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查查有中金公司中金 连续 大宗交易易7000万左右进驻的票

美的集团现身大宗交易 天量成交28.93亿元|美的集团|中金公司|大宗交易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16券商满意度评选:谁是您心中的最佳券商
神秘电话释劲爆消息 抄底盘井喷
  现身大宗交易 天量成交28.93亿元
  □本报记者 王威
  近期蓝筹风再度在A股蔓延,“两桶油”刚刚刷新阶段新高,昨日美的集团就因28.93亿元的天量大宗交易强势“抢镜”。
  据Wind资讯数据,昨日A股共发生了135笔大宗交易,涉及股票共71只,总成交金额为58.03亿元。其中,美的集团共出现了27笔大宗交易,成为昨日大宗交易最“抢手”的股票,合计成交股数为1.02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28.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27笔美的集团的大宗交易卖方营业部全部为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而买方则来自于四个席位,其中机构专用席位共有24笔,合计买入了25.44亿元,知名QFII席位之一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则发生了两笔成交,合计买入了2.27亿元,另一笔交易则来自于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左手倒右手”,涉及金额为1.22亿元。
  而这27笔美的集团的大宗交易折价率全部为2.21%,高于昨日大宗交易平均3.10%的折价率。
  从走势上看,美的集团在周一市场大跌时仅仅是在60日均线附近收出一颗阳十字星,上涨0.11%,周二更是跟随市场反弹步伐上涨2.34%,昨日美的集团小幅低开后不断震荡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尾盘涨势收窄,最终收于29.14元,上涨0.80%,成交额也明显放大,合计成交9.96亿元。
责任编辑:李子聪年末大宗交易“井喷”玄机 中金为何狂甩 - CNET科技资讯网
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里除了熙攘的电子卖场,...
剥皮寮是这此次「推荐Google街景三轮车拍摄景点」票选...
话说,某日,祝英台与梁山伯去逛街……
6月22日上午,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
大部分公司在走向死亡。本文分析了微软之所以处于危险...
苹果发布的最新产品似乎并没有给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年末大宗交易“井喷”玄机 中金为何狂甩
作者: 任小雨
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网站编者注:2008年收尾行情波澜不惊,然平静市场背后大宗交易风生水起。QFII动作之大,资金之巨,超乎想象。大宗交易到底有多少秘密,以致QFII如此着迷,而QFII每次精准抄底,最后业绩却又为何跑输基金?  12月交易揭秘:  12月大宗交易“井喷”471笔 中金258笔狂甩58.78亿元  12月席位揭秘:机构乱战 大小非趁机出逃  QFII成大宗交易绝对主角:  大宗交易昨成交53笔放天量 QFII两强对决  QFII独爱大宗交易玄机:  QFII大肆做空金融股 国内机构缘何大肆接盘  股市8大揭秘:大宗交易遮掩:中外机构玩调仓  QFII年度业绩为何不佳:  QFII精准抄底“神话”偃旗息鼓 仓位过重拖累业绩  12月大宗交易“井喷”471笔 中金258笔狂甩58.78亿元  □ 证券日报 记者 任小雨   伴随着大盘的反弹行情,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投也空前活跃。2008年即将结束,截至12月29日95只A股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交易471笔,成交笔数较11月份增加了315笔,合计成交量14.92亿股,环比增长91.04%,日均成交量达7000万股;合计成交额109.57亿元,环比增长91.62%,创出历史新高。   统计显示,12月1日至12月29日的21个交易日中,大宗交易平台成交多达471笔的数量让人瞠目结舌,具有QFII背景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无疑成为12月大宗交易平台上的“超级大鳄”。统计显示,该营业部席位以卖方身份完成多达258笔交易,合计抛售7.67亿股,成交金额达58.78亿元,成为最大的空头机构。据观察,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抛售的对象统统为大盘蓝筹股。258笔交易中总共涉及41个品种,包括银行、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大盘蓝筹股。比如,宝钢股份、中国石油、中国中铁、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其中,中金公司席位对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中国联通、建设银行和大秦铁路六只权重股的抛售数量均超过4千万股,卖出金额分别为31096.81万元、27982.49万元、28382.14万元、25329.2万元、18681.95万元和35555.07万元。   虽然中金公司席位大单做空,但也没有抑制住上述品种的反弹势头。在机构逐渐翻多入场下,大盘蓝筹股纷纷强势上涨,这可让那些从大宗交易上折价买来权重股的机构捡了个大便宜。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承接中金抛盘的买方包括国泰君安证券总部、中国银河证券总部、另一家具有QFII背景的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中信证券北京北三环中路营业部,分别吃进15.30亿元、11.05亿元、14.22亿元和17.66亿元。   对于中金公司席位在大宗交易上的异动,市场众说纷纭,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一定代表着QFII看空后市大盘的走势。