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宏观经济学论述题效益是直接宏观经济学论述题还是间接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

> 浅析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浅析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摘要: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对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使对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分析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会展;旅游;城市经济;影响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行业,中国会展旅游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务院[号文件,要求“利用节假日闲暇时间多,喜庆气氛浓,群众购买欲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扩大市场销售……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一、会展、旅游与会展旅游   “会展”,狭义地说是会议和展览的统称。而广义的会展不仅包括会议(Meeting)和展览(Exhibition),还包括奖励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广告、交通等行业,是会议、奖励旅游、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总称(MICE)。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过一年的活动,这些人不会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其根本特点就是旅游者的“异地性”,这与会展及会展旅游极为相似。   “会展旅游”简单的说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国内知名会展专家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项旅游产品[1]。对于会展旅游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这里采用国际上的定义:会展旅游就是MICE,即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和奖励旅游。   二、会展旅游的特点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一些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已经引起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它被认为成为改善旅游业产品结构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一个新的动力。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会展旅游渐显繁荣,充满活力与竞争,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消费档次高。由于会议人员的费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负担,都是因工作带来的旅游,一般不会太计较价格,更重质量,特色、服务等,而且参加会议、展览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职务的人,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要求较高。他们与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费档次高,消费能力强,服务要求高。   2.停留时间长。一些会议、展览,特别是国际性的会议展览,持续时间长,因此会展旅游者停留时间比普通旅游者要长。根据拉斯维加斯会议及展览协会提供的数字,会议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该市停留4.1个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仅为3.7个晚上;据香港贸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9年香港普通观光旅游平均停留3.36个晚上,消费4 778港元,而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者停留5.1个晚上,消费10 060港元[2]。   3.综合效益大。会展业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业,据有关专家测算,利润率一般有20%~25%以上。从国际上来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城市繁荣。美国每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38亿美元。2000年香港举办了60余个展览,240个各类会议,吸引了31万海外参观者,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费1.61万港币(不包括参展费用)。   会展旅游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推进城市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举办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德国政府拨款70亿马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汉诺威成为世界公认的“展览王国”,并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4.创汇能力强。由于国际性会议和展览吸引的海外客商不仅数量大,而且消费档次高,因此与普通旅游者相比能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参展商为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例如即将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达到历史之最,其中有一项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让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国美食。   5.不受季节影响。一般旅游,由于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春秋两季,尤其是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可能会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而放弃一次旅行计划。但是会展旅游,尤其是会议旅游,因为他们是在会展或是会议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不会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因此弥补了旅游业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旅游淡季的营业收入,而且还促进了旅馆业等旅游服务行业的稳健发展。   会展旅游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而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是会展业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展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会展旅游为城市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开发出一个极大的市场。在法国一年举办的700多个国际会议中,巴黎占了400 多个,1998年,巴黎的会展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0 亿法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都;2002 年上半年,在浦东召开的各类会议达407 次,游客达734 万人次,使浦东的旅游收入超过15 亿元[3]。