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联合2017国家基金评审结果什么时候评审

您当前的位置: >
关于征集“NSFC-河南联合基金”2017年度研究方向建议的通知
发布人:张波 供稿人: 时间: 点击数:
校属各单位: &&接河南省科技厅通知,根据“NSFC-河南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第二期合作协议规定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年度工作安排,为做好联合基金2017年度申请指南的编制工作,现征集重点项目和培育项目研究方向建议,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学院认真组织科技人员研究提出联合基金研究方向建议,并撰写《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方向建议书》(以下简称《建议书》)(见附件1)或《联合基金培育项目研究方向建议简表》(以下简称《建议简表》)(见附件2)。& 二、研究方向建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资助领域要求。2017年度主要围绕生物与农业、人口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装备制造、资源与环境四个领域征集研究方向建议。& (二)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培育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先导作用。&(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对我省特色及优势学科的发展、高层次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培养以及研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具有前期研究基础。在省内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深入研究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为集中优势力量,突出重点,科技厅要求今年研究方向建议实行限额上报。重点项目研究方向建议我校限4项;培育项目每个领域建议方向限4项。&&四、请相关学院认真组织论证筛选建议研究方向,并于2016年4月15日前,将《建议书》、《建议简表》及汇总表(见附件3、4)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 联系人:侯占伟& 张波;
&& 电话:3987249;&
&& 邮箱:&&&
附件:&&&1.&&&
&&&&&&&&&&&&&&&&&&&&&&&&&&&&&&&&&&&&&&&&&&&&&&&&&&&&&&&&&&&&&& 科技处
&&&&&&&&&&&&&&&&&&&&&&&&&&&&&&&&&&&&&&&&&&&&&&&&&&&&&&&&&&& 2016年4月1日
本栏目最近更新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处 &校ICP备02060号 Powered b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2016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2016年度项目指南
  一、设立宗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设立第二期联合基金(以下简称NSFC-河南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吸引和凝聚全国各地优秀科学家,解决河南省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科技战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河南地区吸引、培养和集聚一批一流的科技人才,逐步提升河南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NSFC-河南联合基金重点围绕生物与农业、人口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制造、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等领域组织开展基础研究。2016年度选择生物与农业、人口与健康、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4个领域组织实施。
  二、实施原则
  NSFC-河南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成部分,其申请、评审、管理和资金使用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2016年度资助计划、资助领域和研究方向
  2016年度NSFC-河南联合基金拟通过“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予以支持。其中“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20万元/项;“培育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万元/项。
  资助领域一:生物与农业领域(本领域申请代码1选择L15)。
  (一)重点支持项目。
  1. 粮食核心区主要粮食作物持续丰产提质增效的基础研究。
  以河南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小麦玉米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遗传机理、水稻持续丰产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作物病害的成灾机理及控制,以及中低产田作物适应非生物胁迫、粮食作物加工储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保障主要粮食作物持续增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主要研究方向:
  (1) 小麦、玉米高产稳产遗传机理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1304);
  (2) 黄淮稻区水稻稳定高产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申请代码2选择C1302);
  (3) 小麦-玉米连作模式下关联性病害的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控制基础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1401);
  (4) 中低产田作物适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1302);
  (5) 河南主要粮食作物加工、储藏基础理论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2005或C2006)。
  2. 重要畜禽高效健康养殖的基础研究。
  围绕河南地区重要畜禽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等目标,开展人兽共患病、家禽病毒性传染病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畜禽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
  (1) 人兽共患病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1805);
  (2) 家禽重要病毒病遗传变异与致病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C1802)。
  (二)培育项目[申请代码1选择L15,申请代码2依据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准确选择生命科学部所属代码,申请代码2请选择到最后一级(4位或6位数字)]。
  河南地区重要农业生物基因组学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及利用;地方特色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发掘、保护、评价和利用;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调控机制及其网络调控机理;肥料高效利用遗传机理与关键基因克隆;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作物水分、养分需求规律及其高效利用机制;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预警与控制;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机制;动物营养需要、营养调控与应激机理,动物主要疫病与人畜共患疾病的致病机理、预防与控制;集约化养殖环境调控与污染控制;动植物产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加工与流通过程中的品质衰变理论与安全控制。
  资助领域二:人口与健康领域(本领域申请代码1选择L02)。
  (一)重点支持项目。
  1. 河南地区高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
  围绕河南地区高发和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开展相关的基础及临床基础研究,以研究其发病机制,治疗的新靶点、新药物,以及防治的新方案。主要研究方向:
  (1) 太行山区食管癌、贲门癌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16的下属代码);
  (2) 河南地区脑死亡供体器官功能损伤及防护的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代码下相对应器官系统的下属代码);
  (3) 降低真菌性角膜炎致盲性的基础及药物干预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12的下属代码);
  (4) 新型核苷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30的下属代码);
