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有哪些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付业务、支付工具不断创新,电子支付发展迅猛。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我国也逐渐加快。移动支付在带给客户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对银行业信息安全和银行监管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移动支付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移动支付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移动支付是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资金转移,在移动中实现支付。更准确地说,我们可以将移动支付定义为: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一般来说,移动支付是以IC卡、数字签名技术为安全保障,以移动通信网络、银行金融服务系统为依托,实现货币的转移,终端通常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由于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手机在移动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狭义地讲,移动支付也叫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可以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分类。首先,移动支付可以分为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这是根据支付者和受付者是否在同一地理位置来分类的。现场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完成手机面对面的交易。远程支付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等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发起业务请求,为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付款。

移动支付也可分为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大额支付是指那些对支付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需要通过各种认证手段来确认支付者和受付者的身份,以确保资金安全的支付形式。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高。小额支付是指对于支付的快捷性要求比较高,省略某些安全认证的支付。这种支付形式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低。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与安全策略

■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郁 红

移动支付根据支付过程中是否事先指定资金去向还可以分为定向支付和非定向支付。

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业务,这是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业务形式。虽然这一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成功,但它打开了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结合的大门,为移动支付铺垫了道路。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不断发展,以短信为基础,基于银行卡支付的移动支付得到发展。2003年,移动支付业务应用逐步提速。2003年8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成立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手机钱包业务。2009年5月,上海联通推出了可以刷公交卡的手机,用户乘车时可以直接刷手机付费;中国电信推出了基于3G的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通过短信、WA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利用电信账户、支付卡、

}

在《》一文谈及移动支付的概况,介绍了几种不同提供移动支付的应用与金融服务。在这篇文章中,包含了几个重要的数据,能够说明移动支付的前景:

  • 到 2013 年,带有 NFC 功能的手机销售额将超过 750 亿美元,平均每 5 部手机中就有一部带有 NFC 功能。
  • 到 2014 年,通过 NFC 支付的金额就能达到 500 亿美元。Google 预测将会有一半的手机带有 NFC 功能。
  • 到 2015 年,移动支付的总规模达到 6700 亿美元,其中亚洲,西欧,北美三个市场贡献 75%。

以上数据说明了为什么 “数字钱包” 以及 “移动支付” 的概念如此流行的原因,大家都希望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抢到属于自己的地盘。

然而如果我们总是持有一个立场去看待一个事物,那么我们就无法知道事情真实的一面。如果我们过度美化一个事物,我们就难以知道它的风险。华尔街日报的 Miriam Gottfried 善意的提醒我们,移动支付虽然美好,但是也是有风险的,而这个风险来自移动支付的服务,也许会泄露用户的隐私。而当用户的隐私泄露之后,用户无法控制别人会怎样来运用这些信息,这才是风险的真正源头。

“如果消费者不愿意分享他们买了什么的信息,他们不应该被分享” 来自华盛顿的民主与科技研究中心的政策顾问 Harley Geiger 说,“优惠券不应是自动产生的,数据分享应该在可选择的基础上发生。”

尽管目前版本的 Google Wallet 还不允许储存用户的数据,但 Google 计划增加储存用户消费数据的选项,若用户选择储存数据,那这些数据就有机会被其他机构使用。根据产业观察者,早期的 NFC 难以保证各个机构会以相同的方式去运用这些数据。

考虑到上文提到 Google 正在大力与各个商家展开合作,若用户的信息被不同的机构使用,而且还是任意使用,用户隐私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想象一下场景,你走到一个商店通过 Google Wallet 购买了一瓶营养快线、一个绿箭香口胶和一包奥利奥饼干,这点消费记录都有可能被超过 10000 家商家使用,你会不会觉得不安呢?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移动支付过于便利,会让人消费起来毫无节制。其实这个问题早已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不缺乏刷卡刷到爆的人,几年前的报纸还报道过卡奴的现象。

应该这么说,电子支付手段会让人无法感知自己花了多少钱,或者是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花了钱。此前,美国俩小孩让自己的妈妈冤枉地在 App Store 上花了 2000 多美元,就是例子。

科技咨询公司 Envisioneering Group 的创始人 Richard Doherty 就说:“当我看见钱从钱包里掏出来的时候,我有损失感。当我刷卡时,这种损失感被延期,而我感受不到。”Doherty 认为,数字钱包应该提供新的工具,来模拟人们现实中的消费,或者是限制。

以上就是来自 Miriam Gottfried 的善意提醒。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不大,和人性中的弱点关系较大,对权力的滥用、对现实的迟钝。这个提醒其实是说给消费者听的,我们要善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操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支付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