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00万票房4000万元赚了吗?

440亿元背后泡沫浮现 电影投资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陈丽君 郑蕊 网编:郭丹丹

经历过去年电影市场440亿元的大爆发后,今年的电影市场已然不缺资本,对赌变豪赌、收购变抢购,热度持续递增的资本也得排队进军电影市场,买方市场已占主导地位。但票房上亿的影片仅是少数,即使是高票房也可能是一场资本游戏,而更多的电影最终沦为炮灰。不仅票房,被高估值的明星IP、影视公司也伴随着激增的票房不断涌现,在充满泡沫的电影市场中,高风险的电影投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光亮。

少数成功的影视作品不能代表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很多人只看到上映19天就破30亿元的《美人鱼》,但大盘高歌猛进的背后是小片的扎堆哀嚎。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上映影片近230部,票房累计300亿元,尽管有《捉妖记》、《大圣归来》等国产现象级影片,但也有很多电影沦为炮灰,其中500万元票房以下的电影有74部,占37%以上。

今年春节档《美人鱼》问鼎国产影片票房冠军,但亮丽的票房背后,有些院线电影甚至票房收入仅为个位数。《断片儿》票房仅1万元,《不是钱的事》、《非同小可》等票房不足5万元。即使由高群书执导,赵本山、闫妮、姚晨、周冬雨等多位明星主演的电影《过年好》,最终票房也仅有5400万元,以成本4000万元、投资方票房分成不到40%来看,该片远没有收回成本,还不包括宣发费用等。

《美人鱼》对赌中资本方赚得盆满钵满,少数票房对赌使得投资方获得巨大的红利,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和资本尝试票房对赌,但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与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签署的10亿元保底发行相比,仅获得5.14亿元的票房无疑是遭遇滑铁卢,资本方损失惨重。

深创投华北大区总经理刘纲表示,影视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并不是每一部影视作品均能获得成功,而对于跨界资本,隔行如隔山,更容易因缺少经验出现失败的情况。

票房数据在观众眼中代表了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但在资本市场操作下,成为了影视上市公司操控股价的资本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不外乎《叶问3》,该片票房造假手段露骨,不仅在十几家影院上演了大量“幽灵场”,其投资方快鹿集团还利用多家子公司电影众筹、“左手倒右手”保底发行、虚假抬高票房等方式,意在拉高公司股价获得套现。最终,票房造假现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批评,查实虚假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其发行公司大银幕也被勒令暂停发行业务。

票房造假也不是个例,即使是2015年的票房冠军《捉妖记》也未幸免。在近日央视新闻播出的调查报道中,该片凌晨场上座率达108%,这也让去年登上全国票房冠军的《捉妖记》陷入一片争议声中。在日前刚刚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副主任李东就近两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造假乱象指出,“目前在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

“票房作假的虚假繁荣状态对于行业是一种泡沫,会对未来跨界到影视行业的企业和资本带来极大风险。”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称。值得注意的是,票房注水现已成为电影行业的潜规则,午夜包场“场场爆满”的背后是需要消费者买单的高风险资本游戏。

除了国产电影票房水分大外,影视公司估值泡沫化也很严重。有业内人士指出,“影视资本论略惊悚”。有数据显示,2015年涉及影视领域的并购达76起,涉及资本2000亿元。但并不是所有影视并购事件均能顺利完成或是获得预期收益,如*ST申科于去年宣布终止重组海润影视,原因是海润影视完不成业绩对赌,为了保证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只能宣告终止。

导演、明星成资本市场宠儿,资本对这类大IP高估值、高溢价收购的行为也受到不断质疑,近日唐德影视宣布收购范冰冰下属公司爱美神51%股权,就不断有声音质疑,“一个注册资本300万元的空壳公司为何估值8亿-14亿元?”随后,深交所也发出《问询函》,要求对此次重组方案进行说明。

如果一旦有明星IP作为背书,影视公司的估值就会有大幅提升。有业内人士表示,明星利用自己的吸金效应,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忽略原本支出的艺人出场费直接转化为公司收入,利润就会明显增加,而这部分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了很多倍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这也是明星股东在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

刘纲认为,电影市场经过持续火热的并购后,优质标的公司越来越少,成为稀缺资源,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疯狂进入的资本在产生市场泡沫的同时,还会因投资者赚快钱的想法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被高估值的不仅是公司,还有IP版权,三年翻十倍甚至百倍的情况不在少数,动辄上百万、上千万元的版权费也让这一行业泡沫浮现,盲目投资IP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目前IP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过热现象,一部分网络小说质量并不高,网络阅读量也很低,开发价值不大,却也开出上百万元的价格,影视公司在购买这些作品前恐怕要多留个心眼,不要盲目跟风。

