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牺牲了多少人的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同盟国中国战区的战斗序幕,中国远征军随之诞生。首批派遣入缅作战的十万中国军队,因政令多出,指挥混乱,加之英军掣肘,又缺乏空中支援,而撤退时后路被堵,只好绕道遁入茫茫野人山,终以惨败收场。一年后,退守印度的中国驻印军经过整训和补充,再次反攻进入缅北作战。而退回云南的部队重新组建,展开滇西反击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抵御日寇的辉煌战史,远征军以出兵四十万,伤亡近二十万人的沉重代价,最终赢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1941年12月7日,一个平常的星期日清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遭到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的偷袭,损失惨重,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2月9日,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对日宣战,并同时宣告对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处于战争状态。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受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要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蒋介石当即首肯,于次日发布入缅作战动员令。同时,派侯腾率部分参谋、机要、翻译组成中国军事代表团,配属宪兵、通信、汽车各一排,由丹尼斯陪同,飞赴缅甸腊戍,筹备中国军队入缅事宜。太平洋战争而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日本,事先早有预谋,不仅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了轴心国联合作战协定,并投入四十万兵力,在东南亚迅速采取了军事行动。头一周,便占领了泰国全境。12月10日,登陆菲律宾,12日,进攻马来半岛。仅仅一月时间,香港、关岛、文莱、吉隆坡、马尼拉便相继沦陷。加之早已失陷的越南,缅甸一线对于中国国内抗战的补给事关重要。1937年“七七事变”后,早期的抗日国际援助主要靠苏联通过新疆运入国内,但苏联是红色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共产党联系紧密。慢慢地怕被“赤化”,坚决反共反苏的蒋介石只相信他自己和依靠资本主义国家。这样,滇越路国际交通线及1938年底修筑通车的滇缅公路,便显得十分忙碌。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汽油、煤油、柴油、汽车配件等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的百分之九十依赖进口,以及先进的飞机大炮、武器弹药等等,都要依靠国外支援。1940年底,滇越铁路已被日本切断,如果滇缅公路再失守,得不到补给的中国国内抗战只能维持三个月之久,之后,将会陷入苦战,因此滇缅公路不能有失。滇缅公路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这是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我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编制如下: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下辖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总兵力十万余人。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下辖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及军直属部队。第六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下辖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部分远征军军官合影(前排右一为杜聿明将军)12月3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缅甸),由蒋任统帅,蒋同意并接受。并拟组建联军参谋处,参谋长由美国派遣,在统帅指挥下开展工作。1月14日,美国选派史迪威中将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场美军司令等要职。其实,从12月11日起,第五军先头部队及第六军二个师经动员后,已开始向中缅边境集结,但英缅方面(缅甸时为英属殖民地)却心存疑虑,害怕中国军队来了就不走了,迟迟不肯答应中国军队入境。当第五军先头部队到达云南保山附近时,12月26日,奉令“英方表示第五军及第六军主力(双方商定九十三师及四十九师之一团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暂时毋庸入缅”而中止。12月29日又令第五军“勿庸入缅,必要时须向东转运”。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云南相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泰国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英属印度交界,全境以高原、山地为主,除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下游有盆地平原外,大部系山岳丘陵,北高南低,峰峦纵横交错。缅甸系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特点为潮湿与炎热。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旱季,4月至10月为雨季。雨季来临,淫雨霏霏,数月连绵不断,行军作战均感困难。缅甸的首都仰光,南临安达曼海,有港口和铁路,铁路向北延伸经过中部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直达密支那和腊戍。腊戍是滇缅公路南端的起点,由此经过畹町进入中国云南滇西地区直达昆明。