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和ios androidd同款软件大小为什么差这么多??

有什么事情是 iOS 设备能做,而 Android 做不到、做不好的?
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113 个回答
Great since day one. I never make technology-buying decisions based on future promises,
rumors, or potential. I let other people be the bleeding-edge extremely
early adopters, and I stick with what I know will work and stay out of
my way. I don’t buy things that are “getting better”, because they
usually don’t. Whatever caused them to be lacking in their current
release will usually prevent them from being great in future releases.
iOS让我第一次产生了购买正版软件的冲动,并且成功了。培养起我对正版软件的认知
没有知乎手机客户端
一个整齐的、每个图标视觉上都差不多大的桌面
种类繁多花样百出且极具创意的手机外壳。
多任务。有人说iOS的多任务是伪多任务。你运行一个App,忽然想用其他App,然后按下了home键。刚才使用的App不见了,你从新进入一个新的App。等到另一个App用完了你又想回到原来的App。双击home键,呼出多任务管理,选择刚才的应用。这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应用在你从新呼出之后开始联网获取数据,比如说微信。你可能就要问,不是已经后台了吗,后台的时候为什么不联网获取数据,非得等到我用的时候才能获取数据吗。于是有些人就说了,iOS完全是伪后台,伪多任务,弱爆了比不上安卓。诚然,安卓的多任务很不错。即便你把一个应用后台了,但是它还能正常运行获取数据,实时更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真正多任务”用在移动端上的坏处是什么?这种多任务是在桌面端使用的,无论是PC还是Mac要是用iOS的多任务的话你会发疯。这种PC式的多任务数据回实时传输到应用,用户体验最好。因为用户不需要等待信息流的更新,信息早在后台已经更新好了。但是到了移动端,最起码这几年是不可靠的。手机或者平板的电池就那么大,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3G,过几年4G在大陆肯定会大面积商用,到时候数据需求肯定会更大。很多人现在都是不关蜂窝网络的数据连接吧?如果要是安卓的话你看电量绝对会消耗的很快的。应用在不断联网获取数据,处理器在不断处理,你还在不停地用着其他的应用。所以你会发现,先行的安卓机大部分都电池的电量都在2000+毫安时,但是iPhone的电池一直在1500左右(好像是吧?)。再说iOS的多任务。iOS有一个东西叫做APNS(还是ANPS具体忘记了,想详细知道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哈)。以QQ为例。你用iPhone登陆你的QQ,这时候腾讯的服务器知道了你登陆时用的客户端版本,开始把你的信息传送给你。当你把QQ后台的时候,如果这时你又好友给你发信息,腾讯的服务器发现你的客户端是被后台了的,于是腾讯的服务器会和苹果的APNS服务器取得联络,告诉苹果你有一条新信息。这时候苹果的APNS服务器会给你的手机发送一条通知,告诉你你有一条新的QQ信息,需要你读取。然后你发现了这条通知,向右滑动了滑块儿,然后激活了QQ的App,此时App自动联网获取新信息,然后腾讯的服务器为你下发新信息,你就收到了你的好友的信息。由于你把QQ后台了之后QQ的App是会被系统kill掉的,所以系统不会处理有关QQ的App的事情。但是系统有一个常驻进程就是有关于APNS的那个东西,它会一直在后台运行,当然你不会感觉到。只要你的数据连接没有关掉,它就会获取数据,然后收到苹果的服务器给它发过来的数据,做出相应的反应,通知你相应的信息。安卓其实也有这个东西,但是没有强制开发者使用。所以我觉得,多任务这一块儿iOS绝对是最好的。因为省了电量,用户体验却没有下降多少。虽然有时候会有延迟但是基本上来说都还可以接受。这个算是一点吧。想到了再补充。安卓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的,但是鉴于我的小三星机子还是经典的2.3版本,我还是用我的iOS吧。