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会展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城市发展会展行业,一般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昆明市99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会展期间,参加者近千万人,均告爆满,出入昆明的飞机票、火车票也售罄。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给云南的旅游、餐饮、娱乐、宾馆、交通、通讯等行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仅前九个月的旅游总收入就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2.45%,旅游外汇收入达2.38亿元,同比增长31.8%[4]。可见会展行业的发展,给会展的举办城市创造了丰厚利润和空前繁荣。   2.会展旅游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会展旅游消费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游方面的消费,而无论是国内数据还是国外数据都已经证明,商务会展游客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支付能力最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注入会展举办城市,很大的增加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各个部门的收入,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迅猛,现已初步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会展经济体系。就上海而言,有40 多个海内外知名国际性会展选择在上海定期举行。上海有四大著名展览场馆,2000 年上海举办了199 场展览会,而APEC 会议更是提升了上海会展业的地位。再看广州,中国最大的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 亿美元,带来的直接收入是60 亿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广州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10 。北京在举办奥运会成功后,发展会展旅游更有优势。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平均拉动系数为1∶9[5]。   3.会展旅游的开展能实现城市产业升级。会展旅游的前提是举办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由此而引发的旅游。举办国际性会议或展览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与之匹配,为了迎合需要,必须建造大型的场馆设施,如为了举办2008奥运会,成功的建成了鸟巢,奥运村等基础设施;为了2010年的世博会,上海在浦东建立世博会展中心。这些设施在举办完展览之后,必定会引来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会展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速技术的传递和流动,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4.会展旅游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会展是最为有效的营销中介。在每个大型会展之前,会展举办方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传,增加其知晓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为参展商做了一个宣传,只要在展览期间好好表现,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接触各个行业或市场的众多客户,让他们发现未曾有过的消费品或消费信息,促成大范围、高效率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供给信息与市场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配置,免去自己花大量成本为自己做宣传。   5.会展旅游的发展能增加社会就业。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0 000 个就业机会,1996 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 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 亿马克的利润及45 亿马克的税收。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得知,每增加1 000 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而在中国,专家预计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相对弱一些,但无论如何,对于人口密集的中国大城市而言,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为增加城市就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另外,会展旅游可以与旅游消费券联系起来。发放旅游消费券也是拉动旅游消费的一种方式。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认为,旅游消费券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88 [6],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就会增加1.88个百分点,因而“乘数效应”明显。所以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展旅游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其整体规划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就旅游行业而言,会展旅游并非大众产品,但确是旅游行业中最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分支;而就旅游产业的功能而言,会展旅游的开展,将最能体现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   [2]赵春霞.会展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7.   [3]魏园园.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环境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4]黄远水.旅游资源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7.   [5]周爱国.会展营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6]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6(发布时间:)贵阳:会展业淡季不淡 首季创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
  往年的一季度都是会展业的淡季,而今年一季度我市会展业却打破&惯例&,实现&淡季不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
  记者昨日从市会展办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85个(场),约50万人次参会参展。其中展览15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观展人数39万人次;各类大、中型会议65场,参会人数近1万人次;各类赛事活动5场,参赛观赛人数达10万人次。
  整体看,一季度我市共举办国字号会展1个、专业大型会展9个,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一些常规知名展会,如医疗博览会、人才博览会等,规模比往年都有所扩大。全市会展业呈现出态势好、规模大、档次高和效果优的特点,目前会展直接经济效益已接近3亿。
  我市会展业招展工作也取得突破。在去年的基础上,我市今年先后成功申办一批档次高、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全国性的展会,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第八届中国品牌节、第十一届中国物流节等都确定落户贵阳。据市会展办统计,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今年从4月到11月的展期均已预定满,备案在册、上规模的会展将不低于45场,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包括30场以上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会展、不低于12场的&国字号&会展,充分凸显了夏季会展名城的名牌效应。
