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和养老保险区别与工龄长期一个单位工作和多个单位工作有区别吗

换过两次工作,每次工作不到一年,但保险是连续交的,直到进事业单位都没断过,请问这种情况能算工龄吗?_百度知道
换过两次工作,每次工作不到一年,但保险是连续交的,直到进事业单位都没断过,请问这种情况能算工龄吗?
另外,存放档案的人才市场也给转正定级了。谢谢。
提问者采纳
只要档案放在了人才市场上并做有人事代理,算工龄。
可是单位说每份工作都不到一年不算工龄。
人才市场的人事代理就相当于工作,不管你干没干工作。
但最后没有给算,谢谢,原来事业单位也这么不规范。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事业单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天内免登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何对养老保险改革有所抵触
“企事业单位”,曾几何时,这一词汇时常出现在媒体报端。而现如今,事业单位正面临着一场改革风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为事业单位改革指明方向。近日,《人民日报》撰文,披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推进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普遍质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何对养老保险改革有所抵触?改制,他们怕什么?
身份改了——
“许多老职工想回到事业编制里去,但没有成功”
李静(北京某大学出版社中层管理人员):
出版社算是改革的先行者吧,因为我们是经营类的单位,所以转企也是必然的。就我所知的,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改制了。
当然改制并不彻底。从我们这里说,还有极少数员工没有改变事业单位身份,包括我们的顶头大领导,仍然是事业编制。
因为事业单位大多都有一个“上级部门”,我们的上级就是大学。最开始出版社的员工也是大学的职工,是事业编制的。出版社改制后,大学并没有改制。可能是为了平衡改革阻力吧,我们这里原来在学校算处级或以上的干部,还维持事业编制。今后如何处理,还要看改革怎么走。改制的时候,我们这儿有许多老职工想回到学校的事业编制里去,但没有成功。
至于我这种后来者,事业编制从来就没落到过我头上,如何改革反而无所谓。我更盼望改制更加彻底,这样我们就不用看那些不是处长的“处长”的脸色行事了。
刘慧(北京市某图书馆工作人员):
现在我们最关心分类。按规定,没有盈利能力的公益组织还要维持原状,有经营能力的转成企业,有行政性质的要划归行政机构。
最尴尬的单位,就是那种有一定经营能力,又在市场上混不开的。
比如我们图书馆附近有家电影院,原先就是事业单位,在几年前改制的过程中,说要改成企业。可是当年的电影院,早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一进市场就悲剧了。
现在这家电影院的运营很艰难,员工能走的都走了。剩下一些老员工,都是熬着等退休,据说还维持着事业编制。
工资改了——
“研究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到所长的收入”
吴琳(北京某人力资源类服务机构职员):
我们现在是工资改革和分类改革同时进行,不过分类的事儿没有正式公布,听说是公益事业一类。其实从我三年前入职开始,就有消息说要改革,一部分转为行政编,另一部分转成企业,但一直也没什么动静,这次看起来是真要改了。我们当然是希望往行政上靠了,改完之后就能正式成为公务员。
我们单位领导就是行政编(单位里唯一一个)。我知道的很多单位都是行政和事业混编,但因为机遇或者考试的问题,有一部分人进不了行政编。但大家干的是同一摊事儿,所以单位的领导也会尽量让事业编和行政编拿一样的工资。但财政给事业编拨的钱就这么点儿,怎么办呢?很多单位会通过自己其他方面的收入来补差。虽然工资上持平,但其他方面还是不如公务员。比如公积金,我们的缴费基数就只能按照财政拨的工资算,不能算补差工资。
我们工资改革的方案刚敲定,说略有一点涨幅,人事的同事说也就几十块钱的事。我们的工资结构基本也是死的,除非干到副科、正科,在职务津贴上能有个浮动,其他都差不多。我都有快十年工龄了,比刚毕业的小孩儿也就多个百十块钱。
转成企业?那不可能吧!我们这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内容跟行政部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又不盈利,怎么转企业?
