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于什么时候?

共58个回答阿斗不傻2018-11-08 01:06+关注
是赵构一手导演的秦、岳之仇让他们互相攻击,最后自己做裁判判罚岳飞死刑。
岳飞的主战与秦桧的主和是完全相反的二条线路,但如果将岳飞之死全归咎于秦桧这也是片面而不公平的。
原因很简单:
首先:作为皇帝的赵构是主和派,虽然中间有主张之变经常变来变去,但是赵构总的倾向是主和的,这个毋庸置疑。因为这就决定啦一件事情,那就是岳飞政治上的不正确。
其次: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这就是对赵构地位的一种威胁。
试问,二帝回来干嘛,怎么安置,是不是很头疼,特别是对于赵构而言。所以赵构为了维护自己权力,是绝对不希望岳飞计划成功的。
再次:赵宋家从兴起开始,就有所谓“杯酒释兵权”典故,刻意防范军人。
可是这件事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除掉一位皇帝认为有危胁的军事人物,是技术性很强问题,赵构不是傻逼,他有政治谋略,在这样情况下他选择于秦桧同盟的办法。
设想,让文官去除带兵十万武将,无处下手啊?只能靠皇帝命令?没有最高统治者授意,秦桧干不了这个事情!如果做了,秦桧就是个蠢才,因为他会先死。面对选择,他只有选择“政治正确”,服从政治盟友主和派还有上级赵构的命令,除掉一个政治反对派。
其实赵构给过岳飞生的机会,在除掉岳飞前,赵构还在试图平衡和,战两派的利益关系。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在与金人修和讲好之后,赵构对岳飞是有所表示的,给岳飞加开府,仪同三司目的就是让岳飞听话,交出兵权并且回家养老。
可是岳飞硬气啊,他不接受任命,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被胁迫的赵构,心里生出寒意,对于带兵武将的恐惧让他彻夜不安。
岳飞的正直,忠君爱国,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他政治幼稚。
由此可见,岳飞只是个军事家,军事天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更不是战略家。
由“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的信念,到礼贤下士的亲行,就说明了他高尚的个人品格。然而高尚是高尚者的丰碑,这丰碑随时可能变成墓碑。因为政治容不下高尚者。
于是属于他的悲剧出现啦,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赵宋王朝最阴暗意识形态禁忌的一个影射而已,高尚者让他民望太多,高尚者不死赵构睡不安稳,秦桧睡不安稳,金国也睡不安稳。
还有一个害死岳飞的凶手是万民,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民心不想战斗,他们怕自己利益受影响。安逸舒适是人的本性。
岳家军有铁的纪律,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这都是好事情。
可是十数万大军要供给呀!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没有钱粮,别说打仗,就是生存下去也很困难。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兵进襄阳,深入伪齐境内,洛阳西南的一些州县恢复,此时的他正试图与太行山义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敌,可是因为粮食不足而撤回。
粮草,古代行军打仗第一要务,当时情况是南北交战多年,保留庞大军队是必须的,但庞大军队不仅耗粮,还耗人。百姓不仅要支援粮食,还要负担军事开支,还要出人力,于是不满情绪开始滋生,并且表现在社会动荡上,钟相、杨幺起义这就是原因。
秦岳交恶是因不同的政治观点、战略主张所致,可是后人却附会为“秦岳不通婚”将其扩大到平民斗争!其实岳飞墓前下跪的铁人和颂岳贬秦碑刻,基本都是明清以来作品西子湖畔的跪像,最该加的就是赵构。
可是赵构是狡猾的,他在岳飞父子及张宪遭到逮捕后说:“刑法是用来制止乱事的,不要胡乱追逼证据,动摇人心!”表面是体恤,实际上是定了罪,也为他自己脱罪。
这是他比秦桧高明的地方。
如果按三个人的智力排列,应是赵构第一,秦桧第二,岳飞第三,而如果看人品则刚好相反。
秦桧担当了历史非正义的不幸,有个人性格内在原因也有统治者的需要。
纵观两宋权奸,无一不是贪婪之徒,权利不过是贪污的工具,唯有秦桧例外。他是权奸,却不是巨贪说实话,我真心搞不懂他为什么。
以秦桧与韩侂胄两人案例做比较,不同政治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一个南宋一个北宋,却同被打入历史的另册作为奸臣。
同理用岳飞与明代于谦比,也是不同政治主张,同样以生命代价换来列入正册受万民敬仰的资本。
岳飞迎二帝还朝,于谦坚决反对老皇帝复辟,但《满江红》与《石灰吟》同样给后人留下千古绝唱,只是大多数人不懂历史,明白不了此中道理。
最后说一句,赵构才最应该跪在西湖边!我是越关2018-06-29 16:12+关注
公元1141年,金国自知无力攻灭南宋,所以开始了与宋廷议和,于是宋廷开始了打压主战派的将领,韩世忠和岳飞手握兵权成为了首选人物。更加可恨的是秦桧收到了其“主子”金国完颜兀术的信,信中说到;“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这样岳飞成了秦桧积极迫害的对象。
1141年4月,韩世忠和岳飞等人被调离了军队,到了临安的枢密院供职。这时候岳飞也就没有一点的兵权。秦桧等人也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陷害。
岳飞回到朝廷后,秦桧命令其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弹劾污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这一条说的是岳飞在援助淮西时踌躇不进,导致了贻误战机。因为这一条,岳飞被免职。
之后秦桧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王贵和王俊诬告张宪谋反,从而牵出岳飞。在对张宪严刑拷打之后,张宪依然没有屈服。所以在秦桧的授意下,捏造了张宪的口供为;“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意思是说张宪收到了岳飞告知他要谋反的书信。
岳飞因此被投入大狱之中,在狱中被严刑拷打多日,但是岳飞宁死不自污。所以案件一直拖到了宋金和议达成。期间老将韩世忠也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而秦桧不要脸的说了那句;岳飞给张宪的信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件事莫须有(可能有)。虽然韩世忠反复力争,但是毫无结果,所以一气之下把枢密使的职位给辞去了。
面对毫无进展的审讯和严刑拷打,秦桧一筹莫展,此时秦桧的老婆王氏说道;做人要有决断,要知道缚虎容易放虎难啊。于是秦桧下定决心。最终把罗织岳飞的“莫须有”罪名呈给赵构,赵构下旨赐死了岳飞。
岳飞的名义判决罪行有以下几点
敌侵淮西,亲受御札十三道,不即策应,犯拥兵逗留罪。
及于此时辄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相切害者;
又说[与]张宪、董先,[要]跎踏张俊、韩世忠人马;
及移书与张宪,令“指置别作擘画”,致张宪意待谋反,据守襄阳等处作过。委是情理深重。
实际上岳飞根本没有罪,只是因为岳飞在南宋将领中权柄太重。从南宋诸将执掌的兵权就可以看出, 韩世忠、张俊有八万人,驻扎庐州的刘光世有五万人,吴阶有七万人。但是岳飞的部队高达十几万人,而且是南宋最精锐的部队。不论岳飞有没有反心,在赵构的眼里,平衡已经打破,只有致死岳飞才能继续帝王的平衡之术。
而岳飞被投入大狱之中,虽然查证之后根本无罪,但是骑虎难下的秦桧如果放了岳飞,担心报复,所以秦桧一不做二不休,选择把岳飞迫害致死。
暮月山2018-07-03 12:29+关注
先来看看正史对岳飞被杀的记录:
《宋史 高宗本纪》:
“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没有记载岳飞被杀的罪名。
《宋史 岳飞传》: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禼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禼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幕属于鹏等从坐者六人。”
这里岳飞的罪状就是一条:绍兴十年岳飞没有去参加淮西大捷,被指责为拥兵逗留、不听命令。
《宋史全文》:
“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飞既属吏何铸以中执法与大理卿周三畏同鞠之,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至是,万俟卨入台月余,狱遂上,于是飞以众证,坐尝自言己与太祖俱以三十岁除节度使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金犯淮西,前后受亲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遛,当斩。御前前军统制张宪坐收飞子云书,谋以襄阳叛,当绞。飞长子云坐与宪书称,可与得心腹兵官商议为传报朝廷机密事,当追一官罚金。诏飞赐死,命杨沂中莅其刑;诛宪、云于都市;参议官于鹏除名,送万安军;孙堇送浔州,并编管,仍籍其赀,流家属于岭南,天下冤之。”
这里岳飞的罪名有两条:1、和宋太祖赵匡胤比功劳,被指责为指斥乘舆;2、岳飞在十三道命令下拒绝参与上年的淮西之战,被指责为拥兵逗留。岳飞女婿张宪以阴谋以襄阳城反叛罪名被杀;岳飞儿子岳云被以秘密传递朝廷机密事,即间谍行为,被杀。
《三朝北盟汇编》:
