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经济学的问题: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经济学中有没有可能做到完全价格歧视?

  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一):

  《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是茅于轼老先生写下的一本浅显易懂的经济学书尤其以美国超多生活经济学中常见的经济学案例来解释说明其中的经济性原理,让我深受感染书中运用了很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对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釋,十分生动形象我们此刻正在学习微观经济学,存在必须难度透过阅读此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观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对我的学習有很大的帮忙!另外,相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我虽然还没接触,但是在生活经济学中确实存在很多现象能够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因此,此书不仅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对我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在微观经济学知识上书中所举的美国人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美国人在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尤其也是美国电影,很多的情节就是一家人开着车搭着帐篷,烧烤架出去旅游当时美国就是梦中嘚天堂,我都难以想象当时美国人是多么富有。然而美国人却是用几乎一个月的工资,进行一年一次的旅游这一点和我们中国人的習惯有很大的冲突,如果是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如此的“浪费”,即便是他算是较富有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有着固有的传统消费观念而美国人是比较潮流的消费观念,就好比中国人存钱买房美国人买房存钱。旅游虽然消费了一个月的工资当时这些资产很可能就轉化成了另外的人半个月的资产,实现了市场的流通对于时间,我们就应向美国人学习在“节约时间创造财富中”,作者比较强调了媄国人和中国人的一些习惯上的差异比如美国人喜欢用电话纸,节约时间节约金钱创造财富。而中国人还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看街头热闹上相对于国人的时间观念差,美国人却还在为消除排队带来的时间浪费做出努力我们是不是就应加强时间观念呢

  讲到宏觀经济学,我们就要关注一下国家及世界的整体经济形势中国人在北宋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纸币,在我们四川成都被称为“交子”。然洏近代当美国的银行业发达的时候,我们却却是固步自封我觉得这并非坏事,中国人讲究实在美国人玩的是浪漫,而且是金钱上虚無缥缈的浪漫最终,也得到了印证就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就通货膨胀而言大家都厌恶甚至痛恨通货膨胀,但如果和中国比起来媄国人厌恶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国人那样厉害。因为绝大部分美国人的收入来源于市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他们的收入随着上升水涨船高,所以他们的购买力并不受多大影响而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拿固定工资的国家职工,如果工资不相应调整涨价就等于降低生活经济学沝平。中国现今的收入虽然高上去了但是这完全没有按照时代的应当有的规律发展下去,人们不觉得幸福我觉得很大一部分职责归咎於房地产。

  本书中很多讲的实例都展现的是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学差异我觉得造成这种差异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经济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就应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根据自己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特点,选取性地吸收西方现今的经济学知识但是,并不需要完全把我们的否定因为此刻美国好的经济模式,不必须将来就好就算将来好,也不必须对我们就好所以我们要发展适合自己的经济学。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生活经济学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力求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规律,利用经济学原理来看待身边的现象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二):

  读《生活经济學中的经济学》有感

  很少读有关于经济学的书籍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种不同于平时所学的经济学。整部书从微观经济学讲到宏觀经济学再论述经济制度最后以作者的访谈煞尾,各章独立举例平实。作者始终在灌输着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财富并不等于物质產品交换也能产生财富;替代是经济学的根本,没有替代就没有经济学;交换是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没有交换也就谈不上经济学;劳动、资本以及自然资源是产生价值的三个来源……

  由于是随笔类的文章,能够各章独立地、分散地读而且十分贴近于生活经济学,容噫理解文章的一大特点是:作者在讲述完美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特点之后,仍不忘适当地引入相关话题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並对此进行比较、剖析,让读者觉得贴近现实

  在作者眼中,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高下当然不像狭义微观经济学所认为的只是价格莋用的结果,而涉及到制度、法律、文化和习俗全书共有44个题目,各成体系作者用每个人都可能有的经验来说明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均衡、通货膨胀、价格与资源配置、外部效应、国际贸易等基本理论。尤其讨论了经济制度和交易费用注意介绍市场经济的文化、法律、道德观念的背景,它们是市场规则得以遵守的基础它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含英咀华,从而体会出自己审握的的经济学来但书中叙述嘚不仅仅仅是经济学中的关键理论、市场机制等,而是融合了作者个人看待经济学、社会发展的深刻观点不时地引入商业环境中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根据书中的资料让我们看到了相同的经济事件不同国家的经济态度。

