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加入外卖配送团队团队怎么样,会受到排挤不,收

外卖骑手薪酬:老骑手日赚300元 90后成团队主力
来源:民调
原标题:外卖骑手薪酬调查 月入过万并非易事
  外卖骑手薪酬调查 月入过万并非易事
  文/本报记者魏宁菲 李晓璐 图/本报记者曹大鹏
  现在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用外卖来解决一顿饭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而与此同时,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等外卖APP也已成为不少市民手机必装程序之一。于是,一个新兴的职业――外卖骑手,也就是专业的外卖送餐员渐渐增多。大家吃饭的时候,他们在工作的路上奔波,而天气越糟糕,他们跑得越勤。身着红黄蓝三色工服的骑手已成街头一景。那么,外卖骑手这个职业目前的薪酬等状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吃饭的点儿最忙下雨下雪订单多
  提示音一响,马上掏出手机开始“抢单”,刘明一天的工作就从这时开始了。今年才24岁的刘明是去年7月才开始做外卖骑手的,之前是做厨师的,但是因为餐馆生意不好,他决定到外卖行业试试水。
  “我有的时候是从7点开始送餐,晚的话要送到晚上10点多。”刘明告诉记者。每天他都通过“饿了么”外卖平台上不断涌出的外卖单信息,像抢红包一样,去抢订单。当订单确认后,就前往指定的餐厅去取餐,然后一一送到顾客手中。最忙碌的时间段,一般就是中午11点至下午2点,晚上5点到7点,经常就是刚接了一单,另外一单就冒出来了。“有的时候条件不允许,我就不吃饭了。”在人们吃饭的时间忙碌,也是外卖骑手工作最显著的特征。记者了解到,像刘明这样从早送到晚,每月收入也仅在七八千元左右,偶尔可过万元。
  除了每天固定的就餐时间之外,天气的变化也决定了外卖骑手的工作量。“下雨天单子特别多。”刘明告诉记者,遇到下雨下雪的时候,外卖订单量涨得特别快,接都接不过来。“像这样的下雨天,外卖量会增加一倍多,有的商家做不过来都不接单了。”采访当天正好下雨,记者看到刘明的脚上用塑料袋包裹得严严实实,“人淋湿了还没什么,要是手机进了水,几天都白干了。”尽管随着天气变化订单量有所增加,但是工作难度也相应提高。
  靠青春颜值吃饭90后成团队主力
  就在去年,张志豪还在跟朋友一起创业,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他们的一番辛苦付诸东流。张志豪想着,不管多苦多累,也要给自己找一份靠谱的工作。
  他留意到穿行在大街小巷送餐的外卖骑手,随即开始投身到这个行业中。做了一段时间骑手后,因为平时还协助站长做一些调度工作,在前任站长晋升后,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饿了么中南站的见习站长,数月的时间,整个配送站的业务他全都了然于心。“年轻的公司可以得到更多成长的机会。”对于这个职业的前景他似乎信心满满。“快的话一个月就能成为站长。”对于骑手的快速成长,百度外卖武汉运营中心副总高丽竹表示并不意外,外卖骑手多数是18至35岁的年轻人,不少骑手都是90后。“上岗要持有健康证,不能有文身,吃苦耐劳,有责任感。”虽然对于学历要求不高,但高丽竹介绍,送餐与送快递不同,服务得更细心周到,此外作为平台的“门面”,外形也是一项重要考核标准。
  “老”骑手日赚300元左右
  “月入过万的确实有,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饿了么武汉片区负责人任守坤告诉记者,2015年3月进入武汉,从最开始的两个人,到现在三支运力队伍近3000人。据其介绍,由于这一行是按件计酬,因此据统计,目前六成骑手的月收入在5000元到7000元之间,新入职的骑手对地形不熟悉,收入一般在3500元到5000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现在骑手正常送一单提成5到9元不等,任守坤介绍,熟练的“老”骑手一天可以送45单左右,仅提成就能拿到300元左右,因此普遍工资比较高。记者以此估算了一下,“老”骑手必须全月无休,以半径3公里为范围,每月大约要来回奔波近4000公里,相当于跑了96个全程马拉松,或者绕武汉三环44圈,才能获得万元左右的收入。“2014年年底刚进入武汉市场时,我们的骑手仅有十几人,现在的团队已有数百人,未来还会继续扩大。”高丽竹介绍,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武汉的地理环境、天气条件非常适合外卖,还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70.9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超过10%。随后记者从饿了么了解到,截至2016年5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470万单,加盟餐厅超过50万家,配送员超过100万人。单是在交易平台和即时配送,饿了么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近200万个。
  未签劳动合同有风险
  2014年至2015年间,互联网餐饮外卖平台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积极进行扩张,餐饮外卖互联网化加速,资本开始密切关注这一领域。“资本的力量促使骑手们的平均薪酬更高一点。”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外卖送餐平台有了商户、有了消费者,如果没有人送餐,也无法生存。”商户、用户、物流三者缺一不可,使得“外卖骑手”目前有着优于市场同业的收入。
  业内分析,仍在高速增长的外卖市场将继续为就业环境带来利好,劳动力需求量还将持续上升。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他认为外卖派送员,其实与快递员的工作性质类似,都是按件计酬。虽然就业形势灵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很多外卖派送员在入职时,没有与商家签订劳动合同,如果送餐过程中遭遇事故,那么将出现责任难以认定的情况。”李永洪说,只有相关部门规范管理,才能同时保证商家、劳动者、消费者三方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责任编辑:郑江 UN988)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L先生说L先生说与智识为友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这几个简单的工作习惯,使你变得更优秀和高效&,&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很多人会把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归结于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真正决定两个人之间差距的,很多时候,是工作习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别人总是做得比我快?为什么别人一年就能升职?为什么优秀员工的称号总是落不到自己身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是一些简单但是切实有效的细节,希望对你有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做工作日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次招新人进来,我都会要求他,每天下班后写一份工作日志,第二天发给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这样的要求,不是为了检查他们的工作,而是为了培养起这个习惯。这份工作日志也不是给我看的,而是给他们自己看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这样做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多忙,每一天下班之后,都要抽出时间问问自己:我这一天获得了什么?如果每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那你这一天就是浪费掉了,因为没有获得任何成长。\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此以往,半年,一年,三年,你的能力不会有任何提升,只会一直停留在初级职位上,做着最基础的工作。\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是追求不断成长的。前一天的工作中犯了什么错误,如何改正?有哪些不够完善的操作,如何优化?学到了什么技能,如何用在新的工作里面?只有不断地逼迫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一步步完善和优化,才能获得长久而坚实的进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么是工作经验?这就是工作经验。\u003Cstrong\u003E工作经验不是指你做一件事情做了多久,而是指,你用了多久的时间,去思考、优化、改善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日志,就是将这个过程书面化下来的最好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在工作日志上的东西,可大可小。大到一门新技能的习得,小到一个Excel函数、一个表格配色、打电话的常用话术,都可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将这些细节记录下来,不断翻阅、消化,逼使自己在工作中去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它们才会真正成为你的技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即时记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都会研究时间管理,也知道做好 Todo List 的重要性,但仍然难以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u003Cstrong\u003E「即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Todo List 也好,工作笔记也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即时。人的短时记忆是非常短暂的,储存信息的时间最多只有几分钟。如果一件事情你没有立刻将它记下来,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忘掉;二是它一直留在你的脑海里,干扰你的工作和思维,使你不胜其烦。\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这么一种本能反应:\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无论任何时候,听到任何重要信息、被分配到任何事务,第一直觉不是去执行,也不是去思考,而是记录下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下来之后,你再去考虑,什么时候去做这件事,怎么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没有完全数码化的工作习惯,我建议你随身带着纸笔。用A6的口袋本,听到任何需要去做的事情,第一时间快速记下要点。等不忙的时候,再拿出来,好整以暇地补充、完善、思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甚至,你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速记法,用记号表达特定含义。比如,用叹号表示优先级,用DL表示截止时间,用箭头表示对接人,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块就不展开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设计。\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管理时间开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往往容易高估一点,就是对自己的自律能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你是不是会感到诧异:明明一整天都在干活,为什么仍然没什么进展?