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obi值得关注和投资巨大精力去推广

纪太年:我的幕后身份是艺术推广人(1)
艺术市场进入模式化运作的时代,画家不再是依靠一种模式成功。
成功运作模式的基本元素是三位一体:投资人,艺术家,推广人。
三足才能鼎立,才能撑起一个面。
艺术家应该回到画室,艺术推广人需要走到阳光下。
&&&&&&&&&&&&&&&&&&&&&&&&&&&&&&&&&&&&&&&&&
唯有如此,艺术推广人才能社会化,规范化,规模化。
用左眼看艺术家
在这个时代搞文学艺术,如果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将更加寂寞。
钱晓征:你最近出版一本书,写艺术家的,叫《用左眼看艺术家》,为什么要用这个书名?
纪太年:书名叫《用左眼看艺术家》,就是取一个特别的视角。从医学角度说,左眼获得的信息量应该低于右眼。我用左眼看艺术家,意思是我写艺术家和艺术的话题,比较轻松随意,生活化,不学术。
钱晓征:一共写了多少位艺术家?
纪太年: 56位。主要是记录我跟他们之间的交往,里面还配了我和他们合作的作品、照片。
1997年我开始接触艺术家,这些年,大概写了四百万字的文章,编辑出版的艺术类书籍一百多种。先后为喻继高,何家英,冯大中,李魁正等写过传记,为吴冠中、陈逸飞等写过序。
钱晓征:对你身份的介绍,是作家,艺术评论家。
纪太年:1997年之前,我主要的精力的是文学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都写。高中就开始写作,最早发表的作品是一首散文诗,发表在《中学生报》,当时特别高兴,跑到河滩上自己傻笑半天。此后,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都刊登过。
钱晓征:后来怎么会进入艺术圈?
纪太年:这跟丁帆老师的一次谈话有关。丁帆老师研究现当代文学,他说文学的影响力会日益下降。文学在80年代很热,今天看文学就已经很边缘了,丁帆老师十多年前就意识到文学会边缘化。他当时阐述了这么一个观点:这个时代叙事文学比较受关注,也就是说,小说家相对诗人和散文家更重要。每个时代优秀文学家的数量都很有限,优秀的小说家只能留下来几个。我记得丁帆老师当时这样说:赵本夫,苏童,王安忆,陈忠实,都算得上时代优秀的小说家,你考虑一下自己的实力,能否超越他们,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实力不足以超越他们,调转一下航向,未必是一件坏事情。我觉得丁老师说得有道理,条条大道通罗马,可以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只要能走出来就算成功,如果选择自己力所不及的事,不仅会很辛苦,可能生存都难。
&钱晓征:进入艺术领域,你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角色?
纪太年:艺术评论家,作家,同时我也画画。但是,这些年,我还有一个幕后身份:艺术推广人。就是运用媒体、出版、甚至商业运作等综合手段,扩大艺术家的影响力,最终将艺术家推向成功。
&&&&&&&&钱晓征:你所说的成功,含义是什么?
&&&&&&&&纪太年:成功的含义,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钱晓征: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与作品本身的价值是否成正比?
纪太年:不一定成正比,但是知名度和影响力很重要,因为无论是文学史还是艺术史,都有很势利很现实的一面,编者的关注点往往会集中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上。在这个时代搞文学艺术,如果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将更加寂寞。
钱晓征:很多大艺术家都曾是生前寂寞。比如梵高。
纪太年:这个要分析一下,时代背景和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所思所虑,都被无形的力量所左右,这无形的力量就是媒体,比方我们要买电视,马上就想到松下想到TCL,买电器就想到去苏宁。这些信息是哪里来的?都是媒体强行灌输的,媒体的触角几乎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强大的媒体传播下,你都没有浮出水面,在几十年之后还能浮出水面?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钱晓征:按你的说法,如果不被媒体或大众所关注,即便是优秀的作品也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淹没?
