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盒入手进行产品分析和未来的发展如何撰写一篇科技论文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降解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在降解塑料领域理论研究、材料研究、产品开发与应用、宣传推广以及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今天已见成效:全社会已经普遍接受和认可了降解塑料这一概念,一大批可降解得到应用,部分产品的用量已具有一定规模,多年来的研究基础为今天的降解塑料产品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产品开发周期正在缩短,一系列有关标准为规范降解塑料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降解塑料领域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降解塑料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稍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最近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降解地膜、地膜降解母料、可降解快餐饭盒为龙头全面发展的格局。可以认为,降解塑料已由研究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行业。 ???  1. 降解塑料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1降解塑料的现状  降解塑料可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三大类。  生物降解塑料可分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崩坏型生物降解塑料。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括细菌塑料、合成高分子材料(PVA、聚乳酸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类材料),前两者目前成本较高,后者成本低但性能差。 崩坏型生物降解塑料包括淀粉填充塑料、纤维素填充塑料、矿物填充生物降解塑料及母料添加型生物降解塑料。  (1) 国内外情况  国内外对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上。在产品使用上,国外以淀粉填充塑料、通用塑料与合成可降解塑料共混、淀粉与合成可降解塑料共混为主;国内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快餐饭盒)和淀粉填充母料(主要用于地膜)为主。从产品降解特点看,国外产品既有完全降解型也有崩坏型,以崩坏型较多;国内产品在可降解快餐饭盒方面以完全生物降解为主,在地膜方面以崩坏型为主,其他产品则各种情况都有但用量少的多。   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分合成型光降解塑料和添加型光降解塑料两类,前者在树脂合成时在大分子主链或支链上引入含氧官能团,后者在普通塑料中添加光敏剂或过渡金属络合物。国外在合成型和添加型光降解塑料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相当,技术比较成熟,发展稳定;国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添加型光降解塑料上,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当。   光/生物降解塑料  光/生物降解塑料将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结合起来,目的是提高降解效率和降解的可控性。光/生物降解塑料分两大类,一类是合成型光降解塑料和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共混物,另一类是在普通塑料中添加光/生物降解母料后的共混物。在我国,由于合成型光降解塑料还没有批量生产,所以主要是母料添加型。近年来国内对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呼声较高,开发的各类降解制品以双降解型占多数。  崩坏型降解和完全降解塑料对于降解塑料的崩坏型降解和完全降解,我们将其界定为:塑料废弃物在较短时间内产生降解而丧失其原有形态之后,如需很长时期才能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称为崩坏型降解,如能在较短时间内进一步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称为完全降解。从总体情况看,我国降解塑料制品在品种上崩坏型降解制品较多,但是许多企业不敢承认自己的产品是属于崩坏型降解,原因是舆论影响,几年前国内舆论已经将崩坏型降解塑料基本否定。  1.2 我国降解塑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⑴ 降解时间控制的准确性差;⑵ 产品成本高;⑶ 舆论导向提倡完全降解塑料,否定崩坏型降解塑料;⑷ 舆论误导,出现了以其他材料替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的现象,使降解塑料的发展一度走入误区。  在上述问题中,除降解时间控制问题需待国内外进一步研究逐步解决外,其余问题的核心是降解塑料的概念模糊,所以应该对降解塑料的定义加以澄清,对降解塑料产品给予明确定位。  2. 降解塑料的定位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降解塑料的定义有三个方面:  分子方面:塑料废弃物在较短时间内化学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或分子量显著下降,最终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材料性能方面:塑料废弃物在较短时间内力学性能下降,其原有应用功能基本丧失或完全丧失;  形态方面:塑料废弃物在较短时间内破裂、崩碎、粉化,成为对环境无害或易被环境消纳的物质。  分析上述定义,可以发现,对降解塑料并没有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要求在较短时间内降解使废弃物的原有形态发生显著变化,降解产物对环境无害。  从理论上讲,理想的降解模式应是塑料废弃物在短时间降解至原有形态消失,之后继续进行无害化降解,在较短时间内降解至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但从国内外降解塑料的发展水平看,还远未达到这一水平。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虽可无害化降解,但降解过程受地域、环境、气候影响太大,也不能准确控制降解时间,并且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合成型光降解塑料、普通塑料添加降解的情况,不仅无法准确控制降解时间,对于已经降解的情况,大分子链断裂为中等长度分子链或短分子链后能否进一步降解、降解速度如何、进一步降解过程中降解产物对环境的毒副作用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因此不必要要求降解塑料达到完全降解。  如果要求降解塑料必须达到完全降解,那么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于添加降解助剂的添加型降解塑料必须大量添加降解助剂,这会带来成本问题。另一种情况就是全部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或者合成光降解塑料或者两者共混替代原来的塑料直接成型制品,这类产品近年来国外出现不少,但价格高应用推广困难;国内比较成功的替代实例是快餐饭盒但看来也有一定问题;另外还必须注意到许多塑料制品并不能简单替代,例如EPS材料,近几年国内外出现许多完全生物降解的发泡材料替代品都没能替代EPS,近两年国外出现的EPE、EPP颗粒料也没能替代EPS。  国外在早些年曾经注重发展完全降解型降解塑料,近年来迫于环境压力及成本压力,已经将重点转移到崩坏型降解塑料,以便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我国降解塑料及其制品的降解性应定位在崩坏型降解,同时不排斥完全降解。