明明没干什么,为什么总觉得很快就天黑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如果你严格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浪费时间的情况,远远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有可能,你以为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三个小时的稿子,但实际上,你是发了20分钟的呆,上网找资料时逛了半小时,构思文章时思维发散又走神了半小时……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正用在正事上的时间,也许连一半都不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怎么发现这一点呢?也很简单。当你从工作状态切换出去的时候,瞥一眼系统时间;当你重新进入工作的时候,再瞥一眼时间。将这两个时间点记下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天结束后,你会记下非常多的时间点。将它们两个两个连接起来,加起来的总和,就是你浪费的时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这个方法,每一天重复、检查、对比,你可以知道,自己的控制能力有多薄弱。从而更加有意识地、主动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次,当你在网上闲逛的时候,也许你会怵然一惊,告诉自己:\u003Cstrong\u003E我正在浪费时间,赶紧回来干正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休闲和放松的时间。比如,对自己说:\u003Cstrong\u003E只能刷5分钟的朋友圈,时间到了就要把手机放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一步,你会发现,自己做某些工作的时间远远超出预计,为什么?\u003Cstrong\u003E是能力不足,经验不足,还是被哪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如何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时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高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 整理文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文档:报告,方案,报表,资料……这些文档,如果是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要查点什么东西时,就会非常麻烦。\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明明记得下载了的资料,却忘了放在哪里;发给好几个人的文件,几经修改,不知道谁的才是最终版;想查点自己以前做过的东西,却哪里都找不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没有遵循良好的文档撰写和整理规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点,很多大公司都有明确规定,但很多小团队往往意识不到其重要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小团队固然小,文档和资料的量却未必少。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则:\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文档的首页,要有版本记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何正式文档,封面和正文之间,需要留出一页,记录该文档的版本历史。无论谁对其作出任何修改,都要在这里登记:修改人,修改时间,版本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文档的命名,要确立明确的格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点可以由团队自己确立,但需要保证所有人都按这个规范执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u003Cstrong\u003E修改时间-项目名-文档名\u002F编号-修改人-版本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情况下,当文档的量极其庞大时,就不必打开来一个个查看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文档的存放,要建立良好的习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喜欢把文档全部放在桌面,等实在多到放不下了才去整理。这种习惯好不好呢?其实没关系。但关键是要统一。\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存放文档的位置不统一,有时在文件夹里面,有时在桌面,那就非常混乱,查找的时候往往要花大量时间。一旦统一起来,即使全部放在桌面,也没事,因为只需要在桌面找就可以了——就是比较难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采取的方式是这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坚果云下,按照不同项目建立文件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每一个项目文件夹里面,又分为管理文件和执行文件;\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执行文件再进一步按照阶段1、阶段2、阶段3划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每一个阶段点进去,又按照会议记录、周报、资料等类型划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任何时候,都不会把文档丢到桌面上,而是多点几下鼠标,为其找到准确的位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多花这几秒钟,很多时候,也许就能节省几小时的时间耗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 做 Checklist\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工作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同样的错误,反复多次仍然会在同一个地方出错。\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做好 Checklist。\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笔记软件里面,为每一项任务写好 Checklist,执行时,把它调出来,一项一项对照,看自己有没有任何一项疏漏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 Checklist 可以常常优化。自己犯过的错误,上级的指示,或者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可以写上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跟供应商对接时,物料的尺寸、要求、细节,需要满足几道工序,验收的规格和方式是什么,现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哪些人的签名,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一个Checklist。\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都需要按照Checklist一条条予以确认。尤其是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写在Checklist里面,跟对方确认。\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理论上来说,只要Checklist做得足够严密,执行时严格确认每一条,任务的完成就不会出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能将这些Checklist内化,无需对照也能逐条执行,乃至能用来指导新人、或是发现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那可以说,你在这些领域,就已经具备了专业水平。\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34:5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9,&likeCount&:128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4:5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eeee3b14b053fddcd155f1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9,&likesCount&:1281},&&:{&title&:&内向的职场新人,如何搞定办公室人际关系?&,&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经常有初入职场的新人问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性格内向,不太会说话,情商又不是特别高,如何处理好职场上的人际关系?会不会在办公室斗争中被当炮灰?会不会被同事排挤和孤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大概是职场新人最容易产生的误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定要性格外向,四面逢源,非常会说话的人,才能经营好人际关系吗?才能应对好「办公室宫斗」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有一个共识需要明确:一切的基础都是业绩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人际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的能力不行,业绩不理想,就算整个公司的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空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在排除了「能力」这个因素之后,我们可以如何更好地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建立自己的定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人都深入了解。\u003Cstrong\u003E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贴标签」的方法,去认识一个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小王是我们部门里最勤快的,大事小事他都抢着干;\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Alan文案写得特别好,碰到难题都可以找他帮忙;\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Laura是部门的业务\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想一想,你身边的人,除了少数两三个知心好友,其他的人,是不是都局限于诸如此类的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但也是有效节省认知资源的方式:\u003Cstrong\u003E我们无需记住一个人的种种细节,我们只需记住「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就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建立和维护职场人际关系的第一步:\u003Cstrong\u003E「主动地」管理自己身上的标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亦即,建立起自己的定位:你希望别人怎么描述你?