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省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基金网审的区别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方法及申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积分:290
内容提示: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方法及申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1|
上传日期: 00:46: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方法及申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转帖)从我个人三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经历谈基金评审的公平性
先谈点个人简历,本人本科毕业高校做实验员若干年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1999年出国攻读学位,取得博士学位并做了两年博士后,于2007年回国工作,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为某知名高校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从事的专业领域目前无国重,本实验室水平在国内本专业领域位列第一名应该无争议。以上所述绝无吹牛炫耀之意,意在说明以下两点:
1、本人在国内没有读硕、读博的经历,因此没有导师、师兄弟这样的人脉关系,2008年第一次申请基金的时候,同行专家几乎没有人认识我,就算现在,我也就一副高,国内同行认识我的也不多;
2、本实验室工作条件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性。
我2007年7月回国,2008年春天首次有机会申请基金,因为年龄已经超过35周岁,只能申请面上项目。因为此前没有在国内科研工作的经历,没有中文文章,有8篇内容相关的第一作者SCI文章,而且是本领域主流杂志,影响因子排名本学科前15%。回国工作以后,得到实验室主任器重,考虑到我刚回国,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为了能够提高我的命中率,实验室主任做了我2008年基金项目的参加人。需要说明的是,我是做生物学的,其实我的基金内容实验方法本人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有上述多篇文章发表,只是回国以后实验材料换了新的品种,实验室主任做我的项目参加人只是增加了项目组在该品种的工作基础。提交申请书之前,作为新人我请了本实验室几位过来人过目,提建议,其中一位老兄工作多年,连续申请5年,在2007年第一次拿到基金。该兄看过我的申请书以后,说申请书不错,不过很难中。言下之意,该老兄在我牛x实验室工作多年,圈内也算小有名气,连续五年申请,才成功一把,我一无名小卒,圈内无人知晓,无半分知名度,被人承认机会相当之渺茫。
提交申请书以后,我曾经试探性求试验室主任帮忙托人,依照该主任在圈内的影响力,分析估计可能的评审专家,打打招呼,实在是轻松之举,但是该主任非常不齿此类行径。我曾经跟他说“据人说,基金90%是公平竞争的,10%是活动出来的”,该主任非常严肃之答曰“先不论你这个数字是否可靠,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你为什么不去竞争那90%,非要去那10%里面挤,即使10%是公平竞争的,你也要有信心做那10%公平里的一员。我把自己放到你的项目组,目的是增加你的项目工作基础,并不是想利用我的影响力,而且无论你是否拿到基金,申请书的工作内容都要做,而且工作也是咱俩一起指导学生做,我非常反对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抱有走捷径的想法,认认真真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踏踏实实积累工作基础,是获得基金资助的唯一途径。我先后拿过三次基金,一次杰青,我自己和刘先生从来没有找人打过招呼”(刘先生为该主任之博士老板,为本实验室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国内第一位博导)。该主任答毕,我顿时无语。
此后便是等待,直到7月底,会评后,我所在大学某参加会评专家告诉我“小伙子不错,刚回来就拿到了第一桶金”,闻听此言,顿觉兴奋异常。其实本实验室不差钱,人均在研经费一直保持7位数,但是拿到基金,可以初步确立本人在本实验室的地位,因为本实验室每人都曾拿到基金,上述那位老兄闻听我第一次申请基金即成功的消息,感到甚是匪夷所思。
2009年再次申请,结果无功而返。2010年,我递交的申请书当然还是09年的基本内容,不同的是,我根据09年专家反馈的意见,认认真真进行了大修,并增加了三篇上年发表的SCI文章,工作基础的分量无疑得到大大提升,10年的基金项目组成员只有我一名教师和指导的几名研究生,结果再次获得资助。
总结以上两次命中基金的经历,我的总体感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的确是非常公平的,我不敢肯定完全没有人情项目,因为我只知道自己3次申请,2次成功,其他人其它项目情况不明,因此不敢妄自断言。我09年申请的不成功,专家评审意见也非常合理,看得出来,评审专家是用心看过本子了,枪毙理由也让我心服,2010年再次命中,一方面得益于上年专家提出的意见,另一方面,得益于工作基础的积累。
