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失业人员属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报告脱贫解困帮扶对象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新时期国企工会帮困扶贫工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材料_经验交流范文_文秘网
您的位置: &
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材料
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材料
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经验材料**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多、困难职工多、下岗职工多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一帮一”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抓好再就业既是扶贫解困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贫困职工脱贫的根本出路。为此,在实施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中,我们既解燃眉之急、又施治本之策,注重从根本上抓帮扶。20xx年以来,我们组织全市152个帮扶单位的17877名干部与166家困难企业的16026名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以促进困难职工再就业为重点的创业帮扶活动。全市涌现出创业小老板1482人,实现再就业10150人,有再就业能力的特困职工脱贫率达37,实现了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解困,为我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保持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定方向,把帮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帮创结合上来第一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及时总结经验,认识到搞好扶贫解困,既要帮一时之需,更要解长远之难。大多数困难职工之所以贫困,主要病根在于生活无门路、就业无出路,只有把“治穷”与“治愚”、“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为此,在开展第二轮“一帮一”工作中,我们就及时地把帮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通过搞好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就业实现扶贫解困上来。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实现重心转移。市委在安排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时明确提出,第二轮城市“一帮一”工作要紧密结合全市民众创业来进行,要把帮助下岗职工着手创业,实现再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一帮一”解困、“一帮一”就业、“一帮一”创业三位一体来开展扶贫解困工作,及时把全市“一帮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创业和再就业上来。二是在运行机制上确保重心转移。我们把创业行动纳入全市“一帮一”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日程,在安排和部署工作时,做到创业行动与“一帮一”活动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在此基础上,还把这项工作列入每年全市的重点专项工作中实施重点推进,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分别参与推进,并建立了督办检查、信息反馈、联合办公、工作奖惩等十项推进制度,从而为创业再就业和“一帮一”工作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在帮扶活动上突出重心转移。为了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的重心转移,我们在开展各种帮扶活动时坚持在送温暖的同时送出路,即在对困难职工一事一帮、一时一帮、一难一帮、一急一帮的同时,大力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资金、送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第二轮“一帮一”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帮扶单位共为帮扶对象送各类创业信息 条、送创业门路 个、送就业岗位 个,送创业资金 万元,使一大批困难职工实现了脱贫致富。在帮扶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及时把帮扶的重点转移到帮助帮扶对象通过创业和就业实现脱贫上来。市人大主任王国学同志为了扶持其帮扶对象郭志刚创业,不仅妥善帮助化解了债务问题,而且为其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帮助他办起小卖店、开起了小饭店,使全家从根本上实现了脱贫。二、重引导,营造帮扶对象自我创业、主动就业的浓厚氛围为了解决帮扶对象普遍存在的创业和再就业的心理障碍,我们采取“四引”的办法,积极引导困难职工走上主动创业、积极就业的轨道上来。一是观念引领。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把转变观念作为促进困难职工脱困的第一位任务放在首位来抓,采取教育、座谈、示范等多种形式引导困难职工从“我要救济”转变到“我要创业”上来。在引导困难职工转变观念上,我们着重引导其破除小事不愿干、苦事不肯干的旧习,确立只要快脱困、能致富就什么都能干的艰苦创业的观念;破除计划经济形成的依赖思想,确立自己的梦自己圆,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自我发展的自立自强观念;破除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认识,树立临时就业、阶段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也是就业的观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使一大批帮扶对象走向自我解困、自我脱贫之路。市工商局干部徐明阳包扶对象刘月兰生活十分困难,但其儿子下岗后只想找好工作,苦、脏、累的工作不肯干,在徐明阳多次深入细心的思想工作下,刘月兰的儿子终于放下架子,走上了蹬三轮车的脱贫之路。二是舆论引导。我们结合“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中如何引导职工创业和再就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思想动员和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了鼓励、引导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开辟《创业再就业行动访谈录》等专栏分别对创业和再就业作了系列报导。全年编发稿件126篇,市“一帮一”办公室制作了全市职工创业再就业行动专题片,广泛进行宣传。通过开展“‘一帮一’创业再就业行动怎么干”大讨论,组织创业再就业明星进行巡回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在全市形成了创业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进一步激发了被帮扶特困职工创业再就业的欲望,有力地推动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
《》由文秘114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阜阳市总工会精准发力帮扶困难职工脱困
】&&【编辑日期:】&&【来源:市总工会】&&【作者:刘晴晴】&&【点击次数:】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召开的《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决定,近期,阜阳总工会采取四项精准帮扶措施。
一、组织入户调查摸清困难职工底数。从今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市总工会明确标准、责任和调查方式,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组织全市工会干部对在册的困难职工全部入户走访一遍,对脱困的困难职工及时注销,对未脱困的困难职工详细登记信息,现已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下一步将分析致困原因,建立困难职工“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真正做到找准帮扶对象,指定针对性帮扶对策。
& & &二、重修帮扶办法,确保做到精准帮扶。为精准帮扶职工,市总工会在总结多年帮扶经验,借鉴兄弟单位的做法的基础上,反复征求基层工会意见,经过多次讨论经上级部门把关重新修整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及资金管理办法》,在帮扶救助项目中,突出强调了救助对象条件是成立工会的职工会员;对救助项目标准进行了分层细化,救助对象内容给更加精确,
