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基础具体的概念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么?详细一点哦。

大家下午好: 基金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我什么都不懂 呵呵
大家下午好: 基金的具体概念是什么 我什么都不懂 呵呵
什么是基金    从资金关系来看,基金是指专门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资金。其中,既包括各国共有的养老保险基金、退休基金、救济基金、教育奖励基金等,也包括中国特有的财政专项基金、职工集体福利基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等。  从组织性质上讲,基金是指管理和运作专门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资金的机构或组织。这种基金组织,可以是非法人机构(如财政专项基金、高校中的教育奖励基金、保险基金等),可以是事业性法人机构(如中国的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孙冶方经济学奖励基金会、茅盾文学奖励基金会,美国的福特基金会、霍布赖特基金会等),也可以是公司性法人机构。  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指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某些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的机制,以基金方式将各个投资者彼此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实现预期投资目的的投资组织制度。  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国际经验表明,基金对引导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稳定和活跃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金融结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基金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健全完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繁多,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根据基金受益单位能否随时认购或赎回及转让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型基金;根据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根据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等。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开始于1998年3月,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从资本市场到货币市场、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境内投资到境外理财的几大历史性的跨越,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上百年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证券投资基金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最重要机构投资力量和广大投资者的最重要投资工具之一。   1999年底,中国基金业的资产规模只有577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底,基金资产已达到了6220亿份、8564亿元的规模。截至日,包括53只封闭式基金在内,我国已有53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321只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开放式基金自2001年推出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开放式基金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已超过80%。从基金品种看,我国推出了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还迅速发展了ETF、LOF等品种,并且在尝试QFII、QDII方面也迈出了很大的步子。   随着中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高,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正在逐步显示出来
其他回答 (3)
就是一帮子比你懂一些的人,撺掇大家凑钱给他们炒股。输了他们不给赔,赢了分给你一点。不过比你自己一点不懂老输强。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我们现在说的基金通常指证券投资基金~~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有几种分类,按基金投资的方向上来看,有:
==股票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股票市场上的基金;
==债券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债券市场上的基金;
==混和型基金就是根据情况将部分资金投在股票上而另一部分资金投在债券上的基金(当然这种投资比例是可变化调整的),甚至根据事先的规定也可以部分投资在其他品种上;
==货币市场基金就是全部资产只投在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短期证券(风险很低但收益也低)的基金。
这些基金的投资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大致是,股票型基金、混和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由于风险高低不同,所以投资者应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风险水平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入伙,也可以通过低风险基金、中等风险基金和高风险基金都投资一部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和平衡收益水平,这种行为就叫作投资组合。
基金具体概念举个例子:假设您有一笔钱想投资债券、股票啦这类证券进行增值,但自己又一无精力二无专业知识,钱也不算多,就想到与其他10个人合伙出资,就雇一个投资高手(理论上比我们高点的),操作大家合出的资产进行投资增值,牵头办这事。他牵头出力张罗大大小小的事,有关风险的事向高手随时提醒着点,定期向大伙公布投资盈亏情况等等,不可白忙,定期从大伙合出的资产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给他,提成中的钱也有他的劳务费。上面这些事就叫作合伙投资。将这种合伙投资的模式放大100倍、1000倍,就是基金。这种民间私下合伙投资的活动如果在出资人之间建立了完备的契约合同,就是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未得到国家金融行业监管有关法规的认可)。如果这种合伙投资的活动经过国家证券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批,允许这项活动的牵头操作人向社会公开募集吸收投资者加入合伙出资,这就是发行公募基金,也就是大家现在常见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于证券的集合投资理财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我国基金暂时都是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两大类。其中开放式基金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债券、股票基金规定的,为混合基金。从投资风险角度看,几种基金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其中股票基金风险最高,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最小,债券基金的风险居中。相同品种的投资基金由于投资风格和策略不同,风险也会有所区别。例如股票型基金按风险程度又可分为:平衡型、稳健型、指数型、成长型、增长型。当然,风险度越大,收益率相应也会越高;风险小,收益也相应要低一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股票领域专家财政政策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财政政策[cái zhèng zhèng cè]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词汇。财政政策是指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与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以便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率和。变动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的以及。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1]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的意志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政策等其他的协调配合。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构成,主要可以分为和两类。是指政府对商品和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是决定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的增减。对整个社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不能算作的组成部分,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
。再看政府的收入。税收是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的一种手段。与政府、一样,税收同样具有,即税收的变动对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或公众对政府的债务。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的债务。1、和的财政政策[2]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的作用来划分的。
