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保险的态度为何抗拒保险

人们为什么拒绝保险_百度知道
人们为什么拒绝保险
们拒绝保险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2。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保险的好处、对保险的不了解:1、一小部分业务人员之前的误导对人们造成的不信任3。道听途说的负面因素、业务人员对客户的宣传不到位,引起对保险的误解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保险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现在人拒绝保险,就像老一辈人拒绝银行一样,银行在中国刚起步时人们都不愿意存银行,宁愿把钱藏,这和中国人的保守的观念有关,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现在保险刚刚在中国起步,才短短20几年,已经赢得了数亿人的支持,帮助成千上万的企业从困境中摆脱,为千万家庭抵挡风险的侵袭,可以说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国外保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日本人更是把保险作为谈婚论嫁的最基础的条件,美国9。11事件的遇难者的家人都得到了一笔保险赔偿金。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如果我能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二个字,写到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人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些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遭永劫不复的灾难。”可见保险的重要性,是的,保险只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微不足道...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人均保单不足一张中国人为什么不买保险?
  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保单只有0.6张,与国外人均保单5张以上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最近,有关养老的话题持续升温。&以房养老&的争论以及&养老靠保险公司不靠谱&的言论,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据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14.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政府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保险,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在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用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加一份保障。对于很多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买保险既是买未来,也是一种理财之道。而现实是人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保险,但愿意买保险的市民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大多数家庭还处于保险空白中。
  已经30岁的王平在去年的五一结了婚,婚后二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和谐美满,基本上没有吵过架。可是有一天,夫妻间的这份和谐却因为保险而被打破了!
  王平说:&前不久,我俩打算要孩子。就在这期间,媳妇在医院认识了个卖保险的人,而我俩的分歧就在这时埋下了祸根。&
  在王平妻子备孕期间,这个保险代理人时不时会和他妻子聊聊保险,并积极向她推荐了小孩的保险。妻子觉得还不错,便和王平商量,等宝宝出世了,给孩子买份教育金险。
  王平听了,觉得根本没必要给孩子买教育金险。&我有个朋友买了保险,就是因为中途想退保,结果还损失了一大笔钱。&在王平看来,就算要储备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储备,不一定要买保险。要知道,中途若是退保了,保险金会有损失。而且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保险公司给的回报还不一定有自己做投资赚的钱多呢。
  就是因为对保险的看法有了分歧,妻子跟他怄气了一个礼拜,这让王平很是郁闷,甚至觉得保险破坏了他家庭的和谐,对保险更是抵触了。&[1]&&&&&
编辑:宾伟杰
  日前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中信银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
24小时点击排行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陕ICP备B2-&&SP服务代码中国人为何不愿买保险?养老买商业保险靠谱-最新产品-金投保险网-金投网
中国人为何不愿买保险?养老买商业保险靠谱
来源:投资与理财编辑:
摘要:中国面临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政府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保险,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最近,有关养老的话题持续升温。&以房养老&的争论以及&养老靠不靠谱&的言论,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据民政部今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14.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如何养老的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要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不仅是政府要想办法,老百姓自己也要找出路&。而,便是其中出路之一。
在中国,保险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该用保险给自己的家庭加一份保障。对于很多买了保险的市民来说,买保险既是买未来,也是一种理财之道。而现实是人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购买保险,但愿意买保险的市民还是少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区,大多数家庭还处于保险空白中。
已经30岁的王平在去年的五一结了婚,婚后二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和谐美满,基本上没有吵过架。可是有一天,夫妻间的这份和谐却因为保险而被打破了!
