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务?

您现在的位置:
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元的个税起征点 可能要变了
  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2015?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 可能要变了
  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近期财政部税政司多次组织专家开会研讨,个税改革方案已初具雏形,财政部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将改革草案上报中央和国务院。目前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会再次大幅提高吗?本次个税改革谁会最受益呢?
  个税起征点四年未调整
  个人所得税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是个人理财中的重要话题,也是与拉动内需、收入分配制度、通货膨胀预期等近来大家关心的宏观经济问题直接相关的个人财务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诟病,而且尽管要求改革的声音提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实质的改变。
  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三次调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
  之后四年,个税起征点再未进行上调。人大代表及社会舆论每年都会发出上调呼声,但财政部有关官员每次的表态都差不多,即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问题将在个税改革中统筹考虑,换言之,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在改革后才能再次启动。
  在2015年的两会上,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呼声再起,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等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
  人大建议提高工资起征点
  在今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王法亮、刘绍英等30位代表提出两件议案认为,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的滞后性日渐凸显,工薪所得的起征点仍需提高;《个人所得税法》六次修改忽视了工薪所得纳税人之外的其他劳动者;缺少反避税等国际税收内容,建议修改《个人所得税法》。
  财政部回应指出,关于提高起征点,在下一步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将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问题进行统筹研究和考虑;关于其他所得项目的减除费用标准,由于其他所得与工薪所得的计税方法、税率不同,税负不能简单比较;关于个人海外避税,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国家财税部门配合,强化境外所得的个税征管。
  何谓&个人所得税法&
  我国个税征收最主要的依据是个人所得税法。与其他法律相比,个税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没有立法目的。该法共十五条,第一条就直接规定征税范围,而不是像其他法律,首先明确立法目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如果立法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制度设计就没有方向,各方就难以达成共识,实施过程中就容易走形变样。
  以个税法为例,如果立法目的是调节过高收入,那么就应当重点关注高收入者的税收制度设计问题,围绕其收入来源和水平,专门设计征税范围、税率等。但实际上,现行个税法虽经六次修改,重点瞄向的始终是普通工薪收入者,而对造成贫富差距的财产性收入、资本收入、资源开采和转让收入等,却缺少合理的制度设计,留下诸多逃税和避税空间,因而根本无法实现调节收入的目标。
  谁在交个税?2800万人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已经35年没有全面修订了。除了将起征点从1600元上调至3500元之外,这项与普通百姓关系最密切、也最直接的税收制度,几乎维持着上世纪80年代初的面孔。
  20年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渐渐开始被诟病为&工资税&,即上缴人群以工薪阶层为主。据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字: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1700多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而另据财政部的公开数据,2012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5820亿元,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为3577亿元,占61.4%,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为62.6%。
  全国政协委员,财务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交个税的人只有2800万人,占不到整个人口总数的2%。这说明个税已经相当边缘化了,如果再提高起征点,还有多少人能交税呢?&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记者会上同样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不合理,简单地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公平。&
  对于个税,普通民众想怎么改?
  谈及个税改革,大多数工薪阶层,其诉求往往简单直接:提高个税起征点,越高越好。
  当下,普通民众希望提高起征点的理由源于自身的境遇。近年来,整个生活成本在上升,成为很多老百姓切身的体会。&票子毛了&,各地房价&居高不下&,收入&捉襟见肘&,过日子得&精打细算&&&。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国家给个人&减减负&。
  本次个税改革谁最受益?
  多位专家表示,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原则会在个税改革中有所体现。《建议》提出,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提低、扩中、调高,大的方向还是很清楚的。&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表示,&提高起征点肯定不是未来改革的方向,改革要放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去设计具体方案。&
  我国最早提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在1995年,至今已经过去了20个春秋,我国仍然是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即将上报的个税改革方案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哪些个人收入继续分类征收个税,哪些收入纳入综合征收范围。
  确定了综合征收范围后,还需要确定综合计征的税率。现在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范围是3%至45%,共计七档税率,综合所得的税率是和薪资所得税率一样,还是有所调整,尚需进一步明确。张斌表示,工资薪金所得税是每个月由单位代扣代缴,相当于预缴;综合计征后,综合税率的高低,涉及到个人是需要补税还是退税的问题。
  你一辈子要交多少税?
