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恨之,必先知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出自何处?

生活中,收获固然使人感到满足,付出本身也是一种幸福。

一个懂得付出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

从这个角度讲,所有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道德经》里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想要获得什么,必须先付出相应的代价,然后才能够换取。

想要好身体,那就勤锻炼;

想要好成绩,那就苦读书;

想要高收入,那就多劳动。

多少人少年时贪玩,青年时沉迷于爱情,等到垂垂老矣,徒留下遗憾和回忆。

人生没有捷径,所有风光的背后,都藏着看不见的付出和努力。

杨绛说:“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法华经》里讲:功不唐捐。

一个人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就会收获不同程度的回报。

你的付出,或许不会立刻转化为成就和财富,却可以沉淀成你的思想与格局。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熬过的夜、读过的书、用过的功,全都铺成你脚下的路。

好的生活,需要付出努力去换取;

好的家庭,也需要付出心血去经营。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一家人心连着心,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付出、共同努力。

钱钟书创作《围城》时,全家人都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为全心全意投入写作,钱钟书特意向学校请假,减少了任教的时长。

如此一来,家里少了一部分收入,不得不节省开支。

而杨绛也果断辞掉家中女佣,甘为“灶下婢”。

那段日子里,她在外要写文章、做学问;回到家中,无论是劈柴生火还是做饭洗衣,她也样样做得。

钱钟书的母亲对这位儿媳赞不绝口,夸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等到《围城》出版,钱钟书在序中深情地写道: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曾有记者问杨绛,由一代才女沦为“灶下婢”,是否觉得委屈,杨绛答:“不委屈”。

记者又问她为什么,杨绛说:“因为爱”。

老话说:施比受更有福。

因为爱,我们学会了付出。

因为付出,我们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幸福。每一次付出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都能得到一种满足。

亲手为家人洗衣做饭,看爱人和孩子穿得干净、吃得香甜,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愿你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

愿你每一份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

}

在煤油炉出现之前,人们生火做饭都是使用木炭和煤。

美国一家销售煤油炉和煤油的公司,为引起人们对煤油炉和煤油的消费兴趣,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它的好处,但收效甚微,人们继续使用木炭和煤,煤油炉和煤油仍然无人问津。

面对积压的煤油炉和煤油,公司老板突然灵机一动。他吩咐下属将煤油炉免费赠送到各家各户,不取分文。就这样,收到煤油炉的住户们尝试着使用它,而没有收到的纷纷打电话向公司询问,并索要煤油,在很短的时间内,积压的煤油炉赠送一空。公司员工们觉得十分心疼,但老板却不动声色。

不久,有一些顾客上门来,询问购买煤油的事;再后来,竟有顾客要求购买煤油炉。原来,人们在使用煤油炉后,发现其优越性较之木炭和煤十分明显。家庭主妇们在炉里原有的煤油用完后,仍然希望继续使用煤油炉,但人们已经一天也离不开它了,只好又向公司购买新的煤油炉。在循环往复中,这家公司的煤油炉自然久销不衰。

当人们习惯于某种方便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离不开它。所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新产品打开市场的利器。

}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