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过红旗吗

眼前这位外国人说着一口标准的京腔,偶尔讲至兴起,会朝你一笑,眼镜滑落到鼻尖上,露出那双深色的眼睛。

除了大儿子阳和平(右一)外,阳早、寒春还有一个儿子阳建平和女儿阳及平。图为他们一家在北京红星公社的家门前。 (均资料照片)

现年66岁的阳和平是国际友人阳早、寒春的长子,生在北京,长在西安。上世纪40年代,阳早、寒春先后从美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两人在中国牵手生活、工作60余年,一心钻研农牧技术改良、农业机具革新等,为中国的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包括周恩来总理在内的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称为“白求恩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父母的红色经历既建构了阳和平的独特身份,也影响了他的精神信仰,父母的人生观甚至潜移默化在了阳和平乃至其后辈的脑海里。作为“长在红旗下的美国人”,阳和平对新中国的历史如数家珍。20岁出头时,“回”到“祖国”美国,在文化和思想的冲撞中徘徊,逐步坚定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多次在太平洋两岸来回折返,最终决定定居在中国。

“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有我”

在沙河的小王庄农场,望着父母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笔记与图纸,阳和平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我想把它们一一归类扫描,但实在太多了,有点无从下手。”

阳早和寒春自从上世纪40年代来到中国,便为中国养了一辈子牛——近200本笔记记录了他们的工作和心路历程,有的记载牛场中每头牛的模样、胎次、谱系等;有的记录他们使用过的每一批次用的橡胶乳杯配方、工艺和使用寿命,尤其是科学家出身的寒春,总是笑称自己记性不好,到哪儿都揣着笔记本,最后留下了好几大箱子密密麻麻的笔记。

阳早等人由陕北徒步去三边牧场途中。

对阳和平来说,这些笔记和图纸很宝贵,有好多他后悔没问清父母的问题或许就藏在里面——“尤其是我没有我爸的好记性,又不像我妈那样爱记笔记,他们俩的好多故事我都记不住咯。有好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知道宝贵。”

阳和平说他的记忆都是农场串联起来的,因为父母一直在农场里工作。“他俩都不过是朴朴素素的普通人,谈不上多伟大。”

或许是从没觉得父母特殊,直到上世纪70年代跟着父亲到美国各地演讲,听父亲讲在中国养牛的经历,阳和平才大致了解了他们的经历,但还有许多细节像散佚的文章,他再也打捞不起来了。

上世纪40年代,受《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书籍的影响,满怀着好奇心的阳早、寒春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并在延安的窑洞里结了婚,边区领导人林伯渠为两人写了一幅“万里良缘、圣地花烛”的题字。

▲1949年,阳早在牧场安装寒春设计的风车。

婚后两人先是被派到瓦窑堡试制农机具,之后在陕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三边牧场,西安的草滩牧场,北京的红星公社、小王庄农场等地工作了大半辈子,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的独立与腾飞。

来中国前,寒春本是芝加哥物理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 i),与杨振宁等人是同窗,参与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又得知自己的奖学金来自美国军方,寒春觉得自己献身纯科学的愿望彻底破碎,这才奔赴中国寻找新的人生道路。

▲1952年,寒春与刚刚在北京出生的儿子阳和平。

1952年,还在三边牧场工作的寒春辗转来到北京待产,被宋庆龄邀请参加正在召开的亚太和平会议,得知寒春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名字,宋庆龄便给孩子取名叫“和平”。

出生40天左右,寒春带着阳和平暂时到了西安,后来又到了草滩农场工作,那也是阳和平开始记事的地方。他记得在农场的广阔天地里,自己跟小伙伴们养兔子、养鸽子、“抓特务”,学电影《地道战》在家里的自留地里打洞,虽然皮过分了会挨父亲的揍,但“打过还是照样皮”。

▲在草滩农场时期,阳早带着三个儿女去食堂打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一个劲儿要去东北建设兵团的弟弟阳建平被分配到安徽宣城,阳和平则被分配到北京光华木材厂的第八区间操作制造塑料贴面板的热压机,因为动手能力强,几个月后就能独立操作了。

