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等于高血压吗病人的禁忌及有效的治疗?跪...

高血压治疗有哪些药物? 目前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 者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我国则更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还 不足 5%。如此低的控制率直接导致的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这主要是因为 高血压的症状往往和病情不相符。有些人虽然表面上很正常,其实血压已经攀 升到危险区域,器官受损严重。 患了高血压后,如果靠限制饮食、减肥、戒断烟酒和增强锻炼等方式还
没 能有效的控制血压,那就需要药物治疗了。药物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高血压 的方法,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 之过急,所以,慢比快好。抗高血压药物通常会服用很长时间,有时候患者会 终生服药。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且每天只口服一次药,副 作用较少,不会加强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 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强化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 有: 高血压治疗一线药物 ? 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 钙拮抗剂 ? α受体阻滞剂 ?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以上药物中对器官有保护作用的是: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CEI 可以温和、持久地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代表药 物贝那普利(洛汀新)具有双通道排泄的特点,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同时 由于有很强的肾脏组织亲和力,还被看成是肾脏保护药物;近期有研究报道显 示它还可以显著改善心衰病人的预后。 ARB 是新近开发研制的治疗高血压药物,被誉为九十年代心血管药物的一 个里程碑。研究证明该类药物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心、脑、肾保护作 用。并且其代表药物缬沙坦(代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中较常见的性功能障 碍。 在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时,要多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和 控制高血压病。在医生的帮助下,患者可以给自己延长生命,享受健康生活的 机会。血压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 者以血压控制在 135/85mmHg 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 140/90mmHg;单纯收缩 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 以下。 研究表明,舒张压每降低 5mmHg,患者的死亡率就会显著减少 32%,中风减少 44%,糖尿病并发症(包 括截肢)减少 24%,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出血)减少 37%。专家发现最 低血压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也最慢,据此血压 控制目标最好设定为 130/80mmHg。 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 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注意哪三忌 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切记以下三忌: 一、忌服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向组织器官的动 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如血压骤降,全身各组 织器官血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将会因缺氧而发生机 能障碍,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二、忌突然停药引起血压反跳。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如果突然 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临床称为降血压停药综合症。主要表 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一系列症状,有的病人还 可因血压骤升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 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后使机体对其产生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而出现的反跳现 象。故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切忌突然停药,而应逐渐减少药量,平衡过渡, 以保证安全。 三、忌睡前服药诱发脑血管意外。传统的降血压服药方法,是每日药量分 3 次服用,有些高血压病人习惯睡前服用 1 次,以为服药后血压下降,可以舒 舒服服地睡觉。殊不知,睡前服药,2 小时后可达血药浓度最高峰值,而此时 机体本身血压也在下降,二者合一可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形 成,发生脑血管意外以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按医生 嘱咐的时间服药,或采用时辰药理学原理服药法,避免发生上述因掌握服药时 间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因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倍 受患者重视。虽然绝大部分药都是经肝代谢肾排泄,但并不表示对肝肾都有损 害。患者可以考虑选用双通道排泄的药物,如洛汀新。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不 良反应,由于每个患者的反应性不同,因此不良反应表现也各异。现在普遍应 用的各种降压药都经过大量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只要 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用药,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 1)利尿剂: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血 脂。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会有不利影响。 2)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虽然 最近发现小剂量可治疗某些心衰,但大剂量使用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3)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维 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由于对心脏传导及窦房结功能有抑制,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 室传导阻滞者不用。 4)α受体阻滞剂:体位性低血压,尤其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 药时常在入睡前半量服用,并注意夜间尽量避免起床。 5)ACEI:最多见的是咽痒、干咳。 6)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拮抗剂(ARB):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使用或配伍禁忌 保钾利尿剂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心衰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用于妊娠妇女 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不是好的组合,而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 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和用可以防止低血钾 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利尿剂长期合用,因可引起血糖和血脂紊乱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观念 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从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转变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2.