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发展什么经济学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字体:】
川办发〔2013〕75号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平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我省平原地区共15个县,集中分布在成德绵经济发达地区,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的24.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全省县域财政收入的33.4%。加快平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到2017年,15个县的生产总值全部超过100亿元,其中11个超过300亿元,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推进圈层融合和跨区合作,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整合工业发展资金,适当新增投入,积极扶持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培育百亿企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和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将平原县建设成为中心城市重要的配套制造业功能区。  (二)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培育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顺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商贸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园区。加快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新型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产业带动效应大、关联度高的现代服务企业,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平原地区县综合竞争力。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经营机制,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城市工商资本、业主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培育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平原地区县农业资源优势,稳定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加快推广立体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等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及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积极发展观光型、休闲康乐型和文化型乡村旅游,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新增新设农业补贴和财政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生产性用房、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等建设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推进骨干交通建设和乡村道路改造升级。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公共交通、农村站点建设,提升农村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强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发展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县城成为中小城市,建设大城市的“卫星城”。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小城镇建设,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率先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旅游镇、商贸镇。突出产村相融和“微田园”特色,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设集聚度较高、公共服务体系较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鼓励已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入户城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农民土地权能,积极探索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物权、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路径,探索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平等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利用与开发;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建以土地、产权股份合作为基础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新金融服务,扩大平原地区县级分行信贷审批权限。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区域合作,更大范围聚集发展资源。突出招大引强,推进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着力承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二、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我省44个丘陵县,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6.6%,占县域经济总量的49%,集中了全省38%的人口。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要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到2017年,39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7个达到300亿元,人均GDP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依托五大经济区发展定位,大力融入以点极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合理引导中心城市的产业溢出和扩散过程。大力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协作配套的产业。加快机械、化工、纺织、饮料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推进天然气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培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中小优势企业发展。科学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推动园区整合提升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发展,建设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园区。  (二)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商贸流通网络,完善大型购物商场、专业批发市场、超市等设施,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家政、物业管理、养老等社区服务。改造提升地方特色餐饮、文体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一批商贸、物流园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继续开展精品旅游村寨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园林城镇村庄、特色旅游景观名村创建,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深化“两个带动”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资金合作。切实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继续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新增新设农业补贴和财政资金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新村建设、产业发展、质量安全和农技体系建设等项目安排向丘区倾斜。  (四)改善县域发展条件。继续加快实施一批丘区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区域内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汽车站场和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补助政策、项目安排和资金计划等方面对丘区倾斜,支持路网建设。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支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生活用水保障,确保丘陵地区饮水安全。协调发展农村电网和区域网,全面启动丘陵地区城网改造。加快发展沼气,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资金向丘陵地区倾斜。继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坚持产村相融发展理念,引导生活生产方式同步变革。结合丘区特点,因地制宜,改旧房、建新房,改旧院、建新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各具特色、风貌优美、宜居宜游的村落村寨。  (五)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建设进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骨干、新农村综合体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为基础的“圈层梯次”结构型城镇体系,着力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巩固劳动力转移规模,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实施远程、转移等多种方式的培训,逐步培育成为各行各业的现代产业工人。强化培育“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等劳务品牌。加大劳务信息平台建设和劳务法律援助,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流动人口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有人口管理制度。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盆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我省盆周山区共26个县,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的14.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全省县域财政收入的16.2%。加快盆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要壮大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缩小盆周山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到2017年,13个以上的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个县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一)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茶叶、特色水果、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特色食用菌、特色畜禽、冷水渔业、木本粮油、林板加工、珍稀树木及花卉苗木等特色生态产品。依托生态农业资源,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进区域型农业公共品牌创建,支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品牌。制定原产地环境质量评估及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一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县。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相结合,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山地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申报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国家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县(点)等旅游品牌。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统筹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有序推进矿产、天然气资源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本地加工深度,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中,探索实行当地享受优惠价格政策。通过合理参股、资源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注册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  (二)深入实施扶贫攻坚。积极推进乌蒙山、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和行业资金投入,形成合力,每年扎扎实实办一批实事。乌蒙山区重点加强金沙江下游和赤水河流域开发,秦巴山区重点加强革命老区扶贫和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开展片区外扶贫开发,创新多村连片扶贫机制,综合治理界域贫困问题。落实扶贫到户机制,采取连片扶贫开发、新村扶贫等方式,改善农村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集中投入。引导经济实力较强地区与贫困地区联建产业园区,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发展“飞地经济”。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有效提升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铁路和区域通用航空网络建设,努力改善区位交通条件,推进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强电源、电网规划建设,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尽快实现无电人口全覆盖和稳定供电。继续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完善渠系配套,加强小微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广建立整合项目的激励机制。  (四)推进城镇化和新村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县城、集镇和新村建设。突出山区特色风貌,建设以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为重点的城镇体系,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城发展为小城市。依托旅游景区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实行新建聚居点、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相结合,推进新村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优先解决高山移民和地质灾害移民。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坚持产业与城镇化、新农村同步规划、统筹建设,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探索以农民为主体参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开发经营。探索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强化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的环境监管,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重点地区生态综合监测。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15年所有县城和重点景区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和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园林城镇乡村。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山洪灾害监测防御工程。  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我省民族地区共有51个县,国土面积占全省县域的66.5%,经济总量占县域的12.2%。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优先发展生态经济,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障民生,科学开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民族地区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到2017年,5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2个县超过300亿元。到2020年,基本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  (一)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坚持旅游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加快推进黄河大草原马背文化旅游区建设,大草原和泸沽湖生态旅游等精品旅游区建设,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开展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区、旅游扶贫实验区等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县。结合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宗教文化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建设,加快推进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等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县城和重点城镇。积极发展“藏、彝、羌家乐”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创建一批旅游示范村、精品旅游村寨、旅游特色名镇,推出一批民族演艺节目、民族纪念品、工艺品,以旅游业带动农牧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发挥高原自然优势,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蔬菜、特色水果、酿酒葡萄、青稞荞麦、道地中药材、牦牛、藏羊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质工业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产业和林下资源综合利用。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牧)场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换。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生产性用房、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等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三)科学开发优势资源。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冶炼加工及载能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开发,逐步形成水电产业、矿冶产业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型工程观光旅游产业经济带。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积极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在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中,探索实行当地享受优惠价格政策,通过合理参股、资源就地转化、企业就地注册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  (四)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青藏高原、川滇生态功能区定位和保护生态也是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省级资金统筹力度,支持草原环境保护。推进标准化草场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大力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耕地保护、水土保持、牧区湿地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加强草原防火监测、森林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农村能源设施、生态监测、气象保障、情报信息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五)积极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确保完成“彝家新寨”建设工程,切实解决彝区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难题。集中推进高原藏区全面扶贫,加快建设一批“藏区新居”。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周转住房建设力度。扎实做好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我省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推动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构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电力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用能条件。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和牧区水利工程。完善牧民定居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民族地区通信覆盖率和基础金融服务。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县城集中供暖、供氧设施建设。建立重大工程项目省级委派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帮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省级统筹保障机制。
相关链接>>
相关新闻:河南的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经济落后?
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于郑州,相对发达的交通; 黄淮平原良田亿亩盛产粮食,基础雄厚的农业; 户籍人口全国第二,充足的劳动力; 既然工业化后的三个条件都已具备,为什么经济发展不起来?
