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宝宝爱吃的100道菜吗?

奶酪棒是“补钙神器”?如果说近两年儿童零食的C位,那必然是火遍全国的奶酪棒啊!可以说是风靡家长圈和营养圈,如果没吃过几个牌子的奶酪棒那还真是不好意思聊育儿了。儿童奶酪棒因其香甜可口,形状也做得非常童趣,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成为家长眼中健康又有营养的高钙零食。用奶酪棒来帮助孩子长高补钙真的可以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奶酪——补钙王者什么是奶酪?所谓奶酪,是牛乳在发酵菌与凝乳酶作用下发生凝固并经成熟而制成的固态乳制品,也称作干酪、乳酪或芝士。奶酪是牛乳的精华,一般10斤乳可制作1斤奶酪。奶酪中的钙含量是牛奶的6~8倍,并含有维生素D,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除此外,奶酪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分子量更小易吸收,真可谓是“补钙王者”。家里有不爱喝奶或者奶量不足的孩子,奶酪就是最佳的选择。而且,经过乳酸菌等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奶酪中不含乳糖,对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很是友好,也可以放心食用。奶酪棒≠奶酪!网红零食噱头多奶酪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天然奶酪就是用生牛奶经过凝乳后、脱掉适当的乳清制作而成的奶酪;而再制奶酪,则是用上述奶酪经过添加了其他成分后重新制作出来的奶酪。目前市面上的奶酪棒多数是再制干酪,在制作奶酪棒的过程中添加了很多辅料,如奶油、白砂糖、食用香精等。这些辅料能让奶酪变得香甜可口,孩子自然会喜欢吃。(△ 长按保存)奶酪棒的钙来源于原料中的干酪,但这种“再制干酪”的营养成分与奶酪还不一样。那么奶酪棒中,含有多少奶酪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2010版规定,再制干酪中奶酪添加量的标准是:大于15%。也就是说,20克一支的奶酪棒,只要添加3克奶酪,就算合格了。食品专家云无心早在2019年就研究过奶酪棒的配方,他强调,奶酪棒不是“奶酪做成的棒”,而只是“含有奶酪的零食棒”而已。“奶酪棒”与奶酪的区别,就像“乳饮料”和牛奶、“果汁饮料”和果汁的区别那么大。“这些‘奶酪棒’只是一种高糖、高脂肪、蛋白和钙含量一般、钠含量不少的糖果。”同等规格的奶酪棒、纯牛奶和奶酪三种产品相比,奶酪棒钙钠比低,而且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较高,并不适合作为日常补钙食品来吃。△这是市面上畅销奶酪棒的配料表奶酪棒还值得给孩子吃吗?奶酪棒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不能吃不能买,而是要把初心想清楚。并且三岁以上才可以吃。如果奔着补钙长高的目的去的,那还是放弃吧,毕竟他的含量很明显了基本没什么用;而如果是偶尔给孩子添点零食增加一个选择,或者一个小奖励,那买点喜欢的IP的吃了也没啥。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提醒大家:
1、别把奶酪棒当成孩子的营养补充剂,作为小零食还是可以的。2、选择奶酪棒,尽量选择配料表中奶酪排在第一位且钠含量低的。3、奶酪棒不要吃太多!可以偶尔吃,但是不能天天吃!写在最后想让孩子长高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咨询专业身高管理人士或者三甲医院就诊,网红零食的“长高”噱头不可轻信。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应该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计划,盲目跟风不可取。- 文献参考 -[1]孟刚. 奶酪棒争夺儿童市场[J]. 食品界, 2021(10):53-55.[2]闵保华. 儿童补钙,小心步入误区[J]. 幸福家庭, 2013(12):1.[3]王强. "儿童食品"大都不适合儿童[J]. 家庭科学, 2021.}
亲爱滴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又到了我们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朋友的私信,她问了娜姐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去应对?家长一定要逼着孩子吃吗?这个问题大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呢?那究竟该如何处理呢?是要逼着孩子吃,还是“放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的食物管控的过于严格,每个孩子都有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的权利。过度控制孩子的饮食,会让“吃饭”这件最简单幸福的事,成为孩子和父母权力之争的武器,也更容易让孩子走向成年后的“放纵”之路。我们干涉的越少,孩子越能真正学会去享受吃饭,享受食物。之前在做个案咨询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案例。来访的妈妈说,儿子小的时候,特别的乖巧听话,学习生活上都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孩子。但上了初中后,孩子像是变了个人,生活和学习都出现了全面的倒退。经常因为作业和妈妈起冲突。而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挑食”。妈妈说自己非常注重饮食健康,所以在儿子的饮食上面也花了很多心思。小的时候,经常给孩子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如果碰到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她就会开始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用奖励贴纸等等的方式来让孩子多吃点。孩子虽然不愿意,但是在妈妈的“糖衣炮弹”下,也都吃下去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突然就不受控了。妈妈越强调要多吃什么,孩子就越抗拒什么。妈妈唠叨要多吃蔬菜水果,孩子就一口都不碰。妈妈说要少吃碳水和肥肉,孩子最爱的偏偏就是这个。妈妈多说几句,孩子就会说:吃什么是我的自由,你不也有不吃的东西吗?一下子把妈妈怼的哑口无言的。