从Topview数据看,具有QFII背景的四家营业部上周通过二级市场净买入超过10亿元。其中,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做空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本月以来一直呈现净流入状态,资金净流入6亿元;瑞银证券营业部则是本波行情做多的坚决拥护者,在11月12日至11月20逢高套利后,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呈净流入状态,资金净流入4亿元;而前期一直看空的高华证券北京金融街营业部上周也有1.25亿元的资金净流入;仅申银万国新昌路营业部资金小幅净流出0.04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往往将中金公司席位的买卖等同于QFII资金的动向,这样理解有时并不完全准确。比如该席位近期在二级市场做多,又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做空,若同为QFII资金,明显矛盾。   12月席位揭秘:机构乱战 大小非趁机出逃  每日经济新闻 特约记者 唐勇   十二月的月线图看似柔和,盘面与之前凶猛的单边下跌相比,显得较为中性。但是,就在这看似平缓、看似波澜不惊的股市中,基金、游资、QFII、大小非以及保险和社保资金等,进行着剧烈的博弈。在这些大象的博弈中,谁是敌?谁是友?   我们在11月的本栏目分析中,明确指出11月份行情的特点,是依靠游资炒作概念的一波反弹行情,这波行情在11月17日到11月21日,以领涨的中铁二局、太行水泥和山河智能的短线到顶,而宣布了这波游资主导的行情基本结束,市场进入调整期。   反弹成大小非减持盛宴  进入12月,基金接过游资接力棒,推动市场再度上扬。这点我们对比表1中两个月的分类账户和席位,可以看到行情的参与主体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1月的行情中,G字头的基金席位整体是在减仓,卖出了68亿元,买入量最大的是A字普通席位,买入95亿元。说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来自普通席位,以游资为主。而12月G字头的基金席位则买入121亿元,成为最主要的做多力量,但A字头普通席位则出现了大幅减仓,卖出了114亿元。整个12月做多的主要机构是基金。   而我们从12月1日到12月26日账户和席位的成交状态可以看出 (表2),券商和基金账户净买入金额为146亿元,结合后面的G席位净买入121亿,可以分拆出券商买入25亿元,显示12月中券商和基金整体做多,基金是最大的买入机构,为市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法人账户12月卖出了185亿元,同时结合T席位卖出7.57亿元分析,大小非依然大量减仓。   通过两个月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以游资为主的行情,还是以基金为主的行情,大小非始终选择的是减仓,两个月的反弹成为大小非减持的盛宴。   机构12月分歧巨大  从12月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机构之间对市场有巨大分歧。保险资金依然是连续做空,只是本月的卖出量并不大,基金在12月虽然强力做多,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受到大小非的强力狙击。同样是机构,我们到底相信谁呢?我们只能从机构之间在市场中的不同地位和立场分析加以判断。   首先我们分析做空的机构,保险资金在今年的行情中,大多数时间都选择了做空,该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从资金来源而言,主要是自有资金,对安全性要求较多,而且该机构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对市场的判断更加理性,今年其做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解禁的大小非,由于成本极低,具有强烈的套现欲望,并且由于他们本身就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甚至所有者,对自身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前景了如指掌,是最接近企业核心的机构。   他们选择卖出手上的持股,一般就两种可能,一是本身企业价值高估,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企业股价必然还会继续下跌,如果连最了解企业内幕的这些产业资本都不看好自身企业,牛市的基础在哪里呢?二是本身企业因为资金原因不得不卖出个股,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比较明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很多银行惜贷,让本身融资就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只能通过抛售个股变现以应对企业的现金流,而一个缺乏现金流的企业,你敢投资吗?股改后,随着大小非不断解禁,产业资本基于内幕及其对企业的远景判断,已经成为二级市场决定性的因素。他们做空,预示明年很多企业的利润将可能大幅下滑。   基金做多或为排名  那么如何看待做多的基金呢?该机构在11月行情中大肆做空,而进入12月反手做多,为何?如果我们认为基金是价值投资者,那么为何在4万亿国家投资消息出台以后,基金在11月的反弹中不断减仓,甚至对受惠的机械制造、水泥行业的个股依然不断减仓,显然,基金并不看好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行为,对未来经济充满忧虑。进入12月,基金却反手做多,难道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基金对政府的救助经济的措施就有了正面的反馈,作为机构投资者,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金改变立场呢?我个人认为,年终的基金排名恐怕才是决定性因素。年终的基金排名不但影响到基金经理个人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这点从一些小的基金管理公司两年牛市爆发性增长可以得到验证。