“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岳飞死於大理寺狱中诛岳云:张宪。  初飞在大理寺狱未肯招状。先是飞自郾陵回军也。在一村寺中,与王贵、张宪、董先、王俊,夜坐移时不语,忽作声曰:天下事竟如何!众皆不敢应,唯宪徐言曰:在相公处置耳!既退,俊握先及贵手曰:太尉,太尉,闻适来相公之言,及张太尉之对否?先与贵曰:然。及俊告飞使子云:通书军中事因言郾陵路中之语(旧校云:王俊首武穆反状挥尘馀话载之最详),追先赴行在时云:与宪已伏诛矣。秦桧与先曰:止是有一句言语,要尔为证,证了只今日便可出。仍差大理官二人送先赴大理寺,并命证结就今日。摘出繇是先下在理寺,对吏即伏。吏问飞,飞犹不伏。有狱子事飞甚谨,至是狱子倚门斜立无恭谨之状,飞异之。狱子忽然而言曰:我平生以岳飞为忠臣,故伏侍甚谨,不敢少慢,今乃逆臣耳!飞闻之。请问其故狱子曰:君牙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牙疑君则反。若臣疑於君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於臣不诛则复,疑於群而必反。君今疑臣矣。故送下棘寺,岂有复出之理。死固无疑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於群,安得不反。反既明,甚此所以为逆臣也。飞感动仰天,移时索笔著。押狱子复事之恭谨如初。癸巳飞死於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其子云:及宪皆弃市。初狱成,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由谓飞罪当徒二年,白於大理卿周三畏。三畏是日遂白於中丞万俟禼。禼不应三畏,曰:当依法。三畏岂惜大理卿邪。有王辅者投书於秦桧具言飞反状已明,桧以书付禼卒致飞於死既而禼弹。”
这里没有记载岳飞被杀的罪名,但记载了岳飞对现状的不满、张宪的蛊惑——“在相公处置耳。”这句话,只能有两个意思:一是做曹操一样的权臣,二是拥兵自立。
“窃如建炎中,正约和闲并兵尽举,张浚不能迎遏,其军大溃,失离川陕。兀术(改作乌珠)、韩常重后攻淮西。是时韩世忠在楚州亦无所措,遂求救於朝廷。後无旬日尽失淮楚,退兵回往镇江以拒江为阻,更无前进之意,大概行军无方略,料敌无知识,赏罚不明,信令不行,兵无斗志。是以战之不克,攻之不拔,则败之由也。如臣提兵深入虏(改作北)境,颍昌之战我兵大捷,虏(改作金)众奔溃,潜入汴京。当时若得戮力齐心,上下相副,并后一举大事可成。今日兀术(改作乌珠)见我班师,有何惧而来约和为利也。秦侩与张俊、杨沂中共举刘锜为江淮招讨都督诸军,桧密遣王贵前去谋陷侯。王俊、王贵等观望(下添桧字),奏张宪、岳云:欲谋反等事。俄将张宪、岳云:杻械送大理增根勘。上闻惊骇。秦桧奏乞将张宪与飞同证明其事。是时侯尚不知。良久秦桧密遣左右传宣请相公略到朝廷,另听圣旨候宣诏。即时前去,却引到大理寺。侯骇然曰:吾何到此?才入门到厅下轿,不见一人,止见四面垂宽才坐。少时忽见官吏数人向前云:这里不是相公会处,後面有中丞请相公略来照对数事。侯点头云:吾与国家宣力,今日到此何也。言罢随狱吏前行至一处,见张宪岳云: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S吟Y。又见罗振等将王俊、王贵首张宪岳云:并侯反叛罪状前来,云:国家有何亏负你三人都要反背。侯向万俟禼、罗振曰:对天明誓,吾无负於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牙,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众人闻其说,罗振并御史中丞万俟禼等曰:相以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日得载富贵乎!众人曰:既书此题,岂不是要反也。侯知众人皆是秦桧门下,既见不容理诉,长吁一声云:吾方知已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跽主。一旦都休道罢。合眼任其拷掠,案牍完备。先将张宪、岳云:处斩。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侯中毒而卒,葬於临安菜园内。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云。後绍兴二十三年三月,内有殿前司神勇後军施全交,一铡刀伏於闇处,等桧回朝,向前剌之,为轿子所隔不中。施全依法赐死。绍兴三十年北虏(改作金兵)犯。”
这里记载的是岳飞题写的反诗“寒门何日得载富贵乎!”。难道宋江题反诗的故事取材于岳飞?
综合上面各史料的记录,岳飞下狱,最初和谋反有关,最后以拥兵逗留被杀(《宋史》、《宋史全文》都记录),至于岳飞自比赵匡胤的罪名和天竺日壁所提的反诗,应该都不算是最关键的罪名。
从《三朝北盟汇编》的记录来看,岳飞是被赐喝毒药而死。
从上面的记载,还能得出结论:1、岳飞,和张宪、岳云的谋反案无关,岳飞对张宪、岳云意图拥兵自立并不知情;
2、岳飞并没有反驳张宪“在相公处置耳”这句具有重大反叛嫌疑的话,可以看出,如果岳飞不死,是有可能割据自立的。
岳飞是因为张宪谋反案而下狱,以拥兵逗留罪被杀。这足以说明岳飞案的办理是依法、依据证据办理的。秦桧诬陷岳飞的说法,不过是对法纪的一种漠视。否则秦桧若真的诬陷,肯定要伪造证据也要以谋反罪来杀岳飞,让岳飞不能够翻身。
岳飞没有被以谋反罪被杀,这是岳飞被恢复声誉的前提和基础。宋孝宗再大胆,也不能够平反以谋反罪被杀的岳飞。拥兵逗留的性质,相比谋反的性质,实在是太轻了。
谈古论金2018-07-04 00:52+关注
岳飞是因为什么罪被处死的,有文字内容完备的法律文书可资参考。
上述文书从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合并在第一段即犯罪事实、法律规定和拟议处罚,而第三部分则是判决(看详)。
岳飞被处死的主要罪名分两个层面,第一的层面是" 临军征讨,稽期三日(以上)"和"指斥乘舆,情理相切要害 "这两条;第二个层面是" 谋反"。
所谓临军征讨稽期就是通俗的说法贻误军机,和演义中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师不同的是,高宗的十五次御笔诏书是要求岳飞驰援淮西,其中一份的内容是“依已降诏旨,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无致贼势猖狂,少落奸便,不得顷刻住滞”,从高宗下诏到岳飞前锋部队出发,单纯从技术角度看,时间上确实超过3天——然而具体之后再展开。
所谓指斥乘舆就是骂皇帝,骂皇帝的内容在法律文书中不能出现(这样就变成再骂一次了),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含混,参照其他历史资料,大致有两条,一个是岳飞说:“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大意可以翻译成白话文现在国家的事情实在不得了,皇帝老儿又不修养德行;另一个是岳飞“尝自言与太祖俱以三十岁为节度使”,就是说我和赵匡胤一样30岁就当上了节度使。第一句话是可能的,当时的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少卿薛仁辅和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都同情岳飞,李何二人谓飞罪当徒二年(说岳飞的罪名应该服2年徒刑),据猜测可能就是因为李、何两人认为岳飞虽然有指斥宋高宗“不修德”的话语,但因为《宋建隆重详定刑统》规定“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非切害者徒二年。”认为这是非切害者,所以提出徒二年的刑罚。后一句根据岳飞部下将领董先的证词,是:曾见岳飞说:我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即不曾见岳飞比语言。
至于谋反问题,则是指岳飞命其子岳云通过一个和尚送信给副都统制张宪,让他措置别作擘画,也让他假托金军来攻据守襄阳叛乱,但所谓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并没有实物证据(按照张俊万俟卨一方的说法是已被张宪等按照岳飞事先指示焚毁消灭了证据)。
《宋史·岳飞传》中有一段为人熟知的桥段: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虽然关于莫须有三字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可谓见仁见智,但是一般主流的看法是用来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这一刻板印象造成了后人多以为高宗秦桧等人搞了半天没搞出什么岳飞的罪名,只能暗搓搓上不了台面地把他做掉,但其实综上所述就可知,岳飞被冠以罪名受到刑罚,从技术上是合乎宋朝的司法程序的。
问题在于,作为一个战略兵团级别的作战单位,军机决胜,不可能完全根据几千里之外皇帝的意志来定行止,所谓淮西逗留、所谓临军稽期,几乎所有的中兴名将或多或少都有之,如果这要处死,实在是杀不胜杀了。
至于指斥乘舆,本身可大可小,前面已经论及。
谋反没有铁证,也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即使给岳飞定罪在司法程序上没有太大的缺陷,但不代表其罪名真正成立。
这里就看出本回答最前引用法律文书的刀笔功夫:
岳飞的罪名分成两层,就是前两项罪名虽然都够得上斩,但宋朝存在“以官当徒”,“以官当流”的减刑规定,如果恩出自上,或许还有回旋余地,可是加上模棱的谋反罪名,岳飞就难以逃死了。
但到最后,岳飞案的一干人犯,竟然没有一人依从刑部、大理寺的看详而定谳,全都法外加刑——即使在秦桧、万俟卨那里,计划被处死的只有岳飞、张宪,岳云只是徒三年,但最后圣旨裁定,岳云也走上了黄泉路。
这里的幕后黑手自然指向宋高宗赵构,高宗将人处死,有时亲自手批,像对陈东、欧阳澈那样,有时候通过中书门下省传达圣旨,就像此次这样——在这样一个逆淘汰的环境下,讨论司法程序就很像虎狼屯于阶陛,而犹谈因果,不谈也罢。
据说,岳飞在招供的纸上写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世也有人称在岳飞一案原始法律案卷档案中还能看到。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
按史书记载,岳飞并没有被关押半年,仅仅关押审判了2个半月,就被赐死。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宰相秦桧发堂帖让杨沂中把岳飞押来。随后,岳飞被投入大理寺诏狱,在绍兴十一年的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被赐死。
根据流传下来的《岳飞判决省札》可知,岳飞案是御史中丞主审,大理寺与刑部副审,最后由皇帝进行最后判决。审判岳飞的司法程序是完备的,但并不表明不是冤狱。
岳飞的罪名有三:
1,淮西逗留。绍兴十一年的淮西战场之败,主要责任在张俊,张俊以没有粮草为借口把岳飞调的远远的,好独吞功劳。等吞不下时,赵构急令岳飞增援,但来不及了。所谓逗留,就是一个口袋罪,谁装进去谁死。
2,指斥乘舆(骂皇帝)。岳飞说“国家了不得也,官家又不修德”。K,这也能判死刑!?