1 硬件上简洁的设计,坚实的手感,精密的加工,平衡的配置。既没有分辨率超高,屏幕超大,但是电池悲剧的脑残货。也没有配置超耀眼,但是做工悲剧的糟心货。不会遇到色彩表现如最绚民族风一般的山寨屏幕,嗯,还是某些“国际大厂”。但是也的确缺少遮着脸打电话的机会。。。2 精心调整过的 UI ,即使是第三方 Apps 界面被拉伸的难看?那是 Android 特有的问题, iOS 的相对布局现在才刚刚出现在 SDK 中。3 界面或者图标不会发虚这也是坑爹的 Android 特有的问题。 iOS 上的 UI 能提供点对点的精确。4 享受最新的视觉和交互设计移动设备上几乎所有的交互创新都源于 iOS 设备:拖拽刷新,左边栏,横向拖拽快捷动作。。。iOS 设备上 4 倍于 Android 设备的赢利,决定了最顶尖的视觉和交互设计师优先为 iOS 工作。5 让你忘记各种扯淡的坑爹概念“SD 卡连接电脑时微信的头像消失????”iOS 的设计者有基本的智商。所以, iOS 设备没有 “SD 卡” 等脑残概念。更不会出现微信图标消失这种脑残事。类似的概念还有“杀后台程序”等等。。。6iOS 独家 Apps大量 Tweetbot ,iA Writer ,Camera+ , Paper 53 级别的神器。7iCloud 带来 iDevices 之间无缝的自动同步。 iDevices 之间的设置简单,不用 exchange 停止支持后又查看帮助文档重新设置。8 三语切换Android 系统脑残的输入法切换证明: Android 的设计师是最多会两门语言的土鳖。如果你使用三种语言输入,那么你会发现 iOS 的方便简直超越 Android 100 个光年。9 更好的第三方 Apps 稳定性避免了大量兼容性测试可以让开发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真正的功能上。 iOS 版本一般会有更好的稳定性。10 优先使用最新的 Apps 除了极少数,移动应用的 iOS 版本总是优先于其他平台开发的。11更统一的图标大小iOS 上图标的大小竟然是一样的!不值得惊讶?那么只好说 Android 连如此基本的事情都保证不了!12更多,更流畅,更合理的动画效果13更多使用合理的色彩,更合理的使用半透明,阴影,高光。。。不会向暴发户一样的使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嗯,说的还是某些“国际大厂”。14明确的知道操作的结果iOS 交互设计从根本上更加清晰。 比如 Home 就是 Home 。而 Android 上按四次 Back ,你对蹦出什么东西真的有把握??罄竹难书。。。
简单补全,为兴趣而写...说明一下,以下功能仅从系统层级及built-in apps进么对比,另外,实际情况是google某些服务在国内会被墙从而导致体验下降。1. iCloud,苹果将通过 iCloud 在线保存用户的备忘录、照片、日历、联系人、应用程序等信息,并与各类 iOS 、OS x设备甚至PC平台互通。iCloud是继 iTunes、App Store 之后,水果公司具有极高战略意义的产品,并且是苹果「硬件 + 软件 + 服务」战略的必然选择。以下是几个比较突出的iCloud应用。照片流,使用iOS所拍摄的照片,将自动同步到你所有的其它的设备上,升到到iOS 6后可轻松共享相应的照片。很方便的功能,曾见过有人因为这功能在掉了台iPhone后立马换新。提醒,按位置提醒(很实用),Android无。日历、通讯录、邮件,Android在这一点上做得也不差,登录google ID后,也能方便进行同步,只是和桌面系统结合差强人意。iCloud连接iOS及Mac,因此基于水果公司硬件平台的一致性,使用体验会好一些。ps.google的部分服务国内被墙 -_-'Find My iPhone,曾经想过,如果水果公司没这功能,会不会让iOS设备的销量提高那么一点点点点 ^_^图12. Facetime,居家办公旅行佳品,只须要一个Apple ID或电话号码就可进行免费的视频聊天,轻松切换前后摄像头,拜这玩意,以前在北京工作时能很便利的和家人进行联系,情感的纽带啊。图23. iMessage,可与任何iOS设备或Mac用户免费发送信息,还可以发送照片、视频、位置信息等,在用户进行短消息发送时,自动识别对方是否是iMessage用户并进行自动切换。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是iPhone用户,每月你的短信费用也会省一笔吧。图34. Siri,能够利用语音来完成一些常用操作,如发送信息、安排日程、拨打电话、进行搜索等 。Siri的出现又是一次交互方式进化的动作,从长远上看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并使长年死水一潭的语音市场被激活(讯飞真心应该感激啊)。开辟了新的任务流模式,将各应用通过语音串联起来,单一应用模式进化为语音任务流模式。Google Now使用下来,感觉与Siri有本质上的不同,还是以搜索为主,语音仅为增加搜索方面的体验。个人感觉以Google的技术实力在Android补强这一块功能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期待Android未来的表现。图45. Game Center,从这个功能上可以看出水果公司的野心,目前仅显示用户的游戏信息、好友列表等,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对比PSN、 Xbox Live、Wii U等,可以看到水果的Game Center还大有文章可为。图56. 