  这八种必须知道:
  1、个人所得税;
  2、印花税;
  3、车辆购置税;
  4、关税;
  5、房产税;
  6、城镇土地使用税;
  7、土地增值税;
  8、契税。
  这些收入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1、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2、离、退休人员工资薪金所得
  3、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从所在单位取得的工资、补贴等
  4、个人福利费
  5、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
  6、差旅费津贴
  7、误餐补助
  8、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
  9、上市公司股息红利
  10、&五险一金&
  11、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12、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工资薪金所得
  13、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14、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15、从破产企业取得的安置费收入
  16、低价出售本单位职工的住房
  17、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18、个人捐赠
  19、&特殊党费&
  20、远洋运输船员工资薪金所得
  21、附加减除费用
  干货:个税计算器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为&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所得税&。2011年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500元,使得缴纳个税的人数从8400万降到了2400万。那么个人所得税究竟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里有个计算公式:
  1、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2、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属于五险一金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暂不算在这里);
  3、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
  4、税率:由3%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额对应;
  5、速算扣除数:由0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银行知识专区
48小时排行个人所得税
&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是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的,自日起施行;国务院于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日起施行;国务院于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个税免征额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自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实行分类征收;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3.费用扣除额较宽;
  4.计算简便;
  5.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
   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
  二、 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个人所得税法列举征税的个人所得共11项,具体包括: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帖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指:
  1. 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商业、钦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 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 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4.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纳税所得.
 (三)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面、雕刻、影视、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 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 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不包括稿酬所得。
 (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 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 财产转动所得
  财产转动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 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十)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 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十一) 其他所得
  其他所得,是指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三、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计算7级标准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应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 -扣除标准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不含税级距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15000元的部分
不超过14250元的
超过15000元到30000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只对80%的部分征税。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20000元的
不超过16000元的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超过16000元至37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0元部分
超过37000元的部分
 (三) 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四、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以个人每月收入额固定减除1600元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税法确定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业户,其应纳税所得额是第一纳税年度的收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三)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以其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税法规定&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1600元。
 (四) 劳务报酬的计算
  劳务报酬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五) 稿酬所得的计算
  稿酬谢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六)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日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七)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不得从收入额中扣除任何费用。
 (八) 财产租赁所得的计算 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第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
 (九) 财产转让所得的计算
  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为纳税人每次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的余额。
 (十) 偶然所得的计算
  偶然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每次取得的收入,不扣除任何费用。
 (十一) 其他所得的计算
  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的每次收入额。
  五、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 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生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六、征收管理
    1、征收方式: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式。