有利于改善代谢障碍; 3.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4.适用于配合全身其它疾病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人如何用降压药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对轻度患者应首选非药物治疗,其中包括 降低体重、限制钠盐摄取、增加运动、限制饮酒、戒烟及松弛疗法等。中度或 严重者就应采取药物治疗配合非药物疗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和利尿剂 2、应选一个合适的降压药作为第一线药物, (如氢氯噻嗪)效果较好。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当不能控制血压时换用另一类药或联合用药。 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时,常在小剂量即可控制高血 压,且药物副作用小。 3、降压药通常需较长期服用,应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自觉症状和血压水平 来调整用药剂量。 4、用药产生一些副作用后,可根据反应程度来 调整用药剂量。 5、血压不宜压得太低,高血压病人在起坐、站立等体位变动时动作宜慢, 更不宜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怎样治疗高血压伴肾损害治疗伴有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既要积极控制血压,以延缓肾功能损害的 进程,又要在用药时注意肾功能状况,尽可能选择保护肾功能的药物。伴有轻 度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宜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洛汀新)及利尿剂为 首选,因前者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为避免降压过度发生高钾血症,应从小剂 量开始服用。使用利尿剂时不应利尿过度,以免引起血容量不足及电解质紊 乱。 伴有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低盐、优质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对肾 有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甙类的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同时又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若 高血压一旦对肾脏造成损害,又可以因肾脏对体液平衡调节以及血管活性物质 等代谢障碍,加剧了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在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实质性疾病 中,包括各种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等,合并高血压者可达 80~90%。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同服其他药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除患高血压外,往往还同时患有 其他慢性病,除了服降压药物外,还要服其他药物。这样一来,就必然牵涉到 合理用药问题。那么,您是否想到过各种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 用对身体有无影响?哪些药物同时服用比较安全?下面就几种常用药物间的相 互作用,简述如下: 最常见的情况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因发现不及时或对治疗不重视或服药 不正规,久而久之,发生了左心室肥厚,甚至心脏功能受损害,最后导致心力 衰竭。为了控制心衰,往往要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并且还要同时服降压药。 医务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服用钙拮抗剂降压治疗时,某些钙拮 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草头卓)等等,可以使血 液中洋地黄类药物的浓度上升,而有可能引起洋地黄中毒。尤其对有肾功能损 伤者不利,同时尼群地平与洋地黄制剂合用时,其相互作用还会影响前者的降 压效果。 还有,某些钙拮抗剂在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可引起明显的低血压。 地尔硫卓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能引发对心率、对心房--心室的传导及左心 室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拉帕米与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合用时,不仅引起低血 压,同时使奎尼丁血液浓度上升,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务必要注 意。 以防止肾脏病变的持续进展。 不能忽视轻度高血压的治疗 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收缩压高于 140mmHg,舒张压高于 90mmHg)病 人,应采取包括使用药物在内的持之以恒的治疗,已无人再持异议。医学家通 过多年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治与不治,后果截然不同。经过系统治疗的病 人,可以推迟病情进展,减少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脑溢血、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但是,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而症状又不严重的患者是否需 要治疗,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尚不一致。 所谓&不太严重&的高血压,是指舒张压在 90~104mmHg,没有出现因高血 压导致的器官损害的情况。据统计,处于此阶段的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人数 的 70%左右,这些病人的存在已经构成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治疗前舒张压高于 115mmHg 的高血压患者,在有计划、有系 统的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远低于未经治疗的病人。舒张压为 90~ 114mmHg 的病人,治疗效果亦非常显著,表现在脑溢血人数、死亡人数以及发 展为急进型高血压、左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减退的人数均减少,而且血压可多 年保持稳定,亦不易发生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 为此,目前凡舒张压高于 105mmHg 的患者,必须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而 舒张压在 90~104mmHg 的病人,应按具体病情决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药,病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 点: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 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 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 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 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 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 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 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 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 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 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 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 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 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 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 2 小时服药。