3,与张宪谋反。这个完全没有物证,只有王俊的一个漏洞百出的供词。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张楠2018-07-04 17:17+关注
岳飞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是什么让皇帝对这个战功昭著的人痛下杀手,他又做了什么才会让自己命散黄泉。欢迎收看影子说历史
飞天琴罗2018-06-29 14:35+关注
岳飞在收到十二道金牌班师回朝之时自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回到京城之后,向高宗请辞。高宗当时没有答应他的辞呈。次年(绍兴11年)四月,拜枢密副使(从一品)。但是这次,岳飞请求拿回兵权,未得允许。
完颜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绍兴十一年七月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上书指控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情。……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伏望免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接着御史中丞何铸和殿中侍御使罗汝楫等亦相继弹劾。八月甲戌,罢岳飞之职务。此后岳飞闲居庐山。九月八日,岳家军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向王贵告发岳飞在庐山曾致信鄂州张宪、岳云,要求张宪起兵造反,以迫朝廷恢复岳飞军职。十月,岳飞、岳云父子被逮捕,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审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发布《刑部大理寺状》,认定岳飞“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指斥乘舆”(对皇帝不恭)、“致张宪意待谋反”等罪名成立,“飞狱成,寺官聚断,咸谓死有余罪”。大理寺按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者,斩。”一般史家皆同意岳飞的死是件从头到尾都是件冤案。
岳飞的罪名还有“坐拥重兵……逗留不进”,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将,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已经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只是当时议和还没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飞来抵抗金人南侵,但从皇帝角度来看,岳飞已无法驾驭,高宗对岳飞的猜忌只有日益深重,绍兴十一年议和已成定局时,高宗再无顾忌,必杀岳飞“示逗留之罚与跋扈之诛”。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高宗下诏“特赐死”,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命自鸩,并把岳飞枭首。目前史界以鸩死为通说,其余说法,尚有“拉胁而殂”(打断肋骨)或者赐自缢而死
可见当时朝堂上下都想岳飞死,岳飞之死都是武将的通病,太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使命了。宋朝朝堂对武将一直都很忌讳,而岳飞又是超一流的武将
历史微探索2018-11-09 12:46+关注
套用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虽然说岳飞为宋朝立功无数,也确实是民族英雄,这点谁都知道,赵构难道不知道岳飞是忠臣吗,他也知道,但是这不影响他想岳飞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岳母刻字插图
首先最大的一点,岳飞的忠诚是给谁的?是给徽钦二宗还是给他赵构的,是给大宋百姓还是给他赵构的,是给他的信仰还是给他赵构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岳飞的忠诚并不是完全给赵构的,他还是想收复山河,迎回二帝的,即使他心中可能不是为了迎回两个皇帝,而是为了以此挽回华夏丢失的尊严。但是这点是赵构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即使知道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他也不能让他去做,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使没了岳飞会受他国欺辱,但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何况真的让岳飞迎回两帝,那什么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
岳飞图片
另外,岳飞政治敏感性太低,无形中树立了很多敌人,即使他一心为国,但是他取得功绩越大,别人想要除去他的欲望就更大,另外还是岳飞忠诚所属的问题,难道岳飞真的不清楚北伐成功的后果吗,我不相信岳飞会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即使他看不出来,那他身边的人难道全是傻子吗,就没人跟他说过,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因只有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岳飞效忠的对象还是宋朝,宋朝子民,是大义,而不是某个君主,在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国家利益,这也是他致死的主要原因。毕竟任何君主都不会容许一个不受掌控的人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军队,尤其还是在杯酒释兵权的宋朝,所以说岳飞的死是君让臣死,而秦桧只不过是赵构的一把刀而已。
最后,直接导致岳飞死亡的导火索就是,外部的压力已经基本消失了,已经对宋朝没什么大的影响了,要是还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岳飞可能还会多活一段时间,这时候也正是最好的杀岳飞的机会,杀了岳飞在与金人议和,又能偏安几十年。
这也是岳飞太过于忠诚了,没有想到养寇自保的道理,不过他要真这么做了,那他就不是岳飞了,恐怕致死他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吧,只是遗憾未能竟全功。
德全不畏2019-05-03 14:59+关注
岳飞的最大死因是把兀术打怕了,而宋要与金议和。
关于岳飞的事情,想弄明白,就要从秦桧说起。秦桧和汪精卫颇有形似之处,都是有才能又敬业的汉奸。
秦桧生于1090年,25岁中进士。1127年靖康之难时秦桧被虏至金国,此时他已经36岁了,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秦桧在被俘期间金国替徽宗和金人谈判,其才能被金人欣赏并重用。
1130年,金人发起对宋朝的灭国之战。开始很顺利,一路打进了江南,但接下来被韩世忠和岳飞打得狼狈不堪,宋、金进入相持阶段。金人也意识到灭宋是不容易的,就决定和宋朝“对话”,金人选中了秦桧作为“对话”的桥梁。于是,在金人的安排下秦桧勇敢的“逃回”了临安。
宋朝读书人多,都是聪明人。此时金国很强势,宋朝只剩下江南一隅之地。宋朝对金人恐惧得厉害,秦桧作为金国的代言人自然也趾高气扬,很快被提升为宰相。但是秦桧好景不长,次年就被罢了相位。因为,宋军不但完全遏制了金国的攻势,还开始了收复失地之征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岳飞,岳飞带兵稳定了宋朝局势后,发起北伐。
岳飞特别能打,但是性格耿直。军旅生涯中,与上司多次冲突,王彦、杜充、张浚都被岳飞“造过反”,所以岳飞一直混得不好。
1130年初春,杜充部溃散后岳飞帅部流落到了南方。岳飞不断收服其它溃兵、金军的“签军”,兵力规模大了起来。
二月,在江南金军四处抢劫,兵力不可避免的分散开来。岳飞乘机作战,四战四捷,斩获颇丰。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令岳飞部配合韩世忠作战,待机收复建康。岳飞遂出兵,展开建康战役。
四月,岳飞在建康攻略战中,于清水亭杀得金兵尸横遍野。五月在牛头山大破金兵,并乘胜占领建康。收复建康,这功劳太大了。
岳飞因功与赵构见面详谈后才被朝廷真正的重视。赵构发现岳飞的忠勇,予以重用。
1131年到1133年,岳飞平定了张用、曹成等部的叛乱,使得南宋安定下来。局面安定下来后,秦桧金国代言人的身份就不被人重视,甚至拉了不少仇恨。宋人对金人仇视无比,把秦桧从相位上被撸了下来。
赵构发现岳飞用起来犀利无比。1134年岳飞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收回襄阳六郡,宋人士气大振。岳飞接下来的时间里,又不断北伐,取得丰硕的战果,使得南宋彻底稳定了。
但是,稳定后的宋朝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了“重文轻武”搞经济的旧毛病。朝堂上旧有的文官集团开始担心新生的主战派夺权,演变成了主和派,主和派展开了对主战派的大战。
1138年,金国内变,主战的粘罕失势。新上台的挞懒一派向宋议和,提出主动归还黄河以南失地、放回赵构母亲的条件。宋朝堂的以赵构首的主和派欣然接受。于是,秦桧又做了宰相,岳飞等主战派逐渐被边缘化了。
1139年,宋金议和成功。岳飞大怒,上表辞官,被赵构驳回。
1140年,金国再次内变。主战的完颜宗弼(又名兀术)上台,起三路大军南侵。赵构只得再次派岳飞出兵。
岳飞负责的中路军,一如既往的犀利,直奔开封而去。岳飞和各路义军联合,围绕开封与金军展开了一场大会战。岳飞连败兀术的主力军,拐子马、铁浮屠一一被岳飞所破。兀术一度绝望,要弃开封而去。
不料,此时主和派主政的南宋强令岳飞撤兵,以便于再次与兀术议和。
岳飞回到临安后,数次上表求辞,又被赵构驳回。
1141年,一心灭宋的兀术又发兵南下失败后,只好答应议和。但是,对岳飞心有余悸的兀术,坚持把杀岳飞作为议和的首要条件。
主和派在金军面前只能逃跑、投降、被杀,毫无反抗之力。但是玩儿起阴谋来,真的是溜极了。他们操作杀岳飞这事,就精密、精准之极。
岳飞先被调入枢密院任职,解除了兵权。接着被人“弹劾”问罪并下狱,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总结来看,宋朝堂上的人是不想杀岳飞的,毕竟岳飞可以保证他们的军事安全。但是,他们认为宋金议和成功,需要用上岳飞的可能不大;再加上金国坚持要杀岳飞,就决定杀了岳飞。(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天之吉星2018-07-04 14:13+关注
岳飞为实现他尽忠报国的伟大报复,他出色的军事指挥天才,他所统帅的岳家军,训练有素、无敌天下。因此,被敌军所惧怕,被皇帝所猜疑,被同僚所忌恨,被汉奸、奸臣秦桧所陷害而死。
杀害岳飞的主谋原凶应是敌军主帅金兀术。岳家军第四次北伐取得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一系列决战胜利,全歼金军重装骑兵主力铁俘屠拐子马,击溃金军主力。金兀术深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有岳飞在、有岳家军在,金再难以取得对南宋的军事胜利。因此,出阴招,密信秦桧"必杀飞,始和成"。
大汉奸大奸臣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原凶、操盘手。秦桧坚决执行金兀术密信,玩弄权术、操弄权势,组织利用小人污吏,污告陷害,矫诏冤獄,残害忠良。甚至不惜传"小纸条"入大理寺,先斩后奏,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据此,在朝堂上也彻底打败主战派政敌,架空、操弄皇帝,牢固确立奸党操弄朝政的势力。
宋奉抑武扬文国策。高宗屈膝求和,为苟安一隅,不得不顺从秦桧建议,称臣纳贡,割地赔款,接受金"必杀飞,始和成"和秦桧"终生为相"的条件,默认秦桧陷害忠良的行为。同时,也自废武功,还自觉得除了功高震主的心头之疑患而窃喜。
正是因为岳飞的精忠报国,正是因为岳飞的悲壮牺牲,铸就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永世长存!!!
