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托管班要考虑哪些方面因素?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

新手父母真的不容易,面对宝宝的一些看似异常的行为,经常心理暗自打鼓,总是担心宝宝是不是发育不良,然后越观察越觉得宝宝有问题,再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比较,自家孩子哪哪都落后一截子,更加焦虑自己宝宝是不是真的有问题,然后跑到医院检查,如果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靠谱医生,那就是一阵镇静剂,如果遇到泥腿子医生,那说不定就入坑了。

我也出现过这种焦虑,我虽然是在足月的情况下羊水早破入院待产,但是由于宝宝胎头一直未下降,宫口才开到2指,不得不剖腹产,但是我却等了60个小时,也就是两天才执行剖腹产,医生原本想让我顺产,当然自己也想顺产,但是这个破羊水的状态持续了这么久,我一度担心羊水流完了,宝宝会不会窒息?一直等到生产结束后,确定宝宝安然无恙,但是我又担心会不会因为缺氧伤到了脑子,所以后来经常特意观察宝宝,有没有不正常的地方。

所以,关于题主提到的这个打挺、头后仰的行为是不是脑瘫的征兆,有可能是多虑了哦,每个宝宝都会有迷路反射,表现出向后打挺的状态,每个宝宝出生时都有一定的肌张力,打挺很正常。不要太过焦虑,如果实在不放心,选择就医咨询,防患于未然

  • 不足28周就出生的早产宝宝

如果是这几种情况出生的宝宝,需要高度重视,持续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并不是说出现这几类宝宝100%得脑瘫,而是说可能性比较大而已

1、经过专业医生判定确认肌张力过高/异常

  • 上肢的肘关节和手腕关节一直保持弯曲状态。
  • 手指拇指内扣,紧握拳头并难以展开。
  • 下肢总是伸直状态,双足尖着地。
  • 宝宝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很少。

专业医生判断宝宝肌张力要在宝宝清醒和放松的不同状态下对比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有的宝宝在体检的时候被判定肌张力过高,但是一个陌生医生二话不说就开始对宝宝捏啊掰啊,每个宝宝都会立刻蜷缩僵硬不配合,难免会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但有的医生会仔细询问父母平时在家给宝宝做抚触按摩被动操时,宝宝的肢体阻力状况,综合判断。

大部分宝宝或多或少都有肌张力高的情况,表现出打挺的姿势,如果挺一会就恢复放松了,就不需要太过担心

2、部分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新生儿自带很多原始反射,为了保护自己和实现生存,但随着大脑不断发育,这些原始反射要在相应的月龄段被抑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能够被大脑控制的主动行为,如果没有消失或者延迟消失,就需要引起重视。

比如,应该在5个月左右被抑制的迷路反射,2个月左右被抑制的踏步反射,6-9个月被抑制的足抓握反射等。

宝宝大运动发展、精细动作发展都有一个参考标准,但是每个宝宝又有个体差异,晚于标准或者早于标准两三个月都算正常,比如,有的宝宝11个月就会走路了,有的宝宝13个月会走路,有的宝宝3个月翻身,有的宝宝5个月翻身,但是如果严重落后于标准就该引起重视,比如,超过18个月还不会走路,7个月还不会翻身。

4、18个月后走路姿势异常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经常会踮着脚尖,独立走路以后基本就不会了,偶尔觉得好玩还会踮起脚尖走一走,但是如果宝宝在会走路以后还是长时间的踮起脚尖,或者扶站的时候也是踮起脚尖,家长就需要注意一下,找医生排查是足部疾病还是脑部发育问题

此外,还有走路姿势看起来比较奇怪,比如像剪刀一样向内交叉走,看起来不协调,这些情况都需要注意。

5、语言及认知能力严重落后

宝宝每次体检的时候,都会有关于认知方面的检查,医生会问很多关于语言、视觉、听觉等感官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与标准相差太远的情况,有可能就是脑部发育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语言发育个体差异真的很大,而且影响语言发育的客观因素也很多,比如口腔咀嚼能力、周围语言环境的熏陶等,有的宝宝两岁多才开始说话,所以,千万不要单独的拿语言发育来判断宝宝脑部发育。

以上这些症状都需要专业的医生仔细检查,综合判断才能下结论,而我们都是非专业的外行人,不能妄下断论

  • 储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科普知识
  • 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快乐的成长,但是世界这么大,确实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脑瘫儿宝宝,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宝宝说不定能够重获新生,而因为父母后知后觉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时期的宝宝,真的就太遗憾了。