各种Store 「App Store、iTunes Store、iBook Store」,Android由于其开放性(或者说是无力监管吧),各种应用商店,渠道山头林立,同时也衍生出应用的质量问题,google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推出了Google Play,当然近期与水果商店相比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追赶。ps. 接上5,谁知道水果以后会不会弄个Game Store呢! ^_^图67. Passbook,登机牌、电影票、购物优惠券、会员卡以及更多票券,现在都通过Passbook进行整合。做得好,又是水果的杀手级应用,Android目前难望其项背啊,唉!图78. Airplay,iOS4.3更新时添加进来的功能,允许iOS设备将视频流或图片通过无线传输同步显示在更大屏幕上。这是个充满想像力的功能,多屏互动,通过Apple TV延伸到客厅,可惜目前水果也没很好的利用起来。图89. Accessibility 「辅助功能」,iOS 能够让视力、听力、学习以及肢体活动方面有障碍的用户也能享用iOS设备。VoiceOver,为失明用户提供的屏幕阅读功能。AssistiveTouch,目前更多是用户用来替代home键(多么脆弱的小按钮啊 -_-')为色盲症患者准备的「White/Black」、弱视者准备的「Zoom」「放大字体」、为听力障碍者准备的「助听器模式」图910. 全景摄影,iOS6新增加的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全景拍摄。图1011. 通话设置,在iOS 6中增加了全新呼叫功能。在拒绝来电时,可以通过文本信息给对方进行反馈,或设置回拨提醒,还有勿扰模式,安排一个勿打扰的时间段,并只接听来自收藏夹或特定联系群组的来电。图1112. 多语言支持&多输入方式,系统层级已经为国际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底下的应用就随便玩吧。也方便像我这种在中文模式下输入阿拉伯文玩的无聊用户。图1213. emoji表情,iOS支持表情符号,可使用各种笑脸符号、动物、和其他形状的符号,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表达一些特定的情绪。Android... 一直被吐槽。打开表情符号面板,设置 & 通用 & 键盘 & 国际键盘,从中选择表情符号。图1314. 迅速滚动至顶部,iOS设备点击屏幕顶部的状态栏,可迅速滚动至屏幕顶部。图1415. 创建网页图标,通过系统Safari浏览网页,用户可以创建网页图标。图1516. 边界反馈效果,不喜欢Android生硬的停顿(4.2后屏幕上的元素会随着改变透视),比较钟意iOS的边界加拉效果,比较自然。其它细节可参考 17. 相对比较省电,不知道这条算不算,Android的widgets和多任务等导致电量消耗较大,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来看,Android的电量......悲剧 -_-'图1618. 设计规范的统一,主要体现在icon样式、应用内布局、控件使用等。19. 动效的应用,在iOS中UI渲染过程具有绝对的优先等级,并且水果公司对硬件强有力的控制,iOS只需要针对特定的硬件进行渲染加速,远比Android要面对一堆不同硬件要来得有力得多,这样导致用户在体验iOS设备时觉得动效很流畅。时间晚了,就到这吧,睡觉去了!PS. 还有一个很重要关于iOS 设备能做,而 Android 做不到 -- 知乎客户端(快上吧,Android的量级很恐怖)
装一个软件不需要找遍各个市场找适合自己机型的版本。
这两个例子好像不太符合题目要求“做不到,做不好”,可能只是安卓方面没人去做。或者……因为ios方面已经早早留了个端口给大家开发,系统支持方面比安卓强大,于是大家都先开发了ios的。我提两个:便携录音,吉他软效果器iphone4接上了tascam的im2麦克风就可以变成一个很实用的录音笔了~tascam同款录音笔要五六百一台,im2只要20美元,当时入手价人民币155。乐队排练时,如果没有好音箱,不想带自己的效果器,iphone可以接irig,jamup,line6 sonic啥的接口,iphone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综合效果器,还带音箱模拟。还有更深层次的音乐制作功能不详述了。ios设备的音频处理速度还成,用作软效果器延迟也不高,底子还可以。iphone/ipad运行采样类app参与演出问题也不大。不知道安卓底子如何~还有:2010年的iphone4晚上拍的视频也挺清楚~感谢陆续点赞的同志_(:з」∠)_
有个笑话是这么讲的:同时给iPhone开发团队和Android 开发团队100W 做投资。后来iPhone开发团队开始赚钱了,Android 开发团队就倒闭了,有人就问为什么倒闭了,他说,我们也不知道,就是有一天再去买Android 手机做测试的时候,突然发现没钱了。
买了不后悔。iOS全系产品除touch&乞丐版设备外都具备这个特性。
知乎目前就还没开发android版本的~哼~