这一家子外国人以亲历者的身份融入到了新中国的历史中。有一回,有人问阳和平:“您的母亲放弃在美国做科学家,来到中国养牛,会不会感觉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阳和平带点“狡黠”地笑道,“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我了。”

阳和平小时候,来陕西的外国人少,“自己照镜子从不感到奇怪”的他也会对外国人好奇。

虽然肤色不同,阳和平跟农场里的孩子极为要好,从没感到隔阂,但中美关系的曲折也给阳和平的身份认同涂抹了一丝尴尬。

后来,阳和平成为北京光华木材厂的一名工人。在工厂,阳和平也曾有过他最害怕的隔阂感,“好在工人们无所顾忌,我跟他们在一起特别舒服、自在,不用提心吊胆,也不用虚头巴脑。”阳和平说道。

在家里,阳早、寒春一直有收听国外广播的习惯,没事就会讨论一些国际时事,他们在小王庄农场的家里也一直挂着一幅英文的世界地图。1956年埃及宣布从英法两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激动的阳早、寒春便给当年出生的女儿取名叫“及平”;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寒春直言佩服能顶住美方压力的卡斯特罗。

1963年,阳早和寒春在草滩桃园,阳早摘下一朵桃花戴在寒春头上,捉弄不喜打扮的寒春。

那会儿阳和平已读初中,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除了听父母谈论政治,急切想要表达的他会在家庭会议上跟父母辩论各种问题,吵得“面红耳赤”。

1968年,美国黑人运动(后来也称人权运动)如火如荼,阳和平急着问收听国外广播的父母:“他们在讲什么呀,讲什么呀?”父母笑着说:“那你自己去学英语呀。”

其实英语他也学过。1962年寒春的母亲来西安看望寒春一家,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家,阳和平的姥姥想尽各种办法,教了阳和平近一年的英语,但压根没心思学的阳和平几乎一个单词也没记住——姥姥只得摇头:“从没见过你这么顽固的孩子。”

到自己下决心学英语的时候,阳和平先是听“英语900句”、慢速的英语广播,在工厂看简单的英语文学作品,就连回家蹬自行车的时候也在用英语数数。

▲阳早32岁生日,寒春用泥土做的蛋糕。

那个时候,阳和平的表姐卡玛经常给阳和平写信,正如阳早之前给寒春描述1940年代的中国一样,卡玛笔下的美国也让阳和平好奇不已。

1974年,在香港办好了护照的阳和平去了美国。此后的30年间,他在美国当过工人、读了博士、还娶妻生女,但一直在中美之间来回折返,一如他摇摆不定的归属感。

刚到美国的时候,阳和平很想快点融入美国社会,看到人家的穿着打扮,他也买来那种“花花裤子”穿,但这种过犹不及的模仿反而“让人觉得有点怪”。

他也分享不了周围人的文化记忆。阳和平听不懂美国人说的笑话,不懂他们口中的米老鼠唐老鸭,美国人也听不懂他口中的孙悟空;在猫王和鲍勃·迪伦流行的年代里,他却觉得那种吱哇作响的摇滚乐像“拿指甲刮黑板的声音,是一种折磨”。

在美国,阳和平不仅思念着父母,也思念在光华木材厂一起工作的工人。他先后在农场、修理厂、汽车厂工作,从来只知道“铁饭碗”的他第一次被人解雇时,觉得“天都塌了”,后来失业多了就“变油了”:“失业嘛就是逼你放假罢了。”

工作得多了,阳和平发现美国的劳资关系是“相互敌对”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跟“猫和老鼠”一样:一个挥着胡萝卜和大棒刺激人劳动,一个想方设法偷懒作秀——“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此时的他分外怀念在中国当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和集体荣誉感:“真正的工人,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是有成就感的,有一种对自己创造出来东西的感情。”

为寄托对中国“故乡”的思念,阳和平特地买了一台收音机,就为了在晚上最安静时,隐隐约约听一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播报时间”。

