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冬奥有感是什么意思

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大国添砖加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将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中国青年!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希望您及时采纳。

1.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种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叫“一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

获得这样的殊荣,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

2.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谷爱凌再夺金!今天,谷爱凌无悬念地获得个人第二块金牌,也令中国队的金牌数升至8枚。网络上点赞如潮:牛,太棒了,碾压式夺冠!无数的赞美和祝福抛向金牌得主。

称赞是发自内心的。连日来,这位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孩,给人们带来太多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颜值及独特身世,也平添坊间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披金戴银,王冠加身,19岁的姑娘似被捧上圣坛。而纯朴的谷爱凌却清楚自身的“斤两”,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小女孩,喜欢玩、爱美食,甚至在奥运赛场,她也抱着“好玩”的心态。

这显现着谷爱凌的可爱可贵,阳光、率真、不矫饰。尤其是她对于竞技运动的态度,给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体育思维”。

谷爱凌自幼受妈妈影响而爱上冰雪运动。作为获奖无数的“冰雪公主”,要获得好成绩,艰苦的训练必不可少。谷爱凌其实非常自律,即便在奥运村里,也不曾间断训练。作为极限运动,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一切都视作“冰雪之恋”的有机部分,从不气馁、放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与金牌结缘,同时,她又令赛事变得更精彩和让人享受。对于重大赛事,人们总是过多强调其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谷爱凌这种“享受体育”的理念,同样值得点赞。

3.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这届冬奥会,谷爱凌自带流量,属于真正的“顶流”。此前,她就通过一系列比赛证明了自身的实力。这一切很难简单归结于天赋。大方开朗,自信阳光,形象气质俱佳,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她带有儿化音的北京话,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拉近了她与公众的距离。敢于拼搏,尊重对手,自信乐观,既有国际范也有东方美,既文质彬彬又虎虎生威,这样的运动员成为顶流,得到人们喜欢,再是正常不过。事实上,谷爱凌身上展现的一切,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的,在新生代运动员身上经常能看到。拿担任解说的王濛来说,她的自信与幽默打动了无数人,那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更是收获了无数粉丝。这一代运动员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享受到了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他们又是努力的,在青春年华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4.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上演惊天一跳,顶住巨大压力夺得个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第8点强调将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爱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为玩,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网友称作“五育并举”最生动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政策,其核心便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种“玩”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现个性,从而找准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进“双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谷爱凌”。

谷爱凌夺冠后,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她“3岁学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拿到雪联世界杯冠军,18岁冬奥会夺冠”,似乎这位“青蛙公主”俨然为滑雪而生,从小就一直坚持苦练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谷爱凌的挚爱,滑雪只是其中一项。

有意思的是,谷爱凌在夺冠后接受采访时说,决赛前一晚她特意练了练琴,决赛第三跳尽管是以前从未做过的运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音乐节奏让她充满自信,最终成功挑战自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谷爱凌即便不出现在冬奥会滑雪赛场,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奥会长跑赛场,伴随耳机里的音乐,想像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尽情撒欢的小鹿;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大赛,海天一色间,仿佛自己踏着冲浪板在海面肆意挥洒,正绘制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谷爱凌的成功与家庭教育当然密不可分。在谈到“育儿经”时,谷爱凌的妈妈谷燕说:“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也许有人会说,谷爱凌小时候也曾在北京的奥数班刷题,谷燕也说过“中国学10天顶美国学1年”。但这并不是内卷,而是规划和平衡——在中美之间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规划好她的学习和众多业余爱好,才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况且谷爱凌6岁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奥数班与去滑雪场都是同样开心。

更难得的是,谷爱凌透露她保持状态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个小时睡眠时间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谷爱凌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实现了“五育并举”,还考进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过半年,一蹴而就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现实,需要继续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其目的也是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子减负的主力军。

只有广大家长进一步改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让孩子们的明天拥有更多选择,我们才能拥抱更多彩的未来。