纪太年:这是必然的。因为这个时代,哪方面都不缺人才,竞争更为激烈,而成功的出名的人永远是少数,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就有可能出得来。就好比登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米,很多人可以到达5000米的高度,学习绘画15年20年,只要肯用功智商不太低,达到5000米的高度没问题,再往后,一些天分较高的人,可能会登到7000米的高度,再往上走,就不仅仅局限在绘画方面了,一些画外的东西在起作用,谁的画外功夫运用得好,谁就会登上峰顶。
钱晓征:有没有例外呢,完全凭绘画实力登上顶峰,无需借助外力。
纪太年:没有例外。古今中外,成名的艺术家、大家,除了必备的艺术本身的价值,也是各种手段运作的结果,没有列外。
钱晓征:你这个说法很绝对。
纪太年:我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艺术家成名背后的真相。我看了许多资料,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例外。我的意思也包含:有的时候自己不一定在运作,是别人在帮你运作;有的时候,是身份地位,自身就具备了运作的含义。事实上,不管他们自己有意无意,他们本身的行为,比如,著作,官衔,生活,交往,等等,一切信息,都已经是充满了浓郁的炒作成分。
比如,毕加索的太太在回忆录中提及,毕加索除了画画以外,很多时间就是跟他的操盘手就是他的投资商,还有一个作家在一起。这个作家经常帮毕加索写文章。毕加索的太太说,他们经常在地下室里密谋,密谋什么事情呢?就是制造一些新闻热点,毕加索的身份是画家,他的推手们,就围绕画外的东西,不停的制造一些新闻,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
钱晓征:炒作能产生作用的前提,是画家的作品有艺术价值。
纪太年:当然,画家的价值,就体现在他的作品自身的不可取代的价值,作品站不住,炒作的结果就只是泡沫。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画家和有价值的作品要产生影响力,必须依靠外力。这个外力就是:运作,炒作,推广,即:艺术推广人通过媒体推广和市场推广,将画家的作品推介给公众。这是一个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传媒左右和影响的时代,宣传是必须的。我所说的运作、炒作、推广,含义差不多,都是中性词,没有褒贬色彩。
炒作推广& 古已有之
做官或是进入主流机构、商业运作、媒体关注、办学等,
是古今艺术家成功的基本途径。
钱晓征:炒作,推广这些概念,是这个时代才有的么?
纪太年: 当然不是,炒作推广古已有之,只是方式途径有所不同。
古代艺术家扩大自己影响力,最多的途径就是靠谋取官位,或者进入画院这样的专业机构,比如宋朝的画院,是皇上设立的,进了画院,就可以浮出那个时代的水面,同时,待遇、社会地位、声誉跟着就来了。这是一种模式,这个模式现在也还很实用,今天我们说一些很有功底的画家,往往因为没有进入主流的圈子,影响力会减弱。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设立三大画院,北京画院、上海画院和江苏省国画院,起因是周恩来总理发现一批优秀画家散落在民间,就提出设立画院,把优秀的画家集中在一起。画院设立后,就出现了分别:画的不错却依旧散落在民间的,往往知名度没法跟画院的比肩画家知名度相比。现在大家都知道钱松嵒是一代山水画的大家,当年钱松嵒和秦古柳都在无锡,秦古柳比钱松嵒名气更大,画的更好,卖的也更贵,但是,当时请秦谷柳来画院,秦古柳有点清高,不愿意。你看今天,秦古柳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董欣宾学的就是秦古柳,画风非常纯真,笔墨技法很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画院的,现在或多或少的都获得了一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没有进入这个主流机构的就不行了。
钱晓征:是否也跟钱松嵒进入画院以后,参与了主流创作有关?
