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卫·大卫爱登堡爵爷与巨象讲的是什么?

野性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剧情简介 · · · · · ·

野性印度卡纳塔克邦的演职员 · · · · · · ( )

配乐特传神,而且海陆空三个角度无痕切换展示生活在那里的代表性物种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性,观感极好,老爷子的解说也是点睛之笔。

每一帧都想截图的那种,配乐也特别棒。

野性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影评 · · · · · · ( )


}

4岁登台,20几岁遭遇车祸去世,一辈子为人们贡献欢乐,赢得无数鲜花和掌声,大人小孩都爱,英国女王是其粉丝。
去世后,尸体被解剖、制成标本,继续在全世界“巡演”。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世界级动物表演大师——金宝(Jumbo),一头非洲大象。

今年4月份,根据金宝的故事改编的迪士尼电影《小飞象》真人版上映。
带着童年满满的记忆,书单君观看了这部电影。
和老版结局不同,真人版结局,不再是主人公小飞象(Dumbo)在马戏团获得认可,而是直接回到了大自然。
虽然有点理想,但确实体现了当下人们对“动物表演”的反思。
“动物表演”,一项人类玩了几千年的娱乐,给人带来欢乐,却给无辜的动物造成终生的伤害。
这种娱乐方式产业化后,给动物造成的伤害更是成几何数增长。


在许多人看来,“演员”金宝的一生,是荣耀和辉煌的一生,谈不上伤害。
只可惜,没有哪只大象真会羡慕它的同伴,荣耀和辉煌只是人类无知的意淫。
英年早逝的金宝,一辈子都在伤痛和绝望中度过。
1861年,4岁金宝亲眼目睹了母亲被猎杀,倒在血泊中。
它被关进狭小的笼子,经过长途跋涉,转卖给了巴黎的动物贩子。
粗鲁贪婪的动物贩子,没给它喝半口水,也没让它吃半根香蕉,转手把它卖给了伦敦动物园。
正是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城市,幼年的金宝开启了“演员”的一生。
为了吸引游客,动物园大肆宣传,声称:
“非洲象比亚洲象珍贵,且更聪明和可爱,整个英国独一无二”。
为了让金宝吸引游客,动物园派专人训练金宝的“演技”。
拍照合影,一次性驮8人,拍广告,高抬腿,都是训练的科目。


伦敦市民,从未见过如此庞大可爱的陆地动物,一时间趋之若鹜,每天前来观看的游客高达万余人。
孤儿金宝,眼神忧郁,一脸懵逼,每天看着人类在它面前来来往往、嬉笑惊叹。
只有饲养员兼驯兽师马修·斯科特知道,这头幼年的非洲象过得有多么痛苦:
“我从未见过如此愁眉苦脸的生物,可怜的小东西疾病缠身,病痛已经爬上了这只动物的表皮,几乎要将它的双眼侵蚀殆尽。”
但动物园有牟利需求,马修·斯科特不得不把金宝训练得讨人欢喜。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金宝16岁那年。
刚进入青春期的金宝,身体出现严重问题。
白天,它安然无恙,正常接待游客,但到了夜晚,疾病就开始发作。
剧烈的疼痛,迫使金宝用头部疯狂撞击铁笼,几乎要把牙齿撞断,用力的程度像是自杀。


有人说,非洲象到了发情期,是孤独让它发疯。
还有人说,它想起了母亲被杀的痛苦往事,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些猜测无济于事,动物园束手无策。
饲养员马修·斯科特,倒是想了一个土办法:
给大象灌烈酒,用酒精麻痹痛苦。
这一招果然奏效,喝了烈酒的金宝,昏昏欲睡,暂时忘记了疼痛。
但治标不治本,酒精的效用散去,疾病缠身的非洲象,又会暴躁如雷。
糟糕的状况越发严重,以至于金宝白天也难以正常接客。
管理者觉得,如果大象一直发疯下去,弄不好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暴毙。
为了减少损失,他们决定,必须尽快将这头发狂的非洲象脱手。
一位美国的马戏团老板,名叫P.T.巴纳姆,有天吃早餐,在报纸上看到出售金宝的广告,来不及放下咖啡杯,就大声惊呼:
“天大的好消息,发财的机会到了!”