那为什么孩子会在食物上有意无意的和妈妈对抗呢?其实这个是和早期妈妈对于孩子饮食过于干预有关。每次看到孩子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妈妈的第一个念头是“改造孩子”,她会想各种办法来劝孩子说。有时候是讲道理,有时候是奖励动画片,奖励多吃零食等等。这样的过度干预让“吃饭”这件给孩子带来幸福的简单事情,变成了孩子和妈妈力量的“较量”。小的时候妈妈尚且能控制孩子,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他自主意识的增强,他反抗的力量就会越强。很多时候,孩子厌恶的可能并非食物本身,而是妈妈带给他的“压迫感”,为了表明自己说了算,孩子会刻意选择妈妈认为“不健康”的食物。用来反抗妈妈对于自己的过度干涉。妈妈越是控制,孩子就越是想吃,因为这是他自主意识的需求。很多时候,看似是孩子对于“不健康”食物的渴望,但内心深处其实更多的是对于自由的渴望。那么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我们究竟要抱着怎样的态度呢?接下来我把我的思路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一. 课题分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多次给大家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课题分离”。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孩子吃饭”这个场景。“课题分离”简单说来,就是要坐看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主体是谁?谁具体去做这件事,那就是谁的课题,就由谁来做主。放在这个案例中,“吃饭”这件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执行的,那么“选择什么食物”就是孩子的课题,就要由孩子自己来做主。比如,饭桌上孩子一直在吃肉,迟迟没有吃蔬菜,这个时候怎么做呢?很多父母会忍不住唠叨孩子,让孩子少吃点肉,多吃点菜等等,孩子小时候可能还听,但到了青春期就绝对行不通了。那到底该怎么做呢?简单说来,就是对孩子挑食的行为不要大惊小怪,让他自己决定自己吃什么。即便孩子一直在吃肉,那我们也只需给孩子简短的提示,但一定不要唠叨和说教。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看你还没吃菜,妈妈今天还做了蒸茄子,西红柿炒鸡蛋和蒜泥黄瓜,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吃。把看到的问题简单的描述出来,客观向孩子提供信息,同时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吃什么。那如果孩子直接说:我不想吃蔬菜。那又要如何回应?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这样回答:你觉得蔬菜不如肉好吃,如果蔬菜变得像肉一样好吃,那你肯定愿意吃!认同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表达出来,那么即便孩子不吃蔬菜,也只有对蔬菜本身的感受,而没有和妈妈的对抗。二. 帮孩子建立和食物的“连接”当孩子挑食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说教孩子,或者是和孩子空洞地讲道理。比如,别吃太多肉,多吃点菜,不然营养不全,影响健康等等。这样的话我们每天都在说,但是好像一点效果都没有。那到底怎么办呢?在日常生活中,把健康的饮食观念传递给孩子。比如,小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食物相关的绘本,让孩子慢慢知道,不同的食物是如何帮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里来。和孩子一起商议菜谱,带孩子一起购买食材,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食物。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披萨,做沙拉等等。在做的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决策,比如,他想要放哪些蔬菜或者水果,调料之类的。同时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美食相关的纪录片,和他一起发现更多健康又美味的食物,让孩子的食谱越来越丰富。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能从多角度认识进入自己口中的食物,慢慢帮孩子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吃饭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孩子最简单朴素的幸福。希望多年后,不管他走多远,都能想到在暖色灯光下,一家人围着饭菜畅聊的那份温暖和惬意。那不仅仅是一餐饭,而是一家人的一场美好仪式的相聚。这样的美好,让他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总是想到妈妈的味道,也总想回家吃饭。关于“孩子挑食该如何引导”的更多内容,娜姐之前详细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里面既有案例也有方法,相信大家在面对孩子挑食问题时,引导起来更有智慧了。另外大家可以点击下面这个链接来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这些干货涵盖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助各位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里面的方法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同时也希望这些干货能帮大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大家如果在育儿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记得留言评论和娜姐交流,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越来越好的父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岁宝宝爱吃的100道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