治疗高血压 生活习惯改变 额外休息,延长假期,中度减轻体重和限制钠盐摄入都不如抗高血 压药物治疗有效.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只要他们的血压被控制则不需要限制活 动.饮食控制能有助于控制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在 1 级高血压,如将体重减至 理想水平,限制钠摄入每天<2g 以及酒精消耗每天<30ml 可不必使用药物治疗. 应鼓励稳健的运动.吸烟则应明确地不鼓励.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大多作者同意病人的收缩压平均为 140~159mmHg 和/ 或舒张压为 90~94mmHg,如生活习惯改变后不能使血压正常,应接受抗高血压药 物治疗.对 1 级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的好处尚不明确.也无资料说明抗高血压治疗 对临界高血压的效果.当出现靶器官损害或其他危险因素时,或当收缩压≥ 160mmHg 和/或舒张压≥100mmHg 时,不必等待去改变生活习惯所产生的不明确 结果而拖延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有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和肾功 能衰竭需要紧急和果断的抗高血压治疗. 在老年人试验中表明抗高血压治疗明显有益于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 16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的≥60 岁病人中,氯噻酮(如必要加用阿替洛尔)降 低脑卒中发生率(36%)和其他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在中老年和年迈二者中也均有 好处.目标是降低收缩压至<160mmHg 以及对那些治疗前收缩压达 160~179mmHg 病人至少要降低 20mmHg. 除了大于 65 岁的病人外,治疗目标应使血压降低<135/80mmHg 或接近这个 能耐受的水平.回顾性研究表明如舒张压降低至<85mmHg 而冠心病死亡率却增 加,尤其对原先已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依据的病人(称为 J 曲线).然而,其 他一些研究未证实这一点,大多的报道即使观察到舒张性血压有 J 曲线,但未发现 收缩性血压有 J 曲线.一般认为,让病人在家里测量血压是有利的,先决条件为病人 或家庭成员曾受过系统指导从而进行密切监测并需定期认真校准血压计. 初期药物治疗应选用利尿药或β-阻滞剂,除非对这些药物有禁忌而对其他种 类药物有适应证.如这些药物无效果,改用其他合适类型药物作为最初治疗的包括 钙阻滞剂,ACE 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1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和α-β -阻滞剂(表 199-3).然而,在前瞻性随机试验中,除尼群地平,一种二氢吡啶类的钙阻 滞剂,没有一种能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利尿药或β-阻滞剂作为最初治 疗已表明对心血管和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益处.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老年 病人中尼群地平明显地降低致命和非致命的脑卒中但不降低冠心病事件. 初期药物的选择应参考病人年龄和种族以及考虑到某些药物的禁忌证情况 或存在合并的疾病(如哮喘和β-阻滞剂)以及对某些药物的特殊适应证(如心绞痛 和β-阻滞剂或钙阻滞剂).在退伍军人管理局单一药物治疗男性高血压试验中,黑 人患者对钙阻滞剂反应最佳(地尔硫).双氢克尿塞在年龄大于 60 岁的白人或黑人 男性中其效果优于年轻病人.β-阻滞剂阿替洛尔在白人中效果优于黑人,而与年 龄无关.种族和年龄仅作参考,因为存在许多的例外. 如初期药物无效果或引起难以耐受的不良作用,应以另一种作为替代(连续单 一治疗).反之,如先前药物仅呈部分有效但耐受良好,则增加剂量或加用第二种不 同类型的药物.初期治疗不推荐使用中枢作用的交感神经抑制药物,因为它们有较 大的不良作用.然而,它们是有效的,可以小剂量结合一大群其他药物应用.一种直 接的血管扩张剂(肼苯达嗪或长压定)可与利尿药合用以预防液体潴留,与β-阻滞 剂合用以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 除了严重的高血压外一般在治疗开始采用单一药物.无论如何,利尿药和β阻滞剂或 ACE 抑制剂能合用,虽每种药物其成分均不到治疗剂量而合在一起则 有抗高血压作用而且不良作用很小.在美国 1 或 2 级高血压是合用二种药物作为 初期治疗(表 199-4).对严重或持续性高血压有必要合用三或四种药物. 所有噻嗪类衍生物和其同一种类的药物在等同剂量时有相同效果(表 199-5). 美托拉宗(metolazoine),吲达帕胺和袢利尿药呋塞米,布美他尼(bumetanide),依他 尼酸(ethacrynicacid)和托拉塞米(torasemide)虽作用不比噻嗪类强,但适合用于慢 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利尿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似乎是由于适度降低血浆容量和可能 通过细胞内钠流向细胞外液使血管反应性降低所致. 对于已使用洋地黄并还使用排钾利尿药的病人,有心脏病史,有异常心电图, 有异位心律或心律失常,或在应用利尿药时发生异位心律或心律失常的病人,建议 补钾或应用保钾利尿药.远曲小管保钾利尿药(安替舒通,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不引 起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或高糖血症,但在控制高血压方面不如噻嗪类那样有效. 为了治疗或预防低钾血症并取代补钾,在噻嗪类治疗中加用安替舒通 25~100mg/d, 氨苯蝶啶 50~150mg/d 或阿米洛利 5~10mg/d.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需要注意什么?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需要注意什么?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据有关人上调查,得高血压病的病人如不进行系统 治疗,其自然病程平均仅为十九年,大多数病人可因心脑血管合并症死亡。所 以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容忽视,必须持之以恒。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高血压病人 都需要药物治疗。心血管病专家认为,发病 3~6 个月以内的轻度高血压病人 (收缩压高于正常,舒张压不高。或舒张压升高,但在 12.0~13.3kPa(90~ 100mmHg)以内可以首先采用饮食和心理治疗,并定期检查血压变化。如果经 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病后舒张压持续高于 14.0kPa(105mmHg)以上者, 则需要在饮食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最好请医 生检查后制定。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饮食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1)口服优降宁或含有优降宁的降压药物需要注意禁食含酪胺的食物,如干 酪、酸牛奶、扁豆、巧克力、酵母浸出液、腌鱼等等。因为优降宁属于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在正常情况下,体内酪胺可以被单胺氧化酶灭活,而服单胺氧化 酶抑制剂后,酪胺失去单胺氧化酶的节制而增多,它有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的作用,可以使病人血压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病人生命。 2)服用利血平和胍乙啶的病人不能同时服用感冒清和克感敏等具有抗组织胺 作用的药物,否则会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 另外,高血压病人还不宜服用甘草和麻黄一类中药,因这类药物具有升压作 用。 (2)保持血压相对稳定,不可突然停服降压药物或使血压骤降。 突然停服降压药物容易发生&降压药停药综合征&,使病人血压反跳上升,甚 至超过原来血压的最高水平,以至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需要停药时要采取 逐渐减量的方法。 