  (5)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新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05的下属代码)。
  2. 中医中药。
  利用河南中医药特色资源,开展河南地区多发的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中药高产、新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 河南地区多发的病毒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病、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27的下属代码);
  (2) 豫产中药优质高产、新用和共性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H28的下属代码);
  (二)培育项目(申请代码2选择医学科学部申请代码)。
  河南地区多发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复发转移防治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河南地区常见慢性病、地方病的早期筛查和综合防治;重要传染病的预警与防治;精神、心理疾病早期识别与干预;出生缺陷预防与干预;创新药物设计、合成与作用机制;药物质量控制、评价及安全监测;河南主产中药的品质控制、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移植和生物相容性;药物合理应用的基础研究。
  资助领域三: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本领域申请代码1选择L04)。
  (一)重点支持项目。
  1. 新材料。
  围绕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先进耐火材料、层状异种金属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代表的河南特色材料制品,开展材料成型制备与使役性能的相关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E02或E03的下属代码);
  (2) 宽幅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E01的下属代码);
  (3) 低阶煤高温气化用关键耐火材料设计、性能调控及制备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E02或E04的下属代码);
  (4) 生物材料及其应用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E01、E02或E03的下属代码)。
  2. 先进装备制造。
  围绕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高铁、新能源汽车、精密机床等领域装备关键零部件,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加工工艺、设计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 超硬磨料超高速磨削关键技术基础(申请代码2选择E05的下属代码);
  (2) 超精密滚动轴承精度设计方法及精度寿命衰退机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E05的下属代码);
  (3) 基于疲劳寿命的齿轮制造理论及方法(申请代码2选择E05的下属代码)。
  (二)培育项目(申请代码2选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申请代码)。
  围绕河南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开展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碳材料、信息存储材料、超硬材料、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温结构(功能)材料、功能纺织材料、功能连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特种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研发应用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超、精、尖、特(大/重)装备的创新设计、制造原理和测试诊断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智能、绿色制造的设计理论与方法;高品质零部件和结构复杂基础件的高效精密制造和成形理论与方法;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等基础问题研究。
  资助领域四:电子信息领域(本领域申请代码1选择L05)。
  (一)重点支持项目。
  1. 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理论与技术。
  围绕河南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智能检测、实时质量诊断、新型电子器件等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 纺织过程中织物表面缺陷的智能检测与分析(申请代码2选择F030403);
  (2)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手机制造实时质量诊断(申请代码2选择F030403);
  (3) 金刚石基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F0502)。
  2. 面向领域应用的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围绕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面向智慧粮食、智慧医疗、智能化物流、现代通信、新型发光显示等领域技术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1) 储粮检测基础理论与技术(申请代码2选择F0114);
  (2) 基于生物启发计算的食管癌发病预测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F0205);
  (3) 室内高速高密度可见光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申请代码2选择F0109);
  (4) 面向空港鲜活冷链物流的信息感知与智能控制(申请代码2选择F0302)。
  (5) 高效长寿命蓝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关键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申请代码2选择F050209)。
  (二)培育项目(申请代码2选择信息科学部申请代码F03的下属代码)。
  软件技术基础;集成电路基础理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新型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互联网、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生物信息计算;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优化与调度;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航空智能信息处理;跨境电子商务;未来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原创性新型信息器件;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融合;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精准医疗与图像信息处理。
  四、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联合基金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 培育项目申请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所在依托单位必须位于河南省境内;
  3. 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以及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本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面向全国,河南省以外的依托单位申请项目必须与河南省内单位合作。对于合作申请的研究项目,应在申请书中明确合作各方的合作内容、主要分工等。
  重点支持项目和培育项目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
  (二)限项规定。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者参与申请本联合基金项目与处于评审阶段(申请和参与申请的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的以下类型项目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
  2.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NSFC-河南联合基金项目。上一年度获得本联合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
  (三)申请注意事项。
  1. 本联合基金申请书报送日期为日至13日16时。
  2. 本联合基金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 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 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要求撰写申请书。
