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斗茶时真的会有《梦华录》中那样花里胡哨的跳舞环节吗?

“对于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来说,回到宋代应该会嗅到一丝熟悉的气息。。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当我们提到宋朝时,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汴梁?唐宋八大家中宋朝那六位的传奇?李清照、柳永与辛弃疾的词?《水浒传》与《金瓶梅》中的清河县与阳谷县?岳飞的《满江红》?靖康之耻?

而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梦华录》,让人看到一个繁华而又危机四伏,开放而又充满阶层焦虑的时代。

刘亦菲饰演的美女茶铺老板赵盼儿擅长点茶,陈晓饰演的皇城司官员实为清流无间道,查办了江南走私案,这些都是宋朝的一个侧面。

《梦梁录》和《东京梦华录》里的汴梁如此繁华,苏轼、范仲淹、欧阳修们笔下的民间风情如此闲适。《水浒传》里的荒村野店风景与辛弃疾“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搭配得如此协调。

《宋史·舆服》里说,端拱二年,规定县里公务员、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穿黑、白衣,铁、角带,不许穿紫色。

还规定幞头巾子不许高过二寸五分。妇女不得作高髻及高冠。像销金、泥金、真珠装缀的衣服,除命妇之外,谁都不许穿。

像这种规定得细细的,好像有点琐碎?

话说,唐朝人喜欢用梳子做头饰。当时簪钗细巧,通常束发用;梳子比较圆润宽,是压在头发里的。于是梳子的装饰自然得华丽起来了。首先得轻薄:唐时已经有其薄如纸的梳子,用来插发;然后是装饰:凤梳、鸾梳、金制凤翼梳、染色象牙梳、银梳、玉梳、犀角梳、驼骨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女人戴不了的。

到了宋朝,就有所谓冠梳——用大梳子代替冠,在宫廷里流行一时。招牌的做法是:犀角改造成一尺长的梳子,戴在头上招摇过市,想必当时汴梁宫廷里像是动物园。宋仁宗出了名的节俭,看见一片人头上长了一尺长的梳子,恨透了,特意下诏书:

不许以犀角制作冠和梳,梳和冠宽不许过一尺,长不得过四寸!

宋朝女子在梳妆。(@视觉中国 图)

——当然,宋仁宗一驾崩,奢靡之风再起,大家开始用玳瑁和鱼枕来做梳子了。到南宋时,冠梳依然流行;那时节临安是世上第一风流繁盛福地,制梳子的,戴梳子的,簪花的,插凤的,所在多有;西湖之上,到处梳来梳往。名妓们大多爱戴大冠梳,满头花里胡哨。偏南宋理学盛行,士大夫对妇女们的言行也开始品头论足、挑三拣四起来。良家妇女也觉得不对:我戴了梳子,不就显得跟烟花女子们一路货色了么?因为忙着标榜自己的清纯和贞操,良家妇女们纷纷放下大型冠梳,改用低调的簪钗了。

跑题扯远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宋朝对衣服多加管束,恰是因为工商业太发达,闲钱花不完,于是大家在衣服装饰上使劲折腾起来。所以如《水浒传》里北宋末期,男生都插花刺刺青爱美心切,也就可以明白了。

不喜珠饰,18世纪《帝鉴图说》彩绘插画。(fotoe 图)

是的,宋朝是个这么爱美的朝代。

上头提到的宋朝满头梳子,是否让您想起了日本艺妓的打扮?

嗯,是了。日本人虽曰学唐朝多,其实许多趣味上,更接近宋朝。

比如,茶器。众所周知,日本是到17世纪,由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等诸位大师,开发出了如今清静和寂的茶道风格,讲究侘寂。但在此之前,他们喜欢什么呢?

——相对于侘寂的日式陶茶器,他们热爱的是箔(奢华)的宋朝青瓷茶器。像日本人奉为国宝的一个青瓷茶碗蚂蟥绊,就是南宋龙泉窑出品:南宋杭州的佛照禅师赠给日本的平重盛的,一路千年下来了。

至于后来侘寂质朴的乐烧,以及妖艳华丽的织部风茶器,都是针对南宋青瓷的变调。大概在日本人的文化趣味里,色彩青翠明丽、圆润光滑的南宋青瓷,是他们理想中的华丽之美。

宋朝人要点茶斗茶,喜欢有花纹的瓷器,于是建窑烧出了著名的油滴盏,纹理点滴。日本人爱宋朝,从马远、夏圭这样的大画家,到油滴盏这样的宝物,照单全收。中国叫油滴盏,日本人发挥想象力,叫曜变天目——曜变者,变幻如新月,天目者,天上眨眼的星星也——奉为至宝。日本大茶人武野绍鸥藏过一个白天目茶碗,秘不示人,后来辗转到了德川幕府手里;日本人后来开发出著名的志野烧,都拜白天目做师尊。

所以,他们至今还热爱着宋朝式的抹茶,那也不难理解了。

说是热爱唐朝,但骨子里,日本人一直追奉的,是宋朝啊。

《水浒传》里,鲁达吃狗肉,武松要牛肉,宋江吃“加辣点红白鱼汤”。《金瓶梅》里,西门庆家里厨娘宋蕙莲做猪头肉吃。苏轼也很懂得做猪肉,这不,在黄州还写了《猪肉颂》。

然而宋朝最认真吃的,是羊肉。

夜止烧羊,18世纪《帝鉴图说》彩绘插画。(fotoe 图)

宋朝有个祖宗家法,说“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意思是,天子啊,您就别寻思什么山中走兽云中燕,老实吃羊吧!——寻思羊好欺负是怎么的?