纪太年:有关系。进入画院以后,钱松嵒就融入了主流艺术,当时主流艺术是艺术为政治服务,所以,在傅抱石带领下,江苏画家进行两万三千里的写生,画祖国新貌,反映新生活新时代。亚明说:情愿要技法上不成熟,也要反映新的时代新的面貌。
钱晓征:两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成就了新金陵画派的地位和影响。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这些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走上更高的发展平台,获得同时代艺术家所没有的机遇和关注度。
纪太年:那是当然,主流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举办各类活动,这是扩大影响的手段之一。我要介绍的第二个手段是:商业手段,就是靠资本运作来推广艺术家,这个手段现在运用比较广泛,但古已有之,比如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为什么称为怪呢?因为他们作品不符合主流,那么扬州八怪是非主流,为什么能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名气,最关键的就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古代画家成名,更多的是依靠官场,在官场谋取一个什么官位,或者投靠一个大官,就可能获得机遇,成名的途径还比较单一,扬州八怪之后呢,艺术家成名就增加了一条,就是资本运作,资本也可以让画家成大名,拥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钱晓征:商业跟艺术很难分开,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属于奢侈品。
纪太年:明代的画家仇英,有一幅手卷叫《子虚上林图》,这个手卷是一个商人给仇英的命题作文,商人的母亲要过七十大寿,就请仇阴为他母亲画一张画。商人大概给了仇英十万大洋,让仇英暂时不要画别的画,专心画好这张画,仇英用几年时间完成了《子虚上林图》,后来这幅画成了中国美术史上很著名的作品。
钱晓征:资本运作的方式,现在运用的更为广泛。
纪太年:第三个手段是:媒体关注。老画家黄养辉曾给徐悲鸿做过十九年的秘书,他说徐悲鸿在四十年代,经常看报纸,他还要别人收集各家信息,如果这个星期报纸上没有出现他徐悲鸿的名字,他会一个星期都郁郁寡欢,哪怕是骂他几句也行,他就是要保持出镜率,保持关注度。
钱晓征:吴冠中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徐悲鸿从法国回国后,画得比较写实,比较像,一般官僚就能看得懂,觉得画得像。他会搞人际关系,跟官员搞得比较好,中国慢慢知道有徐悲鸿,画马,在中国就很厉害。说明徐悲鸿也走官僚的路子。
纪太年:徐悲鸿这个人太复杂了,有关他的争议也很多,当年徐悲鸿就是舆论的中心和焦点人物。他和刘海粟之间的是是非非,和他的学生孙多慈的婚外情,还有他和蒋碧薇和廖静文之间的纠葛,这些是是非非现在看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毕竟这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的话题人物。说的都是画外的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也就是这些画外事。正是这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徐悲鸿备受关注。结果就是如吴冠中所说:“在中国就很厉害。”
钱晓征:当今艺术市场公开的定律是:一个艺术家和他作品的市场价值,一般都是与他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成正比,很多的艺术家们也都是深谙此道。
纪太年:并非是当今。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民国时,已经有画家在媒体上做广告。《良友》画报,是民国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杂志,在《良友》画报上,我就看到广东画家陈树人做的广告,他是岭南画派一个重量级的画家,广告内容就是刊登一些作品,还有评论文章。我们现在办的一些美术类专业性杂志,主要是一些机构,如美协,文联,院校等来主办,民国时,一些杂志就是画家自己主编的,吴湖帆就主编过好几本杂志,贺天健也主编过杂志,这些杂志刊登的内容,就是自我吹捧的文章,吹捧主编的,或者是跟主编有关系的画家,以及他的门徒们。
钱晓征:专业杂志这样做,就失去了它的专业价值,至少是失去了公平性。
纪太年:我们今天只谈论这个现象,不做对错的评判。做杂志,对一些艺术家,目的也就是一种宣传手段。比如吴湖帆主编的杂志,会刊登吴湖帆跟哪些名家接触,参加了哪些名流的宴会。这类杂志还有一个内容,就是用很大的篇幅介绍润格,比方某画家的一个扇面是多少钱,一张条幅是多少钱,一个中堂是多少钱,都会标的很清楚,还会介绍一些弟子,作品是什么价格。
第四个手段是办学。徐悲鸿的影响力跟他一直办学有关,参与办学是艺术家产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颜文樑有苏州美专;林凤眠有西湖艺专即是后来的中国美院;刘海粟有上海美专。
做官或是进入主流机构、商业运作、媒体关注、办学等,是古今艺术家成功的基本途径。
大师是“炒”出来的