5.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

2月8日,决赛中的谷爱凌。

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了。第三跳前,她曾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的是转体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还是决定尝试1620,这个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难度。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比赛,好好享受它。”事实证明,谷爱凌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商业代言拿到手软的新科体坛一姐,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在谷爱凌身上似乎都没有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挺进决赛;当记者问及要在3个项目中冲击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压力,比三个项目反而会让我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机会去实现愿望呀”;而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中,因为突发情况,谷爱凌在雨中一路跑到考点,不仅考试没受影响,还超常发挥,交出了成绩为1580分(满分1600分)的答卷……

这些细节都佐证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是怎么拥有这样一颗“大心脏”,怎么能在竞技场上做到始终享受比赛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上,如果想的是背负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是身边的镁光灯,那就丝毫无法承受尝试1620带来的后果。只有纯粹和热爱,能担负起这样的决定。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样做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也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们的。

所有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在减弱,对拼搏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在增加。但是谷爱凌的选择和表现,仍然给许多人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这份纯粹和热爱,将带领我们在观赛心态上更加成熟。

谷爱凌的成长起点和天赋,是大多数人无法复制的。但无论是任何起点,包括谷爱凌所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所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患得患失,战胜畏惧和恐惧,回归热爱和专注,是18岁的谷爱凌用惊天一跃,给我们上的美好一课。

【2022谷爱凌冬奥会夺冠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谷爱凌冬奥会夺冠有感作文【五篇】】相关推荐文章:

}

【编辑按】让绿色理念全贯穿,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小编为您整理了《考察张家口冬奥会观后有感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总书记考察张家口冬奥会有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开展实地考察,拉开了2021年首次考察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并强调“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庄严承诺与紧密筹谋交织的圆梦时刻,是北京作为“首座双奥之城”问世的荣耀加冕,是“中国梦”航程中撕开疫情巨浪的激流勇进,是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大国强国奋斗目标中的攻城拔寨,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攀登顶峰时用全世界听得见、听得懂的话语发出中国声音的振臂高呼。
  2022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中,“中国话”讲述了名为“担当”的民族精神。自2015年7月31日“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花落北京时起,习近平总书记就常常强调:“中国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这个承诺标定了“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的坚定目标,而在这个目标之下,是设计团队推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地形气候保护系统”的别具特色,是建设人员长达1975米赛道的毫米级精度一次成型浇筑,是运动健儿们在“假想敌”的压力下争分夺秒你追我赶的刻苦训练,是志愿者们穿上马甲风吹日晒时的情绪振奋、斗志昂扬……2022北京冬奥会吸引世界的目光,也牵绊着每一位中国人民的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技术人员、建设者、志愿者、运动员等共同参与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期盼中,2022北京冬奥会,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全面、深刻而凝实的具象,成为万众瞩目的旷世盛会。
  2022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中,“中国话”讲述了名为“绿色”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些场馆要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并要求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中。从发展理念中汲取办奥理念,将办奥之道升华为发展之道,冬奥筹办工作是“进京赶考”道路上的一次“小考”,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和重要检验,是对“三大攻坚战”成果的有效巩固和有力推广。本着“除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要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精神日渐革新与开放,承载了厚重历史使命的首都体育馆故而源远而流长;
立足“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任务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模式,铭记2022北京冬奥会这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四大场馆方能日久而弥新。这场可期的盛会不会是绚烂后转瞬即逝的烟花礼炮,而将成为随后年年岁岁中“春风吹又生”的烂漫山花,为流传奥运精神、民族精神以及推动全民健身、推广冰雪运动常开常盛。
  2022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中,“中国话”讲述了名为“创新”的国家形象。首都体育馆最新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最美的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独特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高山滑雪赛道独一无二的360度回旋弯、体现“快护暖美”的设计理念的训练服,着眼自立、自主、自新,把握科技进步这个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国用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打造一顶华美的冬奥皇冠并为它镶上璀璨的明珠,既为运动员尽情展现冰雪运动的美与魅力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也将科技创新加诸自然造化的神奇与妙不可言讲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善于创新的办奥精神,以及“脚踏实地”地做好疫情防控、推进场地建设和参赛项目备战行有余力的同时,不忘“仰望星空”地为奥运添彩尝鲜的做法和追求,无疑证实了中国在承担国际重大项目时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大国能力、大国效率,塑造了“中国思路可靠、中国道路可行”的大国形象。
  体育强国、国运兴体,2022年冬奥会将温暖寒冬、唤醒春雷,让全世界来听一听这“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中国话”。