根据个人的一点经验体会,我认为基金成功有两点是最核心的,一是立项依据,该部分就是千方百计说服同行专家,你的研究计划非常值得资助,写好立项依据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功底,要非常清楚地阐述该研究领域做过哪些工作,哪些空白需要填补;第二个核心部分就是工作基础,在立项依据部分,即使说服别人了,你的研究计划值得资助,但是如果申请者没有任何工作基础,也无法让人相信你能够完成你所建议的研究计划,即使该研究内容非常值得做。当然,申请书其它部分,比如研究内容、实验设计(如果这两部分都写不好,那申请者不具备申请基金的基本条件)、工作条件(此部分不是申请者所能左右的,除非调动工作,那也只能是来年的事情了)也很重要,但是个人认为上述两部分最为核心。因此,我的实验室主任跟我说的那句话“认认真真跟踪学科发展前沿,踏踏实实积累工作基础,是获得基金资助的唯一途径”是非常之有道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中国学术界每年一度的高考,也正如中国的高考,被录取的考生一定不是百分之一百公平的,我们也无从得知运作成分在其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但是根据我本人和周围相当多人的经历来看,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基金和高考一样,可以被认为是相当之公平、我等普通百姓能够进行平等竞争并依靠个人之实力取胜的机会。
谨以此文献给坛中好友,目的在于希望我的经历给各位以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基金对我等同道中人是大有希望的。我相信基金评审中一定会有人情项目,这种人情多是来自难以彻底杜绝的同行专家之间的互相照应(说难以彻底杜绝的原因在于申报书的内容,比如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部分必然出现申请者姓名和工作单位,基金申报书难以做到匿名送审),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个案很少很少,因为限项的原因,能够达到被同行关照级别的学霸级知名人物往往已经不再看重面上基金这样的小项目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都在三大科技计划经费额度在几千几百万的项目上,因此这些人物大多已不再参加面上基金的竞争,这也是虽然基金申请者不能作为当年的基金评审专家,但是每年总会有足够评审专家的原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的一些认识和几点建议
已有 22334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 建议
首先非常感谢诸位老师的关注、关心、开导、鼓励、支持、意见、建议……也要郑重感谢科学网给了我一次做访谈嘉宾的机会(http://talk.sciencenet.cn/?s=/Index/finish/id/93),虽然我是作为中枪者的身份加入的,更多的是提问学习,而不能像其他评审专家那样答疑解惑。但至少表明了科学网的一种导向,就是认可这样一种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科研共同体下接受监督的举动,希望大家对改进目前的科研现状畅所欲言。我为什么一再强调“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科研共同体下接受监督”,是因为我感觉很多朋友认为我晒评审意见,是出于一时激愤对评审专家发泄不满,或者一时犯傻(我是坚持犯傻)觉得此举会有助于我获得基金资助。而其实我是知道的,晒自己的科研工作是件很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晒评审意见更是一些聪明人不会去做的事情,正如很多人的常识认为,可能会得罪一些过去的评审专家,也可能会给未来的评审专家带来不好的印象。况且,在很多时候,虽然我希望通过列出了自己之前系列博文的链接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但在很多常识和背景之下,同时自己的措辞也欠思虑,一些误解在所难免。其实我对任何个体评审专家没有意见,我若是评审专家,也极大的可能给出类似的评价。我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存感激,而且印象最好。我完全同意申请项目第一要务就是,做好自己,做强自己,认清自己,调整心态。那么我为什么还坚持这样做呢?这里万请原谅我拿出李小文老师的一段评论来解释自己,我本不敢挟以自重,更担不起浓墨重彩。[71] &1:26因为天平mm晒本子时,就贡献了意见的,结果还是没中。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总之一句话,佩服博主的勇气,开创了一个很好、很有意义的先例。希望不要泄气,不要怕讥笑。屡败屡战,不管最后中与不中,反正在中国科考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吧。我只是想说明,我本来第一要自我审视就是,我的举动对于科研界是不是件好事,会不会带坏风气,会不会助涨戾气。我可能做得不好,但我本意是好的,因为我一直相信“本来科研就是应该拿出来讨论的,学术上就是应该公开的嘛。”