最后,祝愿每个宝宝都能长大,家长也不要总自己吓自己,毕竟,养娃已经很辛苦了。


我是坚持科学的墨仔妈妈,一名婴幼儿睡眠顾问,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方面的经验,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知识



看到这个问题,心情有些沉重。

我有一女同学,43岁那年怀上了头胎宝宝,她丈夫是开集装箱大货车的,常年跑外地不经常在家,她身边没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怀孕6个半月时,不小心抻了一下,感觉不太好,我和朋友急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说宫缩太频了,可是孩子月份太小,只能打保胎针能保一天是一天,就这样隔一小时打一针,坚持了12个小时之后,因为心脏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停针生下了宝宝。

宝宝生下来只有一公斤重,是个男孩儿,直接被送到了儿童医院的保温箱里,在保温箱里住了2个半月才出院,这期间也经历了几次风险极大的抢救,就不细表了。

回家之后的宝宝,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从小奶猫般大小,渐渐长大到正常幼儿的体态,到了8个月的时候,我和宝妈就发现了不对劲儿:

1. 眼睛不追物。 无论在宝宝的眼睛前面怎么移动东西他都不看,没有反应。

2.脖子挺不住,向后仰。 有时候没挺住还会向前抢,垂下头,不会再自主抬起头(到这儿就感觉很不正常了)。

3. 坐不住。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宝宝3个月不翻身,6个月不能爬,就更别说是爬行了。

4. 不交流。对外界的声音,光线的刺激没反应,对大人的抚摸也无动于衷。

最开始以为宝宝的眼睛有问题,我和宝妈去了本市医院的眼科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紧接着奔到北京儿童医院挂了专家号,专家仅凭看诊就断定宝宝得了脑瘫,惊慌失措之下我们俩带孩子做了细致的检查,结果正如专家所说的,“重度脑瘫”!宝宝妈当场泪奔,险些晕翻了…

造成脑瘫患儿的原因有很多,就我同学的个例来说就是:一婴儿早产。新生儿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就出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二产妇高龄。以43岁高龄产子,当然也伴随着高风险;三产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四有身孕却无人照顾,一个小小的意外就可以导致早产。

我想要说的是,作为准父母,在孕育宝宝的同时,也要把存在的各种风险做个预判,当然了,谁也不想发生意外和悲剧,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总好过天天以泪洗面吧!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往事。我家大宝一个月的时候,发现脖子有一点凸起,去医院问医生,说是出生的时候拉伤,然后叫去做激光消除,然后我就带孩子去做了半个月的激光。在那里看到了不少脑瘫的孩子,还有很多可敬可佩的妈妈。

那些孩子都有很多相同的症状,比如说:

1.流口水,一些宝宝都很大了,有的都一岁多啦,还一直在那里流口水,感觉是吞咽功能障碍。

2.用医生的话来说就是肌张力高,手脚都很硬,很难人为弯曲。

3.不会笑,到了相应的年龄也不会笑。

4.斜视,有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一直盯着一边,开始我不知道,就顺着她的眼光看过去,只是一堵墙,后来医生才告诉我的。

5.大运动发育落后,一些孩子差不多四个月了,头还不能抬起来,或是有一些一岁了都还站不起来。

我在医院经常看到的就是这些症状。有时候也会和那些妈妈们聊天,这些一般都会经过做操,游泳,高压吸氧,针灸,药品治疗等治疗。

症状比较轻微的话,做几个疗程就可以了,有一些可能要做的比较久,那种应该比较严重一点的。

我每次经过那个高压氧室的时候,看到孩子就在里面哭,觉得真的很心酸又无奈,相信那些妈妈们更无奈。

所以说,产检真的很重要,特别是高龄的孕妇,风险更大,为了能生个健康的宝宝,还是应该按时做各种产检。




宝宝打挺、头后仰是脑瘫的预兆吗,脑瘫还有哪些预兆?宝宝打挺,头后仰只是脑瘫的其中一种症状,并不能断定为脑瘫,脑瘫还有其他症状:


1.身体发硬,即肌张力高,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有些是肌张力低,宝宝身体发软,同样是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损伤。

2.斜视:3--4个月宝宝有斜视或眼睛不会追物。

3.不会笑,2个月不会微笑,4个月不会大笑。

4.大运动发育落后,如3--4个月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

5.哺乳困难,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6.头围异常,脑损伤的宝宝往往有头围异常的现象。

7.经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如果宝宝有以上症状或怀疑有脑瘫风险,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智力、行为、语言等评估宝宝的问题,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其实有一些医院在宝宝出生后就会收费对宝宝进行筛查(建议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筛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措施。

脑瘫,最好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我也在医院看到过一些脑瘫宝宝做康复训练,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又及时做康复训练的话,还是可以恢复的,但严重的宝宝或发现得晚的,相对就难恢复很多。

文海捞梦话:已出版作品《走过花开的石林》;一孩之妈,专注话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感谢您的阅读、点赞与转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感恩遇见!