王平说:&前不久,我俩打算要孩子。就在这期间,媳妇在医院认识了个卖保险的人,而我俩的分歧就在这时埋下了祸根。&
在王平妻子备孕期间,这个时不时会和他妻子聊聊保险,并积极向她推荐了小孩的保险。妻子觉得还不错,便和王平商量,等宝宝出世了,给孩子买份险。
王平听了,觉得根本没必要给孩子买教育金险。&我有个朋友买了保险,就是因为中途想退保,结果还损失了一大笔钱。& 在王平看来,就算要储备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储备,不一定要买保险。要知道,中途若是退保了,保险金会有损失。而且把钱交给保险公司打理,保险公司给的回报还不一定有自己做投资赚的钱多呢。
就是因为对保险的看法有了分歧,妻子跟他怄气了一个礼拜,这让王平很是郁闷,甚至觉得保险破坏了他家庭的和谐,对保险更是抵触了。
在国内,很多人宁愿把钱存到银行,也不愿买保险,而国外却相反。由于国外的银行都是私人企业,大家觉得把钱放在银行没有保障,所以更愿意把钱放在保险公司。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保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外人对于自己的保障意识非常强。比如国外考虑的是买几份、该买什么保险的问题,而在国内某些地区,竟然还存在买不买保险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日本人均保单在5张以上,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保单甚至超过10张。而在中国,人均拥有保单只有0. 6份。
在业内,通常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的成熟程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保险密度为114 4元,保险深度为3%。而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保险密度通常已达美元。这就意味着,中国的人均保费尚不及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在亚洲市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也属较低水平。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平均保险深度已超过6%,香港、韩国、日本等区域市场保险深度也均超过或接近10%,远远高于中国内地仅3%的水平。
知名保险巨头德国安顾保险董事会主席欧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
在欧磊看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保险渗透率已相对较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未来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将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保险密度分别已达到4572元和3497元,而在山东,保险密度约为人民币1170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对保险望而却步,或者就像王平这样,对保险抵触或反感呢?
我们不排斥有保险行业本身的问题。就像经济学家郎咸平说的,要存下足够的养老钱,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中国正上演&庞氏骗局&&我们用年轻人提供的资金支付上一辈的开销。当年轻人退休时,就没钱留给他们了。这是很危险的&。&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 主席项俊波指出,一是消费者不认同,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三是社会不认同。
但就每个家庭或是每个个人而言,大家不愿意买保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思考。
养老买商业保险靠谱吗?
有媒体称,保险公司都在回避&长寿风险&:国内的重疾险往往&60岁后不保,70岁后不赔&;长期寿险满期后,也是诱导客户将分期领取的养老金一次领完。很不靠谱!
买养老商业保险靠不靠谱?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以的尊享人生(分红)为例。
40岁的张女士购买了这款保险,交费20年,年交保费14100元,总保费282000元。
从6 0岁开始到8 0岁,她每月大概可领取养老金1500元左右。
80岁期满,还可一次性领取终了红利85673元(按中档红利算)。
张女士能够从保险公司领取到的钱:=36万元,加上红利85673元,共计445673元(红利不确定)。
每年交14100元,连续交20年。若是存在银行或是投资,可产生的利息为1 4 1 0 0 & n % &(19+18+17+??3+2+1+0)(为简便计算,采取单利,若是利滚利的话,利息更多)
若n%采取的是4%的年利率,则利息为53580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35580元。
若n%采取的是5%的年利率,则利息为66975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48975元。
若n%采取的是6%的年利率,则利息为80370元。加上本金282000元,连本带利为362370元。
若不计保险公司提供的红利的话,这笔钱已经超过了从保险公司领取的养老钱。
若n % 采取的是1 0 % 的年利率,则利息为13 3 9 5 0元。加上本金28 2 0 0 0元,连本带利为415950元。
若n % 采取的是1 2 % 的年利率,则利息为1 6 074 0元。加上本金2 8 2 0 0 0元,连本带利为442740元。
结论:如果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能够得到比保险赔偿更高的回报,或许不一定要通过买商业来储备养老金。但养老规划是长期的,而保险公司提供的收益是稳定的,而且保证本金,并且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至于其他投资渠道,能不能一如既往地投资并产生收益,却是不确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金投保险网无关。金投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
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残疾: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保障: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诊疗,在扣除被保险人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补偿后,保险公司扣除100元免赔额后100%赔付合理的医疗费用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伤残:在保险期间内,若被保险人因在旅行时遭受意外伤害,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65日内因该事故身故的,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因该事故造成本保险合同所附《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所列伤残项目的,保险公司按该表所列给付比例乘以保险金额给付伤残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医疗: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若被保险人旅行时遭受主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伤害事故,或罹患疾病,且自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罹患疾病之日起90日内进行必要合理的治疗,保险人依据本附加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在90日内已支出的、必需且合理的实际医药费用给付保险金。
意外保障/意外身故及伤残: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不幸身故,给付身故保险金,合同终止;若因该意外导致身体残疾或烧伤,按合同约定比例给付残疾或烧伤保险金。
健康医疗保障/意外门急诊与住院医疗:若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诊疗,对被保险人每次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符合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在扣除社保等其他途径已经获得的补偿以及100元免赔额后,对其余额按100%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意外保障/主险一般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事故导致身故、残疾的,保险公司按约定保额给付。
意外保障/主险特定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境外旅行期间以乘客身份特定交通工具时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伤残,保险公司将给付保险金补偿。(本保障可与意外身故、伤残保险金累计赔付)
意外保障/航班延误:被保险人乘坐航班抵达目的地时延误4小时及以上(不含航班被取消、变更或起飞后发生返航、备降);
意外保障/航空意外身故:被保险人每次以乘客身份乘坐从事合法客运的国内民航班机,自持有效机票到达机场通过安全检查时起至飞抵目的地走出民航班机舱门时止的期间内,遭受交通事故导致的保险责任;
意外保障/火车意外:被保险人以乘客身份乘坐从事合法客运的火车(含轻轨、地铁)期间(自持有有效车票并双脚进入火车车厢起至抵达目的地双脚走出火车车厢时止,但中途双脚离开火车车厢期间除外),遭受的意外伤害事故;
保险顾问在线
问:咨询一下中英人寿的吉..
