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农产品初加工税收优惠加工企业的电力收费有优惠政策吗?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规划计划,政策法规,贵州 &&时间:&&阅读: 次&&字体大小:
www.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前& 言  为加快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 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37%,增加值年均增长17.27%。200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31.28亿元,增加值176.89亿元。其中,除烟草加工业外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17.04亿元,增加值91.97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12.84%和15.70%;实现利税总额49.0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21.11%。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中增长较快、后发优势突出并极具发展活力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形成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龙头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贵州农产品加工业涌现出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康星油脂(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00户,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有36户。  三、形成一批名特优产品、优质原料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  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名特优产品和优质原料基地。截止2005年,累计有31家企业的21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证书,“陶华碧老干妈”牌系列调味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产品已成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累计建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2个、6.53万公顷;建优质油菜基地36.67万公顷,优质水稻基地37万公顷,辣椒基地6.67万公顷,竹基地4.67万公顷;启动实施了90个优质畜牧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发展了1200多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规模养殖场达5309个,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33.13%,在农民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比2000年增长15.28%;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99个,年成交额2亿元以上的有6个,1000万元以上的有28个。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成为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共8.25万人,人均年收入7000余元。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效益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多年来,我省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新技术推广、劳动力培训等方面资金不足,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二、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是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缺乏,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主要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三、农产品市场建设薄弱  大多数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同时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交易方式陈旧,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不适应市场需要,农民进入市场渠道不畅,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四、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  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资金投入短缺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2005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仅23.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2.29%,无力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担保难、融资难,加之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季节性强,正常周转流动资金量较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难以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第二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整合生产要素,调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种与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优质、特色、名牌和标准化战略,提升企业技术档次和产品质量,提高精深加工的比率和水平,全面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专用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优质化、安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 发展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二、科技进步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保护和发展特色传统工艺,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施品牌战略。  三、重点突出原则。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优势,重点发展骨干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四、开放带动原则。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特别是引进国内外优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省落户,提高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力。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保持我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以辣椒制品为主的调味品加工,以牛、猪肉制品为主的畜禽食品加工,以油菜籽加工和稻谷加工为主的粮油食品加工,以白酒、果酒、茶叶为主的饮料加工,以林(竹)纸、林(竹)板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以及现代中药加工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以龙头企业为骨干,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科工贸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巩固现有市场,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建立多渠道流通方式的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培育一批骨干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专业化生产,合理分工协作、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生产质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能力有新的提高。  到2010年,重点行业建立起一批覆盖面广、起到行业支撑作用的加工龙头企业,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较完善的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0户左右。  