歌星,影视明星,都有经纪人,高调运用各种手段推广包装,
甚至作家也开始包装推广。艺术界似乎有点遮遮掩掩。
事实是,历史上很多大师是 “炒”出来的。
钱晓征:炒作,推广,运作,在今天已经无处不在,艺术界也不能幸免。
纪太年:这个问题不必回避。在很多领域,炒作,推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歌星,影视明星,都有经纪人,高调运用各种手段推广包装,甚至作家也开始包装推广,比如: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等概念。艺术界似乎有点遮遮掩掩。所以,我才说自己的幕后身份是艺术推广人。我从不在公开场合这样介绍自己的身份,就是因为,这个身份,在艺术界很尴尬,不被认可,虽然,我已经从事这项工作很多年。事实是,历史上很多大师是被运用各种手段“炒”出来的。
钱晓征:也有一些艺术家是厚积薄发,一举成名吧,比如林散之,在官场上没有担任职务,也没有办学,早年也没有商人运作,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政治因素,日本的书道有人来访,赞他为中国草圣。
纪太年:是的,你别忽略了“中国草圣”这件事,这个事件本身就有很大的新闻性,让林散之名噪一时,受到媒体极大的关注。这个事件之后,有些商人就主动介入进行商业推广了,这个推广,不一定是林散之有意为之。正是这些因素,让林散之深入人心,地位稳固,蒸蒸日上。最近,林散之的价格又在极度飙升。相反,有一些画家,在美展或是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也可以一举成名,但是,没有后续的跟进,慢慢地也就沉寂下去了。这样的例子很多,讲起来都觉得遗憾。
傅抱石也算一个。作为一代宗师傅抱石的成功,跟两件大事件有关。一是在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再就是1960年由他率领江苏画家,进行了两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这是把中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一个里程碑的活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今天看,在美术史上也留下辉煌的一笔。这两件大事,让傅抱石成为中国美术界一线明星。
钱晓征:林凤眠、徐悲鸿、刘海粟,这三位艺术家在当时是三足鼎立,他们的影响力,分别取决于哪些因素?
纪太年:林凤眠经常被人举例,是靠资金运作成功的一个例子。
中国绘画强调骨法用笔,林凤眠的画里几乎是没有,像林风眠这样的创新画家,很容易被历史所忽略,那他怎么就成了中国画大家呢?林凤眠的影响力,资金运作功不可没。解放后,因为政治因素,林凤眠成了一个边缘人物,但是,在一些海外华人圈里,他解放前的那种影响力并没有消退掉,这就给画商的运作留有空间,画商对林凤眠的系统推广,加上林凤眠在办学上的成功,一生当中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就是传播他影响力的最好推手,奠定了林凤眠和徐悲鸿、刘海粟三足鼎力的地位。
关于徐悲鸿,前面讲的比较多了,他很典型,一方面他十分懂得自我炒作,加上他办学,他的绘画理念符合主流思潮,所以他一直是主流的红人,同时他广交朋友,人脉很好。人脉好就是大家都捧你,政府捧,媒体捧,市场捧,朋友们捧,学生们也捧,自然影响就大了。
刘海粟也是一个懂得炒作自己的人,比如,他少年时代就说自己跟马蒂斯、塞尚有交往,马蒂斯、塞尚都认为刘海粟是艺术大师。还有他说周恩来找他谈话,谈到夜里三点钟。
钱晓征:但是,美术界一直有人对刘海粟存有质疑。关于刘海粟是不是康有为的弟子,江青是否给刘海粟做过模特,刘海粟是不是汉奸,周恩来是否调解过徐悲鸿与刘海粟之间的矛盾,甚至周恩来有没有跟刘海粟夜谈,等等。《世纪恩怨》作者荣宏君就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说过,“许多历史全来自刘海粟自己的说法,缺少旁证,而且充满了矛盾和疑点。”
纪太年:当然有人质疑了,还有人骂,说得很难听。但是,毕竟,这些言论留下来了。甚至可以这么说,刘海粟就是在骂声和质疑声中,建立起自己大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年德国的一个文化机构,委托刘海粟编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选,一套十本,结果,刘海粟选编的是:九本都是古人的,第十本就是刘海粟自己的画集。刘海粟把自己和历代的大名家放在一个体系里。大众不知道内幕的话,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刘海粟和历代的大名家是一个水平的。这种做法很能忽悠人的。当他的名气足够大的时候,他就是皇帝的新衣,他成了神话,别人一般是不敢轻易怀疑的。质疑的人会是哪些人呢,是水平相当的人,知道他的履历知道他成长过程的人,还有就是他的朋友,同学,同乡。比如最早质疑刘海粟的,是徐悲鸿那些人,都对他是知根知底的。
2000年他的学生写了一部《沧海》,书中披露了刘海粟大量的隐秘的经历,以及美术界的是非恩怨,几乎颠覆了刘海粟此前的专记。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