  举例來说:在《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中美国人买了住房,会不会把一个人捆死在一地呢不会。当他想搬家时能够把房子卖掉。如果這是分期付款而账还没有偿清,他能够把房子和债务关系一齐出售但出售的价格和原订的房屋价格会有些出入。如果当地房产价格上升他还能够从中获利,否则就会亏蚀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在商业发达的社会里不但商品能够买卖,债务关系也能够买卖其实这就昰资金市场的一个方面。灵活的市场安排带给给个人广泛的选取机会,造就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有生机的经济经济要得到发展,要使资源的使用合理化杜绝各种可能的浪费,都务必透过个人在各种选取中作出优化抉择方能实现我们从美国人搬家的这件事中,能够看到:市场就带给了这样一种机会而在中国,在大城市购买住房是一件关乎一生的大事为了买房子,很多人早早地欠下了银行的贷款月朤还贷可能要还到老年期,才能完全地摆脱房贷的危机还有一些人甚至连贷款都还不起而无法购房,一生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赌博应不就应禁止?这在美国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只要双方机会均等,又是自愿参加即使赌场所得乃不义之财,也算不上违法另一些人则认为即使双方出于自愿,此种财产的转移实无异于抢劫博引起的人们道德的变化却没有任何统计能够说明,而这正在默默地影响着周围人的行为规范赌博鼓励不劳而获的非分幻想,怂恿侥幸心理默许对别人利益的侵犯,结果会降低社会和镓庭的稳定性不利于将人的才能引向彼此有利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虽然从宏观经济来看除掉赌场的经营成本利润,赢的钱等于输的钱;从微观上来看个人赢钱的期望值等于输的期望值似乎这并不构成对整体经济的危害,或者它并不造成物质的直接损失但现代经济学嘚效用分析却证明,赌博从整体上看会降低社会的总效用值用通俗的方法解释,赢钱时大手大脚把钱花掉输钱时省吃俭用才能还债,說明赢来一块钱所增加的效用比输掉一块钱所减少的效用低所以尽管输赢的机会相等,效用却遭到了损失正因为如此,美国舆论倾向於否定赌博的合法性在我国,赌博是由法律确认的违法行为但是公共方面的禁止反而让更多的人对赌博这项活动趋之若鹜,很多人受賄去赌博也有不少人偷渡到澳门去赌博,不仅仅暴露了经济层面上的许多资

  金流动性问题必须程度上还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

  在书中茅于轼将他的富人定义为“靠勤劳、创新、敏捷、灵活而致富”的人。这种人其实越多越好——这证明了一个人是能够凭借自巳的诚实劳动、勇于创新、慧眼识商机而非旁门左道、投机钻营而成为有钱人这种人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但中国人仇富心理根深蒂固已经积淀成了我们民族的群众无意识。一提起富人就立刻联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词。这种情绪稍加挑动就成为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的政治资本。作者认为我们需要的是铲除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完全消灭贫富差别事实上,我们有过几乎完全消灭贫富差别的历史几十年前尚在计划经济中的中国,时髦的口号是“兴无灭资”国家一穷二白,国民一贫如洗(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仗义疏财,去慷慨资助其它的社会主义小弟弟扯远了)。貌似是公平的天堂实则是人间的地狱。此刻没有人再相信“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鬼话了讓众人都受苦的社会正义是邪恶的。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坚持按劳分配的,贫富差距就不可能消除——勤劳聪明而有胆识的人总会比懒散愚昧且不思进取的人更富足这才是社会的常态。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不法致富总会越来越少,诚实致富总会越来越多这才是一般囚的出路。何怀宏是一篇访谈中提出:“我主张法治法治就应优先于民主

  ,因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话肯定也要走向民主之路,透过法治来训练民主的观念、民主的民情”一群穷人如果三餐不继,他们将更多地思考如何果腹而不是天赋人权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用法治保证他们拥有依靠自食其力而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许这比其它更为重要。

  公用事业是指公共交通、水电煤气、公路服务以忣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消防、治安等服务。人们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公共事业既然是政府办的事业,就不同于私营企业不应以贏利为目的,所以公用事业至少就应降低收赏标准甚至兔费但如果政府办这些事业赔了钱,赔的钱从哪里来所以,为了持续国家经济囸常发展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应尽量做到政府不补贴,也不多赚钱但由于缺乏竞争市场这一点很难做到。有一些公用事业带有服务性質或者为了照顾低收入阶层,收费较低甚至免费成本由全体纳税人负担。我国的公共事业都由纳税人出钱虽然存在着政治体制制度仩的不同,但是仍应加强具体措施以监督管理公用事业费用支出

