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后,人类的生活水平差别有多大?

21世纪我们将处在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

21世纪,“你最大的雇主,将是你自己!”

- 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我们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转变,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自1989年到现在,在美国,已经有36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中国,很多企业纷纷减员,很多人已经下岗,生意也变得越来越难做,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抱怨,这实际上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美国有一家著名的全球最大的新闻机构C N N报道说: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将处于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 -

也就是说,今天的各位,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还自认为你现有的职业或事业,是可以终生不变的,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 -

- 未来学家预测:人类现有绝大多数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失业和破产将成为最时髦的名词之一。 -

- 为什么说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呢?让我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这里有一本书……一封信……和一个电子邮件,这就是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 -

- 回顾历史,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的时候,总是旧的机会在消失,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会在产生。只有那些先知先觉的人,才能够把握住机会,从而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有观念不放的人,将会逐渐被这个社会淘汰! -

九十年代初,当这种变化发生时,很多美国人也不得不考虑重新创业。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本畅销书,叫做《学习的革命》?作者在书中写道:在二十一世纪,“你最大的雇主,将是你自己”。在未来,个人创业成为一种趋势。九十年代,在美国每天大约有8000个家庭开创个人事业。但很可惜,不到五年,就有90%的个人生意走向破产。 -

个人创业为什么会这样艰难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

第一、人们在创业初期往往缺少经验和资本。 -

什么是缺少经验呢?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人们在创业之前就选错了行业。让我来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位先生,本来在一家纺织厂任高级工程师,你的企业倒闭了,你要重新选择事业,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行业,你也许会承包或自己再开一家纺织厂,难道你就有把握比原来经营了几十年的那家工厂搞得更好吗?我看未必,你用习惯的思维选择了一个正在被淘汰的企业或行业,我看你也难逃关门破产的命运。 -

人为什么会选错行业呢? -因为,二十世纪留给人们最大陷阱就是满足现状。当有一天早晨,你醒来时,你忽然发现自己也失业了,你面临生存的危机,你就不得不去考虑要个人创业。在一种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状态下,你被迫选择做老板,但你又缺乏做老板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时你就往往会选错行业。 -

第二、就是经营者缺乏精力。 -

我们发现,要搞好一个行业至少需要七个环节的有效经营,我们把这七个环节简称为七个字:人、财、物、进、销、存、产。这里所说的人是指:人力资源。在经营中,你要始终处理好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人的因素,其它的一切就提不上了。 -

物是指设备和设施。例如:两家酒店同样地装修,一个用七年,一个只能用三年,就已经破旧不堪。这里就有一个物资源管理问题。 -

进就是指进货,你要有能力低价进货,并且还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

销是指你要把商品有利润地销售出去,并且营业额还要稳定地持续上升。 -

存是指你的库存要安全、合理。因为库存太小生意做不大,库存大了又占压资金,最后会把你拖垮,最后还有一个产字。

产是指你要拥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又适销的产品,这样才有竞争力,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算你有了高品质,低价位的产品,并且把它做成了一个让消费者认同的著名品牌时,忽然你发现,满街都是和你一样的产品,并且价位卖得比你还要低,这时你就需要开始筹划打假了。这些都是你作为创业者和守业者需要年复一年要承担的责任,你想自己能有精力长时间做好这些事吗?缺少精力就是造成创业破产的第二个因素。 -

当世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时,美国政府也深感忧虑。他们向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尔茨博士进行咨询。(比尔茨博士曾任美国两届总统的经济顾问。 -)

- 总统请教他两个问题: -

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会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二、世界的财富究竟藏在哪里? -

比尔茨博士对此作了深入研究,并就此写出报告。这个报告作为美国政府进行重大决策的依据,现在已公布于众了。 -

比尔茨博士在这个报告中告诉我们:人类从一开始到大约200年前,我们处在一个农业时代。在那个时代,谁拥有土地就拥有权利和财富;随着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我们进入了一个工业化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拥有机器设备和自然资源,谁就拥有权利和财富。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工业时代到来了。换句话说,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开始了。当时困扰制造商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销售不畅,货物积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产生了一个与大型企业相配套的流通环节;制造商不得不把他的产品卖给代理商,再由代理商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卖给销售商,销售商再卖给消费者。

比尔茨博士告诉我们:当这个流通环节刚刚诞生时,财产的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他做过一个统计,以日用品为例:产品出厂价比如是50元,经过这些中间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一般会卖到100元。到了20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随着化学工业,尤其是塑料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成本在急剧下降,过去50元出厂价的产品,现在下降到大约20元。但经过这些中间环节后,再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产品的价格有没有下降呢?我们发现不仅没有下降,价格反而上升。为什么?