  (3) 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 “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NSFC-河南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和申请代码2必须按本指南要求选择。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重点支持项目的研究期限应填写“日-日”,培育项目的研究期限应填写“日-日”。
  (4) 申请人应当按照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务请在申请书“研究背景与意义”部分首先说明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的研究方向名称;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联合基金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5) 申请人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部分,间接费用由系统自动生成。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资金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6)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等附件。
  (7) 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8) 本联合基金资助项目在执行期间形成的有关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专利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成果,应注明“NSFC-河南联合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3.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
  (1) 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 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 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 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送达或者邮寄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
  4. 材料接收工作组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
  5. 联合资助双方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 编:100085
  联系人:雷蓉& 王岩
  电 话:010-327015
  电子邮件:leirong@
       wangyan@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地 址:郑州市花园路27号
邮 编:450008
联系人:张延宏& 杨梦琳
电 话:2,
电子邮件:新闻 > 要闻
2017年度NSAF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设立的NSAF联合基金,旨在引导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为国防科技领域培养所需的青年科技人才。
  本联合基金2017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和“培育项目”两类项目。其中 “重点支持项目”方向7个,平均资助强度240万~300万元/项(直接经费),资助期限4年;“培育项目”包括9个鼓励研究方向和 42个明确目标课题,平均资助强度约64万元/项(直接经费),资助期限3年。
  一、重点支持项目方向
  ZD1&&&& TATB基炸药微结构精密表征及其力热响应基础问题研究
  ZD2&&&& 高能炸药爆轰高精度物理建模及其不确定度量化研究
  ZD3&&&& 第五副族元素动-静熔化线差异的关键问题研究
  ZD4&&&&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高性能太赫兹层析成像基础问题研究
  ZD5&&&& 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场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ZD6&&&& Am(Ⅲ)、Eu(Ⅲ)与典型环境胶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ZD7&&&& 典型薄膜生长中应力产生与演化过程的模拟与预测  
  二、培育项目方向和课题
    1. 鼓励研究方向
  GL1&&&& 可压缩多相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GL 2&&& 多晶金属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多尺度位错动力学塑性模型
  GL 3&&& 多因素复合运动条件下金基合金摩擦副导电特性研究
  GL 4&&& 热-力载荷下陶瓷材料体应力及裂纹演化机制研究
  GL 5&&& 微尺度下结构应力分析及表征方法研究
  GL 6&&& 太赫兹固态放大与低损耗传输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
  GL 7&&& 基于冷原子干涉的微纳惯性传感的物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
  GL 8&&& 基于FMCW微波成像的非合作目标精细识别与形状提取方法
  GL 9&&& 离子在固态锂电池中的输运机理及新材料体系探索
  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人员不能作为申请人,但可作为参加人。
    2. 明确目标课题
  1)&&&& 高氮吡嗪类炸药化学反应诱发机理研究
  2)&&&& 反应射流成形及侵彻自起爆机理研究
  3)&&&& 多介质弹塑性流体力学多维Riemann解法器研究
  4)&&&& 基于连续介质-分子运动论的时空多尺度算法研究
  5)&&&& 含分散相颗粒有化学反应流体RM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6)&&&& 长杆弹超高速侵彻混凝土类靶体机理
  7)&&&& 结构振动响应的局部化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和预测
  8)&&&& 多响应量模型预测置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9&&&&&& 球面三维微纳结构的微作用力控制加工机理研究
  10)&&& 超短脉冲激光超高信噪比测试方法研究
  11)&&& 11MeV氘离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关键技术研究
  12)&&& 加速器中子成像低衬度图像增强及多模式层析方法研究
  13)&&& 拓扑结构对聚硅氧烷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14)&&& 用于增强太赫兹活体成像对比度的靶向纳米造影技术
  15)&&& 叠层型RF-SiP多物理场协同分析技术
  16)&&& 亚微米细丝微电阻点焊键合界面连接物理机理研究
  17)&&& 微米级焊点面积型缺陷的合成孔径热波成像检测理论研究
  18)&&& 多反馈环路相位实时匹配控制及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19)&&& 基于自由空间频率传输的高精度同步技术研究
  20)&&& 大型电磁有限元计算中的高效直接求解技术研究
  21)&&& 基于非合作目标图像的飞行器相对位姿测量算法研究
  22)&&& 面向时变不确定性的多轴运动鲁棒建模及控制研究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激光雷达点云多目标地物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24)&&& 匀场单一高阶模式光纤设计方法及其激光输出特性研究
  25)&&& 基于光谱呼吸自相似获得近变换极限光纤激光脉冲研究
  26)&&& 高功率高亮度中红外拉曼激光器基础问题研究
  27)&&& 高功率光纤激光的输出模式分析及测量方法研究
  28)&&& 光学元件亚表面残余应力三维分布测量方法研究
  29)&&& 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形成机理探索和构型设计
  30)&&& 基于纳米金属半导体等离激元增强结构的光阴极研究
  31)&&&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应力松弛机制与规律研究
  32)&&& 含Pb铝基功能结构复合材料基础问题研究
  33)&&& 压装PBX炸药结构、组成同力学性能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34)&&& 低电离能金属激光焊接羽辉形成机理及其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35)&&& 基于器官芯片的细胞至组织尺度辐射效应方法研究
  36)&&& 异常环境下聚合物泡沫材料失效行为的数值模拟及性能评估
  37)&&& 典型共晶炸药形成机理研究
  38)&&& 高能炸药晶型转变控制方法及机理
  39)&&& 高分子粘结剂中基于高效导热通路的设计及机制研究
  40)&&& 混合气体在特种橡胶密封材料中的渗透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41)&&& 抗氢钢薄膜材料的氢氦损伤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42)&&& 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网络设计及机理研究
    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研人员不能作为申请人,但可作为参加人。
    上列各项的具体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等,请参阅网页(基金联合办公室联系。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联合基金项目由数理科学部负责受理申请并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办共同组织评审。
