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水族馆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请所有的玩家秀出自己龙龙吧!不论你的是金龙,红龙,银龙还是其他龙鱼~交流一下你们 ...

这里是的魟鱼家园,它可以帮助您认识魟鱼,交流饲养魟鱼,魟鱼繁殖的经验! ...

除龙鱼本身外,其它鱼种与龙鱼混养的疾病交流专区、混养讨论专区等 ...

龙巅论坛开展龙巅评测活动,将以更加专业的水族、器材知识服务于广大鱼友,评测更佳的 ...

与鱼友的真情互动,举办各种有奖活动,形式多多,奖品多多,积极参与,好礼等着你! ...

中国渔业协会龙鱼分会(以下简称中国龙鱼协会)于2016年6月30日正式成立,为国家正式 ...

各地爱鱼人士集结于此以鱼会友,体会不同地方的龙鱼世界,也打造地方特色的龙鱼世界 ...

这里是鱼友之间自由交易的场所,网络交易需谨慎小心 ...

版主申请,会员投诉,活动建议,等等会员事务举报平台,QQ ...

}

作为一个糙汉子,我对美育这一块,一直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谈到画画,任何绘画技巧,什么构图、用色、线条、写生啥的,一概不懂,实锤的门外汉。有娃之后,觉得自己虽然在美育这一块帮不上什么忙,但总不能拖后腿吧。抱着这样的心态,陆陆续续看了些书,这才有了关于绘本的文章。刚才扫了眼知乎,绘本的回答,总共有16w+的阅读量。


最近孩子妈妈参加了一个关于儿童画画的讲座,觉得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主要也是懒吧,没跟过去一起听。回来听到一些零碎的观点分享,虎躯一振,原来自己有好多错误的行为,都在破坏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么好的讲座,为啥不录制成视频分享出来呢?你知道的,硅谷这地,最不缺的就是IT技术人才。于是,就有了视频。


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终于把第一讲四个多小时的视频看完了。不得不感慨,硅谷这地,人才太多了。主讲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宝妈,她利用个人时间,帮大家普及儿童绘画知识。看完视频,立即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这篇文章,权当是我的读书笔记吧。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错误行为,请家长们回忆一下,有没有中枪:
“爸爸,给我画个火车吧!” 爸爸掏出手机,搜索“火车简笔画”,开始依葫芦画瓢。
“看我画的妈妈。” 一眼扫过去,一个圆圈,两个点。 “嗯?怎么没有耳朵?”
“我们一起来玩图案填色的游戏吧~”
“来,这是个苹果,画吧。” 让孩子写生。
“你这画的是鲨鱼吗?一点都不像呀 “
“来,照着这个画“,拿出一张已有的作品,让孩子临摹。
“这个海草怎么是红色的。“ 指导孩子用色。
“儿子,你在画什么呀?“ 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们在旁边发问。
“孩子这么喜欢画画,给他报个兴趣班吧“ 孩子对画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不能耽误了我们的小天才,赶紧报个班吧。


艺术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达

妈妈开车去学校,作者Jason。红色mini,学校在山上,所以有个很高的上坡。路边有野花、蝴蝶。

所有的艺术形式,绘画也好,雕塑也好,音乐也好,主要目的是个人情绪/情感的自我表达。甚至,你问那些优秀的绘本作者,他们一定会告诉你,这个绘本并不是为孩子创作的,那是他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美育的大前提,首先得让孩子有个正常表达情绪/情感的家庭环境。家长们都喜欢看到孩子开开心心的样子,这可以理解。但是生气,沮丧,哭闹等负面情绪,也是作为一个人类正常的情绪表达。之前写过三篇关于孩子发脾气的文章,大家可以先复习一下。

Jason画的大象巴士

小朋友画,线条是活跃的,放松的,抖动的,松弛的,有变化的。

成人的画,线条往往是有规律的,粗细均匀,比较死板、僵硬。


孩子画画,从来都是拿起笔就画,整个绘画过程一气呵成,完全是大师的风范。成人画画,总是思考再三,怎么构图,线条粗细,怎么用色,常常犹豫不决,好久都下不了笔。绘画过程中还得频繁使用橡皮擦,反复涂改。


试问一下,你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有多少自信,高到可以指导大师?


5岁之前的孩子,识字比较少,画画是表达自我的方式。孩子通过绘画确认自己的想法、发现、认知。


自我表达,不是别人教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家长能做的是尽量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鼓励孩子自我表达,而不是去教孩子画画。


最好的育儿,就是让孩子在该年龄,做符合该年龄认知的事。


只有了解了儿童各年龄段具有的绘画能力,才能避免成人对孩子绘画的过度干预。


孩子的画如果有太多细节,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老师和家长的问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指导孩子画形象!不要指导孩子画形象!不要指导孩子画形象!

