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化简软件和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Jony Ive 推动 iOS 采用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这会有什么影响?
Some suggested that in Apple’s next mobile operating system, Ive is pushing a more “flat design” that is starker and simpler, according to developers who have spoken to Apple employees but didn’t have further details. Overall, they expect any changes to be pretty conservative. For the past few years, Apple has unveiled versions of its mobile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summer.
按投票排序
先赞同一下的回答。看了一圈答案,首先发现大家对skeuomorphism的定义都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什么是skeuomorphism?Game Center和Music一样,有标准的iOS控件(Tabbar,Navigation bar等),类似的还有饱受指责的Find my friends等。Game Center和Music一样,有标准的iOS控件(Tabbar,Navigation bar等),类似的还有饱受指责的Find my friends等。这不叫skeuomorphism!我不知道叫什么,我管它叫「主题化」,也就是很多人喜欢用鄙视的口吻说的「视觉手淫」!上面两个App才是真正意义的skeuomorphism。上面两个App才是真正意义的skeuomorphism。iBooks和Passbook没有传统的iOS交互方式。iBooks在一个真实的书架上摆上书籍,Passbook的排列则模拟真实的钱包中的插卡方式,这些交互行为都是在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用户行为。其结果就是,即使没有传统的iOS交互和引导,用户也能够很快的明白这些东西怎么使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者,左边有很丰富的纹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分的质感,而右侧虽然在卡片形状上有模拟真实的优惠券,但是其质感几乎是完全弱化的。包括提到的Android的计算器,也属于skeuomorphism,所以skeuomorphism和纹理质感等无关,请不要再混为一谈!同理,Flat Design也不是简单的把质感去掉就好,必须配合交互层级的Flat化,不然就会和Outlook 2013一个样。二,来说说这种「视觉手淫」吧。既然知道了什么是skeuomorphism,那么其实大家最多反对的并不是skeuomorphism本身,最大的声音其实来自对Game Center,Find my friends这种质感的“过度模拟”。Game Center的质感目的是给人带来玩游戏时候的趣味性,挑动用户使用Game Center和朋友间比赛的欲望。Find my friends的皮革质感目的是为了增加App给人的亲和力,而不是类似设置界面的冰冷冷的感觉。它们的配色,质感的确是"视觉手淫",其目的就是营造用户看到界面时候的感觉,请你们不要想太多,它们的目的不是映射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式。既然这是一个视觉部分的问题,则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尤其是当大量「去质感,扁平的视觉风格」兴起的时候,而iOS的视觉风格更是延续了几年之久的情况下。补一句,持抵制这种「视觉手淫」设计观点的,大部分都是IT从业者和设计人员而已,是很小众的一部分人群,当然这不妨碍我们期待iOS可能会有的改变。尽管我认为,去质感的设计实在是浪费了Retina这块屏幕。三,Jony Ive对iOS的影响。我的看法是会有影响,但是不大。就和昨天更新的Podcasts一样,把一些成旧的skeuomorphism去掉,但是整体上的视觉风格并没有靠近Android或者Win 8那样完全的无质感。最后贴一篇文章,原Apple设计师Mantia对skeuomorphism的看法:--------------------------------更新一下,iOS 7正式发布也过去几个月了。Ive 的介入让 iOS 的扁平变得彻彻底底,这是之前实在是没有预料到的,被打了脸哈哈哈。所以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了,不仅是影响到了,而且影响甚大。