按投票排序
556 个回答
国家:好好种粮食,别想太多河南:……====================河南:我想搞个郑东新区国家:今年虽然大旱,但是粮食创收还得靠你啊!河南:。。。。。河南:中部崛起什么时候给钱国家:春节我来帮你浇地河南:。。。。。河南:我.......国家:你真的想的太多
答案比较长,并且根据知友评论里讨论的热点不定期进行更新,第一部分关于区位基本属于初中高中地理知识,没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看后面内容。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差,虽然GDP总量全国第五,但人均已经到中下游的水平了,更何况与历史上富庶的中原相比,现在河南的经济地位确实尴尬。题主提到了三个要素,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平原),劳动力。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要素能不能决定当前人类社会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地理位置(交通)历史和地理常识,人类文明的兴起和繁荣都是在河流冲积平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这里具备了农耕文明发展繁荣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水,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那么这条定律放到近代或当代还适用么?我们来看看世界主要城市群分布图很显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带基本都分布在沿海地区,美国东西海岸,南美东西海岸,中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这种现状的形成源于15到17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船队开辟了大量的海上贸易航线,大大加剧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随着近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升温,贸易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孤立的发展。所以,河南地处中原腹地,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地理位置真的算好么?想想蒙古国海军的梗···········至于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比起海运差的太远,对外贸易更是然并卵(当然现在想起搞个中欧货运专列,蒙古国海军这是要出去找海去了(⊙﹏⊙)b),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条铁路可能就改变了模样,但从一个省份的角度上来说铁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当有限。况且郑州唯一的宝贝郑州铁路局又被分拆,同为铁路拉来的城市,株洲一个落寞的普通地级市籍籍无名,郑州和石家庄难兄难弟半斤八两。内河航运中国境内的两条大河,长江仍然孤帆远影碧空尽,然而黄河每遇枯水便断流。长江托起了一条沿江城市带,重庆,武汉至今获益匪浅,至于黄河,除了孕育华夏文明,留下的记忆便是近代频频的洪灾,滚滚的泥沙黄汤以及部分河段枯水期的断流了。二.自然环境(平原)的确,从历史上来说,中原长期是繁华富庶之地,撇开在河南定都的朝代,即使非都城所在地,也有“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得益于平原,农耕时期的河南吃得饱穿得暖,历史上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也是如此,但是放到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代,就有如下问题:A.农业能致富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么?答案显而易见,不用多说。带动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子致富或许可以,一个省份靠农业发展到较高的经济水平几乎不可能。即使河南的农业产业化做的还不错,至少涌现了双汇,三全,思念等一些行业巨头。B.既然不能致富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工业?这里就涉及到中央政策定位问题了,下面会有详细案例阐述。一句话,看看每次总理来河南视察什么——“确保夏粮增产增收”,我就呵呵了。以沿海为例,除了江苏,大部分沿海省份并没有大面积的平原,浙江俗称七山二水半分田,所以说平原地形并非当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或者说至少权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三.政策因素1.也许外地朋友经常听到你的河南朋友抱怨国家不给河南政策,你心里肯定说除了几个发达省份,大家不都一样没什么政策。那好的我来具体分析一下河南的政策塌陷是不是真的。A.大中部地区:中部崛起是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最后提出的,这个政策含金量有多少想必广大中部省份兄弟都很清楚:几乎就是一个口号。B.还是大中部地区:直辖市北部天津和北京挨着,东部有上海,南部深圳经济特区,西部有重庆,中部什么也没有。C.行政级别:东三省以及沿海省份基本都有副省级城市,西部西安副省级,成都副省级,中部只有一个,然而是武汉。D.国家级新区:东南沿海不说,只说内地: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可怜我们郑州新区还在被媒体拿着几年前的美国路边社消息说鬼城。E.五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没我们什么事。河南没有副省级,没有计划单列市,没有国家级新区,没有军区之类的大区机构,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郑州铁路局,还被刘秃子给肢解了,简直呵呵,有朋友要说了,我们山西我们安徽也什么都没有啊,对啊,我承认啊,所以我有说过你们发展的很好了么?看看下面这个表格,背景填充为黄色的几个省份山西,内蒙,安徽,江西,河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除了内蒙和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他几个在政策空白地带的省份哪个发展的好?注:抱歉,制作疏忽,表中天津为沿海,谢知友
提醒。再看看下面这个表格,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重点关注国家预算和地方自筹,数据较老,可做参考。再看看下面这个表格,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重点关注国家预算和地方自筹,数据较老,可做参考。2.18亿亩耕地红线,河南永远的痛。只说个例子。答主大一时的校区在郑州市郊区的一所专科学校内,是的没错,我们本科学校给新生在某专科学校的校区内租了一栋教学楼,几栋宿舍楼,就那样寄生在别人校园内一年。原因是新校区没有建好,新校区没有建好的原因是几年前拿到的地说违规占用耕地被停了。我们学校持续了几年四个年级住在三个不同的校区,一个租用校区,一个老校区,一个正在建的新校区。在新校区没开建之前,几万人挤在占地二百多亩的老校区,相当一部分学生住在学校在外租的宿舍楼里,就是这种情况,即使是现在新校区基本建好了占地也只是一千五百多亩,很奢侈么?(临沂大学7000亩,南昌大学8000亩,四川大学:7050亩,华中科技大学:6780亩,中山大学和西南大学近10000亩···············)我们学校在河南不是个案,龙子湖大学城的学校拿地普遍不太顺利,航院的学生都住进去了脚手架还没拆。即使建好之后此事还被央视记者暗访曝光了,整个龙子湖大学城全部上镜,我校首当其冲,理由正是占用良田。别的省份的学生要学习,河南的只要种粮食就好了,呵呵。看到有别的知友提到河南虽然粮食产量高,但人口也多,基本上就够自己吃。那么给出各省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2010年左右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约为471公斤。注:表格中最后一列为人均粮食产量,单位:公斤;数据并非最新,但趋势和相对关系仍然具有参考性。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除了前列六七个省份,剩余的省份人均产量均低于人均消费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尽管数据并非最新,但根据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区粮食无法自足将是常态化,换句话说,需要靠别人养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除了前列六七个省份,剩余的省份人均产量均低于人均消费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尽管数据并非最新,但根据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区粮食无法自足将是常态化,换句话说,需要靠别人养活。前几位除了地广人稀的东三省和新疆宁夏内蒙古,剩下的就是人口稠密的河南和安徽了,都是经济欠发达的难兄难弟。四.自身因素1.地域性格A.自古以来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与和平轮换上演,洛阳城几度被摧毁,开封一座城摞着一座城,大饥荒,花园口决堤,中原人见证了王朝更迭也见证了生死无常终于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不像东三省的好爽仗义,不像齐鲁的热情好客,不像江浙的精明,也不像川渝的巴适。缺乏一种明确的地域性格,缺乏一种冲劲,缺乏一种韧性。相较于沿海地区甚至是四川湖南,缺乏一种敢想敢干的魄力,出去打工的人多,出去创业的人少。B.沉溺于历史,洛阳人开封人尤甚(答主洛阳人),原本只写了个洛阳,评论里已有开封知友表示这事儿必须有开封。2.迁移省会导致的省会首位度不够内陆省份很难支撑多核发展,更别谈像江苏和山东的群象经济(省内各地市普遍经济水平较高),有人说河南发展比较均衡,那是因为普遍水平较低。说别人一城独大,难道没发现宜昌和襄阳的GDP马上就要超过洛阳了么?郑州差武汉一大截的同时省内南阳焦作许昌新乡还在龟速前进。郑州差成都一大截的同时河南的人均GDP领先四川也仅在毫厘之间。所以内陆省份提高省会的带动作用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郑州已经被长沙超过且越甩越远了。选取几个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接近的省份,陕西,湖北,四川,安徽,河北,其中河北石家庄,安徽合肥,河南郑州均是迁移后的省会,在国内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在各自省内的首位度号召力都比较差,而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却恰恰相反。郑州和石家庄之前分别是县城和村庄,几乎没有工业基础和知名度,过高的估计了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成为省会后均处境尴尬,石家庄在省内饱受唐山和保定的白眼,洛阳则对郑州愤愤不平。A.省内两个最发达的城市郑州洛阳相距太近,实际上就是挨着,虹吸效应导致两个城市互相消耗对方的生产要素,直接结果就是郑州发展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而洛阳发展则越来越慢,要知道在迁移省会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洛阳都是省内第一大城市。B.倘若没有迁移省会,仍然是当初的开封(绿线上方菱形位置),可以想象豫东地区(开封,商丘,周口)早已不是今天的模样,而洛阳因为与开封距离较远仍然能够保证相当的发展速度和体量带动豫西,同时现在的郑州地区因为陇海兰新线交汇,重新设立一个地级市也会发展不错。这样河南整个陇海线都会发展较好,而不会像今天这样豫东塌陷。C.广大豫南地区缺乏区域性中心城市(绿线下方菱形位置),因为距离较远,信阳南阳与郑州的向心力已经很弱,郑州的辐射能力也有限,同时郑州铁路局又被分拆设立武汉铁路局,结果豫南地区的信阳,周口,驻马店,漯河,甚至平顶山都划归武汉铁路局管辖,呵呵,我真是问候铁道部了。3.高等教育,这个不多说了4.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太低,相比于邻省山东,河南农业几乎仍然处于小农经济阶段,山东大量存在各种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蔬菜水果,寿光的大葱大蒜烟台苹果全国出名,这就是山东为什么给人一种“土而不穷”的感觉。--------------------------------------------------补充1:评论里有知友对农业不能致富的观点表示反对,这里解释一下:你家里开一个养殖场养猪或养鸡搞好了赚个百八十万致富奔小康当然有可能,问题是放到一个省份的角度上呢?农业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调用率最低的产业,尤其是大多数农民从事的传统农业,无论你用多么先进农药化肥,农用机械,无论你除草施肥多及时,产量天花板仍然难以逾越,相较于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突飞猛进,中国粮食单产几十年提高了多少?