总书记考察张家口冬奥会有感
还记得我们的冬奥之约吗?
  2021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再次点燃大家的冬奥热情。时间的脚步越来越近,2022年中国将迎来又一个重大标志性活动。“2022年相约北京!”习近平总书记的“邀请函”早已发出。中国然诺,世界赴约。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我许下一个心愿,长大后我要去看一场奥运会。2020年研究生毕业,你对我作出承诺:2022年,带你去冬奥。对于奥运会的执念很奇妙,有对高水平竞技的期待,有对重大节日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奥运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冲击,更是汇聚全身的一股暖流,那是民族在呐喊,中国在歌唱。
  我们将遇见一个繁荣、富强、友好、巨变的中国“换新颜”。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这是展现中国发展的良好契机,让外国友人对我国的繁荣、富强、友好、巨变有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2021年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场冬奥会中,中国将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全世界也将一起见证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我们将见证一场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盛世“新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将更加突出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冬奥赛区建设没有商量的硬约束。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延庆、张家口赛区生态修复工作等,让冬奥会成为科技成果落地的生动案例。正在制定实施的科技冬奥项目,如5G通信、8K数字转播等项目,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改变……这些都展示了一届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冬奥会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感受一次力量、速度、勇气、担当的比拼“新竞技”。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冬奥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将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为国争光的决心,一种永不言弃的恒心,也是一次对梦想的坚持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的展现,这更是力量、速度、勇气和担当的多重比拼。在这场全世界的盛会中,将更大程度展示出我国实力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进一步提振民族士气、彰显民族自信,也必将为民族复兴进一步凝心聚气。
  2022年冬奥之约,我将赴约,期待你一同前往。

总书记考察张家口冬奥会有感
从总书记考察冬奥中国行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筹办工作,凛冽寒冬,再一次点燃了大家的冬奥热情和梦想激情。在压力和挑战之下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21年,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21年注定非凡,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件都将见证中国的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筹备冬奥,也是见证中国发展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总书记考察冬奥,意义重大!
  重压之下、逆势而上,“中国行”!2021年是冬奥筹备的最后一年,是冲刺之年也是决胜之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在疫情防控中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将在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坚实有力地接好筹办冬奥盛会的接力棒,交出一份冬奥筹办的亮丽答卷。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组委因时因势调整工作计划,创新工作方式,克服各种困难,做到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备两手抓、两不误,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加紧推进各大竞赛场馆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赛时酒店、餐饮、医疗等服务保障工作进入新阶段,各大项目队、“冬奥人”坚持训练备战,努力把疫情对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当下奥林匹克运动及世界体坛的最大挑战之一,重压之下,我们逆势而上、扎实筹办,则为世界体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从从容容、保质保量,“中国为什么行”?冬奥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极其顺利”,其背后正是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由负转正的中国实力和中国担当,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国将再一次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冬奥会所有建设工程要‘坚持百年大计,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按规划和计划推进,做到从从容容、保质保量’”,我们为什么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号”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向破浪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提供了历史前提和雄厚基础,中国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披荆斩棘中得到了生动彰显,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我们走自己的道路,不惧风险挑战,因为我们有着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和驾驭大局的坚强能力。
  凝心聚气、开拓创新,“中国一定行”!北京冬奥会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现国家形象、彰显民族自信的舞台,也是进一步提振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筹办好冬奥会是中国建成“体育强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党的领导是坚强的主心骨,中国制度是强有力的根本保证,民族精神是生生不息的坚定力量,“中国一定行”在劈波斩浪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哪怕惊涛骇浪,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进入新发展阶段,各项发展将更加突出和强调新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与新发展理念深度契合,冬奥筹办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拓创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十四五”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承载着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也包含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幸福期盼,团结奋斗的中华儿女一直在创造中国奇迹,也将继续创造历史!