你希望在别人的心目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叫做\u003Cstrong\u003E「印象管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任何特点都可以成为标签。能力,性格,行为,习惯,都可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标签的本质是什么?是与众不同的记忆点。只要你能够找到一些地方,是自己具备、其他人不具备的,都可以成为你的标签。\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可以成为那个「文章写得特别赞」的人,也可以成为那个「总是充满点子」的人,或者「说话特别温柔,总是笑容满面」的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要能让别人记住你,这些都是合格的标签。\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是你本身不具备任何记忆点,又不够积极主动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再不济,成为那个「能力平平,但是特别热心帮忙别人」的人,也好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标签的人,其实也就相当于没有「存在感」。有任何事情,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你;有任何机会,也不会第一时间落在你头上。这是最需要避免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你是外向还是内向,是否善于言辞,有意识地找到自己的记忆点,主动做好印象管理,让别人提到你时,不会联想到负面的东西(比如「沉默寡言」「心事重重」「趾高气扬」),更不会一片空白——这是人际关系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降低自己的侵略性和威胁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不喜欢写鸡汤。很多人会说,职场其实没那么坏,不要把同事想得那么可怕,不要有那么强的戒备心。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团队,无论表面上多风平浪静、一团和气,背后一定都会有暗流涌动。你感觉不到,是因为你还没有接触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好朋友?没有利益纠葛的人才能成为好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职场上,宁愿少一个知心朋友,也不要多树一个敌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正把人际关系管理到极致的是什么人呢?是本身能力出色,但大家都觉得「他能帮到我,对我没有损害」的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需要我们降低自己的侵略性,不要牵涉进任何一个圈子和暗斗里面,也不要令自己成为众矢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而言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这么几点:\u003Cstrong\u003E不要抱团,不要针对别人,跟任何人保持「适当的同事距离」,对事不对人,就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别人请你配合、帮忙的事情,你都能办好;别人明争暗斗的地方,你保持距离;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公然和背后诋毁任何一个人——相信我,在职场上,你今天跟A吐槽B,过几天A可能就跟B私下讲了,这都是非常常见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久而久之,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有价值、没有太大威胁的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闲着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跟别人斗——会产生摩擦和争斗的,往往都是「对人不对事」。工作上的摩擦,拌两句嘴,不会真的放在心里。会记着的,都是刻意的「针对」。归根结底,就是竞争和威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没有自信在业绩上甩开同事几条街,也很难做到立下威信,那不妨可以试试,多承接一些「协助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都有所助益,又不会直接威胁到某个人、让自己成为被针对的对象的工作。\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不要抱团,不要加入任何核心圈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任何公司里面,抱团永远是不明智(却永远都有人在做)的做法。因为,一方面,你会站到另外某些人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在你的上级和老板心中,这绝对是一个扣分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着,在日常工作中,慢慢积累你的经验、实力、技能,争取做出一些亮点,让同事对你刮目相看,让上级对你留下印象,慢慢树立你在部门里的话语权和地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你的重要性高到不可或缺,或者很多人需要仰仗你的时候,就不必太担心人际关系的问题了。因为你已经有了立足的根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在职场中,竞争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将面临自己的竞争对手。不过那时,你也已经不是职场新人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提一点,不同的团队会有不同的模式。有些小团队,关系简单,没有太多尔虞我诈,这种也是存在的;有些团队,各种抱团、排挤、小报告,也都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要的是,不要想着怎么改变环境,也不要想着怎么干掉别人,而是先保护好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注意细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完成了上面两个大原则,第三点,就是注意一些小细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注意基本的礼貌,不卑不亢,不讲废话,不浪费别人时间,穿着得体,行为注意分寸,邮件注意格式,不冒失,不急躁……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只要你情商合格,再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职场礼仪,大致就不会犯错。\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个世界普遍喜欢外向的人,因为再不济,他们也有「热情开朗」的标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内向绝不意味着失败,它也可以意味着可靠,沉稳,成熟,值得信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不要自卑,不要给自己贴上「不擅社交」的标签,而是要想,如何在职场上发挥出你的优势,将有限的精力,专注在每一段关系的深度,而非宽度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内向者的耀眼之处,不在于维护关系的东奔西走,而在于每段关系中,流露出的真诚和专注的人格特质。\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29:5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46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29:5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7b623b2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469},&&:{&title&:&不知道想做什么事情,怎么办?&,&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去年年底,有同事跟我说:有个部门新招的男生,刚进来的时候很积极,做的东西也不错。但最近几个月,感觉越来越没劲头了,每天无精打采的,下班了总是第一个走,工作也明显没以前用心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于是单独找他聊天,问他,怎么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也蛮诚实,告诉我:一开始进来的时候很有激情,但是公司转型之后,不太喜欢现在的路线,感觉做的事情都没什么价值,不是自己想要做的,所以提不起精神。\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问:那你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不妨说说看,我可以协调转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还在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又问:那你有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去改变这种现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有点茫然:没有,我还在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是很多人非常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公众号和知乎上面,收到最多的私信,就是这个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想从事什么行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怎么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很理解这种急切、焦虑和无助,因为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四求职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跟着室友跑各种宣讲会、招聘会,哪个公司投简历的人多,我就跟着投。也跑了不少面试,最后拿到了不少offer。\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最终我一个都没有去,全部推掉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亏得有这段经历,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太过脱节。