巴纳姆很快与动物园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出2000英镑,购买金宝。
动物园管理层急着脱手,虽然2000英镑不达预期,但好过砸自己手里,于是交易很快达成。
交易消息震惊了整个伦敦,将近10万名小学生不舍金宝离开英国,联名写信给女王,希望她下令阻止这笔交易。
可这是自由贸易的英国,女王也没权干涉。
就这样,可怜的金宝被再次戴上沉重的脚镣,塞进狭小的铁箱,远渡重洋前往美洲大陆。
它不会知道,等待它的,不是“美国梦”,而是一个更大的恶梦。

被人类消费的痛苦的一生
P.T.巴纳姆,是个混蛋。
这哥们的发家史,是从骗取银行贷款开启的。
他最擅长炒作,为了赚取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什么凤姐、乔碧萝殿下,在他面前连个屁都不是。
他利用人类变态的猎奇心理,专门找长胡子的女人、侏儒、满身长毛的人等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表演,史称“畸形秀”。


他曾经造谣称,他的博物馆里藏着“美国建国之父”华盛顿的奶妈——已经160岁的黑人女奴海斯。
想要一睹这位老妇风采?买票吧。
当时美国人都以巴纳姆为耻,有人开设专栏骂他,可人们一边骂,一边又按捺不住诱惑,想走进他的博物馆一探究竟。
结果,越骂越火,巴纳姆越赚越多。


可以想象,金宝落在这种人手里,会是什么下场。
巴纳姆买下这头病歪歪的大象,目的只有一个:在它死之前,以最快速度榨干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金宝刚运到美国,没来任何修整,没有任何治疗,就被安排密集的巡演计划。
巴纳姆发挥了一贯的长处,炒作。
他不仅在报纸上造势,把只有3.23米的大象夸张成4米,还在爆米花、苏打水等商品包装上印上金宝形象,并注册专利商标。
一番炒作后,金宝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真正的国际巨星、广告明星。
短短三个星期,巴纳姆就赚回了成本。
在风光背后,这头刚刚成年的非洲象,不得不忍受尚未痊愈的疾病折磨,躲在狭小的铁箱里,脚上带着镣铐,身体不断添新病。
20几岁的金宝骨骼急速恶化,已经相当于40岁的中年野象,四肢关节出现严重炎症。
在长达31周的不间断巡演中,金宝为巴纳姆赚取了175万美元。
超负荷的运转下,虚脱的大象累得只剩一口气。
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的奔波,没有人真正在乎它的疲惫。

直到1885年9月,金宝才终于结束了痛苦和疾病缠身的生命。
一个晴朗的傍晚,加拿大安大略省,一辆疾驰而至的火车,突然闯入马戏团,撞上了正在巡演的金宝。
幸与不幸,都在这场车祸之中。奔波的超级巨星,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悲苦的一生。
人群一片骚动,闻讯赶来的巴纳姆看见“摇钱树”被撞死,第一次放声大哭:
“我可怜的金宝啊,原上帝保佑你。”

但抹干眼泪后,这位擅长炒作的商人,眼睛又立马恢复了往日的光亮。
他突然想到,自己会哭,粉丝也会哭的。
金宝的躯体已经死去,但影响力还在,所以这具尸体依然还能榨出价值。
巴纳姆再次发挥炒作天才,一边抹泪一边跟前来报道的记者撒谎称:
“金宝太伟大了,它是为救助马戏团另外一只小象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靠着这个谎言,巴纳姆赚足了粉丝的眼泪。
很快,整个美国掀起怀念金宝的热潮。
精明的巴纳姆,拉着用大象尸体制成的标本,继续在全世界“巡演”。
此后4年,靠着消费金宝的尸体,无底线的商人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谎言,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迪士尼的动画片《小飞象》,也是在这个谎言造成的后续影响中拍摄的。
电影中小飞象(Dumbo)喝酒的情节,便源自当年饲养员给金宝灌酒的真实故事。