全省围绕调味品、畜禽、果蔬、粮油、医药、林浆纸、林板等,规划建设一批基地和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以及与之相联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到2010年,规划建设3户年产值上10亿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户年产值上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组织,使之成为与农户联结、为企业服务、兼顾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新型经济组织。  现代中药加工:到2010年,全省中药工业总产值达158亿元,培育产值超30亿元中药、民族药企业1~2户,超10亿元的2~3户,超1亿元的20~30户。  调味品加工:到2010年,建成优质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万公顷。达到年加工辣椒60万吨生产能力,产值50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畜禽加工:到2010年,配合全省建成53个优质畜产品基地县和180个肉禽基地,大幅度提高畜禽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扶持优势产区建成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肉牛、肉羊、瘦肉型猪、家禽产业带,肉类总产量比“十五”期末年增长31%,优质牛、猪、羊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肉类加工龙头企业达到 10户以上,培育发展产值超亿元龙头加工企业5户。畜禽产品的加工率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牛肉加工业预期年均增长率12%,总产值力争达30亿元。  粮油加工:到2010年,全省专用玉米的加工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马铃薯加工制品预期年均增长率13%,总产值力争突破10亿元,粮食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个。产值上亿元粮食加工企业1个。建成一批技术含量较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强的油菜籽深加工企业。  林产品加工:随着林浆纸和林板一体化工程推进,带动竹、木业的发展,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和产业优势。到2010年,建成产值上亿元的竹(木)综合加工龙头企业2—3户。  果蔬加工:到2010年,果蔬产品加工率提高到10%,规模以上果蔬加工企业10户,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建成年产值超2000万元企业2—3户。  饮料加工:培育一批骨干酿酒龙头企业。整合现有果酒、糯米酒、动植物保健酒加工资源,创建品牌。到2010年,全省茶叶加工业预期年均增长率21.5%,总产值达16.5亿元以上,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到12.5亿元以上。发展一批下连茶农和生产基地,上连市场的龙头企业集团,培育全国知名品牌企业2个以上,扶持一批出口创汇企业,提高茶叶出口量和出口值。  饲料加工:到2010年,全省饲料加工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6户、2000万元以上达到4户、5000万元以上达到3户,上亿元企业增加到2户以上,饲料加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乳品加工: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乳品生产线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培育5户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  特色农产品加工:到2010年,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建设产值上亿元以上加工企业1户、5000万以上2户、2000万以上3户。    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布局  根据我省农产品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今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是现代中药、调味品、畜禽、粮油、果蔬、饮料、乳品、竹木产品、特色产品等。按照产业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提高和发展现有加工业水平,培育扶持一批有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加工企业。   第一节 现代中药加工  发展方向:立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支持现有的制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方式,建立大型医药企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等现代先进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运用,发展高效、速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药、成方制剂。发挥苗药等优秀民族药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优秀民族药和国家级新药。加快天麻、杜仲、太子参、喜树、银杏、头花蓼、观音草、何首乌、淫羊藿、艾纳香、桔梗等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布局:根据全省制药工业发展及中药资源品种优势和产业链,重点建设十大药材生产基地和一批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为制药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原料药材。重点支持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中成药加工支柱企业发展。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合理布局,积极促进药品经营和药品流通企业发展。   第二节& 调味品加工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型调味品、天然调味品、复合调料和方便调味品,积极支持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调味品制造中的应用,提高调味品质量。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调味品生产企业的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重点抓好辣椒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引导辣椒深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取辣红素、高纯度辣椒素晶体和辣椒碱晶体等,为制药、化工、食品工业提供新型原料。在保持独特工艺配方和成熟加工工艺基础上,逐步实现辣椒系列调味品生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姜、葱、蒜、花椒、木姜籽、酸汤原料等具有山区资源特色与民族风味的纯天然调味品,以品牌促进调味品加工业发展,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重点布局:在全省初步建成黔北、黔西北、黔南、黔中、黔东南、黔西南六大辣椒产业带,培植骨干企业。在建成优质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区域内,通过兼并、股份制改造等资产重组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参与辣椒产业化经营,扶持建设上亿元的骨干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三节& 畜禽加工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屠宰生产线,安全、卫生的加工设备,通过排酸、分级、分割,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抓好猪、牛、羊、家禽等肉类制品加工,加快发展重点扶持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肉猪、肉牛加工。大力发展低温肉制品和生物发酵制品,发展低脂、多风味肉食,加快发展小包装制品,把传统风味的生产工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中式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注意开发头、蹄、尾、内脏等制品的深加工及骨、毛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重点布局:肉猪加工以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香猪)为重点;肉牛加工以黔南州、遵义市、安顺市等地为重点;肉羊加工以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等地为重点;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鹅、鸭、鸡、兔等特色畜禽加工。重点对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导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畜禽产品加工业发展。  第四节& 粮油加工  一、粮食加工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精深加工产品。重视加工过程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开发和应用,发展以优质稻为原料的方便米饭、方便米粉等系列方便食品加工业,重点推广小包装食用清洁米,扩大精制米、免淘米的生产能力,开发生产调质大米,加大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膳食纤维及利用稻谷副产品生产活性炭、餐盒等综合开发;推广种植高油、高赖氨酸、糯性和高支链淀粉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突出发展专用性能,主攻玉米胚油开发、玉米高档变性淀粉、淀粉糖、淀粉发酵品的发展,加快玉米方便食品,早餐食品的发展;引导农民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拓展小杂粮加工,增加产品品种和产量,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马铃薯多种方便主副食品等产品。  