因为中间环节越来越多,商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要装修更加豪华的商厦,扩大更多的营业面积。你们是否发现,近五到十年,我们的城市装修豪华的商场和店铺,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个朝阳行业----广告业兴旺了。我来举个例子:山东有家酒厂,它在某一年销售的总额是10个亿,而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就花去3.2亿,也就是说,这家酒厂用它销售总额的30%来做广告。我们来想一下广告费的增加对产品的质量有没有关系?

但这些增加出来的费用由谁来承担呢?一定是加给消费者,所以我们买东西就觉得商品越来越贵。这时,美国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商人,他把制造商的产品直接拉到他的零售商店,把中间环节省下来的钱,让利3%——12%给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了实惠,纷纷到他的商店来买东西。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这个人就是仓储式连锁店的创始人沃尔顿先生,他的商场就是著名的沃尔玛连锁超级市场。 -

比尔茨博士研究到这里,他有三个惊奇的发现: -

第一、流通环节就是财富。 -

人类在农业化时代和工业化初期,财富是有形的,是可以用手触摸的,比如土地,石油和机器。但随着大的流通环节的出现,绝大多数财富已变成无形的了。举个例子:一个大型制造商,决定由你做他的总代理商,在他做出这个决定的一刹那,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因为他把中间环节的财富交给了你。请记住,流通环节就是财富!这是人类绝大部分财富已经存在于中间环节,中间商占据了人类财富的60%——80%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发了疯似的去做生意!

- 第二、消费者创造了人类的财富。 -

我们每个人为了生存,必须要去商店买生活用品,然后我们要把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钱付给商人,这就等于把我们的劳动转交给了商人。绝大多数消费者遵循着这样一个生活轨迹;上班、赚钱、买东西,然后再去上班、挣钱、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就创造了人类的财富。 -

第三、消费者在人类财富转变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世界财富的分配之中。 -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绝大多数消费者缺少资本,资本包括:经验、学历、社会关系和资金。第二、即使有些人拥有了资本,已进入财富分配的通道,又有谁能够向他保证,他一定会挣到钱?没有人会做出这种保证!这就是市场风险。就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被无情地挡在了财富分配的大门之外! -

当比尔茨博士研究到这里,他发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美国诞生了这样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制造商把它的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它还向消费者做出两个郑重承诺:一、是要为世界上的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二、是要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最好的个人事业机会。也就是说它愿为普通消费者,平民百姓,提供一个低风险、易得到、公平、合理的创业机会。比尔茨博士把它称为“交互式合作”。

什么是交互式合作? -

企业把它的产品卖给消费者,它想不想赚消费者的钱吗?当然想。如果企业挣不到钱,它就不能维持和发展。而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是不是也想开创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呢?当然想啦。但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本,也抗拒不了市场风险,而这个行业就给了每一个消费者这样一个机会:它几乎不要你的投资,也不在乎你的学历和社会关系等等。它只需要你在使用产品后,如果对产品感到非常满意,你就可以把你的心得体会向别人分享。当别人受到你的影响,特别是在你的专业化的推广之后,他们也会去购买这种产品,这样就会产生一定的营业额。这时制造商就会把中间环节和广告方面节省下来的钱作为奖金发放给你,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提到:在未来,交互式合作营销方式和加盟特许经营的方式,所产生的营业额将占到人类消费总额的50%以上。

交互式营销也叫直销,其特点:

一、直销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以推销商(直销商)代替了国内贸易商,这种经销流程节省了几道或几十道不等的环节——总代理、副代理、大中小批发商——零售商,每一道都使产品成本增高。无形中提升了产品的价格,造成消费者或厂家的利益受损。而直销则将这中间流程大大缩短了,生产商直销商顾客。只剩一个直销商。这样不但产品价格降低了,也使直销商获得了更大的利润,这时厂商、直销商和消费者三方面都有利益。

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书《生产消费者力量》作者是营销专家比尔·奎恩博士,他说:“普通人可以通过生产消费行为而创造高于平均水平的财富。是想在购物时创造收入的人——而不是负债支出的人”。 -

今天打破传统观念的“生产消费者”思维,使普通人可以同时享受两个世界的好处——他们可以在消费的同时产生财富!所以“生产消费者”思维应该是更聪明的购买,而不是更便宜地购买。 -

生产消费者能拥有更多,是因为他们以店铺(店主)的方式思考。生产消费者学会了从“我的店”买东西,然后教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所以他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创造财富。生产消费者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时,并不只是自己做。简单来说:百万富翁在花钱的时候都在寻找赚钱的机会。 -