谢谢邀请。先说下我对事件的整体理解:安定团结,拨乱反正。下面具体解释。1. 刚看标题这么耸动,我对来源有点怀疑。查到原文()后,发现文章主要说的不是扁平设计,而是团队整合的问题。简要复述:工业设计团队会更早、更频繁的和人机界面(iOS)团队通报设计进度(八卦:之前工业设计团队都是用自己的软件开发人员做模拟界面的);Jonathan Ive和iOS团队的头儿Greg Christie一起参与人机界面新设计评审;Ive和Christie相处不错;Ive在推进更简洁(starker and simpler)的、更扁平的设计理念,可靠细节没有,但估计结果会很保守;Craig Federighi领导下的iOS和OS X团队整合很慢,目前苹果有两个calendar团队,是否整合很多人在观望。翻译一下:在Ive升迁后,他的子弟兵工业设计团队向iOS团队主动示好;同时Ive介入iOS界面设计,既与iOS的新头儿和谐相处,又能推进自己的设计理念;相比之下,同样权责扩大的Federighi的整合就不见进展,导致人心不稳。它表面上是对Ive的肯定,但Ive执行的是Tim Cook的方针(软件、硬件、服务无缝整合),所以文章的核心意图是对Cook进行有保留的肯定,为苹果公司唱好。Jobs死后,人们(可能包括不少苹果员工)对苹果的定义还是单核心驱动的创新公司。Forstall在公众眼里是或者说可能成为新的单核心,所以他的离开是苹果公司的利坏消息。但Forstall显然不是Jobs。Jobs跟A级水平的人合作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方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从之前爆出的消息看,Forstall在高层属于“众人嫌”。所以说他最大的缺陷是和A级水平的人合作的能力(Jobs选择了Cook很有可能也是从这点出发)。Cook的苹果体系,是多核驱动的业务公司。一方面分散权力,将公司决策机制由独裁向共和转型;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目标始终是通过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来获取最大利润,只是Cook更擅长业务运营,而Jobs更擅长产品创新。这个体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了实现它,Cook眼下有两大任务:补缺和团结。在公司还能持续赚钱时,补缺不是很急迫(Cook这事儿也干得不太好);所以现在Cook把管理团队的安定团结作为重要任务,这也是少数Cook可以作为利好消息放出的内幕(现在大家对苹果挣了多少钱已经没有感觉了)。2. 先说下我对“扁平化”设计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推测。抛开“给读者他们想要得到的新闻”这一出发点,我认为Ive介入OS设计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很可能比“扁平”这个词给大家带来的预期要小。理由嘛,第一当然是iOS已经拥有了超大用户群体,保守不是选择而是必须,除非有非常大的意外(用户流失严重、负责人精神状态异常等),Ive不可能激进改变;第二则是,iOS已经够扁平了。这里说的扁平,是交互意义上的。iOS刚诞生时,没有盖在上面的通知中心,也没有多任务切换,文件夹里的图标都是平铺陈列排列,系统只有一个深度。从多任务切换的实现也可以看出,iOS是尽量避免增加深度、保持尽可能扁平的。(反观草台班子Android、富二代WP、MeeGo,都是一上来就有不止一个深度)。人们反对的,是iOS逐渐烂熟之后视觉风格的不一致和部分系统应用界面的无必要繁复(这种简繁并存的混乱会进一步强化繁复的感受)。但是,iOS视觉风格的非扁平化,我认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除了前述几位所说的Jobs的个人追求、对轻度用户友善之外,这还是一个情感化设计的范例。为了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iOS选择了最扁平的交互架构。如果视觉风格也采用扁平化,那么在用户手中的设备就真的成了一个薄片。人很难对这样一个彻底的平面投入感情,因它对“脑中之手”激发的触感比有厚度的东西要少得多。(回想一下,很多人会珍爱本子,却很少有人珍爱散装纸。)iOS默认桌面好似一片无垠空间中整齐摆放着几个水晶饰物,跟如同挂满自动信息牌的墙的WP比起来,普通用户更容易对哪个产生感情一目了然。