真的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更不用提天灾疫病,市场波动。这里说到一个概念——单位面积产值,不太严谨但足够说明问题。简单来说,同一块地你是用来建工厂还是用来种庄稼,它的产出是天壤之别。不像东三省,地广人稀,规模化种植,像河南人口密集地区实际上应该主要从事单位面积产值更高的产业,偏偏被困在了农业上。关于规模化农业,现阶段河南也难以实现,主要原因在于人均耕地面积太少,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的土地自由流转政策执行的程度了,如果政策可行,对于改善河南农村地区现状或有可期。--------------------------------------------------补充2:评论里已经有知友关于答主对河南人自身原因“轻描淡写”表达了不满,意思是你们欠发达的原因还在于你们自己,不要抱怨国家政策。在此统一解释:答主从来没有否定人的因素,答案中也已经有所阐述,但是人的因素在一个省区经济发展中的权重有多大,能不能凌驾于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之上?这里说下个人观点:天朝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大量国家直属的科研机构,重点高校,中央企业,还有大量重点科研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等均是由国家主导的,以及不同城市和地方官员名目繁多的行政级别和权限,这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如何分配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得到这些资源所获得的先天优势单靠一个地方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逾越的。“先富带动后富”,这一句话已经表明不同地区在发展起跑线上就已经不是公平竞争,考虑到马太效应,除非有重大的政策介入,这个不公平会越来越明显。一个家庭致富是很简单的事情,你勤劳能干或者脑子好使就行,但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系统工程,辖区越大,覆盖人口越多,盘活这个系统工程难度越大。如果你还对政策影响力没有概念,仍然觉得你们的发达是你们老百姓智慧与勤劳的结晶,那么想一下各个王朝定鼎中原时中原地区的繁华富庶,东京汴梁的人民莺歌燕舞,睥睨天下的时候,你们那里是什么样子。刷新了下,发现了问题下面有一些不友善答案,奉劝各位不要跟他们撕B,直接点举报,谢谢。补充3:评论里有知友一直在纠缠一个问题——“你说国家只让你发展农业不让你发展工业,但是国家有哪些政策文件规定不让你发展工业了?”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官员天天去查看红头文件,只有你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种种显性的,隐性的限制,这里引用知友 提供的例证,见微知著,在此表示感谢。2、我在河南的贫困县做公务员,无工不富,县里也出去招商引资。可招回来的企业也面临一大麻烦。没有用地指标。全县每年的建设用地需求在2000亩左右,但上面只能满足800亩,这意味着一大半企业会没有合法的土地手续。外来企业主敢放心的加大投资吗?没有土地担保抵押企业如何融资?外地老板们还很不满意。这种制度上的束缚真的无解。少种点粮食行不行?(案例来自知友 )以这个例子为基础,答主再提一个概念——土地置换,某个地方在自己用地指标不够的情况下需要一块地建工厂,该如何办?没错,土地置换,在另一个地方将有一块同样面积的非农业用地被复垦为农业用地,这样即使工厂建好了,但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农业用地总面积没有减少。这种置换既可以是同区域的,也可以是跨区域的。不然你以为在经济突飞猛进,工业和建筑用地需求极大的今天,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保持的?所以,有的地方高楼工厂拔地而起的时候,请记住有的地方在为你做出牺牲!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提供的远远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还有其他的生产要素!————————————————————————————————最近更新:对河南人民地域性格形成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在原答案中答主对河南人民的地域性格总结为:逆来顺受,缺乏冲劲,韧性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形成原因总结如下:1.中原地区地处华夏腹地,虽然王朝众多,但是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因而朝代更迭频繁,这个对比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的建都史可以看出,定都长安更容易实现长期的盛世,所谓“居长安者盛世统,迁洛阳者天下分”,由王朝更替引起的战乱连年不断,加上北下,西进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央王朝的冲突最终在中原汇集,墙头变换大王旗,今天姓杨,明天姓李。2.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引起洪灾,同时因为深居内陆及纬度原因华北地区是中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农耕时代这种气候环境使得农民收成极不稳定,况且今天的河南仍然有大量人口从事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所以,历史上的中原民众通过努力奋斗获取的物质资源在未来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一场灾害或者一场战争可能瞬间让你倾家荡产,见证过繁华,也看惯了生死,长久以来形成逆来顺受,立足当下,不做长远预期的地域性格,但这跟不思进取和懒惰是两码事。当然历史上也有一部分中原人极度厌恶王权更替,连年战争的生活,所以他们采取了行动,这就是“客家南迁”,他们最终形成了今日广东,福建,四川等南方省份甚至台湾的客家人。那么留下来的那部分中原汉人,要想生活,就要妥协。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很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也没有比较擅长的领域。不过看到前面答案的敷衍,我想还是好好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好,见谅。说河南的经济落后,我知道问的是如今的河南经济,但是我想从历史的发展上来分析下这个问题。一 .经济与政治的问题 应该说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政治的。在元代以前,中国(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称呼)的政治中心(首都),大多离不开陕西,河南,江苏这几个省份。一直到元代,中国的首都才算逐步确定在北京。我国科技、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北宋,都城即在河南开封。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河南,作为改革发展的先行地,以及自己作为农业发展中心的地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领先全国的。我国科技、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北宋,都城即在河南开封。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河南,作为改革发展的先行地,以及自己作为农业发展中心的地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领先全国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和近代,河南的地位始终居高不下。二.河南省的地理位置说河南的位置好,是真的好。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在古代,其实在今天也是,一切的发展都不开水资源。有这么一句话,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河南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河南的地位可见一斑。这也是河南在很多时候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原因。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的产量一直是稳居前列的。13年与14年,全国各省份粮食排名,河南都是第二名(第一名是黑龙江省)。但是为什么河南经济在人们眼中还是不景气呢,先姑且这么说吧。我想应该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河南的发展尾大不掉。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发展最快的并不是农业经济,甚至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随着打工热潮的高涨,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农耕面积不断减少,真正的农业从事者也慢慢减少。为什么?因为农民种田根本不赚钱。并且风险太高。粮食虽然作为生存之根本,但粮食的价格并没有多大提高。尽管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免农业税,提高农业补贴。然并卵。。。。这个问题依旧存在。而作为农耕大省,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河南这些粮食大省。说河南地理位置好。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人认同。现在位置最好的位置在哪里?毫无疑问是北上广深,珠三角,长三角。这是中国改革最前面的区域,是各种新型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域。他们的地理位置好不好?当然好。北京,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珠三角,改革开发的先行地。如果还有人说,河南地理位置好。我只能呵呵一笑。三.教育与人才流失以前有这样一种说话,中国的精英人才都流到了海外。国人很是义愤填膺,咬牙切齿。而还有这样一种说话,河南的精英人才都流失到了外省。河南省的教育在全国来说是非常落后的,这里以高等教育为例:211高校全省只有一所。211高校全省只有一所。在评论里很多人吐槽,那我就在这里统一说一下:在教育方面,我只是以高等教育为例,初中等教育相对而言难以衡量,很多数据找不到。很多知友说的没错,不管是河南,还是全国来说,思想建设是最重要的。美国传教士密迪乐说过: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而基础文明包括:契约精神,权利意识,对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的理解。我深以为然。而关于浙江也只有一所211,我反驳不了。但是浙江大学在中国的地位或者说是影响力而不可估量的。(本人只是某211高校学生,深深向往浙大,不过211与985的差距还是挺大的)而反观其他两个教育强省,湖北和江苏:湖北全省共高等本科院校共计66所,有两所大学,七所院校;江苏省拥有高校(不含独立学院)134所,本科院校(公办,不含独立学院)47所,有两所大学,国家“211工程”大学11所。关于人才流失,没有找到详细的数据。很抱歉。只有一项调查结果:河南省一份对本省科研单位和高校中、高级以上人才的调查材料中,当问道“如果有机会,是否选择到发达地区发展”时,科研院校中有88.6%、公司企业中有90%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会选择到发达地区工作。 人才少,流失率大,是河南省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1942年河南大旱,致死300万人,致使300万人逃亡。这一点,我不知道对河南后来的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暂且不多说。河南到底穷不穷?我想每一个外省人,对河南的映像大多是脏乱差+穷。当然这些情况正在慢慢好转。事实呢?2014年,河南省GDP全国排名第五,是很不错的,但是人均排名,22名,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整个河南给人的感觉是虚胖。河南作为中国人口最大省,各种地理资源都是极为丰富的,为什么发展还是如此难以令人满意。我想原因还在于以上分析的几点: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以农业经济为第一产业的河南并不讨好;教育相对落后,人才普遍流失;新型产业发展较慢。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丝毫不为过,很多人黑河南,看不起河南。殊不知,也许我们眼中的河南正是大部分国家眼中的中国:臃肿,虚胖,落后,但是正在奋力向前。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耐心,一份信心,一份发展的决心!