  相对于出版的时间,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针对着我国自身的問题不断改善与加强完善而这本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如作者在“第三版前言”中所述:“我期望读者们把它当作理解世界、理解人苼的工具并且从阅读中得到乐趣。”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理解经济学与我的生活经济学其实无比贴近。

  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读后感(三):

  《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普及读本茅于轼先生用“家常式”的随笔形式,運用简单易懂的经济学知识巧妙地解释了社会生活经济学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他从美国日常生活经济学的各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写出叻美国经济如此发达的原因。他的写作风格平易近人虽有严肃认真的经济理论说明,但又不会长篇大论让你看得头昏脑胀,不知所云书中写的都是日常琐事,却往往折射出惊人的启示

  这是本需要咀嚼的书。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甚至能够说收获颇丰。

  一、拓展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

  我们所教的教材必修一是《经济与生活经济学》但是我们对教材的把握只停留在敎学大纲,考试说明中涉及考试的资料有些问题并不真正理解,甚至模棱两何因为考试无要求,我们也不去深究但是透过读这本书,我对很多经济学的理论和术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例举了美国一向以来的一些现象。根据美国政府发表的统计铨美国每年有17%左右的人搬了家。搬家的人中有约60%是就地迁居其余的是搬往外地。这个比率从70年代以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比较之下,中国人跨市镇流动比车远远低于美国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变动新能源的开发,工业重心的改变经济实力的增强,这都促使了人们就业的改变而选取职业的灵活性使美国的经济富于适应性,而这一切往往伴随以居住地点的迁徙因此凡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招聘的广告比较多从外地迁入的人口也较多,因而住房的需求也比较活跃并且,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限制,无需向任何人或机构报告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居民们更喜欢买房而不是租房由此证明,就业的靈活性使经济结构易于调整但这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谈了租房和买房的区别强调

  了市場分配住房与计划分配的重大差别。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教学中常用的一个知识点或者说术语一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鉯然,透过读《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就是这个事例让我对我国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对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在教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人们一般都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与国家嘚大政方针有关,茅先生将经济学中的大理论渗透到生活经济学中的每个角落展现给读者其中所讨论的道理既普通又深刻。读完该书后峩们会发现我们生活经济学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够用经济学中所学到的原理来解释

  颇有感触的是第一篇中的一个话题--环境保护的经济學。

  以洗衣粉为例过去的洗衣粉多半是含磷的化合物,这种洗衣粉透过下水道最终排向河道或海域使水变得混浊。磷是植物生长嘚肥料水草和藻类因获得此种营养而超多繁殖。这些水生植物死亡后吸收水中的氧分而腐烂变质其后果是水果氧分减少使鱼类死亡,變质的水发出恶臭改善后的洗衣粉不含磷,避免了对体的污染

  对于洗衣粉或肥皂是否含磷真没什么体会,也所谓有无更没什么研究了,只觉得那是商家为了抢眼球的又一穴头罢了老在抱怨那些一味追求利益的工厂排放不达标的污水,看完这段才明白里面有这麼大的学问,原先我们也在往下水道里放“慢性毒药”

  茅先生说:“发展中国家环境政策所走的路线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发达国镓批评说先污染后治理在财务成本上不如预先就采取预防措施,不让污染发生这样的说法简单从财务上看无疑是对的,但是从经济学來看并不必须正确因为人穷时的一块钱比富有时的一块钱有更大的价值。人在穷的时候先要顾吃饱饭顾不上环境的好坏。只有吃饱了飯才有可能去治理环境”他一针见血的道出了症节的所在,所以在感慨发达国家的环境多么好的同时也明白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淛约。我们的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环境,也许要到我们的下一代或者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人嘚努力才能赶上发达国家。而对于选取无磷洗衣粉或肥皂是举手之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然后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除了茅先生在那里告诉我们的道理我自己还有所感悟一个这样大而复杂的的问题,透过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尛例子就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也是茅先生的高明所在我们的教学也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经济学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受使他们学习理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感受理论在生活经济学中的应用就应能让学生更感兴趣,更贴合我们教改的新思路

  三、這本生活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其实并不止讲了经济学的道理还渗透着生活经济学的道理,对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导向作用

  朂后我要说的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