 (2)申请人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3)本联合基金项目与科学基金其他相关类型项目共同限项申请,限制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及其共同限项项目类型见本《指南》中的限项申请规定。
 (4)申请书资助类别选择: “联合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NSAF联合基金”,申请代码1须选择A06,申请代码2按实际研究方向选择相应学科申请代码(如A040204、E021101、B030106等)。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申请书正文开头应首先说明申请NSAF联合基金中的“重点支持项目”、“培育项目”中的重点支持项目、鼓励研究方向或明确目标课题相应条目的题目、内容,如:【本申请针对“培育项目”的明确目标课题C8. 多响应量模型预测置信度评估方法研究,……。】,以便评审专家清楚了解申请人所针对的题目和内容。
 (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不能作为申请人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申请“培育项目”的鼓励研究方向和明确目标课题;可以申请或参与申请“重点支持项目”,并鼓励2或3个单位优势互补、合作研究。
 (6)申请项目评审通过后,申请人及所在单位将收到签订“NSAF联合基金协议书”的通知。申请人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办联系,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协议书签订工作。
 (7)承担本联合基金项目应当吸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参研青年参加研究工作,具体要求在“NSAF联合基金协议书”中落实。
 (8)资助项目在执行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奖励等,必须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SAF联合基金资助[No.U1230*****(即批准号)]”,或“Supported by NSAF”,并按照协议中要求的“成果形式”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供结题资料。
 (9)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根据年度进展和结题报告材料,组织多种形式的跟踪检查和结题审查。
 (10)申请人可以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办了解相关课题的需求背景和要求。
  四、联系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 编:100085
  联系人:蒲钔 李会红
  电 话:010-,0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办公室
  地 址:四川绵阳919信箱6分箱
  邮 编:621900
  联系人:曹瑛 李洛军
  电 话:,
  2017年度NSAF基金分学科项目指南
  重点项目1
  项目名称 TATB基炸药微结构精密表征及其力热响应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TATB单质炸药微结构定量表征与力学性质研究。晶粒取向、晶界结构、晶粒内部微缺陷(位错、孔洞)的定量表征;炸药体弹模量的中子衍射测量;微结构对炸药力学性质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
  2.TATB基PBX炸药微结构的定量表征与粘结剂界面力学性质研究。晶粒取向、界面扩散结构、炸药微孔洞和界面分布的中子散射定量表征;微结构对粘结剂结合力影响和界面脱粘机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3.TATB基PBX炸药微结构力热响应及演化规律研究。力热加载和巴西实验条件下炸药微结构演化、晶体应力与界面分布的原位测量;微结构演化规律及对热点形成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
  成果形式
  TATB基炸药微结构定量表征数据、力学性能参数及理论关联模型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重点项目2
  项目名称 高能炸药爆轰高精度物理建模及其不确定度量化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典型高能炸药,应用和发展先进的爆轰物理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建立更加反映物理本质的爆轰物理模型,并评价和量化模型的不确定度范围。
  1.典型高能炸药化学反应区及爆轰波后流场特征精细测量和爆轰波面传播特性的精密实验研究。发展高精度实验测试方法和联合诊断技术,优化系列实验设计,获得物理建模所需的精密实验数据;
  2.基于化学反应区及爆轰波后流场特征的爆轰物理建模研究。开展爆轰化学反应率模型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状态方程研究,建立更加精细的物理模型,准确反映聚心、散心和绕爆等复杂爆轰波传播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放能和波系相互作用的现象和机理,提高物理模型的置信度;
  3.基于典型多类、多层级实验确认的爆轰物理模型不确定度量化和置信度评价方法研究。发展爆轰物理模型不确定度量化方法,充分利用相关典型精密实验数据,评价和量化物理模型及其参数的不确定度范围。
  成果形式
  具有实用价值的高精密爆轰物理模型
  系列精密爆轰实验设计和诊断技术
  爆轰物理模型不确定度量化和评价方法
  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
  举办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形成高质量爆轰物理研究文集
  重点项目3
  项目名称 第五副族元素动-静熔化线差异的关键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利用传统冲击加载方法,研究第五副族金属冲击熔化和卸载熔化,确定动态加载下的熔化线;
  2.利用先进光源和DAC加载技术,测量宽压力范围内第五副族金属静态平衡熔化曲线、研究它们的高压结构和几个不同温度下的强度变化;
  3.利用动态XRD衍射技术研究第五副族金属的动态熔化过程,结合上述宏观结果和静态DAC结果,对该组元素的动-静熔化线差异问题给出系统、可靠的检验和验证,并探索其中可能存在的未知物理过程或效应;
  4.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等理论方法,系统研究第五副族金属的高压熔化、剪切软化、结构和物性变化等,并与实验测量结果相互结合、印证,获得可靠的固-固、固-液相边界及压力-温度相图;寻找可能的动-静熔化线差异的物理根源。
  成果形式
  给出第五副族元素高压反常行为的系统检验和验证
  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重点项目4
  项目名称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高性能太赫兹层析成像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太赫兹激光相干层析成像,研究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QCL)的频率控制/扫描、宽谱阵列原理,发展相关实验手段;
  2.研究THz-QCL噪声效应及产生机制,揭示噪声效应对基于THz-QCL相干层析成像的影响,阐明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发展高清图像重建算法;
  3.阐明THz-QCL在大范围强度光反馈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THz-QCL自混合干涉效应的实现机理及实验手段;
  4.发展自混合信号的调制、提取、图像数字处理等关键实验技术,实现大动态范围、高分辨太赫兹层析成像。
  成果形式
  针对高性能太赫兹层析成像的THz-QCL性能控制原理及实验方法研究报告
  基于THz-QCL的层析成像机制及验证性实验的关键技术与实验结果的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重点项目5
  项目名称 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场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研究内容
  1.分析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的能量输运,以及与器壁相互作用的特征,构建可计算物理模型;
  2.研制三维非稳态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场数值模拟程序;
  3.研究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中电子、离子及中性粒子的时空分布及特性。
  成果形式
  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场的物理模型和三维数值模拟程序
  脉冲真空弧等离子体羽流场特性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重点项目6
  项目名称 Am(Ⅲ)、Eu(Ⅲ)与典型环境胶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研究内容
  1.Am(Ⅲ)、Eu(Ⅲ)在胶体界面吸附特征研究;
  2.Am(Ⅲ)、Eu(Ⅲ)在环境胶体吸附的选择性研究;
  3.单组分环境胶体对Am(Ⅲ)、Eu(Ⅲ) 的吸附叠加性特征研究;
  4.典型场址地下水胶体与Am(Ⅲ)的结合特征研究;
  5.典型场址地下水胶体对Am(Ⅲ)的迁移影响研究。
  成果形式
  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重点项目7
  项目名称 典型薄膜生长中应力产生与演化过程的模拟与预测
  研究内容
