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了 实际出口同比10年仍...

管涛:今年人民币升值拖累了出口吗?
作者:管涛
  走向清洁浮动是大势所趋,企业应该逐渐培养和提高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专注主业,管理好货币敞口风险,不要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
  政府在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退出常态干预的同时,应该加快外汇市场培育,增加交易主体、放宽交易限制、丰富交易产品,给予国内企业正确的激励和约束,支持引导企业更为便利和高效地管理汇率风险。
  今年以来,汇率止跌回升,尤其是6月份以后加速升值,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拖累。然而,基于可获得的数据和事实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出口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国际竞争力的冲击,而是财务管理能力的挑战。
  一、今年人民币双边汇率走强但多边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理论上讲,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是人民币兑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多边汇率(又称篮子货币、汇率指数或有效汇率)。例如,尽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通(00536)常以美元计价结算,但真正影响中国企业与东南亚国家贸易的依然是通过美元折算过去的人民币兑东南亚货币的汇率。
  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和境内交易价分别升值4.5%和4.6%。其中,大部分升值是发生在5月底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后:前5个月,和交易价分别升了1.1%和1.9%;6-9月份,分别升了3.4%和2.6%。截至9月8日,较年初最多升值7%左右,9月11日以后快速回落。当然,人民币升值不一定是“逆周期因子”每日操作的结果,较大可能是市场根据政策信号做出的预期调整所致。
  今年前9个月,中国中心公布的CFETS、BIS(国际清算银行)和SDR(特别提款权)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贬值0.5%、1.0%和0.6%。其中,前5个月,分别下跌2.6%、3.0%和1.9%;6-9月份,分别升值2.1%、2.1%和1.2%。
  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主要是因为今年国际市场上(USDX)大幅回调,最大跌幅11%,前9个月累计跌幅为9.1%。所以,今年兑美元升值的不仅仅是人民币,还有其他很多货币。尤其是占美元指数57.6%权重的,今年前三季度兑美元升值12.9%,这拖低了美元。而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中隐含着“美元弱、人民币强”的逻辑,因此,在境内外汇依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没有破七,反而震荡走高。
  二、历史上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口影响不大
  在2015年以前,人民币双边及多边汇率总体是升值的。2005年初到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27.5%,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50.1%和59.2%。期间,中国出口额逐渐跃居世界第一。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中国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8.8%稳步升至2015年的15.0%。恰恰是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6%以上,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均贬值近6%,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反而降至14.2%。
  事实上,大多数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对外需敏感而对汇率不敏感,即形势好、外需强劲时,中国出口好,而中国出口不好时,通常是国际经济形势差、外需疲软的时候。此外,短期看,汇率对于出口的影响还存在所谓J曲线效应,即从汇率升值到企业减少出口,中间还有时间差。
  三、当前相关数据尚不能给出升值影响出口的一致性信号
  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加速升值,一些出口数据有所恶化。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长7.5%,较上半年增速回落了0.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10.7%,较上半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再如,前8个月,海关总署统计的出口数量指数均值为108.1,较上半年回落了0.8%;世贸组织统计的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为13.7%,较2016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更多数据和事实显示,至今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有限。
  首先,虽然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低于2016年,但较今年上半年依然高出4.7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如果中国出口竞争力受到汇率升值的影响,也是前期人民币长期升值造成的趋势性影响,与短期相关性较低;另一方面说明,三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速回落是在全球贸易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发生的,其实当季中国出口的表现应该好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再一方面,不排除今年全年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反超上年,因为2016年全年较当年上半年就高出6.1个百分点。果真如此,则进一步证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对汇率的敏感度低,而与世界经济走势的敏感度高。今年是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世界经济增长提速。
  其次,从贸易方式看,今年前9个月,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54.6%,比上半年占比上升了0.2个百分点;相反,一般贸易进口额占比59.1%,较上半年回落了0.8个百分点。理论上,一般贸易方式下的进出口乃是全收全支,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再次,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三季度平均值为50.87,略低于上半年均值50.90(前三季度的均值高出上年同期3.4%),但海关总署编制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同期均值为41.87,较上半年均值高出3.5%(前三季度的均值更是高出上年同期23.4%)。特别是海关总署组织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出口经理人指数及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信心指数,三季度的均值较上半年均高出2%以上。
  其四,根据海关总署组织的网络问卷调查,今年三季度,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减少的企业比例均值较上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的企业比例上升了0.25个百分点,同比持平的企业比例上升了0.35个百分点;对出口形势信心不乐观的企业比例较上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乐观的企业比例上升了0.85个百分点。