一次服用降压药物过多或使用强降压药物可能引起血压骤降,造成病人血流 缓慢,局部血黏滞度增高以及心、脑供血不足,使病人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 或脑血栓等合并症,并可以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有的病人还可以出现眩晕、发 音障碍、神志不清等表现,数分钟可恢复,医学上称为一过性脑缺血。因此高 血压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随时监测血压变化,按医生嘱咐服药,随时根据血压变 化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最好选择降压比较缓和的药物进行治 疗。如复方降压片,牛黄降压丸和降压灵等药物。 (3)使血压维持在合适浓度。这对于预防冠心病及其他心、脑血管合并症有 重要意义。调整血压至合适高度必须根据病人的基础血压水平、年龄大小和有 无合并症等情况全面衡量。一般来说,无心、脑、肾合并症的高血压病人,血 压降至收缩压 18.7kPa(440mmHg),舒张压 12.0kPa(90mmHg)为合适高 度。年轻人可以将血压降至收缩压 16.0kPa(120mmHg),舒张压 10.7kPa (80mmHg)。有心、脑、肾合并症者应将收缩压降至 20.0~22.7kPa(150~ 170mmHg),舒张压降至 13.3~14.7kPa(100~110mmHg),或将血压降至原 来血压值的 70%~80%,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症状改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高血压用药八项注意? 采用联合用药除部分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 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 作用。 ? 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 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 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 不可时服时停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 上停药。突然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 为有害。因此,药物治疗应坚持不懈,时服时停不但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还 易引发意外。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当治疗取 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 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 ? 忌睡觉前服药当人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 定程度下降。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变缓慢, 血液黏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因此切忌在睡前服 药。 ? 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降 压药可能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可能对另外类型高血压有效。降压类型 不对路,降压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有时还误以为降压药不灵。所以,高血压病人的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感觉较好时 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 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这样继续大剂量用药就很危险。所以应定时 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 ? 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称隐 性高血压),检查身体或测血压时才发现高血压。因为无症状就不在意而不服药,或 服药后有某些不适而索性停药。久不服药,极容易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很可能 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事实证明,无症状高血压其危害更大。所以一经发现,即应在 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 忌随便改变治疗方案 不要轻易改变治疗方案。如需更换药物时,最好不要 突然停药,尤其是普萘洛尔、美洛托尔等 β 受体阻断剂,更应缓慢停药,以免产生血 压反跳。 谨慎服用可致高血压的药物我们通常把由药物导致的高血压称为药物性高血压,虽然这种高血压比较 少见,但由于可以导致它的药物很多,因此也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高血压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包括氧化可的松、 可的松、强的松等;甘草类制剂;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非类固醇类解 热镇痛药包括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类(如非那西丁、扑热息 痛)、吡唑酮类(如保泰松)、吲哚类(如消炎痛)药物。它们主要通过以下 几条途径引起高血压:引起水钠潴留;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诱发动脉粥 样硬化;增强交感神经活性;损害肾脏,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但是,并非每位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都会出现高血压。我们中间也存在着 所谓的“易感人群”,只有这些人服药后才容易出现高血压。一般认为,肥 胖,有高血脂、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史,高血压或心脏病家族史的妇女服用避 孕药后更易出现高血压。这些妇女应考虑改用其他避孕药。必须服药时,就注 意定期体检。 由于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和普通高血压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因此医务人员在 诊治时要问清患者用药的历史,特别是用药的时间和剂量,用药前后血压的变 化。高血压病人也要主动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用药情况,以利其做出准确的诊 断。哪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高血压在医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如果长期服用可以 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已经证实能引起高 血压的药物有: 1.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可使血压增 高,男性激素及合成性类固醇类药物的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也能使血压 升高。 2.避孕药: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据统计其收缩压和舒张压能 分别增加 0.533 千帕(4 毫米汞柱)和 1.60 千帕(12 毫米汞柱)。有高血压家族 史、每日摄取食盐过多的妇女,长期服用避孕药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3.甘草类制剂: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引起低血钾、高血压。目前含甘草成 分的药物如中成药和中药煎剂,长期服用可导致高血压。 4.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 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均可引起高血压。 5.其他药物:如消炎痛久服可使血压升高,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 氢钠等,均可导致高血压。 凡长期服用以上各类药物时,都要注意经常测量血压的变化,尤其是中老年 人,如发现药物性高血压,要适时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高血压病人注意事项―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脂等于高血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