总书记考察张家口冬奥会有感
年轻干部的冬奥指南
  从四年前到2021年,从乘专机到坐直通奥运赛场的京张高铁实地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着冬奥会这一盛事,在冰天雪地中,点燃大家的冬奥热情。冬奥申办、筹办的过程,也是见证中国发展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过程,其背后,也蕴藏了一份年轻干部的“冬奥指南”。
  坚持“说了就干”,做到“重诺守信”。从规划沙盘到实地完工,冬奥会建设过程中的焕然变化,见证着我国兑现“一定要把它办好”的郑重承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过去或现在,都有着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对年轻干部而言,信用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与朋友交时,都切忌夸夸其谈,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更不能说空话、套话;
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在缺乏调查了解前不要开出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以免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对群众有所呼的问题不仅要积极回应,更要放在心上,狠抓落实,时刻关注问题整改的过程;
要务实笃行,一步一个脚印,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用实际行动和客观成效立信于民,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热量。
  坚持“群众受益”,做到“以民为本”。张家口市崇礼区近3万人端起“雪饭碗”,直接或间接为雪场服务;
2020年底开通运营的京张高铁,不仅将3个赛区串成线,还构建起京张两地“一小时生活圈”,提高群众出行便利度;
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基础……冬奥会筹办工作的持续开展,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情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年轻干部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艰难困苦、血雨腥风,但却能从党史、新中国史等文字、图片描述的故事中,感受党和群众之间深厚的鱼水之情,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情怀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传承红色基因,不忘人民功臣,永葆为民初心。
  坚持“实干担当”,做到“守正创新”。时隔110年的京张线,从零开始的自主设计修建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仅35公里到350公里,不仅见证了第一条“争气路”到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其背后正是无数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的奋斗者们,充分发挥智慧才华,凝聚干事创业的巨大力量而实现的。“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年轻干部们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度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又要同时警惕心浮气躁的急于求成,还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在把握实质的基础上变革创新,甩开膀子、闯出路子,不断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总书记考察张家口冬奥会有感
三高三气办好冬奥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正是有对制度优势的高度自信、对体育强国的高度执着、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让我们信心十足、气势磅礴,这是我们坚决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强大动力。
  对制度优势的高度自信,汇聚办好的“底气”。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会随之解决,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就是我们解决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北京奥运会我们向世界展现了强大组织力和社会动员力,疫情防控和抗击洪灾我们向世界展现了较强凝聚力和执行力,在距离北京冬奥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包括张家口赛区在内的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
从许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到有些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不印证了能够让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高度自信的源泉,更汇聚了我们坚决办好冬奥会的“底气”。
  对体育强国的高度执着,汇聚办好的“元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体育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均提到了“全民健身”,2009年以来又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通过积极倡导和推行全民健身,有效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正是根植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我们才获得了人民群众因真心拥护和支持所产生的源动力,从而形成了对体育强国的高度执着,这汇聚了我们坚决办好冬奥会的“元气”。
  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汇聚办好的“胆气”。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肆虐,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更是给全球的体育赛事带来不利影响,如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举行、田径世锦赛延期至2022年举办。在前期,我们不但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防疫物资与医疗专家团队,分享和交流抗疫经验,提供中国抗疫力量,为全球疫情防控持续注入了信心和勇气,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人民疫情是可防可控的。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绩,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及时提出了疫情常态化防控,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的状态,哪里有疫情反扑、哪里的防控网就会随之激活,众志成城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现在,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我们倡议和鼓励“打工人”就地过年,不少地方出台了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同时针对返乡人员的排查已经全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与之同步,再加上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正在顺利推进,我们的疫情防控网只会越织越密、越织越细,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这汇聚了我们坚决办好冬奥会的“胆气”。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新征程上的一件大事、喜事,我们凭借制度优势汇聚了办好的“底气”,又有对体育强国高度执着而形成的满满“元气”,加上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所形成的“胆气”,这“三气合一”让我们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盛大开幕。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通过电视转播实时了解各种赛事信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所在的东京已经连续多日出现了“每日新增约20000例病例”的惨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日本人的业余活动就只剩下了宅在家里看奥运会。我似乎从来没有花过这么长的时间、如此认真地看过奥运会。正所谓,笑容与泪水仅有一纸之隔。赛场上,只要有一个人获得了金牌,那就意味着在他(她)的身后站着很多的失败者。虽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这一个个如同电视剧剧情一般的画面,竟然会如此让人感动。