  市会展办公室会展处处长刘飞说,保守估计,按1:7.5的展会经济效益系数计算,今年我市会展经济综合效益有望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刘飞介绍,会展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各类会展企业集聚贵阳,带来一批新的主体展会,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贵阳的会展市场。我市将进一步抓好会展资源、品牌培育、市场开发、宣传推介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工作,构建具有贵阳特色的会展品牌体系,着力打造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两大会展品牌,并办好茶博会、药博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特色展会,助推会展业上规模、增效益。
645543526245024893046350739483677490541674991
12月5日励展中国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奖学金颁奖大会,CNENA在现场为您报道 由中蒙两国文化部共同筹办,CNENA在现场为您报道
1700160111891000961895855767763753
401418389873330415338322632227
473601417194224309339329442288
5928271126154362321427643638303528883008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欢迎来到“wo的书屋”,本屋有上万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商业会展经济功能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商业会展经济区项目定位及
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一、项目简介 5
(一)发展定位 5
(二)项目位置 5
(三)发展目标 6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7
二、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判断 8
(一)国际会展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8
(二)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必备要素和增值要素分析 10
(三)国际会展业发展模式及特点 13
三、建设珠海国际会展经济区的必要性 17
(一)珠三角会展业的概况及珠海会展业面临的困境 17
(二)打造国际会展经济区是珠海市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
1、国际会展经济区的建设符合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19
2、具备持续吸引的消费促进功能,强化产业带动作用 19
3、确保未来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发展以避免低层次重复竞争 20
4、发挥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打造珠江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20
(三)珠海建设国际会展经济区的意义和作用 21
1、是整合珠三角会展资源、推动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建设的需要 21
2、是落实CEPA、实现珠三角联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22
3、是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和联动发展的需要 22
4、是整合珠海市优势资源、带动横琴岛及其周边开发建设的需要 23
5、是提升珠海城市知名度和增强市民荣誉感的需要 24
四、珠海市打造国际会展经济区的可行性及发展模式分析 26
(一)珠海市具有打造国际会展经济区的基础和增值潜力 26
1、有一定的会展基础和多年的运作经验 26
2、具备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 27
3、优美环境等增值因素为会展业带来持续吸引力 27
4、拥有落实CEPA、承接港澳会展业辐射的先天优势 28
(二)珠海市国际会展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判断 29
1、新加坡为珠海打造国际会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联动效应研究 来源:人民网
  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联动效应研究来源:人民网
作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黄彬 日期:日 访问次数:211&&& 摘要:城市品牌是城市发展极为宝贵的要素和资源。 阐述了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间的联系以及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的联动效应,提出了会展经济造就城市品牌的途径,以实现城市品牌和会展经济综合发展的良性循环。Abstract: Urban brand is extremely valuable elements and resour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link between MICE economy and the city brand, as well as its coupling effects. It finally proposes the means by which the MICE economy creates the city brand. Therefore, the integrated urban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rand and MICE economy will be a virtuous circle.关键词: 会展经济; 城市品牌;联动效应Key Word: MICE Economy, City Brand, Coupling Effects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商机,吸引投资,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达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会展产业成为继旅游、房地产之后又一个崛起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会展经济除了直接经济效益外,还成为展现城市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手段,为城市带来潜移默化的变化。1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的概念及定位1.1 会展经济的概念及定位国内学术界对会展经济有众多的界定,综合学术界的众多观点,本文对会展经济的定义表述如下: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会展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朝阳产业,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宾馆餐饮、交通、商业、旅游、广告、印刷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从会展经济的拉动效应看,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和会展服务者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会展所在城市带来大量会展参加者和国际观光客,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公共交通业等带来收益。据西方会展发达国家的数据统计,会展产业的拉动效应为 1:6—1:9。从会展经济的扩散效应看,主要包括商品流动效应、生产要素流动与重新组合配置效应、经济技术示范效应、城市发展环境改善效应四个方面。