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已阿里妈妈结算和预估后!过了一天预估收入里为什么还是没有显示金额?

淘宝联盟,为什么已经结算预估收入了,在账号余额却没有显示增加余额的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淘宝联盟,为什么已经结算预估收入了,在账号余额却没有显示增加余额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每个月30号结算当月预估收入,20号晚上才会到结算到余额,就跟发工资一样,等于压了20天呗
那为什么有些客人已经付款了,为什么都没有显示已付款的呢
显示啊,效果报表就有
可是我有些的,没有看见有显示,怎么回事的呢
不知道,只要推广是你的pid确定付款的话应该都有的,你问下客服
在哪里问客服的呢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31584被浏览8155237分享邀请回答/reed/1069.html
——————————————以下为原答案。嗯,这是阿里妈妈app的数据报表,我是做导购网站的俗称淘宝客,10年参加工作,13年辞职创业,现在每天收入在7到10K,去掉阿里收的技术服务费和这边的人力工资一个月能剩下15到20,算是年薪百万了吧,另外我只能说我这样的在我周围至少有几十个= =,无黑道官方勾结= =出门都是一群宅男,至于年纪,上张火车票吧。= =匿名是不想让同学之类的知道,毕竟上次聚会他们还问我赚有没有五千= =我说差不多(一天5K)= =20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 查看内容
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与结算预估收入有何区别?
18:01| 发布者: | 查看: 50| 评论: 0
简介:  现在,有很多朋友都在做淘宝客。不过,有些朋友发现,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是100,而淘宝客结算预估收入只有6块,这相差也太大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与结算预估收入有何区别?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 ...
  现在,有很多朋友都在做淘宝客。不过,有些朋友发现,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是100,而淘宝客结算预估收入只有6块,这相差也太大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与结算预估收入有何区别?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为什么跟实际收入不一样?  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与结算预估收入有何区别  成交预估收入是你最近7天的成果预估,是待确认收货金额和已确认金额,结算预估收入是你上个月7天推广的,最近7天要发的,是已确认收货的商品金额。  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为什么跟实际收入不一样  1)电脑登录淘宝联盟的首页;  鼠标放在“我的联盟”这里,下方弹出相关的菜单,点击“结算中心”  2)转到结算中心页面;  当前的窗口是“概览”页面;这里显示:昨日预估收入、本月预估收入、上月预估收入、账户余额  3)其中“账户余额”所显示的数字就是你的账户中实际的收入,每月到了20号就会显示实际收入的额度。今天是22号,所以,这里的显示了自己账户中的金额“18.31元”;数字下方显示了提现的按扭。  4)我们应该遇到过,月预估收入与账户余额并不相符。为什么呢,明明上月淘宝客佣金有20.56元,但在账户余额中只显示了18.31元。  5)这其中涉及到一些相关的费用。20.56-18.31=2.25元,这2.25元就是平台所收取的一些费用。具体是哪些费用,我们可以查到的。  点击“结算中心”。  6)转到了结算中心的页面;  在这个页面,目光定位在“结算概况”这里。这里很清楚着标记着收入以及相关费用支出。  7)小编在这里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说预估收入是20.56;预代扣税0.2;技术服务费2.05元。
那么,我们就清楚了,预估收入20.56-(预代扣税0.2+技术服务费2.05)=18.31元。18.31元就是我们实际收到的钱了。  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与结算预估收入的区别,网推大家坛小编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啦,简单说来,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算的是最近的收入,而结算预估收入算的是上个月的,这两个词所算出来的收入的时间段根本不一样哦,此外,小编还介绍了淘宝客成交预估收入为什么跟实际收入不一样的问题,大家看了之后,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呢?  推荐阅读:  淘宝联盟成交预估收入是什么?  淘宝客效果预估跟预估收入区别是什么?  淘宝客预估收入什么时候到账?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淘宝客服在任何时候都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淘宝客服做的好可以提高成交率,减少退货率。那接下来...
淘宝网现在店铺转让的也比较多,如果你想在淘宝上创业的话,那么要怎么去选择店铺呢?网上店铺转...
1.2.3.4.5.6.7.8.9.10.
1.2.3.4.5.6.7.8.9.10.>>>>查看经营历程报表,为什么有的赠送单金额显示为有金额,有的金额显示为0?点击赠送单查看里有成本单价,成本金额了。
查看经营历程报表,为什么有的赠送单金额显示为有金额,有的金额显示为0?点击赠送单查看里有成本单价,成本金额了。 0:0:0 用友T1小编
查看经营历程报表,为什么有的赠送单金额显示为有金额,有的金额显示为0?点击赠送单查看里有成本单价,成本金额了。查看经营历程报表,为什么有的赠送单金额显示为有金额,有的金额显示为0?点击赠送单查看里有成本单价,成本金额了。
问题模块: 物流单据关键字:赠送单金额显示不对问题版本:用友T1-商贸宝批发零售版12.0原因分析: 因为经营历程里赠送单金额是提取的赠送单明细里销售单价了,而不是成本单价;如果销售单价没有输入就默认为0.适用产品:T1系列问题答案:到经营历程把这张金额显示为0的赠送单,点击红冲并复制进行修改过账即可。
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到 上找一下答案
劳务支出和工资薪金支出的核算区别 劳务支出和工资薪金支出的核算区别
  【问】企业在费用列支中经常将一些聘用的人员,比如司机、保安、季节性用工等以工资表的形式发放劳务费用,可企业又与这些人员签定有短期用工合同,请问是否就可以不用开具劳务费发票仅以工资单就可以列支了呢?  【解答】国税发[1994]89号文件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师事务所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但从众多舞弊案件中,我们发现行业中存在的质量低下问题日益凸现,直接威胁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不少学者认为的有限责任制是注册会计师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然而,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才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及特征
收购股权怎么筹划能节税 收购股权怎么筹划能节税