王海涛(某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我们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去年开始,个人工资里增加了绩效部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过去不管发多少文章,参加多少学术活动,在工资上基本不会有所反映,主要都是岗位工资。现在有了绩效考核,差距就拉开了。比如像我们这样的研究岗,会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核算成分数,再划入不同的档,每个档有相应的报酬。
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件好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另外,对领导的考核也更严格了,比如一个研究所所长,他所里的业绩怎么样,也要影响到他的收入。这样他也有动力去加强内部管理了,算是权责明晰吧。
前程改了——
“想靠资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老员工知道改制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年轻人知道迟早要改制,只有中年员工希望把自己也“耗”成老员工。
我认为最大的阻碍还不是工资,因为改制后大家工资都有提高。最大的问题是改制砸破了铁饭碗,也砸破了长幼尊卑的老体制。
前一段我们单位搞了一个中层竞聘会,只要是正式员工,都可以报名中层岗位。那竞聘会真是精彩纷呈,很多方案都是竞聘人到开会时才公布。有些编辑平时明明做艺术类,却跑去竞聘儿童书,结果一样讲的头头是道。很多人会后都说很震惊,因为没想到大家都有这么多想法。反过来,那些现在想靠资历混到中层位置的人就坐不住了。混个处级,然后领退休金?想都别想了。
一个大的变化体现在退出机制上。以前在事业单位工作跟公务员差不多,相当于岗位终身制,就算完不成任务、发不出来文章,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后果。因为没有明确的制度,就算想开除谁也找不出理由,往往是到领导那里求情或者闹一场,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不一样,有了具体标准以后,执行就有了依据,退出机制也开始动真格的了。前不久,我们单位就有人因为迟到早退等因素导致考核不合格,结果被开掉了,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
有了考核,过去那些不怎么来单位的人现在也会来了。如果干不好,就算不开除,也有可能从科研岗被调到行政岗。这样一来,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养老改了——
“即便知道制约发展,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
如果并轨那真是很惨,一来我们没有盈利能力,工资本来就不高,如果再没有事业单位原来的养老制度,我们等于两头吃亏,今后还能不能招到人都是问题。
前两天《人民日报》里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先改事业单位的人,不改公务员?我们私下里讨论过,谁都知道“双轨制”不平等,大家之所以抵触,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改革方式,最好是公务员跟我们一起改。
杨健(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做过“编外”,也当过“编内”):
这个行业里绝大多数人都明白,制度早就是制约发展的最大枷锁。
可即便知道,未必就有改革的意愿,因为改革意味着既得利益受损。比如一个副高级职称的员工,人家退休前搞个高级职称,五六千块的退休金拿在手里,凭什么支持改革?等他退休了,下一个副高级的员工,又是同样的想法,自然还要拒绝改革。
我认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击鼓传花”,鼓声停止时,手里拿着花的,就是最大的利益牺牲者。所以大家现在都在不停擂鼓,鼓声很大,没人喊停。
另外,现在有很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它们赚了钱还要上缴,是最希望尽快改革的。
养老金的改革方向已经很明确,会参照企业的方式,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个人也需要开始缴纳,这方面的阻力比较大,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执行。今后对领导的工资也会设立上限,不能高于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不再是上不封顶。这些要想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名为化名。)
改革时间表
全国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至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聘用制度。
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及其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提上日程。
■2009年1月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2009年9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从2010年起,在全国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在现有事业单位类别的划分上,《指导意见》给出明确规定: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主 笔:吴 楠
实习生:宗媛媛
素 描:宋 溪
标签:怕什么 指导意见 人民日报 处长 企事业单位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954条
评论1777条
评论1565条
评论1431条
评论1336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连续工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案例描述]
老王到2006年12月就要到60周岁,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了。辛苦忙碌了一辈子的老王,终于可以安享晚年、过领退休金的日子了。老王想到每天可以在家里养养鱼、种种花,国家还能按月发给自己1000多元的,心里别提多愉快了。但是前几天听楼下邻居小张讲,养老金必须得连续缴纳15年的费后才能领取,老王开始担心了,因为他的“养老保险费”是单位改制后从1996年才开始向经办机构缴纳的,自己当时都50多岁了,到2006年12月退休是不可能缴满15年的,那么自己是不是就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了呢?
