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风暴,中国股市影响多大?安全期会不会怀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到底受世界金融危机多大影响?_百度知道
中国到底受世界金融危机多大影响?
眼下的华尔街金融海啸来势迅猛,有人甚至称其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陷入恐慌之际,那些一直被财富光环笼罩的华尔街精英们的华尔街梦,也似乎一夜间被无情地打破。   一、裁员高峰即将来临   一位在华尔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华人告诉记者说,目前的情况相当严峻,从我知道的华尔街百年历史来看,这种气氛类似于1929年华尔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产的恐怖气氛。   这位华尔街人士介绍说,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曾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前夜,全公司灯火通明,员工通宵翻箱倒柜清理物品,甚至复制客户联络资料,为下一波求职做准备,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经理和交易员还在忙碌加班,清算破产,准备繁杂的账目清单。据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员25000人,纽约雇员13000人,现在随着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后,有10000名员工将重新被聘用,野村证券一举拿下雷曼兄弟全亚洲的特许经营权以及欧洲业务后,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员。但是一批华尔街人员失业在所难免。华尔街一家猎头公司称,基于英国巴克莱银行为可能的解雇和续聘费用拨款25亿美元,因此预测其可能在所购业务部门中最多裁员5000人。   由于目前华尔街金融格局重新组合的进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员高峰也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购买、合并等环节进行到一个阶段,估计年底以后,裁员高峰将随之到来。   二、裁员风险无处不在   一般人以为,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的华尔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产、受到吞并的金融机构,其实不尽然如此。 “美洲银行”是收购“美林”的胜利者,可是,当记者在10月1日采访“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裁Jacklin女士时,她告诉记者说,自己在昨天晚上刚刚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公司负责人与她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随后递交一份书面通知,就这样轻松地被自己服务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抛弃。   这位来自于新加坡、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十分可怕,整个华尔街的感觉都不太好,以往业内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资外,均希望年底拿到丰盛的“花红”或“分红”,可是现在看来,这种奢望已经一去不复返,华尔街暴利的风光时代不再。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像贝尔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压力,就连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旦珐测貉爻股诧瘫超凯”(Bank of America)内部也几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银行”的同事们也无不担惊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里非常清楚,美林并入之后,在两家公司之间将主新进行资源整合与人员配置,很多业务美林原来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错,因此,在新的组织架构内原来两个公司的人员之间就必然出现竞争,即使“美洲银行”的员工也是人心惶惶,尽管大规模的裁员尚未开始,但是人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诉记者说,从大的角度来看,裁员的进程取决于金融机构内部整合的进展,从具体环节来说,裁员进程则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情况。将来即使能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红”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了。值得指出的是,现在由于金融动荡,客户们也不想做的业务太多,因为做得多就赔得多,客户们都不轻易做交易,银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轻易相信客户,没有交易,客户与银行双方都赚不到钱。