谢谢邀请。
岳飞被杀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岳飞抗金的目的是迎回“二圣”,宋徽宗、宋钦宗回来,你是让宋高宗赵构下岗;二是岳飞触犯宋王朝大忌,参与高宗太子废立,触动了赵高底线;三是功高震主,引起高宗猜忌。总之岳飞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由之导致其悲惨命运。还有一点,不要再黑岳飞了,给我们这个渴望复兴的民族留点脸面吧!一个只知金钱至上完全排斥优秀传统文化的“喷子”,能实现民族复兴打死人也不信,他们和汉奸有什么区别。
大司马在此2019-06-06 22:06+关注
岳飞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杀害。岳飞之死被人们认为是千古奇冤,也因此痛恨赵构和秦桧这一对昏君奸臣。作为当朝皇帝,岳飞被杀肯定是赵构同意的,那么赵构究竟为什么非要杀岳飞?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岳飞提出了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这才使得赵构非常尴尬,不得不杀掉岳飞。实际上,岳飞并没提过迎二圣,真正迎回二圣的口号,是宋高宗赵构本人提出的。赵构每次和金国议和的时候,基本都会向金国提出放回钦宗的要求,直到岳飞被杀宋金议和之后,赵构还多次遣使到金要要求接回钦宗。很多人认为,如果迎回二圣,赵构的地位就保不住了,这完全是想多了。此时宋高宗赵构的地位早已经稳固了,二圣做为外邦俘虏的前帝,即使被救回来,又怎么可能重登大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唐安史之乱时,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唐肃宗迎回唐玄宗后,等待唐玄宗的只能是做个太上皇,其实境况凄惨得很。因此对于赵构来说,迎回二圣对自己的地位并没有影响。金人扶植过伪齐的傀儡政权,要是再来一次,把钦宗当成傀儡皇帝,对赵构来说反而更麻烦。史料上记载,有次韩世忠从战场回来,向赵构报告金人退兵了,恭喜陛下。结果赵构的反应是,“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也”。因此赵构为了迎回二圣,特别是钦宗,给金国开出了许多条件,进行了多次谈判,结果金国就是死活不放人,他也没有办法。而迎回二圣,在当时是作为一个口号来喊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要是不喊两句,自己都感觉自己不忠不孝。
其实岳飞的死因主要还是源于宋朝对武将的猜忌。众所周知,赵匡胤忘恩负义,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也使得宋朝历代统治者都特别害怕会遭到报应,万一哪个战将成为第二个赵匡胤,老赵家的江山就完了。因此在宋朝,武将一直都是处于被猜忌和打压的状态。而岳飞政治智慧不高,一心想着精忠报国,为此不停壮大自己的实力。当时的岳家军战功赫,在民间威信极高,这已经危及了赵构的威信,而且岳家军之所以为岳家军,可以说他是属于岳飞的私人武装。而岳飞自以为一心为公,根本就没揣摩过皇帝的心思。从没有向赵构表忠心,让他相信自己绝不会造反。因此岳家军的战斗力越强,岳飞的声望越高,越让赵构害怕。万一岳飞统一北方,收复故土之后,起了不臣之心,那么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抗拒之力,这才是赵构眼中最大的威胁。
加上战略上的矛盾,治国理念的矛盾,还有岳飞作为武将没有回避赵构立嗣的事。虽然岳飞是为了国家着想,却赵构却不会这么看,这只能让他感觉岳飞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成为大宋王朝最大的隐患,才会最终起了杀心(JL)。
君山话史2018-10-19 08:02+关注
在南宋军队多次打败金军后,大宋帝国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这时宋高宗最担心的已经不是金人,而是武将权柄过重,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因为金国的威胁虽大,但南宋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负的熊样了;武将们的威胁却是近在咫尺,五代时军人政变的故事会否重演呢?这才是皇帝最关心的事。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何以历朝历代都出现屠戮功臣之事。这些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武将,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锐利的刀,若不能控制自如,那么刀锋将伤到自己,甚至命丧刀下。这就是皇帝的逻辑。
当时南宋兵权,集中于几位中兴名将之手,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吴璘(吴玠已去世)、刘锜等人,另一位中兴名将刘光世因病于绍兴七年卸去兵权。这几位中兴名将里,吴璘远在西北,自然对皇帝威胁不大,刘锜是后起之秀,根基尚不够深。故而在皇帝眼中,岳飞、张俊、韩世忠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事实上,武将权柄过重,很早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了。
张浚为相时,他就认为这些武将久握重兵,故而想将兵权收归于督府,但还没来得及实行便罢相了。赵鼎继任宰相后,考虑以偏将、裨将分主将之权,以起到制约作用。可是张浚、赵鼎的手段,都远远不如秦桧高明。秦桧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器重,是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了,于是献上妙计以罢诸将兵权。
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桧之计,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表面上是对三人的升迁,实际目的是把他们调离自己的军队,解除兵权。
说起打仗,岳飞固然在中兴名将中首屈一指,但若论玩政治,他绝对是菜鸟。同为中兴名将,张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马上意识到皇帝与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铺条后路。于是张俊率先向朝廷表示,愿把自己的部队归隶于御前军,而且力主和议。张俊的表态,乃是投秦桧之所好,自然得到其赏识并引为同党。
与此同时,张俊与岳飞的关系在恶化。张俊曾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在平乱战争中两人一起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岳飞的声望渐隆,战功也在张俊之上,这引起他的嫉妒。两人入枢密院后,张俊主和而岳飞主战,立场截然不同,关系愈加恶化。两人在巡抚楚州时,张俊主张修城,而岳飞志在收复中原,不赞成修城这种单纯防御的策略。
在罢除中兴名将兵权的同时,秦桧谋求与兀术议和。兀术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只有先杀岳飞,以表和谈诚意,金国才愿意与南宋谈判。
这岂非是要让南宋自毁长城?