并且确诊时所患疾病未达到重大疾病程度,将...
Q: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发生意外事故,现在合作医疗还没有报下来,如果距事故发生超过180天还没理赔,意外险还能报吗?谢谢!
Q:你好:麻烦问一下,我的保险已经交了,怎样才能在网上查到?
Q:什么是安贷宝
Q:我的户口已经落户在现在所在城市&但是身份证信息还是以前老家的&。现在单位要解除合同要失业证&,办理失业证身份证信息是以前老家的可以办理吗
Q:您好,小孩10岁买国寿福禄鑫尊适合吗
Q:新农合最长多长多少时间能去办理报销,跨年呢?
Q:我要出国两年,车子就放在家里不开了。然后我这个车子的保险不办可以吗?
Q:你好。怎么查理赔
猜你感兴趣
保险关键词
版权所有 (C) 中国黄金投资网 gold.org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本站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 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的意见:专属客服热线
保险问问客户端
保险疑惑&&有问必答
保险助手客户端
下载助手&&轻松展业中国人为什么不买商业保险?
按投票排序
财产险为有产者服务,人寿保险为中产阶级及以上服务。所以要关注自己的圈子啊。
先给讲讲:为啥非要买?以及,你咋知道没买?
首先,这个问题提问上有问题,不是是否问题,而是多少的问题,商业险虽然深度和密度都低,但是保费收入也2万亿了,并不是不买,只是买的太少。以前上学时这种论文写过很多,简单重复一下吧。1.经济问题,保险研究的论文里面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观点就是保费收入和经济增长直接挂钩,而且相关度很高。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保费增长对于经济增长也有推动作用。而且其他经济影响也很大。简单说起来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较低和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是相关的,虽然总量较大,但是人均仍然较低,而保险本身不是属于必需品的范畴,所以收入较低的时候,确实民众没有多余的钱买保险。另外一方面,收入低不仅仅带来的是钱的问题,而且包括生活方式等问题,而保险本身发展也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就是,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其他金融同业的竞争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国内占了大头的理财类保险,就保险本质来说,这些产品较为缺少保险属性,而风险测试只要超过5%就能被归为保险,而实际保障是极低的。而保险的分红率反而目前是并不是十分理想,基本上很少会超过5%,而在当前的整体大环境下,确实不利于保险的发展。2.文化作用,涉及到中国文化和建国后的政治社会体制。最早学习保险时就和人探讨过这个问题,虽然文化类因素和政治类因素对于保险的影响不如经济类因素的影响那么大,那么直接但是也直接影响了保险的发展方向。就中国传统来说,中国的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家族式的封闭式的风险管理,即以家族为单位进行风险自留。这种传统一直到现在仍然非常典型。例如,红楼里面,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教王熙凤提前准备祠堂,家塾等预备未来的政治风险等等,其实都可以看做是这种情况。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是风险变大,家庭缩小化,家庭再难以承担风险,因此需要将风险分散到全社会,社会共同承担,所以保险公司并不是承担了所有的风险,保险公司只是起到了中介的桥梁。而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方式仍然是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毕竟保险恢复才30多年。同时,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对于保险来说也起了较大的作用。建国之前,中国保险公司数量基多,例如现在最大的AIG就是在中国的上海成立,而建国以后,公私合营所有的保险公司全部被合并成为人民保险公司。