华尔街有人在考虑离开纽约,到其他地方谋求发展,大多数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难有较长远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况不要继续恶化下去。她说,对我个人来说,由于我对目前的情况早有思想准备,所以并不感到特别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现在华尔街的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随时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随时离开的思想准备。毫无疑问,裁员之后,对自己的生活将有不小的影响,一些开支项目不得不缩减,买车、度假等支出暂时不能过多考虑,所有的日常消费都要小心,能节省的就要节省。当然,还不至于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因为华尔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后,总有一定的积蓄,而且,在被裁员时总会得到公司的一定财务补贴。当然,“美洲银行”对员工的补贴很有限,没有其他一些金融机构慷慨。   三、中高层管理同样被裁   原来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说,幸亏自己2007年8月提前离开了雷曼公司,否则的话现在可就惨透了。他对记者说,现在华尔街所面临的金融形势相当严峻,经历了一系列惊涛骇浪之后,金融市场上只要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给人们带来一阵阵的恐慌与动荡。   Jacky说,自己原来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来都是资深的中高层管理精英,可是现在他们损失惨重。Jacky分析说,对这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前华尔街中高层的收入很高,但是,别看他们很风光,他们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奖励,而不是现金,现在由于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机,其股票大跌,使他们损失殆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另一方面,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层往往有可能成为裁员受害的的重点,这是因为,合并后的金融机构在一些管理层面的设置上,存在有严重重复现象,为了减少公司营运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员,而机构重跌的部分就难以幸免,另外,新来的年轻人在被裁后,还能迅速调转行业领域,而这些多年在华尔街的中年人以后的日子就惨了。   Jacky分析说,而对于初入雷曼的年轻人士来说,他们的损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问题。雷曼公司一共有1万2千到1万5千人,现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势非常严峻。而且,估计华尔街大规模的裁员潮将在12月份后会出现。这是因为,从法律上来讲,根据美国破产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员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实际运作上,收购雷曼的巴克莱公司与雷曼签署了一份为期3个月的临时合同,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必要的整合,暂时为雷曼的员工提供临时岗位,为他们发薪水的时间为今年12月31日。收购美林的美洲银行也声明要设法减缩开支,这也意味着要大量裁员,有消息说美林要裁员1万多人。因为对投资银行来说,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脑,它不像其他产业部门一样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资银行的所有交易要靠关系,通过人的活动来赚钱。   Jacky分析说,华尔街的华人职员可能冲击比较大,因为在华尔街华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门从事核心业务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础的岗位,如分析师,数据处理等,这部分工作又是在这次风暴中被裁员最多的地方。据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华裔雇员,其中部分人手中还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此次金融危机甚至使一些华裔员工面临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机。据美国的律师介绍,20多个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询问有关身份的问题。但是,Jacky分析说,不能简单地说华尔街在裁员时存在种族歧视,这与以前出现过的情况不同。过去裁员是一个个单独进行,而现在将是整个部门整个部门地裁员,合并后重复的部门肯定要被裁减掉,因此裁员规模会很大,并对纽约社会带来恶性负面影响。   