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附近认识老外的社交软件app软件靠谱吗?

我是从来美国之后开始使用tinder的,到今天大概一年半,其中有半年的时间是高频使用,几乎每周都会有date(新的旧的都算)。我觉得在美国使用约会软件算是我来美国之后一段很有趣的经历,无论是culture-shock,还是对恋爱、性、亲密关系本身的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冲击。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一个记录,另一方面也是对好奇或即将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小哥哥小姐姐的一个参考。

本文会从三个方面泛泛而谈:1. 约了这么多小哥哥里,印象比较深的几位;2. 一些约会时有趣的发现;3. 对于想要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朋友们的一些参考建议。

声明:本文以异性恋视角出发的,为了简便考虑,文中例子大多以他/她泛指双方。文中一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讨论做了模糊/化名处理。

  1. 北美市场有哪些约会软件?

在美国,主流约会软件以tinder和bumble为主,前者在全球范围内有5000万用户,后者有2200万。我本来以为tinder应该是约会软件的鼻祖,但它的创立时间2012年9月反而比bumble要晚。tinder和bumble的使用原理都很简单,你创建自己的页面,上传几张照片,写两句自我简介,就可以开始左划右划匹配了。左划是不喜欢,右划是喜欢,如果你右划了对方、对方也右划了你,那么你们就会形成一个匹配(match),就可以开始对话了。

约会软件多数是基于定位的,你只能看到附近的人,但tinder的会员有随意切换地点的功能。我当时认识一个朋友十一要去巴黎玩,于是提前一个月就把自己定位改到了巴黎市中心,然后划到了并聊了好几个小姐姐,真的去的时候就顺利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个假期——当然,这种操作绝非日常,大家还是基本非常务实,在哪划哪儿,也有很多人出差、旅游,就会写清楚“New york for the weekend(只在纽约呆一个周末)”。

Bumble和tinder的最大区别在于,匹配后一定要女生先开始说话(如果你选择的是同性就无所谓了,谁开始都行),如果我和一个小哥匹配了之后我24h内没有主动跟他讲话,我们这个匹配就作废了;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我和他讲了话,他没有在24h内回复我,也就凉凉。我个人觉得这个功能还蛮有趣的,我在tinder上匹配了也不会主动跟人讲话,bumble这样就把社交压力转到了女生这一方,算是体验了一把男生的压力吧。

北美市场上还有一些其他的约会软件,我用过okcupid(你要填一大堆问题,什么个人喜好啦身高体重啦宗教信仰啦)、coffee and bagel(一天只能划三个好像),原理都基本一样,同性市场的Grinder好像是可以不用匹配就直接开聊的,我们还有一个校友开发了一个什么叫smile的软件,当时给我校几乎所有人都发了内测邀请,但使用体验极差,你会看到四个照片,你要猜这四个里的哪个人“smiled at you”,猜对了才能匹配开始聊……我当时一脸黑线,大家平时考试预习猜题已经很累了,约个会就简单点好吗?

至于国内市场开发的探探,我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也用过一段时间,但并没有线下见过面(工作到性欲减退)。我以为大家在国外应该就不用了,但后来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还是喜欢中国人的话,其实在美国用探探是很机智的选择,因为你划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或者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一般都比较靠谱。我的朋友还告诉我,其实正确操作就是应该国外用探探、国内用tinder,我说为啥,他说,你在墙内用tinder划到的人至少会科学上网啊!是不是已经筛掉一大批人了!

不过我个人没有特殊偏好,现在主要是tinder为主,bumble为辅,而且好笑的是这两个用户群基本都是重复的,有些时候tinder上看过一遍这个人,bumble上又见,感觉已经成了熟人,要是两边都匹配了还得打两遍招呼。然后学校虽然大,但圈子基本也就那么几个,好多人在活动上见过一面觉得眼熟,后来才反应过来,emm应该是划到过吧……

大家对约会软件的印象基本都是约炮软件,我个人的经验是绝大多数人也的确是用来约炮的,但也不乏有真的想认认真真找对象谈恋爱的。但again,希望大家心里有数,至少在北美,目的是约炮的概率是绝对大于认真谈恋爱的。

但如果我就是不信统计概率的邪,就是想要在约会软件上找到真爱呢?