收到一名地域狗朋友的邀请,作为河南人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排名前几的知友已经把这个问题阐述的很详细了,我就酱油的补几刀,因为这么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我们在这扯犊子不会改变任何现状。政策 - 教育我把教育放在第一项,不仅仅是因为我作为一名河南出来的考生有很多亲身经历,而且我认为教育是中国欠下河南最狠的一笔账。那些说河南人不勤奋的,可以来参观参观河南的高中,因为我们的落后,多少孩子拼了命的学习就是为了走出这个在方方面面给他们带来“不平等”标签的地方。我们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确实,当我到了大学无意间提起我高中是28班的时候,周围同学都震惊了,我就告诉他们,我们高中一个年纪36个班,每个班70个人左右。从高二开始早上6点起床,晚上1点睡觉是很多学生的常态。也正因如此,在大学,我周围拿出国奖学金的很多也是河南同学。所以说河南人不勤奋的,不知这论点从何而出。嗯。我们是高考大省,我那年高考,报志愿是这样的:本一批次被分成了两大块:211 和 非211,每块可以报四个学校,我当年理科生大改能有1W人能上一本(含211和非211),然后录取结果是这样的:河南 报考人数:95.90万 一本人数:33766 录取比例3.5而需要让大家知道的是,这33766人里面一万多人被河南省自己的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给消化吸收了。附一张我高中教室的常态图,重点班,所以人数稍微少了点。普通班是要从教室前门做到后黑板的。然后,老生常谈的问题,河南只有一所211:郑州大学,0所985.这么牛逼的配置应该是国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我智商不够,就不去猜测意图了。政策 - 地理位置中原崛起和中西部发展计划,作为河南人,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具体数据排名第一第二的答主都给过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可以这么说,和国家政策沾点边的,大河南一个没有。而作为老的铁路中心,京广线和陇海线交叉口的省会郑州,在刘某人的影响下也失去了铁路中心的地位。郑州只好自己干起了“中原航空港”。政策 - 人口外流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跟中国人的移民潮是一样的道理吧,当你觉得这个环境不好,政策不够好的时候,人民能做的也只有用脚投票了。我作为一个从河南出来的考生,现在在英留学,回国后也不打算回河南,因为那里没有我所能适应的环境了。不是我不爱我的故乡,而是因为人个人的发展需要环境的陪伴。在庞大的国家政策下,我不得不做出一些“对不起故乡”的行为。而这就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人口大量外流的原因。还有一事,提一下河南博物馆,作为文化大省,河南出土的珍贵文物数不胜数,而河南博物馆却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至于为什么?请去国家博物馆看看吧。如果你想看看中国优秀的地方和环境,那就不要来河南了,因为这里的人们就像《饥饿游戏》和《分歧者》里一样,被庞大的国家机器定义为农业大省,要守住耕地红线,这里的人民只能无奈。PS:地域歧视看到回答,回复里面这么多地域歧视的内容,首先作为河南人我并不觉得奇怪,这个问题在中国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又都无法解决。媒体的导向,请重点关注有态度的新闻——网易新闻,每天刷新闻都会看到很多带有“河南”标签的负面新闻,任何和河南沾边的新闻都会在标题上强调“河南”以博取地域狗的点击率。可能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坏事都发生在了河南。中国的大部分媒体,毫无职业道德所言,所以这一点不求改变了。民众强大的从众和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一大波不明真相的群众,他们从朋友口中听得了各种河南人的负面消息,就不假思索的继续传播,甚至添油加醋。甚至当我在苏州上学时亲耳听说“老子今天真倒霉,在火车站手机被河南小偷偷走了。”,我这屁民的智商就跟不上了,为何小偷偷你东西的时候还会告诉你他的籍贯?民众都是无辜的,所以这一点也解决不掉。第二波就是职业段子手了,写出了太多“脍炙人口”的段子被人所“传颂”,“偷井盖”,“骗子首都”这些连河南人自己都摸不着头脑的段子就一直被扩散着。相比很多河南同学都经历过被地域狗的同学调侃吧。微博上出现了“井盖”书包,然后我就被艾特。让这样的职业段子手停下笔我觉得比实现法治社会更难,所以这一点也解决不掉。河南由于经济落后,确实有一部分人素质不高。以致被无限放大。经济的落后是由以上种种的方面综合造成的,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我们在进步,只是进步的比较慢而已。看看地图上的河南版型和中国版型,河南有点像中国的缩影,而事实上,中国的河南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像世界上的中国。答主现在英国留学,在这里,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从方方面面都像中国人对河南和河南人的看法。
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不好,之所以让你觉得好,是因为河南历史的地位。河南的历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以河而兴,因河而衰”,河南历史上的辉煌,是因为黄河作为文明摇篮是华夏民族最早开发的地区,在其他地方还是原始森林的时候,河南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排。元以前的河南,是政治中心(或者政治副中心)、军事中心(次中心)、经济中心,周人的要害在关中,但一定要在河南经营成周,西汉七国之乱,周亚夫只要占据洛阳,七国的瓦解就是板上钉钉,到了隋唐,都城虽在关中,但关中甚至连官员和军队吃饱都满足不了,天下的核心已在中原,这时候的河南达到自己的顶峰,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物流)中心。这种情况延续到宋代。这是隋代运河:这是宋代运河:这是元代运河:明清基本延续了元代运河的路线,运河不再经过河南,也就是说元代以后,河南已经在中原王朝的物资供应链条中不那么重要,而在现代经济中没有出海口,更是河南的硬伤。读历史需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总体是在东移,在元代以后,中原王朝的军事敌人也逐渐来自东方,定都北京成为必然的选择,再加上黄河水患频发,河南的衰落更加不可避免。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改道计1575次,其中自商周至隋朝1000多年间只有29次,这时候的黄河是真正的母亲河;而唐代至元代700多年则上升到474次,平均每10年有6.3次;明清时期,猛升到934次,平均每10年就有17.2次,较唐、宋增加了近3倍;年的短短20多年中就发生了103次,平均每10年高达47次。这样频仍的水患,河南早在明清时期的农业时代,已经丧失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的资本。建国后,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整体是成功的,但是马上,黄河迎来了一个新问题,也是工业时代的致命问题,断流。作为流经河南的主要河流,黄河几乎从70年代开始年年断流,90年代黄河甚至经常断流半年,我那时候第一次经过黄河大桥,我带着一种朝圣者的激动俯瞰黄河时,那种如同泥浆般的近乎凝固的流动,庄严而悲壮,几乎把我看哭了,这种悲怆只有几年以后我看见灰色的长江时,才能再次领略,这是题外话。当时的黄河,消失都有可能。新世纪的黄河,虽然不再断流,但并不能掩盖河南是一个缺水省份的事实,这也是河南经济不发达的致命死穴。以河而兴,因河而衰。河南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区,现在没有那么重要了。以上。请不要再评论区发布地域歧视的内容,谢谢。
实名反对 关于河南粮食都被自己消耗的非理性解释。首先给你看一份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走势图统计显示,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约为1100亿斤。统计显示,2010年河南省粮食产量约为1100亿斤。再来看一下河南省内各项粮食需求的统计表。
河南省居民口粮消费总量表
河南省饲料用粮测算表
河南省饲料用粮测算表
河南省种子用量测算表
河南省种子用量测算表
河南省工业用粮测算表
河南省工业用粮测算表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除种子需求比较稳定,常年基本保持在3%左右外,其它方面的用粮都发生了不程度的变化。其中,工业用粮总的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占消费总量的近6%上升到2010年的近20%;口粮消费所占比重由2001年最高的53.7%,逐渐下降为2010的36%;饲料用粮由2001年的37.1%缓慢上升为2010年的41.9%。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除种子需求比较稳定,常年基本保持在3%左右外,其它方面的用粮都发生了不程度的变化。其中,工业用粮总的呈增长趋势,由2001年占消费总量的近6%上升到2010年的近20%;口粮消费所占比重由2001年最高的53.7%,逐渐下降为2010的36%;饲料用粮由2001年的37.1%缓慢上升为2010年的41.9%。以上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网。好了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帐 以最新的2010年为例,2010年河南全省粮食产量是1100亿斤,现在计算河南本省口粮需求、饲料用粮、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总数,298.8+347.1+23.4+159.9=829.2(亿斤)那么,1100 - 829.2=270.8(亿斤)这270亿斤的粮食去哪儿了呢?敢情都被河南本省的人烧了?还有,其一,河南本省消耗的口粮,不仅养活了常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养活了上千万河南在外务工的人们,他们消耗了自己的粮食,然后把消耗自己粮食后的力量贡献给了沿海的建设。这些贡献最大受益者是谁?你告诉我河南粮食都被自己吃了?其二,河南本省消耗的饲料粮食所产出的鸡鱼肉蛋,有多少被货车源源不断的拉向全国的四面八方?你非要说长这么大从未吃过河南来的鸡鱼肉蛋,那我也无话可说。其三,河南本省的工业用粮,河南全省上到省会郑州,下到小县城小乡镇,或大或小的食品企业、分企业,每天生产出了多少吨食品你能算的出来吗?方便面、饮料、火腿肠、各种小零食、点心、辣条儿、饼干……——什么?你说这些食品都被河南自己消费了?天啊!河南原来有这么多企业可以只靠本地消费就能发展下去啊,为什么我们还没成为发达国家啊!这都不科学!!!对了,顺便问一句,你吃过“双汇”吗?你知道“卫龙”吗?