所以,iOS7的“扁平化”很可能是减少/简化底纹、减小动画幅度、取消状态栏半透明这个级别的。最后说下为什么Ive的选择是拨乱反正。我认为iOS app的设计有逐步走上邪路的风险。这个邪路,是指“在平面中模拟真3D”。由于iOS视觉风格目前在主流手机OS中最繁复(也可以说“精美”),“过度设计”在iOS开发者的脑中阈值逐渐升高了。就是说,一个交互选择,出现在其他手机上可能被大家说“这么复杂”,在iPhone上出现则可能被视作值得效仿。在平面中模拟真3D就是这样的例子。为什么在平面中模拟真3D不值得效仿?手机屏幕作为交互界面,完全没有深度这个概念,模拟真3D中的所有的操作,都更加不自然;非游戏类app,现有的模拟真3D操作多是与界面无关的语义系统,必须加以解释,由用户记忆;模拟真3D界面还必然有多于一轴的界面切换,把更多不必要的记忆负担加到了用户头上。我并不反对3D界面,但坚决反对用现有触屏做3D界面的输入设备。类似Wiimote、Kinect之类的设备比一片大猩猩玻璃强出不知多少倍。在平面中模拟真3D并非不应出现,作为交互试验未尝不可,但绝不应成为手机交互的主流。(插一句:我认为应用的多层化是适合现有手机硬件的交互选择,即多个平面分属不同层次。Clear的复杂度是普通人认知负担的极限。)如果任由iOS在繁复的道路上前进,除了在平面中模拟真3D,还可能出现其他看似精妙实则有害的设计潮流。有害是指影响用户使用,导致伤害开发者,最终伤害生态系统。所以适当简化视觉风格,有效传达“保持简单”的信息,是一个拨乱反正的措施。PS:写完发现之前抗议呼声最高的podcast最新升级已经开始体现这种扁平化了,大家可以用用看看。
首先我要感谢苹果带给我们这么高标准的,通用的,简洁的,精美的视觉体验...拟物化是在图形界面上虚拟现实世界的心智模型,主要解决的是视觉识别和情感延伸问题,一方面是图形的拟物化,另一方面是结构机制的拟物化(模拟现实世界的物理性,如惯性)我认为苹果断然不是要走微软那种极端的路线,所以不要提及扁平化就和微软混为一谈,但轻量与扁平是必需的,这是人类审美的需求,代表现代制作工艺的精细化,所以我觉得接下来苹果会在视觉上作细微的调整,弱化渐变,减少阴影的使用,创作更有现代感觉的纹理质感...。关于信息的扁平化也很认同上面的观点,这是苹果系统现在具增值的改进空间,这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例如使用更好的利用锁屏界面,下拉通知栏发挥更多的作用,优化APP的信息的信息层级结构...
苹果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设计应该拟物还是扁平化,而是 iPhone 和 Android 在使用体验上已经没有云泥之别。虽然毫无疑问 iPhone 更好,但就像柳传志的比喻,两只鸡站在一起,别人不在乎谁大一点,鸵鸟和鸡在一起,差异才显现出来。现在 iOS 和 Android 的关系不是鸵鸟和鸡,如果不能保持这种悬殊差异,你凭什么产品贵那么多?想彻底的提升 iOS 的体验,需要大破大立。我觉得以前 Scott Forstall 的团队其实是求稳的。模仿 Dieter Rams 的产品固然不错,但这有什么难的?稍微有点才能的设计师都能做。这是以前 Scott Forstall 率领的 iOS 的设计团队做的事情。能做出新时代的、达到 Dieter Rams 水准的、创新的设计,才是牛逼。这是 Jony Ive 率领的苹果工业设计团队做的事情。现在 Scott Forstall 走了,Jony Ive 全面整合设计团队,怎么可能让他来凑合以前的水准?不久前 Ive 接受采访时曾经说,他的设计方法是,先打破以前的框架。比如,说设计一个饭盒,那他们先要把“盒”这个概念抹去,只想这个器皿最佳的使用方式和设计形式。我觉得最近苹果所采用的扁平化设计思路不外如此:提到音乐,不要只想到音符或 CD,要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更创新的方式来呈现它。他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永远别忘了 Dieter Rams 设计十诫的第一诫: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拟物的设计,在今天一点儿都不 innovative。