(1),是指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财政政策----加息用的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大于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和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的,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和补偿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以增加社会,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刺激;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1)(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降低税率、提高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提高税率、减少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的影响保持中性。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是,也可以是,这样的财政为。赤字是政府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就会造成赤字。是超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少,会产生盈余。
,要求每个的收支平衡。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后来这个原则遭到了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的观点,那么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或者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出现时,税收必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者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只会使更加严重。所谓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盈余。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的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一般来讲,当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则充分就业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当然,也会出现实际和潜在的国民收入相等,因而充分就业盈余与实际预算盈余相等的。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从理论上说美国历年财政赤字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但是事实上多数是搞,结果是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财政赤字是开支超过收入的结果。
弥补赤字的途径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借债,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借债。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可以为赤字融资,使赤字得到弥补。然而,政府发行了公债要还本付息,一年年末清偿的债务会逐渐积累成巨大的债务净存量,这些债务净存量所要支付的又构成政府中一个十分庞大的支出。根据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西方国家普遍采取分级管理的。在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税收被划分为、和中央与地方三种,分别规定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来源;支出也同样被划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并各自规定了相应的支出范围。至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调节,则主要依靠制度和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政预算各自分开,自求平衡。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各级政府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关键作用。在一些财政政策研究和执行文献中,往往重视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而忽视政策主体的行为与偏好,这种看法有失全面。事实上,在政策的执行中,违背政策目标和滥用政策工具,往往是政策主体的行为不当导致的后果。内容包括:和分配政策、收支政策、、财政投资政策、政策、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和财政等手段。
例如减少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够刺激生产,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经济措施主要指;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关系和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财政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不断发展的。和封建社会,由于受自给自足的制约,国家不可能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和地主阶级的财政政策主要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服务在阶段和形成时期,一般都推行掠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防止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以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1]
早期的,一般都实行简政轻税、的财政政策,以利于的发展。时期,与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的逐渐增强,财政政策不仅为实现国家政治职能服务,而且成为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的重要手段:常常在时期实行,以刺激,加快;在经济高涨时期,则实行,以减少社会总需求,延缓经济危机的来临。
国家由于建立了以为主体的,国家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根本,能自觉地根据客观的要求制定财政政策。一方面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一方面组织和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为巩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服务。(supply-side economics fiscal policy)主张降低累进所得税率,改革,实现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断言,在经济增长的自然动力被窒息的地方用刺激需求的增长,只能带来,而累进的高所得税率则是窒息经济增长和抑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美国历年财政赤字。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特别是降低,可以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鼓励人们加班加点,积极经营,推迟退休,缩短待业期,从而提高收入。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特别是有更多的钱用于,而储蓄与收入刺激相结合,又可以鼓励投资。在这一点上,正好体现出它与学派认为减税的作用只在于增加总需求的不同着眼点。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必须按照激励和工作并给以鼓舞的方向去设计,主张实行累进税和公司税的削减。它与主张对高收入阶层增税而仅仅对低收入阶层减税的自由主义者完全对立。供给学派认为,当高额阻止积累财富时,社会遭受的损失远较税收为多,它丧失的是企业家发展自己事业时所具有的发明革新、敢冒风险和创新的精神(见)。供给学派认为,在方面对经济增长起窒息作用的是社会福利开支。他们认为所得转移──福利、社会保险、失业补助等等,对个人进取心的消极影响和高累进所得税率相同。这是由于救济金的水平并不比个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净所得低多少,在发放救济、津贴前对申请现今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就是累进税率人作家庭调查以后所公开课征的,使领救济金变成一些人赚取另一些人个人所得的行为。因此这种制度鼓励的是那些不想干活的人,而挫伤的则是积极进取的人。他们认为,美国现行的在许多场合使靠福利为生的人获得超过许多辛勤工作者净所得水平的救济金。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将会导致更高的。工人们知道失业救济金将帮助自己渡过失业期后情愿找季节性工作,而雇主则愿意在淡季辞退工人,因为工人可以领到失业补助。供给学派抨击的福利政策是过时的凯恩斯观点的体现。它只关心维持个人的收入水平,而不管他们是否工作和,只要能消费就行。当人们靠领取失业救济比靠辛勤工作能生活得一样好甚至更好时,这种制度就是完全荒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相互配合供给学派反对政策。他们认为,赤字的增加只能剥夺所需要的,并且造成金融市场的“”;或者当政府所发生的亏空是用增加去弥补时,就会造成。如果说税收和政府开支等量增加,那么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又会 使经济进一步萧条。他们虽然反对赤字财政,却不赞成把作为实行减税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主张先有财政盈余再实行减税的人称为“传统的平衡论者”加以抨击。他们认为,对付大手大脚花钱的自由主义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减税置于优先地位。供给学派还反对赤字财政造成的见解。他们指出,基本上是一种现象。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那么不管是否平衡也会发生。如果财政部向公众出售自己的全部以弥补赤字,那只不过是把等量的私人吸收过来并且提高。把私人投资者从市场上排挤出去肯定不是一种合适的做法,但它不是的根本。不超额增加数量,就不会有的普遍上涨。在财政政策实施中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要影响到政策效应。