1977年,阳和平回了趟中国,还特意到光华木材厂给工友们讲自己的经历,既讲了美国发达的农业机械、高速公路等等,也讲了工人如何得看老板脸色、劳动时装模作样、磨洋工等等,全然没有社会主义体制下工人的勤劳。

遗憾的是,他的工友们完全体会不到阳和平对失业的担忧、焦虑,也无法想象90%以上的劳动力都不从事农业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

对于美国发达的农业、各种新兴科技和包容多元的社会,阳和平也很欣赏。但几乎每次在中国呆的时间一长,再回到美国的时候,一种“局外人”的感觉仍油然而生。看着美国街头熙熙攘攘的行人,“那感觉就像看电影一样,我不过是个荧幕外的观众而已”。

中国人常说“落叶归根”,这“根”或许不取决于种族肤色,而取决于润物无声的文化和从小生长的土地。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阳早和寒春也早已调到北京工作。虽然年华渐暮,他们仍坚持在劳动一线工作,一心一意琢磨怎么养好奶牛。

在小王庄农场工作时,阳早和寒春每天早上都要去牛场巡视。就连在病重卧床的前一年,阳早每天早上还要到牛场转悠一圈,看看牛的情况和牛奶产量,一个多小时后才回到家里吃早饭。

▲这张两头用砖架起、五合板作台面的桌子,见证了阳早、寒春在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平房里钻研牛群改良技术、设计奶牛机械蓝图的无数日夜。

小王庄牛场的兽医金庆怀则记得,寒春80多岁了还常常下地干活。 “老寒早上起来就去地里拔草——有一种麻,掺在饲料里牛就不爱吃,她就去拔草,经常一上午累得脸都通红。”

在大洋的另一端,阳和平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挣扎。他从小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长大,也读了好几本马列主义的原著,20岁出头的时候,自信满满的他跑到美国,却一下子被“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冲击得晕头转向”,阳和平一度“陷入信仰危机的深渊,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那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主流价值观在他的脑子里打架,回到中国后他跟父母争论各种问题,被阳早调侃为“小资产阶级革命者”。

阳和平记得,父母从来都不会把道理强加给自己,而是任由自己往真理深处挖掘。跟自己的科学家母亲一样,阳和平身上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劲儿。

1981年阳和平开始勤工俭学,到美国大学里念起了经济学。在申请理由一栏上,他填的是“懂得计划经济是怎么一回事”。1987年毕业后他在中国呆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有很多东西不能解释,于是又回到美国,一边攻读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博士,一边观察和思考社会的现实。

1997年,阳和平的博士毕业论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研究》通过了答辩,或许是借助资本主义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反观,阳和平最终回归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正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在观念上他也跟父母靠得更近了。

2007年,阳和平越来越感到在美国不过是“混日子”,没有能沟通思想的人,再加之父亲阳早2003年过世后,母亲寒春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便回到了中国定居。

“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要搞清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谜题,研究这一问题的最好地点还是在这儿。”阳和平用拳头敲了下桌子,“所以我去上大学就为搞懂这个,回来还为这个!”

来中国这么多年,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不买辆车,可他觉得那没有必要,因为在北京地铁、出租车都很方便。“有些人看到别人有车也要跑去买,纯粹为了攀比的人真没意思。”

2003年和2010年,阳早和寒春先后因病在北京去世。他们的子女把两人的骨灰撒在了陕北和内蒙古交界处鄂托克前旗的广袤草原上——那里的三边牧场曾是两人为中国农牧事业奋斗的第一片热土。

阳早、寒春虽然逝去,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渗入到后辈们的脑海里,孕育着他们的精神河床。阳和平记得,自己在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工作期间十分无聊,因为感觉不到任何社会价值,只是为了牟利“制造一大堆卡片垃圾”。因为两位老人,他的外甥女甚至也懂得了要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不是光为了钱奋斗。