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理解“扁平化”(Flat)和“拟物化”和skeuomorphism的概念,这也是我为什么不主张把这两个词做翻译的原因。如图所示,很多人都会认为左边是“扁平化”设计,但实际上以下两张图都是skeuomorphism设计,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拟物化”(实际上这么翻译并不准确),skeuomorphism强调的是对实体设备在操作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上的模拟。设计风格的扁平和软件设计上的所指的扁平化并不是一个概念。微软的Windows 8是真正的Flat,你会发现他不仅仅是设计风格的扁平,flat最好的理解应该是“极简化设计”,即强调利用最轻量、简单的设计来传递核心信息,强调通过对视觉焦点的引导来让用户快速地完成操作。当然,为了去处那些冗余的设计(例如模拟质感、外形等),flat的设计往往都是一个平面结构,所以往往让人误以为平面型的设计就是flat设计。不知道苹果会不会做相关的尝试,还是十分期待的。我写过一篇,欢迎指教。另外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 flat的设计风格实际上和skeuomorphism是完全可以共存的。
Jobs 喜欢拟物化设计不是没有源头的,拟物化带来丰富的暗喻,让几岁的小孩子或者 70 多的老人都可以轻松的操作移动计算设备。好的拟物化设计,例如拖拽列表的橡皮筋效果, iBooks 的书柜,书籍的翻页效果,便签的淡黄色挂线纸,翻牌计时器,都在帮助用户理解界面的功能。并且,所有这些设计使用的都是人类设计史上久经考验的经典。 MONDAINE 的表盘超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 dribbble 上的设计师也许可以拿出个“更漂亮”的来,但是,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谁又敢说就此超越了?现在很多人反对的,其实是“过度”的拟物化。但是“度”这事,是很扯淡的东西。你不能说度的拿捏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好?基本无法讨论。也正因为如此,与其说反对“过度拟物化”是风格之争?他其实更像是权力斗争的大棒。现在很多人反对的,其实是“过度”的拟物化。但是“度”这事,是很扯淡的东西。你不能说度的拿捏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好?基本无法讨论。也正因为如此,与其说反对“过度拟物化”是风格之争?他其实更像是权力斗争的大棒。而 Jobs 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做这一件事:就是把最先进的科技,用最直白而浅显的手段表现给所有人。所有人!!!不仅仅是科技 Geek ,审美装逼犯,或者名校毕业生。还记得 Jobs 在家庭聚会上教一个小男孩用 Macintosh 画画的段子吗?这种"大爱",让 Jobs 的产品超越了很多更专业的设计者。另一个原因也许是 Jobs 并没有太多做为设计师的自恋或者自负。优秀的扁平化设计并非不美,但是需要一些审美能力和更多的想象力。我相信以乔布斯的悟性,不会不了解这种美。但是,难得的是他可以做到"降级思考" : 回到一颗童心当中去选择 iOS 的设计风格。 - 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只要够浅显直白,让所有人都在一瞬间意会?那么抄袭也无妨。被“专业人士”诟病为“不现代”,“不革命”,“不极简”,也无妨。据说, Ive 是最懂 Jobs 的人。不过,当我三岁的侄子再也不能一眼看懂 iOS 界面的时候?我看谁还有脸说这句话。 - 而如果 Ive 能以新风格做到?比如在足够可传达的基础上降低拟物化的逼真程度?那又何乐而不为?
提供个新的角度。不论苹果的 UI 设计风格朝哪个方向走。有一点是苹果永远不可能放弃的,就是给竞争对手带来的被动地位。拟物给手机厂商带来多大的包袱?拟物化设计要想达到效果需要一流的显卡、一流的屏幕、充足的内存,间接的还要有充足的电量。这些都是近几年手机厂商在疲于奔命的。而苹果凭借先发、垂直整合和封闭硬件,牢牢把持着绝对的优势。可以说,一套除了拔高设计门槛,还要带来更高综合硬件要求的 UI 风格,是苹果竞争优势不可拆分的一部分。这一点苹果自己清楚,竞争对手也是清楚的。所以聪明的竞争对手,是一定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和苹果死磕到底。Metro UI 其实是在这个战略背景下被抬出来的。 Metro 最初用在什么屏幕上的?电视机屏幕。在一个像素点坏了就让人以为是苍蝇屎的屏幕上,在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电视机的屏幕上,Metro UI 都能胜任。说明 Metro UI 对屏幕质量和尺寸变化的适配能力是奇高的。这种风格对于 Android 和 WP 的厂商授权,无法控制硬件水平和规格模式简直是诸葛亮的东风。所以,表面上看是设计师们在吵架的 UI 风格之争,其实是改变产业格局的重要战场。而苹果,脑袋再进水也不会放弃自身的优势,替竞争对手取推广高度扁平化的设计。所以不管 Jony Ive 如何领导苹果 UI 风格的转型,一定会把握好一度,不能让其他厂商轻松便宜的跟上来。