作为一个河南孩子,我弱弱地说,从小我爸就教育我,好好学习,走出河南……高考的最低志愿是去外省上学。当时想报江西财经,老班说,你还想去比河南还穷的地方啊?!立马改成江苏。改变家乡的理想和自我发展的理想,最终还是选了后者。匿了,说实话会被喷。高考太难这一项也会阻止不少人回家的念头。
先上一份河南地图:
地理位置方面:河南在古时候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好一点的,因为陆运和河运相对于其他地区还是方便的。所以有安阳,郑州,洛阳,开封这四大古都。 但是到了近代,交通方面的优势已经没有了,铁路交汇点也只是郑州而已,而郑州只是一个转站点而已。(觉得事实如此)。 地理位置方面:河南在古时候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好一点的,因为陆运和河运相对于其他地区还是方便的。所以有安阳,郑州,洛阳,开封这四大古都。 但是到了近代,交通方面的优势已经没有了,铁路交汇点也只是郑州而已,而郑州只是一个转站点而已。(觉得事实如此)。 其他省份的交通在不断的完善,公路,铁路,海运,空运集各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才是真的交通便利。(郑州的地铁到现在也只有一条。所有普通上班族大部分只能依靠公交和自行车/电车在这个城市移动) 河南有18个地市,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他资源:其他城市随着煤矿,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发展起来了。但是河南其实并没有太多可利用的矿产。 旅游资源:河南旅游景点还是算挺多的,但是名气不算大,整个旅游服务业也不完善。没有依托旅行发展起来的城市。 教育资源:河南大学提供的资源缺乏。不仅体现在高等院校数量少,学校等级不高,还有学校的师资也不是很好,基础设施和学术气氛不高。…(说的是2013年毕业之前的状况,现在的不是很清楚) 文化方面:可能是因为历史原因,加上这里之前是农业为主,这里的思想普遍保守一些,经商之思想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现在还没有成大气候。 科技方面:人才外流,没有硬的实力,先进的技术科研项目开发落不到河南这里。 政策方面:河南算是半个被遗忘的省份,虽然近几年有“中部崛起”但是项目和成效很难近期呈现。 人口方面: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这是优势也是劣势。有充足的劳动力,但是从事的产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普遍不算高。人均资源不多。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现在的经济已经是第三产业占主导,曾经以第一产业为命基的城市已经“落后”。虽然状况都不算怎么好,但是这里有人,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希望。
河南:我想搞经济。国家:搞什么经济,你搞经济谁种地,给你这么多标准,少了揍你。河南:那好,那我要申请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国家:你们那么多人口,大规模那人怎么办,出口务工人口也用不了那么多啊。再说,你这么是资本主义的一套,不合国情。河南:那我怎么给国家长脸。国家:你长什么脸,有北上广在,服务好北上广就好了,哪来那么多事。(转脸)你们也一样!河北、山西、安徽:……人民日报:河南小孩七年吃住在猪棚,至今不会说话。 -------------------------------------------------------------------------------------------------受宠若惊,但也惭愧万分,没有什么干货,只是抖了个机灵。应广大朋友要求,改成安徽,写上山东湖北纯属读得太顺就吐噜嘴了。 主要原因前面几个答友真的是从各方面都分析到了,不管是地理,还是交通或是文化以及人才的严重流失(感觉这条,即使人才多但如果没有什么发展机会的话,也根本留不到人才)。吐槽下政府被人理解为只会怪政府,这个如果不是河南的农民的话,你们这么说也不会说什么,没经历过嘛,对吧。政府完全是把河南当作粮仓来看待,不仅河南,其它几个主要产粮区也是一样。而且是仅仅当作,并不是当作而培养,因为他从来没有给过这些地区金坷垃。完全靠自己,干了旱了,马上呼吁本地积极抗旱,风调雨顺丰收了,示意大家马上鼓掌,口头表扬,下年继续。 至于补贴,一亩地一年几十块,只够你们喝杯咖啡的,还是今日优惠的哟。而且补贴据说现在还停了。 另一点却很少人说,其实也有些关联,整个地区的人性格。河南在被束缚到土地上的时间太长太长,以致于整个地区的人完全少一种该有的活力,整个河南地处中部却更像与世隔绝的状态。--------------------------------------------------------------------------------------------------------没有说国家对我们差,没有说国家对我们差,没有说国家对我们差。 真不知道你们是从哪句话里面理解出来的。 也没有黑北上广,也没在黑北上广,也没在黑北上广。都知道看东西上知乎了,这点理解能力还是应该有的。吐槽可以看这个,好答案要看前面几个干货那些才全面,顺便,拿GDP来衡量的人都是在耍流氓,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停的耍。
古代一条黄河孕育文明,于是这里就繁荣了,然后大家开始打架,于是有人发现河南地理位置好啊,大家都想抢,然后就都喜欢在这儿打,于是战乱频繁,死了很多人,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然后大家就跑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两宋基本完成,每次大高潮都伴随着战乱和人口南迁。宋元以后,长三角已经完全取代河南成为了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两宋基本完成,每次大高潮都伴随着战乱和人口南迁。宋元以后,长三角已经完全取代河南成为了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明清时期更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刘成老师的图片,源自网络)(刘成老师的图片,源自网络)所以说,在进入近代之前,河南就已经先天不足输掉了。近代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开放口岸,工商业兴起,逐渐成为经济的支柱。由于近代工业是舶来品,自然就先在对外开放口岸以及沿海地区落地了。如图,近代经济中心是沿海和沿江的城市。近代中国的二元性体现在当沿海开始走向近代工业的时候,内地仍然是传统农业。所以从这方面看,河南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了劣势。如图,近代经济中心是沿海和沿江的城市。近代中国的二元性体现在当沿海开始走向近代工业的时候,内地仍然是传统农业。所以从这方面看,河南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了劣势。现代其实河南省境内有纵横两条铁路干线,都完成于近代。但是在整个近代,铁路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火车从这里走过并不意味着就会有多少工厂落地生根。所以火车的作用得1949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然并卵然并卵河南资源没有人家丰富,工业基础又不行,交通便利的一个结果是河南成为了全国重要的人口输出大省,大家都跑了,就更加没有人发展本地经济了,于是形成一个马太效应。总结来看,一步错步步错,因为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落后了。总结来看,一步错步步错,因为地理位置不好,所以落后了。更不幸的是,即使是在农业社会,河南的地理位置也不好。黄河喜欢发大水,喜欢改道,于是河南就悲剧了。黄河喜欢发大水,喜欢改道,于是河南就悲剧了。
2题主的3条优势除了交通还好,其他恰恰都是劣势。先说粮食,在现在的政策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产粮大省没有任何经济优势。据昨天新闻今年夏粮收购价2400一吨。国际进口完税到岸价不到1600。也就是说这是个包括利润率在内完全国家垄断的行业所以没有什么经济活力。其次人口众多更加剧了前面的问题,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耕种成本高。存在大量富裕劳动力,政府要解决就业就只能优先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典型例子就是富士康,而这类企业又是利润链最下层。再加上北上广沿海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和海运便利使得河南很难成为技术和销售中心。