没什么玄学的“男人的20个表现看他爱不爱你”,直接问是最简单的答案。东西方恋爱文化的一个很大不同是,中国人先“确定关系”再谈恋爱,美国人先接触、了解、暧昧、约会、甚至上了床,才“确立关系”。但约会软件并不给你足够了解彼此的时间,因此打开天窗说亮话,彼此确定对方的态度是最简单的途径。

(感觉变成了一个英语教学贴)

再说两句心态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讲,把性和爱分开来谈本来就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很多人没法接受非常正常,没必要强行上线证明自己——当然反过来也一样,不用约会软件也别觉得有什么优越感,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另一个选择,谁都别judge谁。

用软件谈恋爱也好,约炮也好,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心态,尤其是和美国人/其他文化的人相处的时候,就不要再有又臭又长的男生占女生便宜/骗炮这种想法了,和好看的小哥哥一起get a drink,聊聊天再滚床单,难道不是天降福利吗!绝大多数情况你爽到还不用怎么出力(hmm if you don’t prefer to get on top),岂不是赚到!

当然,你要是就是没法接受这件事,也完全无所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没有什么孰高孰低,这也是为什么提前沟通非常重要。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美国人想法真没那么复杂,想约炮真的也就会这么说,没那么多只想睡你又用想娶你骗你的花花肠子,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他说了只想约炮你就千万别抱着“那处处看呗说不定他会爱上我的”想法了……真的不是偶像剧小说没那么多drama。我在美国这段时间,对文化冲击感触最多的就是约会这件事,讲道理平时上课闲聊没人在乎台湾是省还是国家(虽然大家基本都默认是国家),也没人触及灵魂地冒犯你的生活习惯,但约会这件事毕竟还是很私人的体验,两个人关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行为都会有特别大的分歧,所以提前沟通清楚是最省心的。

3. 好的他也右划了我!接下来该怎么做?

首先的首先,每个人的约会套路都非常不同,这一章的讨论不适用于所有人!

仅基于我自己的样本来讲,一般约会是分两个方向:直奔主题上床,or两个人聊得很开心,可以慢慢来。

对于直奔主题上床来说,基本是大家在初期聊天里就达成了“大家都是奔着上床去的”的共识。这个共识可能来自于直接声明I’m just looking for something casual right now, 也可能是这个人就是来出差/旅游明天就走了,总之这样的话,大家一般会约在晚上8、9点这样比较晚的时间,在酒吧喝两杯热热身聊两句,如果觉得彼此还比较满意,就会有个人恰到好处地提议“要不要去我家继续喝诶”,然后就水到渠成啦。

但很多人也并不习惯第一次就上床,所以第一次喝点酒、聊聊天、男生送女生回家、告别,也是比较正常的套路。我自己基本是如果觉得满意也不会反对第一次就上床,但这里加粗强调:如果你不愿意去他家或者希望提前离场,完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明确拒绝对方,千万不要有心理压力!即使去了他家,就是不想发生性关系,也是完全合理的!很多女生有“我都答应和他出来了,是不是今天就要上床”的心理压力,但千万不要这么觉得!有任何让你觉得不舒服的细节,你都可以随时提出离开或者拒绝,保护自己最重要。

之前广播讨论过,在美国,同意(consent)是性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你的partner即使在打得火热、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时候,也会明确地问一句do you wanna do it/do you want to fuck。我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奇怪,我第一次被问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觉得我都跟你回家了现在在你床上被你亲得湿到不行了,不然呢??

但后来和朋友聊到此事,才知道获得consent是性行为合法的必经一步,如果你没有说这个yes,你是可以事后起诉对方的——当然当然,我们这里只是讨论consent是怎么来的,希望下次大家遇到这个问题时不要满脸黑线觉得对方在搞什么,我后来已经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上床的神圣宣言,每次都会非常郑重清晰地自由女神附体说个“yes”,然后再该干什么干什么……

回到最初的话题,如果两个人都很享受约会的过程,完全也可以慢慢来,吃吃饭看看展自自习,我也遇到过第一天晚上开车带我去湖边散步,然后在码头上一片星光下吻了我的完美第一次约会……虽然后来还是因为不太合适没有继续发展,但约会这件事本身,真的是乐趣无穷啊~

这部分就想到啥写啥了,之前也有人问过我一些问题,这里就一并回答了,如果还有好问题我随时更新。

第一点,安全,安全,安全!我这个小地方里的人大都比较朴实,但我自己也是只划学生,偶尔还会提前FB上搜一下,约见面也一般就是学校附近那几个bar。我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心比较大,也遇到过那种第一次见面开来一个minivan然后把我带去30mile以外的州立公园爬山的(然后还蛮开心的),但总体来说没有遇到过危险,也没有遇到过性格非常古怪的人。至于性行为戴套这种事就不用说了,我遇到的美国人一般都会主动戴套,但如果对方没提请你也主动坚持!这种事情没有商量余地的!