不知道题主说的情况,只是偶尔还是经常性的,另外宝贝有多大了?

题主没有说清楚,其实我明白,每个妈咪有了宝贝之后因为过于关注宝宝,对宝宝的一举一动都会看在眼里,但凡有点不一样,都是有点疑神疑鬼的。

关心则乱!在这里希望每位宝宝都是宝宝。

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从孩子的神情和表现是能够看出征兆来的。

  • 比如神情呆滞,正常新生儿4-6周就可以微笑,但是脑瘫儿患者可能到了

  • 身体会突然僵硬,也就是突然打挺,正在给宝宝穿衣服时,他会突然打挺,穿衣服会比较困难,很拒绝洗澡;

  • 头颈松软,抱起时会觉得四肢松软,四肢向下垂下;

  • 吃东西时可能会用舌头向外推,拒绝;

  • 易哭,易惊惹,或者特别嗜睡;

  • 使肌张力异常,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 喜欢脚尖着地,踮着脚尖行动等

如果宝宝没有经历过缺氧,宝妈没有酗酒等不良习惯,没有胎盘功能不良,以及吃药物等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会是宝宝的。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在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得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




头后仰、打挺是否是行为异常,我们需要考虑出现这种行为出现的情境、宝宝的月龄来具体分析。

首先,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正常呢?三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可以适当竖抱,当宝宝有些生理需求比如饥饿,看见喜欢的东西家长没有满足,或者受到刺激,平躺、竖抱状态下出现头后仰,打挺情况是不用担心的,另外,竖抱时因为宝宝躯干核心力量弱,失衡状态下也会出现头后仰、打挺。

其次,哪些头后仰、打挺属于异常呢?宝宝平躺着经常性的头后仰、打挺,伴有哭闹,身体僵硬,睡眠质量不高,甚至入睡困难更高这种情况是要重视,怀疑有脑损伤的发育风险。3个月内宝宝有此症状风险。

异常的头后仰多为颈背肌张力增高所致,是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姿势、肌张力异常的较早表现之一,如能及时发现,不仅可有效阻抑其发展,也提示要注意随着发育的进行,是否还有无其他异常出现。

竖抱:1~2个月的婴儿,一般竖头不稳,经常向后打挺。

转换体位:由仰卧扶呈侧卧时头向后仰大于20°;拉坐时头后仰较显。

扶持俯卧肘支撑时,可抬头较高,但少出现头左右自如转动的情况。这些孩子,家长不要误认为孩子抬头较好。

(1)姿势:观察竖抱、侧卧、俯卧时有头后仰,并记录头后仰角度。

(2)主动活动程度:俯卧、抱坐位体位,在头后仰状态下用玩具、图片引导;及声音引导下颈部侧弯、前屈,并记录检查结果。

(3)通过体位变换激发牵张反射,如仰卧位扶至侧卧位的体位变化,出现体位变化时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如仅拉坐时头后仰是头控不好。

仰卧位扶至侧卧位头后仰大于20°为颈背张力增高,为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或双侧斜方肌等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可用触摸法核实。拮抗肌是颈前深层肌群。

辅用耦合剂推压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是主要干预方法,具体方法同紧张性头偏斜。拮抗肌在颈前较深部位,推顺不易达到,活动头颈的牵拉可有助增加其肌力。

(1)悬吊被单内荡悠:选取结实的全棉布料,大小尺寸约1.5米×1米,也可用大浴巾或标准单人床单对折,将孩子仰卧位放于被单中间,两个成人分站孩子头侧和脚侧,双手抓牢被单两角,将孩子悬托于被单中,做左右悠荡操作。主要不要角度太大,或触碰周边坚硬物体上。每次3~5分钟,悠荡频率约为1次/秒。每日可数次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保持头正位,颈部稍前屈,下颌下收。此方法通过牵拉颈背肌群,减轻增高的肌张力;增强孩子平衡功能的训练。