因此不论从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都有为基金排名作年底冲击的动机。因此我认为,基金12月做多更多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基金年终排名,而非看好市场未来。   这点我们还可以从基金买卖的前三大行业个股加以分析,基金本月买入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证券保险、电力设备和煤炭及炼焦板块。   从基金买入的这三大行业个股走势看,涨幅都不大,显示基金的做多无力推高股价,而且从买入目的来说,更多的是防守策略,如中国平安的H股远远高于A股的股价,成为相对安全的品种;电力设备行业受惠于4万亿投资的电力设备改造,基金持仓都比较重,有抱团取暖意图;煤炭股则更多是短期内煤价大幅下跌,煤炭业个股短期内超跌严重,近期买入相对安全。   而从基金抛售的行业分析,石油持续暴跌使石化双雄赢利前景微妙,股价不断下跌,而且其H股都远远低于A股股价,对股价涨升造成极大的牵制作用。钢铁冶炼行业作为基本的生产物资,理应受惠于4万亿投资,但过剩的产能导致基金不断抛售,真实地反映了基金对政策利好的态度。运输物流个股走弱,则反映了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困境,大秦铁路显示“西煤东运”运量大减;长航油运则反映国内航运依然低迷。这些个股走弱,真实地反映了机构对未来经济的忧虑。   QFII观点出现分歧  我们再通过买卖前10大席位,分析其他机构对市场的态度。买入前10大席位中,剔除基金,QFII资金活跃的瑞银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上海新昌路排在买入金额前两位,合计买入了37亿元,相对应的是同样活跃着QFII资金的中金公司两个席位中国国际金融上海淮海中路和中国国际金融北京建国门外大街出现在卖出前两位,合计卖出了54亿元,显示QFII资金对未来前景分歧也较大。   买入前10大席位中,一些券商自营盘席位如国泰君安证券营业部、中国银河证券营业部、国海证券北京和平街、光大证券营业部出现在其中,这和这些机构2009年的投资策略有吻合之处。但作为研发实力排名国内券商前列的中信证券则依然选择了做空。从买卖前10大席位分析,QFII资金、券商资金相互之间对后市分歧较大,相信政策还是相信市场恐怕是这些机构之间困惑所在。   通过对12月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11月的市场是游资做多推动市场反弹,12月的市场是基金做多推动市场继续反弹。在12月行情中,大小非和保险资金依然不断出逃,QFII资金和券商资金相互之间分歧较大,无法形成做多合力,做多的基金然让人感觉动机不纯,并且在12月中旬以后,随着获利盘增加和分歧较大,阵营开始出现分化。随着本轮反弹行情的始作俑者太行水泥12月12日破位,本轮反弹行情已经宣告结束,市场将有1到3个月的调整行情。  大宗交易昨成交53笔放天量 QFII两强对决  每经记者 朱秀伟 刘明涛   二级市场成交持续萎缩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却是集中放量,在本月接连放出巨量的背景下,昨日又有多达53笔,总额高达9.57亿元的在大宗交易市场成交,创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日成交额,其中QFII云集的两大席位上演巅峰对决。   截至昨日,12月份大宗交易额已达109.57亿元,占今年大宗交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在年末出现这样的巨量,究竟是代表机构分歧再度加大,还是另有蹊跷?   中金上海淮海中路卖出25笔  据昨日两大交易所昨日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来看,共有53笔成交,总额高达9.57亿元,是继12月24日11.36亿元成交后,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日成交,涉及股票37只,其中成交金额最大的是中信证券,共有2.95亿元,其中绝大多数卖出来自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格是17.7元,大大低于昨日收盘的18.63元。   另外有限售股上市但表现异常优秀的海通证券,昨日也有775万股成交,买卖双方皆是海通证券旗下营业部,但6.98元的成交价却比昨日收盘价8.14元,整整少卖出了将近899万元;最大单笔成交是发生在平安证券深圳福华路营业部,共成交中国平安1.26亿元。   表现最为抢眼的是QFII席位。QFII已是市场不可小视的力量,其主要藏身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和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也常常被市场所“监控”,而且据统计它们在市场常常共同进退,不过昨日在大宗交易市场它们却成为对手方。   在共53笔买卖中,有25笔是以上两大席位所贡献的,其中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为卖出营业部,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则是买入营业部,买卖额均为2.19亿元,买卖对象均是大盘蓝筹股,比如中石化、宝钢集团、中国中铁等,其中成交金额最大的是中国平安,成交金额为2927万元。而总体来看,成交量均在几十万股到几百万之间,成交价除工行与二级市场收盘价一样外,其余20多只股票均略低于收盘价。其实从12月开始,大宗交易市场就异常活跃,已经不是个案。   年末大宗交易放天量有玄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12月29日,12月大宗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09.57亿元,远远超过11月的57.17亿元,占全年交易总额362.43亿元的30.23%。而交易的集中发生时期则在本月的第一周和上周。本月第一周大宗交易总额高达37.17亿元,也成为了今年“周冠军”,而上周的33.09亿元紧随其后。其中12月24日的11.36亿元交易额则创造了大宗交易创办以来的最大的当天交易额,昨日成交额则仅随其后排在第二位。   