四、金融风暴殃及大学毕业生   记者在采访美林公司负责全球相关债券类产品的执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陈时,他告诉记者,美林被收购后虽说保住了自己的名称与机构,自己原有的业务仍在开展,但上上下下,毕竟人心惶惶,因为未来一段时间,不知谁会陆续被裁,而且,目前的这场金融风暴打破了大学毕业生们的华尔街梦。他说,以前,在美林实习的高材生一般都会实现自己的华尔街梦,可是今年在美林实习的学生,至今听不到美林要他们签约的召唤,恐怕未来也没有什么希望。   据介绍,几年前,当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时,他们无论原来所学的专业如何,纷纷决定从“融”冲入华尔街。当时,这绝对是个明智之选。美国股市那时候牛气冲天,华尔街一派繁荣,各大银行在美国的校园招聘会上是无可置疑的香饽饽,华尔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和实习机会让人难以抗拒,美国最聪明的人也就此进入了“钱”途远大的金融业。一些幸运儿在暑假时进入雷曼兄弟公司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后顺利签约,成为一名金融分析员。记者在一些名牌大学印刷的相关专业介绍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学生能在雷曼、贝尔斯登、美林等大金融公司实习、并在毕业后进入华尔街这些机构就职为荣。   然而,华尔街2008年的金融风暴却改变了这些,现在的情况是,名校生难进华尔街。金融危机对本就疲软的美国就业市场真是重创,今年金融界已削减了10万个职位,而据猎头公司估计,雷曼兄弟和美林将会把这个数字再增加5万。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全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尤其是那些著名的高校。过去,名校们如漏斗般将毕业生输送到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这些名声显赫的金融公司去,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进入华尔街工作。但现在,这个比例足足缩水一半,而像高盛、花旗这样的金融巨头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的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施荣恩(Ronald M. Schramm)告诉记者说,经过这场金融风暴,美国学生将重新慎重地审视对金融专业的选择,而对中国留学生来讲,由于将来要回中国发展,问题不是太大,因为中国的金融业将来仍需要大的发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随着美国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骤然掀起了人们始料不及的剧烈金融风暴,并迅速席卷美国及与美国相关联的全球经济。这条承载着美国梦想的著名金融街上,如今,著名的五大投行只剩下摩根和高盛公司,且硕果仅存的这两家公司宣布其主要业务将向传统银行方向转变。
这场突如其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应对国际经济风暴?人们对此十分关注。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作为东西方两个不同的经济大国,现在的中美经济诚如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的那样,关系紧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发生剧烈的金融危机,一定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的第一个层面是显...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都受到了影响。中国正在面临出口减速、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在今年遭遇严峻考验,A股市场指数大幅下挫。
【宏观经济方面:GDP增速下滑】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李晓超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
【股市受拖累严重】危机直接作用于A股市场所产生的杀伤力,更让人们切实感受到财富的变迁。 9月16日,沪指收盘跌破2000点,跌幅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
金融危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A12版:前沿视点
