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方法教老人如何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原标题:如果一款十年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才5.15%,你会买吗?

最近有财粉在后台给I财君发来了一款这样的产品——期限居然长达10年,来咨询投资建议。

就是华兴银行的这款产品:

“居然有十年期的理财产品,怎么回事!”财粉感到吃惊。

其实,I财君搜罗了一下发现,其实类似的超长期限的、开放式产品还真不少。

比如招商银行近期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都相似的理财产品:

这类超长期限、开放式产品到底是什么样产品?究竟值不值得买呢?

以华兴银行这款产品为例,I财君细看产品说明书后发现,这不是购买之后就只能乖乖持有10年的产品,而是在工作日15:00前可以随时申购、赎回。

据华兴银行人士介绍:这款产品根据资金以及存放时间的长短靠档计息,持有金额利率每两周更新一次,属于T+0,每月固定21号返息。

I财君也请教了融360分析师刘银平,根据产品说明书,这实际上是一款净值型理财。

刘银平指出,这类产品的期限比较长,往往为五年、十年或是更长。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固定期限,在此期间可以在约定条件内随时提前支取,收益是波动的,银行要定期公布产品的净值。总的来看,净值型理财与开放式基金较为相似,当然两者的资金投向是不同的。

不过,一般来说,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没有预期收益率一说的,但是I财君注意到不少银行的所谓净值型产品却会给出预期收益率。

如此奇怪的产品,难道是遇上“假理财”了?

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广州财富管理部负责人向i财君解释,这类理财产品应该叫做“准净值型”,所谓准净值型理财产品是预期收益型理财向净值型理财过渡的中间产品,不同于净值型理财没有预期年化收益率,收益只能参考比较基准,银行会按照比较基准来管理业绩,“并且在合同中已经明确表示不保证本金和收益,并且亏损由客户自行承担。”

“虽然这类准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年化收益率,但是有给出业绩比较基准”,上述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表示,在刚兑尚未打破之前,现在准净值型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基本上就等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向准净值型产品转型也表明,银行理财产品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

这意味着往后银行理财产品也会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传统,将理财产品的风险承担主体落实在投资者身上。

未来真正“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日子不远了。

因此,各位财粉有必要提前学习这类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尽管相对复杂,但I财君会手把手教各位怎么:

最基本公式1——申购份额的计算

申购份额=申购金额÷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

小A投资5万元人民币于净值型产品,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为1.02元人民币。那么,小A实际申购份额=5=49019.60份(不计算申购、赎回费)。

注意: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通常为(T-1)日终净值,于估值日后第一个银行工作日(T日)公布,首发募集期的理财计划份额净值为1元/份。】

最基本公式2——赎回金额的计算

赎回金额=赎回份额×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

再举个例子:小A赎回1万份理财计划份额,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为1.03元人民币

那么赎回金额=1=10500元(不计算申购、赎回费)。

关键公式——实际收益的计算

实际收益=投资者赎回实际金额-总申购金额

继续举个例子:小A申购5万元,申购时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为1.02元,赎回时当期理财单位份额净值为1.05,则小A总收益为(不计算申购、赎回费):

注意:如投资者在赎回时的单位净值小于申购时的,就产生了亏损。产品运作期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为负,极端情况下也可能损失全部本金。】

由于真正的净值型产品是不会有“预期年化收益率”,那么,怎么知道投资了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呢?

继续看公式(以下是近似公式):

年化收益率=(当前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已成立天数×365天。

假如产品成立已满1年,可直接以以下公式来计算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当天净值-去年同一日对应日净值)÷去年同一日对应日净值

最后举个例子: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初始净值为1元,成立270天后最新净值为1.05,那么,其年化收益率=(1.05-1)÷1÷270×365 ≈ 6.76%。

掰扯完上面的数学运算公式,各位财粉最关心的还是,究竟这类产品投资价值大不大?适合什么投资者?