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是本问题的逆问题,可以对比着看一下。问android优点的问题中的多票回答,摆事实讲道理,长篇累牍说了很多实在的东西。而本问题的高票回答基本都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很好,什么什么体验很不错之类的形而上的回答,没有实际的内容,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至少说明了好几个问题哦。
先说两点:1.之前给爸妈弄了个超低端的联想安卓合约机,不到300块,到手开机,出厂自带三四个手机管家类的应用,分别是百度、腾讯和360(大概是,记不清了),卸载不了,必须root才能删。不过移动的售后态度还算不错,投诉之后退掉还算痛快2.帮亲戚京东买了个1800元的三星,然后亲戚三天两头发现提示内存不足,发现手机自带的1.49G存储空间给塞满了,怎么也腾空不了。而且最奇葩的是,系统写死应用只能装在手机里,不能装在拓展内存卡上,这个设置因为安卓系统版本的原因无法更改,也无法通过root解决跑题说一句,锤子小米都没用过,如果这些糟烂流氓设计能解决,那么安卓还是有希望的更新下:
我爸妈现在在用两个升到头的iphone4和一个5c,和一个mini2,已经能非常流畅地刷知乎、看新闻、看小说、看电视剧电影和各种视频,并且出现了轻度网瘾和拍照瘾症状。这些都是安卓没做到的
就谈一点,单就push机制来说下android做不好省电的原因
相信曾经用过iPhone和Android智能机的用户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iPhone在待机状态下的电量消耗明显低于Android智能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iOS和Android系统消息推送机制(后文简称push)上的差异说起。简单来说,iOS的push机制可以理解为,所有需要push的iOS应用通过苹果一个统一的push服务器(APNS,即ApplePushNotificationService),朝运行在iPhone后台的一个服务发送消息,接到这个消息后,iOS再通知系统内相应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网络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iPhone已经通过APNS收到微信通知,甚至都已经在通知中心预读了内容,但打开微信的时候发现消息还没有到,还需要等待微信联网后再从腾讯的服务器获取最新的消息。这个消息和之前在通知中心看到的消息内容相同,却是通过不同的服务器获取到的。
而一贯以自己的app可以挂后台为傲的Android,虽然也有类似APNS的GCM(GoogleCloudMessage),但属于开发者可选项,而并非像iOS那样的统一强制方案,加之Google的服务在中国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每个APP开发者又不会站在系统层面考虑,Google的不强制造成没有人真正对用户的电量负责。每个需要push消息的app全部挂后台保持长连接等待消息推送,还需要时不时唤醒一下系统,以免因为系统待机导致自己的长连接断掉。每个app都以各自频率唤醒系统,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可怜的手机在5分钟之内被数个app频繁唤醒数次,而无法安睡,所以才造成了大量的耗电
简单稳定的系统,审核过的app store。
不需要安装防火墙。
.手上没有新机型,可能过几天弄部 n5 再对照下。良好利用屏幕。一块好的屏幕能带来多少体验的提升?过了入门级别的激光打印机精度(300 dpi)可能很有限,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利用软件来调整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今天看了phoneArena对各大旗舰机型屏幕的评测,屏幕大家看图自有定论,不过注意到 android 机型的文字渲染是近乎失败的,特指字间距(kerning)。下图为正常视距下的观感。放大。Kerning 优秀的标准我并不清楚,不过就我看来,5S的是最不会“令人不安”;1080p的屏幕原来用于精细显示 kerning 失败后的文字么。One 的只是少数字母略显拥挤,S4已经…放大。Kerning 优秀的标准我并不清楚,不过就我看来,5S的是最不会“令人不安”;1080p的屏幕原来用于精细显示 kerning 失败后的文字么。One 的只是少数字母略显拥挤,S4已经…5S zoom-in5S zoom-inone zoom-inone zoom-inG2 zoom-in 对比5S,found 这个词的显示效果甚至更有趣S4 zoom-in 真是令人不安S4 zoom-in 真是令人不安其中涉及到了几个变量,1. 屏幕像素密度对 kerning 的影响 (任意两个机型,我想这一点是微乎其微的)2. 屏幕像素排列方式对 kerning 的影响 (虽然对三星很不满意,不过根本原因会是这个吗)3. 不同字体对 kerning 的影响 (Helvetica 对 Roboto?)或许下周有了新设备会重新对照吧。结语大概是“Google 是一家不那么懂设计的公司” 或者 “三星是一家没有品味的公司”吧,Whatever.出处 .