画得像不像,根本不是儿童绘画该关注的问题。

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3~6岁
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7~9岁

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指出,四岁左右的儿童,能画出的肖像图是头足人像和头体二足人像。最差实践中的,点评孩子肖像画里没有耳朵,只会让孩子更加困惑。


1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没有明确的绘画意图,只通过手的运动给纸张带来变化,不过这也够他们咿咿呀呀开心一会了。


绘画用具:给他一种他喜欢颜色的笔,马克笔、蜡笔、铅笔都可以。选择较大的纸张,让孩子尽情体验涂鸦的乐趣。


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画圆圈了,你会看到孩子乐此不疲地画圆圈。当你问他在画什么的时候,他会指着圆圈告诉你“这是妈妈”。不过,这个时候孩子还不太确定自己画的东西,没准一会他会告诉你“这是苹果”,见到爸爸时,圆圈可能又变成了爸爸。


绘画用具: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六种颜色即可。马克笔、蜡笔、铅笔、圆珠笔等,纸张要有大有小。


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信万物皆有灵,所以你会见到各种拟人化的画法,笑脸的太阳公公,奔跑着的大象巴士等。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确定自己画的东西了。他知道他画的那个圆圈代表着苹果,尽管看起来不像,但他知道那就是他想画的,这是他凭自己的印象画出来的苹果。


4岁:开始画头部人像、头足人像。凭印象画画的孩子,画面上的东西,都是孩子印象中最重要的东西。大人经常用眼睛看着孩子,用嘴巴和孩子对话,对孩子来说,眼睛和嘴巴是最重要东西。对孩子来说,耳朵并不重要。这个时候,如果问孩子为什么没有耳朵、鼻子等过多的细节,只会让孩子困惑,这也在无形中否定了孩子好不容易从自己的认识中获得的表达形式,会阻碍孩子表达的乐趣。随着孩子慢慢发展,会逐渐认识到,双腿也很重要,于是肖像画中加了两根竖线表示双腿。发展早一点的孩子,还会给人像加上身子。


这个年龄段,可以开始让孩子尝试多种绘画材料,硬笔、水彩颜料、拼接、泥塑等。


不要太拘泥于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卫生间的玻璃上,海边的贝壳、石头,树林里的树叶,撕碎的布条,包装快递的纸箱子,都可以成为孩子创作的材料。


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可以给孩子准备12种颜色的画笔。这个年龄段,画形象本身已经不是问题,教过孩子画形象的父母,也不用过多担心。如果孩子一直画某种单一形象,家长们则需要做一些调整。


凭印象绘画的孩子,这个时候进入了“感觉写实主义”阶段,画面上孩子会对某一活动中出现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罗列。发展早一点的孩子,还会引入基底线。这个时期的肖像画中,会出现更多的细节,如头发、帽子、衣服、鞋子等。


绘画用具:除了多种颜色的画笔,还可以给孩子水彩颜料,让孩子充分体验创造颜色的乐趣。当孩子发现蓝色和黄色混合之后,会产生绿色,这足以让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


切记,不要指导孩子用色。


6~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了,但是家长们仍然要继续鼓励孩子凭印象绘画。这个年龄阶段,过多强调构图、色彩等绘画技法,让孩子去临摹、写生,仍然没太大意义。教过画形象的父母,只要孩子不总是画统一类型的事物,就无需调整。


把自己认识到的事实按照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这才是八岁以前孩子的绘画特点。


8~9岁:开始进入“视觉写实主义”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孩子开始自发地追求画出眼睛见到真实景象,会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画法开始向成人靠拢,开始主动追求更多细节。这个年龄段,可以给孩子报一些绘画班,训练构图、用色、线条等一系列绘画技法,来帮助孩子实现更多画面细节。

海底世界,作者Jason,4岁四个月

这是上周五Jason画的海底世界,最上面的那根线,可以看作基线,代表着海面。


画面里有安康鱼(会发光的鱼),刺豚(像刺猬一样浑身有刺),风筝鱼,海草,潜水艇,章鱼,三角鱼(??),金枪鱼,鲨鱼。那一串圆圈,是鱼吐的泡泡。最让我惊讶的是,大海的蓝色背景,是他用笔刷刷上去的。整幅画,都是自己的原创。有的鱼是水族馆看到的,有的鱼只在绘本中见过,有的鱼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比如三角鱼?)。


如果不和他聊,很多细节我是不知道的。


成人听孩子讲画,是儿童绘画启蒙的重要方式。


孩子绘画其实跟小孩子的哭一样,都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很少家长会在意小孩按哪种方式哭,可是一谈到画画,家长们就开始在意起来了,不仅要评判个好坏,有时甚至上升到心理研究的高度。拜托,通过绘画研究人的心理,那是给精神病人做心理分析用的好不好!