问题不在于外观的拟物化还是扁平化,问题在于交互方式。拟物化的确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为什么随着技术进步,我们仍旧要采用旧的交互方式?而且是在新的物件上「模仿」旧物,不管是其外观还是其交互方式。当绝大部分物件都被显示屏代替,难道你还需要高光效果?难道你还需要添加阴影?拟物化也许只是一种过渡,它让人们从相对意义上的具象物体过渡到一个「具备一切功能」的抽象物体时不至于太过不习惯,但这和人文主义无关。扁平化设计是适应现今越来越多的屏幕设备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拟物化设计的继任者。因为,我们已基本完成了过渡。当一个小孩抱着杂志,抱怨它是一部「坏了的 iPad」,我们还会认为我们的新生代非常需要「拟物化」所代表的交互方式吗?乔布斯说,看一个产品是否成功,只要把它交给一个小孩,几分钟后,你就知道答案。但是,当时的小孩,他们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是 iPad,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也许存在着另一种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件事的方法。所以,当他们看到屏幕上几近真实的开关、按钮,他们会本能的去点击,去操作。只是我们的新一代还会不知道屏幕操作是一种什么概念么?不要忘了,我们点击开关、按下按钮、翻动书页,其实都是从零学起的。所谓「扁平化」,也许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实物」。拟物化不会消失,它是另一种审美,另一种观念。最后,「调整图标每一个像素的细节」在扁平化设计中仍然适用。这与拟物化还是扁平化无关。毕竟,注重每一处细节是绝对没错的。
无论这个消息的真假,首先都要恭喜微软,在土鳖了这么多年之后,第一次真正开始引领设计潮流了。个人觉得一种新潮流的出现,本质上无非是因为“看腻了”。绘画上,看腻了洛可可之后,出现了动感不规则的巴洛克,看腻了巴洛克之后,又开始回归平衡和秩序,出现了新古典主义。。。延伸到建筑上、服饰上、设计上,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人类总是在喜新厌旧,反感一成不变的风格。苹果在主导市场这么多年后,其拟物化风格也引领了UI设计好多年,拟物化浪潮一波接一波。到现在有好多设计已经发展到死扣细节,死扣质感,把每一个icon的真实感看做终极目标。我想,总有一天这种风格会盛极而衰的,只是时间问题,起码我已经“看腻了”。所以Jony Ive 想要推动 iOS 采用扁平化设计,也并非不可想象。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想看看苹果能达到什么样的造诣。毕竟,扁平化设计只是一种趋势,能不能全面流行还真不好说,微软的metro风格就有一大帮喷子(我自己就是win8的喷子)。从设计难度上说,我认为扁平化设计要远远超越拟物化设计。人类艺术的趋势是从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前一个抽象是因为没有掌握透视等绘画原理所以画不像(如史前山洞中的壁画),后一个抽象是对具象事物形态、色彩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现在这个阶段,抽象画是比具象画更高阶更具难度的。映射到设计上,扁平化就是对具象事物的高度概括提炼出来的线条和色块,比照着实物扣细节困难好几个档次。所以做出优秀的设计很不容易,起码我用了这么久WP系统,设计出色的APP没有几个,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更换壁纸这种最低级的阶段。综上,如果ios真的开始往扁平化转变,那么请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最近刚读过一篇博客
,引用一段话“Beyond the visual flatness, what both Windows Phone and Android have in common is their focus on content. The visual simplicity of flat desig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moving the focus from the UI chrome to the content.”“内容为王”的时代,移动应用设计应当更多关注内容呈现和用户操作的效率,尤其是效率类的生产力应用,需要短时间集中精力在内容本身上面。UI的拟物元素会干扰视线,分散注意力。去拟物化、扁平化逐渐成为新的设计趋势,除了一定程度受到WP和Android的带动外,更多是内容驱动的。