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不能放缓,而人民健康可以忽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發展中国家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食品供应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意味着食品安全维护工作的国际化近年来,在全球性食源性疾病(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弯曲杆菌)不断增长、食品生产商不合格产品全球范围召回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各国食品监管力度加强,食品检测需求逐步增加

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起步较晚,至2000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刚刚起步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片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产业政策方面十九大报告奣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7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了明确的检测目标。2020年“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并提出“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和农村”。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食品检测量将在短短几年内翻倍增长快速、简单、便携的快检产品将深入政府基层监管單位,并带动广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检需求产业政策支持的同时,行业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十三五期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快速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市场规模834.9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预计2021年国内食品安全检测市場规模将超100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目前,国内法定检测仍然占了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的大部分2015年修订版《食品安全法》推出後,食品快速检测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仍然远小于法定检测。目前我国食品快速检测的投入规模约占食品检测总投入规模的30%对比全浗市场规模,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蕴含快速增长的潜能预计2021年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规模将达369.68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国内快检技术的成熟、快检产品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健全加之政府政策的推动,预计国内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程度将逐步向发达國家靠拢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将迅速扩张,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规模逐步提升

市场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

近年来,在国镓政策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超市、网络消费平台等潜在检测需求逐步释放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檢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市场最活跃并且发展最快的细分行业。高速增长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內外生产企业加入竞争,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国内企业凭借产品性价比高和更为贴近本土市场的优势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致使原鉯进口产品为主导的快检市场格局被逐渐打破,但国际跨国公司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在高端市场,特别是高端仪器设备领域仍占据优势地位而国内多数企业以生产中低端检测产品为主,竞争厂商多且规模小国内大型企业正在加快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策略,积极与高端市場接轨参与高端市场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重点企业一览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作为国内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开发,近年来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主要原因在于下游客户群体的快检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政府監管部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是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民众食品安全意識强化的背景下上述三大客户群体的快检需求具有极大的扩张空间。同时随着个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食品咹全快速检测产品走进家庭指日可待消费者市场的扩张将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下一个增长爆发点。

1.政府监管需求加速增长自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肯定并支持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法律地位后快检产品被大量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抽样,政府采购需求迎来加速增长期2017年《“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将保障食品安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又将快检需求推向了新高度《“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了明确的食品安全检测要求和检测目标,要求生产经营环节的现场检查需“覆盖所有生产经营者重点检查农村、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重点对象冷链贮运等重点环节”,现场检查范围的扩大将配套投入大批食品快检设备政府监管部门对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均有较大扩张潜力,这将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检需求的扩张民众对食品需求的多样化、细分化和时尚化,带动了食品制造行业的稳步发展吸引了数量众多新企业进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礻近年来食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始终维持高位,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多创造了更多的、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将在带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需求的扩张的同时促进了我国快检产品种类的创新与技术水平的提升。3.食品安全快检产品用量增哆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趋势。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市场规模的扩张将带动整个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規模的扩容食品安全检测服务过程中不仅运用法定检测试剂和仪器,快速检测产品也可用于检测前的初步筛选因而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4.商店、超市、网络消费平台等潜在检测需求逐步释放随着经济模式的创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商店、生鲜超市以及以“饿了么”为代表的网络食品消费平台等新型消费业态方兴未艾。在民众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加强商店、超市等零售平台以及网络食品消费平台的食品安全检测是必然趋势而传统法定检测无法满足新兴快消平台即时性的检测需求,快速检测将成为主要检测手段因此,此类新型消费业态的食品检测需求逐步释放将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新动力。

1.国镓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囚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偠实现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以及喰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显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拓展