金融危机对世界养老金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对世界养老金的影响有多大  郑秉文  此次金融危机大约导致世界各种养老资产损失了5.5亿美元,其中,自愿性的“企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主要指企业补充保险,包括个人退休账户和养老保险合同资金)首当其冲,大约损失了5.2万亿美元,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即社保基金)受到的冲击及其损失很有限,大约只有1500多亿美元,全球主权养老基金(SFPs)缩水20%以上。  “企业养老金”损失不小  2007年末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企业养老金”基金总计大约不到29万亿美元;截止2008年底,金融危机导致损失了大约5.2万亿美元(4.2万亿欧元),全球总资产缩水了20%以上,而世界股市市值大约下降了近50%;在危机较为深重的2008年11月,世界平均企业年金回报率为-22%,而在过去的15年里(包括年金融危机期间),各国企业养老金投资业绩表现不俗,其中年均名义回报率在瑞典是11.8%,美国是10.6%,英国9.2%。  在世界近29万亿美元企业养老金中,金融危机对各国企业养老金的冲击和影响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企业养老金规模越大,损失也就越大。例如,美国企业养老金规模为世界之最,几乎占世界一半多,高达60%左右,为17.1万亿美元,损失惨痛,大约有3.3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的是英国,企业养老金资产总计是2.7万亿美元,再依次是加拿大1.5万亿,荷兰1.1万亿,澳大利亚1万亿,日本0.9万亿,瑞士0.6万亿。由于新兴经济体等其他国家企业养老金发展十分迅速,与2001年相比,美国占世界比重下降了10%左右。  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企业养老金资产大约占其股市资本的一半左右,其中比重最高的是荷兰,高达113%,其次是爱尔兰为82%,再次是澳大利亚71%,冰岛是67%,英国是62%。  截止2007年底,机构投资者总资产比前一年增加了11.3%,其中养老基金资产增加了7.5%,保险资金和投资基金分别增加了12.9%。总的来说,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是投资基金,其次是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其中,社保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所占比重依然不是很大。在年,企业养老基金发展十分迅速,大约增加了近70%,年均增长9%以上,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更为可观,例如智利从2004年的556亿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1056亿,斯洛文尼亚从5亿增加到14亿。世界总体发展趋势是,机构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中,“养老金因素”越来越大,在全世界机构投资者资产总额中,大约有60%是为养老金融资而建立的,或说与养老金有关。  金融危机对企业养老金影响最大的第二个因素是投资策略与资产分布情况,其中,股票持有比重越大的国家损失越大,例如,爱尔兰平均投资股票比例为66%,大约损失了30%,其他损失惨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股票和债券通常是各国企业养老金持有的两种主要资产,合计大约在80%以上。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养老金造成的损失之所以比2001年金融危机更为惨烈,是因为企业养老金持有股票的比重要高于2001年,例如,OECD成员国2007年企业养老金平均持有股票的比重比2001年增加了4.2个百分点,而持有债券的比重则下降了1.5个百分点。虽然许多国家早在2007年就开始调整资产结构,未雨绸缪,债券比重有所提高,但总体看股票持有比重仍总体高于债券,例如,截止2007年底,比利时企业养老金持有股票为48%,债券是21.5%,加拿大分别是50%和34.4%,德国是31.3%和28.8%,美国是59.2%和22.4%。  此次金融危机对DC和DB型企业养老金的影响及其含义不尽一致。  对DC型计划来说,由于养老金直接取决于个人账户资产的市值,所以,对年轻人来说,资产价值即使大幅缩水,但关系不大,因为长期来看他们完全有可能会等到市场的全面恢复。但对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人来说则不同,如果他们即将或马上就要退休,账户资产需要转换成一个年金产品,那么,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就意味着这是一笔永远的损失。所以,在实行强制性的DC型企业养老金的国家,例如在一些东欧国家、在澳大利亚、冰岛和瑞士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将个人账户引入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的十几个拉丁美洲国家等,他们面临的损失就会更大一些,波及范围也大一些。但这些国家的数量较少,其资产总量不是很大,并且账户持有人对其账户资产配置可以自行选择,对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人的投资政策均有一定限制,其资产配置相对较为保守。对美国和英国等绝大部分实行自愿性企业养老金制度的国家,到退休年龄转换或购买年金不是由立法强制性规定的,所以,他们仍可继续“等”下去,资产缩水只是暂时的,市场恢复之后他们的退休收入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由于DC型计划在美国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全美家庭金融资产中大约有35%是DC型的账户资产,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损失最大。截至2008年底,美国IRAs养老基金规模为4.1万亿,大约46%投资在共同基金里;DC计划资产大约4万亿美元,其中2.7万亿是401(k);在共同基金中,大约1.9万亿是401(k)和其他DC型养老资产,换言之,大约47%的DC型养老资产分布在共同基金里。  