在2013年,仍然差距巨大的软件水准。众多iOS独有的高水准软件。同一款收费软件,巨大的差距。毕竟对于基本上不付钱的用户们糊弄一下就好,创意和精力自然要奉献给越来越习惯正版的iOS用户群。卖服务的免费软件居然也有巨大的差距,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比如Weico、一些国内服务的客户端等。一种不浮躁的、把设备专心用来创意和生产力的心态。可能这是我个人的现象,总之我同时持有Galaxy Nexus和iPhone4干的事是完全不同的:用Nexus喜欢刷刷AOKP什么的,拍个照发现没法看,好用的摄影软件也跟iOS没法比;用早它一年半的iPhone4摄影,效果相当不错,搭配出色的Hipstamatic之类的收费软件。总结:由于现在硬件都十分强力,差距主要来自于软件。而iOS的软件水准高出太多,设备的主要功能也基本上由软件提供,所以太多iOS能做、Android不能做的了。估计大部分Android用户看到这条总结会觉得刺耳,但原因很简单:还是那条比喻:如果你做工艺品,一个人开始花钱买你的东西,另一个人轻易的偷走你的东西,你会把精力和创意给谁呢?哪怕偷东西的有十个人。为什么 Android 应用的平均质量相对比 iOS 的差?
虽然目前安卓的应用下载量已经超过IOS平台,但是应用的平均质量却是不及IOS平台,为什们好的开发者依然留在IOS平台?为什么好的应用总是先出现再IOS平台上?
按投票排序
Android的应用比iOS平台的质量要差,这个问题其实理解起来可以有很多个角度。不过我想楼主的问题应该是Android平台上应用的整体水平或者说平均水平要比iOS平台上应用的水平差。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导致这个结果应该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Android Market的审核机制相对于APP Store的审核机制来讲那就等于零,开发者只需要有一个Google Checkout账号,便可以直接在Android Market上发布自己的应用,至于你的应用具体内容和质量,Google根本不会过问,也不论你的应用是一启动便崩溃退出还是启动之后就进入死循环。而这个在APP Store这边根本是不可能出现的,你给自己的应用名字后面加一个beta的字样,可能都会被审查员以“你的应用还处于测试版本”类似的缘由给你退回来,更别说你的应用会出现崩溃的问题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讲,Android Market像是一个大的菜市场,你只要交了地税就可以进去卖菜了,而APP Sotre就是一个大型超市,而且超市还有自己的品牌,他通过租售货架给你来获取收入分成,但是前提是你的产品要能通过他们的质量检验。Android Market建立的时间更为短暂,Google是在应对APP Store的冲击下推出的产品,从Android Market的建立和运营都没有Apple在APP Store上做的准备那么充分,更何况Apple一直都有着销售自身产品的历史,而Google在销售上可能还显稚嫩,对于如何经营一个市场,我想Google一个是准备不足,另一个就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储备。从开发者水平上来分析一下,我们知道Apple的产品在05年前后还属于一个较为高端的产品,国内众多的苦逼程序员接触到Mac系列产品的可能性其实还是蛮低的,通常能接触到这些产品的人大多是工作了两到三年的一些开发者,这些人的开发经验比较丰富。而Android天生支持Java的语法,初次学习的成本很低,很多开发者乃至学生都能进入到这一个团体中来,而这一团体的开发人员水平相对较低。从开发人员开发能力经验上来对比,实际上iOS开发者的平均水平是高于Android开发者的。iOS开发有官方的一些设计准则,而Android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没有,这最直接的结果就是iOS平台应用的体验比较统一,而Android相对来说比较混乱。Android是从一个开源的小团队成长起来的,前期设计人员介入的较少,对于产品交互和人机界面的控制显然没有iOS平台那么专注。也就是说开发者使用系统默认的UI进行开发,iOS都会比Android优秀,目前Android的改变已经很明显了,相信在4.0之后会不断持续改进吧。iOS平台的盈利能力比Android要好,开发者愿意在iOS平台版本上花时间是很正常的,而Android版本更多的都是公司级别产品需要平台布局的产物,个人开发者可能根本都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适配Android的各种机型和分辨率,以及Android的各种广告平台。 其实,说句题外话,如果我是个人开发者,我也会选择iOS,不过我不会放弃Android,未来是属于Android的。