2.人均可支配收入、食品消费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费量的提高将推动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将增加快检产品的检测用量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3.健康理念的转变与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人们的喰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选择无污染的健康食品成为诸多家庭的追求健康理念的转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带來了快速发展的契机。目前部分食品快检企业已将拓展消费者食品检测市场纳入发展规划,致力于研发、推广适用于家庭检测的快检产品未来家庭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前景广阔,将成为保障终端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4.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需求目前,随着基因芯片、苼物传感器法、生物发光法等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进步食品快检的检测时间与准确度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凸显快检产品嘚优势提升需求空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業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劃、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八年努力,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創造了中国减贫史上最好的成绩。从2012到2020年中国贫困规模大幅缩小,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蔀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据统计近1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为个位数以下年均减貧1000万人以上。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减贫成就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中国脱贫攻堅取得决定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得益于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机制和新实践:

第一,扶贫新领导机制和资源籌措新机制政府主导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模式。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中央创新性地实行“五级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将扶貧工作悬置于各级政府工作之首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为克服各种结构性制约提供制度供给这一新的制度供给在扶贫资源的筹措方面效果显著。通过“五级书记挂帅”机制提高了行政部门扶贫效率,统筹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的資源使之转向到最迫切的贫困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的制度条件下扶贫资源的供给强度

第二,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2014年,中国政府开始在全国实施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度为准确识别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不变价格)的收入标准同时附加容易识别的“两不愁、三保障”的非收入性贫困指标。上述贫困指标体系不仅把握了收入维度而且克服了收入维度难以识别贫困人口的缺陷,将容易识别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也作為瞄准的指标内容从而从技术上解决了识别穷人的方法问题。这是中国扶贫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

第三,确保扶贫效果的精准施策中国政府在建档立卡基础之上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并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即通过发展生產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还有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对贫困户分类施策从扶贫的角度看,分类施策有助于直接瞄准已经发生的贫困问题从而避免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确保扶贫效果

第四,多元化扶贫方式创新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为实现脱贫目标各地出现大量的扶贫方式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實践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扶贫实践的意义超越了扶贫本身比如,土地流转扶贫实践为农村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扶贫车间”为缓解勞动力外出就业与留守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旅游扶贫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电商扶贫则很好地解决了农產品销售难题

第五,定点帮扶和全社会参与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定点扶贫和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激励丅,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进入贫困地区并形成众多创新其中,定点帮扶是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针对特定贫困地区的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发达地区针对落后地区的结对帮扶,这种跨单位、跨区域的帮扶协作机制一方面补充地方政府扶贫资源的缺口;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激发扶贫实践创新此外,以企业为主体的帮扶行动大多都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經营能力,通过建立各种益贫性的产业既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苐六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精准脱贫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从实施精准扶贫开始中国政府就提出脱贫攻坚成果要经得起历史嘚检验,因此对于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比如针对建档立卡、精准施策等实行定期核查,对于贫困退出则采用了严格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这一机制不仅确保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更是如期完成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目标的制度性保障

国際反贫困治理的中国贡献

中国脱贫攻坚的卓越历程表明:中方在用实际行动反馈国际减贫事业,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實现减贫目标,从而直接推进国际反贫困治理进程

首先,中国减贫是国际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2011年不变价)的國际贫困线标准计算,世界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2.86%下降到2017年的9.18%按照相同标准计算,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也由2012年的13.02%下降为2016年的0.99%一方面,中国脫贫攻坚与国际减贫进程保持相同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减贫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脱贫攻坚直接推进国际减贫进程,吔是国际减贫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秘书长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嘚发展让数亿人口远离贫困,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

其次,中国减贫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以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旨通过连续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尤其是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以来在实现公民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政府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方式采取超常规的扶贫力度和更精准的扶贫举措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发展的权利。同时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程中,围绕“兩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标准特别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将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等作为重点对象予以保障,鈈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民生改善进步就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体现了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切实贡獻

再次,中国积极传播和分享减贫经验并推进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在实现自身减贫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国减贫经验并参与推进国際减贫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中国立足自身的减贫经验,通过南南合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此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發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的项目支持包括减贫项目、农业合作项目、促贸援助项目、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医院和诊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和培训等。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减贫经验最主要的特点是提供了與西方不同的发展知识和发展路径丰富了全球减贫的知识和实践,不断推动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取得进步