另外再说一下我个人对Skeuomorph——拟物设计的愚见:拟物除了模拟真实物体的物理外观、材质带来的质感外,更广义来说,应该也模拟、抽象真实物体的概念。比如iOS的边间回弹,就是真实物体具有“惯性”这么个物理概念;比如很多应用的侧滑边栏,英文叫“Drawer”——抽屉,我觉得非常形象:抽开来(侧滑),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一般侧边栏是导航功能,是入口);再抽回去,而这个设计本身并没有去模拟抽屉真实的外观,只是借助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觉得,做设计时,对拟物的理解应当更深入一些。其实很多应用的拟物UI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比如iPhone饱受诟病的Find My Friends,那精致的皮革,却怎么也无法对应到这个应用承载的功能。类似应用还有很多。苹果自己在桌面端的拟物设计也有很著名的失败案例,请看极客公园的一篇
的文章中有提到:QuickTime 4 发布于乔布斯回归之初的 1999 年 6 月。正值大幅苹果公司大幅革新电脑外观,着力吸引首次购买电脑的新用户的关键时期。当时的设计师就认为如果在软件界面上模拟真实世界中对应物体的外观和操作方式,则这些从未接触过电脑的新用户无需太费力就能学会电脑系统的操作。在这样的思潮下,QuickTime 4 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音量控制方式,而是采用了和现实生活中的播放设备一模一样的滚轮式音量调节旋钮设计。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是失败的,QuickTime 4 正式发布之后,新老用户纷纷出于各种原因表达他们对新音量调节旋钮设计的不满:老用户们抱怨的原因是,传统风格的音量控制滑块消失了,他们过去已有的经验无法继续适用于这个新的界面。新用户们也并不买账,他们中的很多人面对这样的界面则根本无所适从,很多用户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旋钮状的界面部件是用来控制播放器音量的。他们并没有在这个旋钮状部件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旋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新老用户都表示,当他们发现这个旋钮是用来控制音量的之后,他们感到用鼠标来控制旋钮的操作极为不便。面对用户的诸多不满,苹果公司不得不改变了这样的设计。在后续的 QuickTime 5 中,音量调节部分变成了常见的左右拉动式滑块,这一改变获得了用户的好评。啊一不小心说了好多话(貌似引用的比较多= =),最后说几句。我平时主要用Nexus 4(Android 4.2)和Lumia 800(WP7.5)两部手机,自己也是大推Holo和Metro UI的粉丝,不过偶尔看看老妈的iPhone、老爸的iPad那些精致的拟物元素恰到好处的应用,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多样化的乐趣,如果大家都扁平化了,世界也就无趣了。
起码现在Coverflow被砍了证明apple正在推动新一代的视觉和交互风格。apple的软硬件都是配合的,例如OS X,彩色MAC时代就是彩色界面,金属MAC时代就是金属风格,又如iOS,3.X的朴素背景和3Gs手机外观就很搭调,4.X~5.X为了搭配玻璃外壳增加了半透明效果,6为了配合金属unibody又有意识的向磨砂金属回归。所以下一代产品没出来谈外观就是耍流氓。从fashion上来说,从黑白回归彩色设计也是有可能的。================以下是的更新================Apple 2013年的产品已经全部披露,估计手快的已经入手了吧?从最新发布的5s和5c来看,5s和5其实一脉相承,继承了unibody机身以及源自4和4s的倒角,又改进上色工艺,使用合金本色作为产品颜色,亮点在于Home键去掉了中间的圆角矩形,对于Jony Ive来说,是对他圆控本质的表露。而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5c,iOS7讨论最多的圆形信号指示器,和机身下部扬声器与Mic开孔遥相呼应,5种颜色及对应的专属壁纸彰显了Ive亲儿子的身份。相比之下5和5s的过渡就略显生硬。现在回过头看看iOS 7的icon曲线,是不是和5c机身圆弧过渡有异曲同工之妙?圆形参考线已经接近外框圆弧,并且圆弧接近相切造成的视觉压迫力和张力,和5c机身的曲线过渡加上颜色的侵略性,总体构成了跃动和活泼的统一体验。