盈利能力最主要的问题。
安卓market更开放,或者说自由,市场种类繁多,要求不一,什么样的APP都可以进入,还有web端的下载站,由于开源容易导致产品收费是个很大的问题,破解太多。
而苹果的APP STORE审核上架过程更严格,game center+itunes+信用卡形成了良好的天然环境,(不过国内因为黑卡,坏账很多)质量优良的APP更容易产生不错收入。
至于楼上所说门槛,也是一方面,毕竟往往投入决定回报。不过由于安卓派系丛生,屏幕分辨率,机器配置不统一导致开发商要考虑APP的各种兼容,工作量反而更大,导致不太受青睐。
1.安卓屏幕分辨率差异太大
2.硬件质素参差不齐
3.开发语言效率不高
同为Android开发的路过,最近还要介入iOS的开发,可能要累死了。其实制约Android发展和工作效率还有几个原因,是在工作之中的体会,希望有帮助:1、Android上无论App还是游戏,盈利模式并不像iOS平台那么清晰简单有效。
iOS的App怎么赚钱?直接卖~国内好多用户不付费,国外有愿意掏钱的也行啊
Android怎么赚钱?直接卖?估计没人用,你做得再好也会被抄,混淆再细也可能被逆向分析。并且还有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直接抄袭产品设计。
Android上App不能直接卖,那就得用点儿别的套路,内置广告平台SDK?AdMob之流填充率太低,不赚钱。国内平台填充率高,但比较影响用户体验,有些做效果广告的,大多用积分墙,可是那一套的用户质量又不行,收益也不算理想。Android到底怎么赚钱?不是不能赚,而是盈利模式的差距造成了收益的差距。公司利润不够理想,连个像样的产品队伍都没,怎么能做出好产品。哎~2、Google给了Android开发者太多的自由。这在一方面催生了大量应用游戏以及吸引足够多的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当然,也吸引了不少硬件厂商的支持。但却带来了如下几个不那么美好的副作用:
(1)开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应用质量良莠不齐
(2)不像iOS那样有详细的UI规范,牵涉了太多开发人员的精力
(3)硬件部分,屏幕适配,某些诡异Bug,深度定制系统上一些功能的缺失和不兼容。3、Java语言。由于大量的Java从业者,导致现在Android开发大军中有很多前Java程序员转行过来。语言让他们上手容易,但是也会有一些弊病。并且,这样的机会还使本来很多主要做J2ME的公司都活过来了。现在Android上依然充斥着不少J2ME移植过来的低劣作品。4、为人诟病的审核和国内过多过杂,定位不明确的第三方Market。5、Google的一些问题。Android自带的浏览器说实话性能并不优秀,Google不是没有优秀的浏览器开发团队,并且Chrome也发了供Android 4.0以上使用的版本。可是,Chrome团队和Android是相互独立的。呃~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6、Android本身和Kernel本身的一些不完善和瑕疵。
我看法是1.手机硬件不一
2.屏幕大小不一 3.门槛低监管不严
。这个开发时间成本高于ios造成这样的结果。。
根据实际的开发来点具体的吧:1、我们在iOS上做的App,体积大概有20MB,可以做得非常精美,不用care那么一点点体积,也没有用户或者别的人诟病体积问题;同样的应用在Android上,做到5MB就已经有很多人叫唤了,体积太大……2、动画效果,iOS上也许几分钟、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出非常流畅的动画,Android上呢?动画是可以搞,但想要流畅……那往往是一个难度比较高的事情;3、和一些C++代码库的集成,iOS非常方便,直接编译出.a往工程中一link就可以了,Android的,对不起,得通过JNI封装,效率是非常之低,也很不方便调试;4、模拟器的效率,Xcode自带的就不用说了,跑的比真机快多了,Android的模拟器呢……慢得那叫一个惨;其他的就不一一例举了,Android的前景我是相当的不看好啊。
1、IOS平台的盈利能力更强,如果选择,开发者肯定选择投入更多资源在可能盈利的地方;
2、IOS本身的用户体验非常棒,也给应用指定了一整套好的指导体系,或者说要求,开发者必须花心思去做到尽量好;