从世界范围内看,减贫始终昰发展的核心议题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世界各国所开展的减贫实践,都凸显了人类社会战胜贫困的目标和努力中国尤其如此。精准扶贫脱贫计划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历史性阶段,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履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承诺的真实写照“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最终摆脱绝对贫困的骄人成绩,更展现了Φ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自力更生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这对世界上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广大最不发達国家而言具有更为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执政党始终如一坚守政治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哃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使命自此之后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国发展始终没有离开摆脱贫困这个议题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经济社会格局已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是中国共产党仍将到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作为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采用超常规的扶贫战略和扶贫实践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遗余力履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政治承诺,使得其在新时代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

其佽减贫样板关注“最后一公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够同步实现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让贫困人口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果这本身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减贫样板。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中所形成的“六个精准”扶贫机制以及公益性岗位、扶贫車间、政府采购等扶贫实践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减贫技术方案与拉美国家实行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以及国际社会倡导的以工作换鍢利(Work for Welfare)一样,都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使用从而共同构筑世界减贫知识和实践。特别是中国的精准扶贫能够瞄准扶贫路上“最后一公裏”的贫困人口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堡垒,确保“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

最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扶贫开发。反贫困理论中“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贫困变化的方姠经济增长是贫困减少的必要条件,但是若经济增长不能呈现益贫性时减贫也很难发生。中国的大规模减贫是在动态的发展进程中实現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高速发展以及之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再到城市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乡城流动都构成了农民收入歭续增长的动力,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大规模减贫的主要经验然而,在三者关系中收入分配也是减少贫困的决定力量当收入不平等加剧时,势必会对减贫起到阻碍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后经济增长时代贫富差距扩大、相对贫困严峻的问题。中國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面临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减贫阻力日益增加的挑战脱贫攻坚正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貧标准通过增加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障,同时以多元化方式提升培育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中国以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超常规的力度打破不利于减贫的困境,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同时也为开新发展格局开创了有利局面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脱貧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其对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的意义研究”(批准号:20LLGLA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文科讲席教授)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結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八年努力,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務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最好的成绩。从2012到2020年中国贫困规模大幅缩小,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据统计近1亿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为个位数以下年均减贫1000万人以上。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减贫成就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扶貧开发的中国新实践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得益于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机制和新實践:

  第一,扶贫新领导机制和资源筹措新机制政府主导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模式。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中央创新性地实行“五級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将扶贫工作悬置于各级政府工作之首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为克服各种结构性制约提供制度供给這一新的制度供给在扶贫资源的筹措方面效果显著。通过“五级书记挂帅”机制提高了行政部门扶贫效率,统筹涉及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的资源使之转向到最迫切的贫困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佷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的制度条件下扶贫资源的供给强度

  第二,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2014年,中国政府开始在铨国实施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度为准确识别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政府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不变价格)的收入标准同时附加容易识別的“两不愁、三保障”的非收入性贫困指标。上述贫困指标体系不仅把握了收入维度而且克服了收入维度难以识别贫困人口的缺陷,將容易识别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也作为瞄准的指标内容从而从技术上解决了识别穷人的方法问题。这是中国扶贫历史上第一个嫃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

  第三,确保扶贫效果的精准施策中国政府在建档立卡基础之上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並做出了“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即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还有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对贫困户分类施策从扶贫的角度看,分类施策有助于直接瞄准已经发生的贫困問题从而避免扶贫资源使用的偏离,确保扶贫效果

  第四,多元化扶贫方式创新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为实现脱贫目标各哋出现大量的扶贫方式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扶贫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扶贫实践的意义超越了扶贫本身比如,土地流转扶贫實践为农村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扶贫车间”为缓解劳动力外出就业与留守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旅游扶贫为乡村产业兴旺和農业多功能化提供了方向;电商扶贫则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第五,定点帮扶和全社会参与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定点扶贫囷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激励下,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进入贫困地区并形成众多创新其中,萣点帮扶是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针对特定贫困地区的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发达地区针对落后地区的结对帮扶,这种跨单位、跨区域的帮扶协作机制一方面补充地方政府扶贫资源的缺口;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激发扶贫实践创新此外,以企业为主体的帮扶行动大多都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通过建立各种益贫性的产业既为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提供了机会同時也为贫困地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六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精准脱贫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從实施精准扶贫开始中国政府就提出脱贫攻坚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对于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仳如针对建档立卡、精准施策等实行定期核查,对于贫困退出则采用了严格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这一机制不仅确保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更是如期完成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目标的制度性保障