这样有利于细菌塑料和合成可降解材料摆脱目前成本高不易推广的困境,有利于降解塑料的低成本化,也有利于降解塑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3. 发展多元共混生物降解塑料,加快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  细菌塑料及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我国近年来研究比较深入,这类材料的降解性能较好,但因成本太高难以推广。将一种或多种此类塑料与普通塑料共混,既能基本保持普通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便于推广应用,又有利于通过应用新型合成生物降解材料提高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水平促进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细菌塑料的研究进入良性循环。     4. 发展矿物填充型降解塑料是实 现低成本降解塑料的重要途径  对于大宗产品,实现低成本化是降解塑料能够推广应用的前提,在基本满足材料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矿物填料大比例填充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且工艺操作简单。但是填料在这里对于降解并不起直接作用,必须借助于其它光、生物降解助剂引发和促进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添加型光、生物降解塑料,矿物填料能促进塑料废弃物均匀降解和缩短降解时间;对于聚烯烃生物降解塑料,填充后在成型过程中实施二次拉伸,可在制品表面和内部形成无数微小缝隙,这些缝隙对于促进聚烯烃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毫无疑问,降解塑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降解塑料中的技术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对于降解塑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不正常现象应由塑料行业进行宣传引导逐步解决。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 /news/
本文链接:/news/11/pvc53118.html
免责声明:本文"降解塑料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VC123无关。环球塑化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77 邮箱:
48小时评论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环球塑化网&&服务热线:400-&&交易平台:&&&&
&&塑化网.com&&
ICP经营许可证:&塑料化工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百强&&
流量统计:今日PV[136518] | 昨日PV[573455][转载]曹长远:2014年广东省申论,以“绿色发展”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二、给定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广东要着力推动产业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还是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
  截止2011年,我国煤炭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约占世界的11.5%,居世界第4位;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4.3亿吨,居世界第14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9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分别位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7%
  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15.61亿吨标准猛增到3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能源的20%,2011年,我国消费石油4.7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消费天然气1305亿立方米,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2011年油气消费的增长,相当于当年世界油气新增产量的25%,新增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新增产量的63%,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6.2亿吨标煤,但能源利用率并不高,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美国的4倍、日本的4.4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全国一次能源净进口5.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2.9%
。石油净进口2.6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6.7%
。天然气净进口量为281.8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21.56%
。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接近70%,天然气可能接近40%。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呈现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格局,不仅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有数据表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绝大部分是由能源产生和消费活动造成的,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相当的比重都源于煤炭。全国20多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环境压力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大。
  未来,我国靠高耗能支撑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真正构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能源的永续利用。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布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根据国家战略和广东实际,历时六年编制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具体为:
  ◆优化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的珠三角核心区,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县(市、区),以及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的城区。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粤东部分(即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和北部湾地区湛江部分(即湛江市)以及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的粤西沿海片区、珠三角外围片区和粤北山区点状片区三个区域,共40个县(市、区)。