作为一个河南人,其实也是从大学起才开始考虑这个事情:一个平原不多于山区,地处腹地,沟通四方的省份为何经济穷困,教育落后。 虽然农村出身,但是良好的家教(小时也是家穷,但是祖上也曾有诗书传家,有一套处事做人的家风传承),在同学中从没有觉得自卑过。直到大二的时候接待一对儿台湾兄弟(游玩兼传教来的),其中大哥对我说:没想到河南也有你这样的人。也许觉得话会引起误会,追了一句:别误会,我是在夸你。 瞬间觉得被侮辱了,只是实在找不到什么反驳的话,因为河南人的形象不好,无以反驳,又无法忝颜受夸,最后默默的走了。虽然徐氏兄弟诚恳的倒过歉。但如根尖刺一般在我原本自信的心灵上扎了个洞。也让我有想过点什么,零零碎碎没有体系。 1.如果说河南是农业大省,必然会有人反驳我东三省,湖北产量是主力。那么我说农业人口大省,那必然没错了。 从建国初直到取消公粮,中国走的一直是农业补贴工业,城市发展的路子,有人说:我们城里人也交税了呢,凭什么你们农民不交税。对不起,我没有说农民不应该交税,所谓“农业补贴工业,城市”是指农民纳完公粮后并没有从“公粮”里获得任何好处。所谓粮食被国家用来换外汇,稳定物价,城市基建。而农村一直处于放任状态,浇地要钱,河道维护要自己出工出粮,村里道路维护要村民集资。记忆里政府除了给教师发工资和电路改造时承担了一部分资金(其余资金由各村村民集资)之外,就是计划生育和催各种费用。 看到这里很多人讲了,各省都有农民,为什么你们河南最穷,人口是个大问题,由于平原多于山区,河南一直是人口大省,90年代时我只有9分地,最后一次分地时我就只有7分地了,那个交公粮的时代里,剩下的粮食要留足一家的人的口粮,剩下的则低价卖给国家,或者比政府价格略高小贩,以换取点现金,种地,是永远富不了的。由于国家工业扶植重心不在河南,河南工业人口少,城市人口对比总人口,也少的可怜。工业不发达,城市人口少,没有完全的市场,所谓经济作物完全没办法出售,所以河南人始终在种的就是粮食。既无规模(人均土地少),又无市场,穷是必然的。直到取消公粮,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农村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副作用时大量土地被种成树,而青壮年都外出做生意或打工去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育,不知国家出于什么考虑,一个人口一亿的大省985没有,211一所。而在全国录取名额分配上也没有照顾,教育资源稀缺。另外河南时唯一个没有中科院研究所的省份。如果我说河南是被中央牺牲的省份,必然有人说我受害妄想,企图给贫穷找借口。那么河南至少是被长期忽视的。不论是东部发展,还是西部开发,又或者老工业区振兴。作为中部的河南,都无法从政策里获得什么好处
不是河南人,也没去过河南,但我常听到周围人说河南人坏。我有一次想去那看看。问问朋友,她去过河南。我说:河南咋样?她:那里是破了些,河南人奸诈,坏。我问:哪里奸诈?别人都这么说。她:(缩缩脖子)那骗子特多。我:你上过当?她:没,我都躲得远远地,没和当地人怎么交流。我:……那你说那人坏。她:…………对话截止了。我还是没去河南。我去了广州。广州好臭。到处都乱糟糟。我去了上海。上海好娘。哪哪都娇滴滴的上海人。我去了北京。北京好傲。看人全是基层人员。我去了balabala。balabala得人全tmxxx。我去了好多地方。还是没去河南。但我知道了所有城市都有风格,所有省市都有风俗。所有地点都有风言风语。世界存在就是为了体现差异!我现在明白过来:所有地图炮,都他么是指着别人的屎说这个拉屎的人也是臭的。我去你妹的地图炮。我说:中国人都好样的,互相帮助互相赞美,和睦亲兄弟,团结一家人。你来炮轰我啊!你好意思!=========
→_→好吧,居然有人看到。那我就不匿了。其实和问题不沾边的说,我连评论都没看就怒答了,主要是逛各种论坛都是地图炮轰,实在烦人。
我不敢说什么他们低素质,毕竟我说话也不干净,但我再努力学会理性,学会宽容。我还年轻(18)还有能力摆脱这种泥淖,很感谢知乎里的精彩回答以及我的少数围观者们,深表感谢,以后干啥都不匿了。。
看了所有回帖,我觉得这里边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河南,了解河南经济。河南工业差?河南工业产值全国第四,稳稳的把辽宁上海天津浙江压在后边,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郑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前一直是中部第一,近几年因为煤炭产业崩溃才被武汉反超,而且幅度非常小。现在河南的经济并不差,尤其是9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但给人的印象很差。自古以来,只要中原地区就是经济繁荣的地区,宋南迁之前,中原地带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宋南迁之后,被北方民族破坏了一段时间大伤元气,但是,到了明朝中期,河南经济重新恢复,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当时的江浙,黄河泛滥确实非常严重,但并没有对河南经济造成本质性伤害。当然这些都是传统经济时代的事情,和我们今天的经济有很大不同。关于现代河南经济,确实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恢复。主要有一下这么几点:1、严重的战乱。河南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军阀作为根据地的地方,虽然这军阀的头子袁世凯是河南人。自从清亡以后,中国进入混战年代,而受伤最深的就是河南。因为河南再和平时期是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便于与各地交流,但在战时,这就成了最大的缺点,没有战略回旋余地,四面受敌。结果就是,河南成为了各路军阀争霸的战场,蒋奠定霸主的战争不是北伐,而是中原大战,这里长期处在失控的状态,不是专属于任何一个 人的势力范围,自然没有人去经营。到了抗日战争,大家对于川军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河南的兵源仅次于四川达到190万之巨,而且有一点大家要了解,抗战8年,河南有7年的时间近一半面积被日军占领,征兵的人口基数要少很多。更为主要的是,川军是出川打仗,四川本身没有受到攻击,而河南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战僵持阶段有两个主战场,一个北边的河南,汤恩伯镇守,一个南边的湖南,薛岳镇守。38年为了阻滞日军占领京汉线,为武汉会战准备拖延时间,花园口决堤,半个河南陷入泽国。可以说清末以后,中国的战乱,河南一个没落下,是真真正正最受伤的地方。所以,河南土匪多,因为没有人靠的住,只能自己靠自己。战乱可以说是直接摧毁了河南的经济体系。2、在计划经济中被无视。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对,因为一五计划里在河南还是有很多投资的,比如三门峡,比如洛阳都获得了很多项目。但也仅限于此,在中苏关系恶化以后,战争的阴霾挥之不散,中南海里的人很清楚,一旦战争爆发,沿海是守不住的,河南肯定还是会成为最主要的战场。所以,河南在当时经济体系内与建设基本无缘了,当然,这个时候不仅是河南吃亏,广东福建浙江这些沿海地方也一样。那个年大真正沾光的除了东北和三个直辖市,也就是西南几省。3、改革开放后的政策不平等。中国现在的经济格局是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的,在改革开放最初几年,老实讲谁也不指望中央会想起河南,但当大家都开始搞的有起色了以后,你也应该重视下河南。但结果是,河南被牢牢的按在了保农业这个政治问题上,河南不是没有项目,但是没有地,也不是真的没有地,而是没有建设用地指标!直到现在,郑州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还不够需求的一半,其他地方圈地建工厂,是为改革开放做贡献,河南圈地建工厂那就是犯罪,不是危言耸听,2006年,这离我们已经不遥远,郑州建个大学城居然被撤了一个副省长,2010年,离我们更近,郑州大学那个破校区居然被央视当做典型报道占地问题。大家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地图去看郑州,你会发现郑州的城市格局很不规范,方方正正的东北角缺了一大块,那是龙湖区域,本来是作为郑东新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按愣是被前影帝给压了下来不许建。有些东西大家可能都觉得匪夷所思,像郑东新区应该是全国大城市里规划发展最成功的新区之一,但却被黑了十几年,还有当年某一品大员到了濮阳,那有个中原油田,濮阳市有个京开大道,类似于城市的环路,其实不过是个双向4车道的一般道路,大员居然说,你们修这么宽的路干什么!这要占多少地,活生生把地市LD批评了一顿,还有98左右的时候郑州建环城路,当时南三环也因为占地被批评,要知道仅仅是14年后,南三环就不得不因为拥堵开建高架桥,现在的高架更是要延伸几十公里几乎快到中牟。