就拿开幕式来说,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可谓精彩绝伦。张艺谋导演指导的影视作品我几乎全都看过。在我看来,老张不愧是中国引以为傲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他运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以及LED地面显示系统等最新技术,向世人展现了世界上最美的“雪花”。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觉,那朵“雪花”的结晶过程,似乎象征着全人类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和肆虐全球长达两年之久的新型冠状病毒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一颗小小的冰晶,聚拢并凝结成了一朵美丽的大雪花。它预示着人类一定会战胜病毒,取得最终的胜利。

回想2008年的夏天,我在北京现场观看了几场奥运比赛。其中,参加女子跳水比赛的郭晶晶的表现特别精彩,真的可以用“无与伦比”四个字来形容。当然,其他国家的选手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可见,中国人对于首次主办奥运会兴奋不已、热情满满。很多第一次来北京的外国游客如此。在街头和餐馆里更是随处可见用英语交流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身影。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成功超过了美国代表团,收获了48枚金牌。与此同时,中国也收获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的“自信”。

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实现了“国际化”。这是继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完成的又一壮举。

两年后的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世博会,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国际化”的进程。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北京工作,先后三次前往上海世博会会场。每一次,我都觉得上海已经完全恢复了20世纪上半叶的那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面貌。同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与中国的“进步”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出现了“倒退”的情况。同年9月,金融危机席卷美国,美国“世界金融帝国”的权威地位开始动摇。与此同时,以“团结欧洲”为理念的EU(欧盟)也从陷入了以“希腊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

在这种局势之下,中国起到了引领世界经济复兴的核心作用。为了平息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G20)于2008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第一次峰会。然而,这次会议的“主角”并不是主办方美国,而是中国。

原来,七国集团(G7)早已对金融危机束手无策了,所以才叫来了以中国为首的19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商量对策。会上,中国政府慷慨承诺追加4万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支出,无异于给全世界打了一剂镇定剂。

如今,回顾2008年的世界潮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其巨大的原动力。

14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北京奥运会,同样遭遇了逆境——新冠肺炎疫情。

去年夏天,我的故乡东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逆境中召开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当时,很多日本人都对“办奥运”持反对态度,甚至还举行“停办奥运”的签名请愿活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报刊之一《朝日新闻》也曾发表社论,要求当时的菅义伟内阁“放弃奥运”。

但是,菅义伟首相强力举办奥运会。只不过,采用了一种迄今为止在奥运会上从未使用过的“气泡防疫”——包括选手和裁判在内的奥运会、残奥会相关人员,全部生活在一个由严格的防疫规定打造的“气泡”中,和普通日本民众完全隔绝。

当时,中国派出了考察团赴日考察各项防疫措施。后来,中方在“气泡防疫”的基础上,通过改良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闭环管理”措施,成功应用到了这次的北京冬奥会。所以,北京冬奥会给全世界留下了“继东京奥运会之后,又一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病毒的奥运会”的良好印象。

半年前,东京举办奥运会时,我曾反复思考过一个问题:奥运会究竟是为了谁而举办? 为了首相菅义伟? 为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 为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 还是为了赞助商和承担直播或转播工作的媒体?

最终的结论是,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各国运动员。简单点说就是“运动员优先”。因为他们为了在四年一度的国际体育盛会上获得金牌,每天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其次,是为了看到“感人场面”的全世界的人们。因为这将给观看奥运会的人们带来和平。

众所周知,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以“实现世界和平”为理念正式扬帆起航。虽然20世纪发生了两场世界大战,但奥运会却没有就此停航。2022年的今天,这个“和平的盛会”在北京再次举行。

每天看着电视里的奥运会赛事,我深深地感到,改变世界的人无疑就是当代的年轻人。他们应该把这种年轻的力量倾注在体育比赛上,而不是在战争上。我们相信,21世纪的年轻人一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北京冬奥有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