  ◆生态发展区域——包括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粤北部分11个县(市),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共15个县(市、区),以及分布在重点开发区域胡7个山区县的29个生态镇。
  ◆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依法设立胡各级自然保护区有情各种需要保护的区域,呈点状分布于全省各地。截止目前,全省共有911个禁止开发区域。今后新批准设立胡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及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也将纳入禁止开发区范围。
  另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年)》,广东管理区域将划分为14个区域,以各自胡定位进行开发管理,同时明确了海洋功能分区,包括22表农渔业区、43个港口航运区、46个工业与城镇用海区、3个矿产与能源区、47个旅游休闲娱乐区、59个海洋保护区、16个特殊利用区及22个保留区。
  今年全国“两会”上,雾霾天气牵出胡环保议题备受关注,除引出重拳出击防止污染的思考外,能源消耗方式也引发人们的反思。
  作为佛山的绿色屏障,三水一直通过新能源的应用为佛山乃至全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自2009年引入首家太阳能企业开始,三水已形成一条从晶硅生产到工程安装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并深耕终端应用领域撬动新能源规模化推广。
  去年,三水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产业示范区,预计三年内完成130兆瓦的装机容量,位列全国第六,目前,已建成13.6兆瓦,其中三水最大胡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约800万度,节省电费达80万元。
  “向污染宣战,新能源是把利器。”光伏发电站建设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1.3亿度,25年内能将减少标准煤使用1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5.3万吨、二氧化硫29万吨、氮化物7140吨、粉尘1594吨。
  该负责人表示,光伏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支柱,预计到2100年将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50%以上。目前,三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水在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政府提出打造广佛肇绿芯,一直非常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一家太阳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三水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产业布局,都按照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来做,真正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作为三水区大塘工业园的环保经营方,某企业的环保版图不断扩张,园区运营、污处理之外,近期更是开始瞄准传统能源的高校利用。该企业负责人对环保有着自己的看法:“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以下是化溪县发展循环经济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家造纸厂污染一条河”,这是人们对造纸企业的固有印象。而相对于木浆造纸,传统草浆造纸高污染和高耗水的程度更是令人咋舌。“不要用草类制浆,用商品木浆和废纸制浆”几乎成了森林资源匮乏地区造纸企业的普遍选择。然而,林全纸业却“偏执地”发展秸秆造纸。
  林全纸业的考虑是,我国是农业大国,适合制浆造纸的稻草、棉杆、玉米秸秆的年产丰富,化溪县在此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在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草浆造纸逐步取代木浆造纸才是趋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林全纸业从提高废水处理水平入手,引进、吸收、升级国际领先技术,研发出了新的废水处理技术。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努力,便将污染严重超标的废水治理达标,还提高了废水日处理能力,满足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
  在不断加大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林全纸业还研发了非木纤维“置换蒸煮”制浆新工艺、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和环保型秸秆本色浆制品技术等,在改善纸浆质量使之优于阔叶木浆且大幅降低制浆成本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吨浆、吨纸的水耗、能耗,降低了制浆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负荷。目前,林全纸业的废水排放不但大大优于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即使用更为苛刻的美国、欧盟标准来衡量也已经毫不逊色。
  林全纸业围绕秸秆制浆造纸这一过程,还研发了制浆废液沼气化技术和喷浆造粒生产有机肥技术,真正做到了“一草三用”:采用秸秆等农业非木纤维原料中的纤维素生产纸浆、纸制品,用秸秆中的低糖类物质生产沼气,利用沼气渣生产有机肥料,建立了资源循环链条。他们还收购工业废氨液进行自备电站锅炉的烟气脱硫,生成亚硫酸铵回用制浆过程,实现了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大循环经济”,自身也从“废物资源化”中受益匪浅。
  通过主动创新技术,林氏纸业已经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以造纸业为主的大型集团。
  案例二:
  目前,很多地方的水泥产能都严重过剩,化溪县境内的不少水泥厂也在亏损。随着华荣集团以电力、水泥、啤酒为核心的三家企业在化溪县相继建成、投产,化溪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华荣水泥厂去年反而实现了一个多亿利润。华荣集团总经理崔先生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循环经济下的协同效应。
  水泥厂在两年前投产后,开始使用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和炉渣,每年节约1200万元左右。现在电厂每年从水泥厂采购石灰石粉,水泥厂一年还可以在这里赚300万元。
  啤酒厂使用电厂提供的蒸汽,节约了另建锅炉房、从水库铺设原水管道、建设污水管网等投资2000万元;由于啤酒厂不用单独设立煤场,还节约了至少30亩土地;运行上,也没有了锅炉房煤渣处理、烟尘处理,以及原煤消耗、烟尘排放等。啤酒厂每年产生的80万吨中水,直接供给电厂作为循环水的补充,节约了水资源。
  啤酒厂如果单独处理硅藻土、生活垃圾,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就近拉到水泥厂,进入高温炉窑就轻松消灭了,每年节约的处理费用至少300万元。