但秦桧居然接受了,他要设计置岳飞于死地。
七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诬告岳飞:“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废。”并称岳飞在金人进攻淮西时,逗留不前。高宗皇帝也因为岳飞反对在楚州筑城而不满,认为“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志在收复中原,在皇帝看来,成为“沽名钓誉”了。
就这样,岳飞在被罢兵权后几个月后,又被罢掉枢密副使一职。
罢免枢密副使,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
说实话,岳飞人品无懈可击,没有什么把柄落在秦桧手上。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桧深知,要致岳飞于死地,就必须诬以谋反。但岳飞都没兵权了,怎么谋反呢?这难不倒秦桧这个奸贼。他开始精心策划一个陷阱。
为了陷害岳飞,张俊当了秦桧的帮凶。岳飞罢了兵权后,他的军队由部将张宪指挥,故而张宪便成了秦桧阴谋陷阱中的重要一人。秦桧与张俊的阴谋是这样的:诬告张宪与岳飞之子岳云密谋占据襄阳,恢复岳飞的兵权。说白了,就是想谋反。
张俊打算从岳飞的部将中,找到几个作伪证的人。其一人叫王贵,他有把柄落入张俊之手;另一人叫王俊,此人贪财,故而屡屡被张宪批评。张俊指使王俊向枢密院告发张宪的“阴谋”,诉状是张俊亲自帮他捏造的。于是,张俊在枢密院收入了王俊上递的“告发状”,并命令王贵逮捕张宪。
张宪被捕后,张俊亲自审讯。其实枢密院本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并不是法院,哪来的审讯权呢?有人向张俊提醒这点,可是张俊根本不理睬,把枢密院当作审讯公堂,对张宪采取严刑逼供,要他承认与岳云谋据襄阳、还岳飞兵权的阴谋。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张宪哪肯承认?于是乎他被拷掠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可是张宪是一条硬汉子,坚决不承认所诬告之事。
张俊又捏造了一份所谓口供送交秦桧,而后把张宪打入大理狱。秦桧入朝,向宋高宗要求召岳飞父子对质张宪之事。宋高宗无意将事情扩大化,他对秦桧说:“刑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可是秦桧不肯罢休,竟矫诏抓捕岳飞、岳云父子。岳飞没有反抗,只是说了一句:“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秦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讯岳飞。岳飞裂衣示背,只见他背上刻着“尽忠报国”四字,何、周二人亦不禁肃然起敬。这本就是秦桧设计的冤案,审来审去,哪里有谋反的罪证。何铸不由得向秦桧求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哪里肯从,遂把此案交由曾诬陷岳飞的万俟卨审理。
万俟卨的诬告本领着实不小,又杜撰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飞。秦桧一党要把谎言说到底,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筹划让岳飞重掌兵权。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封信,万俟卨却坚持说是岳云把信给烧掉了。总之,为了干掉岳飞,这帮人不惜颠倒窜改事实,附会成狱。
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为岳飞鸣屈。韩世忠也向秦桧讨要说法,秦桧答说:“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什么叫“莫须有”呢?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或许有”,有的认为是“不须有”,有的认为“没必要有”。总之,意思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忿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对于秦桧的恶毒手段,韩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时枢密院已被张俊所操纵,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于是韩世忠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
该年年底,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人炮制出一份罪状书,罗列的岳飞罪状莫名其妙。比如他们捏造说,岳飞被授予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当节度使的年龄与当年宋太祖一样,暗示有当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话,罪名不重要,秦桧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最后,宋高宗下诏,赐死岳飞,张宪、岳云则斩首。
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死于奸臣之手。
时光之意2018-07-04 09:52+关注
为了自己心中报国的理想而死。
对于岳飞来说,收复失地,一雪前耻,就是他心中的理想,也为了这个理想而不断的奋斗。但是朝廷和宋高宗的愿望是稳定南宋,稳定自己的帝位。收复失地是一个很好的口号,能够收拢大批仁人志士的人心,但真的是不是要收复失地对于赵构来说其实不重要。
所以对于宋高宗来说,一切过重拥兵的将领势力,一切迎还徽、钦二帝的行为都是对帝位的威胁,因此都是需要铲除的。
岳飞的理想与朝廷的目标不一致了。
证据确凿的抗旨畏敌,岳云与张宪勾结,准备“举兵襄阳”逼高宗还兵权给岳飞,难道一句不知情就没有罪了?
1140年抗旨不支援顺昌刘锜,置国家存亡不顾,难道不是犯罪?1141年又连抗旨十五道,不去对抗金主力,难道不该问责?
任何朝代,岳飞的做法都是必死的。
杀岳飞真是一点都不冤枉,首先宋朝铁律,武将不得干政,因为赵匡胤就是武将得的天下,所以这个忌讳必须是灭九族的,第二,假如当时岳飞得势,接回二帝,那么结果必须是宋朝灭亡,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岳飞得宋朝,就像当年的赵匡胤,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岳飞假如不死,南宋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性了,而后来为什么说岳飞是忠臣,只是因为南宋皇帝要利用他这个死人而已,而各种宣传,特别是对于底层的宣传是不需要原因的,只要给结论就行了
所有的说法都在绕,为了岳飞的名声,剥开重重迷雾,就一点,他必死。军人干政,宋朝大忌。且他还干的根本大政,继承人。如不制止,将来天下就姓岳了……岳飞如此聪明之人,犯这么明显的错,令人扼腕……
谋反罪,赐死。
我要说符合当时的司法程序估计会被骂。
岳飞隐居江西期间,接替其职务的张宪突然派兵渡江封锁江面,拦截往来官船。岳家军部将王俊等集体向朝廷控告张宪谋反。然后张宪、岳云被捕。后来查明的情况是,岳飞派人曾给岳云写了一封信,让他告诉张宪,假称金军入侵,让军队进入作战状态,制造紧张气氛,逼着朝廷重新启用自己。结果张宪直接把事闹大了。中间证人证言和证据基本差不多齐全,唯独缺了一个关键证据,那是那封信,根据供述,信已经被烧了,而岳家军的部将们都作证张宪曾经出示过那封信。
按照大理寺关于岳飞案的判决来看,至少按照当时的刑事审判标准,岳飞案人证物证齐全,证据链完整,虽然确实少了岳云和张宪那封信,但其他证据链也能凑出岳飞通过各种渠道给张宪指示让其占据襄阳给朝廷压力的事实。只不过这个给朝廷的施压的行为被脑门一根筋的张宪硬生生弄出了一个叛乱的节奏,也许不是岳飞一开始那么想的,但谁让你给张宪指示的呢,简直就是政敌想搞死你还没找到门路你就直接倒给刀柄给人家,最后自己都解释不清了。
结果就是张宪、岳云以谋反罪斩首示众,岳飞以谋反罪赐死,留个全尸。也算是符合古代的刑罚原则。
岳飞确实挺冤,但也确实不冤,自己把自己坑死了。
所以说,岳飞案的审理其实是符合当时的法律程序的。之前有人问为什么岳飞被诬陷岳家军的将领不出来说话,其实所有岳家军将领都说话了,审理过程中基本上把所有岳家军将领都拉出来调查了。整个审理过程明面上肯定是符合程序的,所以他们也没话说。在岳飞案中,证明那封信存在的并非是王俊、王贵几个人,而是岳家军几乎全部的将领,大家都说看到那封信了。所以我觉得那封信可能确有其事,总不成这一堆将领都能个个都无耻到诬陷原来威望甚高的主将吧?如果真是这样,岳飞这岳家军主将也当的太失败了。所以岳飞指示张宪、岳云希望借助军队给朝廷施压这个事实还是比较清楚的,至于构不构成谋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断赵构的皇帝梦与赵构直接犯冲突,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挡了赵构的道,岳飞还是缺乏政治斗争的思想准备和意识!岳飞如果能有像三国时期曹操那样的半点野心也不会落入赵构加害的陷阱,或到时机成熟大权在握之时再废了赵构也不至于落个悲惨下场!或许中国历史会重写!
岳飞死得冤,已有公论,他不是必须死,祗是当权者认为有必要而已。宋代自始至终都对武將猜忌,非必要不会让他们统率大队人馬,以防重演黄袍加身之事,这是赵家人的心结,很难解释清楚。岳飞是当日大将,立过大功,对军队的影响力大,当时是战争时期,宋帝不得不让有能力的人领兵抗金,却又怕他们有异心,矛盾重重难解,岳飞的死对某些当权者有利,最后是君要臣死,不得不死。
关于岳飞被害的原因,主要有军阀说,迎回二圣说,立储说,主战说。我更倾向于主战说,为什么呢?
一,军阀说的依据无非两点:①岳家军的称号。
岳家军只不过是当时的老百姓出于好记,或者说是岳飞的光芒太过耀眼,而且主将姓岳,这是当时百姓的一种习惯,以至于直接将部队称为了岳家军。其实当时的岳飞率领的抗金部队也是有自己的称号,是由神武后军演变而来,其前身是御前五军,之后在绍兴五年改成了行营护军,行营护军分别为:前、后、左、右、中五个护军,岳飞则担任行营后护军的统制,其他分别由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玠四人担任。从神武军,到行营护军,岳飞手底下的部队分别改名过: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以及行营后护军。张俊的部队就也被百姓称作张家军,而韩世忠的部队也被称作是韩家军,所以当岳飞的部队被称作岳家军也就不难被理解了。
②岳飞多次抗旨,不受朝廷调遣。
先不论岳飞是否抗旨,如果这是岳飞被杀的理由,那么下面这两位岂不是更容易掉脑袋?