从交易席位来看,中金淮海路营业部无疑是近期大宗交易平台的“明星级”营业部。深发展A、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等一系列大盘蓝筹股都是其营业部卖出的对象。   当然,中金淮海路营业部也不是只出不进。从上证交易所大宗交易信息不难看出,中金淮海路营业部还擅长于股票“倒手”。比如,12月8日,中金淮海路营业部以8.8元的价格卖出中国石化192.41万股给银河证券总部,而在12月12日又以7.81元的价格从银河证券总部购回中国石化451.97万股。   中金淮海路营业部的对手营业部也十分有意思,呈现出接力的态势。从国泰君安总部到申万上海新昌路再到中信证券北京北三环营业部等。尽管事后看来这些接盘的营业部从交易后便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他们还是对接盘显得非常积极,在昨日中金淮海营业部大量抛售大盘蓝筹股的时候,接盘席位则再次出现了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等的身影。   在市场处于调整,成交萎缩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市场却在年尾12月异常活跃,到底是何原因,此前有分析认为由于大宗交易多是机构所为,放量意味着机构对股价的分歧加大。但此次年末突击放量却解释不通,因为市场的成交量大幅萎缩,唯独大宗交易放量十分蹊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很多机构“做市值、做报表”有关,因为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是可以事先约定的,二级市场交易却充满不确定性。另外这还与今年4月份出台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有关,大小非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将限售股卖给关联方,以此改变限售股的性质,可以不受限制在二级市场上减持,从该规定出台后,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就激增,12月则创出新高。   QFII大肆做空金融股 国内机构缘何大肆接盘  南方都市报 记者 张Z  昨日,大宗交易平台又有大批股票上榜,而12月以来大宗交易平台一直十分活跃,QFII云集的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和国内营业部展开你卖我卖的大戏。频频交易的股票中,工行、建行、交行等银行股本月交易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市场人士分析,这显示出国内外机构的投资理念不同,对银行股明年的预期存在分歧,悲观的卖出,乐观的买入开始为明年做准备。此外,欧美等国大型金融企业出现资金紧张,QFII也可能卖出股票回救母国。   5家银行股大宗交易15.7亿  12月以来,大宗交易平台上银行股频频被卖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这五家银行,大宗交易金额共计约15.7亿元。卖出的主要是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而买入的营业部则多为中信北京北三环中路营业部、银河证券月坛营业部、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等营业部。   12月1日至24日,交通银行共发生14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5.89亿元,总成交1.228亿股,成交价格最高为5.12元,最低为4.66元。   招商银行共发生8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3.38亿元,总成交股数为2699万股,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有7笔卖出。   建设银行方面,共发生9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2.41亿元,总成交股数为5913万股,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有6笔卖出。   工商银行发生8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3.06亿元,总成交股数为8111万股,中金淮海中路卖出7笔。银河北京月坛营业部有1笔买入(价格:3.74元,成交1050万股)。   中国银行共发生6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9417万元,总成交股数为2989万股,成交价格最高为3.25元,最低为3.07元。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有5笔卖出。   QFII卖国内营业部买  在针对银行股的大宗交易里,呈现的一大特征就是QFII云集的中金淮海中路卖出为主,各个营业部买入。12月24日的64笔交易中,有8笔为机构专用席位进行的交易,28笔交易是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卖出,中信证券北京北三环中路营业部买入。7笔交易是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卖出,中信证券公司总部(非营业场所)买入,后者据称是中信证券的自营席位。   “很多人猜测银河证券月坛营业部是汇金席位”,民生证券广州营业部投资经理厚峻表示,虽然此猜测很难确定,但从市场表现看,中行、工行、建行肯定有护盘资金,中石油、中石化下跌很惨,但银行股下跌没那么严重。   11月起,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就开始在大宗交易平台卖出股票,买入多为申万、国泰君安、中信等券商席位,有市场人士猜测,因为中金公司可能不是首批试点融资融券的券商,QFII此举可能是想转移席位到有融资融券资格的券商。“这不太可能”,厚峻表示,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参加融资融券测试的券商只是很小一部分,只有3-5家,为了避免有的券商损失大客户,除了资金要求,融资融券设置了时间限制,开户一年半以上才能参加。   