(2)悬吊被单内侧翻[图5-5]:除上述悬吊被单荡悠外,还可在被单荡悠中促进孩子翻身。方法是两个操持者一同配合,抬高一侧被单,被动促使孩子翻成侧卧,停留1、2秒钟,再换另一侧抬高,促成另一侧侧翻。如此循环重复。每侧翻20~30次,视孩子适应情况而定。

(3)头前屈牵拉操:可减轻增高的颈背肌张力。

背部脱敏叩击[图5-6]可怀抱患儿或患儿取俯卧位,施者五指屈曲,以指尖轻轻叩击患儿背部皮肤。为减少孩子反应过度,可先隔衣轻叩,逐用温暖的手接触皮肤轻叩。主要叩击脊柱旁皮肤,尤以背部胸廓部、肩胛旁叩击为主。频率60~80次/分钟为宜,可适当变换频率,并根据患儿反应,适当变换手法,改用手掌触摸皮肤相结合。整个操作过程以不引起患儿头后仰为有效。以上措施每天进行数次,每次5~10分钟左右。

1.扶持固定头部拉坐训练

在整个拉坐过程中扶持头不出现后仰,扶持者注意扶持手与孩子主动控头活动相配合,以保证不让头后仰的错误姿势出现为主要目的,练头控及坐位。头控较好后,去除扶持固定,仅拉坐训练。

竖抱孩子,枕部朝前时,用一只手扶持头在正确位置;孩子面朝前时,用胸部抵住孩子头不后仰。




宝宝打挺或者扶起时头后仰,这是肌张力高的表现。肌张力高,是指孩子在安静状态下的肌肉比较紧张,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比如说打挺或者头背屈(也就是头部后仰)。

但是,宝宝出生3个月之内这属于生理性的肌张力高,一般来讲都是正常的。原因在于宝宝在妈妈子宫内为了适应子宫的环境,身体是呈蜷缩的姿势。那么宝宝出生之后,屈肌张力逐渐下降,伸肌张力逐渐提高,然后达到平衡状态,宝宝当然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1、宝宝肌张力高是经常性的,如果偶尔出现一次二次,这样不算是病理性肌肉力高;

2、肌张力高的主要表现(征兆)有:

◆拇指内扣,孩子经常握紧拳头;

◆头背屈(头后仰),尤其是把宝宝从俯卧位扶到侧卧位时孩子头部后仰超过20度;

◆足心内翻,足背屈大于80度;

◆孩子迈步时脚跟不着地,而是脚尖踮起。

◆给宝宝换尿不湿打不开腿,或者给宝宝穿衣服时袖子不好穿,比较费劲;

3、所谓脑瘫,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大脑发育。然后才会影响到孩子大动作发展和语言发育。所以脑瘫孩子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或征兆):

◆胎儿时期宫内缺氧或窒息,或者宝宝出生时受到意外脑损伤。比如急产时宝宝头部着地;

◆宝宝表情呆滞,与父母没有对视,逗孩子也不会发笑;

◆孩子肌张力过高,比如说3个月之后宝宝还不能抬头;

◆宝宝没有追视,哺乳时困难频繁吐奶;

◆对新鲜的事物缺少兴趣,比如父母将东西放到孩子手上,宝宝也没有抓握的能力等等。

宝宝3个月之内肌张力通常比较高,单纯性的一次两次孩子打挺或者头部后仰,并不代表宝宝是脑瘫。如果孩子3个月后仍然而且是经常性地有以上表现,最好及时去找专业医生检查一下才比较靠谱。




只是脑瘫的一方面表现,不能说明就是脑瘫。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运动运动障碍、发育落后,姿势发育异常。轻症表现为走路姿势异常,运动不灵活;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抬头、翻身、独坐等,需终生有人看护。脑瘫除了运动障碍外,还可表现为智能低下、听视觉受损、语言发育障碍、癫痫及行为异常等。

脑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 很多原因都可以构成高危因素,简单的可分为妊娠期(占20%)、围产期(占70一80%)、出生后(占 15-20%)一个月内的损伤。

一般认为,早产、缺氧窒息、重症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因为早产儿各器尤其脑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并发呼吸暂停、低血糖、缺氧、营养常不充足、脑室旁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致脑损伤的疾病等,故早产儿为脑瘫高危儿,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