读书时,绝大多数大学都不鼓励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以至于到了大三、大四,许多人根本都没有做好求职的准备;工作后,更是被繁忙的生活压得团团转,仅有的时间,也用来消遣和放松,无暇去思考这些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就这样做着一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做了三年、五年、十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年底母校校庆,校友群里又热闹了起来,聊着聊着,大家吐槽起了自己的工作,纷纷抱怨:工作累,加班多,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迷茫,浑浑噩噩,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人聊起别人的工作都是羡慕不已,但被羡慕的人自己却也一肚子苦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曾经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会有这么两个误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既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索性就不去考虑。\u003Cbr\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目前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薪水还不错,前景似乎也可以,就这样做下去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们会这样说服自己:人生本来就不存在什么规划,谁能知道三年后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走一步算一步吧。\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反正不喜欢现在做的事情,那就敷衍了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像前面例子的那位男生一样,无论做什么都不上心。如果做不好,就用「这不是我喜欢的事情,我没有必要花心思去做」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你如果问他们「什么才是你想做的?」他们又说不出来。\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这两种心态,长远来看,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形下,工作变成了一种维生的方式,而不是有价值的事业。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开始感到懈怠、疲倦,进入平台期。每天上班了总盼着下班,下班之后则是休息、消遣、娱乐,再也不想管工作的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我们说「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其实很多都源于这种情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那么,如果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总会觉得,这世界上一定存在着某件事情,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只有找到它,才能把工作做好。我现在做得不好,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最适合的那件事而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并不是这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同恋爱一样,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契合的、如同柏拉图所说的「灵魂的另一半」吗?——很遗憾,并没有这回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找到一个令自己动心的人,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种种不足、抵牾和摩擦,再慢慢为了对方而改变、调整、适应,磨去彼此相对的棱角,最终达到「契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来不存在任何一步到位的情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也是一样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并没有一项工作天生就摆在那里,等着你去拥有它。你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之中,经历一步步的成长,慢慢提升你的能力和层次,调适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u003Cstrong\u003E最终将价值观、能力和职业三者统一起来,达到自我实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都要经历两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你发现想象和现实的差别如此之大,令你无所适从,陷入失落、彷徨和探索之中;第二次,是你终于摸清楚社会的规则,想明白如何融入社会,利用社会的运转规则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惜的是,许多人都停滞在第一次转变之后,裹足不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没有想做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都一样。但如果你光是空想,不去行动,永远也不会有一件「想做的事情」从天上掉下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需要的,是行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来说,可以参考这三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尝试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不妨想一想,你从小到大,有没有哪件事,是做得特别棒,经常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我们总是说:喜欢一件事情,才能把它做好;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得好,学得快,我们才会喜欢上它。\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道理非常简单。在一件事情上,你很容易取得进步和成就,就会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反过来,这份成就感和愉悦感又会与这件事情绑定,让你更愿意去做。这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无论任何事情,无论你有多喜欢,\u003Cstrong\u003E「做」的本身是不会让你产生快乐的,让你产生快乐的,是做完这件事情之后的成就感。\u003Cbr\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我喜欢写作,但我自己清楚地知道,赶稿子的时候、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有多么焦虑和痛苦——真正从写作中得到快乐的是什么呢?是写下一个满意句子的时候,是冥思苦想终于解决一个棘手问题的时候,是一气呵成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同样,工作本身是不会让你产生快乐的,无论多么有趣、多么轻松的工作都不行,能够让你产生快乐的,是「这件工作做得很好」这件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所以,改变「我不想努力,因为我没有想做的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从中建立起信心、成就感和正向循环的动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一个人的圈子、视野,能够接触到的平台,都是有限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如果困在这个圈子里,你很快就会触达天花板。你会慢慢发现,随着你的能力提高,你接触到的事情都开始变得简单,你接触到的人,层次都有点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你仍然做着擅长的事情,但却慢慢感到,你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即使你依旧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这个时候,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接触更多的人。\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方面,你可以了解到,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每个环节是如何跟其他环节衔接,在这些环节之中,你的能力可以用在哪里,可以如何发挥你自己的价值。\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你可以了解各个行业的状况,找到比现在更契合自身价值的位置。\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另一方面,这可以打响你的个人品牌,让你接触到更多的机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中,许多机会和资源,都是只向熟人和朋友开放的。你的社会路径延伸得越远,接触到的触点越多,通过这些触点,去撬动和利用资源的机会也就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不断试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世界正在被一点一点打开,许多以前全然不曾了解过的社会规则和形态,逐渐展现在你的面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尝试,\u003Cstrong\u003E找到那个让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状态。\u003Cbr\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更新对自己的认识:你会更清楚地了解,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向往什么。\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些,都是为你最终找到最合适的\u003Cstrong\u003E团队和使命\u003C\u002Fstrong\u003E,所打下的坚实铺垫。\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件事情要趁早去做。大学就开始,那最好;毕业三五年,也完全没问题。30岁以上,也许,你去试错的成本就会慢慢提升,就要三思而行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个合格的老板,不会拒绝一个有过多段工作经验的人——只要他能够说清楚,为什么离开,理由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提升了什么,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要注意的是,每走一步,你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于「自己想做什么」的认知,都必须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有突破性的飞跃。\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32:3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7,&likeCount&:168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2:3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66e2ebfe955ce2be60eb22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7,&likesCount&:1687},&&:{&title&:&Lachel 的主题 Live —— 如何用项目管理思维管理好生活&,&author&:&lachel&,&content&:&你好,我是Lachel。