企业背景资料   三金粮油加工有限公司(简称三金公司)由三金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金集团)、中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中原公司)共同出资于2004年3月组建。根据有关协议、章程的规定,三金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三金集团出资人民币20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中原公司出资人民币196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三家公司都属于内资企业。从三金公司成立至2010年12月期间从未对企业分配过股利。日三金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4000万元、盈余公积1200万元、资本公积8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1000万元。日,被投资企业三金公司召开股东会,就变更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按股权投资比例进行分配两项事宜商议:一是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发展,主要投资方三金集团拟收购中原公司持有的三金公司44%原始股份共1760万元,为了兼顾双方的利益,收购价按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计算确定,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二是拟将三金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按持股比例一次性的在两个法人股东之间进行分配。那么,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股利分配和股权转让,才能在符合规定且各方都能接受的前提下,转让方实际收益最大化?   政策分析   (一)持有收益方面的规定   这里说的持有收益是指税法对一般股权投资持有期间从被投资方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明确,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明确了企业的下列收入为收入:(1)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由于持有收益是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为避免重复征税,税法对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即持有收益规定为免税收入。显然,本案投资方三金集团和中原公司按照持股比例从被投资方三金公司分得的股息红利完全符合免税规定条件。   (二)处置收益方面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依据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也可简称处置收益。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国家税务总局二0一0年十月二十七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规定表明,因为股权转让所得也即处置收益属于财产转让获得的增值部分,所以必须将股权转让所得全额并入企业的应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这一条规定可以理解为:被投资企业只有把留存收益分配给股东的,才能作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享受免税待遇,在处置时投资企业应该享有但尚未分配部分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而不能确认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被投资企业没有在投资企业转让股权之前将这部分留存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投资企业将这部分留存收益随着股权一并转让的,税法不视为免税收入处理。这样,必然导致这部分留存收益在转让环节被重复征税,增加投资企业的税收支出。   纳税方案设计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对股权投资获得的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区别对待,对持有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金额处理,而处置收益必须全额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10]79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股权转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这意味着纳税人可以根据本企业的需要,通过选择协议生效或股权变更手续的时间来操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另外,有关股权转让所得不得扣除留存收益的规定,也为股权投资转让业务提供了纳税筹划空间:是先转让再分配,还是先分配后转让,不同的方式带来的税收负担不同,进而导致股权转让企业的实际收益产生差异。如果在股权转让之前先将投资企业应享有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就可以将一部分处置收益转化为持有收益,让应税收入转化为免税收入。企业股权转让时,除了利用持有收益和处置收益在纳税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纳税筹划外,还有可以利用的其他筹划空间。例如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增加计税基础的筹划。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相当于被投资企业先对股东分红,投资企业(股东)再将分红用于追加投资,因此按照税定被投资企业要确认收入。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要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如本例,如果股东会决议,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盈余公积至少应保留的余额=00(万元)、可用于转增资本的金额==200(万元)。   按照这个思路,将两个方案的税收负担和实际收益计算对比如下:   方案一、先转让再分配   1、计算中原公司处置收益   股权转让价格=40(万元)   股权转让成本=60(万元)   股权转让所得==3080(万元)   应交所得税=0(万元)   股权转让净收益=10(万元)   2、计算中原公司持有收益   中原公司按持股比例应分配的股息红利=5000&(49%-44%)=250(万元)   中原公司实际收益=处置收益2310+持有收益250 =2560(万元)   在方案一中,三金集团支付的收购价款为4840万元。按持股比例应分配的股息红利=5000&(51%+44%)=50(万元)。   方案二、先分配再转让   1、计算中原公司持有收益和转增资本确认收入   中原公司按持股比例应分配的股息红利=50(万元)   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确认收入=(%)&25%=200&49%=98(万元)   2、计算中原公司处置收益   分配股利后三金公司所有者权益==6000(万元)   中原公司股权转让价格=40(万元)   股权转让成本=()&44%=1848(万元)   股权转让所得==792(万元)   应交所得税=792&25%=198(万元)   股权转让净收益=792-198=594(万元)   中原公司实际收益=持有收益2450+转增资本确认收入98万元+处置收益594=3142(万元)。   在方案二中,由于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后,三金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万元,三金集团支付的收购价款=40(万元),按持股比例应分配的股息红利=50(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视同分红确认收入=200&51%=102(万元)。   实际收益比较   作为股权转让方中原公司,方案二实际收益3142万元比方案一实际收益2560万元增加实际收益582万元。其中包括两部分:(1)先分配未分配利润节税支出550万元。方案一中,中原公司应享有三金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包括在转让价格中,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按规定不得扣除,导致重复纳税的收益=00(万元),多纳企业所得税=0(万元)。在方案二中,股权转让之前已经将中原公司应享有的未分配利润2200万元进行了分配,使应税收入(处置收益)2200万元转化为免税收入(持有收益)2200万元,避免了2200万元收益的重复纳税,节省税收支出550万元,等于增加企业收益550万元。(2)转增资本净增加的收益32万元。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虽不影响三金公司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额,但中原公司要视同分红确认收入98万元,由于属于利润分配性质,所以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同样可以作为免税收入。同时由于转增资本,让中原公司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增大税前扣除的股权投资成本=200&44%=88(万元),即减少股权转让所得88万元,节省所得税支出=88&25%=22(万元)。通过转增资本,中原公司可以实际增加收益=98-(88-22)=32(万元)。也就是说,如果在将未分配利润5000万元按持股比例分配的同时,再将盈余公积200万元按持股比例转增资本,中原公司实际收益达到最大化。作为该股权受让方,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应支付的收购价款=00(万元),节省支出就是增加收益,加上应分配的股息红利2550元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视同分红确认的收入102万元,收益合计4852万元,大于方案一按持股比例应分配的股息红利4750元,说明方案二并没有对三金公司经济利益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所以方案二双方都能接受,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实现了在符合税法规定且双方都能接受的前提下,转让方实际收益最大化的筹划目标。