“真正想获得解放,就要懂得自己想干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被世俗的成功标准所裹挟,加入到炫耀、攀比的行列中,甚至都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其实内心是不自由的、空虚的。”阳和平说道。

他认为自己的父母从不追求当“人上人”,也不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或许在有些人看来他们的行为难以理解,但他们却能借养牛这一兴趣践行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把自己的爱好和人民的需要融为一体,因而是最幸福的人。我敬佩他们的一生”。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提起中国汽车工业的象征,莫过于红旗汽车。60多年前红旗汽车诞生,宣告国产高端汽车的突破,红旗成为民族骄傲;而今,红旗乘风破浪,在高端汽车主流市场大踏步前进,而且豪华旗舰高端车型远销海外,再一次让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建国后,我国领导人乘坐的汽车大多来自苏联,比如吉斯牌高级轿车。但5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迫切需要制造自己的高级轿车。一汽勇敢地担当起了重任,集合全厂力量,乃至全国资源,1959年终于研制成功红旗首款高端轿车CA72,后来不断升级换代,被外媒誉为“中国的劳斯莱斯”。从此之后,纯正的中国品牌红旗轿车,成为阅兵用车、首长专车和外事礼宾车。红旗的诞生,是中国民族汽车的骄傲,体现了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红旗在继续承担“国车”重任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走上市场化之路,自研开发出新型“小红旗”和“大红旗”等多个系列车型。及至2018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红旗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掀开新的篇章。当年红旗就逆市大涨,销量翻了六倍,达到3.3万辆;2019年继续暴涨203%,突破10万辆大关;2020年实现翻番,销量超过20万辆。红旗在市场化的道路上狂奔,依靠民族情怀和产品实力,引发国人热捧。

但红旗并未骄傲自满,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以后将继续品牌向上,不断提升国产汽车的品牌力,并且大举进军海外市场。2021年刚刚开年,红旗C级豪华旗舰高端轿车H9,进入阿联酋和韩国市场。2月份好消息再度传来,红旗H9正式登陆日本,起售价669.95万日元(人民币41.7万),顶配车型售价高达1096.5万日元(人民币68.3万元),比国内高出10万元左右。H9代表自主高端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这样一个全球汽车强国,红旗再次成为民族骄傲。

3、五新红旗,九鼎之作

红旗H9突破了30万元的天花板,将自主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五新红旗,九鼎之作,H9凭借着五大超越创新和九大顶级技术,塑造了红旗高尚精致的设计灵魂,奉献给客户奢华高端的驾乘体验。首先,大气磅礴的外观,东方意境的内饰。中流砥柱的格栅,气贯山河的前标,旌旗飘飘的腰身,整体上霸气十足,颜值惊艳;全舱环绕的中轴布局、随笔写意的悬浮中控、若隐若现的山水纹理,展现出浓郁的东方哲学设计意境。

其次,自主创新的动力总成平台,旗舰先进的底盘技术。H9搭载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3.0T机械增压发动机,都是一汽自研的第三代高性能发动机。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52马力,最大扭矩380N·m;3.0T发动机最大功率272马力,扭矩400N·m。动力澎湃,起步强劲,驾控随心所欲。红旗还独创“平天下”全球先进稳定系统,打造纵置后驱豪华底盘,确保了H9拥有卓越操控和极致舒适。

最后,红旗不仅继承了民族历史情怀,而且还探索着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H9搭载了智能网联技术Smile1.0和L2.5级自动驾驶平台,在网联智能化方面有口皆碑。H9拥有智能AI引擎和智慧云脑,通过五屏互联、语音助手等,实现时刻互联,加速了汽车的智能终端化。此外,L2.5级自动驾驶,可以实现全场景自动泊车、轻松倒车、盲区可见、高级巡航等近19项驾驶辅助功能,实力引领国产汽车自动驾驶的新高度。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 请输入右侧的数字/字母
}
李福成:加快中国啤酒原料大麦基地的建设

  加快中国啤酒原料大麦基地的建设

  “现在澳麦进口由原来的170美元/吨发展到450美元/吨?500美元/吨,原材料涨价确实很厉害。”

  《中国经济周刊》侯隽:请问李总两个问题,李总作为人大代表又适逢两会召开之际,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有没有计划在两会上针对啤酒行业发展的现状有什么提议提交?第二个问题,北京是文化名城,燕京两个字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并且啤酒销售地域性很强,您认为在啤酒销售过程当中关于品牌打造的问题是口味重要还是销售渠道重要?燕京啤酒如何结合我们的人文因素,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在销售渠道上尤其是后奥运经济上有没有一些计划出来?