对DB型养老金来说,虽然收益率急剧下降对当期退休收入水平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总体看,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不仅将恶化其财务支付能力,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长期利率下降,必将导致其“融资缺口”(指养老金债务大于其养老金资产)不断扩大。例如,在瑞士和美国,DB型计划的融资条件急剧恶化,大约高达10%由于公司债券收益被资产价值下降所抵消。荷兰DB型计划的融资水平在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下降了大约10%。为减轻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提高企业及其计划成员对未来的信心,很多DB型计划在精算估值中不得不将损失分摊到未来的几年内,允许在更长的期限内评估其偿付能力,例如从6个月延长的12个月,分别从1年、10年、15年和30年的期限来描述这次金融危机对养老基金收益率的影响。对破产和兼并等股权发生变动的企业来说,DB型计划受到的影响较大,例如,被美国银行收购的“美林证券”为其雇员设立的计划有两个,一个是DC型即401(k),2003年时其资产为27亿美元,另一个是DB型计划资产为46亿美元,DB型计划在兼并之后必然命运未卜,得到的补偿甚少。再例如,雷曼兄弟公司也设有DC和DB两个计划,破产之后,其DB计划必将遭受严重损失,英国分公司就高达1亿英镑,根据英国法律,对养老金损失总额在28000英镑以下的参保者将全额补偿,这些损失应由英国“养老金保护基金”(Pension Protection Fund, PPF)给予一定补偿,但对其总额在此以上的员工来说,其养老金权益将遭受较大损失。英国分公司(伦敦)大约有职员1500人、120名养老金领取者和2400名以前参加养老金计划的员工。毫无疑问,雷曼兄弟美国本土公司的全部DB计划权益几乎将全部丧失,他们只能等待美国“养老金待遇担保公司”(PBGC)给予一定的补偿。  此次金融危机对“公共养老金”的影响十分有限  与企业养老金相对应的是“公共养老金”即社保基金。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社保基金损失远比2001年金融危机严重得多,因为资产配置更偏向于股票。在危机刚爆发的2008年初,世界社保基金资产大约4.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名列前茅,一国就占50%,为2.2万亿美元,日本位居第二,大约1.1万亿,占27%,再次是韩国和瑞典。其中美国和日本合计就占了全球的3/4。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在有些国家很高,其股票/债券比例法国为64.5%/33.5%,爱尔兰为72.1%/16.9%,瑞典为57.1%/38.5%,新西兰为59.9%/17.3%。与2001年金融危机时相比,有些国家社保基金持有股票的比重大幅提高,例如,加拿大从2001年的15.6%提高到2007年的57.9%,挪威从14.7%提高到59.6%。但在另一个极端,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则始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其社保基金只能持有政府债券,对股票绝不越雷池一步。在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股票的投资比重非常低,例如巴基斯坦2007年规定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超过17.7%。  由于美国和英国等实行购买国债投资策略的社保基金占全球一半多,他们的社保基金毫发无损,所以整体看,与企业养老金相比,此次金融风暴对全球社保基金的影响十分有限。据笔者估算,全球实行市场化投资的社保基金全部资产总计大约有1.8万多亿美元(主要是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还有加拿大和欧洲等),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损失大约为亿美元,仅为企业养老金损失的一个零头。  日本:日本社保基金(GPIF,年金积立金)为世界第二大社保基金,2007年12月底资产总规模120万亿日元(大约1.1万亿美元),受股市缩水的影响,到2008年12月底下降到111.6万亿日元,全年收益率为-7%,即一年时间损失了8.4万亿日元(大约78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在全球损失的1500多亿美元中,仅日本一国就占了一半。虽然媒体疾呼日本社保基金产生巨亏,但与其他西方国家和股市市值下降幅度来看,日本的损失是较小的。这首先得益于自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以来的成果,按照既定的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建立年金积立金(GIPF)之后有一个过渡期,其资产配置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主要以债券为主,以2008年12月底的资产组合为例,国内债券占75.90%,国内股票9.46%,海外债券7.82%,海外股票6.66%,短期资产0.17%。与2005年日本厚生省制定的“2008年资产组合方案”相比较,2008年12月底的这个资产组合的过渡方案显然是经过及时调整的结果(请见表1)。    