我打印凭证,按照说明设置的,凭证有点偏,左边空白大,右边贷方表格比借方窄,有点挤 我打印凭证,按照说明设置的,凭证有点偏,左边空白大,右边贷方表格比借方窄,有点挤[]
页边距能否设置啊能不能免费改为WORd格式凭证打印使用的哪个模板,模板3、4,可以看帮助:.cn/ydz/helpQ3?tab=tab4,打印设置是否是实际大小,而不是适合页面?看看浏览器显示比例,应该设置为100%
限售股转让税收政策的法律评析 限售股转让税收政策的法律评析
目前,,仍有诸多有关限售股的问题在理论界或界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问题或关系客体的有无,或关系税收客体的定性,是对有关限售股的所得及经济行为进行评价最根本的问题,必须予以明辨。   引言:限售股税收的主要争议焦点   第一,根据《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证监发[2005]80号)的规定,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应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获得流通权对价。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对这一支付对价的性质予以明确。对价的性质直接关系到税法评价中是否存在&应税所得&的问题,也即税收客体有无的问题。   第二,限售股解禁之后,股东可以按照证监发[2005]32号规定的期限和比例进行流通。但限售股解禁后转让是否征收,税企两造各执一词且各地机关操作不一。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9号)规定,企业转让其代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的所得税后转付给个人,实际者免征个税。根据商法的外观确定主体,是否有违反实质课税原则?   第三,限售股股权收益权信托产品,即者与信托公司签订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将股权收益权转让给信托公司并承诺溢价回购,融资者获得对价,同时,融资者将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用以担保债务的履行。这一复杂的交易外观下,其交易实质究竟是什么?对交易合同是按股权转让合同还是借款合同贴花?这一争议关系到税法评价中税收客体的定性,最终关系到纳税的税目及应纳税额计算。对纳税主体意义重大,必须明辨之。   上述问题是税法评价中最根本的问题。问题一、二有收主体、客体的有无;问题三涉及税收客体的定性。笔者拟借助交易定性[①]的分析工具和实质课税原理对上述问题逐一解析。   一、限售股解禁获取对价的应税性质   一如前述,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并未明确限售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的性质。理论上,对价的性质直接关系到该收益是否纳入&应税所得&的问题,也即税收客体的有无。   (一)税法之实质所得观   笔者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补偿,源于对招股说明书中&不流通承诺&的更改,正是基于对国有股和法人股不予流通的信赖,流通股股东投资并取得股权,而招股说明书的签署、流通股的定价及认购都是在存在非流通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关于各自股票不流通或流通的合同关系,并据此确立了各自的法律地位和利益期待。非流通股要实行全流通和同股同价,必须商谈违约补偿的费用,以支付对价的方式换取流通股的&独占流通权&。因此,对价在法律上具有补偿和赔偿的性质,性质上与&违约金&一致。我国税法并未忽视违约金的收入属性,在所得税法、法、营业税则中,皆有明文规定。故对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而言,皆应依照税法相关规则计算缴纳所得税。另,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中,融入许多公法介入私法行为的因素,国家规定了通过股权分置方案的程序,使得股权分置法律规范具有的某些规制特性[②]。但是,这并不改变支付对价的交易定性,本案中,支付对价的交易定性只能由民商法提供。   《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号)规定:&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因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暂免征收印花税。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收流通股股东应缴纳的和。&另,《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流通股股东及企业获得的对价收入,系税收&单项优惠政策&,执行到&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取得资产及债务豁免对价收入征免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号)[③]又重申:&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接受的非流通股股东作为对价注入资产和被非流通股股东豁免债务,上市公司应增加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可见,现行税法规则中,因股权分置改革中而获得对价收入(股份、债务豁免或现金等收入)应予免税,明确被定位为&单项&政策。从税收特别措施的法理来看,特别措施的出台往往取决于宏观调控的考量,而非特定的交易行为本身具有免税的特质。税法如何看待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问题,取决于对价的性质剖析,而不取决于现行的&单项优惠政策&。   (二)坊间论点评析   一是&补足投资论&。[④]该说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补偿(违约金)系对最初投资的补足,系再投资行为,与上市公司的收益无关,故不构成收入。该说的错误在于,未看到法人股或国家股在当初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时,其投资已经足额缴纳,否则,公司发起设立和上市融资根本就不能奏功。应该说,当公司发起设立且发起人认购原始股份并公开招股上市起,在股价问题上不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否则,极易出现因出资不足引起的股东侵权诉讼,两种身份的股东之间不能长时间达成动态平衡。可见,现实中流通股股东并不认为当初的法人股或国家股股东存在出资不足的问题。二是&不符收入论&。即不符合企业有关收入的界定,[⑤]鉴于补偿金或者对价与&补足投资有关&而&与日常经营无关&,因此补偿或者对价不属于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所得。三是&决定论&。[⑥]论者认为:根据目前会计处理文件规定,非流通股股东对于对价支付的会计处理为&股权分置流通权&和相应的科目,而流通后出售股权的收益属于投资收益,也证实了&股权分置流通权&实质上等同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性质,因此,限售股股东支付的对价系&补足投资&。   会计与税法的&收入&概念并非完全等同。会计准则之宗旨在于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计量问题,以供投资决策者财务判断。在上市公司,股东藉会计师出具之等研判财务状况,以作投资决策参考之凭据,故会计准则的直接目的是客观计量和防止财务造假,因此,当会计计量与税法判断之间存在冲突时,会计计量应服从于税法规则。不能以会计判断取代税法判断,更不能以会计计量之技术手段论证某经济交易的税法评价。质言之,经济交易的税法评价是由交易性质决定,而非由交易的会计计量手段决定。有时,交易的会计计量手段和记账科目之分类,即代表或者指代税法之交易定性,但更多情形之下,二者并非一一对应。   (三)&赠与说&不能成立:赠与及其税前扣除   在民法,赠与系单方且无偿之合同行为,而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支付,具有违约赔偿和置换&独占流通权&的性质,系双务和有偿行为,并非单务、无偿之赠与行为;在所得税法,赠与财产应依法合并计算为应税所得,赠与方应就赠与财产缴纳所得税;由于支付对价的补偿性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五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而赠与的税法后果是,只要不属于公益捐赠,就不满足税前扣除之法定要件,而限售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不得税前扣除,这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符合税法法理。实际上,法人股东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对价,这种对价旨在换取股份流通资格从而获得股份的交易价值,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该项支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的税前扣除应遵循的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相关。[⑦]所以,该项支出可以税前扣除,或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   二、限售股解禁后转让的税法评价问题   (一)限售股转让是否征收营业税   以 &两面针补税案&为例[⑧],税企两造意见分歧明显。税务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下文简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四项之规定,认定两面针公司转让限售股行为应缴纳营业税。两面针公司认为,其转让限售股的行为实质上是股权转让行为,根据200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号)第二条的规定,不应该缴纳营业税。   征管实务中,各地税务机关做法不一。目前,多地的税务机关如南京[⑨]、长沙[⑩]、福建[11]、浙江[12]、厦门[13]、天津[14]、海南[15]等对上市企业的限售股转让应当征收营业税有明确规定。部分税务机关以国税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为由,对限售股转让暂不予征收营业税,如北京、宁波。   (一)税企争议的焦点   税务机关认为,依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四项规定做出认定。《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根据该规定,对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要征收营业税。《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国税发[号)规定,&金融商品转让,是指转让外汇、有价证券或非货物期货的所有权的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国税发[2002]9号)第七条对金融商品的转让(买卖)也做出了相同的解释,&金融商品转让,指转让外汇、有价证券或非货物期货的所有权的行为,包括股票转让、债券转让、外汇转让、其他金融商品转让。&   但是,上述关于金融商品转让的解释并没有具体明确到限售股转让是否属于金融商品的问题。论者认为[16],&虽然《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了买卖金融商品必须缴纳营业税,但不能把限售股简单地等同于金融商品,不能够适用《营业暂行条例》关于金融商品转让的规定。出售限售股不是转让金融商品,而属于股权转让,应该适用财税[号文件的规定,不征收营业税。&问题是:在税收政策并没有对限售股是否属于金融商品予以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其按照金融商品买卖的税目予以征税是否妥当?金融商品买卖是否包括限售股转让?限售股转让能不能适用财税[号文中的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   (二)限售股转让行为的交易定性   税法评价是一个税法事实认定、税法解释和税法适用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法律未对金融商品统一立法,部门法以及相关税收政策[17]中也无金融商品的定义性说明。为此,不能期待通过对解释金融商品的概念来判断限售股转让是否属于金融商品转让,只能通过对金融商品转让中已列举的法学概念的解释来判断。   其一,有价证券的概念和特征   证券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从大类上,证券可以分为有价证券和无价证券。有价证券是指设定并证明某项财产权利并且能够流通的一种书面凭证。[18]可分为货币证券(如商业票据)、资本证券(如股票和公司债券)和商品证券(如提单)三种主要形式。[19]有价证券作为一纸凭证,其价值体现于记载其上的权利。《证券法》上的&证券&是有价证券中的资本证券(下文所称的有价证券均指资本证券),是指资金需求者为了筹措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公众发放由社会公众购买能对一定的收入拥有请求权的投资凭证[20]。有价证券具有四个特点[21]:有价证券是一种投资的权利证书,是一种可转让的权利证书,是一种面值均等的权利证书,还是是一种含有风险的权利证书。   其二,限售股解禁后具备有价证券属性   第一,股权是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参与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22]。限售股持有者往往都是公司的初始投资者,其投资获得公司的股权并成为股东。限售股股东的股份转让虽然受到了期限和比例的限制[23],但体现限售股股东权利的证券,任然是一种可以转让的权利凭证。这符合有价证券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限售股解禁之后,具有流通性。国家对限售股的转让有比例和期限上的限制,但解禁之后,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种比例和期限的限制就是所谓的限售股中&限售&的含义。这种&限售&是针对限售股持有者的减持行为所做的限制,并不是对限售股本身所做的限制。简言之,限售股中的限售政策规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限售股&本身。因此,限售股解禁后和其他流通股就没有实质区别,完全具备有价证券第二个特点,即具备可转让性。   第三,对于股份公司而言,股份公司的资本被划分为等额股份。限售股股东也同样享有股权,其股权记载于股票之上。股东持有的股份不尽相同,但每一张股票的票面价值是相等的。这符合有价证券第三个特点。第四,限售股持有者作为公司的股东,享有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因此,也必然会和其他股东一样按照股权份额承担风险、享受利益。这符合有价证券第四个特点。   由此,解禁后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限售股完全具备有价证券的全部特点。转让限售股的行为,就是转让有价证券的行为,进而,也就属于买卖金融商品的行为。所以,对限售股转让营业税征税客体。   5、法际协调下的财税[号文梳理   反对者[24],其主要论据依据就是财税[号文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反对者认为[25],&税收政策一方面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一方面又对有价证券征税,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税收征管中形成争议&。笔者认为,税法规则有关限售股转让的税法评价不存在法理冲突,实务界也许误读了财税[号文中股权转让的含义。   (1)商法上&股权&与&股份&概念。股权是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参与公司事务并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26]。股东的出资可以依法转让,但是《公司法》对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转让出资行为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对于有限公司,股东出资的转让被称之为&股权转让&;而股份公司的资本被划分为等额股份,因此,《公司法》对股份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行为不称之为&股权转让&,而称之为&股份转让&。这一区别鲜明体现在《公司法》章节标题上:第三章标题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第五章标题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可见,在民商法,&股权转让&是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对应的概念;而&股份转让&是与股份有限公司相对应的概念。   (2)税法规则对民商法概念的承继。民商法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民商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其概念界定或区分应该得到税法的一体遵循。税法评价可以依据实质课税原则突破民商事交易的外观以探寻经济交易的实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税法规范可以任意改变民商事交易中已有的法学概念,并对其重新定义。一般来讲,税法概念如无特别界定,其不应该做出异于民商法已有概念的解释。如果税法规则突破民商法对股权转让的已有定义,将股权转让解释为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则会导致民商事主体难以预测自己涉税行为在税法上的后果。税法规则应该与民商事法律法规中的法学概念一脉相承,以求法秩序的协调和完整性,否则,税法规范将会使人无所适从。   (3)相关税法规则之例证。实际上,税法规范对于股权转让与股份转让的概念界定上与商法实属一致。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下文简称《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九项规定:&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在《实施条例》中,&有价证券&和&股权&被作为两个独立且并列的概念分别予以界定,可见,在税法规则制定者的逻辑里,有价证券的转让并不视为股权转让。再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7号公告)中第五条规定:&本公告所称股权转让不包括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可见,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相关税法规则,将&股权&和&股份& 转让的概念做了明确区分。   财税[号文&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规定,清晰地采用了&股权转让&而非&股份转让&的概念。因此,由于交易性质不同,财税[号文&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不适用于上市公司限售股的转让。实务界之所以产生限售股转让能否适用财税[号的疑问,或误读概念所致。   (二)代持限售股转让所得税纳税主体问题   代持股份是我国企业改制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其形成原因复杂。为规避职工持股会持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限制、股东资格认定审批等法律限制和障碍,一些家族企业、大股东为掩盖&一股独大&的实质而建立分散股东的&伪股份公司&,以及一些控股股东为输送私有利益、规避税收等,均可能产生代持股份问题。[27]股权代持行为,在民商法上被认可,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法释[2011]3号)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中名义股东和实际出资人的法律规定,即规制股份代持法律关系。   1、现行税法规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9号)规定,企业转让其代持的限售股所得的收入,在纳税后将余额转付给原限售股实际所有人时,原实际所有人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规则解决了征管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对同一所得重复征税问题。但是,该规则背后的税法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代持企业在转让所得纳税之后,将余额转付给实际出资人,实际出资人不再就其所得缴纳所得税?是因为实际出资人本身不构成纳税主体,还是因为这部分所得本身具有免税特质?或是其他的原因?在对转付限售股减持收益的&所得&进行税法评价时,首先应对与这一&所得&紧密相关的基础法律关系进行分析。   名义股东将限售股转让所得再转付给实际出资人是基于何种法律关系,事关如何确定所得税纳税主体,必须予以明确。   2、股份代持关系的法律性质   股份代持关系的性质,根据日后是否有转让股份的合意分两种情形:   第一,如果双方没有在协议中达成何时转让股份合意,而是在一定期限后另行签订股份转让合同的,代持协议的内容符合《合同法》第二十一章委托合同的特征,股份代持关系就是单一的委托合同关系。实际出资人是委托人,名义股东是受托人。委托事项为受托人以股东名义持有出资人股份,代为行使股东权。名处理委托事项的收益和风险归归属于委托人,名义股东可以向实际出资人请求支付处理委托事项的报酬。   第二,如果代持协议中双方除了就委托代持事项进行约定之外,还约定在限售股解禁之后的某个时间或一定条件下由实际出资人取回股份的,股份代持关系就构成一个复合的法律关系:协议不仅包括委托合同关系,还包括以取回股份为目的的股份转让关系。转让股份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股份的实际交割须等到解禁之后双方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交割登记时完成。   3、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39号公告评议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39号公告(下称&39号公告&)规定,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出资而由企业代持有的限售股,依法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实际所有人时不再加纳个人所得税。39号公告规定只对代持限售股的企业征收所得税,有效避免了对同一所得双重征税的问题。笔者认为,39号公告将所得税纳税主体确定为代持限售股的企业而不是实质出资人主要是出于税收征管便利和效率考量,同时也尊重股份代持的商法外观和商法规则,并不违背税法原理。   实务中,在形成代持关系时,所得税的实际负担,或经过商事契约安排,由转让财产所得的实际归属者承担,这并不违背税法原理,也不侵害税收征管秩序,系商法意思自治的范围。为平衡权利义务,双方或约定实际出资人为税收负担的承担者,这样,代持限售股的企业实质上只是所得税的&纳税&主体,而非&负税&主体。对名义股东征收股权转让所得税,而在转付实际股东环节免征,尊重商法外观和商法秩序,符合实质课税的原理,还尊重了征管效率原则。这在第三人介入交易的诸多交易结构之中,有较多体现。[28]比如:国税发[1999]40号文规定,在拍卖交易中以拍卖人为增值税纳税主体,实际出卖人无须再缴纳增值税;名义借用中,以名义被借用人为增值税纳税主体,实际出卖人无需再缴纳增值税[29];电力公司为零散电力销售户代销交易中,电力公司代缴零散户销售电力增值税成为纳税主体;等等。   由此,如能实质性地避免双重征税或者双重不征税,按照商法的外观确认纳税主体,未尝不契合税法实质课税原则。不过,39号公告将企业代持的限售股严格限定为股权分置改革造成的限售股,从税法原理上讲,将这一规则扩充至股权转让领域,亦存在扩充且广泛适用的法理依据,符合税法评价的公正原则。不过,实际投资人[30]如果是法人、自然人、居民纳税人或者非居民纳税人,情况会纷繁复杂且千差万别;如果实际投资人与实际受益人不一致,比如信托交易结构,则情况更加复杂。另外,39号公告的规定还会导致税收征管漏洞的存在:如果代持股份的企业发生亏损,那么企业无需就转让限售股所得纳税,实际出资人因此可逃避转付的所得收入的税款,此不赘述。   三、限售股股权收益权信托合同的印花税问题   实务中,为满足融资需求,信托公司以限制流通股的收益权为标的,发行信托计划。投资人购买该信托计划后,信托公司将信托计划筹集来的资金转给融资方,融资方将限售股股权质押给信托计划,从而达到融资方融资和投资方投资限售股的目的。[31]通过股票收益权这一杠杆,限售股股东得以在保留股权的同时,盘活了存量资产,撬动了巨大融资市场。   在限售股股权收益权信托复杂的交易外观下,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的性质是股权转让合同还是借款合同存在争议。如果按股权转让合同贴花,则税率为万分之五。如果按借款合同贴花,则税率为万分之零点五。两者比较而言,前者的税率是后者的十倍。   (一)股权收益权信托的交易结构   股权收益权信托关系主要涉及三方主体三个合同。(1)信托公司为了满足限售股股东的融资需求,向投资者(也即委托人)发布信托计划筹集资金或者以自有资金提供给限售股股东。发布信托计划筹集资金的,信托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签订信托合同,成立信托法律关系。(2)限售股股东与信托公司签订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限售股股东将限售股的股权收益权转让给信托公司,并承诺信托期限届满后溢价回购该股权收益权,信托公司向限售股股东支付股权收益权的对价。