刘银平认为,净值型理财的收益比较低,而且流动性又没有货币基金那么强,所以并不太建议投资购买这类产品。

如果投资者看中产品的收益,可以去买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如果看中产品的流动性,可以去购买可以赎回实时到账的货币基金。

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净值型理财的地位比较尴尬,投资者对这类产品并不是很买账。

}

  上周末,小巴去了一趟姑婆家,在闲话家常的过程中,姑婆谈到了养老金。她说,不想把作为养老用的退休金放在银行储蓄,因为利息实在是太低了,但是又没办法。自己年纪大了,又不会上网,很多投资都做不了。就连在银行转账,工作人员也要再三确认这笔的用途,才肯给帮她转,怕老人家会被骗。

  她还说,有一次去银行存款,看到银行的宣传栏上有一款保本的,年收益率4%,定期180天。这让她很激动,于是就向银行的工作人员咨询,看能不能买到这款产品,但结果晚了一步,已经卖完了。

  说实话,类似姑婆这样的老人家有很多。退休之后,除了每月的生活开支,基本上花不了什么钱,都会把一部分钱存起来以后养老。但银行存款利息过低,眼看手中的钱慢慢贬值,这让她有点焦虑,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产品。

  通常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加上又是银行推荐的,有这层背景在,很容易就能取得大家的信任。但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全,存在很多猫腻,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不仅没利息,就连本金都会亏损。

  之前曾经有一个报道,说家住北京的高小姐,2015年初的时候在某银行支行,购买了20万元的理财产品。2年后赎回,却发现亏损了近1万元。

  这个结果令她难以接受,因为在购买的时候,银行经理向她拍着胸脯保证,这是一款保本的产品,不会有本金亏损的风险。在协议书上,也没有写是非保本理财,所以她才认定这是一款保本产品。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情况。更让人气愤的是,高小姐向银行投诉,银行则表示,这是理财经理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

  最后无奈之下,高小姐选择了报警。但由于协议书上签过字,也没有留下银行经理口头承诺的证据,这件事立不了案,只能认栽,不了了之。

  绝大多数人在银行购,都是冲着银行的信用去的,想买的当然就是这家。事实上,我们在银行买的某款理财产品,不一定就是这家银行发行的。

  一般来讲,银行理财产品会分3种:自营、代销以及托管。

  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是指由银行自主设计发行的理财产品,因为有自身的信用在,所以安全性相对比较高。要辨别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方法有3种:

  1、登录“中国”查询产品登记编码

  如果输入编码后,显示“理财产品不存在”,就说明这个产品不是银行自营的。

2、查看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发行人。如果是银行自营产品,那么管理人就是银行;如果管理人是其他机构,那么就属于代销。在查看说明书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向相关的工作人员确认。

某款自营理财产品说明书

  3、或手机银行里的理财产品

  如果我们在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里面购买理财产品,那理财产品列表里面的都是银行的自营产品,这也是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当然,如果你不放心,还可以点击进去具体产品详情查看产品登记编码,用我们的第一个方法查询真伪。

工行的网上银行理财产品页

  除了自营,银行也可以合法代销一些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比如基金、保险、等。对于代销的理财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通常是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为保障。代销产品也可以在银行的官网上查到相关信息,以(行情,)为例:

  虽然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也会有一套自己的审批流程,但如果产品出现亏损,那么责任由发行机构或投资者承担。

  一般来讲,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要警惕“飞单”的出现。

  所谓的“飞单”,是指有些银行员工可能会被其他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夸大投资收益率,隐瞒投资风险,最后导致投资者的利益亏损。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银行客户经理的口头承诺,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在签订协议的时候,一定要核查协议里的相关信息,要求对方对重点问题进行声明确认,减少后期不必要的一些麻烦。

  很多人会误以为银行的托管产品是代销产品,其实这两者有很大区别。

  银行的托管产品实际上是指产品的资金在银行进行托管,并不是该产品在银行销售。银行的托管业务主要是针对基金、保险、受托投资管理等资金开展的金融服务,银行作为第三方平台,对托管的资金提供安全保管、资金清算、投资监管等等相关服务。

  总的来说,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产品条款,搞清楚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理财产品,并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年龄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等因素做好投资组合,谨防投资陷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