三、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小额贴息贷款。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拓宽帮扶信贷便捷渠道,申办小额贴息贷款,筹划开展工会扶持创业项目,鼓励职工自主创业,为有发展远景的小微企业和有创业愿望的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分流职工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援助,增强帮困脱贫的造血再植能力。全市工会计划组织每年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不少于200万元,撬动融资2000~3000万元,帮扶200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分流职工实现就业。
四、开展生活救助,实施送温暖帮扶工程。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情况,对政府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边缘群体和享受政府救助政策后仍有困难的职工家庭加大救助力度,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每年“两节”期间,为15000多名建档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
& & &阜阳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略,努力实现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脱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在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中充分发挥作用,尽快帮助全市困难职工脱贫解困。
中共阜阳市委&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主办&技术支持:当前位置:& & && & && & && & &
困难职工帮扶的做法和成效
困难职工帮扶的做法和成效
  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载体。从最初为特困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到为全部建档困难职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帮扶,我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走过了一条“温暖”而坚实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两中心、四季送、全覆盖、常态化、社会化”的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和工作格局,成为全州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工会组织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职工的品牌工作和形象标志。
  一、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发展历程
  工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必须把关心、解决职工群众的现实困难作为基本职责。从1973年阿坝州总工会成立以来,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就一直没有间断。近40年里,我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历了建立、发展、完善、创新四个阶段:
  建立阶段:主要是指1973年至1991年这段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体制变革大、社会变动多,职工群众生活普遍较为困难。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发动职工互助互济和生产自救,主要采取由各级工会出资和组织职工捐资捐物,对特殊困难职工和受灾职工进行补助;在基层工会推动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开展职工互储互借,解决职工临时困难;组织边远林区职工养猪种菜,解决职工吃菜、吃肉难问题,协助行政建立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满足职工日常生活需要等形式切实为职工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年,全州各级工会组织累计为职工39393人(次)发放困难补助161.26万元;年,全州44个基层工会扶助贫困职工636人,有197人摆脱贫困境况。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有效缓解了职工生活压力,减轻了企业和单位的负担。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帮扶力量分散,帮扶措施单一,救助范围狭窄,制度建设缓慢,有较强的群众性、临时性和救济性。
  发展阶段:主要是指1992年至2001年这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90年代,我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等改革措施深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受市场变化、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下岗、转岗职工逐年增多,部分职工出现生活困难,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工会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1992年,根据上级总工会的部署,我州各级工会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送温暖活动。此后,每年两节期间,各级工会深入到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1994年,根据形势发展和困难职工的需求,开始把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大力开展职工扶贫解困工作,积极推进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协助政府为失业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逐步兴办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组织,帮助把特困难职工纳入“低保”范围,推动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1998年,我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对职工的思想和职业稳定造成强烈冲击,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停产、停业、亏损企业和生活困难职工的数量有所增加,困难程度也相对加深。全州各级工会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与解困工作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对特困职工继续承担起帮扶“第一责任人”职责,送温暖工程的重点从帮扶特困职工向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合法权益延伸,并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由最初开始的两节期间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升级到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常年性送温暖工程;帮扶内容不断发展,并逐步与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帮扶范围由特困职工延伸到困难职工群体,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完善阶段:主要是指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也是职工困难帮扶中心建设阶段。从2002年开始,各级工会结合党政所望、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积极建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形式,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和帮扶。2006年,为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依照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工会为困难职工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多方面帮扶的枢纽和平台。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加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困难职工帮扶由常态化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帮扶对象从职工拓展到农民工,实现了建档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帮扶内容从单纯的生活救助扩展到医疗、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