一句话,百万富翁是生产消费者。 -

这个简单的概念,正引起人们购物和工作方式的一场革命。当你将你的思维和购物习惯,从短期的消费者模式,转换到长远的生产消费者模式时,你就改变了你的生活。今天“生产消费者是直销——而不是直销”。 -

现在人很普遍的一个错误观念是:要多赚钱就得更努力地工作。然而,从根本上讲:“当你改变你的思维——不是行为——你的收入就会增加”。 -“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你就改变了你的生活。” -

思维改变命运——命运改变生活 -

今天,当您走进百货公司、走进现代化的超市,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您是否想过?有一天,您会愕然发现,在整个社会生活的空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含权消费。 -

含权消费:就是在您购买到自己心爱的商品时,还有一份意外的喜悦飞向了您;在您进行购物的同时,还能额外的获得相应的经济权益。这就是消费价值的回归和实现。她好象储蓄、又好象保险,但她更象投资、更象股票。她相当于企业的公积金,但又不是公积金(请参阅含权消费纲要)。总之,她本该属于您,只是千百年来深深的蕴藏在消费资本的宝藏里,而没有被人们及时地发现与开掘。她将改变人们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观念。从此,人们的消费行为,已包含了投资的成分;人们钱包里的消费金额,已包含了资本的成分。随着您的消费额增加,您的经济权益也在不断增加。不久,您将根据自己所拥有的经济权益,还能按时收获您应得的“红利”。消费派生了“投资”;“投资”蕴涵于消费。消费与投资融化为一体,成为生产消费者。消费是生产的生产力,达到“产共消”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改变消费行为,促进消费=爱国,做好消费产业和行业,同时促进生产产业和消费产业。这就是含权消费!她好像初升的太阳,缓缓地在地平线上娩出、托起,不久将会照亮辽阔的大地,照亮每个人善良的心。

历史已经经历了生产资本投入阶段和流通资本投入阶段。二十一世纪初将是消费资本投入的高潮。含权消费,将成为普通老百姓之小额资本进入生产与流通领域的最佳选择。 -

一、 含权消费包涵两层意思: -

1、消费资本——通过消费,而派生了功能性“投资”并获得终生的经济权益。 -

2、消费资本——通过消费,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再分配。

二、 社会物质财富的产生和积累所必备的三大条件: -

1、生产——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运用,即生产的过程,才能形成可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资金、技术、管理、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等; -

2、流通——商人的奥秘,就是把产品从生产地搬运到产品缺乏地区进行销售。如果没有商品的流通,俄罗斯民族就吃不到海南岛的椰子汁;海南岛的居民就喝不到法兰西的XO。 -

- 3、消费——产品生产出来后,无论它的含金量有多高,如果卖不出去,没有人去使用它、欣赏它,那么它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并且永远等于负数。从金矿中开采和提炼出来的黄金,如果重新把它埋到地层里,而永远被人们遗忘,再也不可能被人使用的话,那么它的价值也永远等于负数。 -

商品流通领域的产生和存在,是建立在供求关系对立统一、平衡发展的基础之上。缺少任何一方,所谓商品流通将不复存在。 -

三、社会再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包涵了三大资本的投入: -

1、生产资本的投入 -

2、流通资本的投入 -

3、消费资本的投入 -

四、 消费——作为消费资本,千百年来一直不被人们所发现、开掘和承认: -

1、消费催生了实用价值、完成了社会资本的原始积累; -

2、消费赋予了劳动力的价值、形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

3、消费成就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 -

4、消费开拓了商品经济、牵动了商品流通; -

5、消费造就了金融业及其市场的发育、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流动; -

6、总之,劳动创造了物质文明!消费创造了社会财富! -

五、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再分配的三大新主流: -

1、第一块回归生产领域,作为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回报; -

2、第二块回归流通领域,作为商业利润回报; -

3、第三块回归消费领域,作为消费资本投入的回报。 -

六、 消费与投资,是社会经济范畴内两个不同的领域。 -

含权消费将使这两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有机地统一起来。消费派生了“投资”,“投资”蕴涵于消费。消费与投资的结合,在经济领域里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他使买卖关系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 -

七、含权消费,将会有力地拉动终端消费;扩大消费规模;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培养科学的消费理财意识;带动整个消费观念的革命。 -

八、含权消费,必将不可估量地开掘出巨大的民间消费资本宝藏;让最庞大的民间储蓄,去洗刷商品经济的桎梏,去催化生产和流通领域。让整个社会再生产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含权消费将使无限的消费资本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

-九、含权消费,将使普通人参与社会资本的流动成为可能;使普通人拥有一定量的生产资料成为可能。在奴隶制时代,有1%的人拥有99%的生产资料,99%的人只拥有1%的生产资料;在农业时代有10%的人拥有90%的生产资料,90%的人只拥有10%的生产资料;在工业时代有20%的人拥有80%的生产资料,80%的人拥有了20%的生产资料;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会不会出现有30%的人拥有70%的生产资料,70%的人拥有30%的生产资料呢?