  李福成:作为两会代表,今年走访了啤酒行业,包括向中国啤酒行业会长,征求了一下行业的意见,征求了同行业朋友的意见,也征求了班子成员以及下属的意见。

关于在两会期间也想提几项议案或者建议。一个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源头做起,关于加快中国啤酒原料大麦基地的建设,这个对我们中国啤酒行业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原来找农业部写过两份建议,燕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今年澳大利亚受灾,总产量只有五百万吨,好的年景应该在一千万吨,这样将造成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现在澳麦进口由原来的170美元/吨发展到450美元/吨?500美元/吨,原材料涨价确实很厉害。应该建议有关部门领导,在适宜啤酒大麦发展的地区加快发展,怎么发展?在政策上应该给予倾斜,在、内蒙、、东北、北方高纬度地区适应啤酒大麦的生产,蛋白质含量也不会过高,口味比较适合做啤酒。在政策上建议农业部门和国务院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资金的支持。

  我想建议科技科研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应该多引进一些像澳麦还有加麦这些优良的品种,产品的品种置换是提升大麦产量、质量,提升大麦原料附加值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也积极做一些工作,应该说引起农业部门有关部委的重视。我会在两会期间给农业部提出建议,这是一个。

  第二个关于经济发展模式上,增加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上我想提点儿建议。我们怎么样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现在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是否有效?现在看物价指数上涨内在动力是什么,大家应该认真进行研究,包含经济增长方式是光强调出口拉动型还是强调内需拉动型,建议进行综合认真研究,研究不好会出现问题。

  关于贯彻《劳动法》,作为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劳动法》的立法过程当中怎么样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大家可能在网上都看到了,《劳动法》在实施细则制订当中有很多问题要很好理解,否则要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劳动法》规定跟所有员工签定合同,这是非常对的,但是不同人员应该签订不同的合同,不能只弄两个合同,一个是非农业合同制,一个是农民合同制,我们企业当中有好几种类型的人,农民合同制,还有一年一订的合同。季节性的干的两三个月,还有一些计件工,这些都要求一样一样来做。

  第二个问题,现代的市场营销啤酒行业还是理性指导下,这是我对行业的基本判断。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没有像家电行业最后闹得都亏损了,低价倾销谁都不管谁。这些东西实实在在说燕京啤酒在北京的物价指数上,对于北京的物价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坚持了十五六年。由于我们坚持了,最后才有了两三块钱一瓶的啤酒。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整个市场网络的建设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90年我主管销售时,当时我是厂长,亲自披挂上阵打破计划经济统购包销??建立销售网络的时候我们就是第一个,到副食,到几个烟酒公司谈判,有的只在楼道里面跟我们说两句,这种情况都有。我们自己签订了两家合同,烟酒公司向我们下了最后通牒,要求我们必须立即停止,否则要停卖燕京啤酒。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当中我们勇敢迈出一步,坚定地迈出一步,所以才有燕京啤酒。由销售变营销也是市场升华的过程,北京市城区里面住着我们燕京八百人的销售,市场深度分销,终端的严格把握,还有跟消费者的面对面沟通,应该说是我们有效打防御战的重要手段,是燕京在北京市场进一步巩固的法宝。感到万幸的是我们的销售网络非常齐全。“保大户做终端”是提高我们经销网络广大经销商对燕京产品忠诚度的有效保证,做终端这句话说了三个字,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内涵。

  站在行业的角度提升燕京啤酒的发展

  搜狐财经:刚才听到您认为中国制造的水平能够达到世界的水平才算中国制造,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说燕京是行业内领先地位的企业,您如何看待整个行业的发展?