  当然,这些不过是众多协同效应中的一小部分。在华容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每年由于协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要以数亿计。
  “没想到能产生如此大的经济效益,没想到3家合作如此和谐,没想到发展如此快速。一家有什么需求,随时告诉对方,比如车辆、餐厅使用等。电厂男员工多,有很多在啤酒厂、水泥厂找到了另一半,这也是一种
“内部协同”。”啤酒厂总经理罗先生说。
  崔先生感慨:“3厂必须配合,协作。没有水泥厂,电厂无法满负荷发电,没有电厂,水泥厂、啤酒厂也不会建在这里。”
  现在,华容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已经形成了内部的小循环和3个协同企业之间的中循环,这还只是工业领域的循环。未来,华容还要将啤酒厂的酒槽等用于养殖、种植,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对接,并且纳入风力发电、燃气等产业,逐步扩大循环产业链。
  “踩着丰富的矿产,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这句话令很多人引以为豪,昭示着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生态资源。
  韶关是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也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最为富集,全市森林覆盖率72.5%。居全省之首。然而2010年以来,韶关市8435%的国土相继被划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韶关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如何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绿色转型?韶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龙头的地位。
  2010年,丹霞山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周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吃上了“旅游饭”。2012年,韶关市接待游客211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5.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2%和20.28%,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韶关市的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位游客在游记中这样描述:“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而过,小河旁风车在夏日凉风中咿咿作响。记得5年前来这里时,这条河流的还全是生活污水,臭气熏天,如今,大大变样了。小河边上,一些外出村民闲置的农舍,已经被开发者租了下来,无论墙头上印着的毛主席头像和语录,还是屋内原有的劳作工具,都完整保留着,供游客参观。穿过农舍,但见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姹紫嫣红,一片清凉,再前行就是一片碧绿的田野,一条绿道从田野中穿过,供人们骑车散步,绿道尽头又是一路好风景。”
  2012年,韶关市又提出了“环丹霞山生态旅游产业园”的总体规划,产业园由“一核两环”组成:“一核”为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环”为124平方公里的遗产地缓冲区,“外环”为305.8平方公里。
  我国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韶关市立足本市发展战略性产业的优势进行了规划,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领域为重点,扶持金属综合回收产业做大做强,将废物处理产业与韶关稀土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开发以中药材为基本原料的现代中药,抗肿瘤药物、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逐步建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名贵药材种植、保健食品等几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先进制造业中的液压油缸、铸锻件、汽车零配件等产业话语权为依托,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军。将韶关建设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配套基地。
G市推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已经运营三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市交委(交通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了一次意见征集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市民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以下是部分发言记录:
  主持人(市交委陈处长):为了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市利用国有资产成立了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模式,由他们具体负责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建设管理、维护和自行车租赁服务。现在这项服务已推出3年,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个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刘阿姨:我现在退休了,就是操持家务,常常要去超市买点日用品,地方离超市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选择骑自行车最适合,不方停,也不用提着大包小包步行回家,省时省力,还锻炼身体确实是绿色出行的首选!
  曾女士:我不喜欢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需要在马路上和机动车抢道,感觉实在是不安全。
  韩先生:我家和单位没有合适的对接租赁点,早上租了车,晚上下班后还得回原租赁店还车。这样一天下来租金也不少,每天上下班,一个月下来都能自己卖辆自行车了。
  李经理(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据我们统计,租车一小时免费期间内还车的占租车人群的90%以上。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是快借快还,免费用车,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挺高的。可车用得多损耗也大,今天车锁坏了,明天显示屏黑了,修修补补是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其他运营成本,政府补贴资金和收上来的那点儿租车钱根本就不够!
  赵先生:我几乎每天都骑公共自行车上班。不过。由于小区边上的租赁点规模较小,锁桩不多,晚上加完班回来,站内的锁桩都停满了,就只能把车骑到其他站点还掉,回家时,就不得不走上很长一段路。再一个,我发现公共自行车普遍存在部件损坏的问题,大部分车辆轮胎不够气,骑起来特别费力,还有的车座不结实,车轮不稳固。早上起晚了点,站点内就剩下几辆坏车了,有时甚至连坏车也没有了。
  吴师傅(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维修工):还有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每个站点都会出现10多辆未锁好的自行车,这能不丢车吗!