十、含权消费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功能: -

十一、含权消费的可能性: -

商品的零售价格=生产成本+利润+流通成本+商业利润+广告成本+税收。如何减少商品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以及广告成本的开支,已成为当代经济领域里,商家们潜心研究的焦点。 -

十二、含权消费的实施: -

就是在连锁专卖的基础上,把批发环节以及广告开支中的一部分价值,回归消费者。连锁专卖的优越性就在于面向终端、直复营销。减少商品流通过程中许多批发环节,节约了庞大的营销开支。营销开支的节约,为消费价值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十三、含权消费的原则: -

在含权消费商业模式下,企业所销售之商品,以不偏离市场零售价为原则。所谓不偏离市场零售价,是指在相同的品牌、相同的型号、相同的质量、相同的服务之前提下,其零售价格不偏离零售市场的平均价格。离开这个原则,含权消费将失去其实际意义。 -

含权消费:消费者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使个人的消费与公司派送的经济权益紧密结合,并永续享有。 -

创立“消费储蓄”与“消费投资”新理念,开拓新的消费利益机制。 -

让简单的消费返利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社会化。 -

- 随着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理念也不断更新,其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掌握21世纪的趋势,营销新势力将彻底颠覆世界现有的经济秩序和财富格局。

}

【摘要】:“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及其趋势一、“第五代”青年:优势与不足(一)“第五代”青年:“新新人类”青年文化代表着某种价值观,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一般有别于主文化。总体上说,“第五代”青年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进入社会主流的欲望,但紧紧追逐时尚潮流。“第五代”青年在作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是以他们耳濡目染的事实做根据,大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第五代”青年做事认真的态度有时令长辈感动。

“第五代”青年变化及其趋势_巨变中的中国青年

“第五代”青年价值观变化及其趋势

一、“第五代”青年:优势与不足

(一)“第五代”青年:“新新人类”

青年代表着某种价值观,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一般有别于主文化。青年作为青年价值观的文化,一方面由于它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经常表现出自己鲜明的而引人注目;另一方面由于青年人是未来的主干,其所代表的次文化经常作为测知未来文化变化的重要指标。因此,青年亚文化是代表着一群生理心理已臻于成熟阶段、在上或社会上尚未取得完全的青年人的心态与行为特点。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代际理论来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过。他们是:出于1910年代—1920年代的第一代青年,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在三四十年代的第二代青年,他们属“迎接的一代”;出生在50年代的第三代青年,他们是在“”开始进入,被称为是“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六七十年代,80年代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在八十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被称为“新新人类”。他们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

从代理论观点来观察,一个的已经到来。很多人可能到现在也没有在心理上准备好与整整一代独生子女共事,但是,他们已经推门而进。从“文革”结束开始计算,现在已经21年。这也正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年头。城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在中国上从未有过的新一代(在世界范围可能也找不到先例),他们对兄弟姐妹这些词汇只有语义上的了解,他们在中居中心地位,他们长大了,他们肯定与下一代、上两代人有不一样的地方。自从1980年中国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全国现有3亿多个家庭,已有7000多万独生子女。任何时代都有独生子女,但是在城市中整整一代人与下一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无论如何是我们必须刮目相看的新情况。

“第五代”,“新新人类”青年是在中长大的,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的负累,他们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由发展。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的保障、福利房的。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却要承受谋生的更大的风险与。再没有依靠,也无须等待,于是他们敢于舍弃稳定,选择漂泊,从内陆到沿海,从国内到国外。于是他们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第五代”是一个新族群,没有统一的豪言壮语,没有标语,只有各自喜好的发型,五花八门的服饰和不加掩饰的神情。“第五代”,不再螺丝钉的价值,却要把自己大脑变成,将新知识不断“录入”。对新生代,由于“第五代”是生长在一个越来越开放、自由的经济社会里,他们的、思想观念、标准、趣味、价值追求、时空观念,都与前几代人不同。所以,你不能用旧尺度来量度他们的行为规矩,不能用旧来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

