常见的传说大致如下:开封曾是七朝古都,特别是开封作为北宋京城之后,它在全国的影响那是相当大的。全国的士农工商、达官显贵,到京城开封来述职、来采买、来赶考、来游玩,都会在开封吃、在开封住,在饭铺里、小吃摊上,人们都会吃到荆芥这道味道独特鲜美的小菜。因为外地人没见过更没吃过荆芥,而只有到过京城开封的人才能吃上荆芥,所以,人们就称到过京城开封的人“吃过大盘荆芥”。而那些走南闯北、见过世面、见多识广或并没到过京城开封的人,也在人们面前自我炫耀为“吃过大盘荆芥”的人。这样自然就会得到周围人们的青睐,会被孤陋寡闻的人另眼高看,会被周围的人们所尊重、赏识。
对这个传说,我倒是有所疑问:既然外地人都不吃荆芥,如果炫耀,只需说“吃过荆芥”就行,何必说“吃过大盘荆芥”呢?另外,“大”与“小”相对,“吃过大盘荆芥”望文生义也应该是与“吃过小盘荆芥”作对比啊?这句话的出处,应该和当地人平时吃荆芥的习惯有关:
从前,中原农村地区的人们吃荆芥,只是作为配菜,与黄瓜、豆角等凉拌,或是在汤里撒上几片提味,这种习惯现在仍旧保留着。某个夏天,一位村民走进一座繁华的城市,到一家饭店用餐,看见有人用大盘子装上纯粹的荆芥,做为单独的一道主菜大嚼,他大吃一惊,也赶快照例点上一盘。回到村子里,他就向大家说起在城市里吃荆芥的事情,人们惊奇不已,因为谁也没有像城里人那样吃过荆芥,都是把荆芥做为配菜。于是,那位先人就像当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成了见多识广的“人精”了。用“吃过大盘荆芥”代称他,自然水到渠成。传来传去,最终成了他那一类人的代称。
很多走南闯北的河南人都很感慨,出了河南就几乎吃不上荆芥这种菜了。这也难怪,因为其他地方的人们是把荆芥做为一味中药看待的。
《百度百科》显示: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厘米~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把中药材作为食材的传统,并不是河南人的独创。但把荆芥做为一道时令鲜蔬,并吃出诸如“吃过大盘荆芥”这等文化气息的恐怕就不多见了。荆芥,已经成为外出的河南人的一种思乡之物。
□石广田(封丘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