  创新阶段:主要是指从2007年以来这5年左右的时间,这是我州创造性地整合群团和社会资源,大力推动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的阶段。2007年,全州各级工会按照“党政主导、群团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项目运作”原则,以把惠民帮扶中心打造成党委了解社情民意的中心、政府帮扶困难群众的平台,工会和其他群团部门服务大局、深化帮扶工作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为目标,按照“1+X”(1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X为参与群团组织和部门)的模式,全面推进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目前,全州惠民帮扶中心已在13县建成,形成了惠民帮扶工作“逐级负责、上级支持、上下联动”的多渠道、多层次帮扶体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整合各方帮扶资源,完善帮扶体系和机制,加强工会困难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建设工作;由制度化、规范化向社会化、网络化、立体式发展;并逐步形成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发展,帮扶对象进一步拓展到更多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群众。
  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具体做法
  近40年的工会困难职工帮扶,20年的“送温暖”活动,10年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5年的惠民帮扶中心建设生动勾勒出工会组织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轨迹。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为困难职工帮扶开劈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快车道,在造福职工群众的同时,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其工作流程和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档案
  1996年以前,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主要采取上定标准,下报名单,适当补助,重点帮扶的方式。1996年12月,全总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建立生活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 的通知》后,州、县级总工会和基层工会以困难职工家庭为对象,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划线标准,初步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到2006年全总办公厅《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的下发,州、县困难职工档案建立与管理进入了规范化时期。州、县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下岗失业、重大疾病、子女教育、意外灾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因遭受各类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分别建立了包括职工和家庭基本情况、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技术特长、就业要求、帮扶需求等内容的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综合帮扶。2007年,全州各级工会启用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工作信息化管理。截止2011年底,全州共有7000余名困难职工家庭电子档案。困难职工档案制度的建立,对于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底数,推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普惠困难职工群众,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工会参政议政和党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
  困难职工帮扶是一项长期性民生工程,关系广大困难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机制支撑。根据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特征和帮扶工作中矛盾问题的集中点,相继制定了《阿坝州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工作程序》、《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子女入学救助工作程序》、《职工再就业援助工作程序》、《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程序》等,对帮扶范围和对象、帮扶方式和内容、帮扶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并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确保了帮扶工作廉洁、优质、高效运作。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政府(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就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政府、企业沟通协商、达成共识,为困难职工帮扶争取到了更多资源和手段。
  (三)细化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加快,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困难职工帮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州各级工会组织立足自身职能,着眼职工需求,一边“做大蛋糕”,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政府拨款、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募集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保证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需要;一边“分好蛋糕”,从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入手,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系列活动,实现对困难职工全时段、无缝隙帮扶。设立工会小额无息借款,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帮助,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就业促进行动”,最大限度消除致困因素。积极推动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和女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为职工筑起一道抵御风险的屏障。深入开展“劳模关爱周”和“劳模宣传月活动”,让劳模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组织困难职工、环卫工人、接触职业危害职工体检和女职工“两癌”筛查,从细微处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一线倾听职工心声,在一线解决职工困难,进一步加强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筑牢困难职工帮扶阵地。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简称“两中心”)是工会帮扶工作从暮后走向前台,在对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提供“集成式”帮扶的同时接受社会监督的标志。2003年和2007年,州本级和13县分别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前者由工会管理运作,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方面帮助和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后者集合了工、青、妇和部分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服务项目,面向全体困难群众开展帮扶和服务工作。建设总投入为718.997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91.317万元,工会投入48.2万元,其他部门投入21.86万元。目前,“两中心”成为党政工实施惠民帮扶行动和困难帮扶的重要平台,每年接待困难群众上万人次。