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孩子的画,只有被听了才有意义。


年幼的孩子,识字不多,不能有效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发现、认知,绘画是孩子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爸爸妈妈愿意听,孩子的表达被认可,获得了表达的乐趣,才会更有意愿去表达。如果有幸父母了解到孩子该年龄应具有的绘画水平,更能聊到点子上,还会极大的改善亲子关系。比如同存画法是4~5岁小朋友常见的一种画法(同一人物在画面中从事着不同的活动)。“哇,你在画滑滑梯呀。从梯子爬上去,然后在滑下来。嗯,画得真棒


切记,只和孩子聊画的内容,聊创作过程,不去指导孩子绘画。和创作意图、绘画过程相比,绘画结果并不是重要的事情。


另,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发问,等孩子画完再聊。

下雨天,爸妈开车去学校,红色的车是妈妈的,黑色的车是爸爸的。作者Jason

每周从学校拿回来的手工、绘画,厚厚一摞。加上孩子在家画的,堆得越来越多,家里放不下了。
那么,什么样的画该保留,什么样的画又该扔掉呢?


扔掉那些具像型的画,扔掉那些黑线勾边的填色画,只保留孩子自发创作的画。


画的比较好的,可以裱起来挂墙上,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有些家长特别用心,每一幅画都收藏起来,加上日期和文字备注。这也确实是给孩子的一份很好的礼物。


我比较懒,看到画的比较好的,拍照记录一些。然后,大部分都给我扔掉了。。。

水、沙子、绘画,和孩子的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不只是玩,那是他们的精神粮食。


和三、四岁的小朋友,商量好固定的绘画场所,完全可以杜绝在墙壁、床单上乱涂乱画的现象。


大人一定要对"脏"有一定的容忍度。想想也没啥啊,那些水彩颜料都比较容易洗掉,身上脏了放水龙头下冲一下好了。衣服洗不干净又咋样?不是挺酷的吗?再说了,反正衣服过几天也穿不上了LoL。


孩子再有想象力的作品,也是有其生活原型的,可能是你讲过的一个绘本故事,可能是去过的动物园、水族馆,可能是一起逛过的宜家,可能是老师带着去的农场。。。


成天看电视的孩子,收获的必然是缺乏内心感动的生活。


去哪都带着娃,固然有诸多不便,不过好处则是让娃接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呀。遛娃,不只是带娃去餐馆、游乐场、景点,还可以是超市、银行、车管所、办公室等。


如何带孩子逛博物馆、美术馆?

之前买过的一本书,还不错

出发之前,可提前了解一下作者简介,展出的作品,以及作品的创作过程。嗯,就像你和孩子聊画那样。


去博物馆,可以多带孩子去看那些相对抽象的画,孩子会有更多共鸣。毕竟,孩子就是这么创作的。你看不懂的,他能看懂。


逛馆过程中,家长们要多观察,少点评,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


绘本是提高儿童审美,非常有效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暂时没有筛选的能力。孩子的读物,家长一定要提前筛选。


关于绘本的话题,之前写过文章,这里就不重复了。

成人干预了孩子绘画,该如何调整?


我们是普通人,当然会犯错,有时候完全是无意识的。那么, 孩子的绘画,已经受到成人的干扰了,家长们该如何补救呢?


家长们可以尝试换画具。比如从硬笔画切换到水性颜料等可调色的颜科媒介,使用大笔刷,用更大的纸,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会从画形象转移到颜色创造、组合、使用上来了。


或者干脆先暂停画画一段时间,小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


我们无法避免社会活动对孩子美育的负面影响,比如具象画法,填色图案,抑或商业的卡通形象,但孩子在家画画,家长应该摒弃这些东西。


美育主要是靠家长,而不是老师。


家长们可以不懂画画,家长们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按印象绘画,摒弃具象型画法,扔掉那些填色图、简笔画,主动和孩子聊画的内容和创作过程,主动了解儿童绘画能力发展过程,多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做到这些,相信我,孩子会回报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1.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鸟居昭美
  2. 《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
  3. 《世界儿童文学 阅读与经典》
  4. 《世界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
  5. 《儿童艺术博物馆 和孩子一起欣赏世界名画》

想翻我朋友圈的,自己加吧,zj09169
JZ是谁? 硅谷IT民工一枚。爱机械表、爱户外,偶尔调杯长岛冰茶,把各种心得啰哩啰嗦一下。去云南巍山表友郑江家玩,爱上他家的山清水秀及祖传好酒,共创品牌「郑铺」酒,一壶慰风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近水族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