由于传统行业目前的发展并不理想,同时影视行业现阶段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票房、收视率、版权费等屡屡创新高,使得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在盛世华韵主管合伙人傅鲲看来,“文化行业与经济走势处于逆势状态,虽然目前文化产业有一些热,但在做行业研究时通过将国内的上市文化企业与同类型的美国上市公司相比发现,二者的估值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代表国内的文化行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大量资本不断进入,却忽略了大多数影视作品处于未能盈利的状态,只是看见少数收获高业绩的项目,试图在短期内能获得高额的红利,具有非理性的投机心理。值得注意的是,若想获得影视行业的优质项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人脉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余部分业外资本只能通过砸钱来争夺优质项目,导致影视公司估值过高、市场泡沫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

风山渐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表示,鉴于影视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资本对于影视行业的热度在短期内难以降温。同时,赌博心态的投资也难以消除,傅鲲表示,做投资不要用赌博的心态去赌一个投资事件,过多资本注入电影、演唱会等领域,会对文化,特别是初创型公司造成快速膨胀,过热也会有反作用,最怕的是不负责任的低质量电影、电视剧的出现,好的项目需要拼资源,不能拿不到就拿钱砸,在控制质量方面需要谨慎。

随着资本的争抢,优质项目逐渐减少,并成为稀缺资源,这也使得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剧。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之益看来,目前影视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市场也正进一步发展完善,资本拿钱砸出的低质量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小,逐渐使投资者趋于理性,客观地看待行业发展。

}

电影《长津湖》在 2021 年国庆档上映,最终以 57.75 亿的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冠军。当下,《长津湖》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中,截至 2 月 20 日,影片票房已超过 37 亿元。这两部电影票房大火的背后,与其相关的投资 " 骗局 " 也在狂热而隐秘地上演。

" 小投资大收益,成为电影投资人,分享《长津湖》票房分红!" 从去年上半年起,市面上就出现多家影视公司在公开售卖《长津湖》及续作《水门桥》的投资份额,并承诺有高达 300% — 500% 的投资回报。在一个名为 " 长津湖投资者 " 的维权群中,新黄河记者看到,50 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影视公司推介下,掏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投资了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不仅未能享受到半点投资红利,反而遭遇影视公司 " 跑路 ",面临血本无归的处境。

2 月 18 日,作为《长津湖》及《水门桥》主投资方和主控方的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博纳影业 ")告诉新黄河记者,博纳影业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开展与这两部电影相关的融资业务,任何第三方从事的与该电影有关的融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建议被骗的受害者尽快报警处理。

几万块投资《长津湖》,票房大卖坐等分账?

看到《长津湖》系列电影票房大卖,钱先生叹了口气苦笑着说:" 电影火是火了,跟咱却没半点关系了。" 如今,钱先生正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才能追回自己投资在上面的 20 万元。

就在半年前,上海市民钱先生还在做着关于《长津湖》票房分红的美梦。2021 年 6 月,他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一位来自震杰影视传媒(上海)有限公司的员工,两人在网聊了一段时间后,对方告诉他一条 " 内部消息 ":国庆期间成本高达 5 亿元的电影《长津湖》将上映,票房保守估计可达 20 亿元,目前有家北京公司正在出售少量投资份额,收益回报率可达三到五倍。在对方的牵线下,钱先生与海会 ( 北京 ) 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海会影业 ")签订了《院线电影 < 长津湖 > 项目收益权转让协议》,投资 20 万元购买了 0.04% 的投资份额股权,等待半年投资结算期满后坐享版权收益," 海会影业工作人员为了打消我的顾虑,还特意给我展示了《长津湖》投资份额的相关授权书。"

2021 年 9 月 30 日,电影《长津湖》上映后,票房一路飘红。钱先生满心欢喜地盘算着半年后能有百万元收益,不料 10 月底,网上就开始有人陆续反映被海会影业骗了,他赶紧联系海会影业人员,却发现所有人都失联了。据企查查显示,海会影业成立于 2015 年,法定代表人为臧桐伟,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一家写字楼内,目前办公地点已人去楼空,公司所留的多部电话均已无人接听。2022 年 1 月 26 日,海会影业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无奈之下,钱先生只得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奥运村派出所报案求助。2 月 13 日,新黄河记者拨打了奥运村派出所相关办案民警电话。该民警表示,派出所在经侦部门协助下,已经以涉嫌合同诈骗的罪名对海会影业进行立案调查,案件仍在调查当中,目前掌握的受害者人数不少,建议尚未报案的受害者尽快报案。