总体上说,“第五代”青年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进入社会主流的欲望,但紧紧追逐时尚潮流。他们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却并不介意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从上来说,他们不忧国忧民,他们成长在一个社会加速发展的时代,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危机和灾难,所以,不喜欢把一些局部的毛病理解为全局性的问题。他们对社会看法十分积极,对时代的估计远比老一辈乐观。而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通常不会有太强的权力欲,他们绝大多数人愿意成为工具型人才,他们愿意在一些具体的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他们喜欢简单的。

二、新新人类:优点与缺陷

“新新人类”的主要优点有:

(一)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如在了解和使用电脑和各种新器物方面,相当多的青年人起了对成人的促进、帮助甚至指导作用。“第五代”青年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评判事物的标准往往不同于成年人,而且还会想方设法让成年人接受他们的评价标准。

(二)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青年人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老师平等待人,要求和家长平等相处,平等意识已渗入大多数青年人的心灵。在社会,青年人不仅了解了许多和法律程序,而且还懂得用法律维护个人利益,他们经常向成年人申明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

(三)热心社会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北京的一些家长说,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家机关干部。青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上,往往比成年人热心,他们常常带动家长参加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意识,80%青年人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四)相信事实,做事认真,有原则。“第五代”青年在作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是以他们耳濡目染的事实做根据,大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第五代”青年做事认真的态度有时令长辈感动。学校组织中学生上街维持交通秩序,学生不管什么人,只要是不对,都敢于上前纠正,一点面子都不讲。青年人遇事很少息事宁人,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认为自己有理还会坚持到底。

(五)积极的态度,兴趣爱好广泛。在闲暇时间内,“第五代”青年选择了多种休闲方式,他们更能接受那些灵活多样的。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多人都具有某种特长,许多都具有钢琴、、、绘画、外语、电脑等级证书等。

1997年“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大型调查结果则显示,“新新人类”具有五大优点和四大弱点。

(三)价值观分化和趋同趋势

未来青年价值观一方面将延续多元化、分化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又呈现综合、回归和趋同态势。每一个特定的年代造就着存身于其中的人的活法。每一个特定年代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及经济状态,决定着这一年代中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70年代前,人们信奉的是“官本位”,以入党做官为人生最大的支点;80年代,改革开放之风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各种热潮不断涌现,条条大路通罗马,青年人的价值追求日益丰富;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视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呈多元化态势。

价值观的多元化与主体的多维分层紧密相关。因为价值观是一个主体性的概念。不同主体的不同需要和同一主体不同侧面的需要使价值观念呈现多元丰富的特征。就目前来说,青年主体分层的事实已启示我们:未来青年群体更不可能是“铁板一块”,主体分化将更加明显。

多元化是新时代价值观念的一个特点。“第五代”青年群体分层多元态势的价值取向最外在的标志或许可以在他们的时尚服饰中体现出来,流行时尚会不经意透露出时代的秘密。个性多元发展是未来流行大势中自然的选择。在一个多元化时代每个人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与价值追求来表达生活、演绎生命,我们因此而能欣赏到多样化的色彩,听到多样化的声音。不仅青年群体主体的分层使未来青年价值观走向多元化,而且同一分层群体内部的分化现象也导致这种趋势的发展。

不难预见,大学生群体、青年农民群体、青年企业家群体、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都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催生下发生更具体入微的多元文化现象。如“三资”青年中“白领阶层”,在事业上敬业、锐意进取,在消费上适度超前、张扬个性,注重身份,讲究情调,在家庭生活生育愿望趋淡,婚恋观念有变,在文化上港台歌曲难继威风,高雅艺术市场大增。在教育上重视知识价值,在政治上痛恨腐败现象。(徐锦泉、李智刚,1995)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存身于怎样的工作生活环境,世纪人才需求是广大青年共同面临的价值选择,做“双料人才”(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技术知识),做“通才”(generialist)理应成为未来青年共同的价值追求。升学、职业观上未来青年一般会更趋于现代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可以统一起来的。由此未来青年也会注意寻求自我与社会的统一协调,这是所谓回归、趋同的基础。

未来青年价值观多元分化基础上的回归、趋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过程中,新旧观念曾发生激烈冲突,青年价值观多元分化现象比较突出。90年代末到21世纪,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建成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各方面法制法规也将随之完善,各项社会规范也会进一步稳定与有效,发展创新将成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这样的社会氛围会促使青年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有基本的认同。

而世界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类似的重要问题,比如:如何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纳入人与人的价值关系的总体图景中,使环境伦理得到合理定位;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区域发展战略与全球性发展部署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差异性与共同价值、如何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共同关注的焦点的存在将导致全球青年的主体间价值目标的相对靠近。