纪太年:艺术大师的背后,都有很多有分量的文字。成就刘海粟的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傅雷先生,他为刘海粟写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极大地占领了舆论阵地,把读者全部洗脑,傅雷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艺术推广人,当然他自己也赢得了声誉。写文章,先确立一个概念,不断强化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广而告之。比如,刘海粟就是艺术大师。
钱晓征:类似的还有张大千,画坛有“东张西毕”之说,就是:西有毕加索,东有张大千。很牛的说法。
纪太年:这件事起因于张大千1956年对毕加索的一次拜访,在张大千的传记里这么记载:张大千在
加利福尼亚别墅与毕加索会晤,毕加索对张大千说:“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首先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于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件事太有影响力了,对提升张大千的地位,作用可想而知。
钱晓征:张大千早年就显现出很强的绘画能力。
纪太年:是的,因为绘画能力强,张大千早年就开始做假画,做石涛的假画,甚至骗过他的老师,骗过吴湖帆这些当时一流的鉴定家和收藏家。
和毕加索会晤之后,张大千的身份就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人物。但是,他自己知道,他的画,市场并不是在西方主流社会,主要是在东南亚的华人圈子,在国外,华人数量一直比较庞大。
钱晓征:今年五月,张大千的1968年所作的巨幅绢本泼彩《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你认为,除去艺术作品本身的原因,有哪些外力因素促进张大千即使是到今天,依旧拥有这样的声誉?
纪太年:从艺术品自身的价值看,能够跟他比肩的人当然有,却没有这样的市场地位,为什么?为什么创造这个价格的是张大千,而不是徐悲鸿?不是林凤眠?不是刘海粟?
前几年搞过一个画家排行榜,在
100名现当代艺术家中选13位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嵒都在这个里边。这么多画家当中,绘画上都是有实力的,都是在这个时代给留下来了,那为什么会是张大千的作品过亿了?
我们撇开艺术高低不谈,只谈画外的功夫。第一,知名度,张大千解放之后,一直在海外,在巴西住了一段时间,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台湾,张大千到哪里,新闻就到哪里,一直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其他的艺术家根本不具备他这种国际的影响力。
钱晓征:张大千就一直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纪太年:对,这是决定他艺术市场红火不红火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第二,张大千由于比较早的进行了资本运作,并且有一些机构和团体包括出版人等参与运作,势必为他建立了一个数量可观的收藏家队伍,这些收藏家会通过多种方式抬高他的声望,抬高他张大千也就等于帮助了收藏家们自己,因为自己手上有张大千的作品。从这一点上说,大师就是这样被炒出来的。
本文原载《文化产业》2010年06期“聚焦艺术”栏目
2010年06期《文化产业》封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艺术品电商已达两千家 尚未对准消费需求
作者:宋双&&&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呈风起云涌之势,专注艺术品的电商数量已达2000家左右。尽管“互联网+”以无孔不入、“无所不+”的强势作风,深度入侵各行各业,但在艺术品市场上仍然建树无几。
  原因并不复杂。现有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电商并未重视艺术品消费需求,而是大搞线上拍卖,意向高端市场分一杯羹;但面对几乎“零基础”的中低端顾客,强调投资,强调增值,似乎有些“文不对题”。
  4月23日,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品电商形式——艺术家公盘准备打造一个全新的、信息透明的艺术品流通系统,希望能为初学者“再造一个市场”。
  全球在线交易缓慢增长
  互联网已入侵艺术品市场,并且速度越来越快。
  首先来看全球艺术品在线交易情况。雅昌艺术网消息,据英国保险公司希斯考克斯公布的“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显示,2014年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升至26.4亿美元,较2013年的15.7亿美元,增加近10亿美元。