1.2城市品牌的含义和特征城市品牌,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标识、形象和图案,而且是一个包含城市自身因素、消费者要素与竞争城市品牌要素三个方面的系统。城市品牌是城市消费者对城市独特个性的综合印象和心理感知,由城市名称、标识、符号或图案等要素或要素组合来体现。城市品牌是人们对城市整体的一种感知和识别,是城市特有优势的体现。具有知名品牌效应的城市,能够吸引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在学习时,对其更偏爱、更感兴趣,有效提升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感信赖感、可靠感和安全感。城市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提升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市全面发展的过程。反过来,城市品牌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和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1.3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的关系在国际上,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通常是衡量城市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指标。国际性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能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城市的品牌与竞争力。如杭州每年一届的“西博会”已成为杭州第三产业的“黄金月”。“西博会”不仅提高了杭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还成为“世界了解杭州,杭州走向世界”的大窗口;宁波成功打造了“宁波国际服装节” (通过UFI认证),又相继举办了“住博会”、“文博会”、“家博会”、“塑博会”、“药机展”等行业性展会,为宁波赢得“服装名城”、“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品牌之都”等诸多雅号。既打响了宁波制造的品牌,又为宁波制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平台;一年一度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使得海南博鳌小镇的知名度急剧飙升。那个原本只有一条街道、一万多人口,数年前甚至连胶卷都买不到的偏僻小镇,如今蜚声海内外,联姻达沃斯、戛纳等世界著名城市。论坛促进了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境外游客大幅度增加。随之海南会展业也迅速升温,大型会议增多、会议运作水平迅速提高、房地产价格飞涨……。博鳌亚洲论坛成为会展业联动效应的经典案例。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这座城市要传递给公众的核心价值或理念,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联动的效应就是一座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有效地利用会展活动这一媒介,有战略、有步骤地传递给社会大众接受它的价值与理念。2. 会展经济对城市品牌的联动效应会展经济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对城市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等相关行业都有很强的联动性,国际上专家测算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的联动系数约为1:9 。会展经济对城市品牌 的联动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2.1相关产业带动效应会展业的长足发展能培育新兴产业,如会展旅游业,而且能够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发展。首先是会展场馆的建设就涉及规划、房地产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会展活动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会展参加者往往为外来人口,这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公共交通业等带来发展机遇;而要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会展还需要当地交通、物流、电讯等基础行业的综合配套支持,也就相应地促进了举办城市综合经济的提升。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会展活动还会对其周边地区的各产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2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会展业在调节供需平衡、新产业带动、投资拉动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强大的集聚效应。从第二产业的角度来看,会展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有利于信息交流,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的供给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来看,会展业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聚集了大量的商品、资本和信息,为各种关联产业的高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产业结构顺着劳动密集型一资本密集型一知识技术密集型逐步演进,使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尤其是专业会展活动,往往立足于举办城市的优势产业,这种城市会展与城市优势产业互动发展的循环链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3提高城市服务效应由于会展业涉及旅游、餐饮、广告、交通等几十种服务行业,它要求有完备的展览场所,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信息网络、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等等。各地为了取得会展的主办权,往往会通过市场运作和积极竞争,全面调动基础设施服务、公共管理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形象资源,从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品牌的竞争力,做到会展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双赢格局。1999年,昆明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使得该市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进一步印证了会展活动对城市服务效应提高的作用。2.4城市就业拉动效应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统计,每1000㎡ 展出面积就可以创造出近百个就业机会。又由于会展业的关联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2009年,宁波市共举办各类展活动高达367个,按照行业相关方法估算,2009年宁波市的会展业及相关产业可提供近1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为宁波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就业环境的改善也将为城市品牌的推动带来正面与积极的影响。2.5城市品牌营销效应通过举办各种大规模、高层次的展览会议,尤其是国际性会展活动,对会展举办城市的形象、经济状况、特色产业、科技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旅游资源都可以做一次广泛的宣传,能够提高该城市的国际声誉与地位,而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正是城市加速发展的无形资源。我国大连、宁波、郑州、义乌、东莞等一大批二、三线城市就是充分利用会展活动对城市品牌的营销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会展经济造就城市品牌的途径我国各城市品牌发展角逐中,各地政府对会展经济的重视程度与当地会展产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虽然城市在会展业的发展上,还有其他条件制约,但政策的导向与支持能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3.1政府政策导向与支持在我国发展会展产业,曾有学者呼吁“让市场来说话,让竞争去选择”的观点。