55年以后又被裁撤,直到文革后恢复。这段历史也让中国大陆的保险业发展一直遇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人民保险公司被撤的原因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不需要保险,因为社会主义中国家承担了一切,而保险属于典型的资产主义。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都习惯了由国家政府承担一切责任,较少进行自我保障。而我国现在这种情况仍然不少见。在目前大陆,政府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仍然太大,包括风险管理等事,政府承担过多责任,实际上占用了商业公司的空间。3.自身问题,这个太多了,涉及产品和营销,包括舆论等。先说说产品问题,国内的费率确实较高,整体较贵,而且投资收益率偏低,因此这几年去香港买保险的较多,这对于大陆保险业来说,较为讽刺。说说营销吧,普通人接触都是业务员,对此,我表示基本上这一块没有太好的办法。我自己也曾经呆过一段时间,接触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专业性·基本上是不要考虑的,大多人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他们确实没什么专业素养,只能从公司的讲师等地方知道一些东西,这种情况是业内最大的问题。我想再说一下媒体舆论,就媒体舆论来说,对于保险的很多报道是带有偏见性的,所谓bad news travels fast。而很多报道里缺少专业性并且带有提前判断。举个例子吧,玉树地震的时候,曾经有几位志愿者出发前去保险公司购买意外险,被拒绝了,因为不符合风险等级。然后新闻记者就针对此事报道,评论对保险一塌糊涂。但是,这个事本身保险公司确实没有做错,如果要投保需要单独承保,而当时新闻的指向性却非常强。
总理都呼吁购买了,现在都在购买建议此题目改为你身边的人为什么都不买商业保险
看看这个问题里很多回答,就知道为什么大批人不买保险了。自己不懂,甚至完全误解的东西,不买是对的当然这也说明保险不是非买不可的东西,都怕吃不对东西吃死,所以多多少少会了解点食品安全;不买保险不会死,随便猜猜或者听听流言也就完事了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确实有待提高,看看回答里或者评论里一部分所谓曾经从业的人对保险的了解,就知道部分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从业人员,水平比只会听谣言的民众强点有限
因为很多销售人员素质不高(此处素质特指专业水平,不涉及人品问题),对金融和理财完全是一知半解,甚至大多数人是一无所知,所以为了说服你购买,在他们的描述中很容易把保险描述成一个你可以占保险公司很大便宜的产品,示例话术:你一年只需要交三千多块钱,万一发生疾病,就可以赔到十万元。但是实际上,买保险这个行为是一个非常公平的交易:你付出了费用,转移出了风险,保险公司收了你的钱,替你承担约定好的风险。公平的交易有什么问题?没问题,问题是上面说了,你有意无意的已经被灌输了占便宜的心理,所以你会去计算,算完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便宜好占的,而且,就算占到了还要付出缺胳膊少腿的代价,自然就不买了,甚至觉得他是骗傻逼的,谁傻逼谁才买,我这么聪明,已经算明白了,我才不会上这当。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客户钱还没多到一定程度。当你的钱自己的需求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有几个人会想着去转移一个可能发生的风险?举个例子,你现在手里有6000块,你想买个爱疯六,这时候有人来劝你买保险,你是会买爱疯还是买保险?我相信十个人有七八个都会选爱疯。但如果你手里有100万呢?你会不会买?答案在你自己心里。为毛保险业务员总说日本人一个人有七份保单?(七份这个数字未经验证)因为日本人均收入高呗,知识程度高呗。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里投保率比农村高的原因。所以,说到最后,不买就是因为,收入不够高。
搞不懂就不应该买。过去太多善良的老百姓在完全不懂保单的条件下还是买了大量的保险产品,把保险公司都给惯坏了。现在产品设计原来越复杂,隐藏的猫腻越来越多,每年全行业花好几千亿在推销保险上,就不愿意诚实的把保险产品向消费者解释清楚。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