[54] &6:36赞成把评审意见晒出来,<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评审者看看别的同行意见,找出自己不足;<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对于评审者形成压力,将敷衍塞责率降低;<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看博文的人也提供了参考;<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有益而无害,如果评审者都做到公平、公正、负责任的话,又何惧别人晒自己的评议?而我第二要考虑的就是:对于自己是不是坏事呢?其实我看得很开的,我觉得要做科研,就做真正的科研,否则不如纵情山水、琴棋书画,陶冶情操还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当然我自认为我做的是真正的科研,但还需要在大家的公开讨论监督下,以防止自不量力。如果被论证值得资助,值得尝试,我自不敢懈怠;如果我不过是自以为真,不是啥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有人对我当头棒喝,那就不浪费纳税人的钱,不浪费我的时间在错误的事情上,对我是件大好事。我又在意那些虚名浮利作甚呢?所以我觉得公开讨论对己对人对国家都应该是好事,可以成为好事。“让做正直的人成为每个聪明人最明智的选择,是社会进步必须导向。”-------------------------------那么接下来的讨论首先基于一个假设“目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工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您认为此假设不成立,请跳到文章结尾直接评论。如果您认为假设成立,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讨论(无论是暴戾的还是伤情的),总结一二不成熟的建议:第一、刚刚收到一个好消息:[99] & 20:04好消息:基金委正在讨论引入rebuttal机制,<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月中旬网评结束后,申请人将收到网评意见,对离谱网评意见进行反驳,时间为<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天。所有网络评审专家都可以看到其他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反驳意见,由此修正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一过程<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月底结束。<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39;tahoma&#39;,&#39;sans-serif&#39;;color:#月中旬会评时由会议主审专家介绍情况,全体专家投票决定。我觉得这个机制太好了,比我想的还好,我就不用说我的了。其实想在一个本子中解释清楚一个并不热门的工作或者比较奇特的思路并不容易,所以被误解有时既不是申请人的问题,也不是评审者的问题,问题就是没有交流沟通嘛,给了这样一种申诉机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好像工作量并不会加大很多的哦。第二、关于“加大面上项目的资助范围,适当减小资助力度”的建议想当初我刚刚做完青年基金,打算申请面上项目的时候,得到的消息是现在国科金要涨钱了,我立刻很失望,我觉得钱一多,我们小学校更没戏了。其实大牛们都不缺钱,多几十万少几十万,他们工作都一样做,而我们可不一样,有就能做起来,没有就举步维艰啊。很多人都提,你要真有本事,真有技术,没有纵向,也可以海阔天空,做横向去吧。谈何容易啊。比方说我的项目最该和油田结合,人家油田和北大清华科学院合作顺利成章,写报告写上和知名院校合作多少多少项,看着也好看。可人家要和潍坊学院合作,那需要多么相信你的技术才能抵得上人家怕招惹是非的顾虑啊?当然我们也可以跟其它院校的人合作,我也一直在做。但是我最想做的我那一块儿呢,机会还没来呢?所以我替我们省属院校的老师们说句话:真的,平台的问题真是问题,还请评审专家在其它方面相似的情况下,想到我们更不容易而支持一下。而不是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歧视我们而怀疑一下。当然,改变别人的歧视最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但同时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所以,是否可以考虑的建议:“基金委把项目分成三等: 重点项目(200~300万), 面上项目(80~100万), 普通项目(40~50万),所有项目执行期均为4年,”在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之间多一个过度呢?第三、关于“关于负面意见必须具体明确”的建议高山老师的建议:“你指出人家的思路或者技术没有创新性,必须给出文献,至少给出一篇文献,来说明这个思路或者技术几年前就做烂了。”当然我也知道要求负面意见的具体证据有难度,难度在于很多人对这些领域并不了解,隔行如隔山,除了那些热门领域,作为大同行,只能凭感觉。但我觉得基金委应该有要求,这种要求的作用在于增加评审的严肃性,当然我并不支持对评审专家的意见做苛刻规定或制定惩罚措施,因为客观难度在那里摆着,但是指导方向必须清晰,就是要以力求以事实为依据。