总而言之,约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不要因此带来任何负面情绪和伤害。

第二点,对方不再联系你≠你很差/你没有魅力。当然,这一点是需要很大自信和不断自我意识强化才能获得的,我一开始的时候遇到对方不回复信息或者婉拒我的邀约的情况时都会特别沮丧,但后来渐渐把约会这件事和自我价值分开也是基于换位思考:有些时候我不回对方消息了/不主动联系了,真的不是因为对方丑/无趣/性格差,真的就是我自己可能特别忙或者情绪比较低落,和对方完全没有关系。

Again,约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不要让它带来任何负面情绪。

第三点,互联网是法外之地,但尊重彼此是基本美德。是的,约会软件就是约会软件,一言不合解除匹配也完全无所谓,但尊重对方的想法、决定,聊天用词和善一点,如果不喜欢就委婉表示等等,都是基本美德。

我知道约会软件其实是外貌至上/judgemental的重灾区,也在划到强滤镜自拍/没脸只有一张内裤照/长相不是很讨喜还写着sex only的时候心里会忍不住翻白眼,但白眼自己翻翻就好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做自己就好啦。

Q:大家会有种对使用这些软件的人的偏见嘛?类似国内说那个女生成天玩陌陌这种标签?从没用过这类软件,纯好奇

这题有点超纲,我也代表不了主流大众,就说点自己的经验吧。

我的学校所在城市是个collegetown,非常自由民主、非常蓝,我自己又在diversity/inclusion相关的社团,我接触到的人都是拿约会软件这种事当“我今天中午吃了burger”讲的,大家平时聊天也会说诶我跟你讲我昨天划到一个小哥哥特别帅!我们今晚要去酒吧见面了,甚至熟人划到彼此还会super like一下,就当是打了个招呼。

我自己很喜欢这种轻松愉悦、not a biggie的氛围,但我心里也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是这样觉得的。这句话是地图炮,我提前道歉,但中部、南部有很多非常保守的州,或者有许多非常虔诚的基督徒,至今都是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对于约会软件自然也是嗤之以鼻。我和我自己的中国朋友也是,熟一点的朋友会知道我在用tinder,但我不会主动提,我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也很注意保护。

我个人来说,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可笑,即使说一个女生成天玩陌陌,又怎么了?这就意味着她行为浪荡、非常花心、不靠谱吗?我不会把这些标签和使用约会软件放在一起,我也会主动发声抗议这种行为。但作为各种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还是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受到舆论的伤害。

Q:传怎样的照片比较能吸引对方?

个人经验,可以有group picture,但不要每张都是大合照,不是开玩笑,真的认不出来哪个是你……女孩子的话,自信一点,笑容多一点就好啦,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P得太过了……我和好多男生聊过此事,大家普遍的困惑就是,诶?这和照片上不像是同一个人啊??

男生的话,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强行露肌肉,健身房自拍要慎用,最好就清清爽爽日常照片,实在没有证件照和自拍也行,自拍的话,真的不要用snapchat那个贴着睫毛长狗耳朵的滤镜:) 当然,我感觉还是美国小哥哥玩这套比较多,我划到的亚裔小哥基本还是很讨喜的游客照,基本能看清脸和身材,大家都简单点:)

Q:想问tinder的开场白通常怎样,说完hi 之后就没了 捂脸……

这个我太理解了!我用bumble的时候也经常说个hi,对方回个hi there,最多一句Hi how are you,基本终结于此……我个人的经验是,可以从对方的一张照片入手,比如说“啊你这张照片很好看!是在xxx拍的吗?” 或者更直接一点,I like your smile啊之类的,但最好不要千篇一律都是how are you,就……很难接。

——此类对话还会觉得惊喜,觉得对方至少用了心,但后来重复过几遍就觉得,哎简单点好吗……至于聊来聊去几个回合怎么发展就完全看个人啦,我个人是倾向于和我聊几天最好就赶快见面的,并不想养电子宠物啊,大家赶快面基聊快点不好吗……

这一部分大家还是可以留言踊跃提问!我会及时更新的!

番外:一些印象深的小哥哥

我在美国第一任恋爱对象T就是在tinder上划到的。他是美籍印度裔,加州长大的没怎么见过雪,高高瘦瘦一条,我第一眼见了他就觉得很喜欢,当然当时也还是约会软件新用户,总抱着中国人的习惯谈恋爱,后来相处种种不顺利,为他流了很多眼泪,分分合合数不清楚,但就是还喜欢吧,前一晚I need to stop seeing you说得再声泪俱下,第二天看到好玩的meme,还是忍不住发给他。

T是中学才移民过去的,所以东西方影响一半一半,身上印度人的影子其实和中国的恋爱文化相差无几。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周六下午,9月的时候两个人一起绕着学校走了几圈,后来又见了几次我就跟他回家了。现在有时我们俩谈起当时上床的经历都会大笑,两个人都是第一次,都有点硬着头皮别怂上了算了的感觉,我当然还是进行到一半实在太疼了败下阵来,他也吓得不敢说话,后来等我回去了过了两三天还小心翼翼问我,你好点了吗。