  最后,虽然汇率成本增加对出口的影响加大,但企业的头号大敌并非汇率升值。根据海关总署组织的网络问卷调查,今年三季度,出口综合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均值为61.40,较上半年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其中,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均值为57.33%,较上半年提高了0.55个百分点;汇率成本增加的企业比例均值提高了3.70个百分点,但均值仅为38.50%;成本上升的企业比例均值下降了5.97个百分点,但均值比例仍有48.60%。
  四、误判人民币汇率走势对出口企业造成重大的财务影响
  例如,中国企业对泰国出口大都是用美元计价结算的。去年底,企业出口时的汇率水平为6.94元人民币/美元,当时通过美元折算的人民币兑泰国铢的汇率约为5.20泰国铢/元人民币。相信,在当时的汇率水平上,中国产品是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中国企业对泰国的出口也应该是赚钱的。基于去年底市场极度看空人民币,企业对泰国出口收入美元通常不会结汇,而是以美元外汇存款的形式持有。
  然而,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止跌回升,最多升了7%,前三季度累计升了近5%。显然,当时没有卖出美元的企业遭受了汇兑损失。这也是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8月初升破6.70之前,市场走得较为犹豫,而之后用3个星期就升破了6.60,1个星期又升破了6.50的主要原因。因为当人民币汇率升幅接近甚至超过出口盈利水平(通常出口利润率是3%-4%)时,企业纷纷通过结汇或用美元对外支付的方式减持美元多头。
  据人民银行统计,去年9月到今年6月,企业累计增加境内外汇存款824亿美元,三季度累计减少253亿美元。8月份,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顺差34亿美元,为2014年7月以来的首次;9月份,由于企业远期购汇大幅增加,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重归逆差55亿美元。
  五、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一,迄今为止,没有有力的证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便中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也只是延续了2016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很难讲是短期汇率升值所致。而且,这一下降尚未成定局,年底仍有可能反超上年的水平。
  第二,鉴于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了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对竞争力的冲击有限,而主要是对财务管理的冲击。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止跌回升改变了“8.11”汇改以来持续一年多时间的单边下跌走势,重新进入双向波动时代,这又是一次生动的汇率风险教育,教训弥足珍贵。
  第三,人民币汇率走向清洁浮动是大势所趋,企业应该逐渐培养和提高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专注主业,管理好货币敞口风险,不要用市场判断替代市场操作。
  第四,政府在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的同时,应该加快外汇市场培育,增加交易主体、放宽交易限制、丰富交易产品,给予国内企业正确的激励和约束,支持引导企业更为便利和高效地管理汇率风险。
  (作者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付健青&RF13564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外贸顺差创新高 人民币难显著升值
8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至9.4%,仍较为稳健。另一方面,内需疲弱和进口价格进一步下滑拖累8月进口同比下跌2.4%。出口稳健、进口下跌将外贸顺差推高至49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巨额外贸顺差应会在短期内支撑人民币汇率,但考虑到经济增长颓势、出口复苏前景仍存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年内人民币难以显著升值,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末徘徊在6.25的预测。8月出口同比增速从7月的14.5%放缓至9.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彭博调查均值9%,瑞银预测8%)。我们估算的实际出口量同比增速也从7月的15%放缓至9.5%左右。正如我们此前曾指出,7月出口的强劲表现难以复制,尤其是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8月份9%以上的出口增速仍是一个比较稳健的表现,符合我们对于出口温和复苏的预期。8月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表现参差不齐。由于二季度以来欧洲和日本经济低迷,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从7月的17%下滑至12.5%,对日本出口也由7月同比增长2.9%转为同比下跌3.1%。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抑制了加工贸易出口、使其同比增速从7月的11%大幅回落至1.6%,相应地对香港和韩国出口也明显恶化。相比之下,对美国出口同比仍稳健增长11.4%,对东盟出口也同比增长13%。分产品看,加工贸易相关的机电产品出口放缓,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和鞋类)出口表现较为稳健。出口强劲增长、特别是传统优势行业表现稳健,表明虽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人民币前期持续升值,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国之一。另外,部分产品(如钢材产品)国内需求疲弱也驱使其转为出口。展望未来,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我们依然预计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更加稳固的支撑下,年内出口会继续温和改善(全年增长8-10%)、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月进口同比下跌2.4%,再次低于市场预期(彭博调查均值+3%,瑞银预测+1%)。8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滑,拉低了进口产品均价、从而拖累了名义进口增速。但即便在剔除价格因素之后,我们估算实际进口量也仅同比增长1%左右(7月同比增长0.5%)。内需疲弱是进口持续低迷最主要的因素。8月用于国内消费的一般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扩大至6.5%,而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则加快至4.5%。在主要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和煤炭进口同比跌幅扩大,而铜矿进口同比强劲增长。虽然新增铁矿石产能释放使得从澳大利亚的进口由7月同比下跌5.7%转为同比增长3.6%,但从其它贸易伙伴的进口则有所恶化:自香港的进口同比跌幅从7月的25.5%扩大至43.6%,从美国的进口从同比增长5.9%转为同比下跌3.1%,自巴西的进口同比跌幅也从1.3%扩大至8%。8月出口稳健、进口下跌将外贸顺差推高至49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力支撑了8月的外汇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另外,近期A股市场反弹(受沪港通可能即将启动推动)可能也吸引了FDI以外的资本小幅流入。尽管如此,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长疲弱、预计未来出口只会温和改善,且未来几个月美元可能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势头恐怕难以延续。因此,我们维持年底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徘徊在6.25的预测。
国内经济增长疲弱、预计未来出口只会温和改善,且未来几个月美元可能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年内人民币难以显著升值。(作者汪涛系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
在群雄争霸之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提速而至?
