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房子买半年开发商降价为什么要降价抛售?

主要受两个政策影响①“三道红线”: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保利、新城、中海、华侨城、绿地、华润和阳光城12家房企成为了首批试点“三道红线”的房企。“三道红线”具体要求为:①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② 净负债率大于100%;③ 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④ 试点房企须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②重点房企的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度销售额的40%:7月26日,财联社发布消息称,重点房企的买地金额将被纳入监管,不得超过年度销售额的40%!在“三道红线”下,企业纷纷降负债减库存,于是出现了第一批“抛售”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回款、降低红线。而据26号消息称,融资受限之后,房企的拿地金额也受限了。这里主要重点监管第一批集中供地抢地火热的企业。对于国内的房企来说,拿地就是命脉,拿地后就可以找银行贷款,然后开发预售,回款现金,再继续向下一宗地进军,如此重复,生生不息。这种“五个茶壶三个盖”的操作,是房企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 但遗憾的是,当下的房企大多不这么玩了。官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控杠杆”。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几组跟房地产相关的数据——2021年1月至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92931亿元,同比增长38.9%;2021年1月至6月,全国土地成交价款为3808亿元,同比下降5.7%。很明显,全国房企拿地金额只占商品房销售额的4.09%,占比着实不高。而此次监管新规中规定了房企拿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额的40%,对中长期行业格局而言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将投资金额必须控制在销售额的4成以下,则房企销售和投资的关联进一步密切,销售成为房企能够积极拿地的前提。这样一来,销售、去化能力强的房企则更有底气拿地,对那些产品力强、受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房企来说实则属于利好,而去化能力弱的房企则拿地受到限制,对行业而言属于良性循环。第二,未来行业格局进一步稳定,规模房企强者恒强,中小房企的“逆袭”难度更大。首先销售金额的40%用于拿地,硬性控制了房企规模扩张的速度,即使是头部房企、现金流充裕的国企、央企,拿地金额也受到销售额的限制,土地市场虽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情况,但优质资源倾向于头部房企是不争的事实。千亿规模的房企每年可花400亿拿地,而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可能年销售额都不足400亿元,拿地金额不得不同比例缩减,中小房企和规模房企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中小房企的“逆袭”难度更大。“钱、地、人”三要素中投资、融资均被限制。可以预见的是,在销售端,抓回款、稳现金仍是首要任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买半年开发商降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