  消息援引希斯考克斯艺术部负责人观点,其表示与其他品类相比,当代艺术市场的增长速度惊人,这也令藏家、买家趋之若鹜。但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很想知道,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是真实而冷静的,还是冲动、昙花一现的,人们是否觉得如果不跟风投资当代艺术,就会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似的。”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种艺术品交易数据所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毕竟艺术品在线交易仅占552亿美元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中的4.8%,且这种交易的84%都是单笔低于15000美元的藏品。
  这或许让耕耘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商人有些失望。
  也就是说,艺术品在线交易在全球来看,目前只能“撬动”低端市场,对于传统市场来说尚未构成威胁。或者说,愿意通过网络在线交易艺术品的购买者,并不具备高端购买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网络平台上,你很难见到顶级的艺术品。
  我国在线交易以拍卖为主
  中国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的艺术品电商,主要瞄准的仍是投资人群,线上拍卖是主流,倡导保值增值。但就我国艺术品交易额主要靠少数高端艺术品成交拉动来看,在国民整体缺乏艺术品消费习惯的背景下,经营着中低端艺术品,却强烈想要占领市场巨大份额的艺术品电商目前处境并不太妙。
  1999年嘉德在线成立,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的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2005年至2009年,盛世收藏、博宝网、雅昌交艺网等先后上线;2011年淘宝试水艺术品拍卖,标志综合类电商正式涉足艺术品在线交易市场;2012年,艺典中国等新一批平台兴起。而从2013年起,艺术品电商就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用艺术品电商研究专家王槄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品电商成了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截至2014年底,国内在线艺术品交易网站已接近2000家。
  而《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当年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30亿元,但艺术品总交易额为2000亿元,占比仅1.5%。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王槄对此认为,目前“线上拍卖只是复制了线下拍卖的形式,却没有办法复制线下拍卖的体验与氛围,也没有办法复制线下的客户。”
  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艺术品电商平台上交易的艺术品,很少能见到真正大师级的作品或名家精品,大多以消费级别的艺术品为主。而通过电商平台培养出的买家,一旦成为回头客,他们就将走向专业的收藏或投资领域,寻找更顶尖的作品,也就是线下的交易体系,而不是留在电商这个体系里。”
  国际策展人、摩艺文化艺术总监李宓儿也认为,“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还处在调整期,早些年高端拍卖发展过于迅速,而在市场经济下行时期,艺术品的消费意识与市场流通都在清盘。虽然现在艺术品电商很活跃,但是国内电商大多数经营的是中低端艺术品或者艺术类商品。目前的调整可以让艺术品回归它的本质,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逐渐恢复到健康理性的市场。”
  王槄表示,“艺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相比一般商品的物质属性,艺术品更具有一种精神属性。现在的电商大多忽略了艺术品的精神属性,企图靠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介入艺术品平台,缺少了对艺术品受众群体的熏陶和培养。”
  艺术品电商化的利弊
  但无人否认艺术品电商是大势所趋。如果重新定位,重视艺术品基础消费,将消费与投资真正区分,才会迎来蓬勃发展。
  艺术家朱敬一认为,“尽管目前艺术品电商实际成交量都不理想,但从趋势上看,电商肯定是主流,因为省掉了很多程序和麻烦。未来艺术品交易,网上成交肯定是大头。”“线上交易可以接过中低端市场,也就是说小画廊基本会被‘灭掉’,顶级交易还是会在画廊。线下的这一套体系在西方已经200多年,短时间不会被打破。”朱敬一表示,“很多人说艺术品不能线上交易,但我认为不存在问题。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完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利用网帧技术,坐在成都就可以看北京的雕塑,而且是全方位的感受。”
  李宓儿认为,“线上解决了客户和画廊之间选择作品的便捷性。但短处是目前线上作品品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还并不稳定。”