西蒙·艾里甘特和迈格特·科恩在《当代亚洲青年的传统价值还能挺多久》一文中谈到:调查发现,与前几代亚洲人相比,他们无疑拥有更多抗争的自由、更多钱、更多自由时间、生活的年代也远较以前开放。但青年价值观有一个惊人的相似性即对家庭工作在生活中重要性的体认。反抗叛逆只是象征,年轻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讲,亚洲当代青年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在于能轻而易举地将波及全球的消费主义与对家庭和社会的忠诚结合在一起。那么是什么让青年人对极为保守的传统观念反而存在回归倾向?作者认为部分答案在于社会中最强大的凝聚力——民族主义。或许与本国饭菜和传统节目相比,年轻人更喜欢麦当劳与肯德基或更爱收看西方年轻人也爱看的节目。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将依从从父母和社会中继承下来的传统观念。未来青年价值目标取向将在以下几方面趋同:

1.政治观、经济观上的现实性与理智化

90年代青年在政治观上将走出70年代青年学生的政治盲从与狂热,也将汲取80年代超越现实的“学潮”教训,表现出进行冷静思索的特点,有一部分也可能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鲜明的政治立场变为中立、客观甚至走向超脱。他们的社会参与方式也将逐步走向自主和多元。追求社会公正与社会秩序将成为现实性的政治参与的价值目标。不再对经济制度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在经济领域内求得自我实现并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将成为指导大多数青年和行为选择的价值观念。当然矛盾冲突并非销声匿迹,一方面伴随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年轻一代中将生长出一种尊重法制讲究理性,遵从秩序和规则的政治文化。他们比前几代青年更注重环境保护。

从90年代美国青年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来分析,现实性与理智化倾向也将存在。据罗珀(1994)调查表明:72%的青年人和82%的成年人认为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CIRP/ACE[1]调查发现,71%~84%的青年希望政府在控制枪支泛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制订全国医疗卫生计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主体价值选择上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趋于整合

随着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青年开始成熟,伴之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与流动的社会结构,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观念在90年代已基本定形,在未来这种观念会进一步深入。随着青年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行的思考将更为实际,大多数人将努力使自己的选择,使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发生正面冲突,逐步走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明智之路,也就是说既不是完全为社会作贡献来考虑自我的价值取向,也不是完全脱离市场的需要,以绝对自我导向来衡量自我价值。这种取向可在择业观、婚恋观、知识观等诸方面体现出来。这是全球青年价值观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

CIRP/ACE的调查显示,90年代美国青年,与70年代相比,他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更愿意给予帮助;愿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批青年人将更好地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在18~29岁年龄段的青年中,有一半人在一年前甚至就在一个月前参加过社区的志愿者工作。这表明:青年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比例与成年人基本统一。由此可见,他们在自我与社会之间也会求平衡。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在全国范围里展开。“希望工程”“扶贫助困”等精神在今后的价值观建设尤其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会更具体地体现出来。而在欧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其中包括专项性志愿服务工作(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美国近万名青年的志愿服务),专业性志愿服务工作(义务诊疗免费专业咨询等);公益性志愿服务工作(环保宣传);宗教性志愿服务工作(养老金募捐、慈善救济);社区性志愿服务工作(老年人服务站,妇女援助中心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西方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现出某种集体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一点上,中外青年价值观将趋同。

3.青年的教育需求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80年代以来,世界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超过15%的国家已有47个。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3》所载,1990年美国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为72.2%,加拿大为71.2%,联邦德国为38.1%。当前日本已接近50%,许多发展中国家已超过或正向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努力。而中国适龄人口的大学入学率目前为9.07%,滞后于发达国家。据一项调查,80%的家长希望子女“上大学”和76%学生表示自己想“上大学”。近年来大学热、考研热持续升温。为了满足社会的教育消费需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按现有人口结构测算,如果2010年要达到高等教育毛录学率15%的目标,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800万人左右。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1998年调查发现,为适应未来社会竞争,许多青年希望接受更高的教育。

4.更加注重消费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未来中国青年在消费结构上向发展型迁移,水平明显提高,日益讲求自身消费质量与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改善较长时间内将以物质利益为重要基础,消费求新求变的个人性和对文化生活消费追求成为明显特征。闲暇时间中更乐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青年人交往行为一方面更趋向文明交往、讲究互帮互利原则,另一方面交往手段将更趋现代化。范围速度效率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被问及他们的生活目标时,74%的人表示他们非常关心改善经济状况;65%的人希望能成为他们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43%的人希望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布朗加特,1998)。当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年心理问题和社会失范现象也会加剧。