梳理上半年改革脉络,展望下半年可能采取改革举措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财经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1998 - 2013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人民币升值拖累效应初显—评2017年8月贸易数据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以美元计价,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5.5%,前值7.2%,市场预期6.0%,我们预期值9.0%;进口同比13.3%,前值11.0%,市场预期10.0%,我们预期值13.0%;贸易顺差419.9亿美元,前值467.4亿美元,市场预期484.5亿美元,我们预期值490亿美元。
以人民币计价,中国8月份出口同比6.9%,前值11.2%,市场预期8.7%;进口同比14.4%,前值14.7%,市场预期11.7%;贸易顺差2865亿元,前值3212亿元,市场预期3357亿元。
出口方面,8月出口同比较7月下降1.7个百分点至5.5%,季调后出口同比较7月下滑4.7个百分点至4.0%,表明出口转弱已是既成事实。
分地区看,8月我国对美国、欧盟及日本出口同比较7月分别下降0.5%、5%及5.6%,共拉低我国整体出口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8月出口下滑主要受发达经济体对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8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创6年新高;欧元区制造业PMI创2011年4月来新高;日本制造业PMI升至3个月新高,表明外需不弱。进一步横向比较可知,8月韩国、越南出口增速仍维持在17.4%和17.9%的景气高位,这进一步暗示外部整体需求不弱。我们认为,在出口蛋糕并未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弱,极有可能是内部因素所致。前期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已在当前初步显现。
具体而言,无论是从双边汇率还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看,自逆周期因子发挥作用(5月26日)之后,人民币汇率均见显著升值。如截止9月7日,人民币相对美元显著升值5.3%;截止至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5月显著升值0.4%。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进而削弱我国在出口市场上的“分蛋糕”能力。
进口方面,与我们的预期一致,8月进口超市场预期较7月反弹2.3个百分点至13.3%,这与8月进口PMI指数上升并明显超过6月相呼应,折射出企业为应对采暖季环保限产而将生产计划提前,带动进口量价齐升。
具体而言,8月我国主要原材料如铁矿石、成品油、未锻造的铜与铜材、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量价齐升”。其中,铁矿石、成品油、未锻造的铜与铜材、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数量同比分别为1%、35%、11%及115%,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6%、49%、35%及51%。
顺差方面,8月我国顺差读数录得420亿美元,较7月下降47亿美元;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美顺差读数录得262亿美元,为2017年以来单月最高值。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始终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关键抓手,这表明在中国对美顺差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或将进一步趋紧。
综上,出口方面,在外部整体需求尚未减弱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抑制效应已初步显现;进口方面,8月重点进口商品量价齐升致进口读数超预期,这或与企业为应对采暖季环保限产而将生产计划提前有关。展望未来,前期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抑制效应将继续拖累我国出口同比,叠加出口基数抬升,我们维持前期全年出口高点已在第二季度显现的判断;而眼下提前生产导致进口节奏提前,将拖累第四季度进口读数。
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现在的位置是: &
人民币升值实际贸易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 刘庭 赵新奎
摘 要:日,央行宣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一篮子货币”包含的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等11种货币,其依据为这些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总和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约75%。汇改给已经习惯人民币汇率固定的企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震动,也给学术界带来了一场讨论。而实际证明,
  日,央行宣布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一篮子货币”包含的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新加坡元、英镑等11种货币,其依据为这些国家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总和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大约75%。汇改给已经习惯人民币汇率固定的企业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震动,也给学术界带来了一场讨论。而实际证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突出,出口贸易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和出口增长并存的局面。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存在。本文主要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保持出口贸易稳步增长的对策。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中国外贸出口关系的理论及研究介绍
  传统国际经济学认为,本币升值会使本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际竞争力下降,从而抑制本国商品出口,同时刺激进口增加;反之则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按照这种理论,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将首先冲击我国的出口及相关产业。尤其考虑到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达30%以上,出口拉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出口产业的萎缩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然而国外多年来汇率与出口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肯定这一传统观点。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对贸易没有显著影响;有的发现汇率和贸易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关系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徐璋勇等(1999)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认为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临界值1,因而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有效的。杨帆(1999)认为中国贸易中的60%为加工出口,与汇率变动没有关系。谢建国、陈漓高(2002)的研究发现,年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没有显著的影响。欧元明和王少平(2005)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汇率和出口的关系,发现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内资企业出口间没有因果关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汇率升值并不一定能够对出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进而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状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日本先后出现了贸易持续顺差的局面,两国的顺差加起来正好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大体相等。两国货币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此后马克和日元都不同程度陆续升了值,到1987年底,马克兑美元汇率为1.58∶1,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23∶1,分别较4.20马克兑1美元和360日元兑1美元的最初固定汇率水平升值了1.66倍和1.93倍。