老王马上到单位询问退休后养老金的事宜,单位的相关人员马上向老王做出了解释,要老王放心。单位解释了国家的过渡性政策,也叫“老人老办法”,也就是说,老王虽然到退休时都不可能缴费满15年,但是按照国家的“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性政策规定,只要老王符合连续工龄计算的情况,就视为老王已经缴费满15年了,而老王实际参加工作到60岁时正好39年,所以不用担心不能领取养老金。老王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原来国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改革前后的体制衔接问题了,不用担心缴费期限了。
[案例分析]
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全部来源或主要来源的以年为单位的工作时间,工龄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职工为社会贡献多少以及工作熟练程度的一个指标。我国将工龄划分为一般工龄和连续工龄。一般工龄就是指一个职工一生参加工作的全部工作时间;连续工龄是指职工连续参加工作的时间,在过去被称为“本企业工龄”,指职工在一个工、作单位工作的连续时间。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职工的流动已经变得很经常,不会像过去那样,在一个单位一直工作到退休,所以连续工龄的计算也就不再局限于“本企业工龄”的范围了。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定,以下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1)调动工作的劳动者,调动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2)企业派出学习、进修的劳动者,学习、进修的时间应计算为连续工龄;(3)企业停、转产期间,劳动者在这一期间应计算为连续工龄;(4)企业转让、改组或者合并,原有职工仍留在企业工作的,在企业转让、改组或者合并前后的工龄应连续计算;(5)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者,可连续计算为本企业的工龄;(6)转入本企业工作之前,职工从事革命工作的年限以及参军的军龄,均可作为连续工龄计算;(7)实习员工在本企业实习的期间,应作为本企业连续工龄计算。
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并不是连续工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是指单位和职工同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用于衡量职工缴费时间长短,是计发养老金数额的依据之一。劳动者只有在达到一定的缴费年限(15年),并且在退休之后,才能够按月领取自己的养老金。也就是说,连续工龄并不是计算和支付养老金的前提条件,如果职工连续工作,但是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他就不能领取养老金;或者职工的连续工龄时间很长,但是他的缴费年限没有达到一定的期限,也不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但是一个职工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与企业为他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有关,只有职工在用人单位持续工作,用人单位才能持续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中国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时间并不长,有相当一部分老职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不能达到15年,但是对于这部分具有连续工龄的老职工,国家不能撒手不管。因此,国务院的规定已经明确了过渡的做法,在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的1992年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劳动者已经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缴费年限,以保证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公平、合理地取得自己应该获得的养老金。当然,如果不属于连续工龄,缴费时间又不能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肯定会影响养老金的领取的。
责任编辑:席艳
更多关于的资讯
google提供的广告
-----------------
-  [ 京公网安备08号 ]  [ ]  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中国养老金网-北京贝恩克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400-667-5599(免长途费)
问:45岁城镇户口没工作单位没有工龄如何购买城镇居民社
45岁城镇户口没工作单位没有工龄如何购买城镇居民社保
Victon-xia / 发起
话题所属分类: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1个回复)
(8个回复)
(17个回复)
这个可以自行到当地社保部门办理。提供材料:1、身份证 2、用本人18位身份证办理银行借记卡流程:选择缴纳保险基数 ,填写《社会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提交个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签署《存档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协议书》并核对《社会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具体情况您可以拨打以下电话详细咨询;阳江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地址:阳江市创业路光阳街1号 电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好。
话题关键词
猜您感兴趣的产品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待回复)
个人和家庭保险
企业和团体保险
记住登录名
发送验证码
秒后才可重新发送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