而评审专家也可以写这样比较感性的评语,比方说“我不是小同行,但我认为在这个领域内至少你的前期基础有3篇二区的文章是必须的。”这样的评语至少是表明了评审专家对申请人的一种要求,即使是个体主观意见,也是负责任的,也让申请人有了努力的方向或者申诉的依据。当然也的确存在一个评审专家可能不好找的问题,比方说,我申请的地学部一直是三个评审专家,基本上一票就能否决了。我考虑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制度,就是对待评审意见,可以有个反馈打分机制,当然也要求如果给评审专家打C,必须提供具体证据,必须有一定的比例等等的控制,这样,对于那些获得的A比较多的评审专家中,可以有一票决定权,不需要占用很多评审专家的时间。而其它的情况,就需要多个专家评审意见的综合。而对于得C过多的评审专家,就应该考察他评审资格。这样我觉得能增加评审的公正性,也减少工作量。因为有些有水平有道德的评审专家,他一个人很认真的看了,就够了,不用其它人的意见来消减或重复他的努力。第四、关于“不能重评审而轻结题、虎头蛇尾”的问题我认为:基金委既然已经开始公开结题报告了,我觉得也应该公开申请书。当然对于某些需要保密的研究,可以申请保密,这个很容易操作。而大部分人,既然用了纳税人的钱,应该公开交代。这就跟国外实验室的数据都要求公开一样,当然有些人会找些借口,比方说数据需要修正啊等等延迟公开,但规定增加了技术壁垒的代价,增加了透明度,这个导向是必须有的。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也必须首先完善上面的政策。当然我仍然不主张过激的口诛笔伐或严厉的考核惩罚,因为毕竟作为探索项目,不能按照原设想进行是很有可能的。只要不是有意造假,蓄意抄袭,倾吞资产……这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应该允许大胆探索。我觉得只要公开,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要面子的,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顾虑,有所约束。补充两条更不成熟的建议:第五、关于“申请2年停一年”的问题唉,这个不说了,反正明年我要停一年了。第六、关于“取消简历,只评价项目本身”玻色有什么身份,人家爱因斯坦怎么就认可他呢?摘自百度:“玻色于1924年写了一篇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的论文,当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古典物理。在开始时未能发表的挫折下,他把论文直接寄给身在德国的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意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不但亲自把它翻译成德语,还以玻色的名义把论文递予名望颇高的《德国物理学刊》(&Zeitschrift für Physik&)发表。就是因为此次赏识,玻色能够第一次离开印度,前往欧洲并逗留两年,期间与路易·德布罗伊、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工作过。”随心而写,不当之处,还请海涵,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专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春艳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91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关注今日:0 | 主题:159802
微信扫一扫
【 原创】如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查询个人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11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登陆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网站: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点击右上角“项目检索”按键,进入页面项目综合查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点击右上角“人员获资助项目信息查询”按键,进入人员获资助项目信息查询页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好像这个系统里把所有中的课题都列出来了。包括那些已经结项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小木虫 --- 7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中国博士后基金和省基金评审人审的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的?
中国博士后基金和省基金评审人审的是电子版还是纸质的?
基金本本好像要交5-6份,其中的技术路线有些彩图,是否需要彩打?黑白效果很差。
如果评审人审的是电子版,就不想彩打了。
请指点,谢谢!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国家基金评审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