宋朝跟羊肉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在传说和正史里,宋仁宗都被记成个好皇帝。传说里,他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还坐拥包公和狄青这一文一武,而且国运升平。正史里,说宋仁宗有天晨起,对近臣说,昨晚睡不着,饿,想吃烧羊。宋时谓烧羊,就是烤羊了。近臣问,何不降旨索取啊?仁宗说:听说宫里每次有要求,下头就会准备,当作份例;怕吃了这一次,以后御厨每晚都杀只羊,预备着我要吃。时候一长,杀羊太多啦,这就是忍不了一晚饿,开了无穷杀戒。

此事足证:宋仁宗这个“仁”字,当之无愧。不仅考虑人,连羊都保护起来了。

传说那时候,都城临安,有位厨娘,制羊手艺高,踩着不知多少羊的阴魂,架子也大。某知府请她烹羊,得“回轿接取”,接个厨娘来做饭,好比娶个新夫人,难伺候!她做五份“羊头签”,张嘴就要十个羊头来,刮了羊脸肉,就把羊头扔了;要五斤葱,只取条心——好比吃韭菜只挑韭黄——以淡酒和肉酱腌制。仆人看不过,要拣她扔掉的羊,立刻被她嘲笑:“真狗子也”。

奢侈糜费的一顿,好吃是好吃的,“馨香脆美,济楚细腻”,但知府都觉得支撑不了——我想也是,请个厨娘做羊,花钱不说,还要被嘲笑,何苦来——没俩月就找个理由,请回去吧。

苏东坡对猪肉有心得,但也爱吃羊:他被贬岭南时,买不到羊肉,只买得到羊骨头。还很高兴地写信吹嘘,说羊骨头用酒略烤,其间碎肉,如吃螃蟹,有钱人不懂这种快乐。

是的,宋朝人就是这么个吃羊民族。羊肉的鲜美——相比牛肉猪肉——的清爽,大概也就是宋朝的风骨了。

各色史论都会念叨:中国历来是个内敛的、重视农业的大帝国。

然而,宋太祖开宝四年,即在广州设市舶司,之后在杭州与明州也设了,合称三司,那就是宋朝的海关了。抽取1/10的货物作为抽分,收购一部分作为博买。

南宋最是鼓励富豪打造海船,购置货物,海外经商,甚至与官员政绩挂钩:能招徕外商的升官,影响海外贸易的降职。

宋朝沿海都市,都有造船厂。已经开始用船坞,船从滑道下水。宋船多尖底,能破浪,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有密封隔水舱。多樯多帆,能用多面风。多用双锚,还能探水。宋神宗时,由定海到高丽的船,可装五六百人。

宋哲宗时,每年温州与明州定额建船六百艘。绍兴十年,即岳飞死前两年,福州有千艘大船,可以航到山东。岳飞自己还在洞庭试用过车船:一船有三十二个轮,人踩动便可行进。此后的采石矶之战,这种船也运行过。

实际上,宋朝当时,已经有这些航线了:

——广州到苏门答腊的三佛齐,航行38天。

——广州或泉州到爪哇,输出丝织品、茶、瓷器、铁器、农具,换回爪哇的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胡椒。

——广州或泉州到孟加拉湾约40日,再航行一个月可到印度西南,与那里做象牙、矿石、香辣料的交易。

——广州到巴格达,输出丝织品、瓷器、纸张、麝香,运回香料、药材、犀角、珠玉。

——广州出发,四十日到孟加拉湾,再到也门。博买苏木、白锡、常白藤。回程时顺风,则六十日到中国。

——广州出发,经四十日到孟加拉湾,横跨印度洋至东非。

同时期,地中海的平底船还在小心翼翼地沿岸航行,北欧的维京船在用尖底船搞海盗工作呢。

是的,中国航船已经在东南亚和南亚流畅运作时,距离欧洲人开大航海时代,还有三百多年呢。

说到宋朝的观念,很容易让人想起理学,想起“存天理灭人欲”。

然而,朱熹这些老夫子们是宋朝的一面,《水浒传》和《金瓶梅》的寻常男女,又是另一面。

潘金莲、西门庆;潘巧云、裴如海……当然,我们也不能老想着这些伴侣。不也有苏轼和王弗、韩世忠与梁红玉这样情深义重的爱侣么?