但是,德国和日本对外贸易依然维持了基本顺差的格局。而美国的情况是,尽管美元与战后初期相比已经贬值了不少,但其贸易逆差的格局不但没有改观,相反自80年代中期由世界净债权国变成了净债务国,对外负债不断膨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国际贸易额第三大的国家。要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必须要从中国特殊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比较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出口规模和顺差持续扩大是同时存在的,至少从表面上没有出现传统的汇率与出口关系理论中论及的现象。下面,我们结合汇率和贸易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 2006年中国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9690.7亿美元,增长27.2%。贸易顺差累计1774.6亿美元,增长74.0%。其中一般贸易4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加工贸易5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其中来料加工944.8亿美元,增长12.5%;进料加工4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他贸易方式423.8亿美元。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普遍增长较快。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加拿大、印度。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2034.7亿美元,增长24.9%,占出口总额21.0%;对欧盟出口1819.8亿美元,增长26.6%,占出口总额18.8%;对香港地区出口15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比16.0%;对日出口916.4亿美元,同比增长9.1%,占比9.5%;对东盟出口7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占比7.4%。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的来源地,2006年,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累计1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香港地区是大陆贸易顺差另一主要来源地,2006年大陆对香港贸易顺差1446.0亿美元,同比增长28.8%。香港作为一个转口贸易大港,很大一部分产品最终销往美国。
  按出口金额排序,我国主要对外出口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钢材;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鞋类;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电视机等。总的来说,农矿产品出口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和2005年相比,我国2006年玉米、煤和原油的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了64.1%、11.8%、21.4%。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鞋类、塑料制品等。可喜的是,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如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数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9.1%和51.9%。
  三、 人民币升值的实际贸易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理论上说,本币汇率上升会抑制本国商品出口。可是汇率改革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与出口贸易增长同时存在,甚至贸易增长速度高于汇率改革以前。我们认为这与我国特殊的贸易结构、出口产品成本、出口产品国外需求弹性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出口产品外国需求弹性小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出口部门生产的产品国外需求弹性小,如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同时我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大都由跨国公司主导,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一部分,这些产品的国外需求弹性也不大。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产生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当Ex+Em>1时,其货币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贸易顺差减少。很多学者对我国进出口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Ex+Em<1或Ex+Em=1,也就是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变我国目前的顺差加剧的局面。也有一些学者计算出我国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但同时指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适合我国。因为我国是个开放的大国,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和政策效率受多种因素制约,马歇尔—勒纳条件一般适合于贸易小国。所以人民币在小幅升值的情况下,对我国的出口影响不大。
  本币的汇率变动对外贸产生影响也有一定的时滞,统计显示一年半左右才能见到效果。实际上,从日汇改到2006年底正好一年半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的效应已有一定的显现。据商务部统计,对美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例从2006年1月的21.9%下降到2006年12月的20.0%,这反映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贸易的影响。
  2.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优势较大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外银担忧人民币升值趋势影响中国未来出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姜煜)中国官方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6%,大大好于9月份的同比下降0.3%。此间外资银行分析人士认为,当月中国出口行业受益于全球及国内经济的复苏,但人民币升值趋势或对其未来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中国10月份主要市场和主要商品种类的出口均出现增长,表明其出口行业正在受益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同时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金属的进口进一步增长,则意味着中国国内经济仍在复苏中。  朱海斌表示,未来几个季度,全球经济将以平稳速度增长,尤其是发达经济体,这应会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但与此同时,自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持续升值,可能在短期内对出口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担心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出口的还有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  他认为,稳定的人民币升值趋势以及较高的利率仍然在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这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进一步上升。他以最近一次广交会的成交金额出现下滑为依据,判断中国出口行业的前景或许并不十分乐观。  “但我们看到,中国官方已经关注到由于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行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刘利刚说。  “许多观点认为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正在使其竞争力下降”,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但我认为,虽然中国在美国和欧盟这两大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势头正在减弱,但其在其他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却有所增长”。  汪涛称,中国在新兴市场和其他发达市场份额的上升抵消了欧盟市场份额的流失以及美国市场份额的停滞,并使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仍保持上升。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