  基于类人工智能的粒子群寻优算法,研究典型薄膜生长初始参数与所建物理模型各参量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多粒子相空间状态函数、势能函数与动、静态应力参量间的映射关系;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间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并研究修正方法;分析计算结果的置信区间,研究提高计算精度的方法;
  建立普适性的有效的典型薄膜生长中应力产生与演化过程物理模型;获得可正确预测结果的计算方法与程序。
  成果形式
  带源代码的计算软件包& 专利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1
  项目名称 可压缩多相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考虑不同材料间相互作用(如气固混合等)的混合网格封闭模型研究;
  2.可压缩多相流的健壮、低耗散、无振荡的高精度数值格式及其应用。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2
  项目名称 多晶金属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多尺度位错动力学塑性模型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耦合连续介质有限元和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的多尺度位错动力学塑性模型仅能应用于单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行为模拟的局限性,开展多晶金属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多尺度位错动力学塑性模型研究。主要基于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机制,建立不同应变率条件下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在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理论框架内引入晶界以及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机制,开发考虑高应变率条件下位错运动规律、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多尺度位错动力学塑性模型的模拟程序;模拟晶界强度、晶粒尺寸以及晶界与位错交互作用机制对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多晶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探索应变率、晶粒尺寸、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机制等因素对多晶金属材料宏观力学响应和微结构演化的影响规律,预测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多晶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建立应变率效应、微结构因素和材料宏观力学响应之间的内在物理关联,为改善多晶材料力学性能、优化和设计材料微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成果形式
  提供模拟多晶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耦合有限元与离散位错动力学的程序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3
  项目名称 多因素复合运动条件下金基合金摩擦副导电特性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金基合金摩擦副在振动所致的微动、滑动复合运动条件下,接触界面的磨损机制,以及磨损产物对导电性能的影响机理;
  2.研究金基合金界面载流摩擦对电接触性能的影响机理;
  3.研究磨损后的接触界面在特定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长期作用下,电接触性能的退化规律与机理。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4
  项目名称 热-力载荷下陶瓷材料体应力及裂纹演化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
  1.陶瓷材料体应力表征方法建立;
  2.陶瓷材料在外载作用下(温度、力)内部变形规律及应力演化机制分析;
  3.陶瓷材料三维裂纹萌生及扩展机制研究;
  建议研究对象为:氢化锂、氧化镁等粉末冶金陶瓷样品。
  成果形式
  建立陶瓷材料体应力测试方法,阐明其体应力演化及裂纹扩展机制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5
  项目名称 微尺度下结构应力分析及表征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微尺度下材料失配(如硅玻璃键合)以及封装引入的微结构应力问题,建立微尺度下的结构应力理论模型,开展相应的解析计算和数值仿真模拟;
  2.开展微尺度下结构力学检测系统、对象和环境间的复杂耦合及关联效应研究,建立微结构机械/热应力表征及分析方法;
  3.基于微尺度下应力理论模型与力学表征方法,开展MEMS谐振器件性能分析研究,并修正理论模型及表征方法。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含模型及数据)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6
  项目名称 太赫兹固态放大与低损耗传输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如何提高工作频率,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提高低噪声放大器的灵敏度,降低太赫兹传输损耗,是太赫兹的重要研究方向,鼓励针对该方向中的具体科学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7
  项目名称 基于冷原子干涉的微纳惯性传感的物理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基于冷原子干涉的惯性传感可以突破传统技术极限,其加速度、角速度等的测量精度可实现数个量级的提高。当前的冷原子传感研究主要基于大实验平台,如何将原子冷却、冷原子干涉与微纳光机电技术相结合,实现高精度的传感和测量仍然存在很多难度极大的科学技术问题。本鼓励研究方向将支持其中的核心物理机制和关键技术研究,如冷原子的制备与约束的新方法、基于微纳光机电技术的关键单元设计、冷原子干涉中的量子相干及其精密测量等。由于该鼓励研究方向涉及科学技术问题较多,建议申请项目可只针对其中一个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途径。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8
  项目名称 基于FMCW微波成像的非合作目标精细识别与形状提取方法
  研究内容
  1.地面目标FMCW微波成像建模分析及高分辨成像方法研究;
  2.基于FMCW成像的地面目标检测及精细识别方法研究;
  3.目标形状提取及精确识别方法研究。
  成果形式
  基于FMCW微波成像的地面目标精细识别与形状提取方法研究报告
  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鼓励研究方向9
  项目名称 离子在固态锂电池中的输运机理及新材料体系探索
  研究内容
  1.在材料设计指导下,考虑从晶相控制、缺陷控制、晶界工程的角度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率。挖掘材料“结构-组成成分-离子输运”以及“结构-组成成分-化学稳定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筛选、合成具有快离子导体潜质的新材料;
  2.探索界面修饰和降低界面电阻的优化方案,发展表面包覆和化学修饰手段改善电极/电解质界面,抑制锂枝晶生长。借助多种表面分析及表征技术,研究电极表/界膜的组分、结构和形成机制;
  3.研究不同电化学环境对优化电极-电解质组合的结构演化及性能演化的过程及原因,给出失效机理。
  成果形式
  详细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
  项目名称 高氮吡嗪类炸药化学反应诱发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选择新型高氮吡嗪类炸药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冲击、高温等典型刺激下炸药分子化学反应的诱发条件及物理机制;
  2.研究该类炸药不同类型化学反应诱发机理的异同,认识炸药微介观结构、刺激方式与化学反应诱发机理之间的关系。
  成果形式
  获得高氮吡嗪类炸药化学反应的机理性认识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
  项目名称 反应射流成形及侵彻自起爆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开展爆炸加载下反应材料药型罩动力学响应及射流成形研究,获得射流成形规律;
  2.开展反应射流侵彻目标自起爆机理研究,获得药型罩材料物化性能对射流自起爆驰豫时间及自起爆引发阈值的影响规律;
  3.开展爆炸加载下反应材料药型罩终点侵彻-爆炸效应研究,获得反应材料药型罩结构及装药参数对终点效应的影响规律。
  成果形式
  提供相关研究报告与实验数据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
  项目名称 多介质弹塑性流体力学多维Riemann解法器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适应于多介质弹塑性流体力学问题的近似Riemann解;
  2.研究具有真正多维性质的近似Riemann解;
  3.研究基于多维近似Riemann解的高精度弹塑性流体力学数值格式。
  成果形式
  多介质多维Riemann问题解法器的数学模型和高精度流体力学数值格式
  弹塑性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程序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4
  项目名称 基于连续介质-分子运动论的时空多尺度算法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基于大尺度连续介质模型算法和小尺度分子运动论粒子算法的空间多尺度耦合方法,发展准确、高效和健壮的多尺度匹配算法;