两宋时节,汴梁和临安也有出卖男色的男子。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美少年,起的多半类似于女人名字,莺莺燕燕。

有男子很直接,是直接卖身的,所谓“至于男子举体自贷,进退怡然”。这事流行过一段时间,到政和年间,宋徽宗下令禁止男娼“营业”,规定“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

但就像宋仁宗禁绝华丽头饰似的,从反面想,可以发现:那会儿的风气,就这么开放。

宋仁宗后坐像,绢本设色,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fotoe 图)

是的,宋朝就是这么个时代。发达的航海、好看的器皿、爱美的百姓、变着花样吃羊肉、风流的男女,什么都有。

宋时,乌蛮(唐宋间泛称西南诸族)姑娘,婚前很是自由潇洒。嫁娶时双方也不在乎是不是处女,姑娘婚前爱怎么地怎么地。

据《云南志略·诸夷风俗》,说女孩子们甚至有这种传奇:“未嫁而死,所通之男,人持一幡相送,至百者为绝美”——没嫁人就死了的姑娘,跟她有过瓜葛的男人,都打个幡儿来送。有上百个男人来送的,就是绝美女子了。

——想想打幡来送的情人们,也挺有情有义的;百来号男生,一起缅怀风流美丽的绝色美女情人,场面莫名地,不像古代呢?

所以呢,现在流行一个问题叫:假设穿越回古代,那么你最希望回到哪个时代?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宋朝。比如作家马伯庸,他说是为了能活得舒服点。“对于过惯了现代生活的人来说,回到宋代应该会嗅到一丝熟悉的气息。”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有些汉学家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分”。比如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认为晚唐和宋代是中国的前现代时期,“达到的文化和制度发展在其后几百年中变动无多”,这是一个“高原”式的时代,在此后几百年间都没有被超越。所以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不过因此对宋朝评价过高,那也是带了美颜滤镜。宋朝再怎么好,它也只是一个中古时代的封建王朝,它也许有一些其他朝代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政治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足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历代所有封建王朝所共有的那些缺点,宋朝一个也不少。

正如原宋史研究会会长、宋史泰斗王曾瑜教授所说,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宋朝和其他王朝没有区别,无非就是“上层社会骄奢淫逸,下层社会啼饥号寒”。

}

盼星星盼月亮,《梦华录》第15、16集终于如期而至。

但会长在耐着性子看完后,想到的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梦华录》前14集之所以能等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感情线可谓居功至伟,男女主角不说一个爱字,却处处深情,把观众的小心肝挠得那叫一个痒,痒得不要不要的。

原本14集留下的尾巴,以及15集的预告,观众就禁不住琢磨,“如此一来,还不得那个啥啊?”。

“我对你的深情款款,居然只换回一个‘招惹’?”

“行,你一边儿凉快去吧。”

说实话,刚看到这儿,会长还觉得:“高,实在是高。还有26集呢,哪能15集一上来就被人拿下呢?那还有什么看头啊?”

谁想15集余下的和16集整集,这顾千帆除了在16集尾端出来发发花痴刷一波存在感,连面都不稀得着了。

“这是你皇城司副使工作太忙,还是你顾千帆‘心里根本没有我’啊?”

“行,你慢慢琢磨去吧。”

这是顾千帆不懂女人心吗?

这是“顾千帆”不懂观众的心啊!

第15集基本可以看作是前14集的售后,没啥内容。

第16集的重头戏是“斗茶”。

观众的期待,以茶文化在咱们国家的源远流长,这“斗茶”,拍得活色生香,跌宕起伏本不应是什么难事。

可结果呢,按观众印象深刻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先是那个什么掌柜莫名其妙的的“茶百戏”,然后是赵盼儿尴尬的搔首弄姿,而要说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三个腐儒(其中一个离了叆叇基本等于瞎子)口吐莲花了,充分体现了什么叫“评委的作用,就是用语言的艺术,把节目组安排好的人,自然地选上去”。

这没看过《中华小当家》,还没看过《红楼梦》吗?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给贾母喝的老君眉,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以贾母的尊贵,可见“旧年蠲的雨水”,虽说“轻浮”,比不得“梅花上的雪”,但说必输泉水,只怕也未必。

所以,赵盼儿这第一阵,本就不应输,最起码可以打个平手。

第二阵那个什么掌柜志得意满地点个“茶”,自然是输得心服口服。

第三阵口味,更是可以大作文章的。

首先,碾茶的碾子,大可以设定为用普通什么的木头做成,虽然不比金碾子高贵,但实则能在历次碾茶中不断吸收茶叶的精华,久而久之,经此碾子碾过的茶,便别有风味。

又比如,赵盼儿手执团扇尬舞,看似为了愉悦身心,实则为了控制烹茶的火候;更有甚者,还可以魅惑对手,对手失了方寸,烹的茶自然也就落了下品。

总而言之,“斗茶”一场,实在徒有虚表,看得人昏昏欲睡。

《梦华录》前14集,令观众的期待拉满,在经历的三天的断更后,观众很自然地期望:不论感情线还是故事线,即便不能石破天惊,最起码也得掷地有声。然而看完第15、16集,观众(或者说会长本人)的感受,大概是“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踪迹”吧。

只寄望顾千帆看过了赵盼儿的翩然起舞的身姿后,能放下身段,重拾最女孩的三大法宝,“胆大、心细、脸皮厚”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绣春囊为何如此可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