3、android本身基于java的开发体系,效率上就已经差了一大截;
4、android也有好的应用,只不过更容易被淹没;因为发布渠道很混乱;
再好质量的优秀应用扔进茫茫垃圾应用的大海里,想找到也不容易吧。
没有开发者喜欢做一个需要兼容各种各样东西的一款产品
这就可以回答LZ最后那个问题,因为时间成本。
时间就是金钱,伙计
Android Market上如此之多的应用,怎么能说质量比iOS的差呢?当中不乏很多优秀的。
这其中我认为,“橱柜”的优秀与否严重影响了Android
Market给予用户的感觉。
iOS App Store中的应用,你可以从、iTunes、iOS App Store中多种渠道看到官方制作精美的应用推荐。而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造成我们无法得知哪一个应用是公认的优秀。
这就好比种地,肥沃的土地总比贫瘠的土地能种出更好的庄稼;另一方面,精心培育土地的农民伯伯也决定了用心培育的玉米和土豆,足够好吃。
的回答已经很完善。我想 high level 来谈几句。本质这就是 "开放" 与 "封闭" 的问题。这就是乔老爷子要把控整个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才可以确保追求到极致的产品体验的原因。从这点上看,Android 永远做不到 iOS 的用户体验。 好的体验是 “控制” 出来的。或者说“封闭”吧。但好的体验是相对高端的东西,对于大众的老百姓与开发商来说,开放、成本低才是王道。所以,我也赞成: Android 会无处不在。
以后你身边的大多数设备上都将会有 Android 的身影,并且会有各种你之前前所未闻的设备出来,里边的 OS 都是 Android。
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同样的一个产品,在ios和andriod上都会有几乎完全不同的操作体验。
ios就是一次流畅、华丽、典雅的旅程。
andriod就是一次繁琐、庸俗、烦躁的体验。
很多种原因造成这种结果,一是ios本身的特性,apple更注重用户的操作体验流畅性,而andriod更注重任务处理速度,这就是为什么andriod机一直在攀比配置,而高配机依然比不过iphone的体验。
也可以说iphone更了解用户的体验感受是什么,而andriod就纯粹成了硬件攀比去告诉用户你该要什么。
1.模拟机做不出好产品。
2.不要忽视审核的作用。
Android手机屏幕分率,硬件参差不齐,开发时要考虑各种配置的兼容,难度大。
简单的来说吧:其实论平均应用质量,不同系统产出的都差不多。问题是:低质量的 iOS 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就被 AppStore 审核给拒收了。而 Google 崇尚自由,几乎所有应用都能进 Android Market。所以两者的质量差异是人为造成。审核本身有好处有坏处。这个大家都懂的。至于为什么应用先出现在 iOS,后出现在 android。这个道理更简单的,各行各业都是如此,Canon/Nikon 每出一种新系列的单反,都是先推旗舰产品,然后才推普及产品。iPhone 的价格都是 4k-8k RMB 的水平,Android 手机的价格都是 1k-4k RMB 的水平,你先面向哪个市场显而易见。当然是先面向有钱人的市场,钱多人傻速来啊。。。赚够钱了再把它推向大众。
看不见的地方来说,java本身就比objective c效率差,执行环境。 夸张点说程序员的水平也是c出身的比java出身的牛一点吧。哈 google不审核应用,放水太多。国内更是山寨市场遍地开花,地摊市场卖地摊货 低端的android手机太多,也造成应用再好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我觉得google应该给低端android手机搞一个专门版本,另外起个名字,以免坏了android的名声 看得见的地方,这是用户最直观的感受。UI方面的美观度,流畅度,统一性android差距很明显 触摸屏的灵敏度 审核和测试不过关,装不上、跑不动、卡死、闪退问题多
用户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门槛低造成了质量低,ios开发需要苹果设备的
Android很难统一硬件标准,因此不停的调试各种手机ui兼容性,故浪费了太多的经历。苹果总共只有几款手机加上ipad也没有几款,因此肯定很容易统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s判断ios androi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