缅甸地形图日本进攻缅甸的目标,就是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唯一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断绝美英援华战略物资,早日结束中日战争;然后伺机进犯印度,妄想与侵占北非的欧洲德、意法西斯在伊朗会师。1942年1月,对缅甸几番狂轰滥炸后,日军地面部队于20日从泰国进入缅甸,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毛淡棉,日军向缅甸首都仰光进发。这时,眼看大事不好的英缅方面才紧张起来,远征军奉令:“据英代表请求,仰光情况紧急,请速派第五军入缅”;“所有野炮、战防炮均应随同出发,装甲兵团先作出发准备”。准备入缅作战的士兵二 挥师远征从1941年12月11日第一次下动员令,到1942年2月16日正式动员,这两个多月期间,远征军时而动员入缅,时而停止待命,时而准备东调,反反复复,捉摸不定,坐失了大好机会。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师刘观隆支队、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接替英缅军防务,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中国一线集结待命。2月下旬,随着日本展开地面攻势,英缅军一路溃败,仰光危急,这才急忙请求中国军队入缅参战。出征前的动员2月25日,蒋介石飞到昆明,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作战,后因情况变化取消),部署入缅战事。命令第五军由滇西开往缅甸;第六军由昆明经宝山乡向泰缅边境前进,由杜聿明统一指挥。而杜聿明则由时任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为迅速进至预定地区,中国远征军加紧向缅甸输送。第六军先遣第49师由保山出发沿滇缅公路经腊戍等处进入孟畔地区,接替英军防务;军部及后续部队至雷列姆、东枝等处部署作战。而第五军不待第六军后续部队运输完毕,即先遣第200师、骑兵团及工兵团等,推进至同古一线阻击日军,并掩护当地英军撤退及远征军主力集中。1942年3月1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抵达缅北腊戍。蒋介石也于3月1日由昆明飞抵腊戍,3月2日,蒋介石在腊戍与英印军总司令维维尔商谈缅甸防务,3日在腊戍会见赴华途中的史迪威,又告知杜聿明由史迪威指挥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而美英之间的指挥关系却十分模糊。就在中国远征军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布署之时,却传来仰光于3月8日被日军攻占的消息。这就意味着作战先机已失,而战局一旦不利,重心在欧洲战场的英国政府便会对保卫缅甸失去兴趣而退守印度。日军进入仰光同日,英方通知同盟军,英政府已任命亚历山大接替胡敦的英缅军总司令之职。中国远征军刚一入境,面临的形势就异常严峻。日军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继续北犯,盟军亦分三路迎敌。中国远征军第五及第六军分别担任正面及左翼作战,英军则以右翼伊洛瓦底江沿线为主要防线。3月18日,担任预备队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28师、新编第29师,也由国内分批向腊戍运送。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行军途中我们再看看日军的部署:日本在缅甸投入的是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所部共四个师团。其中第三十三师团在普罗美以南地区;第五十五师团在同古以南地区;另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尚在泰国集结。下面简述一下日本的军队编制: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其陆军共有17个常设师团。常设师团辖二旅团(相当于我军的师级建制)四步兵联队(相当于我军的团级建制),加上骑、炮、工、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个师团往往可达23000—28000人。其最高指挥官师团长为中将军衔(相当于我军军长官衔),旅团长为少将(相当于我军的师长官衔),联队长为大佐(相当于我军的团长官衔)。入缅日军第18师团军官合影1939年10月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日军将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三制,撤销旅团,即一个师团下辖三个联队九个大队。但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甲种师团共8个联队28200人;乙种师团共7个联队,24400人;丙种师团有5个联队,约15500人;丁种师团只辖3个联队,追求移动快速,约11000人(主要对付八路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到了抗战后期,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以及国内兵员补充跟不上,其师团规模相应的都有缩减。但总体来说,日军的一个师团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军的编制,但其配套联队比较齐全(比如战车、山炮、工兵、辎重联队及飞机、坦克等),所以其战力往往强于我军一个军的战力。3月18日,双方中路同古一线(主战场)的军队发生前哨战,中国远征军的入缅第一战即将打响。(未完待续)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以下称协定),结成军事同盟。
该协定是针对日本而制定,军事同盟也因日本而结成。
在这之前,两国就开始了长时间的“亲密接触”,蒋介石更是表示了充分的热情。
当年二月,应英国的邀请,中国派出了一个高级别的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三个月之久,之后编成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该报告洋洋洒洒30万言,根据缅甸、印度、马来亚的地形特点、交通状况,以及日军对这些国家可能采取的战略行动,提出了详细的防御计划,其中重点是保护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建成于1938年8月,从云南昆明向西,直到缅甸的腊戍。1940年日军切断滇越铁路后,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唯一运输通道。中国需要的各种物资从仰光上岸,经过缅甸的中央铁路,到达腊戍后,再转滇缅公路,直达国内的昆明。