  2.研究连续介质-分子运动论的时间多尺度方法,发展时间方向非同步耦合算法,降低直接耦合的计算代价。
  3.研究时空耦合算法的大规模并行化技术,建立和优化混合连续流模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多尺度算法的并行架构。
  成果形式
  基于连续介质-分子运动论的时空多尺度耦合算法和程序
  时空多尺度大规模并行计算方法和程序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5
  项目名称 含分散相颗粒有化学反应流体RM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研究内容
  1.连续相基于欧拉方法、离散相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发展适用于含分散相颗粒有反应可压缩流体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RMI)的三维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程序,实现激波捕捉和离散颗粒追踪;
  2.基于直接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库,研究化学反应产生局部大梯度的温度、压力流场对界面混合区演化规律的影响,揭示RMI和颗粒化学反应的耦合作用机制;
  3.分别开展惰性和可反应分散相颗粒与可压缩流体两相流动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分散相的负载率、反应速率等参数对界面动力学演化规律的影响,揭示RMI混合区速度涨落与颗粒相浓度、反应速率等参量的相互作用规律。
  成果形式
  含分散相颗粒可压缩有反应流体RMI数值模拟程序
  化学反应及分散相对RMI的影响规律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6
  项目名称 长杆弹超高速侵彻混凝土类靶体机理
  研究内容
  1.长杆弹超高速(1.5~3km/s)侵彻下混凝土类靶体的破坏效应及其控制机理研究;
  2.高压(4GPa~10GPa)下混凝土类材料的本构方程研究;
  3.适用于超高速侵彻的高效数值算法开发;
  4.长杆弹超高速侵彻混凝土类靶体的理论分析模型研究。
  成果形式
  建立混凝土在超高速侵彻下的材料模型,开发高效数值算法
  长杆弹超高速侵彻下对混凝土的毁伤效应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7
  项目名称 结构振动响应的局部化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和预测
  研究内容
  1.整体结构中局部非线性模型的提取和表征;
  2.局部非线性模型参数的识别及不确定性量化;
  3.整体结构中多个局部非线性模型对关注部位响应的影响。
  成果形式
  局部非线性模型的建模、试验设计和参数识别方法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8
  项目名称 多响应量模型预测置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每个响应量样本很少的情形,发展同时利用多个响应量的试验数据校准模型不确定性参数,量化其固有/认知不确定性的方法;
  2.充分考虑两类不确定性的影响,建立能够综合反映多个响应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差异性或一致性的确认度量,评估模型有效性;
  3.研究不同响应量模型形式误差之间的关系,探索根据已测响应量试验数据推断未测响应量模型形式误差,进而修正模型预测的方法;
  4.以随机激励下典型组合结构动强度问题为例,利用不同层次多个响应量的试验数据,逐层开展模型校准、确认与预测,完成结构强度评估。
  成果形式
  多响应量模型校准、确认与预测方法以及软件工具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9
  项目名称 球面三维微纳结构的微作用力控制加工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微纳尺度加工刀具与工件间微力调控与作用机理研究;
  2.基于微力控制原理的球面微纳结构加工机制研究;
  3.力控制作用下球面微纳结构加工实验研究。
  成果形式
  建立力与加工深度的理论模型
  在球面基底上获得波长(10~100)μm、幅值(0.1~2)μm的三维微纳结构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0
  项目名称 超短脉冲激光超高信噪比测试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建立高功率光纤激光输出模场的分析表征方法,获得反映高功率光纤激光输出光束品质的本征模形态、强度占比等参量信息;
  2.建立模场分布测量系统,重构各个模式的强度分布,基于强度矩分析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
  3. 形成详细的模场分布测试流程,并对及其置信度进行分析。
  成果形式
  形成高功率光纤激光的模场分布测量方法
  提交详细的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1
  项目名称 11MeV氘离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紧凑型RFQ动力学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2.紧凑型高梯度DTL的动力学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3.11MeV小型氘离子直线加速器设计。
  成果形式
  研究总结报告
  DD中子产额大于1012s-1的小型化11MeV氘离子直线加速器设计方案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2
  项目名称 加速器中子成像低衬度图像增强及多模式层析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低衬度中子成像图像增强技术研究:针对加速器中子成像中投影序列信息弱化问题,开展多尺度自适应降噪及并行加速方法研究,开展稀疏投影数据下的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2.多模式中子层析方法研究:开展探测器尺寸有限引起的大尺寸构件投影截断重建算法研究,大尺寸筒状构件外扫描及板壳构件斜扫描模式下的重建算法研究;
  3.图像校正技术研究:针对中子束流、环境本底及待扫描件自身辐射和成像系统输出畸变造成的中子CT图像伪影校正技术。
  成果形成&
  研究报告
  中子图像处理与重构软件:在不损害重建精度和质量前提下,扫描时间缩短为目前扫描时间的1/2~1/3;建立大尺寸板状构件、中心大厚度样品外壁结构等的层析重建技术。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3
  项目名称 拓扑结构对聚硅氧烷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
  理解和掌握拓扑结构(梳形、树形、星形、支化等)与聚硅氧烷流变性能的构效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为可控制备提供基础,相关研究内容包括:
  1.拓扑结构聚硅氧烷的结构设计与调控;
  2.拓扑结构聚硅氧烷的流变性能表征;
  3.聚硅氧烷拓扑结构与流变性能的构效关系;
  4.聚硅氧烷拓扑结构对加工特性的影响。
  成果形式
  建立拓扑结构聚硅氧烷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和表征方法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4
  项目名称 用于增强太赫兹活体成像对比度的靶向纳米造影技术
  研究内容
  1.制备具有热致相变特征的太赫兹活体成像纳米造影剂,调节其相变温度至病灶区域的温度附近,研究其太赫兹成像增强机制;
  2.研究可负载太赫兹纳米造影剂的靶向载药体系,以及靶向载药体系对造影剂的负载和释放特征;
  3.将负载太赫兹造影剂的靶向载药体系定向输送到生物病灶区域,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分布、代谢和作用机理;
  4.利用太赫兹生物活体成像技术进行活体组织区域的成像分析,探索该技术在生物活体成像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成果形式
  研制基于病灶温度致相变的太赫兹成像纳米相变造影体系
  发展一种基于靶向纳米造影体系的太赫兹生物活体医学成像技术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5
  项目名称 叠层型RF-SiP多物理场协同分析技术
  研究内容
  1.电学特性分析技术
  研究叠层型RF-SiP中的垂直互连与平面互连结构的高频特性,分析寄生电感、电容等参数影响,提出优化结构与设计参数。对小尺度下芯片与键合线,无源电路与垂直互连结构的近场耦合效应进行分析,抑制噪声干扰。
  2.多物理场协同分析与优化
  研究叠层型RF-SiP中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问题,进行仿真分析,提出噪声抑制、电磁屏蔽、热管理、消除应力协同方法,优化电路结构,实现精准设计。
  成果形式
  掌握叠层型RFSiP多物理场协同分析技术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6
  项目名称 亚微米细丝微电阻点焊键合界面连接物理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开展纳米镀层焊盘薄膜与亚微米细丝微电阻点焊键合工艺实验设计,研究键合界面的剪切力学性能和电导率随不同工艺参数(焊接电压、焊接时间、电极压力等)的变化规律;
  2.利用高分辨TEM的纳米/原子尺度的分辨能力,分析键合界面晶粒形貌,给出键合界面的冶金反应特点、生成相成份结构和缺陷特征;
  3.通过键合界面的老化试验,考察键合界面的高温可靠性和界面组织演化过程,分析键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和纳米镀层焊盘金属元素扩散迁移特点,揭示孔洞和裂纹的形成机理和键合界面的失效形式。
  成果形式
  研究及总结报告
  揭示键合界面连接物理机理
  揭示键合界面老化试验过程组织演变规律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7
  项目名称 微米级焊点面积型缺陷的合成孔径热波成像检测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以BGA为代表的高密度封装模式下的焊点,开展激光激励下热波扰动机理分析与模型构建,实现BGA焊点的激光点激励扫描;