  王槄指出,“目前艺术品电商大多专注于拓展艺术品、艺术家或商家资源,对于新买家的支持力度却少得可怜”。其建议,“艺术品电商应该完善一个体验式的购买过程,我来教你买艺术品,教你欣赏,帮你找圈子,以一个很大的社交模式来建立艺术品生态圈。不要一上来就开始销售,要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各类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建立信任、培育客户;第二步才是成交,以及持续的成交。”
  “再造一个市场”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今年4月底有一个全新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上线,其从“生态圈”概念入手,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品流通系统,即艺术家公盘。
  “传统市场是私盘,而我们是公盘。”总负责人罗嘉元这样解释。
  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艺术家公盘的整套运转模式。单从交易环节来说,艺术家公盘是以艺术家为运营对象、以艺术品实物为交易单位的一家“网站”,顾客根据网站提供的背景信息,在网站买卖艺术品。艺术家有专业经纪人运营,顾客可享受售后服务。
  “艺术家公盘的目标客户群其实很清晰,就是没进过艺术品市场但又想进,却碍于传统市场水很深、不知道怎么进的顾客,我觉得他们在艺术家公盘上都能很快地上手交易。”罗嘉元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与绝大多数艺术品电商的“颠覆性”思维不同,罗嘉元对于传统市场并无颠覆之意,甚至也无改造之意。
  “我认为(传统市场)不应改变,也不应改造。虽然传统市场价钱不清、真假难分、买卖方信息不对称,但存在即合理,这样的特征其实是那个市场上藏家所需要的。所以,我认为传统市场是私盘性质,在小圈子里私密交易,很多信息不公开”,罗嘉元说,“而我们做的是另开一个市场,提供一套新的市场环境、市场机制。在艺术家公盘上,每个艺术家都配有专业机构运营,买卖双方信息对称、公开和规范。你买的艺术品有售后服务,也有保障”。
  那么艺术家公盘“再造一个市场”的底气源自哪里?或是信息的透明度。“当每一张画进入艺术家公盘,其‘档案’就正式开始建立,其眼下和未来的一切,不论成交时间还是价格走势,艺术家公盘都会持续追踪,并在网站上公开。其过往信息尽管碎片化,公盘也会尽力收集。”罗嘉元说。
  艺术家公盘以艺术家为基础。罗嘉元认为,“艺术家不应是营销高手,公盘上有专业的经纪机构为艺术家提供服务和营销推广,艺术家只需安心创作。”罗嘉元预计,2015年内艺术家公盘能与数十位艺术家签约,目前已经签约十位。因此,签约艺术家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与多数艺术品电商类似的是,艺术家公盘仍倡导“投资+收藏”,投资在前。增值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其将致力于“合理体现和提升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打造艺术家应有的价格上升曲线。交易会员的投资收益通过市场价格低估的艺术家的合理价格提升而实现。”
  交易技巧
  如何淘金艺术品:鉴赏力是前提 雕塑或为下一热点
  面对艺术品市场这一极有潜力的消费金矿,人们该如何淘金?
  而在淘金之前,应首先区别两个概念:艺术品消费与艺术品投资,尽管常被混为一谈,但却完全不同。艺术品消费是享受的,随心所欲的。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品投资则非易事。
  要想准确投到具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其中有何交易技巧呢?对于新入者,又该如何提升艺术品鉴赏能力,准确把握未来趋势呢?
  提升艺术鉴赏力
  显然,在艺术品消费或艺术品投资之前,购买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一般来说,要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就必须投入起码的时间。首先,投资者应进行必要的艺术鉴赏培训。其次,随着文化实践的发展和艺术品编码的复杂化,要求欣赏者具备越来越广博的知识背景。
  国际策展人、摩艺文化艺术总监李宓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建议,“日常可以多增加对艺术鉴赏的培训与培养,提升自己的修养、眼光和品味。而好的展览,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可培养自己的见识、眼力。”
  而对于纯粹出于喜好的消费,李宓儿向买家推荐著名收藏家安思远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无意与这件作品朝夕相对,那就千万不要收藏它。”“不论是大师也好,年轻的艺术家也好,只要其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种真挚情感的共鸣,就是一件好的作品。”李宓儿说。
  相比消费,艺术品投资则复杂得多。
  王槄专注于艺术互联网研究,其对于艺术品投资的观点非常明确:“普通人可以专注消费,但是别太寄望于投资艺术品赚钱,应把艺术品升值看作消费的附加值。”
  艺术品交易技巧
  那么,对于普通人,艺术品交易有没有技巧可循?