三、向青年人学习但不放弃社会引导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大家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因此,在向青年人学习的同时,学校、社会不能放弃对青少年的正确引导。

“第五代”青年身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成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确实不能再用以往的框子去套现在的青少年,用自己“想当然”的好心去“引导”和“教育”他们。为此,我们应深入下去,去接触、去倾听、去理解、去掌握他们的“话语”和“秘密”。去认识这一代青少年的特征、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了解他们在求学、求职、生活等方面的烦恼和困难,用他们理解和可接受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是成人社会应尽的责任。

(一)教育要坚持主体价值、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的统一

最近,有学者提出,我们已进入巴赫式的“复调”(或曰杂语)时代,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多种文化并存、互争的时代(陈晏清,1998)。在当前,笔者认为青年价值观教育中要把握好“主体价值”“主流价值”“主导价值”这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所谓“主体价值”即青年所追求的比较前卫的个体价值;所谓“主流价值”即能被社会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并能影响未来实际走向的社会价值;所谓“主导价值”则是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提倡的规范价值。当代青年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时期。过去,我国在经济上只允许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公有制的存在,因而在价值观上只奉行一种大一统的“主导价值”。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均允许存在,由此必然会产生与多种所有制并存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观,并对青年产生影响作用。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分析,价值观形成要有两个前提条件: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观前提。不同的主体,需要不同,价值观也不同。青年的需要的多层次,决定了他们价值观的多层次性;青年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他们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所以,价值观是青年主体需要与期望的综合。青年期是价值观形成的探索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是不稳定、开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的价值观才会稳定下来,才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挥其稳定的导向和动力作用。但这种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思想冲突、反复的实践、比较、检验,才能最终完成。因此,在青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个权威的价值主导系统,社会便没有了基本规范,就会处在“无序”状态。但“主导价值”若离开“主流价值”太远,则很难形成价值教育的有效性。

有人主张,既然现实允许多元价值观存在,就应该允许多元价值导向存在;也有人主张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有一元的导向,不允许多元导向存在。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我认为“主导价值”和“主体价值”应该在“主流价值”层面上获得较大的统一。

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的社会中,应该让青年自己去选择,不必要规定青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显然是放弃教育的功能。由于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的经验与阅历使得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多元的经济体制,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榜样,多元的信息难以选择。因此,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应当承担对青年正确引导的责任。但这种教育在传媒发达的网络时代中,其形式内容、方法手段上都应该全面革新。

(二)承认物质价值,引导精神追求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改革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和承认,这就必然导致人们对自我负责的价值观的广泛流行,也必然导致原有的一些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念被淘汰或改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中,出现了重经济而轻政治、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实惠而轻道德、重个性而轻共性等一系列变化。人们对集体主义和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也远比过去复杂得多,由于个人主体意识的发展,青年不再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零部件,而是要求切切实实地成为主体。社会要求个人,个人也同样要求社会。社会要求个人多为国家作贡献,个人也要求社会做到公正、公平与合理。

任何一种社会历史形式都具有双重性,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也不例外。一方面它从物质经济关系上促成了人的自主与独立,为人们的能力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自由空间;一方面它又容易诱发人们对物的崇拜,形成物对人的奴役与主宰,使人有被物化的危险。因此,当前价值观教育要解决的难点是:在承认个人追求物质价值的同时,又引导青年追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模式后,又要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三)价值教育应与社会生活接轨

应当说,任何一个社会,总是企图利用教育来向年轻一代传递、灌输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其而后成为该社会的一分子。但价值观教育,如果要想维持其有效性必须伴以相应的物质承当。以往我们以思想教育替代价值教育的结果,使得教育丧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异化成了狭隘的、功利的政治工具。在当前,价值教育应该以利益导向来配合价值导向(赵春林,1994)。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必然使自己出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观、信息观、时间观、效益观、竞争观等之所以被社会人们广泛接受,其原因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导向与上述价值导向是相一致的。所以,要教育青年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配合一定的利益导向,这个问题不解决,健康的社会心态就无法形成。经济利益是人及一切活动的终极动因,经济利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价值观教育如果不与社会生活接轨,不考虑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就无法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因此,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都在变化的时代里,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现实生活面前,价值观教育如果只强调精神的价值、理想的价值,而忽视物质的价值、现实的价值;只强调价值认知,而忽视价值评价;对所有的对象只用一个标准,而忽视主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就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90年代的青年,他们的逻辑起点,他们的视野和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胜过50年代至80年代的青年,所以,我们对青年的引导与评价要有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把青年仅视作被教育的对象,而应充分肯定青年的历史作用。同样,在指出青年身上不足、引导他们的同时,我们又要努力改造社会本身,克服成人价值系统本身的知行不一现象,使“主体价值”“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这三者能逐步趋于“整合”,只有这样价值观教育才有实效。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导向的工作,它总是力图选择有益于它的社会的文化,并将它传递给社会成员和下一代。尽管青年人总是试图“区别”于上一代,但事实上文化这东西是既守不住,又扔不掉的,因为历史是延续的。即便在人的多向性价值选择成为可能的现今,青年人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抛弃传统意味着最终被传统所抛弃。尽管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没有一个被大家所认同的主导文化或核心价值,那这个社会将是“一盘散沙”。