十年,大金背盟。加少师兼河南招讨使封齐国公,命以兵救刘锜於顺昌。俊竟不出,兀术已退,俊乃行。 -《林泉野记》
金人在建康,韩世忠屯兵江上,屡腾捷奏。乃遣张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节制浙西军马,策应世忠。俊虽受命,未进发,人皆切齿。 -《三朝北盟会编》
岳飞是抗命主动与金人作战,张俊是抗命避免与金人作战。
(高宗)命光世移屯江州为屏蔽。光世既至,日置酒高会。金人自黄州渡江,凡三日,无知之者。比金人至,遂遁,太后退保虔州”。 -《宋史-卷一百二十八》
刘光世同学可是著名的长跑将军,他的步兵一见金人就跑,金人的骑兵都追不上他步兵逃跑的速度,宋高宗让他保护太后,金人一来,刘光世丢下太后自己开溜。
比起两位抗旨的中兴大将,岳飞和他俩不同的原因就是,人家抗命逃跑,岳飞抗命进攻。
二,迎回二圣说:首先,迎回二圣是赵构提出来的,其次,岳飞第四次北伐时,宋徽宗早已死在五国城,岳飞第四次北伐喊的是迎天眷,这就表明了岳飞只承认赵构一个圣,其他人都是天子家属。
戊午,辅臣进呈曲赦淮南事目,帝曰:‘敌虽远去,然南北之民,皆吾赤子,当事兼爱并容之意。中原未复,二圣未还,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实惠加于两淮百姓,乃朕指也。
-《宋纪》
从绍兴六年(1136)起,岳飞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起“二圣”、 “渊圣”之类的字样。例如,绍兴七年(1137)春,岳飞的奏折《乞出帅札子》中,写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不光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嗓门更大。
“兀术穷蹙,求会语,祈请甚哀。世忠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兀术语塞。 -《宋史-韩世忠传》
杨惟忠五军统制张俊以下将士上议劝进再拜言曰:金人不道(删此二字)邀二圣銮舆北狩天未厌宋必将有主主宋祀者非大王而谁大王聪明英勇上皇之皇嗣少帝之介弟天命巳兆人心实归应天顺人宜适机会天命不可以久滞人心不可以强违万机不可以暂旷愿大王即皇帝位以定天下上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次以慰二圣南望之意然後号令天下回戈灭虏(删此二字)以迎还二圣为大宋中兴之主天下幸甚。
-《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十》
三,立储说。
在整个北宋一个多世纪里,似这般介入立储问题的大小文臣武将,名字能说一串。宋朝回报给他们的,非但不是清算猜忌,相反是真实的感激。文臣如吕端,包拯,司马光等人,武将也有李璋,燕达等人。
在岳飞介入立储之前,文臣就已经前仆后继的投入,参与的其他人都没有事情,唯独岳飞出事,这没有理由。
岳飞要求立储的原因:近谍报,虏酋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
也就是说,金朝准备把被俘的宋钦宗儿子赵谌放出来另立南宋政府,为了避免一场大祸,只有把正在接受培养的赵伯琮正式立为太子,才能粉碎金朝的阴谋。
四,主战说。这才是我最信服的说法。
岳飞必须死。一方面压力来自于金人,另一方面来自于秦桧。至于宋高宗,杀一个被剥夺兵权,可以作为预备武器抗金的岳飞对赵构没有好处。
“金都元帅宗弼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续资治通鉴》
岳飞积极主战已经让金人忌惮。
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宋史-岳飞传》
秦桧为了荣华富贵,主和派得势,必须迫害岳飞。
豫章太守x2019-01-09 11:52+关注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愿因:
首先岳飞的军队是叫岳家军,旗帜上打的都是岳字,当时的南宋王朝皇帝姓赵啊!这让岳家军的将士怎么想,我们的主人是姓岳,不是你赵宋,加上当时岳家军数量庞大,战斗力强,在战场上也是连番胜利。明面上宋高宗罪大的敌人是金国,实际上最可怕的还是岳飞,想想他们赵家老祖宗赵匡胤当年是如何夺得天下的,高宗也怕岳飞会佣兵自重,即使岳飞不想,他手下的其他将领难道不想平步青云吗?也会让他来个黄袍加身,然后做开国元勋!所以宋高宗想,我宁愿你别打了,赶紧回来,我只要这半壁江山,偏安一隅就行了!
其次,岳飞要收回故土,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一个是当过皇帝的亲爹,一个是当过皇帝的兄长,你们两个回来了,我该往哪搁?退位让贤?谁舍得那君临天下的大气磅礴,杀兄弑父?那岂不是让天下人唾骂?那就把父凶囚禁起来,颐养天年,但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身边,万一不小心被其他大臣复辟了,那遭殃的岂不是我?可以参考300年后朱明王朝的土木堡之朝。
明英宗朱祁镇率十万明军御驾亲征,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兵败被俘,瓦剌大军压着英宗来攻城,想让明军投鼠忌器,谁知道朝廷那边已经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瓦剌觉得这个皇帝在这也没用,就放他回去,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皇帝,代宗肯定不想退位,因此把英用软禁起来,几年以后,代宗病重,大将军石亨帮助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所以宋高宗的担心也是有远见的!
第三,岳飞建议宋高宗立太子,古代帝王都是比较忌讳协议的,这就让宋高宗不高兴了,国事参与就算了,我的家事你也想来干涉,这为高宗杀岳飞埋下了祸根。另外岳飞似乎在官场上人缘不大好,皇帝要杀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这也跟他的性格有关系吧,曾经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说,无良不惜死,文臣不爱财,天下可太平也,这话怕是得罪了满堂文武!以上能说的就这些了,水平有限,欢迎补充
纯手动打字,各位看官点个赞吧
故史轻言2018-07-04 21:34+关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申明一下,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岳飞也是一个凡人,是人都会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犯错的时候,岳飞也不能例外,所以下面针对“岳飞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我会着重分析并从岳飞身上找原因,如果某些言论措辞引起大家的不满,希望各位谅解并留言,以供大家交流。
在我看来岳飞之死不能单纯的归结为他力主迎回二圣,从而引起赵构的猜忌与不满。原因有两点,一,“北伐中原,迎回二圣”这个口号是赵构最先提出来的,因为赵构登基之初,南宋政权还不稳,北方先后又有金国立的伪楚,伪齐政权来与南宋争夺皇位的正统,所以赵构打出这个旗号为的是稳定政权,聚拢人心,抵抗金军的南侵。所以当赵构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南宋朝廷内外文武大臣皆以不同形式声援支持赵构,岳飞也只是其中之一,可是当金国打算在开封立宋钦宗或者宋钦宗的儿子为帝从而建立一个在正统上对赵构构成极大威胁的伪政权时,这个口号便被南宋君臣抛弃了,岳飞也绝口不提“迎回二圣”,甚至将宋钦宗称为“天眷”,这说明岳飞是赵构的坚定支持者。二,在宋徽宗死于五国城后,即便宋钦宗南归,也无法动摇赵构的地位。首先宋钦宗是亡国之君,他本身也不是一个像崇祯那样有抱负却生不逢时的皇帝,所以他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其次靖康之耻后,北宋那帮文臣武将大多被俘北上而不得归了,此时南宋朝廷里的大臣几乎都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像南宋中兴四将,宰相赵鼎,张浚,吴玠,甚至是秦桧都是赵构在位期间提拔重用的,这些南宋朝廷的中坚力量,是赵构的支持者,因而宋钦宗南归也得不到大臣的支持。
所以宋钦宗南归是绝对威胁不到赵构的帝位,因而岳飞的死跟这句口号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的,岳飞本是赵构最倚重的武将之一,君臣二人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对于岳飞来讲,赵构于他有知遇之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构对岳飞下了杀心呢?
在我看来,是岳飞的军权过大和他性格上的缺陷共同导致了这场莫须有的冤案,这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来,赵匡胤历经五代乱世,建立宋朝后深知武将坐大的危害,所以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军权,在朝廷设立枢密院和三衙,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等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措施使得两宋期间几乎不会出现武将作乱,如果有武将权力过大,那么朝廷那帮文臣便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武将,北宋有一个狄青,南宋有一个岳飞。
靖康之耻后,赵构先后启用以“中兴四将”为代表的主战派将领,抵抗金军的南侵,在与金军的多次作战中,岳飞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岳家军也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中抗金的中坚力量,岳家军的名声越来越响,也许这时候赵构对岳飞还是很信任的,可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甚至对武将的看法开始转变。事情的经过是,中兴四将的刘光世上书朝廷要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赵构同意后,本想把刘光世的部队调拨给岳飞,可是遭到当时丞相张浚的反对,其实张浚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可惜他犯了两宋文臣都会犯的错误,他对赵构说,如果让岳飞统率刘光世的部队,那么岳飞就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如果他将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后悔就来不及了。于是赵构便收回之前的想法,自己不好意思说,便让张浚找岳飞谈,可惜岳飞是个直性子,他得知赵构的决定后,便上书请求辞职,把军中事务交给张宪,自己赌气回庐山为母亲扫墓,甚至连朝廷的批复都不等就走了,赵构虽然很生气但此时也不得不用岳飞,于是赵构几次下令让岳飞返回部队,令大臣李若虚到庐山劝了岳飞六天,才使得岳飞点头下山,也是在这个时候原刘光世的部队在郦琼等人的带领下发动叛乱,裹胁十余万百姓投降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兵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直接导致南宋对金处于被动防守的战略局面,但最严重的是赵构对武将开始有了猜忌与防范之心,还有岳飞之前的种种行为,使得赵构对他既恨又不得不用。
如果说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有了猜忌之心,那么之后的岳飞北伐和淮西之战便是岳飞被杀的导火索。
公元1139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南侵,赵构下令刘錡死守顺昌,并派张浚,韩世忠,岳飞等部支援,因为岳飞手中有南宋唯一的一支骑兵部队,赵构担心在支援的途中与金军发生野战,所以特别命令并希望岳飞快速到达顺昌,可是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去顺昌而是自行北上,并先后取得了颖昌,郾城大捷等胜利,庆幸的是顺昌在刘錡的顽强抵抗下守住了,而赵构此时也是连续下了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很多人说是此时岳飞收复开封在即,迎回宋钦宗在望,赵构怕他回来,自己皇位不保而强令岳飞回来,这个说法我在上面已经反驳了,至于赵构令岳飞班师,我认为应该支持这个观点,此时金军的主力部队在顺昌,虽然刘錡守住了顺昌但无法出城与金军作战,金军主力依在,如果此时金军撤离顺昌而回歼岳飞部,在北方平原上作战,岳飞很有可能会被全歼,即便金军主力不回歼岳飞,但在顺昌已经牵扯住了南宋其余主力部队,此时的岳飞是孤军深入,如果岳飞得不到后续支援,很大可能会损失惨重,在当时的情况下仅凭岳飞一支部队,是根本完不成北伐大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顺昌守住了,岳飞也回来了,虽然岳飞抗旨了赵构心里很生气,但抗旨之罪还是免了吧,但几个月后的1140年底,金兀术再次大举南侵,面对金兀术的气势汹汹,赵构并没有退缩,赵构知道南宋财力已经支撑不起持续的战争,为了彻底断了金军南侵的念头,他制定了一个全歼金兀术的计划,在金军攻入淮西地区后,令张俊,刘錡,杨沂中等部正面对抗金兀术,令韩世忠侧面攻击,令岳飞迅速占领庐州,截断金兀术后路,完成合围。说实话这是一个出自于赵构的相当完美的作战计划,如果这个作战计划能够得到实施,全歼金兀术,我认为南宋历史将会彻底改变,可是计划偏偏除了差错,而这个差错竟然出在岳飞身上。淮西之战打响后,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进军庐州,那么他去了哪儿?他哪儿也没去,岳飞是足足拖了十多天才开始行军,而此时的正面战场,宋军已经开始打败金军,胜利在望了,但是由于岳飞没有及时合围庐州,金兀术率军安然北撤,并在撤退途中消灭了追击的杨沂中和张俊的主力部队,至此淮西之战结束。
赵构精心策划的战役失败了,金兀术跑了,连带着消灭了几万宋军,从此南宋经济真的再也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战争开销,于是宋金再次议和。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岳飞及时到达庐州,如果金军主力被消灭在淮西,那么宋军收复中原,直捣黄龙是否可以实现呢?如果赵构认为可以,那岳飞几次三番的抗旨是否该杀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岳飞就真的该死了。
经过淮西兵变和淮西之战,赵构意识到武将确实很不可信,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他们强大到已经可以抗旨而肆意行事了,他们统兵在外,功高震主,黄袍加身的历史不难再出现,想当年苗刘兵变自己差点就葬身叛军刀下,如今又出了一个处处不听自己话的岳飞,不杀他如何心安?