厚峻认为,之所以出现QFII卖、国内营业部大量接手的情况,跟不同的投资理念有最直接的关系。对于银行金融类个股,券商、基金等机构的分歧很大,最近的大宗交易表现正好符合前段时间的分歧,悲观的卖出,乐观的买入。中金公司一直看空,认为股指会到1500或者更低,中金的席位减仓也很正常,此外,国外很多大型金融企业资金紧张,不排除QFII抽出资金回救母国。   中金席位卖出后,买入的营业部前期观点相对乐观。比如,国泰君安之前认为股市会反弹50%-100%;申万也认为市场短期振荡,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长,中长线看好;银河证券也不是太悲观。   国内券商、基金开始为明年储粮?  各个营业部买入银行股之后也并未流入二级市场。根据大智慧提供的数据显示,前期买入最多的银河证券月坛营业部,12月1日24日,在大宗交易平台大量买入各个招行、工行、建行等银行股,但在二级市场上却没有一笔卖出。   银河证券月坛营业部在大宗交易平台转手给平安证券八卦三路营业部,12月24日,银河证券月坛营业部卖出招商银行235万股(成交价12.3,收盘价12.69),工商银行232.45万股(成交价3.5,收盘价3.63);卖出建设银行129.46万股(成交价3.8,收盘价3.95),买方均为平安证券八卦三路营业部。TopView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2日,基金买入金融板块金额394亿,卖出285亿;意味着基金超过109亿资金杀入金融板块银行板块。   昨日沪指跌11.38点报1852.42,深成指跌60.56点报6785.04。银行板块昨日上午曾快速反弹,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等银行股对股指贡献最大,不过下午收盘时银行板块微跌0.84%。   “买进来,没卖出去,可能是为明年做准备”,厚峻认为,从基金、券商等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银行股,是在等待明年的机会,今年银行股的业绩不会太差,明年才是最关键的时期,银行业绩可能会下滑,但从市盈率看,已经和国际接轨,银行股目前已经提前反映了悲观预期,明年的波段性机会大。   股市8大揭秘:大宗交易遮掩:中外机构玩调仓  2008年,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充满变数,也充满焦虑。在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也隐藏着大家关注的秘密。游走在各种谜团中间,在谜底揭晓时发现新的谜团,或许这正是证券市场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本期《财经大盘点系列专题》就2008年证券市场中的八大谜团进行分析解读。同时,我们也认为,本专题所作的揭示只是初步的。欢迎业内人士积极参与,对这八大谜团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建设。  董少鹏 张歆 张云 证券日报  大宗交易遮掩:中外机构玩调仓  进入12月,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可谓刀光剑影:卖家中金公司席位从12月1日至12月22日共计出现186次,合计卖出63473.01万股的大盘蓝筹公司股权,成交金额高达48.8亿元;而买入方则包括了国泰君安公司的席位、申银万国的席位、银河证券的席位、中信证券的席位。   经过对中金席位卖出的蓝筹公司的成交量、成交价格和三季报进行对比发现,花旗才是中金背后的真正卖家。其中,上港集团、中国铝业、大唐发电等3家公司的卖家都指向花旗。   对于花旗为何要大举抛出蓝筹股,业内专家有三种猜测:一是花旗是因中金公司不能入选首批融资融券试点而进行战略移仓;二是花旗美国总部遇到危机促使花旗QFII席位大举抛售并套现;三是花旗为应对基金管理人分散风险的要求,通过大宗交易对仓位进行了大比例被动减持,而真实的买入方为新华富时A50指数基金新增的荷兰银行、美林、香港上海汇丰银行、JP摩根大通等四家机构。   赢富“下岗”前泄密:  汇金席位藏身北京月坛南街  虽然TOPVIEW(即“赢富数据”)存续的时间很短暂,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行踪难测的机构“有限度曝光”,其中也包括一贯行事低调的中央汇金的主要藏身席位。   12月3日建行发出了权益报告书,称汇金公司从9月23日首次增持建行A股到12月3日,已经累计增持7080万股。根据建行公告中的两个条件,汇金增持的时间段是9月23日到12月3日,数量是7080万股。通过TOPVIEW系统对比梳理这段时间参与建行交易的所有席位结果发现,银河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营业部不论数量上还是时间上均与建行的公告吻合――该席位在这段时间共买入2.77亿元的建行,主要集中在10月份,根据买入详情计算买入均价大约在3.95元左右,数量大概就是7000万股,与公告数量极为相似。而且通过统计银河证券北京月坛营业部近三月交易详情也可以发现,工行、建行、中行是该席位近期的主要买入对象,而这三只个股也是汇金曾公开宣布过的增持对象。12月18日,该席位又在大宗交易市场赚足眼球――通过大宗交易买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人寿股份,数量分别为1050万股、462万股、155万股、222万股,成交额分别达到3927万元、1880.34万元、2001.05万元、4517.7万元,买家累计共耗资1.23亿元。同日,金融板块在二级市场激情迸发,凭借4.99%的涨幅位列各板块首位。   从银河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营业部到证监会、社保基金、中国人寿等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街,走路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与数据分析相互印证的是很多业内人士的说法:据接近该营业部老总和另一位在银河月坛南街营业部有部分仓位的私募基金经理证实,汇金确实藏身于此。或者说银河证券北京月坛南街营业部至少是汇金公司的主要席位之一。但是迄今为止,汇金公司始终保持沉默。   4万亿财富系数:  让股市发挥更大作用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1月10日发表文章《正如奥运一样,北京的5860亿美元(折合4万亿元人民币)救市计划击败所有对手》。