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的解释:智库究竟智库是干什么的的

出自 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在全球发行。
官方网站网址:
  《经济学人》的发行人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是经济学人集团的,而经济学人集团则是一家私人企业,一半的股份由私人股东控股,另一半则由《》拥有。在2002年,经济学人集团的营业额达到2.27亿英镑,赢利1500万英镑。其收入大约一半来自读者订阅,另一半则是广告收入。
  《经济学人》以鲜明的观点,置疑的眼光,深度的调查分析,独立和的视角,博得了全球超过100万读者的信任。其中大约一半的读者群在北美,20%在欧洲大陆,15%在英国,10%在亚洲。《经济学人》有意识地将自己看作是一份国际性杂志,因此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或偏重于英国或欧洲,因此其80%以上的读者是在英国以外地区。
  杂志最早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创办,创办的目的是“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一直到今天,《经济学人》始终坚持着、政府不干涉主义、平等竞争主义,始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时事,关注自由和个体的权利。
  真正使《经济学人》发扬光大的是杂志的第三任主编、威尔逊的女婿沃尔特·白居特(),他使杂志的触角向政治问题延伸。如今,《经济学人》的文章不仅涉及时事、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无论主题是什么,经济学家的独立、坦率、简练和尊重事实的品质使其与众不同。
  2006年3月,49岁的比尔·艾默特辞职,43岁的约翰·麦克列威特接过“方向盘”,任《经济学人》的第十六任主编。
《经济学人》 主编约翰·麦克列威特
  《经济学人》中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即使光翻看杂志里的插图,也会发现,这是本带着英国式的幽默,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比如,比如表格……严肃又不失诙谐的时事经济杂志。《经济学人》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除了常规的新闻之外,每两周《经济学人》还会就一个特定地区或领域进行深入报道。
  《经济学人》的文章一般没有署名,而且往往带有鲜明的立场。杂志的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在杂志创刊之初,“经济主义”(economism)意思是经济保守主义,但是今天该杂志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的立场都是倾向自由主义的,反对政府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过度的介入。不过当然不同的作者立场也会有所不同。《经济学人》的文章也以妙语闻名,几乎每一篇的口吻都带嘲讽与幽默。一些人甚至说,只要作者知道如何开玩笑,无论其政治立场,他的文章都可以在《经济学人》上发表。
  《经济学人》刊题的白色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杂志创始人詹姆士·威尔逊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经济学人》中的文章干练、精简、诙谐,杂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主编认为,“写出来的文章,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
  《经济学人》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杂志认为自己的读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对很多经济名词、专业术语,从不屑于做解释,比如“”、“微经济理论”,有时候,大段地引用“法文”,使用拉丁语,也不翻译。
报社陈列的各期《经济学人》杂志
  《经济学人》坚守超党派的立场,不怕得罪大人物,比如,近期出版的杂志中,封面标题是“托尼·布莱尔的末日”,“布什做对的唯一一件事”,用蒙着眼睛的公鸡代表法国的将来……
  《经济学人》一直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支持同性恋婚姻,支持合法的“卖淫”,支持土耳其加入,支持免费的教育,支持私营组织探测宇宙的计划,倡议美国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反对死刑,反对一周工作35小时,反对英国规定工资的最低标准,反对任何场合条件下,对个体精神或者肉体上进行折磨……
  《经济学人》又以发明(Big Mac Index)而闻名,他们通过比较在各国的快餐店销售巨无霸的价格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这个指数不仅有趣,而且被证明是十分准确的计算购买力平价的方法。 2006年5月,《经济学人》纪念创立20年,并指出美国不少政客不时滥用。
《经济学人》:“优秀中的优秀” --《青年记者》>>2006年·第19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7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79页& 87页& 76页& 75页& 97页& 86页& 72页& 1页& 47页& 220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4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经济学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经济学人》和《商业周刊》各自的优势是什么?_百度知道
《经济学人》和《商业周刊》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主题、客观性、参考价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两个杂志性质完全不一样。《经济学人》是国际政治经济杂志,背后是一个智库EIU(经济学人信息社》,重在分析。《商业周刊》是做经济新闻和公司故事的,重在新闻。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经济学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经济学人智库:2016全球生活成本调查(附下载) | 互联网数据中心-199IT | 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199IT
感谢您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199IT知识交流群3000+用户,最有价值分享和讨论!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经济学人智库》预测今后2年石油价格逐渐增长
据《早报》报道,伦敦《经济学人智库》(EIU)近日发布今后3年石油价格预测。今年油价将达到2014年平均油价的47.2%,每桶53美元,2016年增长14%,每桶60美元,2017年继续增长21%,达到每桶73美元。
《经济学人智库》还预测,包括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在内其他大宗原料价格将在2016年起开始止跌回升,并在今后2年平稳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经济学人智库: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新网
经济学人智库: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日 21:48 来源:新华社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10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显示,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中国香港的排名上升了7位、与苏黎世以相同得分排名第二。
  《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指出,在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货币贬值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增高。过去一年中,133个接受调查的城市中,只有8个城市的排名保持不变。
  与亚洲其他国家城市相比,中国城市的生活成本更高。现在,上海和东京的生活成本一样昂贵。而过去20年里,东京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调查还显示,欧元区许多城市的排名下滑,但巴黎依然排在全球第五位。美元坚挺使得美洲很多城市生活成本上涨,特别是在拉美地区。如今,纽约也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这是2002年以来纽约首次跻身这一行列。
  南亚地区城市生活成本依旧较低,印度、巴基斯坦共有5个城市属于全球生活成本最低十大城市之列。由于铜价低迷,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其生活成本只有新加坡的三分之一。
  除新加坡、香港和苏黎世外,调查公布的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依次为日内瓦、巴黎、伦敦、纽约、哥本哈根、首尔和洛杉矶。中国内地的城市中,上海的生活成本最高,排在第11位,随后依次是深圳、大连、北京、青岛、苏州、广州、天津。(记者包雪琳)
【编辑:邱宇】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人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