1 搞不懂2 懂的(经纪人)又认真帮你的不好找3 骗得太多了,大家都怕了
1.中国保险从业人员很多职业素质堪忧!2.专门忽悠智商不够的人和人傻钱多的!3.国人普遍认为保险公司黄了,钱就打水漂了。还有怕被骗。4.国人对保险的抵触心理。5.买的时候是上帝,理赔的时候整个一周扒皮加黄世仁!6.保费贵。7.上面有人说搞不懂保险。----------曾经做过人寿保险。第一点:为什么呢?保险这东西,首先需要给家庭支柱购买,可是很多从业人员上去就拉人给孩子买教育险。问题是教育产品不是我说,真上十八年期的,到期以后就根本不可能连本带息返回去。因为他们把通货膨胀率忽略了。(某中国人*的某个教育险产品,我单位很多人给孩子买的。)当然了,比存银行利息高很多。保险职业道德的上,好像在书本里就说了。第一优先保险人应该是家庭支柱,否则真挂了。人上的教育险产品后期保费跟不上,不就打水漂了?人寿保险最好搭配什么?人生意外险和医疗险。可是很多从业人员只是让人买,而不提醒人家这些附加险的重要性(一般这种附加险种是不能单独买的,或者只能花保费较高的专门险种。)。第二点,忽悠钱多的人避税,和第一点一样,忽悠人可劲上到期返款的。保险法规定,这玩意可以继承,而且不能收遗产税。第三点,这个国人思维确实是目前保险业最郁闷的。怕黄啊,虽然保险法有规定,某保险公司要是倒闭了,必须有接盘侠。但是普通人不是人人都乐意读保险法的。而且,曾经的铁饭碗国企都能倒闭,更不用说这个了。(虽然中国人寿是国企,平安,太平洋好像都有国有股份。)怕被保险员骗,这个曾经还就是有很多。忽悠人趸交,然后拿了保费跑路的。第四点,怕买了保险真的出事(很少遇见)。反正我买的时候遇见过,我爸也说保险越买越说明盼着出事………………第五,理赔难。孤儿单。不过现在小额理赔是即时的。理赔难再加上孤儿单,到时候打电话人来一句“我现在该卖汽车了,你去理赔部问问吧………”(保险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离谱。)第六,就目前中国人均5000的工资水平,人寿险。最便宜的每年都需要2000+¥,而且得十几年。更不用说保额高的,保的全的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除非是中产及以上。当然,土豪们就乐意玩什么分红险,理财产品。不然哪天开遗产税,自己几千万,上亿的¥,凭什么缴1/3啊。买,趸交个几百万,反正将来都是儿女的。第七,确实啊,特别像财产险。保险责任不说清(说了谁还买啊),险种花样多选择难,计算方式说不清(这个包括很多从业人员都有搞不清就推销的),保险范围说不清(前几天遇见一推销的,说现在保天灾,战争了,不知道真的假的。我08年的时候,这个根本没人保,除非是专门的。)---------讲个有意思的吧,中国人上保险,受益人往往都是孩子。(女权者一边去)没办法啊,人一想自己用命换来的保险款,万一他/她结婚以后拿钱给别人呢?我孩子怎么办?
国内的大部分个人险种,买的人大多智商有问题。
商业保险我曾经研究过,基本上,购买者要么不差钱,要么智商不够。保险推销员采用的是类似于新闻联播的骗术,说的话貌似句句是实,但,只拣好听的说,风险一句不提,条款细则能略过就略过。关键是,有一些隐形的收费是在哪里也找不到说明的,需要自己经过多次计算,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后,倒推出来。曾经有一个保险推销员,纠缠了我们达一年之久,后来就去了他那里一趟,进门发现他们公司的氛围很奇怪,像是传销那种感觉,每天上午都是上课,告诉你一定能成功能致富什么的,每个人的任务也很重。我提出了几种不太常规的购买方式,他挺奇怪,帮我算了一下,每种我都会巨亏,而且活得越久亏损越多。可是按宣传手册上算,都是应该盈利的呀。他无法解释。实际上,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收取保险管理费(特意查了一下,叫保障成本),这笔费用会越来越多,某些情况下,二十万的保额最终会膨胀到每年上万元管理费的程度。在我心里,保险应该是这样的。当一个人遇到了巨大困难,比如需要换肾,面临100万元的费用,普通家庭无论如何拿不出这么多钱,那么入个保险,就有可能得到100万赔偿度过难关。而现在的保险都是什么所谓的投资分红型,完全失去了保障的作用。你想要100万的保障,OK,请每年缴纳6万元连续缴纳10年。这叫哪门子保障?我能拿出60万来我还买什么保险?所以,这样的保险失去了保障的意义。不过是打着理财的幌子,来蒙钱。特意找出了几年前的资料,看了下当初给我制定的保险方案。我每年缴纳6000元,连续缴纳10年,保障额是10万元。预期收益是4.7%每年(当时是2010年)。如果我在十年内出现了意外,比如身亡,保险公司会赔偿我10万元,如果我在10年后出现了意外,保险公司会赔偿我现金价值x1.05,所谓现金价值,就是保险公司拿我的钱进行投资并每年取得收益后累积的钱。