所以手握重兵,性情耿直甚至有点固执,率意而为的岳飞死了。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关注。
韩信比岳飞功劳还大为什么也被朝廷杀了?蓝玉、年羹尧哪个功劳就低了?同样不是被处死了,这些人有一个通病,手握兵权不知进退,居功自傲,朝廷不杀他们杀谁?
看看岳武穆的口号: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前者得罪一帮贪官污吏,后者得罪权贵最遭赵构嫉恨。十二道金牌催归,时间之紧气势之大,无出其右。再看看敌方的点赞: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功高震主。岳飞的伯乐恩师宗泽都曾经被罢免军权,同时代的韩世忠,吴介等名将都比较低调,只有岳飞不服赵构劝说,不弃兵权誓言北伐,直至直接插手立储之争,如此,既触动了皇权,又与以赵构秦桧为主的主和派形成了水火之势,焉能善终。故武穆王之死,源于性格,发自爱国,显于民族大义,因不研政治,深陷官场宫闱之惊涛骇浪而不自知,虽精通军事,却因耿直忠义,数逆龙鳞而终有风波亭慷慨就义。
岳飞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很多,比如,岳飞曾有一句名言,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惧死,使之惊惧不已,,则天下太平矣,这些并不是高宗赵构所愿看到的,主要的是他不懂的揣摩圣意,居然喊出了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恰恰戳中了高宗赵构的肺管,使之惊惧不已,至此,高宗赵构已起杀心,岳飞被召回后心生恨意,不仅公然反对与金人议和,还借为其母亲守墓为由,赌气出走,这更是让高宗赵构忌恨不已,不久,又向高宗提出早立太子,高宗已视他如心腹之患,至此,高宗下决心要除去这个巨大的隐忧,岳飞招致杀身之祸也就顺理成章了。
z山海2018-07-04 09:49+关注
岳飞之死,南宋高宗赵构有意为之,也有岳飞自身的因素。
岳飞之死,缘于宋太祖赵匡胤以掌控国家军事主力部队的军事将领,兵变夺取皇位,因而,终宋一朝,重文轻武,唯恐武将坐大,重蹈祖上老路,岳飞之死,系主要缘于此。
且岳飞身为军人,不暗政治,干预高宗立储;其他高级将领为防皇帝疑心,领兵打仗在外,全将家眷安置都城,惟独其家安在外地,怎能让人放心;打出“直捣黄龙,迎二圣回京”的错误政治主张,二圣回京,高宗赵构怎么办?也是高宗下了杀心的原因之一!
岳飞之死,是必然,必须,是皇帝的意旨,试想,岳飞如此高级军事将领,是其他人可以左右的吗?秦桧替宋高宗赵构顶了几千年恶名而已!
君不见,韩世忠等交出军权,弄个虚位高官,而得以善终的吗!
仅供参考。
白耀亮2018-07-08 15:03+关注
现在很多人还拿审判,和审判时间说事,都是幼稚园毕业的吧?
想搞死你,给你安个罪名还不分分钟的事,而且搞一堆黑材料,先搞臭你的名声,再搞死你的小命。历史冤死的名臣哪个没有罪名,皇帝奸臣也得要点脸吧?
高宗没死呢,孝宗就给平反了,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后面还有两位南宋皇帝抽他祖宗的脸,给岳飞修庙赐谥号。如果岳飞不冤,这些皇帝是不是吃饱了撑得,给一个罪名凿凿的人平反?
英雄之所以叫英雄,不是因为他多听话,多会拍皇上马屁,是因为他心里有正义,有人民,有国家,致自己生死与度外,就顶天立地的英雄。
天磨责难2018-06-30 10:42+关注
我在资治通鉴里看过有这一段,说古代做臣子的有七死。
一,欺君罔上者死。
二,贪赃枉法者死。
三,功高盖主者死。
四,有令不行者死。
等等。岳飞在上述四条中,已经占了三条了,欺君罔上,是宋高宗赵构说了算,他说欺君就是欺君了。功高盖主这点是十分明显的。有令不行者死,十二道令招回,拒不执行中央命令,放到现在也应该进秦城监狱了。
老实讲,岳飞真不是做臣子的料。在古代功成身不退者死了多少,文中,韩信等。况且岳飞功未成身先死,皇帝更有说词。
岳飞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社会,这是无可奈何的,没有对错。但我不认为他是为了迎回二圣而被杀,这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收复中原,迎回二圣,赵构就比得上秦皇汉武,声望达到顶点。谁还会立亡国之君而废掉赵构。岳飞被杀乃是赵构为了兵权,杀鸡儆猴,如此而已。赵构能够让南宋延续一百多年,没有非常手段也办不到。
红色白毛巾2018-09-13 19:42+关注
干预皇帝立储,掌握了南宋将近一半的兵力住在庐山据不奉诏返回临安,而且号称岳家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请问如果你是皇帝会怎么想?