\u003Cp\u003E很高兴应知乎的邀请,开设本次Live:\u003Cb\u003E如何用项目管理思维管理好生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惯例,还是放上一段简介:\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是 Lachel。广告人,互联网经理人,有过多次项目管理实操经验。\u003Cbr\u003E2016 年开设过 3 次知乎 Live,均入选知乎年度精选。并开有「互联网人的项目管理」课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知乎 Live,我将为大家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优化学习、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 Live 为入门级别,无需项目管理经验,所有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参加。\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上一次的「项目管理」课程,收获了不少好评,也有朋友表示内容过于专业,在生活中适用的范围较窄。因此,就有了这次选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次,我将结合项目管理和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些要点与技巧,做漫谈式的讲解,希望能给到你切实有效的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Live 入口:\u003C\u002Fb\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lives\u002F834304\&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如何用项目管理思维管理好生活\& class=\&\&\u003E如何用项目管理思维管理好生活\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Live 大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什么是项目管理的基本思维? \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项目管理有哪些基本方法论?\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如何将这些思维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如何优化工作和学习计划,提高效率?\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一些帮助你理解和运用的实例。\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Live 面向对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学生、职场新人,想让生活变得更加井然有序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入门级,不建议对项目管理已有深入了解的朋友参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Live 定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9.9元(知乎允许的最低价)\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注意事项:(很重要,一定要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 Live,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往的 Live,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很多朋友没空到现场,只能在结束后再听回放,也因此失去了讨论、交流机会;二是往往采取先收集提问、再在 Live 中回答的形式,提问与回答之间的间隔拉得太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一次的 Live,我设定的时间是4月1日。但我不会在4月1日当晚正式开讲,而是会提前两周——亦即3月18日,将所有正式内容发到 Live 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请注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正式的讲课时间是:3月18日 20:30 - 21:30\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正式的讲课时间是:3月18日 20:30 - 21:30\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正式的讲课时间是:3月18日 20:30 - 21:30\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月18日至4月1日之间,你随时可以进来听全程回放,然后,欢迎提出你的问题,与大家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每天都会登录,回答大家的提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希望,通过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也就是先听课、再讨论的模式,可以让大家对 Live 内容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希望对你有用。: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37: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likeCount&:2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37:1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36c85b2edede63acb3dc1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likesCount&:21},&&:{&title&:&震惊!90%的简历,竟然都犯过这个错误……&,&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季,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位小朋友发来的求助\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他们的问题往往也很一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我投了那么多家公司,从来都是石沉大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第101次告诉他们,简历都犯了同一个错误之后,终于觉得,有必要写篇文章普及一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么样的错误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拿一份昨天刚看到的简历为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位朋友想投的是产品运营职位,简历里面写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是这样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某某公司内容运营职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负责微课程推广,开拓新市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撰写课程软文,提供平台优势好处,吸引读者关注并持续转发,增加曝光度、流量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运营维护好已有粉丝,创立学习社群,为课程的再次传播打基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和其他媒体进行资源互换,推广课程和服务,打响知名度,增加影响和传播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看到的简历中,谈到「工作经历」,许多都是这种模式:\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负责什么内容,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这样写,没有任何实际意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呢?因为,\u003Cstrong\u003E你写的不是「工作经历」,而是「工作职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类似这样的内容,到招聘网站上,随便打开一则招聘启事,都是完全一样的。它只是描述了「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但并没有给出任何关于「你怎么做这份工作」的信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说,换一个人,只要在同一家公司,做同样的职位,用这段文字去描述,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只是说明你有过相关的经验,但无法告诉招聘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做出过什么业绩,你在工作中的定位和特长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实,在做简历的时候,最重要的,\u003Cstrong\u003E不是「你做过什么」,而是「你做出了什么成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过什么」没有任何意义——一个100人的产品团队,你在其中提了一点意见、开过几次会,也可以说「参与产品开发」;但是,你是参与了用户调研,参与了需求分析,参与了原型设计,参与了市场推广,或是参与了整个项目的协调和管理,这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对于招聘方来说,它所关注的只有一点:你是谁,能为团队提供什么价值?\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描述自己的工作职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能获得的信息太少:只要在相关的职位工作过,做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你如何证明你比别人优秀,比别人更合适?\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如果在做简历的时候,能够针对企业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成果和优势,通过简历关的可能性会高得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可以这样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想突出你的写稿能力,可以写:半年内撰写了20篇软文,投放在10个公众号,阅读量均超10万,带来20万流量,转化率达1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想突出你的运营能力,可以写:同时管理10个微信群,每个群500人,持续保持热度,活跃用户超过1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想突出你的商务能力,可以写:一个月内谈妥20家媒体,进行资源互换,吸引流量达100万,有效流量10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而言之,写简历的原则,务必遵循这几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我是什么样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的定位是什么?