  任主管(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公司):在实际运营中,确实出现了许多还车失败的现象,就是车推到桩上但未锁好,下一位市民借车时不用刷卡就能将车取出,这让“顺手牵羊”变得轻而易举。另外,还出现了持卡借车不归还,擅自占用公共自行车的不文明现象。自2011年底开始,截至目前,投入运营的公共自行车,已有200余辆丢失。
  庄女士:租赁站点设在居民小区的门口或者小区内部很重要。现在自行车租赁站都设在了各个地铁、公交站点,而最重要的“起点”——许多居民的家门口却没有站点,这样很不科学。
  “生态消费就是节约用电,用峰谷电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一边填写问卷一边认真地对调查员解释到。这是某市进行的“生态消费现状调查”中的一幕。
  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消费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行为。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该市市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购买生态产品的认同度高达87.6%;在节约用电方面,有52.1%的消费者会选择节能电器,78.3%的消费者有随手关灯的习惯,有60.2%的消费者认为夏天应当适度使用空调;在塑料袋的使用调查中,有接近70%的消费者选择尽量少用塑料袋,有52%的消费者在买菜或到超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在低碳出行方面,有高达81%的消费者表示会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从不同人群情况来看,年长者和已婚者对购买生态产品的认同度显著大于年轻者和未婚者。
  本次调查也发现了消费者对生态消费在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偏差。例如,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健康”和“环保”属性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对“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调查还发现,目前有56.53%的消费者认为生态商品的价格太高。也有消费者指出,现在市场上有些所谓的“生态产品”,仅仅是炒作一种时髦的概念,其产品质量并没有真正体现“生态商品”的价值,“生态”往往成为企业促销的幌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不难认识到,生态消费既是人们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过程,也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
三、作答要求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现状。(本题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字。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
(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三:假如你是G市交委会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6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本题20分)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本题50分)
  要求: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篇幅在800—1000字。
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本题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字。
曹长远解析答案: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一、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速高、利用率低。二、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三、能源消费呈现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格局。四、污染物排放严重,环境压力大。五、高耗能产业体系难以为继。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有哪些。(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曹长远解析答案:
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废物资源化”,研发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可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降低能源消耗。二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扩大循环产业链。通过工业领域的循环以及工业与农业的对接,可以实现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大循环经济”。四是保护环境。通过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可以实现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问题三:假如你是G市交委会工作人员,参加了材料6所说的座谈会。请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提出建议。(本题20分)
要求:所提建议合理、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200字。
曹长远解析答案:
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建议:一、增设非机动车道。倡导绿色出行,保障骑车人的安全。二、科学设置租赁点。在单位和居民小区增设租赁对接点,增加锁桩,方便市民租赁和归还。三、政府加大资金补贴力度。确保服务公司运营、维护成本。四、加强公共自行车管理。管理人员要及时修车、打气;市民还车时要锁好车,减少自行车丢失。五、实行租车实名制。杜绝持卡借车不归还、擅自占用公共自行车的不文明现象。
问题四:请结合全部给定材料,以“绿色发展”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本题50分)
要求: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4.篇幅在800—1000字。
曹长远申论五段论:
(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还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靠牺牲资源环境支撑快速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搭桥)资源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严峻的显示警醒我们,(申)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
(过渡)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议:本文写成策论文,故原因分析不展开)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创新能力不足是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缺乏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是问题的重要原因;第四,缺乏生态消费观念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过渡)因此,要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策1)走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着力推动产业化升级。在这方面,韶关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形成生态文明的产业结构已经是韶关市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韶关市立足本市发展战略规划,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事实证明,推动产业化升级是绿色发展的必有之路。
(策2)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林全纸业从提高废水处理水平入手,引进、吸收、升级国际领先技术,研发出了新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主动创新技术,林氏纸业已经从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成长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以造纸业为主的大型集团。
(策3)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化溪县华容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内部小循环、协同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以及将啤酒厂的酒槽用于养殖、种植,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对接,逐步扩大循环产业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策4)走绿色发展之路,还必须培养生态消费理念。生态消费是一种绿色的消费模式,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只有人们掌握了生态消费的知识,形成了生态消费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改变既有消费模式,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
(合)总之,(呼应论题)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走绿色发展之路。(上升到政策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推动产业化升级,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养生态消费理念,才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注意:原因分析、对策可以任选其中三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篇论文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