岳同志肯定违了法(大宋的法律),且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特别大,不杀不以平民愤,故赵同志指示按法律程序办,秦同志负责执行,所以喊秦同志下跪这是舍本求末,放大抓小。
瘋馬哥2018-08-25 14:00+关注
谢邀,岳飞被害有四点关键:一、功高震主 二、性格刚直 三、反对议和的主战派,与当时南宋统治阶级利益不符 四、秦桧的直接陷害。什么迎二帝,议储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两点并不是直接导致岳飞被害的原因。
人人都知道民族英雄岳飞在即将直捣黄龙胜利在望之际被赵构十三道金牌召回杀害于杭州风波亭。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谋害。
岳飞我认就是腐朽统治者的一条恶犬!镇压了很多农民起来军。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恶犬最终还是被主人杀了。这也是恶犬的宿命。
谢谢邀请!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南宋统治者贯彻政治国策
宋朝自开国以来,有鉴于唐衰败于节度使的前车之鉴,自赵匡胤开始,便注重于重文抑武,每当武将派影响过大,便要借助文臣予以削弱抑制,轻则削职,重则下狱。
两宋交际之时,人民起义频频,外患灭北攻南,宋高宗不得已借助武将力量保卫江山,期间还发生武将谋反,宋高宗差点遇害。有鉴于此,宋高宗必须寻机压制武将力量,但又不能将武将全部除掉,所以枪打出头鸟,选中了岳飞。
2、岳家军的威望过大
在抗金斗争中,岳家军或许不是最强大的宋军,却是在民间呼声最高的军队,他们军纪严明、吃苦耐劳、战斗意志最为强烈、北伐决心最为坚决,得到人民拥护。
岳家军虽然镇压过起义军,但是能将义军部分精英融入本军之中。他们在抗金斗争中善打苦仗,甚至让少数女真族官员和武将都有意投降。在朱仙镇退兵中,其实当时撤退圣旨是同时下给几路北伐军队,而岳家军是坚持到最后撤退的部队。
因此,作为武将派中人望最高、而且后来被剥夺了兵权的岳飞,是最佳杀一儆百的对象。
3、金宋统治者寻求和平共处的意愿
在岳飞被杀前,南北方的汉族人民大部分期待宋军统一河山,赶走女真统治者,但是两国统治者的意愿已经发生改变。
金国在南攻屡屡失利,甚至被迫转攻为守的情况下,以完颜宗弼(金兀术)为代表,出现了主战转为主和的趋势,女真贵族与人民也不堪战祸,希望转入和平建设。
宋高宗和部分宋朝地主们在稳定下来之后,也厌倦了提心吊胆的生活,希望恢复昔日的“稳定生活”。
对于宋高宗来说,他更始终担心宋钦宗的回归,唯恐动摇帝位。
而当时以失去兵权的岳飞为代表,南宋主战派依然北伐呼声高昂,岳飞甚至有意以议和为借口,亲自去刺探敌情。
对此,两国统治者都极为恐慌,金国提出不杀岳飞没有和议,宋高宗则唯恐主战派挑动民心军心,对他的统治权威造成影响。
因此在杀岳飞的意图上,两国统治者形成共识。
4、岳飞筹划未来的意图
岳飞出事前,已经意识到宋高宗的偏安情绪,认定在赵构在位时,难以再次北伐。同时对于议和派的壮大也深为忧心。
为此,他一方面对立储表示关心,一方面积极联络主战派,试图对抗以秦桧为代表的议和派,希望在赵构去世后,南宋依然可以保持主战趋势。这些举动更加刺激了宋高宗,坚定了他杀害岳飞的决心。
5、金国情报机构的长期运作
从金宋战争趋势激烈时,金国就已经长期采用收服降臣、南派以作策应的计划。
从金、元等相关史料记载,也都表现出像秦桧这样的逃归官员是被有意放回,以为金国谋利,而妻族始终被金控制的秦桧,的确为实现对金有利形势作出了不懈努力。
秦桧本人或许在杀害岳飞上态度并不是最坚决者,但在压制岳飞等主战派行动上,始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金国政府所期望看到的。
也正是这种推波助澜,让宋高宗杀岳飞的意图愈加坚定,在怀疑岳飞有谋反嫌疑后,便坚持要将岳飞父子处死,并解散岳家军。
以上五点是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一句话就行了,就是宋高宗赵构太烂了。
和岳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
反对所有说岳飞不懂人情世故,迎二圣之言引起赵构杀心
先说岳飞妄迎二圣。
岳飞在1137年春间写给赵构的一道奏章中就只说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天眷的意思是皇帝的亲戚。
也就是说,岳飞就相当于直接站在赵构这边,承认其皇位的合法性。
岳王爷不傻的= =
再说岳飞不懂人情世故。
岳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主战派,这个大家都知道。
根据宋史岳飞传的原文是这么说的:“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那么赵鼎各位知道吗?赵鼎为人保守,主张持重,是个非常著名的主和派= =
但是他和岳飞的私交关系特别好,也就是说,在面对不同政见者的时候,岳飞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
不仅如此,岳飞和韩世忠, 吴玠等武将的关系也非常的好,岳王爷唯一一个没有搞定的人就是张俊,但是问题是张俊这个人本身就是个烂人,他和谁关系都不好= =他诬陷韩世忠,和刘錡关系也极烂。
简单点说,岳王爷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远远高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
而岳飞之死,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飞鸟未尽,良弓已藏。狡兔未死,良狗已烹。
赵构为了偏安一隅的快活,就把对江山社稷忠心耿耿的岳飞杀害。
不信?
那看看赵构直接或者间接杀害的这些人吧。
除了岳飞之外,欧阳澈,陈东到赵鼎,胡舜渉全都是文人名士,还不全是坚决的主战派。
赵鼎说过了。
李光可是甚至之前支持过秦桧的,结果还是死路一条。
这个人谁都杀,除了投降派的秦桧,因为他和秦桧是一种人, 他是个既愚蠢短视又几乎没有任何道德观念和真情实感的人,同时还没儿子。这些个人特质和经历,导致他本人从根子上就对北伐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和动力。
所以能偏安一隅快活就行了,赵构老爷可不会管北方的百姓。
赵构这个人,基本可以入选中国有史以来最烂皇帝的候选人= =
我说几句,岳英雄真心实意佩服,敬仰,被杀都不变节真英雄。皇上大哥这样的实心能干的绝不背叛的部下你不留,竟留些妙笔生花,阿谀奉承,口蜜腹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类似泰迪犬的人物,活该你被外族吊打,亡国是正常的,不亡才没天理。可惜老百姓了,跟着遭殃。
史无止境2019-03-02 23:13+关注
1138~1141年,南宋朝廷的决策核心发生了许多人事变动,之前的宰相赵鼎也被秦桧取代。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此时的宋高宗已经狠下心来,一定要彻底解散家军体系,从而建立起一支完全由中央掌控的御林军。因此可以说,各个军团抗金战争胜利越大,也就越不让中央放心了。岳飞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仍然沉浸在抗金节节胜利的喜悦之中。岳飞没有意识到,在军事上所取得的一切胜利,其实都是在挖自己的坟墓。他们对金人的军事压力越大,金人就越容易同意和议,他们自己最终的悲惨命运也就来得越快。所以,当岳飞在城大捷后极力请求继续扩大战果时,宋高宗却一连下了十多道金牌将其召回。随后的故事大多数读者都耳熟能详。效仿宋高祖赵匡,朝廷再次“杯酒释兵权”,用枢密使、枢密副使这两个中央最高军事长官的空头衔取消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统军大权。
而与张俊和韩世忠被罢兵权却能回归故里广置田宅相比,岳飞则一步步走向了自己之前掘开的坟墓—他被投进了临安府的国家最高监狱。实际上这个结局一点也不突兀,早在绍兴七年(1137年)就已经注定了。宋高宗一手将岳飞推上权力的巅峰,然后又一脚将其从巅峰端了下来。而岳飞,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从来都没有表示过对宋高宗的谅解,于是悲剧上演。
关于岳飞之死,无论是正牌的史书还是民间传说,无不将其与奸贼秦桧、万俟的过节,“莫须有”以及“必杀岳飞,然后可和”相联系。岳飞之死近千年,罪责一直都被牢牢地拴系在“主战派”和“投降派”的标杆上面。无疑,这是滑稽可笑的。这如同挥动着道德大旗,肆无忌惮地将历史从多元的立体变成了苍白的平面。无数人在探讨着“杀害岳飞的真凶”,并将矛头指向了秦桧,却从未考虑过,实际上是岳飞的性格缺陷让其最终命丧黄泉。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赞,欢迎你能来到评论区,大家共同探讨。
老枪2019-01-09 00:23+关注
有人搬出史料来印证岳飞拥兵自重、临阵怯战、君命不受、蔑视皇权……真假难辨,历史永远还原不了本来面目。不过,数百年来岳飞已经被百姓奉为神灵,何必去戳穿呢?不如给百姓保留一点信仰和敬畏之心。同样,西方人也质疑上帝的存在,但作为一种信仰仍然被大多数人接受。
1/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更新时间:2023-03-19 16:22:48
  岳飞死于风波亭。
  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狱中的亭名,因南宋名将岳飞被秦桧杀害于风波亭的故事闻名。其遗址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精忠报国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男 女 出生日期
立即解析 重填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if (res.url) {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js.tx8869.com" + res.url + "?" + queryStr
}
} else {
$("body").append('' + res.msg +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
setTimeout(function() {
formLock = false
},
800)
},
})
});
thisForm.find("#appReset-bazijingpi-702055").on("click",
function(e) {
thisForm.get(0).reset();
thisForm.find("input").val("");
$(".J_gender-bazijingpi").find("span").removeClass("gender-active")
})
}
})
} catch(error) {
console.warn(error)
}
})();
男生姓名: 男生生日
女生姓名: 女生生日
立即解析 重填
");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if (res.url) {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js.tx8869.com" + res.url + "?" + queryStr } } else { $("body").append('' + res.msg + ""); setTimeout(function ()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 setTimeout(function () { formLock = false }, 800) }, }) }); thisForm.find("#appReset-bazihehun-182533").on("click", function (e) { thisForm.get(0).reset(); thisForm.find("input").val(""); }) } }) } catch (error) { console.warn(error) } })();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if (res.url) {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js.tx8869.com" + res.url + "?" + queryStr
}
} else {
$("body").append('' + res.msg +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
setTimeout(function() {
formLock = false
},
800)
},
})
});
thisForm.find("#appReset-liunian2022-42553").on("click",
function(e) {
thisForm.get(0).reset();
thisForm.find("input").val("");
$(".J_gender-liunian2022").find("span").removeClass("gender-active")
})
}
})
} catch(error) {
console.warn(error)
}
})();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男 女 出生日期
立即解析 重填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if (res.url) {
window.location.href = "https://js.tx8869.com" + res.url + "?" + queryStr
}
} else {
$("body").append('' + res.msg + "");
setTimeout(function() {
if ($(".J_resMsg").length) {
$(".J_resMsg").remove()
}
},
1000)
}
setTimeout(function() {
formLock = false
},
800)
},
})
});
thisForm.find("#appReset-bzzsy-982411").on("click",
function(e) {
thisForm.get(0).reset();
thisForm.find("input").val("");
$(".J_gender-bzzsy").find("span").removeClass("gender-active")
})
}
})
} catch(error) {
console.warn(error)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飞死于什么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