  2.针对焊球内部裂纹、焊接界面裂纹、虚焊等面积型缺陷的检测难点,利用微弱信号提取技术实现特征提取与综合,对比分析面型缺陷热波响应特征;
  3.开展合成孔径技术与热波成像技术融合研究,利用激光点激励扫描与被测试件的相对运动,构建焊点热响应等效热图,重构高分辨率焊点图像,实现BGA焊点面积型缺陷的可视化检测。
  成果形式
  研究及总结报告
  微焊点高分辨率热波成像检测方法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8
  项目名称 多反馈环路相位实时匹配控制及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研究内容
  1.针对MEMS陀螺仪的动态相位、谐振幅度、机械耦合误差、平衡力及模态频率等参数,开展多反馈闭环动态稳定性、瞬时动态收敛机理及多环路协调优化控制理论研究,提出多环路随动优化控制理论及动态模型;
  2.针对多环路控制系统工作相位多变且不易知晓的难点,及实时自适应优化调整的要求,建立多环路控制系统相位漂移耦合模型及实时匹配优化随动控制方法;
  3.针对实现微弱信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研究微弱信号与表芯机械热噪声、电噪声及量化噪声分离及还原算法,解决微弱信号高精度检测及噪声抑制问题。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基于控制算法模型的验证样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19
  项目名称 基于自由空间频率传输的高精度同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建立超高精度飞秒光梳自由空间传输理论模型,研究引起信号相位抖动的机制及其补偿方法;
  2.建立飞秒光梳在自由空间传输过程中光束波动及其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抑制方法;
  3.研究飞秒光梳的高精度鉴相方法;
  4.完成自由空间超高精度同步技术演示实验系统。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和实验原型系统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0
  项目名称 大型电磁有限元计算中的高效直接求解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将矩阵代数的前沿算法与电磁有限元相结合,研究采用压缩技术降低计算量和存储的直接求解技术,控制求解精度、计算量和存储开销;
  2.研究并发展填充元减少技术,提高计算效率;
  3.针对传统多层递归低秩分解算法复杂、并行实现困难的问题,研究开发新型直接求解算法并开展算法并行化实现研究;
  4.针对实际复杂目标开展算法校验,分析计算精度。
  成果形式
  提出直接求解大型有限元矩阵的高效直接求解方法
  开发出电大三维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高效并行直接求解器,实现数亿未知数问题的数千核并行直接求解,并行效率达到70%以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1
  项目名称 基于非合作目标图像的飞行器相对位姿测量算法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非合作目标图像提取方法,建立满足探测性和稳定性要求的目标图像特征描述模型;
  2.研究非合作目标特征成像方法,建立图像特征与目标特征的关联模型;
  3.研究基于低图像质量下高精度飞行器相对位姿解算算法,建立目标特征与飞行器相对位姿参数的映射关系。
  成果形式
  设计基于低图像质量下的高精度相对位姿解算算法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2
  项目名称 面向时变不确定性的多轴运动鲁棒建模及控制研究
  研究内容
  1.多轴运动装置的鲁棒建模:机械摩擦、结构变形等时变不确定性模型集合的建立,通过鲁棒辨识确定系统不确定性的边界;研究风阻变化、负载波动等具有一定频率特性的干扰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精度和动态性能的影响;
  2.系统耦合分析与控制:分析运动轴间动态特性的耦合机理,以及在超重、高速运动和负荷快速变化等极端情况下结构变形对系统频域性能的影响,研究多变量系统解耦鲁棒控制方法;
  3.多轴运动装置的鲁棒优化控制:面向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相互作用,研究使用H∞鲁棒控制方法保证稳定性;研究鲁棒容错控制方法,实现系统在模型不确定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精度、高动态响应能力等良好动态性能。
  成果形式
  多变量系统解耦及鲁棒容错控制方法
  鲁棒建模、辨识及控制方法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3
  项目名称 基于机器学习的激光雷达点云多目标地物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将半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与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处理相结合,对激光雷达采集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自动化高精度的多目标智能识别。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三维激光点云智能识别预处理过程的框架设计与各阶段算法;
  2.研究三维激光点云目标地物的特征设计与提取方法;
  3.研究应用于三维激光点云多目标地物识别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的设计、构建、训练、测试等方法;
  4.研究半监督学习算法应用于地物智能识别效果的评价方法。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研究与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4
  项目名称 匀场单一高阶模式光纤设计方法及其激光输出特性研究
  研究内容
  1.建立匀场单一高阶模式光纤激光传输放大理论模型及设计方法;
  2.开展匀场单一高阶模式光纤激光传输放大特性实验研究;
  3.开展匀场单一高阶模式与基模互变换理论研究。
  成果形式
  仿真分析软件
  软件专利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5
  项目名称 基于光谱呼吸自相似获得近变换极限光纤激光脉冲研究
  研究内容
  1.深入开展光谱呼吸自相似的内涵和机制研究;
  2.开展能够突破增益带宽限制的光谱呼吸自相似动力学过程理论建模研究;
  3.开展能够突破增益带宽限制的光谱呼吸自相似动力学过程理论模拟研究;
  4.开展飞秒光纤激光系统获得近变换极限的激光脉冲输出的实验验证,演示近变换极限光纤激光脉冲输出。
  成果形式
  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6
  项目名称 高功率高亮度中红外拉曼激光器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着重围绕功率提升、光束质量净化开展2.7μm~2.9μm波段拉曼激光关键技术研究,掌握高功率高亮度中红外拉曼激光输出的设计方法;
  2.开展相关原理实验研究,掌握其关键技术,分析单路功率提升的瓶颈技术及输出潜力;
  3.基于多光束光谱合成应用目标,开展光谱锁定及调谐技术研究,掌握光谱控制技术设计要点。
  成果形式
  提供单路功率提升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提供详细的研究与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7
  项目名称 高功率光纤激光的输出模式分析及测量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建立高功率光纤激光输出模场的分析表征方法,获得反映高功率光纤激光输出光束品质的本征模形态、强度占比等参量信息;
  2.建立模场分布测量系统,重构各个模式的强度分布,基于强度矩分析输出激光的光束质量;
  3. 形成详细的模场分布测试流程,并对及其置信度进行分析。
  成果形式
  形成高功率光纤激光的模场分布测量方法
  提交详细的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8
  项目名称 光学元件亚表面残余应力三维分布测量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透明光学材料亚表面亚毫米范围内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参量的非接触式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2.研究基于特征参量提取的材料三维折射率分布反演算法,并建立相应的三维应力场重构模型;
  3.建立层状光学元件亚表面非均匀应力三维分布测量演示系统,分析信息提取方式与反演重构模型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与机制。
  成果形式
  光学元件亚表面残余应力三维分布高分辨率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29
  项目名称 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形成机理探索和构型设计
  研究内容
  针对高功率微波源、脉冲功率加速器等实际应用牵引,本项目拟探索研究场致发射和三相点击穿等途径提供种子电子,经二次电子倍增放大,产生强流(~kA/cm2)的新型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其发射能力略低于爆炸发射、工作寿命明显长于爆炸发射。具体研究内容:
  1.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2.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的构型设计;
  3.结合强流倍增电子枪构型设计,分析研究阴极材料特性、外加聚焦磁场以及表面场强等因素对发射束流品质和寿命的影响规律。
  成果形式
  提交研究报告
  给出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构型设计方案