谁在售卖《长津湖》份额?全国多人已被骗

除了海会影业之外,还有多家公司也以出售《长津湖》投资份额的名义进行过融资。2021 年 7 月,湖北的周先生几乎遭遇与钱先生如出一辙的 " 骗局 ":同样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一位影视中介公司员工,后来在对方的推荐下,与北京朝朝暮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北京朝朝暮暮公司 ")签订了一份《电影 < 长津湖 > 上集收益权转让协议》,投资 3 万元购买了对方 0.006% 的投资份额股权,之后同样遭遇对方失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消投资者们的顾虑,北京朝朝暮暮公司还在当年 7 月发表一则公告,声称公司确保具有院线电影《长津湖》上集的完整版权链,版权收益权份额真实有效,且拥有与相关出品方签署的底层协议,并郑重承诺上映前定能部分展示给投资人现场查阅。然而,9 月 18 日,博纳影业就给北京朝朝暮暮公司发去了律师函:贵司冒用《长津湖》联合出品方、联合投资方等名义,开展与该电影相关的宣传和融资业务,造成相关客户误认贵司与博纳影业存在共同合作关系,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此外,贵司私刻博纳影业印章并伪造虚假电影投资合同,行为已经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 我就是看了朝朝暮暮公司跟博纳影业签订的底层协议,才放心拿出钱来投资的。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底层协议竟是伪造的。" 周先生告诉新黄河记者。

新黄河记者粗略统计,在《长津湖》及《水门桥》分别上映之前,全国至少有一二十家公司在售卖这两部电影的投资份额,这些公司或通过自己公司的员工,或委托第三方影视宣发公司,利用网络社群、社交软件等渠道面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售卖份额。记者以投资者的名义,联系了一家曾出售过《水门桥》投资份额的浙江浩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电影正在处在热映期,等电影下映三到六个月的收益结算期之后,投资者们才能领取收益。" 我们的份额都是真实有效的,跟出品方签署了底层协议,你们尽管放心,耐心等着领钱就行。" 该工作人员表示。不过,当记者表示想要看一下《底层协议》时,对方突然警觉起来,之后便不再回应任何问题。

" 全国有大量的专业骗子在卖《长津湖》系列电影的份额,被骗人数非常多!" 一位参与了《水门桥》" 投资 " 的人士告诉新黄河记者。该投资者将记者拉入一个名为 " 长津湖投资者 " 的微信聊天群中,50 多位投资者被不同的影视公司忽悠,购买了这两部电影的投资份额,最高一笔投资高达 110 多万元。如今,这两部电影的收益结算期还没到,签约公司都已经纷纷失联,投资者们除了报警求助,别无他法。

博纳影业出面辟谣,建议受害者尽快报警

作为史诗级战争巨制影片,《长津湖》系列电影从立项时便备受期待,并且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长津湖》及《水门桥》主投资方和主控方为博纳影业集团,同时又有多家出品方、联合出品方及宣发公司。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参与《长津湖》出品发行的公司一共有 25 家,参与《水门桥》的出品发行方数量则为 29 家,包括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等等,基本都是资本雄厚的影视投资机构。然而,新黄河记者查询发现,这些公司从未向民间投资者售卖过《长津湖》或《水门桥》的投资份额。与之相反,那些公开售卖这两部电影投资份额的影视公司,均不在官方公布的出品发行公司之列。

实际上,去年博纳影业集团先后发过多次声明,未授权任何公司或个人开展有关《长津湖》和《水门桥》的融资业务,并向多家公司发去律师函警告。然而,依旧无法阻挡一些影视公司的非法融资行为。2 月 18 日,新黄河记者致电博纳影业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博纳影业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开展与这两部电影相关的融资业务," 我们博纳不卖这两部电影的投资份额,联合出品公司手里会有一些份额,但我们没有授权这些公司可以向大众出售,所有未经授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有受害者因此被骗,建议尽快报警处理。"

" 像《长津湖》这种电影市场上的头部作品,都是绝佳的投资赚大钱机会,那些影视大公司抢都抢不到,哪里轮得上你一个普通老百姓分一杯羹?" 一位深耕影视投资领域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新黄河记者,凡是市面上打着《长津湖》《你好,李焕英》《战狼》等大片名义进行融资的,绝大多数都是骗人的,当然不排除一些中小成本电影会开放投资渠道,从民间寻找投资人,但多半也都是圈套和陷阱,基本上投资者别想从里面挣到什么钱,最后被以 " 票房亏损 " 等理由搪塞过去,投资者连维权都没辙。影视投资行业水太深了,圈外人士请勿轻易试水。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0万票房是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