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区域产业转移的内涵与动因追溯法?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
【摘要】: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化作用的结果,产业转移是导致区域综合实力变化的基本因素。鉴于其对区域经济实力、区域功能、区域就业、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集群成长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理应成为缩小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国际四波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以及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的东南沿海等国家和地区的先后崛起也在实践中印证了这一理论命题的可行性。
耦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而联合起来,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作为产业优化配置的一种表现,产业空间集聚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渐也呈集群化路径的规律与趋势。在此背景下,促进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交互耦合发展逐渐成为理论界、决策部门和实业界的共识。相关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创新效应以及网络效应等既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跨国公司投资和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决定因素。珠三角、长三角的实践也昭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往往与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空间集聚联系紧密。可见,产业集群是产业转移的结果,产业集群本身包含着产业转移的因素,从而形成“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入产业集群—集群成长—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产业转移”的耦合发展效应。
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表明,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均是区域发展图景中的重要因素,而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但隐含的问题是:二者交互耦合的机理是什么?能否从时空角度予以定量模拟?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予以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宗旨所在。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借鉴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理论成果与先进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相结合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分析其耦合机理为主线,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系统耦合的内容与路径、动因与驱动力机制、模型设计与度量及其效应。
第1章为导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2章是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与进展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从国外有关产业集群的创建性研究和国内的探索性研究入手,对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比对,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模式—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概念、内涵、动因、模式及效应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第3章是对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内容、模式和路径进行的深入分析。从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区域产业转移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系统和产业集群系统的复杂性,从集聚、非线性、流、多样性和创新角度阐释了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系统耦合的内容,指出产业集群化转移是承接地产业集群的重要实现途径,而承接地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持续动力,因而产业集群化转移即是二者耦合的模式,而其耦合路径则是寻求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目标的内在统一。
第4章对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原因和驱动力机制进行了阐释。分别从区域、产业和企业三个不同视角,以空间相互作用、竞争优势及企业成长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原因及不同路径。指出市场力、制度力和承载力是二者耦合的主要驱动力。
第5章是计量实证部分。以江苏省为例,总结了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特点,设计了产业转移流强度模型,结果显示产业转移的核心区与节点区存在一定的非线性规律;从空间自相关角度分析了江苏省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产业集群成长的非线性规律;以淮安市为例,利用协整分析的相关方法,检验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了其在增加资本存量,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促进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效应。
第6章是调查实证部分。以淮安市84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为中心,借鉴并修正Hayter的区位进入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一个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分析框架,验证了现阶段淮安市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和当地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的状况。
第7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不足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127【目录】:
ABSTRACT8-12
1 导论14-29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4-21
1.1.1 研究背景14-18
1.1.2 研究意义18-21
1.2 基本概念界定21-24
1.2.1 产业21
1.2.2 产业转移21-22
1.2.3 产业集群22-23
1.2.4 区域产业转移23-24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24-27
1.4 创新之处27-29
2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进展29-60
2.1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30-44
2.1.1 基于宏观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30-36
2.1.2 基于微观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36-42
2.1.3 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42-44
2.2 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44-54
2.2.1 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46-48
2.2.2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48-54
2.3 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相关研究54-60
2.3.1 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内涵54-56
2.3.2 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动因56-57
2.3.3 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模式与效应57-60
3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内容、模式和路径60-101
3.1 产业集群化转移:世界性规律与中国的趋势61-76
3.1.1 产业集群化转移:世界性规律63-67
3.1.2 产业集群化转移:中国的趋势67-76
3.2.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内容与模式76-95
3.2.1 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系统的复杂性76-85
3.2.2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内容85-90
3.2.3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模式90-95
3.3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路径95-101
3.3.1 比较优势目标的耦合97-98
3.3.2 竞争优势目标的耦合98-101
4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机制101-143
4.1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原因104-122
4.1.1 空间相互作用及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区域视角105-110
4.1.2 竞争优势及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藕合:产业视角110-116
4.1.3 企业成长规律及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企业视角116-122
4.2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驱动力122-132
4.2.1 市场力123-125
4.2.2 制度力125-130
4.2.3 承载力130-132
4.3 江苏南北共建开发区是耦合新模式: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解析132-143
5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定量分析:江苏省为例143-182
5.1 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146-151
5.2 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非线性规律151-158
5.2.1 产业转移流强度模型设计152-153
5.2.2 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流强度测算及层域划分153-158
5.3 苏南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非线性规律158-168
5.3.1 空间自相关模型设计159-160
5.3.2 苏南苏北产业集群发展的时空演变160-168
5.4 苏北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耦合协调性分析168-178
5.4.1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耦合模型设计168-173
5.4.2 淮安市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耦合协调性的度量173-178
5.5 淮安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效应178-182
6 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耦合的调查分析:淮安市为例182-201
6.1 有关问卷调查的简要说明182-184
6.2 移入企业的基本情况描述184-187
6.3. 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模式187-194
6.3.1 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187-193
6.3.2 区域产业转移模式193-194
6.4 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的关系194-201
7 结论与展望201-206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201-204
7.2 不足及研究展望204-206
附录1: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情况调查问卷206-210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210-211
参考文献211-2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新起;[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壮;[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赵亮;[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王春环;[D];复旦大学;2012年
唐璐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庭军,张晔;[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5期
王佳慧;王志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赵祥;;[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张安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4期
李文清;贾岷江;;[J];当代经济;2006年07期
孙中伟,路紫;[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刘安国,杨开忠;[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王琦;陈才;;[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顾朝林;[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陆大道;[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羊绍武;[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刘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陈勇;[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王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秦婷婷;[D];吉林大学;2008年