重点布局:优质稻加工以黔北、黔东、黔南生产基地及相应加工企业为重点;依托黔北、黔南稻谷加工企业建立小型米糠油加工厂,生产米糠毛油和饲用米糠,在黔中建立米糠油精炼厂,生产米糠油和糠油蜡,提供高级调和油和化工原料;黔西南、黔西北地区要在现有面粉加工基础上,拓展小杂粮加工;马铃薯加工以黔西北的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为重点。  二、油菜籽加工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低芥酸精炼食用油、调和油、营养油。通过油菜籽深加工,生产不同规格的高档烹调油、色拉油、保健油制品,提高精炼油在省内外市场知名度。积极采用冷榨生产工艺,提高出油率。解决菜籽饼粕脱毒技术、油脚等综合利用,生产优质低毒饲用蛋白。  重点布局:我省油菜籽加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整合、提升加工能力,在油菜籽主要产地形成油菜籽加工产业群。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适销对路的油料专用品种,调整种植结构,采用“订单”形式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油料生产基地。多种形式整合县、市、区油脂加工厂,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形成油脂加工集团,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品牌延伸作用,推动油菜籽及其副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一定数量的油脂精炼厂,生产优质高烹油、色拉油,满足高端需求。积极引导油脂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生物柴油。  第五节& 林产品加工  一、木材加工  发展方向:整合现有林板加工能力,在对现有竹、木加工企业进行改组、改造的基础上,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的木竹材加工厂,发展竹、木加工和深加工业,以综合利用次小薪材、三剩物为重点,通过重点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适度发展胶合板、刨花板、实木集成材、强化地板,新型板材及深加工产品,壮大人造纤维板龙头企业,扩大利用木材边角废材生产工艺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力争到2010年人造板产量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积极开发利用林木叶、花、果等非木资源,提高林地产出效益。  重点布局:2010年,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发展到80万公顷。以产品品牌和基地为基础,建立水果、干果、茶叶、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并发展相关加工业,构建贵州特色的优质经济林木产业。以现有基地和培育后备资源相结合,发展松香、桉油、香精、香料等为主的林化工产业。  二、竹制品加工  发展方向:以黔北地区20万吨竹浆项目为龙头发展制浆、造纸工业,带动农民建设以竹子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积极扶持赤水市毛竹软化展平技改项目,积极开发竹系列产品,对竹加工老企业进行技改,加大环保治理力度。  重点布局:引进国内外先进制浆造纸技术,整合现有的浆纸加工企业并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加快遵义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竹草藤加工项目扩建和技改以及竹草藤系列产品开发。  三、苗木花卉产业  围绕绿色通道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需要,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促进种苗花卉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力争到2010年,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公顷,建立一批与之相配套的鲜切花包装、保鲜加工企业。  第六节& 果蔬加工  发展方向:搞好果蔬的储藏、保鲜、分级、包装的初加工,努力开发果蔬保鲜技术,提高果蔬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快产地贮藏库和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净菜以适应居民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有机果蔬和绿色蔬菜加工。大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果蔬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粉(汁)、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  重点布局:以大娄山、乌蒙山、苗岭、雷公山、武陵山区等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及各低海拔河谷区冬春季蔬菜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扶持产业带各专业基地内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的加工、保鲜、贮运企业集团。大力扶持区域内正在发展的果蔬加工企业,发掘传统产品,引导果蔬产业的品种结构向自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  第七节& 饮料加工  一、酿酒业  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和维护茅台酒国酒地位,着力培育茅台酒专用优质有机高粱基地。扶持现有酿酒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使酿酒工艺在提高效率、质量、产量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重点扶持酿酒企业产品研发、产品创新,积极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产品。支持酿酒集团整合资源,做到工艺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风味特征统一和市场运作统一。  重点布局:重点支持赤水河谷酿酒工业园区。通过资产重组、引进外资、规范品牌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中小酒类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支持贵阳、安顺等啤酒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功能性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依托国酒茅台的地位和巨大市场效应,推动全省酿酒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形成以云峰酒业、酒中酒、青酒集团等地方酿酒企业为龙头和骨干的产业化生产集群。  二、制茶业  发展方向:重点巩固现有茶叶产业基础,高标准建设和更新茶园,以发展名优绿茶为主,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高无性系茶园的比例,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园进行建设和管护,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依靠科技兴茶,按照有机、绿色食品标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茶叶加工相关技术攻关。通过资产重组,整合贵州茶叶优势,努力打造贵州品牌,扩大贵州茶叶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重点布局:围绕黔北、黔南、黔中、黔东、黔西南、黔西六大茶区,全面普及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建成一批稳定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和出口茶叶生产基地。扶持培育主要产茶区龙头企业,以巩固发展“都匀毛尖”、“湄江翠片”、“羊艾毛峰”等主要名优茶品牌为核心,对现有的小茶叶厂进行改造和重组,扩大生产规模,改进茶叶加工水平,提高质量和档次。  三、软饮料制造业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果蔬汁复合、富硒饮料,加大对核桃乳、猕猴桃、野木瓜、刺梨、红籽等贵州特色果汁饮料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能力。支持知名品牌发展,扶持现有企业开发纯天然、营养、有益健康的饮料新产品。推广“集中生产主剂,分散进行罐装” 的饮料生产模式,促进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大幅度增长。  重点布局:在黔北、黔中重点抓猕猴桃、野木瓜精加工;在黔西北重点抓核桃乳加工;在黔南重点抓刺梨饮料加工。重点发展富含锶、硒、锌等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加工。  第八节& 饲料加工  发展方向:要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加快饲料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提高饲料工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含量。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多生产可为大型养殖场配套使用的饲料产品。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之路,改变小而散的格局,科学地调整饲料工业布局。