(3)信托公司为了避免不按期履行回购协议的风险,一般会要求限售股股东与其签订以限售股股权为标的的股权质押合同,或者要求第三人提供担保。   (二)确定印花税客体有无的理论前提   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是按股权转让合同贴花还是借款合同贴花?这不仅涉及对交易定性的问题,更涉及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即,判断印花税客体的有无是采用实质主义还是形式主义。遵循实质主义,则应通过应纳税凭证的内容和凭证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来确定税收客体的有无;遵循形式主义,则需严格按照已经列举的应税凭证的名称来判断税收客体的有无,因此,未经列举的凭证就不是印花税的客体。实质课税理论认为,税法评价在确定纳税主体、税收客体之有无、定性和量化、税收管辖权、税收优惠条件是否成就时,应以交易定性的分析工具确定交易双方的实质,如存在&名-形&或&名-实&冲突时,以交易的经济实质为判断依据,确定税收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号)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由此可见,印花税的课税对象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规定的;一般来说,对于未经列举的应纳税凭证,不得征收印花税。但是,该规定并不能说明在判断某一凭证是不是应税凭证时,应该采用形式主义。对于确定印花税客体有无,应以何种原则进行判断,国税总局的现行税法规则是坚持实质主义。这在《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88]国税地字第030号)中体现明显。   该规定第四条关于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贴花问题规定:&银行及其金融机构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融物方式达到融资目的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可据合同所载的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由此可见,国税总局在判断印花税税收客体时并没有拘泥于应纳税凭证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实质主义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这符合实质课税的税法法理。无独有偶,个人所得税法上,国家税务总局相关税法规则也秉持了实质主义,对转让网络游戏币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国税函〔号);与之类似,美国,拟对转让虚拟货币&比特币&所得征税。   以此推论,对于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的印花税问题,也不应该拘泥于合同的名称,而应该坚持实质主义来判断其是否为应纳税凭证中的一种。只有遵循实质主义的判断原则,关于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应按何种合同贴花的争论,才有了存在的根基与意义。否则,若坚持极端的形式主义,就会偏离税收正义。是故,关于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按何种税目贴花的讨论是以印花税税收客体有无的判断应坚持实质主义为理论前提的。   (三)股权收益权信托的交易定性   1、股权收益权的实质   依照股权的内容的不同,股权可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主要包括发给出资证明或股票的请求权、股份转让过户的请求权、分配股息红利的请求权、以及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请求权等。共益权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表决权、代表诉讼提起权、累积投票权、会计账簿查阅权、公司解散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上并没有&股权收益权&的概念。&股权收益权&实际根植于市场融资需求和商业交易创造,而非来自于既有法律体系的逻辑推演。[32]若从股权收益权的字面意义理解,股权收益权的客体应该仅指股东基于出资依法享有的直接的资产收益,股权收益权应该仅为财产权,属于自益权的范畴。   然而,离开了股东身份,股东权利行使将会遇到障碍。假设股权收益权能够单独转让,那么,信托公司要如何行使股权收益权?因为股权收益权仅为概括的股东权项下的某些特定权利,并不存在股东权利义务的整体转让,不会发生转让股份的问题,也就不产生股东名册变更的后果。然而,股东名册是股东资格的证明,也是股东向公司请求权利的依据。既然股权收益权的受让方并未记录在股东名册里,那受让方又依据什么来行使股息、红利的分配请求权等财产性权利呢?[33]由此可见,所谓转让股权收益权并不是股权的某项权能或自益权的转让,更不属于股权的转让,而是对限售股股东基于股东身份所获得的某些未来财产收益的转让,概言之,是一种期待权的转让。   2、股权收益权转让的经济实质   第一,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的标的是将来的股权收益,信托公司与限售股股东虽然签订了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但实际上既没有发生财产收益的实际支付,也没有发生财产收益归属主体上的变更。从实质课税的原则出发,税法评价否定这一仅有法律外观但没有经济实质的交易环节,质言之,交易与回购仅仅是实现融资的手段。第二,在实务中,信托公司以股权收益权转让的对价之名支付给限售股股东的资金数额并不依据将来会获得的股权收益来计算,而是以限售股流通后的市场估价及未来收益打一个折扣(即质押率)来计算。因此,该资金实质上并不是将来获得的股权收益的对价,而是信托公司支付给限售股股东的借款。第三,信托公司为了避免限售股股东不按期偿还借款的风险,通常会与限售股股东签订以限售股股权为标的的股权质押合同来担保债务的履行。因此,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实质上就构成了一个附股权质押担保的借款合同。在回购合同中约定的回购价款为信托公司支付给限售股股东的对价(即借款)加上股票收益权的溢价款,这部分溢价款的实质正是借款利息。   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限售股在未解禁进入二级市场流通之前,是不具有可转让性的,只有在其解禁后允许进入二级市场流通之时,质押权人的权利才能通过拍卖、变卖或折价得到实现。因此,以限售股为标的的权利质押实质上是一种未来收益权的质押。是故,股权收益权信托的实质为未来收益权之权利质押并融资行为,限售股股东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关系实质为借款合同关系以及限售股股权质押合同关系。税法对其进行评价时应该把握经济实质。对于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应该按借款合同贴花,而不能依其合同名称以股权转让合同贴花。   四、结语   有关限售股涉税问题的税法评价必须秉承实质课税的原则,借助交易定性的税法分析工具,在交易的法律外观与交易实质相悖时,发掘交易背后的经济实质,以实现公正的税法评价。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限售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性质上属于违约金,在税法上,其具有应税&所得&的性质,应纳入税法规制范围。之所以对其免征所得税,是出于宏观调控的政策考量。   第二,限售股解禁之后,其有偿转让行为属于有价证券的买卖,属于营业税征税客体。另外,企业将减持限售股的收益转付给实际自然人出资人,在转付环节实际投资人免征所得税,源于其代持关系背后的委托合同关系。   第三,限售股股权收益权信托的实质为未来收益权之权利质押并融资行为,应按照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否则,若依交易外观以股权转让合同贴花,将严重侵害纳税人的税收利益,违背实质课税之公平正义原则。
向地方红十字会的捐赠不能税前扣除 向地方红十字会的捐赠不能税前扣除
  近日,部、国家总局下发了《关于确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通知》(财税[2010]37号)文件,文件明确,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核确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格。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行业红十字会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那么地方各级红十字会、行业红十字是否也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格呢?
