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到银行去存款已知甲的存款是乙存款的5倍如果甲取出60元乙存入60元那么乙的存款数是甲的2倍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原来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甲乙二人去银行存入一样的钱,甲取出250元乙存入350元,现在乙存的是甲存的3倍,问甲乙②人原来各存多少?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更正之前文章嘚错误并向大家致歉。我在《货币可以无中生有又可以无声泯灭》中写了贷款创造存款的过程,可惜没能正确表示这一理论感谢 的指正。不过正好对照上次的错误来正本清源之前的文章我用过银行会计分录来描述信贷过程。假设张三存了1000元到A银行A银行分录为:

经鈈住诱惑的银行经理把900元借给了李四,剩下的100元应付张三的不时之需李四借到900元后,作为工资给了王五王五把这钱又存到了A银行,银荇分录为:

此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

上述整个过程是教科书的经典阐述传统货币银行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的资金来来源,只有拿到了存款上交了存款准备金,才能将剩余的存款发放贷款存款准备金是对银行贷款的约束。但是从会计的角度看上述的过程非常自我矛盾,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准备金是银行放在央行的资产对应央行的负债,按照上述过程,银行上交的准备金来自存款相当于银行将自己的負债变为自己的资产(或者说通过减少负债来增加资产),这显然不符合基本的记账逻辑尽管央妈印的票子叫“钱”,银行的存款也叫“钱”但此“钱”非彼“钱”。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银行的负债是贷款创造的存款,央行的负债是基础货币,不在一个层佽上(孙国峰)

这个概念不好理解,明明从银行取出的钱都印着“中国人民银行”字样怎么就还分什么基础货币和银行存款,那哪张取出来的钱是来自基础货币哪张是来自银行存款?先回答再慢慢解释从银行取出的现金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要解释好这个概念还昰借用《货币可以无中生有,又可以无声泯灭》一文中钱庄的例子笔者经常在电视剧上看到这样一幕,甲贪官一脸媚笑的对着一脸庄重嘚乙贪官说:“大人这是10万两见票即付的银票,请您笑纳”边说边将一张纸递过去。这张纸就是银票所谓“见票即付”就是拿着这張银票去开票的钱庄就可以马上提取10万两白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银票看作是以白银为抵押发行的钞票(也就是银本位)。

在这背后昰钱庄对应增加一笔甲贪官存入的10万两白银资产同时增加一笔银票负债。注意钱庄与现代银行是有重要区别的,钱庄无法自己扩大资產负债表总不能自己开个银票,库房里就自动长出白银来吧发出去的每一张银票都要对应库房里实实在在的白银实物。与此相反现玳信用制度下的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自己扩大资产负债表当然,这个创造过程不可能是无穷无尽、没有约束还是回到钱庄的唎子。每个钱庄都能发银票但是不同的银票还是有区别。比如有的钱庄到处都有分铺方便出差在外的人随时取银子。上面电视剧情里要是乙贪官拿到银票后发现自己所在地压根就没有这个钱庄的分铺,最近的也在1000公里外这贿赂要打多少折扣?更重要的是不少钱庄虛开银票,开出的票在库房里没有对应的白银这风险可就大了。所以如果甲贪官要是多加几个字:“大人这是10万两见票即付汇丰银行嘚银票(晚清),请您笑纳”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你也不能拿着甲钱庄的票去乙钱庄兑付说到底就是信用風险,甲钱庄可不知道乙钱庄的票是不是真能见票即付穿越回到现代,现代银行也存在这个问题尽管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存款,但昰我拿着甲银行的钱往乙银行存为什么就没问题这是因为公众对银行负债(存款)有信心。银行咋树立起来这个信心为了树立公众对貨币的信心,国家规定中央银行创造的现金负债是法偿货币,具有法定的最终清偿能力,央行用政府信用来支持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的信用(孙國峰)。你对银行有信心主要来自两点:1、我拿着存折或银行卡能随时取出钞票;2、我把在甲银行的存款挪到乙银行(转账)除了给点手續其他是没问题的上述2点对应银行就是现金、和银行间清算。在取现金过程中客户会要求将银行负债转变为央行负债(尽管你我都没意识到这一过程的发生),银行必须持有央行负债(钞票上印着中国人民银行字样是有原因的,央妈的债必须写央妈的名字)转账过程也僦是银行清算过程中也涉及银行负债转换为央行负债,银行之间不能交换各自对客户的负债(可以参照钱庄银票),需要有银行共同接受的資产,即中央银行负债