张若雪;[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玮;[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曹又波;[D];湘潭大学;2008年
刘健通;[D];暨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文君;杜学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赵秀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连睿智;宗鑫;;[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何丽;刘管平;巫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于忠龙;陈乃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孙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谢青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周德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包仕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王浩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薇;;[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柳江;;[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袁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胡凯;吴清;;[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刚;汪爽;王碧含;;[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曾宪植;;[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陈树文;任筱楠;;[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平;[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许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夏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栋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许方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胡顺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秀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杨皎平;[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慧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屈怡;[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孙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邓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晓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正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曙;[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孙书青;[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林;丁德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孟丽;潘理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高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肖灿夫;[J];北方经济;2005年04期
史孝强;刘启君;;[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白小明;;[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王结义;吴韬;;[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俞国琴;;[J];长江论坛;2007年05期
于立新;[J];银行家;2005年04期
张孝锋;蒋寒迪;;[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崔春华;[N];陕西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伟庆;[D];浙江大学;2011年
鲁付俊;[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张云;[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胡际权;[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何奕;[D];复旦大学;2005年
张孝锋;[D];南昌大学;2006年
陈勇;[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陶洪;[D];东华大学;2008年
张婷婷;[D];兰州大学;2009年
张国平;[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明珠;[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袁敬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宗志刚;[D];吉林大学;2011年
刘焕良;[D];暨南大学;2011年
李福晴;[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刘海明;[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叶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常永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夏艳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杨敏;[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奇中;[J];安徽科技;2004年Z1期
陆卓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仇保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秦婷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刘绍坚,曹洪谦;[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王广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廖杰;[J];商业研究;2003年14期
陈柳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王晓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鲁桐;;[J];财经界;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晓宇 陈良;[N];经济参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维兵;[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徐康宁;[D];复旦大学;2003年
高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郭利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惠宁;[D];西北大学;2006年
俞国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马中东;[D];辽宁大学;2006年
王春宇;[D];辽宁大学;2006年
江激宇;[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何青松;[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蕾;[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王霄琼;[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杨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闫薇薇;[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霄;刁璇;;[J];建筑经济;2008年10期
王辉龙;;[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王瑛;;[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董文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董文波;;[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董文波;;[J];技术与教育;2008年02期
霍岩松;;[J];宁夏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董文波;;[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吴汉嵩;;[J];价值工程;2009年07期
赵玲玲;高超平;;[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孙铁山;;[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学权;;[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郝志功;赵彪;;[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肖金成;;[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陈国全;;[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丁瑶;余贵玲;尹虹潘;;[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何坚明;李艳;;[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周柯;陈役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聂亚珍;;[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小明?通讯员
淡争艳;[N];湖北日报;2008年
甘超强;[N];广东科技报;2009年
吴华国 冯丽;[N];经理日报;2004年
马纪朝;[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邱君红 通讯员
林浩若;[N];湛江日报;2007年
吴家跃;[N];广西日报;2008年
胥会云;[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储叶来;[N];经济参考报;2008年
卢轶 谢思佳
赵行旺;[N];南方日报;2009年
李邦田;[N];济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广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孙华平;[D];浙江大学;2011年
余俊波;[D];暨南大学;2012年
计永超;[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胡艳;[D];安徽大学;2012年
叶琪;[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李迎旭;[D];吉林大学;2012年
汤清;[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苏江明;[D];复旦大学;2004年
焦爱英;[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健通;[D];暨南大学;2010年
陈娇;[D];西北大学;2011年
张鑫;[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高超平;[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魏攀;[D];广东商学院;2010年
祝言抒;[D];重庆大学;2010年
李福晴;[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韦玉莹;[D];新疆大学;2010年
冷景菲;[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王昆山;[D];河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玉林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广东商学院》2010年硕士论文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
产业转移是某些产业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一种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因此,产业转移也是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积累,珠三角地区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需要将一部分衰退产业转移出去,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释放空间。本论文以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现阶段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效应问题。接着,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并分析了基于集聚效应的产业转移形成机理。然后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模型,对珠三角以及周边地区32个制造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变动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珠三角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及其区位选择的目的地。
在推进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时,要做好产业甄选和产业升级工作,防止产业空心化,形成梯度推移、以产业集聚为导向的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战略。产业承接地一方面要提高产业承接能力、有选择的进行产业承接;另一方面要避免产业转移最后只是变成了污染转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127【目录】:
ABSTRACT5-6
1.导论8-1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9-10
1.3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及可能的创新10
1.4 研究方法10-11
2.产业转移相关研究评述11-18
2.2 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综述11-14
2.3 国内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现状14-18
3.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分析18-31
3.1 产业转移的内涵及相关概念18-20
3.1.1 产业转移的内涵18
3.1.2 产业转移与相关概念18-20
3.2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20-27
3.2.1 经济因素20-25
3.2.2 非经济因素25-27
3.3 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27-31
3.3.1 产业转移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效应27-29
3.3.2 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的经济效应29-31
4.基于集聚效应的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分析31-40
4.1 产业集群理论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挑战31
4.2 基于集聚效应的产业转移形成机理31-32
4.3 基于集聚效应的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与区位选择实证分析32-40
4.3.1 实证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指标的介绍32-34
4.3.2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的实证分析34-37
4.3.3 珠三角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37-39
4.3.4 实证分析结论39-40
5.政策建议40-44
5.1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40-41
5.1.1 做好产业甄选,实现产业有序转移40
5.1.2 解决技术软肋,促进产业升级40-41
5.1.3 形成梯度推进、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产业转移机制41
5.2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1-44
5.2.1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承接能力42
5.2.2 培育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42
5.2.3 防止污染转移,实现科学发展42-44
参考文献47-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启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郑利月;[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盖骁敏;;[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任太增;[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钟声宏;;[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符正平;[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郑秀君;[J];改革与战略;2005年03期
刘力;张健;;[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10期
陈建军;[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徐家良;万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朱旭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3期
钟韵,林耿;[J];开放导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毅;[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王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黄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盛宏清;[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王艳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王冉;陈玉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李侠;田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景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吴爱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张小峰;玄兆娟;;[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晶;叶裕民;;[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吴一洲;;[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官卫华;何流;杨纯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文雁兵;张旭昆;;[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范王榜;赵国昌;;[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梁俊;;[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叶辛;张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曹丽君;彭理达;钟钢;王少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皎平;[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刘乃军;[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赵玉娟;[D];苏州大学;2010年
潘塞梅;[D];湖南大学;2010年
蔡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思薇;[D];西北大学;2010年
郑兴无;[D];南开大学;2010年
杨永华;[D];南开大学;2010年
曹珂;[D];南开大学;2010年
朱妍;[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正坤;[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尹慧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国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田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巢旭;[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邓娜娜;[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勤诗;[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黄志钦;[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晓丽;[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建频;杜文;;[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陈刚;[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李春利;王学武;;[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魏后凯;[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刘平辉;叶长盛;姜勇彪;陈荣清;;[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史耀媛,张秀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石碧华;;[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李瑞梨;邝国良;刘灿亮;;[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李家玉;[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8期
陈林;朱卫平;;[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章雯;[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洁;[D];南昌大学;2010年
陈斯;[D];暨南大学;2011年
叶佑林;[D];暨南大学;2011年
陈军红;[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叶燕;[D];南昌大学;2005年
曾伟;[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郭颖;[D];东南大学;2006年
齐志丹;[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莉琴;[D];兰州大学;2008年
王业雯;[D];暨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孝锋;蒋寒迪;;[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吴晓军,赵海东;[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陈刚;刘珊珊;;[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张文忠,樊杰,杨晓光;[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张宗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王缉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陈建军;[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李海舰,聂辉华;[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2期
涂妍;[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1期
潘未名;[J];国际贸易问题;199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敏;;[J];决策;2008年04期
赵玲玲;;[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丘兆文;;[J];市场论坛;2006年10期
鲍飞;涂建华;;[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董丽雅;;[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吴启贤;欧建峰;;[J];科技广场;2009年08期
刘力;;[J];改革;2009年08期
路红艳;;[J];经济前沿;2009年09期
叶祥松;秦广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李轶敏;;[J];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坚明;李艳;;[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孙铁山;;[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杨春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郝志功;赵彪;;[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黄奕华;周杰;曹树娜;林锦凤;黄伟;;[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学权;;[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周柯;陈役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聂亚珍;;[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王静文;;[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曹力维;易峥;;[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版编辑 吴哲
特约通讯员
陈韩晖;[N];南方日报;2007年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棱栎;[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金点策划机构总裁
安钢;[N];东莞日报;2011年
;[N];南方日报;2011年
王向华;[N];陕西日报;2009年
司徒漪;[N];中山日报;2010年
和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再华;[N];民营经济报;2006年
小明?通讯员
淡争艳;[N];湖北日报;2008年
谢庆裕;[N];南方日报;2011年
苏嵘;[N];陕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迎旭;[D];吉林大学;2012年
余俊波;[D];暨南大学;2012年
叶琪;[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孙华平;[D];浙江大学;2011年
毛广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汤清;[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娄晓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方劲松;[D];安徽大学;2010年
汪彩君;[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王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攀;[D];广东商学院;2010年
李福晴;[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冷景菲;[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刘健通;[D];暨南大学;2010年
张鑫;[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高超平;[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祝言抒;[D];重庆大学;2010年
陈娇;[D];西北大学;2011年
陈丹虹;[D];暨南大学;2008年
韦玉莹;[D];新疆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因追溯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