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机构坑了如何维权?

如今,课外培训在家长和学生中的热度正在攀升。湖南长沙市教育局去年9月发布了一份“白名单”,包含了长沙市具备合法资质的1324家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信息,为家长学生提供参考。

  “办卡,2万余元,100多节课程;不办卡,每节课300多元。怎么算,都是办卡更实惠。”2019年夏天,北京朝阳区的王女士花2万余元购买了某早教机构课程。

  然而,2019年10月的一天,王女士带孩子前往该机构上课时发现,这家门店已经人去楼空。一问才知,这家早教机构在北京的门店大多数关闭,许多消费者办的课程无法兑现。

  预交了上万元的课程费,等来的却是“闭门羹”。一段时间以来,早教机构诱导消费者预付课时费之后却关门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此,如何维护消费者权利?如何防范这种现象?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早教机构倒闭跑路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困难

  2019年,多家早教机构出现倒闭跑路的现象,其中不乏经营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有一定基础的机构,培训内容涉及多个领域。

  2019年3月,上海市的韩女士,她与孩子来到一家早教机构,签订《学员就读协议》,约定该机构为韩女士孩子提供英语课程培训,课程时长336课时,课程总价18800元。

  还没等韩女士带着孩子来上课,该机构便突然倒闭失联。韩女士遂将该机构的经营者告上法庭。经过审理,2019年9月29日,法院判决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韩女士18800元。

  北京市的李女士来信反映,她2018年初为女儿报了一个早教班,预交了12930元的学费,但是课程还没上完,培训机构就关门了。

  事后,李女士将该机构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培训机构败诉,退还相应费用。但该机构已经人去楼空,判决难以执行,付出了大量精力的维权行动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早教机构跑路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不仅仅是钱财损失与学习计划打乱。消费者要想通过诉讼拿回预付课时费,其实并不容易。联系不到跑路的机构负责人,为了维权,消费者只能诉诸法律途径。即便胜诉,机构已经人去楼空,判决难以执行,课时费仍然拿不回来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消费者付出了大量精力的维权行动很可能白费功夫。维权成本高,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关于预付课时费有明确规定,但一些早教机构千方百计予以规避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早教等校外培训机构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提出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早教机构打起了擦边球,偷换时间跨度的概念。签合同时,只约定课时数量,不约定按天或按月计费,这样就绕过了上述政策要求,逃避监管。更有甚者,有的早教机构把原先一年的合同分成4份,每份3个月,分别收取学费;有的模仿金融机构,推出培训贷款,以及分期还款的服务。

  在各式优惠中,多买课、多预付才能获得更多优惠,成了早教机构的普遍招数。为了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消费者往往中招,自觉不自觉地提前支付了高额费用。支付的费用越高,机构一旦跑路,消费者承受的损失就越大。

  为了防止校外培训机构抽逃办学资本,《意见》规定:“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探索通过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

  上海市教委则出台硬性规定,明确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在银行专用账户中存入“学习保障资金”,保障在经营出现风险后用户、员工的权益。

  然而,对于很多本身就没有合法资质的早教机构,这些规定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大多数消费者或是不懂得该如何核查早教机构资质,或是出于贪便宜的心态选择了价格更低但实际上并没有合法资质的早教机构,最终成为早教机构倒闭跑路的受害者。

  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而某些早教机构的操作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伪造资质、多份合同收费、大金额预付课时费……这些都是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注意到、识别出的。而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早教机构就利用这些陷阱躲避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就一逃了之。

  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多管齐下防范早教机构跑路

  针对早教等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的倒闭跑路问题,《意见》提出要完善日常监管,同时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在日常监管方面,《意见》对教育、市场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公安等多部门作出要求。比如,教育部门负责查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违法经营的机构,并在做好办学许可证审批工作基础上,重点做好培训内容、培训班次、招生对象、教师资格及培训行为的监管工作,牵头组织校外培训市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做好相关登记、收费、广告宣传、反垄断等方面的监管工作。

  在《意见》基础上,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预防方法,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选择。

  比如,2018年11月,河北省教育厅印发《河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办法》,以规范早教等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办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载明培训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形式、办学内容、学习期限、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真实准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通过虚假宣传和夸大培训效果诱导中小学生参加培训,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学生接受培训。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则发布了《关于定期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的公告》,2家机构被列入“黑名单”,同时让消费者养成对照“白名单”选择机构的习惯。公告提醒消费者,参加培训前与机构签订培训服务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明确培训的内容、时间、师资、收费、退费、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事宜;培训机构不得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

  长沙市教育局于2019年9月5日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截至2019年9月4日,长沙市下辖10个区、县(市)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培训学校共有1324家。消费者可以按“表”索骥,降低消费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要力戒各部门在监管环节的推诿扯皮行为,明确划定责任,形成监管合力,“教育部门觉得早教机构的事情不归他们管,市场监管部门又觉得是教育部门的事,这样不行。”

  “事前、事中也要加强监管。”刘俊海还谈到事前预防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大分析手段,识别违法犯罪高发的行业、地区。对于个人,注意要透过法人,识别背后真实的股东。对失信人办的企业,应该有明显的警示。”

  此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所所长董圣足提出,对于早教机构的预付费问题,有必要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像“淘宝”一样采取第三方账户监管模式。用户的预付费不直接进入机构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教学进度、服务内容,按月、按课时划拨结款,使预付资金与机构处于隔离状态,避免机构挪用或倒闭跑路,降低消费风险。

  刘俊海认为,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商品的辨识度以及事后的维权力,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被商家的营销所迷惑,能在报名时选择正规的早教机构,做到货比三家。在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敢于和擅于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维权。

  “现在一些倒闭的公司也具有正规资质,单纯从甄别公司方面入手很难确保不会踩坑。”刘俊海说,“建议消费者不要一次性交大量预付款,在跑路发生之后,尽量收集证据,抱团维权。”

}

厦门又一家培训机构停止营业

300多名家长自发建立维权群

千万元学费恐打水漂!?