  (五)依法依规管理使用帮扶资金
  帮扶资金凝聚着党和政府、工会会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必须全部、安全、高效地用于困难职工。为此,我们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阿坝州总工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帮扶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安排使用会商决定,实名制兑付,接受同级和上级经审组织和财政、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帮扶对象公开。州总工会在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培训的同时,不定期对下级工会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抽查适量受助困难职工核实,以保证帮扶过程合法合规,帮扶结果真实有效。
  (六)特殊时候彰显工会帮扶职能
  2008年以来,我州自然灾害频发,维稳任务繁重,因灾致困职工人数剧增,因企业发展受影响导致职工工资难以保障的现象时有发生。州总工会及时把这部分职工纳入困难职工档案,积极向上级工会争取资金和州总工会自筹资金,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职工、“8.14”等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部分维稳重点县职工进行帮扶救助、慰问。仅2008年下拨抗震救灾资金1000余万元,帮扶10533名困难职工,支助1009名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帮扶抗洪救灾受灾职工2415名。“5.12”汶川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州总工会领导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相关县和企业,开展慰问、帮扶。
  三、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主要成效
  由于我们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全力推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是在制度上不断规范,成为了工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最初的特困职工帮扶和送温暖活动主要是在重大节日的临时性活动,如今,临时性帮扶活动已经升华为常态化帮扶,并于2010年纳入了党委政府民生工程。送温暖工程、帮扶中心的服务工作,确保了职工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与政务中心、信访中心并列成为直面群众、服务群众、帮扶群众的平台和阵地,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惠民、富民、亲民的形象和作为。工会干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配合,在资源整合上争取主动,在职能发挥上注重创新,使工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惠及困难职工群众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使工会干部得到了有效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人才,为党委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锻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是在内容上不断丰富,成为了工会组织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窗口。帮扶内容由送慰问金、慰问品,发放慰问信等单纯的生活救济和思想抚慰拓展到送医疗、送就业、送教育资助等内容。40年来,各级工会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征,适应职工需求,满怀深情送温暖,带着责任抓帮扶,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铺就了一条充满爱心、充满阳光、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温暖之路。40年的坚守,全州各级工会用爱心温暖民心,用行动帮扶职工,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成为党政重视支持、社会影响广泛的德政工程,成为持续时间最久、职工受益最多的民心工程,成为服务困难职工群众、推动民生改善的前沿窗口。
  三是在主体上不断多元,成为了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工会组织独立运作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到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同建惠民帮失中心,有效地汇集了各类公共帮扶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帮扶力量,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建立了共享帮扶资源的公共空间。通过资源的整合,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融合创新,使原来相对独立的帮扶资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丰富了帮扶内容,创新了帮扶举措,加深了服务意识,形成了帮扶功能全面、运转协调的救助体系,推动了新时期社会管理和创新。
  四是在对象上不断拓展,成为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抓手。帮扶对象从特困职工到建档困难职工、农民工全覆盖,到所有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帮扶主体和对象远远超越了工会和职工的范畴,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帮扶网络,活动影响迅速扩大,帮扶效果日益明显。“送温暖”活动开展20年来,全州工会组织共筹集资金2946.96万元,慰问困难职工108735人次;“金秋助学”开展14年来,资助困难职工子女5431人,金额达542.6万元;设立工会小额借款10年来,滚动发放小额借款资金47.5万元,扶持95名下岗失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至2011年,培训职工10312人次,帮助435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职工住院互助保险参保人数达4034人,赔付7.4万余元,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参保人数13920人,赔付58万元;1998年至2011年累计发放劳模“三金”222.8万余元;2012年组织6987名困难职工和环卫工人、接触职业危害职工参加健康体检,补助体检费209.61万元。
  40年来,全州工会始终履行帮扶困难职工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做细做实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了“四季送”、工会小额借款、维权帮扶热线等一系列帮扶品牌,涌现了一批全国全省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了工会组织真情服务职工群众的良好社会形象,彰显了工会组织的作为。面向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州委“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要求,围绕广大职工群众谋求幸福生活、体面劳动的强烈愿望,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豪迈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的作为,奏响全州工运事业的时代强音,为构建和谐阿坝作出积极贡献。
主  办:中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员会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  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规划维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网络实名:阿坝州政府、中国阿坝州、中国九寨沟&&|&&
中文域名:阿坝州.政务 阿坝州.政务.cn 阿坝州.中国 阿坝州.cn
联系电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