而当时外媒可能并没有想到,4万亿元仅仅是个开始,中国地方政府随即迅速推出配套投资计划,已经将4万亿元推进到近20万亿元。   事实上,20万亿元仅仅是4万亿的横向扩大。与4万亿的财富效应交织的,还有一个纵向脉络即乘数效应。有专家测算,该经济刺激方案至少可贡献两个百分点的GDP年度增长率。   即使抛开4万亿拉动内需直接效应不谈,仅仅作为概念,“4万亿”已经在股票二级市场创造了巨额财富。  QFII超前两天抄底:  买的都是酒类股票  让很多普通投资者不服气的是,QFII似乎炼就了“火眼金睛”:他们往往在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前踩准节奏,成功抄底A股。瑞银QFII的表现堪称典范。   相关统计显示,就在11月上旬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两个交易日,瑞银仅在大宗交易系统上就斥资14亿元进驻蓝筹股,累计买入A股2.1亿股。   此后的故事十分老套:在重大利好刺激下,A股大举反弹,瑞银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瑞银证券交易单元鲜有出现在大宗交易市场。不过,进入12月份以来,瑞银证券正不紧不慢地吃进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类股票。数据显示,加上11月初那次买入的近2000万元贵州茅台,截至12月19日,瑞银证券总共吃进酒类股票总金额达到8000多万元,涉及股票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基金研究机构汤森路透理柏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多数QFII的A股基金在刚刚过去的11月呈现净申购格局,整体资产规模较10月份增长11.73%至63.26亿美元,QFII集体抄底意味渐浓。只是不知这一轮,瑞银等QFII是否能再次踏准节奏。   大股东增持账目:  40亿元增持金额可能比实际低30%-40%  如果说大小非减持是其合法合规的套现举动,那么增持则是大股东和高管以市场化手段捍卫股权价值的强有力手段。   截至12月19日,上市公司增持金额接近40亿元,增持股份接近6亿股,均超过同期“大小非”减持数。数据进一步显示,共有124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公告增持,购入股份合计约5.99亿股,增持金额合计约为39.24亿元。控股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分布广泛,其中包括央企28家、地方国企56家、民营企业40家。   事实上,经上述口径统计得出的大股东增持额“肯定比实际发生额要小”。原因在于根据相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增持行为只有在发生的首次,或增持数达到总股本的1%时,或超过1%但在12月内增持总量达到2%时,才需要履行披露义务。因此,仅仅根据公告统计得出的增持额,并不能全部涵盖在上述几个区间内发生的实际增持额,“可能比实际发生额低30%-40%”。  大小非减持假象:  小非抛售两成大非坚定不动  今年以来,随着股改限售股步入解禁高峰,有媒体依据错误口径发布“大小非借大宗交易平台仓惶出逃”的恐慌结论。为了正本清源,中登公司从8月起公布真实数字。   根据中登公司12月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末,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份数量达到4669.00亿股,存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为3419.07亿股,股改以来沪深累计解禁1238.29亿股,占比26.52%;累计减持278.87亿股,占比22.52%。   也就是说,累计确实有两成大小非选择了减持,但这一比例显然算不上A股大盘大跌的“祸首”。同时,与大小非减持对冲的行动,已有汇金公司入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产业资本抄底等。   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大小非减持也并不如传言般可怕。尽管2009年年度大小非解禁量较大,但绝大部分均是减持意愿极低的控股大非,占比高达82%,而且这些大非筹码又高度集中在汇金公司、财政部以及中国石油集团等三大控股股东中,即这三只“超大非”就占了所有大小非的43.46%。而这三只新老划断IPO所形成的“超大非”,在目前弱势中不但不会减持,甚至还会增持。   热钱猴皮筋:  600亿至1.75万亿美元  中国有多少热钱涌入?又有多少热钱进入证券市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房地产价格走高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收益差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在2007年进一步加速,加上中国股市行情处于股改后的亢奋期,国际热钱“踊跃投机中国”,这也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人们对于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基础事实几无分歧,但对流入规模各有各的见解。   今年6月,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该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张明的报告公布不久,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于7月2日发表报告称,流进中国的热钱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2005年至今年中期的热钱流入量约为2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而德意志银行的数字是3700亿美元,中国社科院官方的数字是800亿美元,广州社科院的数字是600亿美元。   