首先,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有其正效应,这就是说,在一项政策实现其最终目标时必然产生某些副作用。例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实现充分就业的代价是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会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减少了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仅仅是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政策问题,实际上政策效应还要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政治斗争、国内的政治问题,都要影响政策效应。因此,仅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政策效应是不够的。实际上,决策者在决定政策时要对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作出综合的分析,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
最后,就经济因素而言,宏观经济学也并不是完全的,这样,也就难免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财政政策效应。[3]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往往不能只采用一种政策工具,为了实现最优的政策效应,必须把各种财政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如何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是决定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种协调与配合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包括国内外政策的协调。只有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得当,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政策效应。这种协调与配合当然也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财政政策实施中的这些问题,正是运用政策的困难所在,如何运用各种政策达到理想的财政政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远非经济理论所能描述的。[3]①。主要通过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率来确定和保证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的财力需要,促进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通过国家和引导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的目的。
④。它是国家根据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的一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和,在国外,向外国政府或借款,以及对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的行为(如违反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即国家通过财政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主要的调节方式有:
①动态调节。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②总体调节。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之间、经济与之间平衡的财政政策。
③主动调节。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问:2012年恰逢“十二五”棋至中局,又遭遇经济增速放缓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发挥了哪些调控作用?[4]
答: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门按照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4]
在具体调控措施上,一方面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多举措促进投资及外贸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4]
问:201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哪些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物价稳定?
答: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继续实施已有减税政策的同时,国家根据经济运行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了一些新的减税政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试点,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既是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有效的发展措施。截至目前,上海市试点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试点范围也稳步扩大,从8月1日起至年底将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1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4]
此外,还取消25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22项收费,预计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50亿元。
问:稳增长关键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主要是继续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扎实落实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一方面落实家电摩托车下乡政策。1至9月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730.8万台,实现销售额15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21.6%。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此外,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支持部分省市开展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等,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问:稳增长还离不开稳定投资需求。在这方面有何举措?
答:一方面按照“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进度。截至9月底,中央基建投资下达预算3905亿元,占全年预算指标的97%,比上年同期进度提高8个百分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新开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得到较好保障。
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出台“新36条”相关领域的实施细则,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4]
问:2012年以来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
答:为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重点实施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
同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减少收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
此外,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问:2012年以来,面对凸显的财政收支压力,民生支出需求如何保障?百姓获得了哪些新实惠?
答: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尽管增幅同比回落18.6个百分点,但全国财政支出实现了21.1%的增长,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4]
2012年以来,中央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前9个月累计,全国农林水事务支出7300亿元,同比增长24.9%。
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前9个月全国教育支出12588亿元,同比增长32.6%。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1至9月,全国医疗卫生支出4935亿元,同比增长24.4%;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2亿元,同比增长17.8%。
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前9个月全国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88亿元,同比增长20.3%。
此外,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截至目前,2012年中央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2330亿元,比上年全年实际下达数增加617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至9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同比增长34.1%。截至9月底,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80万套,新开工720万套,开工率97%。
问:为促进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答: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跟踪和观察政策作用的效果,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预调微调。[4]
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