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软件未成年人能直播,不用人脸识别?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

  媒体实测20款短视频直播类App:部分App无需审核即可上传儿童裸泳视频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花160万、14岁未成年孕妈主播、3岁吃播被父母喂到70多斤……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类App兴起的同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也屡次引发争议。

  为了了解短视频直播App保护未成年人的水平和落实相关政策要求的情况,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于3月30日举办第五期“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并发布了《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被测App中没有一款达到未成年人保护程度高的层级;上传包含儿童裸露镜头的视频时,六成App无任何提示即可通过审核顺利发布。此外,半数被测App存在鼓励、引诱用户打赏的情况,且缺乏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退款机制。

  超七成App未承诺不把未成年人信息用于营销

  本次报告的测评对象是短视频直播类App。测评结果显示,20款被测App的测评平均分为53.3分,没有一款App达到未成年人保护程度高的层级,绝大部分被测App的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占比70%。

  (20款App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分布)

  报告显示,本次测评的20款App均有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章节。然而,只有五款以独立文件形式详细告知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共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如优酷设有专门的《优酷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剩余15款仅使用概括性语句,占比75%。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但测评结果显示,当上传包含儿童裸露镜头的视频时,微视、哔哩哔哩、全民小视频等12款App(占比60%)无任何提示即可通过审核顺利发布。

  (微视可以顺利发布儿童裸泳视频)

  报告测评结果显示,14款被测App(占比70%)的视频存在色情、烟酒、暴力等不适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信息,却没有针对未成年人做出显著提示,部分主播在直播中打“软色情”擦边球。

  此外,在被测的20款App中,仅有不到三成App承诺“未经监护人单独同意,不会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用于营销”。且没有一款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如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单独做出保护性承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认为,互联网企业应当通过复合验证等技术来实名验证青少年身份。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不成熟,对于生物信息采集应该更加慎重,采取更好的替代措施,保护好未成年人信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采集儿童个人信息的前提就是保证其安全性。他认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数字环境需要注意未成年人数据使用权与防止其他伤害的平衡,同时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教育、心理、卫生、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保护。

  App开设青少年模式比例提升

  2020年南都发布《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曾围绕针对“青少年模式”进行多方面测评。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对比两年测评发现,当前平台青少年保护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设有青少年保护模式的App占比从76.7%提升到85%。

  测评结果显示,在17款设有青少年保护模式App中,除人人直播外,其余16款(占比94.1%)全部设有时间锁限制或有禁用时段。但青少年保护模式下的时间锁等功能很容易被绕过,只需输入密码即可解除限制的App数量高达15款。

  郑宁建议,企业加强技术投入,控制青少年上网总时长,允许监护人远程控制,并且提高密码难度,防止过于简单、可无限次输入密码等容易被破解的问题,避免卸载后重装即可绕开青少年模式的缺陷。

  另外,KK直播、么么直播、映客直播等App青少年内容池仅有少量视频,且在测评开展的一周内几乎没有更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App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后,没有任何功能可以使用。比如:人人直播App在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后,所有图标都变成灰色,功能全部被禁用。

  (人人直播青少年保护模式下,所有功能全部禁用)

  报告认为,短视频直播平台应着力丰富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池,将其打造成真正符合未成年人兴趣的集合,提高更新频率,不仅仅是应付差事。

  “接触短视频也是儿童的权利之一,对未成年人最好的保护是教会他们理性使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也持有类似观点。她建议尽快开展网络素养、数字时代的公民素养课程,并纳入到中小学的必修课中,使他们成为数字时代的合格公民。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检察官宋丹介绍,检察机关将在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依法统筹运用四大检察开展法律监督,督促和推动各部门、各主体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

  半数被测App诱导用户打赏,最高可达上万元

  “16岁男孩打赏平台主播最高金额达近160万元”、“11岁女童打赏主播近200万”……近年来,未成年人打赏造成父母与平台之间退款纠纷不断。

  测评结果显示,青少年保护模式下,上述17款App的开通直播和打赏充值功能均被关闭。未成年人往往选择正常模式来观看短视频、直播。半数被测App依旧存在鼓励、引诱用户打赏的情况。如:映客直播尽管在充值页面提醒未成年人禁止充值消费,但观看直播过程中还弹窗提示主播“戳了下你”,附上诱导消费的充值框且更为明显。

  (映客直播在充值页面做出提示,但也会弹出主播诱导消费框)

  另外,测评结果显示,所有实测App都允许用户直接跳转第三方支付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后充值打赏,没有对用户再次提出身份核实要求。也就是说,拥有App账号和家长线上支付密码的未成年用户,可以直接在正常模式下登录并打赏主播。而20款被测App的最高打赏金额可达上万元。

  报告建议,在支付跳转环节,建议平台增设身份验证关卡,提升未成年人打赏难度。针对主播诱导打赏的现象,建议平台加强审查,关闭诱导打赏的弹窗。此外,平台可专门设立针对未成年人的举报渠道,加快反馈时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联

合发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在

应用中的隐私安全研究报告》

《报告》梳理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情况、特点和难点以及在

的应用场景和使用目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

并针对安全问题分别挑选了应用市场中下载量

较多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

进行了评估。并从法律法规、监管体

行业自律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

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

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

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

}

平台须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11月23日晚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直播平台通过加强审核、分类管理、实名认证等措施,规范网络主播及用户行为。

  【财新网】(记者 关聪)直播平台乱象屡禁不止,监管部门制定新规。11月23日晚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直播平台通过加强审核、分类管理、实名认证等措施,规范网络主播及用户行为。

  《通知》特别规定,秀场直播平台要对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平台须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责任编辑:屈运栩 | 版面编辑:吴秋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人脸识别不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