专家认为,热钱流入的路径较多,比较方便的是通过一家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转移,也就是透过其境内分公司,通过低价进口、高价出口的内部定价策略实现游资转移。此外,地下渠道和商业信用也是热钱流入的方便通道。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不少专家争相建议如何狙击热钱之际,热钱也在悄然撤离。回头看,透过贸易渠道抽离资金、回国救火的迹象早已在一些外资企业身上出现。但当时未引起警惕。   到了今年八、九月份,美国金融风暴吹来的冷空气促使热钱“热胀冷缩”,泡沫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防止热钱大规模非正常撤离转而成为了制定热钱政策的首要考虑。   国家外汇局10月30日下发通知,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境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做出进一步规定,以规范贸易项下资金跨境流动。   中国石油A股惊天一套:  谁是推手谁获益  中国石油A股于日挂牌,开盘价48.60元。在普通投资者对这家“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充满期待时,其股价却一路下跌,直至4月22日跌破16.7元的发行价。   那么,是谁制造了其畸高的开盘价,又是谁在开盘后抛售该股呢?谁能够从中国石油A股暴跌中获益呢?   分析指出,席位号为T20471的机构投资者有操纵股价的嫌疑。它是中石油最大的空头之一,采用较为隐蔽的“曲线救国”方式套现。仅中石油上市第一天,这家机构就套现了36.26亿元。去年12月份,该机构又套现了1.59亿元。   到了今年1月,该机构转身护盘,分7次买入价值9961.74万元的中石油。2月5日中石油网下认购新股解禁至4月3日,该机构开始大量抛出。至4月3日,该机构买卖相抵后,在中石油身上成功套现53.67亿元。   与此同时,这家机构在中国石化(600028.SH)身上也大展拳脚。中石油、中石化是一对难兄难弟,市场上它们相互影响。买卖中石化,可以间接护盘和影响中石油的价格。从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4月3日,这家机构买入中石化13次,卖出9次,动用了4.95亿元资金,仅占其在中石油上套现金额的9.22%。   分析还指出,神秘炒家早在日,就开始推高中国石油H股股价。不到1个半月,中石油H股从11.5港元左右被炒到最高20.25港元,国际炒家顺利出货。   据媒体报道,中石油A股主承销商之一瑞银证券的母公司瑞银集团就曾参与其中。这批资金利用中石油发行A股的时机恶炒H股,变相抬高A股发行价,为H股长期持有者争取更大的利益。   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也是国际炒家获利的重要渠道之一。中石油的股权结构很特殊,A股发行后,有1579.22亿不流通的国有股、179.02亿H股和40亿A股(日前只有30亿股可流通)。公司的整个股本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杠杆,可以通过控制较少的流通筹码,控制公司的总市值,进而决定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影响香港国企指数和红筹指数,进一步控制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中国概念股指期货。   国际机构控制中石油价格走势的手法是:每天利用收盘前10到15分钟收集筹码,用于控制次日开盘时段的股价走势。   从分时K线图来看,就是每天收盘之前的成交量比较大。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三:   第一,收盘价格较低,可以保证降低打压成本;   第二,手中筹码拿得较多,可以控制第二天的开盘价,为第二天的下跌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第三,成本最低。查阅日至12月3日,中石油每日收盘前最后10分钟的成交量数据及次日开盘走势可知,在此期间,每天均有实力机构利用“最后10分钟”收集筹码。   此外,中石油在香港发行了多种权证,与正股相比,这是一个更好的获利杠杆。国际炒家通过打压中石油A股和H股,或者通过做它们的反弹,可以在权证上大获其利。   揭秘短思  宋鸿兵曾经在《货币战争》中告诫,人们应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而笔者本文中想说的,正是在谜一般的资本“战局”中,如何洞察先机、知己知彼。   我们揭秘汇金公司的席位,是希望投资者在汇金的增持行动中能够感到温暖重拾力量;揭秘热钱“热胀冷缩”,是希望警告资本跨境无序流动的巨大风险;揭秘增持和减持的力量对比,是希望还原真相击退流言纷扰。   然而,揭秘并不能说明一切的“不确定”,何况“不确定”已经被很多人归纳为2009年关键词。我们难以揭晓热钱何时何地何种方式卷土重来;难以揭晓火眼金睛的QFII眼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未来;我们也难以揭晓谜团在被破解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局。   但是,揭示真相、追问背后的原原本本,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  QFII精准抄底“神话”偃旗息鼓 仓位过重拖累业绩  □中国证券报 记者 贺辉红   今年以来,虽然不断有媒体渲染QFII如何通过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精准抄底的“神话”,但统计数据显示,QFII今年的整体亏损幅度逾六成,甚至超过内地股票型基金。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神话”之所以破灭,恐怕还是QFII仓位过高、抄底过早和持股时间过长所致。  仓位过重拖累业绩  2008年,虽然市场曾一度认为QFII有着过人的抄底能力和预判能力,但数据却显示QFII在今年的行情中并没能独善其身,同样遭受大规模亏损。理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QFII的A股基金今年整体平均大幅亏损逾61.61%,亏损幅度甚至略高于内地股票型基金54%的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QFII整体亏损过大,恐怕还是仓位过高,抄底过早和持股时间过长所致。