来自来自的分析iOS 7的扁平化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的是为了突出圆弧以及圆弧律动:重复播放从符号更改为文字,使得文字曲线之美得以彰显(不过中文字体就是个大坑去掉符号看似造成认知上的困惑,但是和 Mac 键盘上去掉shift option control等键符号。这种趋势其实是一直呼应的。难以解决的是屏幕上的菜单显示,OS X 10.9里面仍然保留了符号作为菜单快捷键指示,如果全部换成文字简直是一场灾难,不过 Ive 对 OS X影响力有限,目前只能从iCloud和iBooks的圆形扁平图标看出一些端倪。如果Apple会出可穿戴式设备,我猜想圆形应该是主要的设计元素(不过要是像iMac的圆鼠标就太坑爹了,Apple 靠鼠标和图形界面发家,鼠标却是被诟病最多的,要不断突破设计太难了,好用设计不新,新设计不好用,为了美学不肯妥协的宿命吧认知完整性这个和Apple以来的设计方法一脉相承:同时多种方案向前推进,但是由Jobs一人汇总决策,保证内在逻辑和外在的统一,即功能和形式的统一。虽然iPhone的外观很简洁,软件界面却非常立体或者传统意义上的拟物,但是合在一起并不觉得突兀,因为软件的逻辑是简洁的,符合“一个”人的认知。随着iOS的演化,功能越来越多,逻辑上无法简化,那么能做的就是界面上的简化,保证人的认知仍然在可控范围内,Ive大刀阔斧的改进iOS正是为了保证“认知完整性”。One more thing,关于Cover flow再谈谈几句。从认知学上来看,Cover flow的好处是视线的稳定性,只需要进行直线搜索就可以索引所有信息,Cover tile + Expand view会造成视线的横向和纵向的跳动,看起来很没有理由用一个差的设计取代好设计。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个Cover flow的典型场景:点钱,当你只有100张RMB的时候,伴随着快速的翻动,我们计数的同时获得了拥有财富的快感。随着土豪出现,你有1箱RMB的时候怎么办?电影中的黑帮交易告诉我们,绑成捆,然后一层层平铺装箱。这不就是最典型的Cover tile么?同理,Cover tile 大大提升了大屏幕的使用感受。可以看到为了扩展应用范围,apple不得不抛弃旧设计,强制培养Cover tile的用户习惯,我推想iPhone 6会是一个大屏幕设备,而全新iTV可能会沿用iOS系统,并且使用Cover tile作为主要交互手段。2014年,值得期待Apple给我们带来惊喜。
我隐隐感觉ive搞UI要出杯具!
半年之后,官方答案揭晓。牛。Ive 接受采访时的原话One of the things that we were interested in doing is, despite people talked about this being “flat,” is that it’s very, very deep. It’s constructed and architected visually and from an informational point of view as a very deep UI, but we didn’t want to rely on shadows or how big your highlights could get. Where do you go? I mean, there is only so long you can make your shadows. It wasn’t an aesthetic idea to try to create layers. It was a way of trying to sort of deal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formation that existed and to try to give you a sense of where you were.“Apple TV其实一直都是扁平化设计的,如果你进入Apple TV的照片流后就会发现,这丫跟Win8不是一样一样的么。” 其实我也很好奇苹果扁平化的UI如何做差异化。
于是,几年之后,Jony Ive主导的扁平化设计,终于在IOS上获得了认可,并且开始影响Mac OS的交互体系,然后,Mac OS就变成了一下面这个样子。
我想说“是时候了”,我很期待改变,但不报太大期望会有什么“惊人”。一看到 iphone 那或亮晶晶或细节栩栩图标堆在一起就觉得“真挤”。再不改变一就对不起他拿到的那个爵位了。2009年 Google推出 chrome 时 我就臆测 chrome 的 UI 才是未来的主流,你看改版后的这个 chrome 图标多牛呀。苹果的拟物,和微软的大胆启用的 Metro 是两个端。Google 却在这两个端的连线上靠近 Metro 端的黄金分割处的地方打下桩子,2012年最终呈现个统一大业,我觉得各个应用界面基本都很受用。微软这家伙确实不赖,自从 zune 开始在视觉上做了最牛的尝试,就连企业 logo 都敢铸成方块。如今盛行的 Infographic 大多采用的是单色图形+文字。微软敢把这玩意用作如今最重要的交界(界面)。试试 SkyDrive 还不赖。为何我认为 iphone ui 应该改变了 ?我认为信息和拟物是存在一种平衡,一个屏幕面积不变,信息只能一层一层堆在一起,然后在一层一层地剥离出屏幕传递开来。当我们的手机里的应用越来越多与日常生活联系愈来愈紧密,不再如前单方向从屏幕获取,这个屏幕可看作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维度交界,信息双向交流在这个界面占有的比重更大了,而来自屏幕单方面的情感和视觉需求(这是拟物/拟物机理重要的两方面需求)在这个交界被排挤。iphone 的 UI 改变是必须的,如若这一两年不变后果“不堪设想”。推测,圆角会变小。==关于