不是河南引不来项目,而是河南不能建设,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河南依然做到了工业产值第四,如果河南的政策能够和山东天津浙江一样,河南肯定会比现在还可以更进一步。4、人才和人员流失。河南不是没有好高校,当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虽不是国内最好,但也是全国的顶尖院校之一。但是,因为“错误”的政治态度,学校LD群们去了台湾,河大便开始了被拆分的命运,具体怎么拆的我就不多说了,网上非常多。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河南大学,只有历史、文学和外语是当年留下来的,其他的要么去了其他大学,要么独立成校。关于大学,其实不想说那么多,因为这是一个纯政策问题,中央想让你有好大学,你就有好大学,现在公认的第三复旦,民国时期只不过是一个很一般的不知名学校,但因为和我党关系铁,52年院系调整,南京浙江上海绝大多数的优秀院系调入复旦,你想不火都不行。这一点河南似乎很不上调,清朝灭亡以后的LD人中,现在只有两个没有解禁,前一个是推翻清朝的袁大头,后一个我就不说了,那年的事,都是河南人。另外,人才和高校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高校不一定就有人才,吸引人才不一定就要有高校,深圳也没有好的高校,但一点不影响人才涌进去,能不能提供机会才是最重要的。人员流失这个就更好理解,种地养活不了几个人,想赚钱还是要打工,但河南本身就限制建设,人口基数又如此之大,人当然要往外跑。以上只是河南这么多年经济不行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政府效率等等,但那些基本都是共性,是全国范围内存在的。在以往的模式里河南确实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毕竟很多事情不是你自己掌握的,但在2009年以后,河南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不要说外边人,恐怕很多河南人都不曾了解。为什么拿2009年这个节点呢,转变肯定不是一瞬间的事情,是一个过程,但在2009年这一年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一年,郑州的房价暴涨,当然,那年全国的房价都在暴涨,不是稀罕事,可很少有人注意的另一个信息是,从那一年开始,郑州的外来人口迅速增加,2007年和2008年,郑州的外来人口不过70万,但到了2012年猛增至300万人以上。2009年,富士康忽然火了,这个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以各种跳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背后郭台铭和当地的矛盾让鸿海不得不出走,很幸运,河南抢到了这块大蛋糕。而更让人感觉这就是缘分的是另一个更不为人关注的信息,在2008年年末,河南还没有接触富士康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以新郑机场为核心建设郑州航空港,楼主是一个航空迷,也极其关注河南,但当河南提出航空港的时候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我估计连提出来的人都不是非常清楚郑州航空港到底要往哪方面发展,因为那个时候的郑州机场流量很小,在国内来说就是一个最普通的省会机场。记得有一段时间后,要和春秋合作建设国内廉航基地,但春秋很快就撤了。这个航空港迷迷瞪瞪的就一直耗着,没突破但也没有撤。但是,当2010年富士康郑州厂区开始动工以后,当郑州产的第一部苹果手机下线以后,一切就变得明朗起来。富士康生产iPhone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和成品,都是高附加值的小件物品,它们不需要廉价的运费,需要的是速度,再加上苹果特有的销售方式,怎样把货物快速的运到郑州,然后再分拨到全球,摆在了河南省府和鸿海的面前,富士康在深圳依靠的是香港机场这个全球第二个货运机场,郑州有什么呢?。此时,那个几乎被人忘记的航空港像一颗遗落在角落里的珍珠,闪闪发光。就这样,富士康把河南拉入了全球产业链,也同时把河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经济领域——航空经济。在这里我想先补充一点,就是前边的叙述出现了断层,越过了河南经济的第一次爆发,改革开放后河南的经济总量并不高,不是一直都是第五名。河南经济的第一次爆发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确立了以煤为核心的重工业发展体系,要知道那可是在90年代初期,而此后的近20年,与煤相关的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的煤炭工业、电解铝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个可以说是河南经济的底子。也早就了河南西强东弱的经济格局,当然,这些产能现在基本都已经被列为了落后产能,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河南最重,但5年后我们看,这些也该淘汰。接下来我想讨论的内容可能和楼主的主题相比有些跑题,我想继续谈谈河南未来的发展。作为一个河南人,尤其是外边长大但年年回家的河南人,20年前我确实觉得河南很穷,但现在我一点不这样认为,如果再畅想未来20年,我认为河南不仅不会再被说穷,反而会有非常大的发展。以地理和人口为基础全新战略发展规划。前边很多人说河南地理不好,那是你从海运的角度讲,过去的几个世纪确实都是海洋的世界,经济的核心意义在交流,人员的交流和货物的交流,船是过去几个世纪最好的载体。所以,我们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海边,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量的货船都要往南走,东部和南部一直都是我们的发达地区。但大家要明白一点,大量的经济交流在沿海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海,本质讲是因为那里从是经济可以最优化,成本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交流方便。但,如果对于一种产业,对于一个地区,它不沿海也能提供最优化的经济交流,这个时候有没有海就不重要了。这就是我要说的航空经济。航空经济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毕竟从飞机诞生到现在也不过一百余年,航空真正走进普通人的世界也不过是70年代以后,但航空经济表现出来了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快!货物在全球任意两点之间运输都可以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甚至是以小时计。现代工业中电子产业的发展,也让生产资料和成品小型化,高附加值化。你要是用747运铁矿石,能赔的倾家荡产,但你要是不用747运iPhone,也会赔的倾家荡产。关于航空经济我就不班门弄斧多说了,大家可以去看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批复后把卡萨达亲自请了过来,并组织翻译了这本书。具体到中国,大家如果关注民航,你就会发现,中国北方搞航空要比南方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和中国交流最多也最重要的是欧洲和美国,飞机如果飞往这两个地方都要往北飞,这个时候作为北方城市的郑州,不沿海就不再是劣势,而是优势。北方诸省,航空大佬北京,但北京的时刻连客运都保证不了货运根本挤不进去,而且北京太靠北,不利于货物的集散。北京旁边的天津确实有意发展货运,但离北京太近,空域条件也不好,而且天津的工业体系是偏重的,地理位置比北京还偏,海运确实不错,航空方面天津注定是悲剧。东北三省不用说了,哈尔滨位置最好,货机飞美国都不用在安克雷奇经停,但没有这个实力和腹地。西安客运很强,但本身位置也偏,基本上除了四川西北外,其他地方往西安拉货都要经过郑州。真正有竞争力的只有郑州和武汉,客观讲武汉确实比郑州高出一个级别,但武汉的问题在于,没有争取到富士康本身进出口产业不多,在发展航空上武汉比郑州早,但过度集中于发展客运,国际航班是开了不少,但没有形成规模,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讲,无论是武汉郑州,还是长沙南京西安济南,客运上我们都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腹地”,这个格局你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客运不像货运,除了要有硬实力,软实力更重要,别说武汉,就是广州现在都被香港压的难出头。回到郑州,郑州的位置好就好在不仅自己有基础,腹地非常广阔,从新郑机场出发的卡车航班,一晚就可以到达全国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江浙和山东,郑州机场很大一部分货源来自这些地方。