在蒋介石的计划中,不光要保护滇缅公路,还要保护缅甸的中央铁路,以及仰光港口。否则,滇缅公路在缅甸境内不到200公里,中国直接向英国承诺:可以派遣8万人入缅作战。
蒋介石准备投入缅甸的何止8万人的军队。
签订防御协定前,就准备了三个军(第5军、第6军、第66军),共10多万人,编成远征军。各军都集结到云南补充装备,加紧训练,随时可以进入缅甸作战。其中一个师又一个团直接开到云南边境,蒋介石明确指定归英军指挥。布置在云南周边的部队也奉命暗中准备。
如果蒋介石在国内对某个战场投入这么大的热情,相信那个战场的军官都会大喊“蒋委员长万岁”。
可惜的是,英国对这份大礼不怎么感冒。
签订防御协定三天后,第5军入缅的先头部队就到达保山,但被英国委婉拒绝,而停止前进。
1942年1月初,日军已经攻向缅甸南部,第6军预备入缅的一部到达到滇缅边境,但英国仍然不让其入缅。
此后远征军停滞在云南境内,长达1个多月。直到2月中旬,仰光告急,英国才要求中国军队入缅。
但此时已错失良机,仰光于3月8日陷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第200师才刚赶到同古,保卫仰光一开始就落空,后来也很少有人提起。而此时,第5军主力还在滇缅公路上,炮兵及战车还在云南境内。
英国表面上与中国商定分三路迎敌,自己负责西线,并准备与远征军在平满纳围歼日军。而实际上,对中国运输部队急需要的火车、铁路却故意刁难。负责西线的英军不做抵抗,一路向北退却,放弃多个战略要地。
日军很快就到达同古,在这里,遭到远征军第200师的顽强抵抗。
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猛攻同古。第200师以正面抵抗,骑兵和步兵向日军侧后反击,多次挫败日军进攻。
第200师的英勇抵抗为远征军赢得了高昂的士气,其它部队兼程南下,准备将日军阻止在同古附近,但受制于英国人控制的铁路,大部队无法及时赶到同古前线。而追击英军前进的日军很快就占领了同古西面,为避免被动,第200师抵抗10多个昼夜后于3月29晚突围,放弃同古。
此后远征军以新22师沿同古到平满纳一线节节抵抗,日军直到到4月16日才“突破”新22师防线,而参与平满纳会战的远征军部队已经全部进入平满纳阵地。
就在远征军准备平满纳会战时,英军已经退到平满纳后方约200公里的仁安羌,西侧阵地全部暴露。掩护平满纳东面的暂55师被击溃,以致东面阵地也全部暴露。整个平满纳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之中,原计划的平满纳会战无法实施。各部队向北撤退,准备在曼德勒一带占领阵地,继续抵抗日寇。
向北退却的远征军第6军少部分部队抵抗顽强,但改变不了第6军在东线的局面,沿途据点不断丧失。中路的第5军虽然撤退有序,但却因重叠的上层指挥发出相互矛盾的命令,以致无法集中兵力,反而来往奔波于东枝和乔克巴当之间。等到再次集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滇缅边境的腊戍,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一条退路,远征军原计划的曼德勒会战也成为泡影。
而西线的英军,被围在仁安羌的一部被孙立人解救出来后,全部逃向印度。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在曼德勒城下对孙立人礼貌的说一句“GoodBy”后,就扬长而去。
日军各部大胆前进,部分进入云南境内,直抵怒江西岸,另一部于5月8日占领密支那,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最后一条通路。同时调转方向,向西进攻曼德勒到密支那铁路沿线的远征军部队。
此时远征军各部已处于混乱状态,当杜聿明收拢部分队伍后,只有研究撤退一事,而没收拢的则早已往云南撤退。
远征军10万的部队就这样很快完成了从进攻到撤退的角色转变。
当时的远征军没想到,此后的撤退,是一条死亡之路,经历的劫难比战争还要大。
第5军原计划向密支那撤退,得知密支那被占领后,就转向大洛。军部和新22师于5月13日销毁重武器后,就遁入缅北野人山中。
野人山中古木参天,人迹罕至,林木遮天蔽日,连太阳都照不进来,是个封闭的世界。在里面艰难跋涉的远征军无法补充,吃光了粮食,杀光了骡马后就断了粮。
当时正值缅北雨季,接日连天的滂沱大雨使远征军前进更加困难,还催生了很多疾病。连杜聿明也被回归热袭击,抬他的士兵,前前后后死了5个,其中就包括他的特务连长。
被疲劳、饥饿、疾病折磨的士兵奄奄一息,像一排排枯树,无声的倒下,连挣扎一下的力气都没有。有些士兵本想坐下休息,但一坐下就再也没起来。
倒在地上的士兵被蚂蟥吸血,蚂蚁侵蚀,经大雨一冲,数小时就变成一堆白骨。
野人山一路,不知倒下了多少远征军士兵,留下了一路的白骨。一个工兵班长就亲手掩埋了5位女兵。自从掩埋身边最后一个女兵后,他就成了森林里最孤独、最忧郁的人。
没有药物救治的杜聿明躺在担架上有气无力,但仍不失军人的威严,每天宿营时,就威吓机要参谋“今晚不把报发出去,办你的罪”……
然而电台被雨水浸泡,到处跑电,电报就是发不出去。
天天如此。
每过一天,他就在担架的横杠上刻下一道刀痕,不知是他进入野人山的天数,还是躺在担架上的天数。
一支英雄的军队就要被莽莽苍苍的缅北丛林吞噬。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每天都为杳无音讯的第5军祈祷。
……
也许命不该绝。
接连的大雨突然停住,天空放晴,电台兵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空地,把电台和电池晾干。
终于与重庆联系上了。
各种救援物资立即空运到了。
而这时,杜聿明担架的横杠上已经刻了56道刀痕,那位埋葬了5位女兵的工兵班长领到粮食后,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在野人山里的杜聿明终于获得了生机,于7月下旬抵达印度。
走出野人山的杜聿明部士兵,不到进入野人山时的一半,其余全部倒在野人山里,化成一堆堆的白骨。
第5军的96师也经历了杜聿明部一样的劫难,在另一片野人山里留下了一堆堆的白骨。
远征军10万将士出国作战,最后铩羽而归,只剩下一半左右。因失败而引起的各种猜测、指责、谩骂不计其数。
走出野人山到达印度的残余士兵,最后编成驻印军,接受了半年多的严格训练,成为一支雄狮劲旅。
1943年春,当他们从野人山反攻时,一路前进一路掩埋留在野人山的白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缅作战牺牲了多少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