先不说目前的医疗体系下,10万元对于重大疾病起不了什么作用,单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分析保险有多不靠谱。你每年缴纳的6000元当中,第一年要交50%的保费,这是完完全全的支出,交给保险公司了,与你不再有关系。第二年交25%,第三年交15%,第四年交10%,以后每年交5%。等你十年后交够6万元的时候,你足足缴纳了9000元的保费,你的账户中还剩下51000元。好吧,总算还剩了51000给我。别天真,这只是初始保费,还有一个很模糊的收费项目,叫保障成本。在细则里,保单里,宣传手册里,推销员的大脑里,都找不到保障成本的计算方法,只能推算出它与你的年龄与保障金额有关系。在你25岁的时候,每年的保障成本只要几十元,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好心的推销员也已经帮你忽略掉了),但当你75岁的时候,保障成本高达每年几千元。但要注意,保险公司凭什么要收你几千元的保障成本?你的保险账号里的钱,统统都是你的钱,也早就超过了10万,出了意外,保险公司只不过替你把钱取出来交给你而已,为何还要每年收取保障成本?我特意算过,如果我每年交6000连续交10年,而我要求得到30万元的保障(保障可以调,最高30万),在我75岁后,每年需要缴纳的保障成本是16000元,而此时我的的现金价值是0。我需要每年交给保险公司1,6万才行,不交也可以,合同作废,保障取消。如果真有人这样买的话,会被坑死。这样算来,能剩下5万就不错了。前提是你老老实实交6000元每年,如果你钱多得不得了,要求多交点,可以啊,每年交10万都可以,但你要额外缴纳5%的管理费。另外多说一句,我偷听到的保险业务员卖出一个保险得到的奖金是:第一年保费的30%,第二年保费的20%,第三年保费的10%,第四五年的各5%。羊毛出在羊身上,真正留给你的拿去投资的钱真没有多少。所以,买这种投资分红型的保险是毫无意义完全丧失心智的表现。如果你每年能拿出6000,现在找一个5%年收益的理财方式应该不难。那么10年后,一共是64+57+15+元。如果你今年25岁,那么75岁时,这些钱会变成557820元,绝对比买保险强多了。真正值得买的保险,意外险和寿险。意外是你完全没有办法预测到的。那些出车祸的人早上出门时,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出车祸。一年几十元钱,就可以入一个意外保险,真出了意外,有人给你出医疗费,这个资还是应该投的。
寿险的好处很多,一是最不容易扯皮,人死了就赔钱,干净利落。二是投入小,每年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保几十万上百万了。三呢,寿险一
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不靠谱的重疾保险,你想,某人得了重病,他的家人可以大举借债,别人也敢借给他,因为有100万寿险做保证!即便人没治好挂了,家人也有
能力还钱。这些都是消费型的保险,就是钱交给保险公司就给保险公司了。不过好像不容易买到,反正我给好几个保险推销员说我要买消费型保险,他们都不再理我了。有人可能觉得人死了,赔钱有什么用?我觉得这种观点要变一下了。如果钱你想自己花,那么你可以拿去投资去做生意。而寿险是给家人和后代的一个保障,一旦自己挂了,你知道家人能够没有你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补充=====貌似有部分不满的声音,估计是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我不是卖保险的,我也不推荐购买国内的保险。国内保险就是骗局,谁买谁上当!我没有看不起保险推销员,但他们的道德底线往往要低于平均水平。你拿4200元的回扣是你的本事,但骗人就不对了。当年的那个推销员,说他卖我这个保险只能赚200元,但他打算送给我们200元的购物卡。他一分不赚。为的是完成任务,登上报纸的光荣榜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成功,云云。都是胡扯。
中国人不买商业保险的话那百万保险人吃什么去……
什么是商业保险
没人买?保险公司每年几十亿的保费收入难道全靠国家?
反对高票 中国人不买保险的原因我认为是gdp增长太快 哪怕是百分之4预订利率的产品 也跑不过gdp 导致客户多年后觉得原有的保额没意义 如果通货膨胀只有2 市场也没有这么多投机的渠道(小贷等) 请各位看看手里的保单 是否还是没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保险车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