(四)正视青年价值观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均衡性

所谓不确定性主要指青年实际长成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可变性和偶发因素的作用。所谓非均衡性是指青年在我国农业、工业、知识经济共时态存在背景中的不均衡发展与不同层次的观念冲突,其中包括地区性的和同一群体内部的。

就不确定性来讲,首先考虑的是青年特有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相比于沧桑的中年相比于鹤发老年,青年们还是气血直涌的一代,易冲动情绪化,行为偏激易出轨等还难以安全避免。经过数次的教训,他们固然会逐步成熟冷静起来,但也不排斥在处于和前辈青年同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重蹈其覆辙。但我们应当考虑到青年特有的心理品质。青春年少多半求新求变,今天的风行或许已是明日黄花。因此,真正青年价值观的确定性、规律性只是相对而言。多变也来自青年群体自身多样性。变中有常,常建之于多变的基础上。

我们还应看到,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本身也不是超稳定结构。也要伴随世界格局作灵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方兴未艾。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构成青年价值观朝向健康轨道发展的方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由此带来的可能有的近期和远程的风险,在这些风险与威胁面前青年价值观如何发展至今还没有定数。盲目乐观总不如针对现实来得可靠。爱国主义、民族自信、个人价值实现等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考验。由此可知,从青年生理心理和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来看,青年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会持续较长时间。

非均衡性的存在也会在将来存在较长时间,各地区青年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青年群体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就拿大学生群体青年、农民群体与青年犯罪群体来看,不平衡的现象明显存在。对于中国来讲,特大型城市和城市中的青年已将世界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看成是百年机遇与千年挑战,正在主动调整自己的价值观适应时代变化与发展,但在广大农村、在中小型城市,知识经济对他们来讲还很遥远,他们还正在为生存而奋斗。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青年价值观的不确定与非均衡性都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总之,“第五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发展,有赖于社会文化的合理进步与发展。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会极大地改变青年文化成长的社会条件,造成有利于青年发展的优越的社会机制。现代文化的发展,将使青年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体现得更加充分,因为青年既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落脚点。

}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把握生态史观有一定难度,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可采用以下的便捷方法:借助近年高考历史试卷生态史题目(含“参考答案”)中的理论性陈述来了解和把握生态史观的精髓。为便于大家利用这一资源,现将重要内容摘抄如下:

◆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  人地关系示意图。

◆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注意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的有利后果,也要看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  简略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史

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七  综合应用与文综历史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考查新史学范式时大多突出把几种史学范式结合、比较进行考查,突出历史研究的视角和历史研究方法。再如,对近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问题:

1、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5、从社会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这一考查趋向值得广大师生关注。

八  几种重要新史观的精髓

近年来,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这五种史观的要义,可概述如下: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现代代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指出不同政治制度对各自历史发展的相似作用?
    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引自P.林德著、王新奎编译《国际贸易》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材料所述的国际贸易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诞生。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辛丑条约》中规定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最终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通过退款决议。美国感到通过“退款办学”,控制并借中国官方“自办”的壳,登入中国主流社会这个“市”,更为有利。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定课程:……(学生中)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在派遣学生的同时,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School),如果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所谓“赔款学校”这一名称的由来。
    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教育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材料以清华大学建立过程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2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图3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 科目:中档题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的学生要进行一次以下表内容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3)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10所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冲刺文综历史试卷(4)(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  
    代化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8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依据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同观点。解放后我国史学界
    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体现了什么史观?(1分)  
    (2)另一种观点认为,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
    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从文明演进或近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3)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曲。(6分)
    (4)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
    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4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5届四川新津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2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见下图)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四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

    材料五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六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七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2分)试分析其成因。(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针对材料四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分)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5)据材料七,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6)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和人智力差距有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