表1:日本厚生省2005年制定的2008年资产组合方案  2007年12月底 国内债券 国内股票 国外债券 国外股票 短期资产   资产配置 67% 11% 8% 9% 5%   浮动范围 ±8% ±6% ±5% ±5% DD     韩国:到2007年12月底,韩国“国民年金基金”(NPF)资产滚存结余是220万亿韩元(大约2200亿美元)。在过去的3年里,债券投资平均收益率为2.9%,在过去的5年里平均为4.55%;对股票投资来说,3年期的平均收益率为31.9%,5年的平均收益率为28.1%。2001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韩国国民年金基金实行了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股票投资比重逐年扩大。按照2007年持有股票的比重来估算,截至2008年底,韩国国民年金的损失应为150亿美元左右,即大约缩水了7%上下。  加拿大:截止2008年3月底,加拿大社保基金(CPP,“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总资产规模为1380亿美元,到9月底下降到1174亿,到12月底又下降到1089亿,投资收益率为-13.7%,损失了291亿。加拿大社保基金缩水之所以高达21%,远远高于日本,是因为其股票资产没有及时减持,截止2008年12月底,股票比重为57.5%(627亿美元),固定收益产品27.8%(303亿),通胀敏感产品14.7%(160亿,其中不动产77亿,通货膨胀挂钩债券46亿,基础设施40亿);在全部资产分布中,48.7%为境内投资(531亿),51.3%为全球投资(558亿)。作为加拿大社保制度1700万缴费者和受益者的受托机构,“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管理局”(CPPIB)目前对社保基金的巨大投资损失正在深刻反思。  中国香港:截至2008年3月底,中国香港强积金资产净值为2483亿港元(大约320亿美元)。在6种成分基金里,股票基金虽然只占27%,但是,在混合基金里股票一般占66%左右(债券和存款分别占25%和9%);在保证基金里,股票占15%(债券和现金分别占74%和11%),所以,在6个成分基金里,股票合计所占比重高达60%左右(债券和现金分别占24%和16%),高于其他经济体社保基金持有股票的比重。按这个比重来推算,截至2009年1月,香港强积金应损失600亿港元左右(80亿美元左右),即比一年前缩水了24%。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11国实行私有化的社保基金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的投资策略,虽然持股比重平均比重较大,但由于实行的是分散决策机制即账户持有人是账户资产的投资决策人,他们可随时“用脚投票”,比较灵活,所以,总体看损失不是很大。根据国际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联合会(FIAP)的统计,2007年12月拉美实行私有化市场投资的11国全部养老基金资产市值为2804亿美元,到2008年9月降至2630亿,损失高达174亿美元,缩水了6.1%。  瑞典:瑞典社保基金“预筹养老金”(PP)是瑞典国民养老基金的一部分,实行的是完全市场化投资模式。截至2007年12月底,资产净值为3083亿瑞典克朗(大约440亿美元),由86个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分布在785只基金里。按照2007年底资产分布结构,股票持有比重高达53%以上,据此估算,此次金融危机将使之缩水至少20%左右。但考虑到前述拉美的实际损失情况,瑞典实行的也是智利式的个人账户分散决策模式即账户资产配置由其持有人个人决定,所以,投资决策反映迅速,根据上述拉美损失6.1%(与12个月以前的时点相比)来推算,瑞典的预筹养老金的损失不应高于10%,即大约40亿美元左右。  丹麦:作为一个投资集团,丹麦“劳动力市场补充养老基金”(ATP)是世界上最好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2007年底,ATP资产总市值为3757亿丹麦克朗(大约540亿美元)。2007年ATP集团的收益率是5.9%,总回报为213亿丹麦克朗。由于2008年利率下降,ATP为未来养老金多提供了762亿克朗。ATP将风险资产分为5大类,即股票(还包括PE和风险投资)、债券(政府债券和抵押债券)、通胀挂钩的债券(指数化挂钩的债券、不动产和基础设施资产)、商品(石油股票或石油指数化债券)、信用品(低利率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新兴经济体)。按2007年12月底的资产分布,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高达30%的股票必将导致ATP损失至少29%左右。但是,2008年ATP集团年报显示仅损失了178亿克朗(大约25亿美元),收益率仅为-3.2%。ATP取得如此骄绩,主要是因为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一是及时调整了资产结构,例如,出售了价值800亿克朗的外币,购入了500亿克朗的30期丹麦政府债券,增加了400亿克朗的银行存款;二是对冲操作效果很好,赢得了935亿克朗的收益;三是商品类(主要是石油)投资收益颇丰。所以,虽然5类资产中股票和信用品的回报率均为负值,但总体看缩水很小,在社保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策略的国家中业绩最佳。  以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实行市场化投资的7支社保基金的影响。