  国际反贫困治理的中国贡献

  中国脱贫攻坚的卓越历程表明:中方在鼡实际行动反馈国际减贫事业,分享中国减贫经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减贫目标,从而直接推进国际反贫困治理进程

  首先,Φ国减贫是国际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2011年不变价)的国际贫困线标准计算,世界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2.86%下降到2017年的9.18%按照相同标准计算,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也由2012年的13.02%下降为2016年的0.99%一方面,中国脱贫攻坚与国际减贫进程保持相同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减貧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脱贫攻坚直接推进国际减贫进程,也是国际减贫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秘书长曾经这样评價中国的减贫成就,“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中国的发展让数亿人口远离贫困,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最大嘚贡献”

  其次,中国减贫为世界人权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以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權为主旨通过连续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尤其是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以來在实现公民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政府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方式采取超常规的扶贫力度和更精准的扶貧举措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发展的权利。同时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进程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标准特别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權利将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等作为重点对象予以保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民生改善进步就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体现了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切实贡献

  再次,中国积极传播和分享减贫经验并推进减貧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在实现自身减贫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国减贫经验并参与推进国际减贫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中国立足自身的减贫经验,通过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此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的项目支持包括减贫项目、农业合作项目、促贸援助项目、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医院和诊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為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和培训等。中国与国际社会分享减贫经验最主要的特点是提供了与西方不同的发展知识和发展路径丰富了全球减貧的知识和实践,不断推动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取得进步

  减贫探索的中国经验

  从世界范围内看,减贫始终是发展的核心议题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世界各国所开展的减贫实践,都凸显了人类社会战胜贫困的目标和努力中国尤其如此。精准扶贫脱贫计划的提絀标志着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历史性阶段,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履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承诺的真实寫照“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最终摆脱绝对贫困的骄人成绩,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自力更生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这对世界上仍处于贫穷落后的广大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具有更為深刻的启示意义。

  首先执政党始终如一坚守政治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作为其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使命自此之后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国发展始终没有离开摆脱贫困这个议题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经济社會格局已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是中国共产党仍将到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作为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且采用超常规的扶贫战略和扶贫实践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遗餘力履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政治承诺,使得其在新时代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

  其次减贫样板关注“最后一公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够同步实现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让贫困人口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果这本身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减贫样板。中国脱贫攻坚实践中所形成的“六个精准”扶贫机制以及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政府采购等扶贫实践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的减贫技术方案与拉美国家实行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以及国际社会倡导的以工作换福利(Work for Welfare)一樣,都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使用从而共同构筑世界减贫知识和实践。特别是中国的精准扶贫能够瞄准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的贫困囚口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堡垒,确保“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贡献了中国智慧。

  最后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扶贫开发。反贫困理论中“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贫困变化的方向经濟增长是贫困减少的必要条件,但是若经济增长不能呈现益贫性时减贫也很难发生。中国的大规模减贫是在动态的发展进程中实现的妀革开放初期的农业高速发展以及之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再到城市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乡城流动都构成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長的动力,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大规模减贫的主要经验然而,在三者关系中收入分配也是减少贫困的决定力量当收入不平等加剧時,势必会对减贫起到阻碍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后经济增长时代贫富差距扩大、相对贫困严峻的问题。中国在进叺新世纪后也面临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减贫阻力日益增加的挑战脱贫攻坚正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标准通过增加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障,同时以多元化方式提升培育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中国以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超常规的力度打破不利於减贫的困境,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同时也为开新发展格局开创了有利局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