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是什么人?看看他与三朝元老杨廷和的三度对决

谢邀。皇位,在封建社会时期是全中国最尊贵的财产,传承的问题也是很得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所以杨廷和当时的做法是否是符合当时的做法呢? 在我看来是十分正确的一个决定。首先,朱厚熜的即位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杨廷和是当时的文官首领,是当朝的首辅,自然是对着老朱家的族谱烂熟于心,离着朱厚照血脉最近的便是他的兄弟朱厚熜,所以按着“兄终弟即”的皇位继承顺序,理应是这个兴献王来继承这个皇位,而且是毫无疑问的。《明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梁储、蒋冕、毛纪咸赞之。乃令中官入启皇太后,廷和等候左顺门下。顷之,中官奉遗诏及太后懿旨,宣谕群臣,一如廷和请,事乃定。《明皇祖训》都搬出来了,难道连老祖宗的话都不听了?而且杨廷和说的是有理有据的也并非信口胡诌,长幼尊卑都列的清清楚楚,另所有人也都是哑口无言,自是嘉靖上位。再者朱厚熜的一切手续也都是过了明路的,皇后都和太后都认下了这事,人家老婆和老妈都没敢说什么,自然也没人敢说一个字了。再提到益王,明宪宗的第六子,自然也没有四子兴献王亲(三子是朱佑樘,就是后来弘治皇帝),论才干益王是宽厚仁慈,那朱厚熜也不差啊。十二岁接手王府也是一切井井有条的。益王一脉也均是老实本分的自然不会去强行争夺皇位,皇位固然是光芒万丈的,但也同时浸染着不知道多少的鲜血。明朝朱氏族谱(部分)当然,当时的杨廷和也不会想到有着万历的出现,说不定他会改变主意(那也得是朱厚熜)。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千古难题,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虽然人物有些不符但是还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首先在一个国家处于一个平稳和长期无大动乱的的状态的下,立嫡长子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稳定的继承方式,国家储君处于明示状态,国家无需再经过战争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储君的争夺,免去一切战争的麻烦,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战乱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再者,贤能是一个不好评价的东西,你说你贤能我说我也贤能,到头来还不是谁打赢谁说了算。更要命的是在皇帝垂危之时,没有明确指出储君,皇子均可以依靠一切手段来进行皇位的争夺,夺取皇帝的最后一封诏书,来进行对自己的加冕。这样夺取的皇位也是不稳定的,到头来可能引来一大堆的讨伐,所以这是一本理不清的烂账。老祖宗的智慧是不可限量的,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帝国的运作和继承,绝以不臣之心,礼以稳天下之本。有错处请指出喜欢我的答案的,留下一个赞和关注吧。谢谢啦如果是题主补充的这个背景作为明亡于杨廷和的原因的话,其实是很不负责的。因为这件事情的最终决定者不光光是杨廷和一个人。首先,从明朝的祖制来说,嘉靖确实是武宗没有儿子之后的第一继承人。兴献王的继承顺序本身在宪宗皇子里面仅此于孝宗,再加上兴献王并没有绝嗣,如果直接否定掉嘉靖的继承权,明显是没有充分的理由的。像题主说的那样选择益王,其实麻烦更大。是选择益王本人,还是世子,或者长孙?如果是益王本人,那就是宣告孝宗一脉彻底绝嗣,并且益王登基必然导致朝廷的局面要有变化,打破原有的政治格局。同时会导致孝宗张皇后的尴尬;如果选择世子,那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嘉靖还在。杨廷和的想法可能是选择嘉靖过继给孝宗,再把益王长孙过继给兴献王。这样的话,帝系没有乱,兴献王也可以继续被供奉。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想法并没有法理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厚照朱厚熜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