  给出强流二次电子倍增电子枪形成机理和性能预估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0
  项目名称 基于纳米金属半导体等离激元增强结构的光阴极研究
  研究内容
  1.制备纳米金属半导体等离激元新型光阴极,分析其电磁场响应特性、光子吸收特性和电子发射过程,研究其电子发射的等离激元增强机制并优化结构,实现其量子效率比现有非碱金属光阴极提高一个量级以上;
  2.对该型光阴极进行电子束加载实验,评估阴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寿命,测量电子束的电流密度和品质参数,完善该光阴极结构的物理模型;
  3.探索该光阴极在自由电子激光器上的有效应用。
  成果形式
  高稳定性高亮度的等离激元增强型光阴极
  提供详细的研究与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1
  项目名称 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应力松弛机制与规律研究
  研究内容
  1.针对NiTiNb合金马氏体逆相变(回复抱紧)后产生应力松弛的问题,研究合金在力约束条件下,马氏体逆相变的相组成和转变机制与规律;
  2.研究应力(回复抱紧)约束条件下,NiTiNb合金母相和残余马氏体相随时间的演变热力学、动力学机理;
  3.研究应力大小对NiTiNb合金母相和残余马氏体相的应力松弛作用机制与规律;
  4.研究环境温度对应力条件下NiTiNb合金母相和残余马氏体相的应力松弛作用机制与规律;
  5.研究NiTiNb形状记忆合金相变应力松弛过程数值模拟及其验证方法。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2
  项目名称 含Pb铝基功能结构复合材料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Pb与铝合金基体界面相容性的冶金机制,研究材料体系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建立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理论模型;
  2.研究Pb及其物相形态与射线(γ射线、x射线)的作用机制,研究Pb含量、形态及其分布对抗辐射性能的影响规律;
  3.研究含Pb铝基复合材料强韧化机理,研究力作用下组织结构微观演化过程与规律;
  4.研究含Pb铝基复合过程数值模拟及其验证方法研究;
  5.研究含Pb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稳定化控制方法。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含Pb铝基复合过程数值模拟及其验证方法
  材料样品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3
  项目名称 压装PBX炸药结构、组成同力学性能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研究内容
  建立压装PBX炸药力学性能与其结构、组成的关系,以实现PBX炸药力学性能的预测,指导压装PBX炸药的配方设计,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炸药结构、组成与力学性能数据集的选取与建立;
  2.炸药微观结构、配方组成和力学性能相关特征参量分析研究;
  3.炸药结构、组成同性能间定性定量关系模型的构建;
  4.模型精度与误差分析。
  成果形式
  获得炸药结构、组成与力学性能数据集以及力学性能预测模型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4
  项目名称 低电离能金属激光焊接羽辉形成机理及其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研究内容
  1.针对铍等典型低电离能金属材料,研究激光深熔焊过程羽辉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
  2.研究羽辉对激光能量传输及熔池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规律;
  3.研究低电离能金属激光焊接过程羽辉的调控方法。
  成果形式
  揭示低电离能金属激光深熔焊过程羽辉与激光能量的耦合机理,实现低电离能合金激光焊接过程中激光能量传输的稳定控制;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5
  项目名称 基于器官芯片的细胞至组织尺度辐射效应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1.组织界面结构的微流沟道设计与构建方法研究;
  2.多种细胞长时间共培养方法研究;
  3.金属离子在组织界面的吸附及对界面组织的损伤研究。
  成果形式
  研究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6
  项目名称 异常环境下聚合物泡沫材料失效行为的数值模拟及性能评估
  研究内容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受限状态和自由状态等的聚合物泡沫材料在异常环境下的服役失效行为研究,进一步发展异常环境下聚合物泡沫材料耐老化和高效稳定化的新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高温环境下聚合物泡沫材料的降解行为研究;
  2.高温环境下聚合物泡沫材料的降解模型的构建;
  3.高/低速振动过程中,聚合物泡沫材料的应力分布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4.高温环境及高/低速振动过程中,聚合物泡沫材料的泡孔形态及性能演化规律。
  成果形式
  构建异常环境下聚合物泡沫的在受限或自由状态时的数值模型
  掌握聚合物泡沫材料在异常环境下泡孔形态及性能的演化规律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7
  项目名称 典型共晶炸药形成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共晶炸药已逐步成为构筑新型含能材料和调控炸药性能的新策略,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为从本质上阐明共晶各个组分形态之间的相转变情况和共晶体成核及晶体生长动态变化过程,开展共晶结晶规律和理论的探索,具体研究内容有:
  1.典型共晶炸药分子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
  2.典型共晶炸药相图及相变规律研究;
  3.典型共晶炸药成核动力学研究;
  4.典型共晶炸药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8
  项目名称 高能炸药晶型转变控制方法及机理
  研究内容
  针对典型高能炸药相变问题,设计并制备高能炸药晶变抑制剂,研究其抑制效果和作用机理,为晶变控制提供技术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高能炸药转晶抑制剂的设计与制备;
  2.转晶抑制剂作用下高能炸药晶型稳定性及晶变动力学研究;
  3.晶型转变抑制作用机理研究。
  成果形式
  获得高能炸药晶型转变高效控制方法
  阐明抑制晶型转变的机理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39
  项目名称 高分子粘结剂中基于高效导热通路的设计及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
  以高分子粘结炸药(PBX)中的高分子粘结剂为基体材料,设计和构建高效导热通路,以提高氟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和最终PBX的导热性能,研究内容包括:
  1.高导热通路的设计;
  2.高效导热高分子粘结剂复合材料制备;
  3.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及机理研究;
  4.以导热为粘结剂的PBX导热性能及机理研究。
  成果形式
  获得含高效导热通路的导热粘结剂
  掌握关键导热通路设计技术
  提供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40
  项目名称 混合气体在特种橡胶密封材料中的渗透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单一组分气体和多组分混合气体在片状阻隔型橡胶密封材料中的渗透规律影响研究;
  2.特定条件下(温度、辐照、应力等),单一组分气体和多组分混合气体在片状阻隔型橡胶密封材料中渗透行为研究;
  3.单一组分气体和多组分混合气体在片状阻隔型橡胶密封材料中的气体渗透路径分析及渗透机理研究;
  4.片状阻隔型橡胶密封材料的气体渗透模型建立及渗透性能预测。
  成果形式
  提供详细的技术研究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41
  项目名称 抗氢钢薄膜材料的氢氦损伤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以HR-1抗氢钢冷轧成型的微米级薄膜为对象,深入认识在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氢、氦渗透和扩散规律,揭示氢-氦联合作用损伤机制。主要研究内容:
  1.加工工艺对抗氢钢薄膜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
  2.氢氦对抗氢钢薄膜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3.不同条件下抗氢钢薄膜材料的氢氦渗透行为研究;
  4.抗氢钢薄膜材料的氢氦损伤模型及机理研究。
  成果形式
  详细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明确目标项目42
  项目名称 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网络设计及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研究;
  3.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及数值计算模型研究;
  4.弹性相变复合材料的性能设计方法研究。
  成果形式
  详细技术总结报告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培养中物院参研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国家基金评审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