你想在简历里面给企业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你想展示你的什么能力,文案,运营,推广,协作,还是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我做出过什么成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在这个职位上,做出过什么作品?有哪些落地和出街的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如何量化这些成果?\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成果」如何跟你的定位和能力联系起来?你如何用数字去表达它们?它们跟同行业比较处于什么水平?你如何通过它们证明自己的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其实就是\u003Cstrong\u003E「讲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如何用这几个原则,给企业讲一个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让企业对你留下印象,产生兴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做简历最关键的要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个最常用的模式,叫做\u003Cstrong\u003ESTAR法则\u003C\u002Fstrong\u003E。虽然已经广为人知,但还是在这里提一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在什么样的情境下(Situation),接受了什么任务(Task),做了什么事情(Action),得到了什么成果(Result)?\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举一个正面例子:\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带领4人团队(S),接手某平台头条内容运营(T),通过2次用户调研分析,调整运营方针,策划了12期专题(A),将平台日活从5%逐步提升到6%(R)。\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经历描述。一眼就能看出,这位朋友对工作的目标和思路都非常清晰,并且有具体而详细的经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是招聘方,我会很想知道:他如何调整运营方针的,又是用什么思路去做专题策划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你做简历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我的亮点是什么?我如何展示这些亮点?别人看到我这份简历,第一时间的印象是什么?是觉得「中规中矩,跟其他人没有差别」,还是「很有意思,我有兴趣跟他聊聊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果一份简历,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如何能指望企业感兴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最后说几句,为什么许多简历会有「将职责当成经历」的情况发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这跟我们的教育和环境有关。我们习惯了谦虚,低调,从众。我们说得最多的,永远是「我们」「大家」「其他人」。我们羞于表达「我」,怯于在陌生人面前展现自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许多人选择更稳定的方式:把自己藏起来,用更加大众、更加中庸的形式去代替。\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他们不是不能描述自己,而是不敢描述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想的是:我做的事情都很平常啊,这些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啊,写出来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在吹嘘,会不会觉得不够专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你想,和你竞争的,可能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HR也好,用人经理也好,看你简历的时间,可能不超过5秒——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要如何给他们一个选择你的理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你觉得你做的事情平淡无奇,你也要努力\u003Cstrong\u003E找到亮点\u003C\u002Fstrong\u003E,并明确地、大声地告诉企业:我做出过这些成果,我为之感到骄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不是一个机器,不是一颗螺丝钉,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再无聊、再琐碎的工作,你也肯定有做得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把它们讲出来,告诉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之前面过一位女生,Top 10高校毕业,在某全球Top 3公关公司任职过,简历写得中规中矩,写稿,跟客户,对接媒体,做线下,等等。说实话,有点无聊。\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鉴于她的前公司跟我关系匪浅,就约来面试。一开始,聊的内容也很常规,有点令人打不起精神。为了进一步挖掘亮点,我只好继续往细节问,问她都接过什么客户,分别做过什么案子,等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终于在聊到某个客户时,她来精神了。绘声绘色地讲,这个客户是拍纪录片的,她多么喜欢纪录片,跟客户的时候谈得多么顺利,一路跟得多么开心,参加了剧本的撰写,提了很多意见,协助第三方团队做了多少事情,甚至后面还对接了央视,把片子在央视播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神采飞扬的样子,跟前面半个多小时的状态判若两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忍不住告诉她:你说的这些都非常好,很棒,所以你为什么不写到简历里呢?为什么不早点说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很多时候,求职,就是在\u003Cstrong\u003E「表演」\u003C\u002Fstrong\u003E——你如何用你的形象,给别人留下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企业希望看到的,未必是「你有过什么经验」,而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态度去工作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这比「你做过什么」,重要得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PS:标题是我家的猫打的,她最近看了太多震惊体,大家不要介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假装我真的有一只猫)\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27:5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9,&likeCount&:111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27:5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93fd85c4b6ab7ac5ffa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9,&likesCount&:1113},&&:{&title&:&从多任务到专注思考:让生活化繁为简&,&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前些日子跟朋友吃饭,他刚升任总监,手下带着一大帮人。席上,他向我倒苦水:他其实并不太认同CEO定的某些政策,但没有办法,只能安排下去,内心也有些迷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说:为什么不想出更好的方案,去向他提议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哪有时间啊,太忙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太忙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今年以来,不知道第几次从熟悉的人嘴里,说出的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在两个行业做过,分别是数字营销和互联网。做的事情差别很大,却都有一个共性:快。\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两个行业里面,时间是要用分钟来度量的。我还记得实习的时候,出去见个客户,打车回到办公室,向上级汇报时,他不满地说:不是说5点就能回来吗?怎么晚了10分钟?\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来,经历过种种项目、跳槽、转行,从曾经凌晨两点被电话叫醒,到后来自己凌晨两点发邮件给下属,位置变了,但工作的状态依然如故。\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招过许多人,这里面,有不少人很优秀,但干不满试用期就走了。离开的时候,他们总会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很喜欢这家公司,但是实在受不了这么快的节奏。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机器,转个不停,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非但他们有这种感觉,我自己也是。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总会恍然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来这里好久了,但回过头来一看,才几个月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完一个项目,会全组欢腾,跑出去吃饭、唱K、玩桌游。然后会有同事感慨:终于结束了,总觉得我们都忙了好几年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做了多久呢?只不过2个月而已。\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其实就是许多人所处的一种状态:\u003Cstrong\u003E你永远没有机会专注在一件事情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必须同时hold住一大堆任务,每个任务都需要你去跟进、汇报、检查。你可能同时要跟四五个人对接,甚至,你必须把他们的信息记在笔记里,否则很容易就忘了谁是谁,说过什么话,需要跟进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你的大脑永远没有一刻是放空的。\u003C\u002Fstrong\u003E即使晚上睡在床上,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工作。