加速企业优化调整步伐,通过兼并、合并、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多渠道解决饲料原料供求矛盾,大力研究开发适用的无鱼粉、低豆粕日粮饲料配制,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原粮用量的消耗。充分利用我省糠麸、糟渣等资源,继续推广氨化和青贮饲料的使用,重视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加快高效饲料作物育种步伐,培育适合饲料用的高蛋白质玉米、高油高赖氨酸玉米、双低油菜等新品种。不断研究新的饲料加工工艺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利用酿造、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的下脚料等技术,扩大饲料原料来源。  重点布局:重点发展浓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业,逐步提高集约化程度。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引导发展黔北、黔南、黔东南饲料加工示范企业,培植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来黔进行改造重组,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规模。  第九节& 乳品加工  发展方向: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狠抓鲜奶和乳制品质量,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产品。进一步开拓奶源,加快发展规模化良种奶牛源基地,整合散养奶牛奶源,鼓励集中机械化挤奶,完善收奶冷链设施,建立标准化、优质化奶源基地。重点发展液体奶、保鲜奶、无菌奶及各种酸奶饮料,开发牛奶甜制品以及免疫牛奶,功能性奶、花色奶等。  重点布局:配合息烽、花溪、威宁、铜仁、水城、都匀、龙里、兴义8个县(市、区)奶源基地项目,在我省贵阳市及各市(州、地)所在地重点发展液体奶及其延伸制品。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在县、市、区奶源基地重点发展脱水乳制品及其延伸制品,扶持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第十节& 特色农产品加工  发展方向:支持现有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加工工艺,利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扩大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重点布局:黔西南州依托薏仁米、金银花等特色资源优势,全面提高薏仁米、金银花加工和质量水平。毕节地区重点加强织金竹荪,威宁苦荞加工。充分利用印江县、雷山县、务川县、荔波县、赤水市等地薇菜、蕨菜、竹笋等资源,发展山野菜深加工,创建绿色区域产地的知名品牌。突出安顺山药加工,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章&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多渠道筹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培育经营投资主体,激活各项资本的投入,多渠道筹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资金。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要调整支出结构,通过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对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实现税收在8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小于50%,所使用原料60%以上为省内提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业品加工制品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申报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技改贴息项目,省有关部门应优先推荐上报。要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资本经营。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后,要支持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  第二节&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扶持  商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安排上给予积极支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依据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原则上不上浮利率。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要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建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基地农户贷款的发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各地已建立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要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担保。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银、企、农”风险共担机制。  第三节& 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62号)中确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第四节& 建立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督体系  全面实行农产品加工QS生产许可认证,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工作。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监管模式,建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从原料到成品加工的一系列质量监督体系,有效控制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五节& 其他配套措施  鼓励支持国有、集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制、重组。以技术作价入股出资注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允许农产品加工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成果入股金可占注册资本的35%。国土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时,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电力部门要保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电。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学习、理解、运用政策的能力。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展销推优工作。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品牌企业的知名度,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对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切实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省在解决“三农”问题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的大事。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增强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紧迫感,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指导,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和处理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州、地)县(市、区)都应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  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并纳入经济工作的考核目标,建立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研究制定和协调落实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改善服务,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稿源:中国乡镇企业信息网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文章来源:乡镇企业局
········
主办: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服务局
&&承办: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科技信息中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五一路省人民政府机关二院
&&联系电话:1 && 邮编:410000
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武农产品加工配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