“当我三岁的侄子再也不能一眼看懂 iOS 界面的时候?” 我认为这个不是拟物存在的盾牌,偏激点反对论据就是,三岁小孩看不懂字看得懂图案,下面一句是“难道要用图案代替文字吗”。当然这个偏激根本就不是论据,我想说的是这个小孩子的论点根本和拟物关系很小很小。iphone 设计的时候也不会考虑三岁小孩子如何用手机。我还有一点就是我上面说的,你说的例子是不经常用手机的用户是单方向的获取,而不是常用手机用户的双向高密度的信息流通。
信息对于用户扁平化,容易理解,这是个值得称道的事情。图形效果的“扁平”与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针对不同情况和流行趋势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拟物化设计”,让用户看到生活中的物品,从而很简单的了解app的功能,应用在某些地方这就是一种扁平化。至于说同样是一个地图的图标,Google Map图标没有明显的高光明暗,某个地图图标有高光显得很圆滑。他们都拟物了地图,扁平了图标所含的信息。图形效果只是美感和颜色渐变的流行趋势罢了,跟“扁平化”这种设计思潮级别的概念不沾边。如果这么看,你就会觉得Metro UI反倒不是扁平化,把真实世界的意向,都抽象成色块,也许对设计师来说更前卫理性,但实际理解起来层次很深。图形扁平,意义并不扁平。总结一下:图形“扁平”,表意未必扁平。图形凹凸有致,表意未必不扁平。多问几个为什么,拒绝二元论。让用户一看就懂,易于理解,这种扁平,是交互设计不会改变的追求之一。
从一个设计师角度,他可以很激进,但是从市场角度,却是大忌。因为总有人喜欢扁平化,总有人喜欢拟物化,而大部分人则是两个都喜欢一点,所以采取中间策略是最好的。因此,作为一个广谱性的移动终端,如果苹果聪明的话,不应该这么激进,肯定是取一个平衡,就像现在这样。
我观察了一下我身边的人们,单纯就最近的podcast更新来说,程序员这类人都在叫好,而普通人都在扼腕叹息。
拟物化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这个东西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优雅的代表,有的人认为这看起来像一坨翔。
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么?我认为拟物风格,是一种亲切、优雅的象征。它拉近了人们对于设备内的世界的亲切感。我们在看苹果的界面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想起身边的事物,无论是日历还是图书,一切的一切都传达出“我们的世界不仅仅是数码化的,而是真实的”这样的讯息。 请不要忘了,80年代的时候乔布斯就说过他要把电脑变成“书一样的东西”。
个人感觉如果直接在现有iOS上改革,注定被万人骂.苹果之前一贯的策略都很对,就是不轻易做大幅度修改,当一个产品成功后,整个产品线向这个方向靠拢。所以,苹果需要一个新的产品。目前传说中的两个新产品,一个是iWatch,一个是iTVApple TV其实一直都是扁平化设计的,如果你进入Apple TV的照片流后就会发现,这丫跟Win8不是一样一样的么。但是Apple TV一直不能融入大众,基本原因我觉得还是各种版权问题,导致这个产品不能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产品。iWatch 其实可以用之前的ipod-shuffle来看,屏幕尺寸小,可能都是单一界面,所以采用扁平化设计的可能性极高,但是这个产品和其他产品线差距有点大,所以预计即使成功,也不大可能全体产品线都移植到扁平化,况且苹果移植有自己所谓的节操,那就是鄙视微软……个人觉得乔布斯之前的成功在于用户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重点是,环境不会总变。用户是一群奇怪的东西,iPhone5出现之前,他们就希望iPhone变尺寸,变材料,可是变了以后却又吐槽一片,所以,老乔最牛逼的还是执着,哥觉得怎么靠谱就怎么干,你们爱用不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