\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跟朋友聊天,他让我推荐一款任务管理软件,我推荐了滴答清单(不是广告,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用滴答很多年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我就在用滴答清单,但是感觉不太够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着,他发给了我任务清单的截图,我一看:光是「今天」一栏,就有超过20项任务,至少有五六个小项目。\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问:这么多任务,处理得过来吗?光是整理和记录都要花不少时间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说,是啊,但是有什么办法,今天不搞定,明天只会更多。到时就永远都搞不定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这个时代里,一种无可奈何却又不自觉的姿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种多任务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是对深度思考能力的摧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我们忙于多任务工作的时候,其实,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沦为了工作(或者说任务)的奴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而言之:多任务工作,会分散我们对每项任务的精力分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每个任务,\u003Cstrong\u003E我们会倾向于「做到」,而不是「做好」\u003C\u002Fstrong\u003E——因为没有时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后果,就是慢慢变得平庸。\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辞职之后,在几个闲暇的黑夜里,重新思考了过去的很多做法,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凭着惯性在工作。\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什么意思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工作经验的提升,对于很多问题,你会下意识地产生反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去都是这么做的,这次也这么做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后你就这么做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实际上,这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这一次的情况跟以往的相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说,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需要去解决?它是不是一个伪命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人会去思考。大家想的都是,赶紧做完这件事,然后开始下一件事吧。时间这么紧,不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于方向对不对,策略合不合适,这是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往往就被我们忽略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实际上,缺乏深度的思考,是正确决策的大忌。一个人、一个团队,可以做对一件事,两件事,但是不可能保证,可以永远做对每一件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当我们凭着惯性去做事的时候,这些环境因素和条件,就很容易被忽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70分,远远不如把一件事情做到80分,其他事情做到60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甚至,把一件事情做到100分,其他事情做到40分、50分,也可能比70分要好——在商业上,70分和100分的差距,也许不是7:10,而是7:100,7:1000。\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非常多优秀的团队,它们的人员素质都很高,产品方向都很对,但为什么失败了?就是因为,\u003Cstrong\u003E它们做对了每一件事,但全部都做得很平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出错」是大公司的做法,但当你是个人,或者小团队的时候,你要脱颖而出,要站在聚光灯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某个方向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我们留给自己去专注思考的时间,实在太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过于追求「高效」,但高效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真的「有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想通这一点之后,我采取了这么一个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天留出一段黄金时间,不受任何打扰,什么都不干——就算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完,也不要急着开工,而是静下心来,安静地冥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冥想的时候,我会按照这几个步骤思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 复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今天做了些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近段时间里,各个项目的进展如何?是否按照预想的方向前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在项目执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分别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如何去规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策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接下去要做些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通过这些事情,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这个方向是最好的吗?有没有别的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 规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要如何达到第二步的目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如何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分别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有哪些信息需要了解,我需要在什么时候确定下这些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通常,这些问题很难一下子全部都得到答案。我会打开Onenote,将想到的各个点记下来,画成层次图,不断修正、调整,整理自己的思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许,思考的结果,会推翻昨天得到的某个结论。这个时候,就会重新打开昨天的笔记,进行审视和对比,然后将修改结果重新写下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我会留下某几个问题,放到一则叫做「聚焦」的笔记里面——它们就是我经过分析之后,需要去思考和处理的最重要的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就是我第二天工作和思考的重心。\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而言之,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不要一直执着于「执行」,而是专心想一想前进的方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尝试了一段时间,开始感觉到,虽然依然被许多工作压着,甚至比辞职前还忙,但是,内心平静了许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之前看不清楚的事情,也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会发现,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获取什么信息,才能化繁为简,让这些信息和资讯真的「为我所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实,无论外在的世界多么繁复,信息多么纷纭复杂,许多时候,解开困扰和疑难的钥匙,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唯有摒弃一切干扰,直面内心地去思考,才能够找到它。\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4:10:4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0,&likeCount&:36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10:4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7df8bc3b0dfee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0,&likesCount&:364},&&:{&title&:&转行的人,我有几点建议要给你&,&author&:&lachel&,&content&:&\u003Cp\u003E我特别佩服转行的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跳槽是另谋良机,那么转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从头开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有句话,叫做「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未免绝对正确,但确实有点道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如果你在一个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期」,你感觉很难有突破了;或者,你干了三年、五年,才发现它跟你的长远规划相悖;又或者,你已经试过多个岗位,但就是无法热爱自己的工作。\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情况下,跟继续熬下去相比,转行,或许是最不坏的选择。\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正在谋求转行,或者开始产生这种念头的话,我有几个建议要给你。