  李福成: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发展,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燕京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都在坚持这个原则,比如说关于对行业竞争当中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化的条款,我们在参与制订的过程当中从来就没有站在本企业的角度,我们都是站在全行业的角度。

  原来国家啤酒标准制订的标准比较低,参数值高。二级产品标准,我们积极建议必须取消行业二级标准,不取消行业二级标准,最后我们永远不能保证一级。能达到一级标准就升,达不到行业标准就应该退下,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行业的执行标准水平,要向国际行业标准看齐。

  啤酒行业的竞争大家都是在遵守道德、遵守法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采取不择手段的方式,最后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给行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不用我倡导也不用我建议,中国啤酒行业协会、中国轻工总会起到很好的调解作用。在行业的协调问题上,啤酒行业应该说是做得最好的行业之一。

  食品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所有的食品都应该按照国际标准,按照健康标准来做,否则的话挣昧心的钱或者坑人的钱不会长久,你在行业当中不会持久。最后将给中国食品在国际上制造不良形象。应该加强法制,对于敢于触犯法律一罚就应该罚死,不能让他再出来搞第二次,或者在法律上判一个无期徒刑。

  这些问题一定要靠自觉,靠工艺技术装备,靠质量管理体系,靠我们的内在产品质量,让大家放心,也应该靠企业所有员工的道德。

李福成:糊弄广大消费者最终将糊弄到自己

  糊弄广大消费者最终将糊弄到自己

  《中国日报》李卫涛:早上看过你们的宣传片,你们倾倒过一些质量不是很好的啤酒?

  李福成:1995年我们收购了华斯啤酒,在城北,是荣宝公司控股的公司。我们把它收购以后发现华斯啤酒的工艺控制、产品质量都不合我们的标准,当时我把管敦仪教授,把胡国栋主任等六位专家请过来,我们发现它的微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工艺控制最高温度有时候达到20度,我们啤酒的恒温发酵只有10度,发现啤酒质量已经根本变质不能达到质量标准。很多同志跟我说,能不能把这个酒勾兑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掺一下,多用点好酒掺一下卖出去。当时我们研究以后说不行,绝对不能这么做。

  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绝不能干糊弄老百姓的事,糊弄广大消费者最终将糊弄到自己。我们经过化验经过品尝,把1210吨酒倒入地沟,那时候还没有环保概念,连中央电视台包括广播电台都来了,那时候摄像机有七八台,十几个发酵罐同时打开,全部打开了。当时想一定让这个产品符合燕京的质量要求,否则我们的牌子就砸了,明天再说起这个,会连我们企业总部的酒都没人喝。说良心话这些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干,坑害老百姓的事绝对不能干,如果干的话最终这个企业就得完蛋。

  当时《北京日报》连续表扬我们三篇,后来第四篇说燕京啤酒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1210吨啤酒放入地沟,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应受处罚。《北京日报》最后这篇报道从实践来看比前面三篇的效果影响力都大,有人一直怀疑我们放没放,这个说明我们对产品质量控制始终这么严格。

  如能促进燕京快速发展明天就合资也不成问题

  逐步推广激励机制,消除国企管理的最大弊端

  《中华工商时报》朱振:从外资80年代进入到现在,20多年来中国啤酒企业的门被敲开了,为什么燕京的门没有敲开?如果奥运会把燕京牌子打响,会不会考虑跟外资有合作?