金宝一生都在给人类带来欢乐,死后的残躯,继续供人类娱乐和消费。

人类擅长讲故事,再卑劣的事都能包装成美丽的童话。
很多人至今以为金宝一生备受宠爱,没有受到任何虐待。
但动物表演,从来就不可能排除虐待。
有一本专门研究中国自古至今动物表演的著作,叫《动物表演史》,为我们掀开了这种娱乐方式的真实面纱。

作者韦明晔把动物表演分为两类:技术型和力量型。
像斗鸡、斗牛、斗蟋蟀,就是力量型,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虐待。
金宝从事的表演,仅限于模仿简单的人类动作,属于技术型,表面看起来相对温和。
无论哪一种动物表演,都是属于人类的驯化行为。
所有驯化,没有强制或外力约束,几乎不可能成功。
技术型的动物表演,表面看起来温和,依然离不开暴力和虐待。
每一头接受表演训练的大象,都要经历关禁闭、电击、殴打、罚站的过程,从而断掉与母亲和象群的情感联系。
纪录片《黑象》,真实记录了大量人类用铁钩、尖刀训练大象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


在金宝去世100多年后,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重新研究了这头非洲象的身前身后事,并制作成纪录片《大卫·爱登堡与巨象》


研究发现,当年在伦敦动物园,金宝突然发狂,很可能是由于牙疼,因为它的牙齿、牙根和牙龈都表现出严重损坏的迹象。
疼痛把它折磨到崩溃,但没有人能理解,更谈不上治疗。
牙疼,是因为粉丝给它喂了太多甜食,导致食物结构过于单一。
投喂食物中还有大量无法消化的杂物,通过解剖,人们从金宝胃里取出了铆钉、玻璃弹珠、纽扣、火柴等硬物。

人类不了解也不真爱“超级明星”,要的只是自私的乐趣。
如果金宝不被撞死,也会在疾病和超负荷的巡演中累死。
如果它继续发狂,甚至可能被人类枪杀或吊死,历史上已有太多类似悲剧。
1916年,大象玛丽,因为受不了驯兽师将锋利的钩子扎进肉里,当场踩死了驯兽师。
为平息公众愤怒,马戏团举行了一场公开的“杀象大会”。
他们调用大型起重机,将玛丽活活吊至半空,像是在对重刑犯人实施绞刑。
可大象实在太重,套在脖子上的铁链,没吊一会就断了。
摔在地上的玛丽,痛苦的哀嚎划破长空,臀部摔裂,无法动弹。
那些旁边欢呼的人,又找来一根铁链,再次吊起玛丽。
整整30分钟,兽医确定大象没了气息,围观的人群才悻悻散去。


1994年,大象泰克,在常年的奴役中爆发,表演过程中当场踩死了驯兽师,并在冲撞中造成13人受伤。
赶来救场的警察,包围冲至大街上的泰克,并向它开了86枪。
身躯庞大的泰克,浑身鲜血,倒在一辆小汽车旁边。
没有人知道泰克为什么突然发狂,但所有人都无法忘记,它最后血红眼睛里哀鸣而愤怒的眼神。


大象,情感丰富,聪明,喜欢社交。
大脑中情感海马体的比例比人类还高,记忆力强,每一次恶性伤害都会存于脑海。
看见伙伴受伤或死亡,会流下心酸的泪水,甚至有传闻会为同伴举行葬礼。


电影《小飞象》,年幼的呆宝与母亲,被人类强行分离。
夜里,隔着铁窗,母子偷偷相聚。
母象从铁窗中伸出象鼻轻抚幼仔,像妈妈给孩子温柔的怀抱。
呆宝流出思念的泪水,躺在妈妈的鼻弯中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电影中这一幕动人心魄,却并非完全虚构,大象的确有极其丰富的情感。
只是人类面对温顺的大象,不愿意付出同理心,无暇顾及它们的感受。
被人类消费了一生的金宝,离开人世已逾百年。
当年它所在的马戏团,2016年宣布不再训练大象表演,紧接着2017年,宣布破产倒闭。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人类欢笑背后,常常是动物们无声的哭泣。
人与大象,以及任何一种动物,都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部分,相互竞争同时相互依存。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像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
人所以为生灵,是知道眼泪有多咸。


主笔 | 左页 编辑 | 黑羊
图源 |《小飞象》、《大卫·爱登堡与巨象》、《黑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卫·爱登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