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QFII的A股持股规模已由去年年底的11.7亿股上升至26.4亿股。而从四季度的TOPVIEW数据来看,今年三季报显示的QFII所持股份中,除海螺水泥外,并未出现被大举抛出的迹象。据此推断,QFII今年的整体持股要高于去年。  QFII今年三季度最新买入的个股有21只,主要集中在二线蓝筹板块,古越龙山、亚泰集团、建投能源、徐工科技等都是其较为青睐的个股;而从四季度交易数据看,QFII的买力则主要集中在一线蓝筹,从10月至今,QFII除继续增持白云机场、大唐发电、中国铝业外,宝钢、招行、贵州茅台、中国联通、中国人寿和中石化等一线蓝筹反成其做多对象,其中在钢铁板块龙头宝钢股份上净流入近1.7亿元,使之成为四季度以来QFII资金流入最多的股票。  QFII增持和重仓的股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未来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且防御性较强的企业,但A股市场的非理性下跌,几乎没有股票能够幸免,QFII的表现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  今年以来净流出382亿元  TOPVIEW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到12月的第三周,QFII资金净流出382.3亿元,其中流出2901.3亿元,流入2519亿元。市场公认的QFII席位里,仅中金公司建外大街营业部席位的净流出就高达164亿元。从时点看,今年1月份是QFII资金净流出最多的一个时段,净流出高达279亿元。而事实上,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8个月中,QFII资金一直处于净流出态势,逃顶技术可见一斑。直到今年4月的第一周,QFII才首现净流入,之后连续净流入4周,这使得4月份也成为本年度QFII资金流入最多的一个月份,金额约251.9亿元,从消息面看,这个月是利好传闻最多的月份,也是首个实质性救市利好出现的月份。一时间,QFII精准逃顶和抄底“4.24”行情在市场上广为流传。  不过,综观全年“4.24”、“9.19”和“11.7”三大行情来看,除“4.24”外,QFII并未有明显的抄底行为,或者即使抄了底也并未成功。“9.19”行情前夕,并未见QFII的抄底痕迹,反而这次利好成其出逃契机,TOPVIEW显示,9月QFII净流出39.1亿元;11月份,QFII在二级市场上也主要在抛售,当月净流出41.9亿元;12月份以来,QFII净流入也只有5600万元。从成交量来看,QFII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亦呈逐渐衰减之势。  成大宗交易平台绝对主角  虽然对二级市场交易已逐渐冷淡,QFII却在今年开辟了另一片新战场,那就是大宗交易平台。QFII不但已成大宗交易的绝对主角,而且大宗交易也成了QFII交易策略的重要模式。  在“大小非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新政出台之前,在国际金融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这个公认的QFII席位上,涉及A股的大宗交易就有22笔,占到同期大宗交易笔数的70%,涉及金额近7亿元。  “大小非减持新政”公布之后,QFII在大宗交易平台出现的频率更高。据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记录显示,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在7月14、15日两天一共出现11笔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达到2.75亿元。卖出的席位皆是瑞银证券总部,卖出股票涉及白云机场、日照港、海油工程、福耀玻璃等11只二线蓝筹股。而据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记录显示,中金公司交易单元也发生了6单大宗交易,总成交额达2.72亿元,涉及万科A、金融街等6只蓝筹股。不过,由于奥运行情落空,外围市场突然暴跌,年中的大宗交易并未给QFII带来较好收成。  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出台之前,也即是11月份的6日和7日,沪市大宗交易平台发生QFII密集大宗交易情形。两天中,以瑞银和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为对手发生的大宗交易笔数高达39笔,交易对象包括中国平安、交行、工行、中信证券、中国人寿、中石油、中石化等众多权重股,涉及金额高达8.58亿元;随后的11日至13日,QFII席位净卖出中信证券逾3亿元,中国平安逾2亿元,中国人寿近1亿元,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净卖出共逾1.5亿元。  12月份以来,发生在QFII席位上的大宗交易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据上交所粗略统计,从12月1日到上周五,一共发生了333笔大宗交易,而发生在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上的交易笔数就高达233笔,涉及金额逾56亿元,涉及个股多属沪深300成份股。不过,熊市当前,这一模式能带来多大收益,实难预料。  QFII今年的整体亏损幅度逾六成,甚至超过内地股票型基金。
独家 | 原创
05/03/2011
03/24/2011
03/14/2011
03/14/2011
03/14/2011
03/14/2011
03/14/2011
03/11/2011
09/12/2012
09/04/2012
08/02/2012
07/24/2012
07/17/2012
07/04/2012
05/25/2012
05/09/20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宗交易第二天能卖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