其他恋爱细节按下不表,他冬季毕业,马上要去西雅图工作了,这次没办法,应该也算彻底告别了吧。

后来还约过一个航空航天的PhD,是第一次就开了个minivan带我去了隔壁州立公园的那位。我们俩刚开始的聊天其实不是特别顺利,他说了个啥然后我接了句me too, 然后嘴贱顺着拿me too开了句玩笑,大概就是啊我不是#metoo那个意思,结果他生气了,说我不该提这个话题,我当时一身冷汗,妈呀玩笑开过头了,赶紧解释我生活中很feminist的我不该拿survivors开玩笑blabla,结果他说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现在人人都提sexual harrasment,他自己成长环境很简单,他觉得没必要人人都提……

我真的是震惊了,这可能是我在我校各种场合,头一次听到有人不那么政治正确讨论性侵。后来也渐渐意识到,这可能才是美国真正的另一面吧。

上面说到那个第一次见面就去了我最喜欢的酒吧然后带我去湖边看星星的A,也算是很印象深刻的一位。

A本科的时候在台湾交换过,有过一个台湾女朋友,这就导致他的pick-up line是聊星座的——我回复的是,你信这个啊?那我感觉没得谈了……他赶紧改口说他前女友很迷星座,以为我也是,我又发过去一串???这么stereotype的??他不讲话了,一双大眼睛委屈地看着我。

A可能是我约会过的男孩子里,最让我有生活气息的一位。A是法学院的,平时熬夜很忙,但还是会带我去散步,开车带我去吃冰淇淋,平时很忙也要出去吃饭。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和他打PS4游戏,就很蠢的那种马里奥闯关,但我也更蠢地总玩不好,他就经常跑到头又折回来等我,偶尔我配合他过了一关之类的,就凑过来亲我一下。我觉得美国文化里并不是所有男生都会宠着女生的,但和A在一起那一个多月,真的感觉我就是被当作一个小姑娘一样照顾着。

啊说回去第一次约会吧。从酒吧出来我也不知道该去哪,他就开车带我去了湖边的公园,那时候天都黑透了,我们俩就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散步。后来走到一个码头旁,他说我们就往湖中心走吧,走到码头尽头才发现,那天的星空特别漂亮,整片星空把湖面都映亮了,我转头看他,他的眼睛里好像也映着星光。

应该不会有比这更浪漫的约会,和第一个吻了吧。Sigh。

总之祝大家2019年有性生活!!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43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1)第00159号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京)网械平台备字(2020)第00002号

}

现在英语非常普遍,很多人也想通过一些可以和老外聊天的软件来学习英语或者见识一些新东西,这就需要下载一个可以和老外聊天的社交软件啦,以下是我给大家的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个必须是大家耳熟能祥的Facebook,我们都知道他是外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中国的小伙伴们在上面交友简直不要太简单。但有一个问题,该应用未对中国开放,大家想玩的话需要有自己的VPN。

其次为大家推荐whatsapp,这是一款操作十分简单的应用软件。绑定了你的手机号码,只要你在手机联系人中输入了外国友人的号码,吐过对方也在用这个软件的话,你们就可以直接聊天了,非常方便。

还有一款应用叫skype,这是既可以聊天也可以打电话的软件。这款软件的通话功能需要你自己进行充值,但话费比较便宜,所以很多人在用。skype的聊天功能简直一绝,在外国,尤其是做生意的外国人,几乎都有skype,他们在上面找到来自各个国家国际友人,然后发送添加好友的邀请,成为好友后在上面使用免费的聊天功能。

说到和外国人聊天的工具,自然少不了MSN,这是微软出的一款应用软件,满足了用户在互联网时代交流的需求,即时的信息回复,成熟的开发商和优良的用户体验,是和外国友人交流聊天的不错选择。

这里为身在职场的小伙伴们也推荐一款工具:linkedin,这是一个学习类网站,偏职场,但用户基数非常庞大,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很多外国人进行聊天交流。

想和外国人聊天,如果你是学生,或者只是想学习语言,可以下载英孚的Englishtown,该软件用注册。注册完成以后你可以按照国家,语言,甚至是年龄去挑选你想要聊天的对象。想要在学习的间隙认识更多的国际友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腾讯旗下的QQ也是很强大的。安装腾讯QQ国际版,在具有国内QQ的所有功能下,还可以进行外语的翻译。可以通过找人、找群这些方式来添加国际友人。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一些能和老外聊天的社交软件啦,大家可以有选择地下载这些软件去开拓视野结交朋友或者练习自己的英语等等,都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以上我给大家推荐的能和老外聊天的社交软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老外的社交软件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