  李福成:我曾经跟十几家外资公司谈过,92年到96年间有十几家公司先后跟我们谈判过,有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实实在在说,在当时谈判的过程当中我体会到一点,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促进燕京长期快速发展,如果快速发展明天就合资也不成问题,这是第一。

  第二,整个谈判结果当中我发现有几次不利于公司发展。

  93年我托人找到国际上一家大公司,刚一进来就跟我谈,我这儿有一个表你们先填一下,我一看所有的表格一共95项,他们是啤酒的内行,把生产、技术、工艺、财务、市场、品牌,把所有的问题都给提出来了。我后来一看,这个表可以填,但是现在早点儿。我们现在合资合作应该是平等的,就得像男女搞对象一样,你可以了解我的家庭出身,你可以看看我的五代是否有病史,再看看本人是否符合你搞对象的条件,你瞧着不顺眼咱们就各走各的。但是不能刚一见面就让我把衣服脱光了,转三圈给你看看。这是第一;第二,如果确确实实我们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比人家落后很多,我们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那我们的产品就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那时候怎么办?就得跟他们合资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引进他们的管理、引进他们的人才、引进他们的工艺、引进他们的营销理念。现在来看,合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把合资当成目的就错了,手段是什么?有利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到基业常青,起码平时要绿,不绿怎么能常青。

  燕京从资金融资方面有没有市场发展,需求能不能满足这是一项。第二项,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上还有工艺上我们跟国外有没有大的差距。慕尼黑世界啤酒饮料设备博览会,上一届我派了60多人去,去完录点儿像回来讲讲就行了,不行,从分公司开始我们派了60多人去。因为四年一次的博览会,把世界上最领先的研究装备、科研成果都在那儿进行展示,而且在那个地方可以订货。我们没有合资,但不能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我是坚决反对没有任何意义的就为了口号而提振奋民族精神,发展民族工业,创造民族品牌,最后有利于公司发展也不搞对外合资,我想我们公司董事也不会这么做的。

  现在国际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方面我们国有企业方面是最大的管理弊端,这些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我们的激励机制远远不如国外的激励机制,但是我们自己怎么做?我想我们自己也不能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躺着睡大觉,人才竞争怎么竞争?我们人才让别人给挖去了,我在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学习的时候,吴晓灵副行长讲过国外银行要跟我们竞争,那你有那么多人吗?我用你的人就可以跟你竞争。你怎么知道我中国的几大银行的人就能给你干呢?他说我有我的激励优势,同样的工资,但是人民币换成用我美元的币种,8.3倍工资,你能不来吗?

  在桂林漓泉公司我们实行了五项绩效挂钩,考核投资回报率,重点考核的内容是什么?净资产收益。第二项内容现金回流率,重点考核对象是应收货款为零,75万吨啤酒没有一分钱欠帐。第三项考核资产负债率,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第四项,品牌提升度,包含品牌价值,包含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在品牌销售当中的体现,都有具体的奖惩。第五项,市场占有率,2002年7月份我们去的,那时候只有23万吨,去年达到75万吨,今年达到85万吨。当时只有2300万利润,去年利润达到3亿。为什么能够实现快速增长?跟我们新的机制有关。投资回报率都在25%以上,我们2002年到现在已经投入4.6亿,06年就分红现金4.3亿,中国改革开放在深圳搞了一个特区,我们燕京搞激励机制试点就在桂林,我觉得非常先进也非常保险。不能就在这一个企业做,大家得看到希望,分部推广。先在外埠30个企业当中推广,通过绩效挂钩克隆,现在看来管理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内蒙古的包头和赤峰这两个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包头原来五万多吨的小啤酒厂去年净利润达到五千多万,我们的激励机制也跟上。

  我们在总部已经推广了两年,在总部推广不能在领导班子推广,得在销售队伍推广,现在已经达到了有效激励,完全跟经营业绩挂钩,效果十分明显。只要有利于燕京的长远发展,上次搞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时候有人说你说过一句话,我确实说过,燕京不排除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可能性,但是有一条,还是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是从感情上的排除。作为中国的企业我们有我们的社会责任,要在两年之内达到五百万吨啤酒,四百万吨啤酒就已经进入世界啤酒行业的前十名,现在日本朝日、麒麟、札幌、三得利最高的也就260万吨、270万吨,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下一步十一五规划达到八百万吨,进入世界啤酒行业的前八名。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仍然可以继续坚持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旗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