可以说,这7只社保基金占全球实行市场化投资社保基金的9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十几个国家实行中央公积金制,他们实行的也是市场化投资策略,但资产规模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重要的是,诸如新加坡等主要中央公积金从未公布过其真实投资收益情况,很多国家数据无从获得。欧洲还有几只实行市场化投资的社保基金,但规模也非常小。所以,总体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社保基金缩水8.4%,损失总计大约为1544亿美元,平均持股比重为39.1%。其中,持股比重越高,损失就越大,但如果反映迅速,资产分布越分散,损失就越小,丹麦堪称为典范。    表6:2007年和2008年全球社保基金损失比较(美元)    此次金融危机使“主权养老基金”大幅缩水  主权养老基金(SPFs)与社保基金的区别在于后者来自参保人和参保单位的双方缴费,而主权养老基金则来自财政转移支付或特种财政收入的转移支付,是一种战略养老资产储备,旨在应对未来老龄化,补充和提高未来养老保障的支付能力。目前,全球主权养老基金总规模大约为5000亿多美元,这里仅以挪威、法国、澳大利亚和爱尔兰4只主权养老基金为例。在此次金融危机中,2008年收益率大约在-20%以上,全球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左右。    表7:4只主权养老基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览    挪威:“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是世界最大的主权养老基金,在世界各地7900个公司里均有投资或持股。到2008年12月底,股票持有比重为49.6%,全年收益率为-23.3%,损失了6330亿克朗,是自建立该基金以来收益率最低的时期。尽管如此,该基金总市值从日的2.019万亿挪威克朗(约2800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12月底的2.275万亿挪威克朗(约3150亿美元),这是因为,挪威政府在2008年增加了资本金即转移支付了3840亿克朗,这是该基金成立之后转移支付最多的一年,使其市值增加了2570亿克朗。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但该基金在国际股市上仍十分活跃,投资范围又增加了17个新兴市场国家,并且,固定收益类产品从2007年的60%下降到2008年的50%,而股票则从40%增加到50%,即从2007年底的9580亿克朗,增仓至2008年底的11290亿克朗。  法国:截至日,法国主权养老基金“国家储备基金”(FRR)总市值是345亿欧元(485美元),2007全年收益率为4.8%,资产分布是股票64.5%,债券33.5%,货币基金与银行存款为1.2%,多元化资产为0.8%。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监管机构不得不紧急调整资产持有结构,股票从2007年底的64.5减仓至2008年底的49%,债券从33.%提高到36%,银行存款从1.2%骤增至14%。但尽管如此,2008年全年收益率仍高达-24.8%,是该基金建立以来最低的一年,到日,该基金市值下降至277欧元(390美元),一年间损失了68亿欧元,总市值缩水了20%。进入2009年以来,情况开始好转,从1月1日到3月31日为止,收益率为-6.5%,并且资产配置继续得到调整,股票比重从2月初的49%减至3月底的47.7%,债券从36%增至36.5%,商品从1%提高到3.5%,货币资产从14%下调至12.3%。  澳大利亚:根据年报,截至日,澳大利亚主权养老基金“未来基金”总市值为505.92亿澳元(约500亿美元),到当年12月31日为596.23亿(600亿美元),其中增加的90多亿为转移支付所致,2008年全年收益率为-8.49%。与其他主权养老基金有所不同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未来基金的资产分布结构几乎并没有做什么调整:国内股票从2008年1月的8.8%下调至年底的8.6%,国际股票从15.3%提高到19.1%,产权投资从1.1%提高到1.3%,银行存款从74.8%降至72.3%。  爱尔兰:爱尔兰主权养老基金“国家养老储备基金”(NPRF)总资产市值日为211.53亿欧元(3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3.4%,全年收益率为3.3%,获得盈利6.37亿欧元,股票持有比重为72.1%。到2009年3月底,总市值下降到155亿欧元(220亿美元),2008年全年收益率为-30.4%,日至3月31日收益率为-6.7%,股票持有比重为59.9%。就是说,从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底,该基金缩水了27%。      □郑秉文  此次金融危机大约导致世界各种养老资产损失了5.5万亿美元,其中,自愿性的“企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主要指企业补充保险,包括个人退休账户和养老保险合同资金)首当其冲,大约损失了5.2万亿美元,强制性的公共养老金(即社保基金)受到的冲击及其损失很有限,缩水8.4%,损失总计大约为1544亿美元,平均持股比重为39.1%。其中,持股比重越高,损失就越大,但如果反应迅速,资产分布越分散,损失就越小,丹麦堪称为典范。全球主权养老基金(SFPs)缩水20%以上,全球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左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不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