公司之前没有认证发票,这月刚开始认证,开票,但是进项票货品是委托加工物资,不是库存商品的进项票,这个月给员工的福利可以计入外账吗? 公司之前没有认证发票,这月刚开始认证,开票,但是进项票货品是委托加工物资,不是库存商品的进项票,这个月给员工的福利可以计入外账吗?[]
进项票货品是委托加工物资可以照常认证抵扣, 如果用于职工福利或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不得抵扣项目,需要作进项转出。
请教,二手车经营公司,购进二手车时,因车没有过户到公司,而是在销售实现后由原车主和新车主过户,二手车公司从中收取差价,二手车公司仅作为中介这种情况账务如何处理? 请教,二手车经营公司,购进二手车时,因车没有过户到公司,而是在销售实现后由原车主和新车主过户,二手车公司从中收取差价,二手车公司仅作为中介这种情况账务如何处理?[]
就手续费确认收入。
用购进已税烟丝生产的出口卷烟能否扣除外购已税烟丝的已纳税款 用购进已税烟丝生产的出口卷烟能否扣除外购已税烟丝的已纳税款
按照现行税收法规规定,国家对卷烟出口一律实行在生产环节免税的办法,即免征卷烟加工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对出口卷烟所耗用的原辅材料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则不予退、免税。据此,为生产出口卷烟而购进的已税烟丝的已纳税款不能给予扣除。
老师,请问T1服装鞋帽版的商品信息启用了颜色尺码,且颜色的自定义,尺码是用尺码组,可以导出来再导入另外一个账套吗?或者有其他更快的办法实现两个账套商品信息的复制吗? 老师,请问T1服装鞋帽版的商品信息启用了颜色尺码,且颜色的自定义,尺码是用尺码组,可以导出来再导入另外一个账套吗?或者有其他更快的办法实现两个账套商品信息的复制吗?[]
新建B账套A账套备份B账套登陆,恢复A账套的备份 B账套系统重建 保留有用的信息。楼上正解,通过恢复账套数据,再对账套进行系统重建,保留商品档案,不其他不用的清除。B账套已经开始用了的,A账套新增的商品信息B账套也要有,就是新增商品信息到两个账套里面,但又不想录两次,请问老师有什么高效的办法呢?@江湖告急:呵呵,没有。@江湖告急:放到导入模板里进行导入,木有比这更快的办法了@服务社区黄旻:自定义的颜色,尺码组不是自定义的,可以导入吗?@江湖告急:有那时间,早就手工录完了@江湖告急:我试试@qq:老师,好多信息,不是几十条呀@服务社区黄旻:谢谢老师了@江湖告急:测了下,自定义生成的颜色组导不了[/撇嘴]@服务社区黄旻:老师,就是颜色组是自定义选择的就导入不了,是吗?那客户就要着急了,好多商品呢?以后新增每次不得搞两次,有其他办法吗?@江湖告急:有其他办法就直接跟您说了,自定义颜色组的手工录,有颜色组的导@服务社区黄旻:只能这样了看来[/龇牙]
一天生成很多销售订单,-怎么查询没有生成销货单的订单? 一天生成很多销售订单,怎么查询没有生成销货单的订单?[]
销售订单执行表。如果是标准版的话还可以查询销售订单跟踪工具在销售管理--看下销售订单执行表。楼上威武!