  成都画廊协会副会长、名堂基金董事长方临熟识的一位投资者的经验或可供普通投资者借鉴。这位客户每年保持10万元左右的艺术品投入,在中低端投资群体中很具有代表性。
  方临总结其经验,“要做艺术投资,首先要与专业艺术机构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其次选准方向,最好从自己感兴趣的、单一的、有个性的品种逐步进入,再慢慢丰富藏品。要知道,决定艺术投资的成败因素绝不止是艺术,还有市场本身的运作,甚至还有机缘巧合以及艺术家个人身份背景的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太多机遇直面艺术家。方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看中的艺术家主要有三个参考依据,“首先,专业的艺术机构长期对某一位或某一群艺术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推广和宣传;其次,不止是一个艺术机构都对某一艺术家做推广和宣传,这样的艺术家可重点关注;其三,当多家艺术机构以及藏家,在反复讨价还价中都难以求得某一位作家创作作品时,这位艺术家值得注意。”
  此外,如果相中一件艺术品,如何判断价格是否合理?
  对此,艺术家朱敬一有一些建议。“艺术品的价格与其价值长期都是不对等的,浮动较大。真正要形成健康稳定、有据可查的价格体系,需要等到整个艺术品市场比较完善之后。大家现在可以做的,是去多个网站寻找艺术家的拍卖记录,进行比价。横比是最重要的,不能是一家机构说了算。买入之前,一定要明白买的这幅作品,在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生涯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而对于价格很高的品种,买入时的宏观经济处于何种趋势,也值得关注。”
  朱敬一表示,“除了比较价格之外,还需要比对特殊性,这是投资增值关键。当然这也要求投资者大量的看,如果能看几百个艺术家的作品,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例如可以分辨这位艺术家与别的艺术家在技巧上有哪些区别,他用了哪些新材料等;而只有当他和其他艺术家有明显区分的前提下,他的作品价格,未来才会有较高的抬升可能性”。
  雕塑市场已有所启动
  可能没有一位投资者不想找到这样的艺术家:其作品价格在短短几年由1万美元上升到10万美元,但这并不容易。
  在李宓儿看来,“现阶段和下一阶段,具备实用性、装饰性的原作艺术品,是未来艺术消费的主流。”
  李宓儿始终认为原作很重要,“可能是来自于街头艺术家,可能是学生作品,但它是一件原作,而非随便在超市买的一件装饰画或者仿制品。”
  这与朱敬一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朱敬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我的感受上来说,目前雕塑应该有蛮大的市场。这里指的是小型雕塑,可以当摆件的那种。中国消费者对于雕塑的需求量正在增加,这样占据空间、具有实体性的艺术品,会比仅挂在墙上的画作更具特殊性,且雕塑本身的行业难度也会更高。除个人需求之外,现在中国很多公园、酒店对于雕塑和装置的消费量也很大。而绘画这一领域,由于从业人数太多,艺术家太多,对购买者来说,选择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成熟的艺术家,有年轻的艺术家,比价难度很大。”
  根据王槄了解的情况,目前雕塑市场已经有所启动,十几万、几十万的雕塑都非常好卖。对比画作的平面性,雕塑的立体感有时会带给消费者更多震撼。
  下一阶段,王槄认为,陶瓷艺术品、红木家具、漆画、雕塑,以及几万元不等的家居化、生活化油画市场都是最具潜力的艺术品细分种类。
  方临也认为,艺术雕塑、装置、影像、特殊材料等作品层出不穷,也引导了人们新的需求。不过,“从收藏意义来说,古典艺术依旧是热点,好作品一定有好价格。”
责任编辑:cnfol001
好消息!还在为选择留学院校而苦恼吗?还在为复杂的移民申请流程而心烦吗?818出国网微信号汇聚最新的出国资讯,提供便捷的移民留学项目查询和免费权威的专家评估,为你的出国之路添能加油!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818出国网”(chuguo818)关注818出国网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ob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