要知道,早期航空港货物确实基本依赖富士康,但现在富士康占的比例已经很小。郑州用了4年的时间,从没有国际货运航线,到现在除了非洲外实现了全覆盖。现在郑州机场的宽体货机可以说是二线城市里最多的。地理优势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除了出口外,中国内部总需要消费吧,郑州北站依然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货运站,没有之一。郑州的米字型高铁很快就会全部建成,郑万郑合都通过了审批,剩下的两条郑太和郑济,郑太这边,河南省内段,也就是郑州到焦作已经通车,山西那边非常重视这条线,省一级已经多次要求提前。郑济的规划已经批复,山东那边慢一点,但两省的共识都确立。前边有人说郑州洛阳之间都没有城际铁路,这点差。我想说,全国第三条高铁,2010年开通的郑西高铁难道不走洛阳?而且稍微了解下就知道,在河南省内,洛阳虽然是第二个城市,但和省会郑州来往并不紧密,郑州来往最紧密的当属开封,所以,在郑开之间高速建了三条,高标准快速路又建了三条,铁路也有三条,普铁一条,城际一条,高铁一条。其次则为许昌和新乡。洛阳的第四位置估计很快会被周口取代。而且规划里郑州去洛阳的城际也不是从郑州市区出发,而是从郑州机场,也就是港区,经新密登封从南线接入洛阳龙门站。同时,河南的高速公路通路里程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加上中原经济区一亿多的人口,内消如果能上来,河南的作用就类似于当年的新加坡,货物的集散地。人口优势很好理解,只要让你我建工厂,我就能给你招来工人。我们这么多年被计划生育思想给歹毒的总认为人少了好,其实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下子写了这么多脑袋有点混乱,暂时就写这些。其实很多人是不了解,然后跟风,比如说井盖,这要感谢北京国安球迷在网络上的渲染。河南还有很多经济上的优势,像郑商所、食品加工业,尤其是河南的民营经济,除了洛阳,民营经济占比都很大,郑州甚至超过70%。所以,郑州的工资很低,但房价很高,汽车保有量很大,小老板是绝对不会告诉统计局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的。而且,还有一点,河南人的生活方式让人感觉就是没钱。当然我说的是群体表现,个体当然有各种各样,河南稍微年长一点的人,消费都很保守,这个和四川东北一对比,非常明显。
2015年6月,要离开河南的时候,最后去的地方是河南省博物院。夏代以降,历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致隋唐北宋。河南,特别是豫北地区都是华夏的中心。这两千年里,如果把长安—关中地区比作今日的浙北,那么洛阳开封—豫北地区就是今日的苏南。境况如此之盛,想必遗留到今天的文物也是蔚为大观吧。带着这样憧憬的心情,我去了河南省博物院。细细转遍了河南省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失望,展出的文物,钱币农具,陶罐残骸,历代的重宝一无所留。忽然想到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出土,最后归宿是国家博物馆。原来,就如丹江清渠,不是河南没有文物,是那么多文明的珍贵记忆都似一江清水源源不断送到了北京。而江边的老农还要高兴的说,为了北京人民喝上干净的水,淹了我的老家,值!河南,是华夏农业时代的标杆,他既背负着过去的辉煌就注定沉重的难以优雅转身。有时候看着故乡这一华夏的热土。就像看到了家中衰朽的老人,是啊,老人太老了,迟钝而无能,再也给不了年轻茁壮的孩子们什么了。还啰啰嗦嗦固执己见,哪能不遭孩子们骂呢。所以每每在异乡,听到别人问我河南人是不是很坏有很多骗子的时候,我都会笃定的告诉他们,是的,河南人很坏个个都是骗子,小心我一会摸走你的钱包(⊙o⊙)哦。玩笑也罢,认真也罢,不甘也罢。河南不欠这个国家什么,这个国家欠不欠河南的也随他去吧。因为前行的脚步虽然艰难,但一个老人还是要转身,还是要依然不断地哺乳他的孩子们。这是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与生俱来的担当。
早在高中时期学习地理讲到工业化时,我的老师曾很认真的说,中部崛起其实就是个安抚人心的幌子,只要中国的经济发动机还在长三角、珠三角,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河南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道理很简单,如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接近了沿海地区,就业机会充足,这些地方外出的打工者是不可能再背井离乡跑到江浙闽粤等地方讨生活的,人都是逐利而行。不远千里离开家乡跑到你那打工,你以为真的是因为你那江南好山好水好风光?说白了,是为了生存,家乡挣不到钱,只能去机会多的地方,。在家乡就能得到的,鬼才愿意出去挣。如果河南安徽成为工业强省,有足够企业容纳劳动力,必将引起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用工的严重短缺,进而经济下降导致整个中国经济的衰退。所以,国家需要经济增长,就必须保证长三角珠三角这一中国经济引擎不能熄火。而这些地区目前又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短期迁移至内地又不现实,所以向要改输出劳动力劳动力是万万不能停的,如果你们人多的地方都不愿意来了,经济发展可咋办?有时候想想这真是对 “先富带动后富”的莫大讽刺,沿海富了,也确实带动了中西部富裕,只是没想到是以一种雇佣的形式实现的,而且这种雇佣关系会长期存在下去。我当了老板,富了,你来给我打工吧,你也能挣钱。而经济发达地区某些人心里对于中西部地区人的那种优越感也来源于此,因为在他们眼里你们是在我的地盘给我打工的,你们是穷人,落后而无知。所谓共同富裕,原来如此。久而久之,这种差距和鸿沟不仅仅影响当下,还会延伸至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所以讨论河南经济为什么不发达,意义不大,至少现在这样,因为ZF需要这样,需要你种粮养活大家,需要你出人供养经济,现阶段,你干好你该干的就是了,哪来那么多事儿、
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限制发展地区,想当年郑州要建加州工业城,报到国务院硬是被温压下来,温每次都河南都是要河南保证粮食产量!一点政策都不给没钱没地怎么发展?
经济什么的我不太懂,只想说下自己的见闻。我出生在北京,在北京长大,祖籍河南,现在刚刚本科毕业。爷爷家在焦作,但是因为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并且没其他亲人就很少回去,印象不深;姥姥家是周口,上大学前因为假期忙也很少回去,上大学这四年经常回去。说说我的感受,单就周口来说,实在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地方。我爸有晨练的习惯,有次晨练回来他说“周口市的领导能把周口治理的这么脏也是不容易。”我跟我爸妈出门,满大街的烟,熏得人睁不开眼。那会儿还没雾霾这个词,我还以为市区哪发生大火灾了,一问才知道,是周围乡镇农村在焚烧麦秸杆,并且这种现象到现在都很常见。我对周口印象最深的就是河里的大铁牛,现在拿却成了脏乱差拆迁完没人管的状态。工资太低,但是物价和北京比可低不到哪去。一个月2000多在周口真的不够活啊,工资还经常不能按时发,所以就有人利用职务做生意,靠这些赚个几百几千万的我都见了好几个人,贫富差距太大。城市发展太慢,每次回去我妈都会指着街道或者建筑物跟我说“你看这跟我小时候比都没变化”我妈都50的人了,作为城市发展的确实是太慢了。游手好闲的人也太多,当年从工厂下岗的那一批职工,要么吃低保要么到处打零工,当然也有做生意发大财的。有些话难听还是得说,居民素质真的是有待提高。不信的可以站在周口街头感受一下,分分钟被电动车和行人气死。社会都发展到这个阶段了,街道上每隔几步居然还有人的粪便。有时候真的应了那句话,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早几年二胎政策没开放的时候,老家的人基本都一家两个孩子,并且不用担心户口问题,“一个户口才几千块啊”这是原话。我真的认为周口乃至整个河南省,应该控制人口。。。河南,数不尽的美食(胡辣汤小酥肉)!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希望能好好发展啊!顺便补充下,河南虽然不发达,但是我认为河南人民风淳朴,说白了就是傻实在~有些人人云亦云,跟我说河南人是骗砸是小偷。这时候,我就会慢慢地说“其实我是河南人,我偷过你东西么?”看着他/她尴尬的脸,转身离开,深藏功与名。哦对,突然想起来让我特别痛恨的出租车!因为我能听得懂老家话但是不会说,所以像买东西打车之类的他们都不让我开口说话=。=然而老家的出租车向来不打表,一是靠行规,二是靠心情。我妈:师傅到XXX司机:25我妈:昨天不还15呢吗司机:你看这天也不好,多给点儿吧。听到最后一句真是呵呵哒
不靠海怎么能说地理位置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