但根据近十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与实证研究,政府导向型的会展活动对于城市品牌的发展与推动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活跃在我国会展界的资深专业人士对政府导向、政策支持、加强管理的呼吁非常强烈。在诸多城市的会展法规制定中,看到感受到会展业对各个城市政府创建城市品牌工作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国许多城市在制定新一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优先发展会展产业的政策,加强奖励、扶持与优惠方面的力度,促进当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品牌的建设与营销。3.2城市品牌定位与个性发展根据国内外会展实践,会展经济推动城市品牌的提升,与该城市的品牌定位与个性发展相关联。发展会展经济提高城市品牌与竞争力,须根据城市的整体条件与发展定位,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明确性、连续性的整体规划。会展经济对以下类型城市具有品牌推动的显著效果:一是具有市场优势的城市,即经济发达、金融贸易集中的地区;二是具有旅游优势的城市,即有鲜明地方特色,令世人向往的地区;三是具有产业优势的城市,即某一项产业或某几项产业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因此,会展经济的市场定位需考虑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政策环境、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等评价指标。3.3加强培育会展经济的主体城市发展会展产业,究其实质,还是对“一 带九”经济发展中“一”之会展主承办机构的培育与发展。纵观国内外会展发达城市,无不有着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主办机构“驻扎”,他们肩负着这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展会主办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决定着这个城市的会展环境与发展潜力。大型会展主体的培育是以创建会展主体的特色为最重要的内容。当前在我国会展一线城市的布局基本到位,而会展二线城市的发展格局尚不明朗。通过扶持和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能力,能承办品牌会展项目的大企业,在会展产业链上形成一批能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优势企业;着力培育实力强、管理和服务与国际接轨的会展龙头企业,推动当地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3.4完善会展配套点亮城市品牌一座会展城市,不仅需要有品牌展会,有强势的政府主体,设施完备的场馆,更要有相应的配套环境。如果在会展活动期间忽略了相关配套的完善,就有可能会给城市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另一方面来看,会展经济不仅仅是经济议题,还涉及城市品牌的形象。会展活动的主体不只是主办方,举办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对各项会展活动予以监管。对于有损当地城市品牌形象的会展活动与项目应有积极的处置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会展配套点亮城市品牌。3.5提升会展的国际化程度纵观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化城市。城市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也就意味着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因此城市在制定会展经济发展策略与政策定位时,需尽可能考虑优化城市原有的基础资源,结合城市会展项目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沉淀前期会展管理经验,学习国际会展管理理念,接轨国际会展项目,形成推动城市品牌与会展经济能够良性互动发展的管理模式。政府要按照会展经济发展规律办事,做好会展服务,不设置行政障碍;既不鼓励会展项目全面开花,也不刻意扩张会展项目的量,从而营造国际合作的良好环境。3.6引入与加强竞合机制我国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会展办与会展行业协会的成立。但是,在打造会展城市品牌的进程中,仅靠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规,推出相应的奖励与鼓励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城市会展的主管机构应进一步整合会展企业资源,通过与行业协会、会展推广企业的有机配合,采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等方式积极参与产业链的上游竞争。鼓励民营展览企业加强与国外展览组织的合作,通过融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增强实力,扩大展览规模,提高展览国际化和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会展企业加强联合,对同一项目题材展会采取合并、合作的方式,联合举办会展活动,有效避免过多重复办展办会,不断扩大展览会规模,提升展览会质量。积极引入国际展览公司和知名展会,重点引进欧美、香港等地区包括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 DMC)、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广告策划公司以及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等,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会展服务产业链。4. 结语我国会展经济已初具规模,年均增幅已逾20%。会展经济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会展业甚至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我国会展项目与数量双双雄起,但我国会展业的运营能力和收益率却出现下挫的趋势,我国会展经济占GDP的比重远比德 国、美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小。我国会展业在不同区域和城市发展不平衡……从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联动效应的阐述中可以发现,城市品牌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良性有序发展,即在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和城市居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城市的发展始终与外界的环境、资源、信息等保持和谐一致。会展经济与城市品牌是一种相辅相成、动态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的经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发展会展经济所依托的资源,而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信息生产与流通的方式和载体,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重组,最终实现城市品牌和会展经济综合发展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 李金河.会展经济:一路走好[J].海内与海外,2008,(2) .[2] 万季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与建设我国的展览场馆[N].经济日报.[3] 李代红,廖娅.城市营销的城市品牌策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8).[4] 张皴,张锐.城市品牌论[J].管理学报,2006,(3).[5] 陈柳钦.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J].现代乡镇,2007,(2).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