老师离职又联系不上负责人

最近,不少家长反映厦门一家培训机构伯明汉青少儿英语突然停止营业了,机构负责人也联系不上,很多已经花钱购买了课程的家长都找不到人退费。

伯明汉青少儿英语厦禾中心校区


现场找不到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

大门外,聚集着一群家长


据这些家长称,受疫情影响,上个月末,这家培训机构就停课了。期间有部分家长收到了校方要将家长们购买的线下课程转为线上课程的通知,但大多数家长都不同意。


机构老师和员工离职的消息


我们之前是已经读了一年了,现在是第二年,我第二年刚交了钱,交了差不多15000元。14日晚上,机构的老师、工作人员就陆陆续续地跟我们讲,说他们已经辞职了或者被解聘了,然后就发现这个培训机构不行了,真的是出问题了。

家长们说,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跟机构的老师“一对一”对接,老师离职后也没有告诉他们要如何办理退费,于是就有家长来到校区想要退费,结果就发现这里大门紧闭,负责人也联系不上。

前天晚上半夜,跟我对接的那个顾问给我发了一条信息 ,说实在不好意思,本来是说转线上,我不同意,他说现在线上也不能转了。把老板电话发给我。说他被辞退了。

但如今厦门三个校区均停课

不仅是厦禾中心校区紧闭大门

伯明汉青少儿英语瑞景校区



“致学员和家长的一封信”

伯明汉英语微信公众号14日曾发布“致学员和家长的一封信”

在伯明汉英语微信公众号上可以看到,这家培训机构曾在14日发布了“致学员和家长的一封信”,公开表示机构方拥护国家政策精神,停止售卖和进行线下课程;并决定将线下授课转为线上完成等内容。

家长们关心的退费等内容


有记者尝试拨打伯明汉青少儿英语的

客服电话和相关负责人的电话


300多人共千万元学费

随着来维权的家长越来越多

群内已经有了300多名家长


他们的孩子基本是6到10岁大

大都是按年为单位购买的课程

缴交的费用基本都要上万元

@家长:收费方式是按年收费,一年是16000多元,两年就是29000多元,三年就是金额会再小一点,按平均来算。所以每一年平均的话,年数越长,摊到每年的金额就越小,这样来销售卖课,所以我自己就是买的两年的。 @丛林守卫510: 我也是受害者,二月份交了45000,买了三年半,没上几个月,顾问突然之间告诉我离职解散,他们的营销套路,就是广泛撒网,电话预约试听,借做活动,有优惠,套路家长多买课程,缴费的账户,除了外地分店外,还有外地的超市`、个人,管理上十分混乱 @雪雪--baby_135: 我是受害家长,交了3万8,买了3年的课,现在只上了不到一年,还有两年多,这种情况不知道哪里能处理? @莉啊莉:我就是受害者,交费45000报了三年课程,在双减政策下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重视起来,一起帮我们维权,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我们已知的差不多有300多个人,已统计的金额差不多1千多万元。

千万元学费恐打水漂!?

@wanziying: 我是受害者,7月月底报的了课程,一节课都没上。机构在明知道要双减的情况还诱导家长报名,明显是欺诈行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介入调查,不要让这种非法分子逃跑了 @家长曲女士: 我孩子一节课都没上,已经花了18800元。 @MR_Zhan--:我也是受害家长,交了41588,才上了几个月

据了解,目前家长们已经报警

也将情况反映给了市场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和思明区相关部门

而不仅是厦门的伯明汉“爆雷“

也一夜关门、人去楼空!

多种官方联系方式已处于无人应答状态

家长们纷纷都表示希望严查


毕竟家长们都钱也是辛苦挣来的


教育培训机构关门、破产、

厦门一培训机构负责人失联

近日,多位厦门市民反映

位于同安银溪墅府门口的

“史达迪少儿英语学院”

负责人“陈秉桢”近半个月联系不上了

老师们被欠薪,无法恢复上课了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

▲位于同安银溪墅府门口的这家培训机构如今已大门紧闭

据“史达迪少儿英语学院”小妍老师统计

8名老师79000多元工资

目前,139名学生没有完成

入学协议书里的课程节数

有许多课程甚至尚未开班

洛奇优艺教育也跑路!?

厦门岛内及海沧4家直营的

洛奇优艺教育将宣布破产

逾千人的学费可能打水漂了!


该机构已经欠家长80多万!


自己还有很多课时没有用!


家长已报警,相关部门正在介入



关于教育机构“倒闭”、“跑路”的新闻

不时出现在家长们的视线中




《教培校长参考》整理了一份

全国停运、关闭的知名教育机构名单

和10家知名机构的事件:


最后,要提醒广大家长们

针对员工和学员提出的诉求,教育局建议员工和学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涉及员工工资的,可以联系用工合同签署地的劳动监察大队;

涉及学员学费的,可以联系合同签署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此外,教育局还提醒学员和家长,在报名校外培训机构时,应当明确该培训机构是否属于面对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办学许可证》;

在交学费前应当明确对应的课程及周期,对需预付的周期超过3个月的课程款应当谨慎对待;谨慎选用金融贷款缴纳培训费;保留合同、消费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凭证,及时依法维权。

▍来源:特区新闻广场、、最爱大厦门、厦门广电、海峡导报、看厦门、教培校长参考、网络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教育机构坑了找谁投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