①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地方税务征收机关领取代扣代缴税款凭证,同时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个人所得税及支付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汇总交纳代扣的税款。纳税人拒绝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扣缴义务时,扣缴义务人应当书面报告税务机关处理。但扣缴义务人拒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或违反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有权依法予以处罚。
②纳税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二处或者二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纳税期限
   (1)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税款,均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2)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款的期限;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义务人在次月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款的期限;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缴入国库,并向地方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1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4)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纳税款的期限。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应纳税款缴入国库,并向地方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发票相关搜索税_百度百科
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同时也被用于姓氏。2014年,“税”当选日本2014年度汉字。[1]
税汉字释义
税基本释义
五笔输入法:
税详细解释
税shuì 【名】(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tallage〗
税,租也。——《说文》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曰租。——《急就篇》注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税十取一——《大戴礼记·主言》
有税有赋——《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
论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
泛指一切赋税〖tax〗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汉书·食货志》
后世有、牙税、契税及芦课、茶课、之类,亦税也。——《》
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
秘书监。奏输帛于官,谓之税——《宋史·食货志》
又如:税政()、税珰(掌管税收的宦官)、税敛(税收)、税粮(元明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税项(税收的款项)、(田赋)、税课(赋税)、税厘(海关税和税的合称)、税租(租税。田租和赋税)、税银(税金)
税税收概述
&税&(又称、税金、、赋税、税捐、捐税、租税)指政府为了维持其运转以及为社会提供,对个人和强制和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税制”。
税收的基本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对于税法而言)。
税税姓介绍
税上古人物
税氏宗派纲目,恭明清祖辈记载,屡历谨详叙之,条分缕晰以作世系志之,以垂不朽,流芳千古。
税税姓由来
吾姓税之由来,据明万历四十七年谱所叙,先祖税梁才,原名梁才瑞,于公元前二百零六年以前乃秦朝之家相,公元前二百零六年秦朝灭亡后,凡秦之忠臣良将必被尽诛,况家相乎。故逼至夔关(今)税口更梁为税,改才瑞为梁才,获免害,此姓税之由来矣。经考定税梁二姓宗系共族决非异议。
所谓家相,尝考吾族,伯益之后裔也。伯益系颛顼高阳氏,名大费,又名伯翳,父曰大业,母曰女华,帝舜赐之,妻以姚氏,后封于梁,以梁为姓,此姓梁所由来矣。因秦亦伯益之后,故称家相。
我祖税梁才,从梁更税之后,初入巴郡即今之涪邑安居玉花村殁葬百子溪坎,世代相传断碣残碑几于淹没,至万历年间两进士税曾镜、曾镌二公等重建祖碑。据原谱记载,始祖生八子,一子乏嗣,幸存石碑志。其余名目斑次石工剥蚀无存。况历汉、唐、晋、宋以来,屡被兵焚,有因天翻地覆而东转西移,有因沧桑田而南迁北徙,散居四方者,已难枚举,复遭流寇为殃,遂使宗派昭穆,及晋绅士宦,共叹无微,窃天相吉人,报恩不爽。吾祖之后,岂独公始显达数百年,而祖德更添,大宋权父绵延八子,神宗时不,北宋税×礼,人游名山大川作《禹贡》指掌端正讹校谬有功;谱传南宋税舆权,字巽甫,亦巴县人,研究心理窟为世儒宗魏了翁门人,著有校正周易古经十二卷,易学启门小传一卷。()五年庚辰(980年)科进士税挺;北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1088年)科进士税定国;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乙丑(1144年)科进士税庾均;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科进士税新,任巡旬府知县。()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税廷赋,南溪人;清世祖国朝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科举人税常春,嘉定府人,税常富廪生,税贡生均为嘉定府生长人氏,常春之兄。贡生税维学、明朝贡生税宾任均川训导。国朝贡学,税以仁;国朝辛卯科举人税有馀任教谕,廪生税清岑等诸伟公光昭史册。大约其间学士文人,因乱世而声名灭末者不少。近如宗扶、宗助二公曾受总戎之职,尚未详载任于何地,谱正家族,追溯根源,当水有源树有根,属世代之遥,嗟乎,前代虽考,考追何凭,吾祖精灵在天,应亦抱恨无涯矣!然而更姓之初,迄今二千二百余年,天横一派,瓜瓞绵绵,虽不能洞悉源流修一谱以传不朽,而略叙先型,存十一於千百,亦何尝非承先启后之一助哉。嗟乎!时间久远,吾税氏谱系所叙至此。
梁更税以来不知有多少代,没有详细文字记载,的确不得而知。现将明迁始祖税常富,字凤起,系嘉定州生长人氏,至万历四十五年(丙辰)落业大桥支税塆详记于后。
说明:本谱总序来源于吾始祖常富后,用朝公,德梅公,理公,吉富公等谱志,以及(清)(巳丑)1768年冬至乾隆(甲午)1775年夏6月15日,六殿掌判曹官税相鉷与税国铃、税国祚、税明信、税清明、税等同斯志焉,集体议条。越大江,走南溪,问,寻,访成都,询,去巴县,游等地取谱而视志之。由于以前各种谱志,均为手抄,文字和断句难免有误,请勿见怪。
税其它意项
细疏布制的丧服〖fine and thincloth〗
公丧之如税服,终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又如:税服(用细而疏的布制成的丧服)
税利息interest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人,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后汉书》
税 shuì 【动】 征收或交纳赋税〖collect taxes〗
出税者,吏请轻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耕者则重税——《韩非子·显学》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唐·王建《汴路即事》
太华之山,悬崖之嵌,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明·顾炎武《》
又如:税民(向人民征收赋税);税入(征税收入);税户(纳税户);税名(征税的名目);税吏(旧时的专职征收赋税的人员);税帖(旧时官府给予纳税人的纳税凭证)
税租赁hire
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唐·白行简《》
又如:税居(租赁房屋);税米(即租米);税屋(租借房屋);税寓(租房居住);税第(税屋);税舍(驻宿的馆舍)
税释放,解脱unharness
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左传·成公九年》
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三辩》
不而行。——《孟子·告子下》
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列传》
乃税马于华山,说收于桃林。——《吕氏春秋·慎大》
又如:税马(放马);税说(以言语游说他人);税调(放置调度)
税通“禭”
原指向死者赠送衣被,后泛指赠人财物〖present〗
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礼记·檀弓上》
及平原君()母死,…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史记·郦生·陆贾传》
又如:税人(以物赠送人);税邑(犹食邑)
买卖〖trade〗。如:税契
息,休止〖rest〗。如:税车(停车);税息(休止憩息)
税常用词组
shuì'é
〖the amount of tax to be paid〗需上缴税款的数额
〖tax law〗税收法规
〖tax payment〗缴税的金钱
shuìkuǎn
〖tax〗为了公共目的的,通常由立法机关或其他公共机关向人们或对财产征收的货币费用
〖tax and interest〗税金和利润
〖tax rate〗计算税额的比率
〖tax items〗指捐税的各种名目
〖tax certificate〗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shuìshōu
〖tax revenue〗征税所得的收入,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tax on affairs〗征收税捐的事务
税务员,税务官
shuìwùyuán,shuìwùguān
〖tax collector〗负责收进、保管和支付公共税收的政府官员
shuìyuán
〖tax source〗国家征税的来源。如产品的销售收入,各行各业的业务收入等都是征税的来源
〖tax system〗征税的制度
shuìzhǒng
〖categories of taxes〗国家征税的种类,诸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
yingnashuie
纳税款的金额
税相关词语
.中新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