用友U8.60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显示客户错误问题U8.60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显示客户错误问题
U8.60-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显示客户错误问题自动编号:15173产品版本:U8.60产品模块:销售管理所属行业: 通用适用产品:U860-SP---销售管理关 键 字:委托代销明细账问题名称: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显示客户错误问题问题现象: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显示客户错误问题:统计表下的委托代销明细账查询时,按某一客户过滤查询时,结果会出来其他客户的记录,但也不是所有客户都这样,业务量较大的客户会这样。原因分析:存储过程Sa_MoveTrustDetailAccount第103行0,0,0,c.iQuantity ,c.iSum ,c.iNatSum,0,0,0,b.ID,''07''中的赋值字段b.ID有错,应该为a.dlid才对,从而导致按某客户查询委托代销明细帐时显示的却是其他客户的记录。解决方案:该问题开发已提供补丁,补丁文件:Data_PRP_SA_860_860sp委托代销明细帐.sql,补丁日期:。在当前年度数据库中执行该脚本即可。温馨提示: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欢迎进入。
会计政策变更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法下怎么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法下怎么调整
装SQL 2008时 Windows PowerShell文件没有 老师有这个文件下载地址吗 装SQL 2008时 Windows PowerShell文件没有 老师有这个文件下载地址吗
点失败,看看提示原因这个文件是系统的一部分,如果丢失,请到微软官网进行下载
上市公司转让股票交易印花税和手续费能否扣除 上市公司转让股票交易印花税和手续费能否扣除
  【问题】  1、我公司是,现外方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我公司股票,交易的手续费和印花税能否作为成本扣除来缴交所得税?根据财税〔号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在对非居民企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上述条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税费支出&是否可以理解为不能扣除?
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前必须先缴清税款吗? 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前必须先缴清税款吗?
问: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之前,必须先缴清税款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为什么根据订单生成入库单,放大了日期区间还是搜索不到单据 为什么根据订单生成入库单,放大了日期区间还是搜索不到单据[]
库房的筛选去掉
因地震发生损失的原材料进项税如何处理 因地震发生损失的原材料进项税如何处理
  【问】因地震发生的原材料损失是否属于非正常损失?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吗?  【解答】《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非正常损失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例第十条第二项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属《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非正常损失范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采购结算后仍有红蓝回冲单采购结算后仍有红蓝回冲单
问题版本:803-U8.52问题模块:16-存货核算所属行业:0-通用问题状态:公示关 键 字:红蓝回冲单适用产品:U852----16补 丁 号:开放状态:注册用户原问题号:提交时间:问题名称:采购结算后仍有红蓝回冲单问题现象:在系统启用期初,有三张期初采购入库单:、、号采购入库单,在日已经进行了采购结算,但在后续的3、4、5、6月份,竟然又出现该几张单据的月初红字回冲单和月底的蓝字回冲单,不知是何原因,请集团技术支持部帮助检查解决为谢!原因分析:1、对于采购暂估是采购入库单没有与发票进行结算或只有部分结算的; 2、而存货暂估是存货模块将采购入库单记账,但发票未到;或采购入库单已记账与发票结算后没有做结算成本处理的单据都视为暂估; 之所以在结算后还会产生红蓝回冲单,是由于在存货模块没有做结算成本处理造成。解决方案:进入存货模块,将以上单据做结算成拇?砑纯伞?/TD>
试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管理 试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管理
&&&&改革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计的必由之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的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手工记帐已成为现实,为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及上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规范会计工作及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会计改革、贯彻新《会计法》、进一步提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 & &最近经常有用户在使用用友财务管理软件的时候提示“演示期限已到期”,如下图。特别是T3用户,T+、T6和U8用户也会出现类似问题。越是报税期越出现的频繁,越是着急越是出问题,出现这种问题, 不能做账填制会计凭证了,也出不了财务报表,很多会计都非常的着急。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啦,本文会详细讲解决方案。全心全意为用户排忧解难是用友天龙瑞德公司的服务宗旨。 &
项目管理成本结转问题 项目管理成本结转问题 U8知识库问题号:11247解决状态:最终解决方案软件版本:8.60sp软件模块:项目管理行业:通用关键字:项目成本结转适用产品:U860SP–管理会计–项目管理问题名称:项目管理成本结转问题问题现象:在860sp版本中,项目分配计算后,所有项目都在成本结转凭证列表中显示出来,客户每月有几百个项目要结转,一个一个选择非常麻烦,是否可以自动过滤出已经结算的项目,再选择要结转的项目,然后生成凭证.问题原因:选项中有设置,可以控制没有完工项目不结转成本,把未完工项目可以结转成本的选项去掉。解决方案:选项中有设置,可以控制没有完工项目不结转成本,把未完工项目可以结转成本的选项去掉,可以解决。补丁编号:录入日期: 15:23:45最后更新时间:
1、2、3、4、5、6、7、8、9、10、
这两个单据上的成本价怎么不一样
一张是销货单 一张是销售出库单
是同一批货物
销售出库单上单成本价是正确的 销货单上单不对 这两个单据上的成本价怎么不一样
一张是销货单 一张是销售出库单
是同一批货物
销售出库单上单成本价是正确的 销货单上单不对
我怎么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是583.03叻。[/尴尬]根据图2上显示的来源单据号和图1的单据编号核对,出库单不是由这张销货单生成的
这个应该怎么办,最好有操作流程 这个应该怎么办,最好有操作流程
在服务社区-更多,工具下载中下载:数据库Sa口令清除及T3注册组件工具:/main/supportgongju清除sa密码,然后再登录,不行的话,请参考服务社区-知识库中的文档进行处理:/zhi ... b45b0
餐饮业要交的税种以及税率 餐饮业要交的税种以及税率
  一、基本税种  1、按营业收入5%缴纳;  2、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2%缴纳;  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
餐饮业该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餐饮业该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餐饮业的成本结构,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所谓直接成本,是指餐饮成品中具体的材料费,包括食物成本和饮料成本,也是餐饮业务中最主要的支出。所谓间接成本,是指操作过程中所引发的其他费用,如人事费用和一些固定的开销(又称为经常费)。人事费用包括了员工的薪资、奖金、食宿、培训和福利等;经常费则是所谓的租金、水电费、设备装璜的折旧、利息、税金、保险和其他杂费。   由此可知,餐饮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包括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控制;凡是菜单的设计、原料的采购、制作的过程和服务的方法,每一阶段都与直接成本息息相关,自然应严加督导。而人事的管理与其他物品的使用与维护,应全面纳入控制的系统,以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精彩会计生活 &北京天龙瑞德&版权所有 & 北京海淀上地十街辉煌国际大厦3-609&总机:010- & 售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月结算预估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