1、出生1-2个月后的婴儿在仰卧位拉起时,头仍明显后仰,

2、正常婴儿出生4、6周会无意识的的笑。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常愁眉苦脸,痉挛型脑瘫患儿近于无表情,迟缓型脑瘫患儿对家长的呼唤无人反应。

3、出生3个月后,家长抱起后,下肢软,无站立或迈步的动作。

4、 4个月龄后吗,手扔紧握拳,紧贴手掌,拇指内收。

5、5个月以后还不能抓握,对于给予的玩具或者其他物体,无想要抓握的欲望。

6,发育比其他孩子慢,5个月不会翻身,8个月仍不会坐,手不能主动握物。

7、10个月还不会爬,1周岁没有想扶站的欲望。或学站时脚尖着地,双脚并拢,甚至两腿交叉,患儿出现表情呆滞,流口水、眼神飘散、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动作过多或过少。

脑瘫患儿应及早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宝宝6个月以前是脑瘫治疗的关键期,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运动障碍较易恢复。




小儿脑瘫是影响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疾病之一,小儿脑瘫往往在宝宝患病初期很难察觉,正是这种情况,才导致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这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实,在日常的生活护理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还是能够提前发现小儿脑瘫的一些蛛丝马迹的。那么小儿脑瘫有哪些早期症状呢?

一是过分的安静,主动运动较少,运动发育滞后。如3到4个月时候不能抬头,不能用前臂支撑负担。

二是两种极端情况,经常少动、少哭或者多哭、易激动和惊吓,反复出现尺跳等。

三是食欲不振,喂养困难。如吃奶的时候吮吸无力,哭声较弱或多哭,易受到惊吓。

四是经常出现的肌张力高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五是宝宝咀嚼和吞咽困难,嘴巴闭合困难且经常流口水。

六是宝宝小手不能正常抓握东西,不能完成手指捏东西的精细动作,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等。

七是宝宝容易抽搐、烦躁不安、尖叫和恐慌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仔细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如果有些情况异常时,也不要过于紧张和有心理负担,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孩子脑瘫的风险。鉴于此,每隔一段时间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充分了解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提前预防,提前治疗。

我家宝宝也是有很多症状和许多脑瘫的症状相似,当时在医院做的核磁共振,倒是没检查出异常,算是松了一口气……




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是一种终生无法治愈的疾病。大多数脑瘫患儿是与孕期分娩过程中造成的脑损伤有关,少数是出生以后造成的。

我们新生儿脑瘫发病率约为2.4/1000,每年新增约3万名患儿,脑瘫患者总计超过600万

脑瘫在男婴身上发病率更高,男女比例约为1.25:1。每10名脑瘫患儿有4名患有癫痫1名患有自闭症

患儿脑部受损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不同:

1.视力、听力不同程度损伤。

2.进食问题,易吸入食物或呕吐。

3.口齿不清,常伴流口水。

5.骨质疏松症(骨骼脆弱)

7.智力受损,学习障碍,行为问题。

8.大小便不能控制,肌肉控制、身体协调能力低下。

2. 早产儿或体重过轻

3. 人工授精或其它体外辅助受孕

5. 母亲孕期感染疾病

6. 孕前或孕期接触化学药品

7. 服前或孕期过量饮酒、吸烟或吸食毒品

9. 分娩时的医疗问题造成婴儿脑损伤

1. 未经治疗的严重黄疸

3. 意外造成的脑损伤

正常情况下孩子每个年龄段或早或晚都会发展出不同的技能,比如坐、立、站、走、说等。如果孩子的相应技能严重滞后,则可能是脑瘫的迹象:

1. 婴儿仰卧抱起时,头向后仰。

2. 婴儿俯卧抱起时,感觉身体松软无力。

3. 竖着抱起时,背部和颈部伸展过度。

4. 当被抱起时,腿部僵硬成剪刀状。

5. 平时感觉身体僵硬

3. 很难把手放到嘴里

4. 伸出一只手时,另一只手会握紧拳头。

1. 以一种倾斜的方式爬行

2. 一只手或一条腿使劲,拖行另一只手和一条腿。

3. 用臀部或膝盖跳跃移动,而不是四肢爬行。

每个脑瘫患儿的表现不尽相同,家长需要多观察孩子日常行为,尤其是那些技能发展滞后的孩子。早发现早介入,才能恢复的更好!

父母孜孜以求,孩子点滴成长!----关注@父母之道Parentin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托管班有什么好的管理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