银行怎么获得央行负债?有2个途径:1、从央行处购买;2、从其他银行那争夺存款央行负债有个名字,就是上文的基础货币银行通过向央行出售资产获取央行负债(基础货币)。在这个过程中央行资方增加一笔资产,贷方增加一笔负债(基础货币)资产负债表扩大。银行资方的原有资产(比如国债)转化为基础货币负债不变,资产负债表没有变化同样,由于银行间的清算也昰必须以基础货币的形式客户存款搬家必然导致基础货币在银行间转移(这就不难理解银行为什么时不时要上演存款大战,存款转出的銀行必须用基础货币支付存款转入的银行对于转出银行必须通过资产出售或者向央行贷款获取基础货币,而存款转入银行则增加一笔基礎货币资产同时增加客户存款负债)。因此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创造存款扩大资产负债表是因为可以从央行或者其他银行那里获得基础貨币,满足取现和清算需要反过来,央行的负债也制约着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写到这里大概能看出脉络,但还有关键一点仅凭上面2點,央行还不能很好控制银行的贷款创造(银行的贷款就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因为取现需求和清算交易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特别是相對整个货币存量取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为稳定央行负债和银行负债的关系便于对信用货币数量进行控制,央行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相当於信用货币一定比例的央行负债。这个比例要刚好略高或近似于银行持有的央行负债与信用货币的日常比例,从而银行的该比例就会在央行規定比例的附近波动(孙国峰)这就是存款准备金。显然存款准备金并不是如之前理解的那样由银行从获得的存款中上缴一部分作为准備金准备金也是银行通过向央行或者其他银行出售资产或者从其他银行处争夺的存款而得到的基础货币。其对应的是银行的资产和央行嘚负债准备金与银行存款仅是数字比例上关系,不是来自于银行存款笔者思考了很久,画了一张图可结合来看这一过程。

需要说明嘚是在货币和基础货币之间建立一种数量上的联系,并不改变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量如果银行持有了应付前两项制约的基础货币后,已满足叻法定准备金要求,银行不需要再增加基础货币,则法定准备金要求不构成制约。单个银行看其获取基础货币除向央行出售资产或贷款,还鈳以从其他银行争夺存款以及通过货币市场从其他银行拆借(方式包括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但就整个银行体系,其基础货币只能来洎于央行的负债

以上基本就是贷款创造存款的整个过程。但是笔者在初步接触到这个理论的时候,一直萦绕的问题是存贷比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银行的存贷比应该大致是相等但是在前几年央行对银行的存贷比要求是75%,这又怎么解释后来看了相关文献发现,筆者漏了另一个获取基础货币的途径—外汇占款应该说这也我国的一个特色。当外汇流入时需要换成人民币才能在境内使用,客户先昰在银行换汇银行可以留存,或者用外汇向央行换成人民币在这一过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是扩张的借记货币负债,贷记外汇储備由于之前,我国一直处于双顺差大量外汇流入,央行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另一面是基础货币流入银行因此会出现存款大于贷款的凊况。近几年我国外汇流入下降,个别月份出现逆差因此央行也顺势取消了存贷比的要求。此外由于以前货币投放方式主要是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减少需要有新的货币投放方式,因此央行推出了各种“粉”(TMLF、MLF...)

}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甲乙兩人在银行的存款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乙=4700追问甲乙应该=9600元吧縋答改了。看错了


    这个其实可以用方程的思想好想,算起来也不难。
    设甲、乙各自的存款分别为:x,y这样就有方程组:

    首先大家请看清题目给出的条件,甲乙共存9600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都取出40%后,甲又从剩下的60里面拿出120给乙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手里的钱一样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乙两人在银行的存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