\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花时间了解你要去的行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绝大多数人想要跳过去的行业,多半不外乎两种:特别有钱的,比如互联网、金融,或者长期发展比较有利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情形下,非常容易产生一种情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会过多地考虑「行业」的问题,而忽视了「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许是一个非常繁荣的行业,也许能给到年薪30万、50万,也许有非常光鲜亮丽的环境——但是,这一切,跟你有什么关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者说,你有能力得到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什么行业有钱就往什么行业跳,但却完全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导致做了几年,还是在最基础的职位,离一开始的想法差距巨大,不得已,只好又重新跳出来。\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没有任何行业背景,贸然跳过来,你就相当于跟广大的应届生在竞争。那么,别人比你年轻,比你便宜,比你有学习热情和动力,也比你听话,老板为什么要选你,而不是别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真的能适应这个行业吗,真的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吗?\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你考虑转行之前,不妨花一点时间,对你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行业里有哪些顶尖公司,它们有什么特点?\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这个行业有哪些职位?\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这些职位的工作模式和要求(出差、加班、能力图谱等)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自己能不能适应这种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这个事情,请在你辞职之前做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网上有非常多的公开资料——比如各种职场、行业类公众号。我建议你选好行业之后,关注几个这类行业的媒体、KOL,从他们的推送中,对行业和工作状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考虑适不适合自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见过有个小朋友,从国企跳到互联网,做基础运营。但是,她进来之后,非常不适应互联网的高强度和快节奏。每天的工作效率落后一大截,做事也永远慢半拍,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脸色永远是疲倦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很难习惯这种「信息量巨大的工作模式」。过了几个月,只好自己请辞。\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不同的行业,对性格都有基本要求的。如果你外向开朗,特别喜欢挑战,总是有用不完的动力,喜欢快节奏的生活,那互联网会比较适合你,否则,也许需要再考虑一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找到一个切入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确定行业之后,下一步,就是找到切入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想通过哪个职位,来进入这个行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一个行业,不同职位之间,可能天差地别。\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互联网为例,运营,推广,广告,商务,开发,就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几个部门,各自的职能、要求都完全不一样;\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告的话,创意部天天加班到凌晨是常事,媒体部却大多6点下班;\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融的话,前台、中台、后台,跨度之大,几乎不像是同一个行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选对职位,比行业更重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步怎么做呢?很简单,选一个岗位,上招聘网站,把你能找到的、公司靠谱的JD,仔仔细细全部看一遍。\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完之后,你基本就能了解,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样的人。\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有「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那就是要加班;「沟通能力强」,就一定要对外,过于内向的朋友可以斟酌了;「细心负责」,就是工作非常繁琐、枯燥,多半是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永远不要抱着「我现在不行,但是我愿意学习」的心态——比你愿意学习、又有经验的人一大把,你要问自己的是:我有什么理由让企业选中我?我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个职位上,没有任何长处和突出的地方,那就不要选。因为就算能得到这个职位,你短时间内也做不出亮点,会在上面停留很久。\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如果要转行的话,最好不要选择离得太远的行业和职位。你要思考的是:我之前的经验和技能,可以在这个职位上做到什么?可以如何说服企业接纳我?\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大量的学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确定了行业和职位,下一步,就是大量的学习,为进入这个行业做准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转行的话,不要想着骑驴找马,那是绝无可能的。我建议,先辞职,然后留出至少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弄懂这个行业,这样才有闯过重围的机会。\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你辞职前,需要做好这几个准备:\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你可能需要找到一个代理公司,挂靠社保,以免断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你需要准备好三个月到半年的生活费,支撑自己的日常开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你可能需要另一笔钱和一段集中的时间,如果你想报培训班、考证的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这是一个艰苦的道路,但也是必经之路。\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要如何学习呢?\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同的行业和职位,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些是\u003Cstrong\u003E作品导向\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文案、设计),有些是\u003Cstrong\u003E技术导向\u003C\u002Fstrong\u003E(开发、推广),有些是\u003Cstrong\u003E资源导向\u003C\u002Fstrong\u003E(广告、商务、金融前台),还有些特别依赖\u003Cstrong\u003E资格证书\u003C\u002Fstrong\u003E,不一而足。\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弄清楚你想进入的职业是什么导向,然后,持之以恒地往这个方向努力。\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你想做新媒体,那么,你可以学好文案、PS、排版、运营,花三个月时间做一个公众号出来,这就是你的作品。如果做得好的话,单凭这一点,完全可以突围。\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想做前端,那么,把HTML、CSS、JS学一遍,读读经典书籍和技术博客,把前端和后台的交互弄懂,做几个页面出来,就差不多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诸如此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注意,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这个职位的相关内容。你要做的,是从点到面——从职位技能,到与其他岗位、部门的协作,再到整个行业的背景,你都必须弄懂。起码,对这个行业,你得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面过许多这样的人,应聘产品运营,说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强,有想法,OK,那你平时用过哪些APP?能不能简单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为什么?如果你要做一款相似的产品,你会从什么角度着手?——往往,他们就张口结舌,说不上来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需要强求你说出来的东西有多专业,但最起码,你总得能说上点什么,来表达你对行业的认识和热情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大量的面试练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反对,但我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就是,在你正式去面试心仪的职位之前,不妨多接几个面试,在面试中主动地跟面试官聊天,学习这个行业,也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当初从广告跳到互联网的时候,用了两个月,平均每周跑七八个面试,跟面试官聊天,各种聊。主动提问,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点——当然,不涉及具体的商业机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积累大量的面试经验——毕竟面试都时有套路的,练习多了就熟悉了;另一方面,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之前的准备都是学习,那么,面试就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测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真的去面试,对着面试官开聊,你才会知道你的学习有没有效果,才能真正把它们内化成你的知识。\u003Cbr\u0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值高受到排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